林语堂:论幽默感,作文

合集下载

林语堂论幽默

林语堂论幽默

0640 Bonbon 陈少菲0606061054论幽默林语堂幽默是一种心态。

不仅如此,它也是一种见解,以及一种看待生命的方式。

当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到某种程度,当过多才子相轻时,幽默之花便会绽放,因为幽默无非是有才智的人自我鞭挞。

在历史长河中的任一段时期,每当人类切身体会到自身的无力、渺小、无知以及矛盾,就会有一位幽默主义者降临人间,譬如中国的庄子,譬如波斯的欧玛尔·海亚姆以及古希腊的亚里斯多芬。

如果没有亚里斯多芬,雅典将远远不及现在这样的丰裕富庶;同样,如果没有庄子,中华的智慧结晶也将大大不如今日的博大精深。

从庄子时期及其著书年代起,所有的中国政客及土匪无赖竟都成为了大幽默家,因其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庄子的人生观所影响。

老子曾当着庄子的面放声大笑,那是一种尖利、刺耳而洪亮的笑声。

老子必定终生都是个王老五,否则他也不会笑得如此肆意无束了。

然而史上的确没有任何有关他是否成家或子嗣的记载。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衣钵,并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势,他的笑声横贯古今,并且亘古永存。

我们不愿放弃任何一次笑的机会,然而有时却会觉得玩笑开得有些过分,有那么点不合时宜。

当外国人问起中国人是否有幽默感,那么他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无知将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问题令人啼笑皆非,就如同问一支阿拉伯商队撒哈拉大沙漠里是否有沙子。

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然而,一个只窝在家里看世界的人的所见所闻必会十分狭隘。

从理论上来说,中国人理应有幽默感,因为幽默源自于现实主义,而中国人正是这样一群极度现实的人。

幽默源于常识,而中国人所懂的要远远超出于常识。

幽默,尤其是亚洲式的幽默,是知足和淡定的产物,而中国人的知足淡定则已经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

一个幽默主义者往往也是一个失败主义者,常以调侃自己失败与尴尬的经历来自娱自乐,而中国人正是这样一群理性而又头脑清晰的失败主义者。

幽默地对待丑陋与罪恶,不是批判,也不是挖苦,而是默然忍受,而被誉为最有容人之量的,恰恰是中国人。

幽默之研究

幽默之研究

幽默之研究读书熬过漫漫长夜,竟又把林语堂的文集浏览一过。

在现代中国,林语堂是一位最有味道值得细品的作家,他被称为幽默大师,可谓实至名归。

林语堂曾经创办杂志,提倡幽默,写过《苏东坡传》,还写过《子见南子》,堪称妙人一枚。

林语堂倡导的幽默,在当时的文化大背景下当属石破天惊,因为我们在乏味的文化境遇中浸淫得太久了,以至于让人们已经习惯了不苟言笑,所以当林语堂拿孔子去见南子开了一个大玩笑时,还有点让人们大感不适。

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我们正在逐步摒弃一本正经的言说方式,若干年来小品在群众文艺舞台上占据了主角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今天的很多小品、相声都不太逗,充其量也就是几句俏皮话,缺乏真正的幽默精神。

所以究竟何谓幽默,还真值得研究一番。

幽默的概念是从英文humour音译过来的,中文幽默一词最早见于《楚辞•怀沙》:“孔静幽默”,但非近代“幽粮”的含义。

检索了一下当代有关幽默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本身就很乏味。

比如说有人把当代的幽默理论概括为三大主要类型:优越理论、不和谐理论及解脱理论,或称蔑视论、释放论与乖讹论,感觉他们主要是一种语言论的研究,也就是如何把话说得机智而巧妙,并没有涉及对幽默本质的深层次把我。

反倒是林语堂先生的理论予人以启发。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微妙的常识,哲学的轻逸性和思想的简朴性”是构成幽默的三大支柱。

微妙的常识是动力,思想的简朴性是效果,哲学的轻逸性是过程。

林语堂还曾经提出一个观点,道家是个幽默派,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见解。

这说明林语堂所理解的幽默其实是一种文化情怀,他是着眼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来阐释幽默。

综合梳理我对目前接触到的各种幽默理论,我以为可以有以下几点精神元素囊括进来:一是宏阔超拔的文化境界。

西人所谓的“优越论”,实质上是讲站立在文化的制高点,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襟抱,有俯视群小的历史气度,这样才能获得一种思维的大自由。

中国历史上的幽默时代大约只有先秦了。

林语堂认为,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学出现。

散文百练:我的戒烟(林语堂)谈幽默(老舍)

散文百练:我的戒烟(林语堂)谈幽默(老舍)

散文百练:我的戒烟(林语堂)谈幽默(老舍)文本一我的戒烟林语堂凡吸烟的人,大都曾一时糊涂,发过宏愿,立志戒烟,在相当时期内与此烟魔,决一雌雄,到了十天半个月之后,才自醒悟过来。

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忽然高兴戒烟起来,经过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责备,悔悟前非。

我赌咒着,再不颓唐,再不失检,要老老实实做吸烟的信徒,一直到老耄为止。

到那时期,也许会听青年会、俭德会、三姑六婆的妖言,把它戒绝,因为一人到此时候,总是神经薄弱,身不由主,难代负责。

但是意志一日存在,是非一日明白时,决不会再受透惑。

因为经过此次的教训,我已十分明白,无端戒烟断绝我们灵魂的清福,这是一件亏负自己而无益于人的不道德行为。

在那三星期中,我如何的昏迷,如何的懦弱,明知于自己的心身有益的一根小小香烟,就没有胆量,取架享用,说来真是一段丑史。

此时事过境迁,回想起来,倒莫明何以那次昏迷一发发到三星期。

若把此三星期中之心理历程细细叙述起来,真是罄竹难书。

自然,第一样,这戒烟的念头,根本就有点糊涂。

为什么人生世上要戒烟呢?这问题我现在也答不出。

但是我们人类的行为,总常是没有理由的,有时故意要做做不该做的事,有时处境太闲,无事可作,故意降大任于己身,苦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把自己的天性拂乱一下,预备做大丈夫罢?自然,头三天,喉咙口里,以至气管上部,似有一种怪难堪似痒非痒的感觉。

这倒易办。

我吃薄荷糖,喝铁观音,含法国顶上的补喉糖片。

三天之内,完全把那种怪痒克复消灭了。

这是戒烟历程上之第一期,是纯粹关于生理上的奋斗,一点也不足为奇。

过了三天,我才进了魂灵战斗之第二期。

到此时,我始恍然明白,世上吸烟的人,本有两种,一种只是南郭先生之徒,以吸烟跟人凑热闹而已。

这些人之戒烟,是没有第二期的。

他们戒烟,毫不费力。

据说,他们想不吸就不吸,名之为“坚强的意志” 。

其实这种人何尝吸烟?一人如能戒一癖好,如卖掉一件旧服,则其本非癖好可知。

但是在真正懂得吸烟的人,戒烟却有一问题。

【精选】论林语堂小品文的幽默

【精选】论林语堂小品文的幽默

论林语堂小品文的幽默30年代,林语堂创作的幽默小品文,现在看来,还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提出了一个完善的幽默学说。

其幽默艺术表现唯取材广泛,任意而谈,亲切自然的娓语笔调,亦庄亦谐,语言平实中有奇趣。

与同时代的相似作家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其幽默具有独特性,显得弥足珍贵。

林语堂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关键词林语堂幽默小品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上,林语堂独具风格的幽默小品文,显得非常耀眼,其创作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他学贯中西,融汇古今,兴之所至,情之所至,在文学的领域,一生不懈地践行幽默之旨。

在二十世纪30年代已是国内享有盛誉的“幽默大师”,可谓开一代文风。

由于历史的原因,林语堂这一名字在学界被“屏蔽”,几乎销声匿迹,最多也就是在鲁迅的杂文中一反面形象出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林语堂的文学价值逐渐为人所发现与重视。

二十多年来,林语堂的著作大量被出版,研究的文章也逐渐多了起来。

可以说,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觉得林语堂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益加重要。

本文着重论述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的理论、内容、特色及与同时代相近作家之间的异同。

一、林语堂的幽默观。

“幽默“作为一种美学概念,是林语堂首先开始提倡的。

1924年5月23日,林语堂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

文中,他明确提出“在高谈学理的书中或大主笔的社论中不妨夹些不关紧要的玩意儿的花,以免生活太干燥无聊。

”从中已能嗅出些许端倪。

到了30年代,林语堂主编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幽默杂志,其中《论语》影响最大。

在此期间,林语堂写了大量的具有幽默风格的小品文,并发表了《论幽默》、《方巾气之研究》等谈幽默见解的文字。

“幽默”是英文中“homour”的音译,其义深奥令人难以捉摸,每个人对其理解都会有些差异,那么林语堂心目中“幽默”的内涵是什么呢?首先,他认为“幽默”与讽刺、滑稽是有差别的。

这几种风格,都会有笑的成分,不过“幽默”既不像滑稽那样使人傻笑,也不像冷嘲那样使人在笑后而觉着辛辣。

论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

论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

论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尤其擅长写幽默小品文。

他的幽默小品文语言生动形象,知识渊博,
富有智慧和幽默感,常常被人们所喜爱。

林语堂的小品文不仅有趣味性,也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善于通
过轻松幽默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见解和思考。

比如他
的《说英语》,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人们学习英语的功利心态和不切
实际的期望;他的《旅游三部曲》,生动地描绘了旅游胜地的繁华和
游客们的心态;他的《长寿的秘密》,则搞笑地讲述了一个长寿老人
的“秘诀”。

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们鼓励人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同时也提醒人
们不要过度追求功利和物质,要关注真正重要的东西,如友情、爱情、人类的情感。

总之,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是他智慧的结晶,其语言生动、思想
深刻,通过阅读这些小品文,我们不仅能品味到他的文学才华,还能
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林语堂,态度,人生]林语堂:幽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林语堂,态度,人生]林语堂:幽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林语堂:幽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林语堂被尊称为“幽默大师”,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对此功劳,林语堂表现得很谦虚,他在自己的《八十自叙》中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

”关于“幽默”的定义,林语堂这样解释:“幽默是一种人生的观点,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

幽默没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林语堂不是为了人们发笑而去制造幽默,他的幽默更像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品,不刻意,不做作,顺手拈来,水到渠成。

这样的幽默有别于讽刺、滑稽和诙谐,它从不把挖苦他人和世界当成笑料,而是处处洋溢着温馨的人文关怀。

林语堂式的温情幽默的源头,或许有几分先天遗传的因素。

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是个善良的牧师,在乡村里布道。

有一次,林父在教堂里唾沫横飞地布道时,下面的信徒们对他的热情却反应得相当冷漠,男人们在椅子上打瞌睡,女人们在一旁肆无忌惮地聊天。

林父见此情景,并没有拍案大怒,而是表现出了其令人叫绝的幽默感,他在讲坛上向前弯了一下身子,说:“诸位姊妹如果说话的声音不这么大,这边的弟兄们可以睡得更安稳一点儿了。

”关于林式幽默,有许多经典的例子让人回味无穷。

有一次,林语堂应邀参加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说话之前,许多冗长乏味的演讲已经让学生们昏昏欲睡。

林语堂作为特邀嘉宾上台压轴发言时,已经十一点半了,他站起来,只说了一句话:“绅士的讲演,应当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说完走下讲台,台下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叫好。

还有一次,林语堂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讲演,在互动的时刻,一个女学生站起来质问他:“你老是批判我们美国,称赞你们中国。

难道我们美国就没有一样东西比你们中国强吗?”林语堂笑答:“有,你们美国的马桶就比中国的好!”林语堂还有一个着名的关于理想生活的语录: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人。

2019-论趣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 (6页)

2019-论趣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论趣读后感论趣读后感今天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论趣》一文,不知怎的想起了自己的读书经历。

从小学到初中直至师范,我一直是个分数崇拜者并信奉分数决定一切,于是我为分数而读书,为分数而熬夜。

最为精典的是,师范时临近期末考试的那一段时间里,以我为首的女生几们室友居然于凌晨三点起来点着蜡烛读书,更确切地说不得背书。

以至于男生戏称为“点点烛光可以燎原”。

如此这般读书,奖学金当然也就非我们女生莫属了,那是怎样一种荣耀呀!想想都为自己感动。

可是现在想来却只有一种深深的失落。

回想起自己曾那样认真记住的条条框框、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修辞手法、主题思想现在记得并用着的又有多少?除了换回几个高分我似乎一无所获。

回味着那些苦读的日子,又何止是失落呢?毕业后,苦读精神继续发扬,用以攻之自考,于是我基本上报一门过一门。

与前期读书效果相同——过完后什么也都忘了。

背了不少诗,分析了不少名家名作可今日再看他们却只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悲哀!彻底的悲哀!读死书,死读书十余年,我除了盲目便是麻木!我不知道医学上麻-醉-药效最长有多久,可我知道一个失去思考能力、思考知觉的人被麻醉的时间是可以长达其一生的。

所幸的是现在的我似乎渐渐找到了一点读书的感觉了。

或如林老先生所言:“青年人读书,最难的是动了灵机,能够知趣。

”只是目前的我还尚未进入到为书而废寝忘食的境界,但至少现在的我总算明白了:我开始为自己而读书了!2.小学到初中直至师范,我一直是个分数崇拜者并信奉分数决定一切,于是我为分数而读书,为分数而熬夜。

最为精典的是,师范时临近期末考试的那一段时间里,以我为首的女生几们室友居然于凌晨三点起来点着蜡烛读书,更确切地说不得背书。

以至于男生戏称为“点点烛光可以燎原”。

如此这般读书,奖学金当然也就非我们女生莫属了,那是怎样一种荣耀呀!想想都为自己感动。

读书偶记——谈“幽默”作文

读书偶记——谈“幽默”作文

读书偶记——谈“幽默”作文今日忙中偷闲翻完了钱锺书的《论不隔》最后一段,下笔轻淡,一贯的谈话风格,风流而不下流的幽默使人不觉解颐,谈起幽默,一位文学批评先生说林语堂只算提倡幽默的大师,而钱先生在为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写的书评里说周先生"冷冷然"的语气是"幽默的幽默",钱先生还在《谈笑》一文中幽默了一把"幽默文学",吕叔湘先生一篇文章还专门从语言学角度"谈笑",其实我们现在看五四一代文人的文章,很少发笑,倒是一些大家的白话诗稚气的可笑,且不论林语堂幽默抑或"幽默的幽默",他将humor译为幽默一词,确是功不可没。

幽默首见《楚辞。

九章。

怀沙》"恂兮杳杳,孔静幽默",是寂静无声的意思,可见幽默表现于笑应是会心一笑,欣然独笑(施哲存最欣赏的一种笑,他的散文也使人泛起该笑),而非仰天大笑,爽然大笑(像侠客),更非使我们笑的打跌,恨的切齿的笑。

林语堂《论幽默》,文中说"从容处之,乃生幽默",北大醉侠孔庆东有言,"幽默是自信的表现",《围城》里方鸿渐婚后忽然发现很久没说妙语,顺变提一句,因为有呼声称孔庆东"学界第一幽默",醉侠很快很不幽默的撰文语堂幽默抑或"幽默的幽默",他将humor译为幽默一词,确是功不可没。

我们读钱锺书的书常不期而自然而笑,自然的像"晚风吹行舟",两案景色流淌入眼帘,像第一次欣赏歌剧,你不知道什么时候鼓掌,尽管你知道双手会像和尚的一样亲密接触,而孔氏的书则像卖笑的卖力逗你发笑,每到一处,我们的好心眼都会提醒我们自觉(非自然)的发笑,还可说,我们是因他搞笑而笑。

确实,读此类书而引发的笑仅能训练脸步肌肉而已,是《围城》三章中的"面部肌肉柔软操",很少能愉悦心灵的,大名不但占据空间还能穿透时间的《笑林广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语堂:论幽默感,作文
林语堂:论幽默感
我很怀疑世人是否曾体验过幽默的重要性,或幽默对于改变我们整个化生活的可能性幽默在政治上,在学术上,在生活上的地位。

它的机能与其说是物质上的,还不如说是化学上的。

它改变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的根本组织。

我们须默认它在民族生活上的重要。

德皇威廉因为缺乏笑的能力,因此丧失了一个帝国,或者如一个美国人所说,使德国人民损失了几十亿马克。

威廉二世在私生活中也许会笑,可是在公共场所中,他胡须总是高翘着,给人以可怕的印象,好像他是永远在跟谁生气似的。

并且他那笑的性质和他所笑的东西因胜利而笑,因成功而笑,高踞人上而笑也是决定他一生命运的重要因素。

德国战败是因为威廉二世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笑,或对什么东西应该笑。

他的思想是脱离笑的管束的。

据我看最深刻的批评就是:民主国的总统会笑,而独裁者总是那么严肃牙床凸出,下颌鼓起,下唇缩进,像煞是在做一些非可等闲的事情,好像没有他们,世界便不成为世界。

罗斯福常常在公共场所中微笑,这对于他是好的,对于喜欢看他们总统微笑的美国人也是好的,可是欧洲独裁者们的微笑在哪里?他们的人民不喜欢看他们的微笑吗?他们一定要装着吃惊、庄严、愤怒或非常严肃的样子,才能保持他们的
政权吗?我所读到的关于希特勒最好的事情,是说他在私生活中是极其自然的。

可是独裁者如果非装做愤怒或自负的样子不可,那么独裁制度里一定有什么别扭的地方,整个身心必定都有错误。

现在我们讨论独裁者的微笑,并不是无聊的寻开心;当我们的统治者没有笑容时,这是非常严重的事,他们有的是枪炮啊。

在另一方面只有当我们冥想这个世界,由一个嬉笑的统治者去管理时,我们才能够体味出政治上的重要性。

比如说,派遣五六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幽默家,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给予他们全权代表的权力,那么世界便有救了。

因为幽默一定和明达及合理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心智上的一些会辨别矛盾、愚笨和坏逻辑的微妙力量,使之成为人类智能的最高形式。

我们可以肯定,必须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国家都有思想最健全的人物去做代表。

让萧伯纳代表爱尔兰;史蒂芬?利科克代表加拿大;G.K.切斯特顿已经死了,可是沃德豪斯(P.G.Wodehouse)或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Huxley)可以代表英格兰;威尔?罗杰(WillRogers)可惜已经死了,不然倒也可以做一个美国代表;现在我们可以请罗伯特?本奇利(RobertBenchlhey)或海伊?伍德?布朗(HeyWoodBroun)去代替他。

意大利、法国、德国、俄国也有他们的幽默代表,如果派遣这些人物在
大战的前夕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我想无论他们怎样拼命地努力,也不能掀起一次欧洲的大战。

你会不会想象到这一批国际外交家会掀起一次战争,或甚至计谋一次战争?幽默感会禁止他们这样的做法。

当一个民族向另一民族宣战时,他们是太严肃了,他们是半疯狂的。

他们深信自己是对的,上帝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具有健全常识的幽默家是不会这么想的。

你可以听见萧伯纳在大喊爱尔兰是错误的,一位柏林的讽刺画家说一切错误都是我们的,布朗宣称大半的蠢事应由美国负责,可以看见利科克坐在椅子上向人类道歉,温和地提醒我们说,在愚蠢和愚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民族可以自誉强过其他民族。

在这种情形之下,大战又何至于能引起呢?
那么是谁在掀起战争呢?是那些有野心的人、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计划的人、谨慎的人、有才智的人、傲慢的人、太爱国的人、那些有服务人类欲望的人,那些想创造一些事业给世人一个印象的人,那些希望在什么场地里造一个骑马的铜像睥睨古今的人。

很奇怪,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

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

他们并不如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如果一个外交家不低声下气地讲话,装得战战兢兢、胆怯、拘束、谨慎的样子,便不成其为外交家。

事实
上,我们并不一定需要一个国际幽默家的会议拯救这世界。

我们大家都充分地潜藏着这所谓幽默感的东西。

当欧洲大战的爆发,真在一发千钧的当儿,那些最劣等的外交家,那些最有经验和自信的,那些最有野心的,那些最善于低声下气讲话的,那些最会装得战战兢兢、拘束、谨慎的模样的,甚至那些最切望于服务人类的外交家,在他们被派遣到会议席上去时,只稍在每次上午及下午的开会议程中,拨出十分钟的辰光放映米老鼠影片,令全体外交家必须参加,那么任何战争依旧是可以避免的。

我以为这就是幽默的化学作用:改变我们思想的特质。

这作用直透到化的根底,并且替未的人类,对于合理时代的临,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人道方面我觉得没有再比合理时代更合崇高的理想。

因为一个新人种的兴起,一个浸染着丰富的合理精神,丰富的健全常识,简朴的思想,宽和的性情,及有教养眼光的人种的兴起,终究是惟一的重要事体。

人类的理想世界不会是一个合理的世界,从任何意义上说,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世界,而是一个缺陷会随时被看出,纷争也会合理地被解决的世界。

对于人类,这是我们所希冀的最好东西,也是我们能够合理地冀望它实现的最崇高的梦想。

这似乎是包含着几样东西:思想的简朴性,哲学的轻逸性和微妙的常识,才能使这种合理的化创造成功。

而微妙的常识,哲学的轻逸性,和思想的简朴性,恰巧也正是幽默的特性,
而且非由幽默不能产生。

这样的一个新世界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它跟我们现在的世界是那么不同。

一般地讲起,我们的生活是过于复杂了,我们的学问是太严肃了,我们的哲学是太消沉了,我们的思想是太纷乱了。

这种种严肃和纷乱的复杂性,使现在的世界成为这么一个凄惨的世界。

我们现在必须承认:生活及思想的简朴性是明与化的最崇高最健全的理想,同时也必须承认当一种明失掉了它的简朴性,而浸染习俗,熟悉世故的人们不再回到天真纯朴的境地时,明就会到处充满困扰,日益退化下去。

于是人类变成在他自己所产生的观念、思想、志向和社会制度之下,当着奴隶,担负这个思想、志向和社会制度的重担,而似乎无法摆脱它。

幸而人类的心智尚有一种力量,能够超脱这一切观念、思想、志向而付之一笑,这种力量就是幽默家的微妙处。

幽默家运用思想和观念,就像高尔夫球或弹子戏的冠军运用他们的球,或牧童冠军用他们的缰绳一样。

他们的手法,有一种因熟练而产生的从容,有着把握和轻快的技巧。

总之,只有那个能轻快地运用他的观念的人,才是他的观念主宰,只有那个能做他的观念主宰的人,才不被观念所奴役。

严肃终究不过是努力的标记,而努力又只是不熟练的标志。

一个严肃的作者在观念的领域里是呆笨局促的,正似一个暴发户在社交场中那样呆笨而不自然一样。

他很严肃,因为他和他
的观念相处还不曾达于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