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趵突泉〉教案

合集下载

《趵突泉》优秀教案

《趵突泉》优秀教案

《趵突泉》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深入学习。

内容包括趵突泉的位置、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趵突泉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名胜古迹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趵突泉的特点及民间传说。

难点: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趵突泉的美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插图、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趵突泉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趵突泉的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趵突泉的美景及民间传说。

4.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去过的名胜古迹,让学生结合实际体验,描述趵突泉的美景。

5. 例题讲解:教师以课文中的描述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趵突泉。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趵突泉的美景,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位置:山东省济南市特点:泉水清澈、涌泉喷涌、风景秀丽民间传说:嫦娥奔月、白蛇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绘方法,写一段关于趵突泉的文字。

示例答案: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泉水清澈见底,涌泉喷涌,景色秀丽。

传说嫦娥曾在此沐浴,使得泉水更加清澈美丽。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名胜古迹的资料,了解其特点及民间传说,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趵突泉的特点及描绘方法。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7篇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7篇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7篇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学设计篇一《趵突泉》一课是小学语文教科版第6册第四单元一篇写景的文章,而且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好这篇文章可为今后学习写景的文章及学生的写景习作奠定基础。

本文通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的情趣。

作者笔触细腻,文章凝练含蓄,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读后会激发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归纳总结,注重思维训练,加强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入课文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播放课件)这堂课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游览《趵突泉》。

(板书课题)解释“趵”:跳跃;[水] 往上涌看看这些生字你都认识吗?清浅鲜洁垂柳幽静妩媚水藻晶莹摇曳有没有不懂的词?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请大家自由的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二、读课文1、师:济南的三大名胜是什么?学生汇报: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2、师: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单讲一讲趵突泉?学生汇报: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三、精读课文,抓景物特点1、学习“泉水”部分(大泉、小泉)师:没错。

作者还没来到趵突泉,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已经感受到趵突泉泉水的美了!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然后说说从趵突泉流出来的泉水给老舍先生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找到体现泉水特点的句子。

《趵突泉》教案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案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涉及趵突泉的位置、历史、泉水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对趵突泉的描绘。

难点:理解趵突泉泉水清澈、涌动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学习。

3. 课堂讲解:a. 介绍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民间传说。

b. 分析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趵突泉泉水清澈、涌动的原因。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答案:趵突泉的泉水清澈见底,涌动不息。

b. 分析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画笔画出趵突泉的景色。

6. 小组讨论:讨论趵突泉为什么能保持清澈、涌动,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民间传说。

2.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描绘趵突泉的语句。

3.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关于趵突泉的短文。

答案:略。

2. 作业要求:内容充实,语句通顺,用词恰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著名景点的资料,了解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课文重点语句提炼。

3. 作业设计中的短文写作要求。

《趵突泉》教案优秀

《趵突泉》教案优秀

《趵突泉》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包括: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特点,通过文本分析,了解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趵突泉的美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趵突泉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趵突泉的美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趵突泉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趵突泉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趵突泉的美景。

2. 自主学习(15分钟)(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意思;(2)概括趵突泉的特点;(3)思考作者如何描绘趵突泉的美景。

3. 小组合作(10分钟)(2)挑选一段课文,小组合作进行朗读练习,体会语言的优美。

4. 课堂讲解(10分钟)(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2)结合课文,讲解描绘趵突泉美景的方法;(3)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第二段,作者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趵突泉的?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例题,选取课文第三段,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趵突泉。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2. 主要内容: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特点描绘趵突泉美景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个你熟悉的景物,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绘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示例: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绿树成荫。

湖面上,白鹭翩翩起舞,蜻蜓点水,碧波荡漾。

夕阳西下,湖面被染上了一抹金黄,如梦如幻。

《趵突泉》优秀教案

《趵突泉》优秀教案

《趵突泉》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美丽的泉城”,具体内容为趵突泉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趵突泉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在我国众多泉水中的地位。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趵突泉的特点及其民间传说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对趵突泉的描述和民间传说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笔记、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趵突泉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趵突泉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民间传说。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段落结构,概括主要内容。

b. 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趵突泉的特点。

c. 讲解趵突泉的民间传说,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民间文化。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趵突泉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指导学生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地理位置泉水特点民间传说2. 美丽的泉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描述,写一篇关于趵突泉的短文。

2. 答案示例: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我国著名的泉水之一。

泉水清澈见底,水质甘甜,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传说趵突泉是天上的一位仙女下凡所化,她为造福人间,将仙水洒向大地,形成了趵突泉。

如今,趵突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济南市的象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趵突泉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民间传说。

《趵突泉〉优质教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趵突泉〉优质教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趵突泉〉优质教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趵突泉》这篇课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语言赏析、背景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描绘趵突泉的生动形象,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词的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对趵突泉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进行讲解。

3.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描绘趵突泉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讲解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趵突泉》2. 重点词语:清澈、涌动、碧波荡漾、喷涌而出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下你家乡的一处美景。

2. 答案示例: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镜子。

湖面上碧波荡漾,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傍晚时分,夕阳洒在湖面上,金光闪闪,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著名景观的描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生词掌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中的课文内容理解和描绘方法分析。

2024年《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作者背景了解以及趵突泉的自然特点与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趵突泉的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取关键信息,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热爱,增强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结构的分析,趵突泉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趵突泉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记忆。

4. 课文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趵突泉的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问答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趵突泉的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趵突泉》2. 生字词:见课件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趵突泉自然特点:泉水清澈、泉眼众多、景色优美5. 趵突泉历史价值:见课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趵突泉的短文。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趵突泉的文章,深入了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

组织课外活动,实地参观趵突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结构的分析,趵突泉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案(示范文本)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案(示范文本)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案(示范文本)第一章:趵突泉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趵突泉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

能够清晰地描述趵突泉的景色和特点。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趵突泉的景色和特点。

1.3 教学难点趵突泉的景色和特点的描述。

1.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趵突泉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教师出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谁知道趵突泉的一些基本情况吗?”1.5.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趵突泉的景色和特点,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1.5.3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关于趵突泉的景色和特点的描述,要求学生进行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关于趵突泉的知识,加深理解。

1.5.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趵突泉的基本情况、景色和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第二章:趵突泉的美景2.1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趵突泉的美景,包括水、泉、池等。

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2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美景的描述。

2.3 教学难点趵突泉美景的细节描述。

2.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趵突泉美景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教师出示趵突泉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里?”2.5.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趵突泉美景的细节描述,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5.3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关于趵突泉美景的描述,要求学生进行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关于趵突泉美景的知识,加深理解。

2.5.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趵突泉美景的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第三章:趵突泉的传说3.1 教学目标了解趵突泉的一些传说故事。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2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传说故事。

3.3 教学难点趵突泉传说故事的细节描述。

3.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趵突泉传说故事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趵突泉〉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欣赏过天然泉水的美景吗?无论是白云山的九龙泉的清甜,还是珍珠泉的瑰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山东济南,有一处的泉水更为闻名,当年清朝的乾隆皇帝游经此地,大为赞叹,并誉其为天下第一泉
你们知道是那个泉吗?《趵(跳跃)突(奔突)泉》(釣”豹”联系记忆识字法)请有准备的同学简单介绍趵突泉。

二看图说话,初步感受。

1、仔细观察图画,看看有什么景物,哪个是主要的景物(大泉),怎么样的(用生动的词语),整体感觉怎样。

2、同桌互相练说
3、请2个同学说说。

(三窟并发,泉涌上奋,浪花四溅,水涌若轮,势如鼎沸……)
三、看图学文,整体感知。

1、这三股泉水奔涌不已,真令人惊叹。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深深地被她吸引,把她写进了文章。

我们也来欣赏一下文章中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先生的独特感受吧。

2、自读课文,结合看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请4个同学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提示: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清浅”鲜洁”)
为什么丢失一半的美”?(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4、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 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5、朗读课文,熟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上承前课,下启大小泉的学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认识了趵突泉,你们最喜欢那些段落呢?(描写大小泉的段落)为什么?(美)
(读这些段落,鼓励能背的同学背。

)的确,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
一半的美。

美不仅来自那泉水流出的一溪活水,还来自她的源头大泉小泉的奇景。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二、品味美,习写法。

1、品赏大泉,体味作者感受。

1)默读这一段。

想想这一段哪几句写大泉?全班答(3~6句)
2)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冬天泉上的烟雾)
四年级语文教案
a.想象水昼夜不停翻滚”的样子,说说翻滚的大泉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自然的伟大)
b.为什么觉得自然的伟大,不敢正眼去看呢?(第5句)
加述:两千多年前,我国史书已有关于她的记载,从古到今,她奔涌不息,从没停止过。

c.反复读这两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d.以永远…•永远•…永远造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e.那么,冬天的泉给我们和作者带来了什么联想?(神秘的境界”
4)大泉有什么特点?(奔涌不息)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停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

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2、玩赏小泉,学习形象地描写。

1)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池边还小泉呢”)
2)齐读这一段,小泉有什么特点?(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有的… 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画下来。

请2个同学展示。

4)小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有趣、活泼)
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拟人)
5)以有的…•有的••…有的……造句,用上比喻(有能力的同学可兼用拟人)生动地描述有多种姿态的景物。

提示:如烟花、喷泉等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三、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游记,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大泉奔涌不息
趵突泉小泉多姿多态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