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蚀透水地质条件下锚碇深基坑施工技术
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

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楼层建设的高度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房屋建筑要向空中扩展,还要对地下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根据目前的形式而言,制定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是进行地下建设的基础,也是一大难点,主要针对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进行论述,为其运用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喷锚支护;施工技术1深基坑工程中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应用1.1 施工工艺喷锚支护施工的具体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挖土、锚杆的安装、修坡、钢筋网片的固定、焊接、喷射混凝土、灌浆以及养护这几个步骤。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保障施工技术的要求,还要确保施工技术的保护措施合理。
当进行钢筋网片的固定时,要采用“U 型”或者“T型”短钢筋进行钢筋网片的固定,同时还要焊接加强筋,这样才可以达到防护的目地。
在进行喷锚支护施工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变形观测,通常是在施工完第一层喷锚浇边之后隔一段距离设置变形观测点,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来进一步进行喷锚支护施工。
1.2 喷锚支护施工质量保障措施一是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来进行施工,这就需要施工组织人员具备勘察现场以及审阅图纸的能力,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到不随意的改变锚杆的位置以及钢筋网的间距,保证施工可以正常运转。
二是做好坐标控制点以及基准点的保护措施,在施工之前,要确保施工放线的准确性,这里的施工放线包括垂直和水平两种。
同时在开挖的过程中要时刻的对基坑的开挖尺寸等相关数据进行检查,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基坑的变化,以便更好的采取处理措施。
除此之外,在进行喷锚支护施工之前还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对每种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从源头保障施工质量。
1.3 深基坑开挖技术深基坑工程支护通常采用喷锚网施工技术,它需要使喷锚施工同土方开挖密切结合,因此,基坑开挖技术也是尤为重要。
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时要遵守五大要点以及五大原则,对开挖的先后顺序都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都是先周边后中间,从周边逐渐延伸到中间。
溶蚀透水地质条件下锚碇深基坑施工技术

溶蚀透水地质条件下锚碇深基坑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础建设规模扩大,深基坑工程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不同水文、地质特点的支护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深基坑施工的关键。
文章结合广西柳州市双拥大桥单主缆斜吊杆地锚式悬索桥工程施工实例,介绍了溶蚀透水地质条件下锚碇深基坑施工技术,具体阐述了水中深基坑施工特点、施工方法及安全措施等,其施工工艺在国内尚属首次。
通过科研攻关成功实施,有效地解决了技术难题,并进行总结形成工法。
为同类工程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关键词:深基坑;高压旋喷桩;溶蚀裂隙;施工动态管理;支护;封底1 地质概况柳州双拥大桥地处喀斯特溶蚀地区,该区域的岩层多溶洞和溶蚀裂隙,地质勘察资料显示,基岩储水条件较差,圆砾层的空隙受粘性土充填,透水性较差。
潜水一般赋存于近河岸处基岩浅部的裂隙中,地下水位为+77.0m,基本与柳江水位+77.4持平,水量较小。
该层水埋藏于岩溶洞穴和裂隙中,受岩溶发育不均匀性的影响,其均匀性较差。
开挖过程中在水头作用下,溶洞或溶槽内的软塑填充物有向基坑移动的趋势,施工中应维持水头平衡,并采取固化填充物等措施进行止水。
地质基岩面总体起伏较平缓,凹凸不平,落差为5m左右。
溶蚀较发育,多为串珠状、充填性溶洞,充填物为红粘土。
基岩为灰色石灰岩,覆盖层从下至上依次为硬塑粘土、红粘土、新四纪冲填红粘土,厚薄不均,最厚达30m。
大桥的南北岸锚碇的平面投影为半径28.5m的圆形,地表以下的埋置深度均为22m,基坑采用明挖的方式进行施工。
2 施工原理以地下水位为分界线,采用不同的支护、止排水施工方案。
特别是针对基坑岩体的溶蚀情况采用有效的止水方案是本工法的关键点。
2.1 支护结构及原理(1)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坡面支护的施工方案,放坡坡率为1∶0.8,支护采用锚杆加钢筋网加喷混凝土的形式。
(2)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基坑采用垂直开挖、环向排桩加连续板墙支护。
排桩与连续板墙构成一个环向整体,形成一个环向封闭的支护结构,支护结构能起到抵抗基坑周边水平荷载的作用,既达到力学强度方面的要求,又能控制基坑整体位移变形。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一、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准备工作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深基坑支护施工后续的进行。
要进行深基坑工程地质勘察,确定基坑周边的地质情况,包括土层的性质、地下水位、地下管线等情况。
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包括施工工艺、支护结构、施工时间节点等内容。
还需要进行现场环境的整治,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二、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材料和设备深基坑支护需要使用各种材料和设备来完成,其中包括支撑材料、固结材料、防水材料等。
常用的支撑材料有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等,固结材料有灌浆、封固材料等,防水材料有防水管、防水涂料等。
还需要使用钻机、挖掘机、吊车等大型设备来进行施工。
三、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工艺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工艺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事先制定的施工方案,依次进行开挖、支护、固结和防水等工艺。
首先是进行基坑的开挖,根据地质条件选用合适的开挖方式和施工设备进行开挖。
然后进行基坑的支护,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和材料进行支护。
紧接着是进行基坑的固结,使用合适的固结材料对基坑进行固结处理。
最后是进行基坑的防水工艺,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工艺对基坑进行防水处理。
四、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施工工艺的质量检验、工程施工的监督检查等。
只有严格把控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
五、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控制施工安全是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并随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深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技术

深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技术1. 引言深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基坑工程中的一种先进施工技术。
通过喷锚技术,可以有效加固土体,并提高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深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步骤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基本原理深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喷涂设备将锚杆注入土体中,形成锚索体系,以增强土体的稳定性。
喷锚过程中,注入的锚杆会与土体中的颗粒及水分相结合,形成一个坚固的支撑体系,从而达到加固基坑的目的。
3. 施工步骤3.1 基坑准备工作在深基坑喷锚支护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基坑的准备工作。
包括测量、定位、挖掘基坑等。
确保基坑的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施工区域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不受影响。
3.2 搭建喷锚支护作业平台在基坑内部搭建喷锚支护作业平台,以便喷涂设备和其他施工设备的操作。
作业平台的搭建需要考虑工作面的垂直度、水平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3 预处理施工面在施工面上进行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清洁施工面、切削不坚固的土层、清除松散物等。
通过预处理,可以提高喷涂材料的附着力,确保施工质量。
3.4 喷锚作业喷锚作业是深基坑喷锚支护施工的核心环节。
首先,将喷涂设备搭建在作业平台上,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锚杆材料和喷涂材料。
在作业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面的情况调整喷涂压力和喷涂速度,使喷涂成膜均匀且与施工面紧密结合。
3.5 后处理工作喷锚作业完成后,需要进行后处理工作。
包括清理喷锚设备和作业平台、检查施工质量、记录施工数据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工作,确保喷锚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4.1 施工面不均匀如果施工面不均匀,会导致喷涂材料的附着力不够,影响施工质量。
解决方法是在喷涂前对施工面进行修整,确保施工面的平整度和表面粗糙度满足要求。
4.2 喷涂压力过大喷涂压力过大会导致喷涂材料在施工面上形成的膜过厚,降低了喷涂材料的附着力。
深基坑透水处理措施技术总结

深基坑透水处理措施技术总结【摘要】水影响深基坑施工安全,并且对工程质量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地表水、地下水、各种管沟渗流水是影响深基坑安全的重要危险源。
在填海片区施工深基坑,地质条件复杂,人工回填和处理多用抛填片石和强夯石墩处理,止水帷幕效果不佳,受潮汐水的影响大。
地表排水和封堵废弃管沟配合强排水,围护结构补强等技术措施成功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深基坑透水险情技术一、工程概况:xx市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且降雨集中5~9月份,也是暴雨、大暴雨较为集中的季节。
水影响深基坑施工安全,并且对工程质量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xx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xx站,在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过程,历经基坑透水、地表涌水,基坑水淹没到第三道钢支撑,深约8米,一度发生险情,由于应对措施得当,处理及时,成功地避免了基坑安全、质量重大事故的发生。
1、设计情况xx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xx站是一个“十字”交叉换乘站,双层岛式站台车站,交叉换乘节点为地下三层结构。
全长209.35m,标准段宽21.1m,深约17m,交叉节点段宽24.1m,深约24m。
围护结构采用“Φ1200@12000钻孔砼灌注桩+Φ600旋喷桩” 形式,基坑使用钢支撑;施工工法为明挖顺筑法,采用基坑内降水。
2、施工环境xx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xx站位于宝安区新湖路和创业一路的交叉口,沿新湖路布置,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填海片区,人工素填土较厚,路基经过抛石挤淤和强夯片石处理,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管网密布,给水、排水、电力、通信、路灯等,因为地铁施工,前期管线进行了迁改,但地铁施工阶段,仍有2根Φ1800的雨水管、1根Φ800污水管、一组110kv电力电缆悬吊通过主体施工的基坑。
基坑外侧为交通疏解路。
二、发生险情的原因分析1、降雨较为集中,下游排水管网排水不畅,尤其海水面抬升情况下,不是强排,根本无法排水行洪。
根据xx市气象服务中心提供的《2008年6月份xx 宝安降水资料》深气服咨【2009】03181号,6月小雨7天,中雨4天,大雨2天,暴雨5天,大暴雨5天。
深基坑桩锚支护技术及施工工艺

深基坑桩锚支护技术及施工工艺【摘要】深基坑桩锚支护在地下工程建筑中应用广泛,其支护的可靠性对工程安全和质量影响重大。
本文阐述了深基坑桩锚支护的方法,分析了具体的支护方案设计关键点和难点,总结了桩锚支护混凝土灌注桩和锚杆的施工工艺流程,对具体的工程应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桩锚支护;深基坑;施工工艺;混凝土灌注桩【abstract 】: deep foundation excavation pile anchor bracing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used widel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upporting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pile anchor bracing, and analyses the methods of the concrete support scheme design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and summarizes the anchor bracing concrete piles and pile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 the specif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wi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 pile anchor bracing;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crete piles1 引言随着高层建筑、地铁、城市地下工程等的兴建,深基坑工程大量涌现。
特殊地质条件下锚碇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

特殊地质条件下锚碇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
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如软土地质、高水位、岩溶地区等地质条件下,锚碇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施工技术。
1. 软土地质条件下的锚碇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在软土地质条件下,需要先进行地基处理,如加固、加硬软土等措施。
施工时,可以采用压力平衡法或泥水平衡法来进行开挖。
在开挖时要注意控制土层的沉降,避免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
施工时要进行土体预应力控制,以减小地坑变形和地层沉降。
2. 高水位条件下的锚碇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在高水位条件下,需要进行水封和降水处理。
可以采用冻土技术或地下连续墙降水技术来解决。
冻土技术通过冻结周围土质,形成冻结帷幕,以防止水流进入施工区域。
地下连续墙降水技术通过设置降水井和降水管道,将地下的水流抽出,以降低施工区域的水位。
3. 岩溶地区条件下的锚碇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在岩溶地区,需要先进行钻孔注浆加固岩体。
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岩体处理措施,如预裂缝法、钻孔爆破法、加固注浆法等。
注浆加固后,可以进行常规的地下连续墙施工。
无论在何种特殊地质条件下,锚碇地下连续墙施工时都需要选择适当的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如钢板桩、混凝土硬桩等。
在施工时,还要注意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振、减噪设备、进行垂直振动补偿等。
特殊地质条件下锚碇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需要根据具体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设计,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通常用于地下室、地铁等建筑物的施工中。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技术非常重要,不仅直接关系到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还直接影响到基坑周围环境的保护和施工周期的控制。
下面是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概述。
1.地质勘察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确定基坑周围的地质条件。
主要包括地层的性质、稳定性及水文条件。
通过通过地质勘察,可以预测基坑的变形、变化处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支护形式选择在确定了基坑周围的地质条件之后,需要选择适合的支护形式。
通常情况下,深基坑支护主要分为边界支护、全封闭支护和护壁加强支护。
边界支护是指在基坑边缘设置钢板桩、后悬墙、护坡等结构物,以及加固路基、防护桥梁等外部支撑措施。
全封闭支护一般指在基坑内安装钢支架或混凝土支撑系统。
护壁加强支护是指,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固或钢化处理,以提高护坡或护墙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选择支护形式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基坑深度、土层稳定程度、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和施工时间等。
3.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是深基坑支护的关键。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工艺标准,包括基坑开挖前的准备、支护材料的选择、加固方式、支撑系统的安装及拆卸等。
在开挖基坑前,需要现场组织施工人员,检查施工设备和器材,确定施工方式和流程。
挖掘前要将基坑进行浸水处理,以减少地层内部应力的影响。
在支护材料的选择方面,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周围环境的因素来进行选择。
同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土体的变形,给予足够的支撑和加固。
4.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是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必须经过严格的监测和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支撑结构物的安装情况、混凝土框架的施工质量、钢板桩的设置情况、支撑杆的附着质量等进行检测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对基坑周围的地层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层变形和沉降情况。
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验收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蚀透水地质条件下锚碇深基坑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础建设规模扩大,深基坑工程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不同水文、地质特点的支护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深基坑施工的关键。
文章结合广西柳州市双拥大桥单主缆斜吊杆地锚式悬索桥工程施工实例,介绍了溶蚀透水地质条件下锚碇深基坑施工技术,具体阐述了水中深基坑施工特点、施工方法及安全措施等,其施工工艺在国内尚属首次。
通过科研攻关成功实施,有效地解决了技术难题,并进行总结形成工法。
为同类工程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关键词:深基坑;高压旋喷桩;溶蚀裂隙;施工动态管理;支护;封底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1-0063-021 地质概况柳州双拥大桥地处喀斯特溶蚀地区,该区域的岩层多溶洞和溶蚀裂隙,地质勘察资料显示,基岩储水条件较差,圆砾层的空隙受粘性土充填,透水性较差。
潜水一般赋存于近河岸处基岩浅部的裂隙中,地下水位为+77.0m,基本与柳江水位+77.4持平,水量较小。
该层水埋藏于岩溶洞穴和裂隙中,受岩溶发育不均匀性的影响,其均匀性较差。
开挖过程中在水头作用下,溶洞或溶槽内的软塑填充物有向基坑移动的趋势,施工中应维持水头平衡,并采取固化填充物等措施进行止水。
地质基岩面总体起伏较平缓,凹凸不平,落差为5m左右。
溶蚀较发育,多为串珠状、充填性溶洞,充填物为红粘土。
基岩为灰色石灰岩,覆盖层从下至上依次为硬塑粘土、红粘土、新四纪冲填红粘土,厚薄不均,最厚达30m。
大桥的南北岸锚碇的平面投影为半径28.5m的圆形,地表以下的埋置深度均为22m,基坑采用明挖的方式进行施工。
2 施工原理以地下水位为分界线,采用不同的支护、止排水施工方案。
特别是针对基坑岩体的溶蚀情况采用有效的止水方案是本工法的关键点。
2.1 支护结构及原理(1)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坡面支护的施工方案,放坡坡率为1∶0.8,支护采用锚杆加钢筋网加喷混凝土的形式。
(2)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基坑采用垂直开挖、环向排桩加连续板墙支护。
排桩与连续板墙构成一个环向整体,形成一个环向封闭的支护结构,支护结构能起到抵抗基坑周边水平荷载的作用,既达到力学强度方面的要求,又能控制基坑整体位移变形。
2.2 止排水结构及原理(1)地下水位以上部分:以排水为目的设计好整个排水系统。
①坡顶排水:在坡顶距坡角3m处设置高0.4m、宽0.4m的环向截水沟,将锚碇范围的雨水、基坑渗水直接排至锚碇范围以外。
②坡面排水:由混凝土护坡面、坡面泄水孔、二级平台坡脚处环向截水沟和汇水槽对坡面排水汇集构成。
再由水泵抽排至坡顶排水沟,排至锚碇范围以外。
(2)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地下水位以下部分以止水为目的处理土体渗水及溶蚀区特殊透水条件下渗水、涌水。
基坑周边土层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基坑周边及底部岩层采用灌浆处理,高压旋喷桩和灌浆联合处理使基坑外围、底部构成桶形封闭止水帷幕结构。
基坑垂直开挖部分排水:根据基坑开挖后渗水量大小,在坑底设置积水坑、积水井。
3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3.1 施工工艺流程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3.2 工艺原则实现基坑帷幕止水效果及结构稳定,满足后续施工及安全要求。
3.3 操作要点3.3.1 溶蚀地质基坑开挖支护因基坑为溶蚀地质,开挖深度大,从安全、成本、施工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做出如下图2示意的放坡与垂直支护开挖方式,既缩小了放坡开挖的范围,也减小了垂直开挖的深度和难度。
图2 基坑支护结构剖面图3.3.2 基坑上部放坡开挖支护根据勘察报告收集确认基坑土层土体参数指标及开挖深度,通过边坡设计软件进行边坡坡率、支护方式的设计。
根据基坑地下水位以上部分深度分两级放坡开挖和设置开挖坡率;并在每级间设护坡平台与截水沟。
为便于锚杆施工方便,根据锚杆每层层高竖向分层开挖;平面开挖顺序为先基坑中间后边坡坡脚的环形掏槽开挖方式。
开挖时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坡面,坡面锚杆采用hrb335钢筋加砂浆构成的无应力锚杆,护坡面纵横向锚固肋筋和钢筋网片分别采用hrb335、hpb235钢筋,并在锚固钢筋、肋筋、钢筋网片安全前后分别进行各一层喷射c20混凝土施工,两层喷射混凝土厚度根据设计总厚度、钢筋在护坡外露面侧保护层厚度确定,以充分利用钢筋网片的有效受力为目的。
3.3.3 坡脚反压梁及平台施工(1)坡脚反压圈梁:根据设计计算确认在坡脚位置是否设置坡脚反压圈梁。
若设置反压圈梁,要综合考虑护坡面同坡脚反压圈梁的结构受力及防水效果,确保坡脚位置受力的稳定。
施工时可设置多个工作面,每个工作面要分段推进施工,根据钢筋规格确定每次推进长度为10m或13m,以便于施工。
(2)垂直开挖平台施工:垂直开挖平台为支护排桩、高压旋喷桩、灌浆、土石方开挖、支护板墙等工程施工提供作业平台,施工机械多,是一重要的工作平台,采用c20混凝土封闭硬化,同时设置环形排水系统,确保平台满足垂直开挖施工的需要。
3.3.4环向支护排桩、桩顶冠梁及支护板墙的结构设计以及环向支护排桩施工由设计确认基坑开挖深度,根据勘察报告收集确认基坑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垂直开挖深度范围岩面的位置分布,根据施工方案计算坡顶工作荷载,利用结构体为环向(圆形)受力特点,通过边坡设计软件进行边坡支护桩及支护板墙的结构设计。
(1)支护桩的设计及施工1)确认支护排桩环向布置间距、桩径、桩长。
2)桩的钢筋配置和混凝强度等级。
3)桩伸入锚碇基底以下嵌岩深度。
4)支护桩施工采用常规的钻孔桩施工工艺,可同时组织多台钻机进行同步作业。
施工要求在每根桩成桩后,进行桩基质量检测。
(2)桩顶冠梁及支护板墙的结构设计1)确认桩顶冠梁及支护板墙环向布置中线半径、截面高度及宽度。
2)桩顶冠梁及支护板墙的钢筋配置和混凝强度等级。
3)桩顶冠梁及支护板墙与支护排桩的位置关系。
4)桩顶冠梁及支护板墙具体施工。
3.3.5环向高压旋喷桩土层止水在溶蚀区特殊透水条件下,基坑垂直开挖部分止水帷幕的设计施工是通过基坑支护排桩外侧的土层旋喷桩帷幕体和岩层灌浆帷幕体联合作用实现的。
其中土体止水主要根据原状土渗透系数及地下水的水力坡度计算确认采用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相适用的帷幕止水方式。
若选定对基岩面以上覆盖层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就要进行以下设计和施工:1)确定高压旋喷桩的帷幕体的截面厚度和高度、桩径、排数和根数、桩间相互搭接尺寸。
2)确定高压旋喷桩施工采用单管法、双管法、三管法。
3)确定高压旋喷桩引孔直径的入岩深度。
4)施工要求高压旋喷桩开孔偏差小于5cm,钻孔斜不大于0.5%,孔内无残留的岩芯、岩粉和其他杂物。
确认旋喷施工旋转速度不大于n转/min,提升速度v cm/min,喷射压力不小于×mpa,水灰比。
3.3.6垂直开挖、桩顶冠梁及混凝土板墙施工(1)垂直开挖在主要的支护体系和外围的止水施工完以后,开始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由于是垂直开挖,开挖过程中分为4个阶段,采用竖向分层,分层厚度根据每层混凝土板墙高度定为:桩顶冠梁2.5m、混凝土板墙三层各2.3m、2.3m、2.266m,水平跳槽间隔开挖,跳槽间距为10m。
岩石部分采用爆破进行施工,爆破施工时需要加强对支护桩和已经完成止水施工的保护,支护桩附近的岩石和土层采用人工进行清理。
(2)桩顶冠梁、混凝土板墙施工桩顶冠梁、混凝土板墙按照基坑开挖分为四层进行施工,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成环向支护板墙,从上至下冠梁,板墙厚度分别为1.8m、1.2m、1.4m、1.6m,根据基坑的开挖顺序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开挖一段施工一段,及时对基坑的开挖面进行封闭。
3.3.7监控量测及施工动态管理(1)基坑水平位移变形观测基准网布置为三等边角网,在基坑四周均匀布设5个基准点,各基准点埋设标石,基坑平台上埋设变形观测点。
变形观测点观测等级为“三等”,要求变形点中的点位误差不超过±10mm。
(2)基坑沉降观测基准网各基准点均为钻进到基岩未风化层后埋设深层金属管。
各点均设半圆铜头标志,做成窨井式点位,并用水泥盖板或金属盖板保护。
(3)基坑监测进程安排:基坑开挖深度之前,测得坡顶监测点初始值;开挖至一级平台处后,及时布设一级平台处监测点,并及时对监测点进行初始位移值监测;第一平台至第二平台施工期间,每开挖一层观测一次;第二平台施工期间,7天/次;第二平台至坑底施工期间,3天/次;当变形数据超过报警值后,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在暴雨季节及连续雨天等条件下更要加密观测。
(4)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每天对监测项目进行数据收集,结合监测报告对比分析界定基坑安全状态,书面通报基坑安全状态;签发开挖指令,指导下一步是否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 安全措施(1)在基坑坡顶及冠梁顶设置环向围栏防护,基坑内与坑顶通过4组救生通道连通.(2)为避免基坑坍塌,基坑开挖时宜采用从坑中间向坡脚开挖,开挖至距坡脚2m环向处再分段跳槽开挖支护;连续板墙施工时宜采用分段跳槽开挖和混凝土施工。
(3)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编制下发《深基坑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交底。
(4)实行三级教育,加强岗前、工序、转岗等培训与教育;组织高空作业、吊装作业等工序的学习;实行班前教育制度。
(5)每月开展一次高空坠落、深基坑坍塌、通道逃生、伤员救治等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
(6)实行专业工种组长负责与签认制,统一指挥、分级管理、规范施工。
5 效益分析(1)技术效益:该工法的形成,属国内首例,填补了国内溶蚀区特殊透水条件下圆形深大基坑开挖支护设计与施工空白;为各种单一的支护、止水提供了联合利用的思路。
(2)经济效益:溶蚀区特殊透水条件下圆形深大基坑开挖支护方法安全可靠且防水效果好,是一种安全、高效、实用的开挖支护施工方法;较完全垂直支护开挖方法节约成本200万元;缩短工期30天。
(3)社会效益:溶蚀区特殊透水条件下圆形深大基坑施工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了工期保证,在施工中支护安全可靠、止水效果好,未出现安全事故。
6 结语柳州市双拥大桥单主缆斜吊杆地锚式悬索桥工程采用锚碇深基坑施工技术,封底后无渗水和漏水现象,整个施工过程快速、安全、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施工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为今后类似的深基坑开挖施工积累了宝贵施工经验和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