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篇一:课时篇一学习内容:1、转换角色,学习写作。
2、课文第4—6自然段学习目标:能仿1—3自然段,以朝鲜人民的身份进行有关内容的写作;用感悟自解4—6自然段。
学习方法:多媒体辅助,创设情景,以写促学。
理论依据:《新课标》要求综合活动理论情景教学理论具体步骤:篇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二《14、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从内容上看,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讲述送别的情景,以请求的语气开头,而后回忆几个人或几件事,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最后抒发感情,以反问的语句结尾。
充分说明了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送别时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最后三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局限,对于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注意对背景的介绍,以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学设计

6.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终结性评价:通过写作练习、课后作业等,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5.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
2.课堂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知识,如生字词、课文内容、人物描写等。
2.教师强调课文主题“告别亲人”,让学生明白亲情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和表达对亲人的爱。
3.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爱的?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写作练习:教师布置以下写作任务:
a.描述一次与亲人告别的场景,注意运用本课学到的描写方法。
b.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感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盼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忙和启发,更多内容请点击【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熟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宏大友情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宏大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一)引入课题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怀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怀爱惜你的?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同学们,响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
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终一批志愿军成功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辞,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3.读课题①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②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③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剧烈些?(齐读)4.提问: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板书:志愿军③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板书:朝鲜人民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
板书:不是亲人T:可是…… (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诗配乐朗读,激起学生学习乐观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特别长远的年月……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安静的生活,无情的战斗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安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逝在滔滔江水边……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沟通课前搜集的资料)二、合作沟通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爱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沟通争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等奖1、《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学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课前准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
1958年10月撤离朝鲜。
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同学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⑴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⑴ 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⑴ 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 交流,同学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 重点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学习目标】1. 了解并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 学习认识和运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3. 阅读并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
2. 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文章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2. 培养学生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电视、VCR或PPT等教学工具。
2. PPT或黑板。
3. 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观看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亲人之间的重要性和感情的深厚。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先请学生跟读课文,然后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并使用图片或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文章写了什么?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家庭故事?文章中提到的亲人有哪些?2.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游戏或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如:亲人、告别、泪水、不舍等。
五、情感教育(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述一个亲人离世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无常和珍惜亲人的重要性。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他们的家人,并表达对家人的感谢和思念之情。
六、写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以《再见了,亲人》为题目,写一篇有关家人的文章,可以包括自己的家人、亲戚和朋友等。
2. 提供一些写作中常用的词汇供学生参考,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下节课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并学会运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篇1一、课题直接引入1、课前激qing:今日来听课的老师多吗?紧急吗?紧急是没自信的表现。
不用紧急,你只要静下心来读书仔细思索大声朗读英勇发言就能让听课的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有自信吗?2、板书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再见了,亲人》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我听听你们感情怎么样?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再读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你一边跟他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要快点)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说?(比前面激扬)列车已经走远,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终一次深情地召唤:(读声较高,声音悠长)3、小结:同样一句话,不怜悯况下读法就不同。
二、初读后谈体会,整体感知1、读前提要求,让同学明确读时需要做什么课前读了吗?再读读好吗?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读完要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力量,也是一个习惯。
或者是对课文的内容,或者是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
不能读完一句话没有。
读完可以先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
2、同学读书老师巡察3、沟通体会感受老师引导。
4、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记住了等听完后看能不能解决掉啊5、师问:我问一个,你们想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恋恋不舍)为什么恋恋不舍?由于他们是亲人呀6、由“亲人”引起辩论有道理也好像没道理,什么样的人是你的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
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跟朝鲜人民是亲属吗?有血缘关系吗?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
那怎么说再见了亲人呢?想跟我辩论吗?三、深化理解体会表情达意(主要学习第一部分)1、提出要求建议,引导有目标的读我盼望你们做其次轮阅读,这回的要求多了,认真听好。
一边读一边抓什么来读呢?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都写了哪些事实,有的刚才已经提到,再认真看看这些事实蕴含什么道理,或者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你得理解它,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讲给我听,说服我。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设计课时安排:第1-5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再见了,亲人》的基本内容,体会课文中亲情的伟大和牺牲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1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再见了,亲人》。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2课时1.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
2.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气、情感。
3. 课堂讨论:课文中亲人牺牲的原因和意义。
第3课时1.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记忆。
2. 书写练习:以“我的亲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3. 分享练习成果,互相评价。
第4课时1. 观看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和思念。
3. 课堂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5课时2. 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 布置家庭作业:以“我爱你,亲人”为主题,绘画一幅画作。
三、教学评价1. 课后跟踪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书写练习和课堂展示中的表现。
3. 结合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课文《再见了,亲人》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
3. 书写练习纸张。
4. 绘画纸张和绘画工具。
五、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亲情的伟大和牺牲精神。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表达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 结合家庭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第6课时)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课文《再见了,亲人》。
2. 学生展示家庭作业,互相评价。
3.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建议。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8篇)教学目标11.学习第一段,了解三个材料联系的方式。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感受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3.知道反问句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惟一、同归于尽、雪中送炭等词语的意思。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2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
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3《再见了,亲人》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中的第14篇精读课文。
是一篇抒情散文,描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
本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话别的口吻写的,语言丰富生动,情节十分感人。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个部分来说课。
【说教材】根据教材编排意图,本组教学内容围绕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这一训练重点编排,《再见了,亲人》,是训练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国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2、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互称亲人。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教具准备〗大白纸,马克笔。
【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小组工作、学法指导。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 自学探究”式教学方式,采用讨论、讲授、质疑,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练习,“自学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教学重点
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称为“亲人”?
通过讨论,使同学们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关系。
(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经常住在一起的;有救命之恩的
……)
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呢?我们认真学习《再见了,亲人》就能理解在这篇课文中“亲人”的含义了。
(二)检查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注意字音、字形。
3.解释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
暂时:短时间。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忘怀:忘记。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进攻或逃跑。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唯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同归于尽:一同死亡和消灭。
金达莱:朝鲜常见的一种花。
在我国称杜鹃花,也叫映山红。
代价: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付出相当的物质和精力。
课文中指朝鲜大嫂为了帮助志愿军而失去了双腿。
血泊:大滩的血。
片刻:一会儿,时间很短。
打糕:用大米或江米做成,是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刚强:不怕困难或不屈服于恶势力。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耗,指坏的音信或消息。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
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情谊:互相关怀、爱护的感情与友谊。
4.辨析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刚强(坚强)战役(战争)温暖(暖和)
代价(价值)看守(看管)侦察(探查)
(2)反义词
温暖(寒冷)刚强(软弱)崎岖(平坦)
片刻(长久)唯一(众多)噩耗(喜讯)
5.区别形近字,按字义组词。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区别形近字,指出相同和相异之处,然后理解字义组词。
嫂(嫂子)谣(歌谣)硝(硝烟)
艘(一艘)摇(摇摆)消(消灭)
阻(阻止)泊(停泊)崎(崎岖)
祖(祖国)伯(伯父)骑(骑马)
棍(棍棒)渐(渐渐)耗(噩耗)
混(混合)暂(暂时)耕(耕地)
唯(唯一)洒(洒水)役(战役)
准(准备)酒(白酒)设(建设)
6.理解“暂时”“雪中送炭”并结合生活实际造句。
指导学生讨论词义,及在生活中怎样运用,然后造句。
暂时——电视机买来了,但今天停电,所以暂时还不能看。
雪中送炭——妈妈送我一本字典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三)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结构比较清楚。
通过朗读,同学们可以了解到;课文分别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同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
因此,课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叙述同大娘告别的情景。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叙述同小金花告别的情景。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叙述同大嫂告别的情景。
第四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
也可以把全文六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二、三自然段,主要讲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第二部分是四、五、六自然
段,主要讲的是在车站上,列车开动时,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这里按照四段的分法进行学习。
(四)朗读全文,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做准备。
(五)作业:
1.了解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的历史。
2.抄写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