诮简要分析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解析版+满分作文)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解析版+满分作文)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版)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24届【苏科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4届【苏科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重点中学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辗转顶礼膜拜琐屑黯然失色B.笨拙鸭雀无声萦绕举止泰然C.婆娑纵横绝荡秀颀待价而沽D.袒露红妆素裹瞻仰恭而有礼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遗嘱沉湎眼花瞭乱B.禁锢窒息躁热再接再厉C.泻气教诲崎岖诚皇诚恐D.骤雨缅怀娴熟殚精竭虑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取缔颤巍巍正襟危坐气冲斗牛B.诀别秫秸秆催枯拉朽纷至沓来C.狼藉狙击手恍然大悟珠两悉称D.奔弛流水账漠不关心负箧曳屣4.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娉婷(pīn)妖娆(ráo)摇曳(yì)自惭形秽(huì)B.惊骇(hài)箴言(zhēn)遁词(dùn)孜孜不倦(zī)C.阴晦(huì)恣睢(suī)拮据(jù)前仆后继(fū)D.宽宥(yǒu)濡养(rú)栈桥(jiàn)走投无路(tóu)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学案:第6单元 第13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Word版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学案:第6单元 第13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Word版含解析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祈祷.(dǎo)辖.制(xiá)讥诮.(qiào)孤僻.(pì) 谗.言(chán) 噩.梦(è)胆怯.(qiè) 陶冶.(yě) 怂恿..(sǒng yǒng)二、辨析下列词语,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辖制·挟制[辨词]“辖制”指管束,控制。

“挟制”指倚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服从。

从词义范围来看,“辖制”的适用范围要大。

[运用]①美国政府问责局在一份报告中说,中国控制着97%的稀土生产,从而拥有挟制美国的“市场支配力”。

②中央情报局和其他情报部门受国会辖制,要对国会负责。

2.以至·以致[辨词]“以至”表示:①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前句意思的延伸),相当于“直到”;②前句意思的自然结果。

“以致”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运用]①商朝纣王暴虐无道,以致众叛亲离,终于走上被迫自焚而亡之途。

②我们在星空下,轻摇橹,慢划桨,以至乐而忘返。

3.安然无恙·毫发无伤[辨词]二者都表示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毫发无伤”指完全没受损伤。

“安然无恙”使用范围较广。

“毫发无伤”多用来指没有表皮的创伤,常常用在人身上。

[运用]①强台风吹袭香港过后,港珠澳大桥安然无恙。

②在战场上,他杀了很多敌人,自己却毫发无伤,从未受过任何枪伤、刀伤。

三、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错误的说明理由。

1.作为父母,能够让他们六神不安....的恐怕也就是自己的孩子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遇到再大的困难,你也不能垂头丧气....,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困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是一个战战兢兢....的人,对别人的话总是半信半疑,总要反复询问,这一点很不好。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解析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解析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目录1.胜人者先自胜2.王冕传(节选)3.赵威后问齐使4.六一居士传(节选)5.王翦将兵6.傅显迂缓7.北门之管(节选)8.卫灵公天寒凿池9.宋人酤酒10.荀巨伯探病友11.甲与乙相善12.公卢之谏13.乐不思蜀14.孔文举年十岁15.齐鲁夹谷之会(节选)16.狗监17.触龙说赵太后(节选)18.师旷论学19.创鹜之报20.吕氏春秋·贵因21.晋献文子成室22.孺子善谏23.庖夫24.孟子见梁惠王25.庄周家贫26.二翁登泰山27.范蠡浮海出齐28.文天祥传(节选)29.郑板桥开仓济民30.答谢中书书31.食喻32.张元饲弃狗33.太祖弹雀34.武帝游宴见马35.罗企生拒谢桓公36.梅圣俞诗集·序(节选)37.束氏狸狌38.子产论政宽猛(节选)39.李泰伯改字40.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41.劝学(节选)42.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43.朱文公受骗44.临江之麋45.亭林先生神道表胜人者先自胜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这里指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通“饰”,修饰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六卿请复.A B薄.如钱唇(《活板》)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钟鼓不修.战而.不胜C D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答】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译】②期年而有扈氏服。

【译】3.本文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论及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且在某些观点上不谋而合。

《五代史伶官传序》(分层作业)统编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作业含解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分层作业)统编版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作业含解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分层作业建议用时:40分钟得分题型一:客观题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2.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此三者,吾遗恨也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C.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②为.天下笑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4.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家祭无忘告乃.翁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题型二:主观题5.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的事警诫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诮是什么意思

诮是什么意思

诮是什么意思
1、诮拼音:[qiào]。

2、诮:根据给定字形解释。

形声。

字从言,从肖,肖亦声。

“肖”意为“变小变细”。

“言”与“肖”联合起来表示“言语声变小变细”。

本义:言语声由大变小,语气由强变弱,语意由恨变爱。

转义:责备。

3、举例说明:比如一位母亲看到自己小儿子在玩泥巴,弄得双手很脏,不由得大声说:你看看这手,脏兮兮的,欠揍是不是?接着吩咐说:快去洗洗手,要吃饭了。

这位母亲的说话声由大到小,语气由强烈变温和,语意由要打孩子变成要他吃饭,这个语言的变化就是“诮”。

诮文言文意思

诮文言文意思

诮文言文意思
在文言文中,“诮”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它的意思是责备、责怪。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众士之士皆危,士卒惶恐,自发嘲笑,诮大将军”的句子。

除了责备的意思,“诮”还可以表示嘲笑、讥笑。

例如,在《孟子·告子上》中,就有“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仁也。

圣人去之,众人存之,非仁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君子亦弗苟得于身矣。

小人则有之矣。

志士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而不去,可谓仁乎?曰:大仁也。

大仁也者,则安见所畏哉?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夫子奚不时入大庙之门而见之?是在庙也,朽木粪土也。

妇人女子之谓甚。

国人则迩妇人女子之事矣,而况于鬼乎?入大庙,敬事而礼焉,渎慢而侮诸其身。

一不与叶相应也,予之则愈多。

是闻命而志之。

”的句子。

在这句话中,“诮”就表示嘲笑的意思。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4(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4(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4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诗歌鉴赏阅读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权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绸甲化枯枝芞湘东一目气成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出于《庄子》中侚倭丈人承纲的故事。

丈人一心捕纲,意志专一,竟把身子当作枯树,手臂当作树枝。

@《南史》记载,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

这里的“目”指围棋的“眼”,围棋需要两眼才能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照应诗题,既交代弈棋之由,又暗含忙里偷闲的意趣。

B.颌联设喻用典,或直写心理,或以形显神,细致入微地刻画棋手形象。

c.颈联叙中有议,呼应”席上谈兵”,“诚”“尚”二字蕴藏棋局走势。

D.尾联运用反问,表现诗人的自省,弈棋虽乐,但从日到夜,耗时误事。

2.这首诗写的是弈棋,但也引发读者弈棋之外的联想。

诮结合颌联和颈联,说说此诗给读者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十五陈子昂°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气昔称天桃子,今为春市徒。

鸥;萨悲东国,糜鹿泣姑苏气谁见鸥夷子气扁舟去五湖。

【注】@陈子昂的政冶生涯,都是在武则天当权时期度过的。

《陈氏别传》记载:“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书奏,辄罢之。

"@明月珠:即夜明珠,比喻封官赐爵。

@鸥鸦:一种恶鸟,一说即猫头鹰,有不祥的预兆。

周公曾被管叔诬陷,后来管叔发动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平定叛乱,作《鸥鸦》以劝讽成王。

@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谋反意,伍被引用伍子胥对吴王说过的话进谏。

“糜鹿游姑苏台”意谓胜地衰败,比喻亡国,后沿用力典。

@范蠡是越国的上卿,因献西施于吴王夫差,就中取事,破了吴国。

后见越王义簿,扁升退游五湖,自号“鸥夷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贵人”即诗人自己诗人因屡屡不能实现政治抱负,因而心中愤愤不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能力分类分层及考查点的分布
能 类 力 型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思想 语言 内容 语言
分析
主旨 手法 语言 内容 结构 语言
鉴赏
主旨 手法 语言 内容 结构 语言
运用
探究
主旨 手法 语言
文学作 品阅读 能 力 实用类 文本阅 读能力
写 能
作 力
语言 写法
立意 构思
1、识记能力(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 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默写文言诗文。背诵推荐64篇段中常用的 名句名篇。这样的试题要求记忆准确,不 写错别字。 (3)文学、文化常识。
课标卷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能力考查
文本类型 题量 赋分 权重 题型 考点 论述类文本 文学类文本 1 3 0.02 选择题 1 5 0.0333 简答题 实用类文本 3 17 0.113 简答题、论述题
分析概括作 对小说内容 对传记内容的分 者在文中的 的分析和概 析概括能力 ; 观点态度的 括能力。 筛选文中相关信 能力。 息能力; 对文章内容的分 析概括能力。
例1(论述类文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例2(文学类文本):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 两项是(5分) 例3(实用类文本):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 两项是(5分) (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 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 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 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6分)
评价 赏析 诗文
阅读 探究 作文 构思 策略
语文能力分类分层及考查点的分布
能力层级
能 类 力 型
识记
语音 汉字
理解
分析
鉴赏
运用
成语 熟语 表达
探究
语知语 用能力 论述类 文本阅 读能力 古代文 言文阅 读能力
名句 名篇 默写
论点 论据 语言 实词 虚词 翻译
内容 结构 语言 内容 写法 语言
形象 手法 语言
理论依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版
知 识 (考试 内容) 事实性 知识 概念性 知识
认知过程(掌握水平) 识记
名句名篇 语音汉字 文学常识
理解
形象 情节 论据 虚词 实词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新
筛选 信息
成语 熟语
概念 分析
程序性 知识
策略性 知识
句意 段意 文意
语言知识 筛选 概括 语言运用 文意 答题 技巧
能力立意 能力分类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六个层级的能力: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 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 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 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 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是以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 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 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 了的能力层级。
课标卷理解能力考查分析
试卷类型
题量
课标卷1
5
课标卷2
5
赋分
权重 题型 能力 类型
22
0.147
选择题,翻译题
22
0.147
选择题,翻译题
现代文词句;文言实 现代文词句;文言实词; 词;文言虚词文言句 文言虚词文言句子 子。
例1(课标卷1):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 的一项是 【解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 含意的能力。
课标卷识记能力考查分析
试卷类型
题量 赋分 权重 题型 考点
课标卷1
1 6 0.04
填空题 名句名篇默写
课标卷2
1 6 0.04
填空题 名句名篇默写
例1(课标卷1):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 因此流泪的名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 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 是“ , ”。
例2(课标卷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C )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 价,且不必支付利息。 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 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 捎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 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 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析】名篇名句默写采取设置情境的模式,既考 查识记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语境理解能力。
2、理解能力(B)
在现代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能够: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在古代诗文阅读中能够: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
语文高考命题创新与备考策略研究 ——现代心理学视角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何更生
博士
语文高考命题创新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考什么——语文知识还是语文 能力 二是怎么考——题型、结构、语料、 文本
解决上述问题要立足当下、稳中求进
对现有语文高考命题的宏观审视 高考命题要解决两大问题: 关于考什么—— 能力立意,分类分层 关于怎么考—— 形态稳定,主旨明确
例(课标卷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
3、分析综合能力(C)
现代论述类文本阅读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文阅读
(1)筛选文章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