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二章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解答:(1)将需求函数 Q d= 50-5P和供给函数 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 ,有:50- 5P= -10+5P得: P e=6以均衡价格P e =6代入需求函数 Q d=50-5p ,得:Q e=50-5*6=20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Q s =-10+5P ,得:Q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 s ,有:60-5P=-10=5P得 Pe =7以均衡价格 Pe =7 代入 Q d=60-5p ,得Qe=60-5*7=25或者,以均衡价格Pe =7 代入Q s=-10+5P 得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Pe =7 ,Qe=252.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价格(元) 1 2 3 4 5需求量400 300 200 100 0(1(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是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解(1)根据中点公式,有:,(2) 由于当P=2时,,所以,有:(3)根据图1-4在a点即,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或者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共168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来自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鸿业微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微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中国⼈民⼤学出版社⾼鸿业《微观经济学》习题第⼆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选择正确答案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需求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为常数。
A.个⼈收⼊B.其余商品的价格C.个⼈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2.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常数。
A.⼟壤的肥沃程度B.技术⽔平C.棉花的种植⾯积D.棉花的价格3.在某⼀时期内彩⾊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
A.彩⾊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电视机的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平提⾼4.某⽉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下该⽉X商品需求数量()。
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5.如果⼀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A.不相同B.相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定6.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A.减少B.增加C.不变D.上述三种都可能17.当两种商品中⼀种商品的价格发⽣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A.正B.负18.若X和Y两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则()。
和Y是替代品和Y是正常商品和Y是劣等品和Y是互补品19.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的()。
A.销售收益增加B.销售收益不变C.销售收益下降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答案:三、计算1.已知某⼀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平提⾼,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细答案(128页)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下岗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它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的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习题答案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答案第二章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1。
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列出决定牛奶需求的诸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讨论需求量与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解答:和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一样,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也主要是与其价格有关。
特别是,随着早餐牛奶价格的下降,我们对它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反之亦然。
除此之外,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还与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有关。
例如,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随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又例如,如果预期将来的收入会增加(即使目前收入没有增加),我们也会增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
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由早餐牛奶价格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而把由所有其他因素(包括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并用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和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来分别表示它们。
2. 什么是供给规律?它有没有特例?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看法。
解答:与需求一样,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这一特征被称为供给规律.供给规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因而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
与需求规律一样,供给规律也存在一些例外。
例如,供给曲线可能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无论商品的价格有多高,生产者只提供既定数量的商品。
又例如,供给曲线也可能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在一个特定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商品.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生产者对所有商品的供给都满足供给规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学中的规律并不像自然科学中那样精确。
正如马歇尔所说,经济学中的规律“不过是一种多少是可靠的和明确的一般命题或倾向的叙述而已”。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第四版(考试用)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二章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 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有: 50- 5P= -10+5P得: P e=6以均衡价格P e =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 ,得:Q e=50-5*6=20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供给函数Q s =-10+5P ,得:Q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 s ,有:60-5P=-10=5P得Pe =7以均衡价格Pe =7 代入Q d=60-5p ,得Qe=60-5*7=25或者,以均衡价格Pe =7 代入Q s=-10+5P 得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 ,Qe=25(3) 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 ,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e =5.5以均衡价格Pe =5.5 代入Q d=50-5p ,得Qe=50-5*5.5=22.5或者,以均衡价格Pe =5.5代入Q s=-5+5P ,得Q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5.5 ,Qe=22.5.如图1-3所示.(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s=-10+5P和需求函数Q 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 e=6且当P e=6时,有Q d=Q s=Qe=20;同时,均衡数量Qe=20,切当Qe=20时,有P d=P s=P e.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 e=6,Qe=20 。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需求弹性
2
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
同,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消费者偏好
影响消费者需求的个人喜好、经验、社会和文化背景等。消 费者偏好决定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 商品数量。
供给
供给定律
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当价格上涨时,供给量增加;反之,价格下降时,供给 量减少。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number {01}
目 录
•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 第二章弹性理论 •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01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 格
需求
1 3
需求定律
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即当价格上涨时,需 求量减少;反之,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政策制定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需要考虑市场弹性的影响,如对某些商品实施 价格管制时需要考虑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03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理论
效用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是衡量消费者从消费行为中获得多少幸福或满足的尺度。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而序数效用论 则认为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效用评价不同,无法具体衡量
第二章弹性理论
弹性的定义
1 2
弹性的定义
弹性是衡量某一经济变量变化时,其他经济变量 变化的程度。具体来说,弹性是因变量变化率与 自变量变化率之比。
弹性的计算公式
弹性 = (因变量变化量 / 因变量原值) / (自变量 变化量 / 自变量原值)。
3
弹性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