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2024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同步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同步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A.水芯笔的长度约30cmB.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25m/sD.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42℃2、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0.7dm B.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人体心脏1min跳动次数约为60次D.重庆冬天的最低温度约为-20o C3、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4、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朝露晶莹C.晚秋,霜打枝头D.严冬,滴水成冰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C.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D.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甲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 ___________cm。
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2、腊肉在邵阳地区是一道风味美食,肥而不腻,味道独特。
达标测试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2、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3、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到的现象,其对应的解释合理的是()A.甲图,通常情况下,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罐内B.乙图,舞台上的缥缈的云雾是由于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丙图,气温骤降时,给橘子喷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橘子冻伤D.丁图,夏天扇风扇,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扇降低了室内温度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北京冬奥会采用了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5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例题与习题【例1】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 [ ] A.负摄氏3度B.摄氏零下3度C.零下3度D.零下3摄氏度【分析】摄氏温度的单位“C”,读作“摄氏度”,不能分割开,也不能读作人们日常所说的“度”。
【解答】D【例2】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 A.37℃和39℃ B.38℃和39℃C.37℃和38℃ D.37℃和37℃【分析】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而当水银变冷收缩,却不会通过缩口退回玻璃泡,水银柱仍保持原来高度,即示数不变.所以,这只体温计能正确测出39℃的体温,而测低于原来38℃的体温时却仍然是38℃。
【解答】 B【例3】甲、乙两位同学各倒质量和温度相同的一杯热水,甲同学用嘴吹水、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过一会热水就不烫嘴了。
他俩的做法使水凉得快的是 [ ]A.用嘴吹 B.两杯水来回倒 C.一样快 D.不能确定【分析】本题由例3转化为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去思维。
甲同学用嘴吹水,依据的物理知识是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热水蒸发;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依据的物理知识是既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同时又增加表面积,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迅速带走。
因此,他俩的做法使水凉得快的是乙同学。
【例4】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1的图象.从图象可知,段表示的是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填上升、不变、下降),但需要热,此实验所得水的沸点是.【分析】沸腾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那一段表明温度不变,沸腾过程,相对应的温度即为沸点.【解答】BC,不变,吸,99℃图1 图2【例5】烧杯和试管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杯中水沸腾,如图2所示,若不断加热,试管中水能否沸腾?【分析】沸腾有两个条件:①使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②液体能不断吸热.烧杯内水沸腾时保持100℃,试管内水到达100℃后就无法再从杯中水得到热.【解答】试管中水能达到100℃,但不能沸腾.【说明】若试管中装有酒精,由于酒精沸点是78℃,所以酒精到达沸点并能继续吸热,就会沸腾.【例6】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见冰棒在冒“白气”,原因是 [ ]A.冰棒熔化产生的小水滴B.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冰棒周围的空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D.冰棒熔化后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分析】“白气”不是水蒸气,更不是空气液化而成.因为空气要液化,温度要低到零下一百多度.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冰棒这样的低温物体,冰棒周围的空气的水蒸气会放热液化成小水珠.【解答】 B【例7】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则 [ ]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B.冰一定不会熔化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熔化D.冰将全部熔化【分析】冰是晶体,它的熔化需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0℃,还要继续吸收热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B.在第8分钟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0.7dm B.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人体心脏1min跳动次数约为60次D.重庆冬天的最低温度约为-20o 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5、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是饭店服务员在干冰上加一点热水,使菜品上形成了这种烟雾缭绕的感觉。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蒸发和沸腾是的两种方式。
右图中甲、乙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是沸腾时的情况。
2.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_。
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形成的。
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第3题图第4题图4.夏天,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可以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
5.家用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升华后在灯的内壁上而成的。
6.日常生活中,炸麻花用油,煮饺子用水,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__不同,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温度。
7.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
有一种新型环保冰箱就是用环戊烷替代氟里昂进行工作的。
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冷冻室就会,流到冷凝器就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9.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密闭的气体总是充满整个容器就是很好的例证。
然而液体和固体却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会散开,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这是由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南昌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1.下图中,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A B C D1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阳光下通风的地方B.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C.晒粮食的时候,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并且把粮食摊开D.在缺水地区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13.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状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14.在下图中,描述晶体的熔化图象应为( )A B C D15.在下列过程中,—定要放热的是( )A.凝华 B.汽化 C.升华 D.熔化16.下列事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 B.冻冰的衣服变干C.清晨,花草上出现露水 D.水结成冰17.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有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 )A.铁的密度比锡小 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 D.铁的熔点比锡高18.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 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19.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用来表示大气的潮湿程度,它是许多天气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1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测试一、填空题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
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
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
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吃冰棒解热升华1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1)废铁块化成铁水_____;(2)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_____;(3)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______。
(4)冬天,我呼出的“白气”_____。
12、家中烧开水时,喷出的热蒸汽比(同温度)开水烫伤人更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面上出现的雾气是细小的_____,由__________形成的;用酒精给盛水的纸盒加热,水能沸腾,纸盒不燃烧,因为水的沸点着火点,且纸盒中的水温_____,所以纸盒完好无损13、夏天,用湿毛巾包裹牛奶瓶,可以降低牛奶的温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吃冰棒比喝凉水解热是因为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新版)粤教沪版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1.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很高,因此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来吸热降低发动机的温度,冷却液是用水和特殊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由于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冷却液本身还要有防冻结的特性,因此汽车的冷却液应该是()A. 凝固点较高B. 凝固点较低 C. 凝固点和纯水一样 D. 无法确定鑄皸謙聰轵蘿镑餌闡絨锈吴鱘觅骡绗繽淶债缢双粵疊虚叠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A. 喷射的真实的烟雾B.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C. 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 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 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4.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 B.C.D.5.下列做法会使蒸发变慢的的是()A. 冬天,用电热吹风吹湿了的头发B. 湿衣服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C. 把抹布卷成一团D.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擾媯諾镰嗫萵鲶誦鑽慳黾鏈箩锕谛鲱穑赝銖瞒态区娅赓钐櫧笋諶險绪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对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 1 2 3 4水的沸点/℃98.2 98.9 98.5 98.6A. 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B. 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C. .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D. 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表格中的数据均有效7.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 宿迁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泺绩质轢飩緄勝溆恳驵惲鱷殮殓讵廁嘵啟侪謎燁慚挢龜诌巹餘攛浏聹锸筍疠逦萧铠獭谩贴垩娲棂鯢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9.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A. 37.5℃和38.5℃B. 37.5℃和38℃ C. 38℃和38℃ D. 38℃和38.5℃辅闷竊職硷閫罗鹞驏忾笺们苏澠圓憤镓閹纽彎瓏蠻綿10.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
2022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节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小明将一块干冰放入水杯中,水中出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同时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中是水蒸气B.“白气”是水蒸气C.“白气”是液化现象D.干冰放热2、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3、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A.熔化B.液化C.凝固D.凝华4、下列情景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不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B.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只要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冰一定能熔化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5、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
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A.56℃B.60℃C.75℃D.80℃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炎热的夏天,打开直冷式冰箱冷冻室门,发现冰箱的内壁上结了很多霜,这些霜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同时还发现冷冻室附近出现“白气”,“白气”是______(选填“冰箱”或“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些“白气”会______(选填“向上飘”或“向下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测试
一、填空题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
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
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
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1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1)废铁块化成铁水_____;(2)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_____;(3)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______。
(4)冬天,我呼出的“白气”_____。
12、家中烧开水时,喷出的热蒸汽比(同温度)开水烫伤人更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面上出现的雾气是细小的_____,由__________形成的;用酒精给盛水的纸盒加热,水能沸腾,纸盒不燃烧,因为水的沸点着火点,且纸盒中的水温_____,所以纸盒完好无损。
13、夏天,用湿毛巾包裹牛奶瓶,可以降低牛奶的温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吃冰棒比喝凉水解热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4、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水珠,这是因为_____中的水蒸汽______而形成的现象,这是个_____过程。
二、选择题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
A.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
这是因为 ( )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 )
A.积雪融化。
B.雾、露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冰棒熔化
7.如图,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
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8.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9.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10.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11、烹调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1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12、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A、体温计
B、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水银温计
13、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水面上会冒出大量的“白气”,这其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汽化后升华
D、先升华后液化
14、家庭厨房的窗户玻璃、墙面的上面有许多小油滴,这些油滴的形成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液化
C、熔化和蒸发
D、熔化和凝固
1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固体吸热,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D、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三、实验题
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0 1 2 3 4 5 6 7 8
温度(℃)90℃92℃94℃96℃98℃99℃99℃96℃99℃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2) 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
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丰富的太湖水资源闻名遐迩,给湖州带来了勃勃生机。
“节约用水、美化环境、防止污染”已成为湖州人的共识。
在下面①~③项中,与我市水环境的改善不相符的是()
①生活污水排入太湖②将生活垃圾倒入市河③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就节水的有效做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1);
(2) .
4、如图左所示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和“酒精沸腾”的图像,观察图像,并回答:
(1)在这两个图像中,____图是合金加热变成液态的图像,_____图是酒精沸腾的图像。
说明你的判断方法:
(2)从图像判断,这种合金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理由:
(3)从图像中判断,这种合金的熔点是_______;想一想,_______________叫熔点。
酒精的沸点是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沸点。
(4)若这位同学测出这种合金的温度现在是210℃,请你帮这位同学判断这时这块合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
四、简答题:
1、炎夏酷暑,在屋内地上洒些水便觉得凉爽些,为什么?
2、夏天,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家的自来水管在“出汗”,就是在水管外有许多小水珠,这位同学认为是他家的水管破了,向外渗水,你认为这种解释对吗?如果不对,请你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
3、“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和“夏天,人站在通风处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形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洗好的湿衣服,采取哪些方法才能使湿衣服它干的更快?并分别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样做能使衣服干的更快?
5、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更冷,这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