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与风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交通出行
01
航空运输
气压带和风带对飞机航行的时间和路线有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需要了解
这些因素,以制定安全、高效的飞行计划。
02
海上运输
在海上,风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了解风带的特点对于船舶航行和货物
运输至关重要。
03
公路和铁路运输
在长途运输中,天气条件(如风暴)可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性。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活动有助于预测这些天气事件并采取相应
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对人类 生命财产的损失。
指导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保护生态 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其研究成 果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的预防措施。
06
未来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的局限性
目前的气象观测站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数据 缺失或不足,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模型预测的精度
现有的气象模型在预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 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非线性过程的理解不足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目前的研究 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增强观测能力
通过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改进模型预测
研发更精确的气象模型,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变 化的预测能力,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气压和风力的大小有怎样的联系

气压和风力的大小有怎样的联系

气压和风力的大小有怎样的联系(相关知识介绍)相比较周围的来说是这样的,气压低和气压高的地方就会形成压力差,有了压力差就有能量了,空气就要产生风力,所以气压越低风力越大,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气压和风力的大小的关系简单地说,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风,两边压力差的越多,空气就流动的越快,风速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风速的大小与气压梯度基本成正比。

压力产生风,当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遇到阻塞时,将对阻塞物产生压力,即风压。

风级是衡量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大小的指标。

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将风力大小划分为18个等级,最小为0级,最大为17级。

风速指的是风的前进速度,单位是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时多少公里。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海拔、温度。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因此空气的密度较小,因此压强较小,反之,海拔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大,因此压强较大。

温度影响压强的原理也可以用空气的密度来解释。

其次,大气压强除了以大气的重力作用在物体上,还通过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的动能作用在物体上。

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理想气体,气体分子是有动能的,它们会以300M/S__400M/S的速度撞击物体。

气压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地球大气因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具有重量,据计算,大气的总重量约为5.13×1015t5.13×1015t,由于大气本身有重量,对地球表面和地面物体就会有压力;同时,由于空气分子的运动,对地面也会有撞击力。

在大气的重力和分子撞击力的共同作用下,就产生了大气压力。

被测高度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压力叫做大气压强,简称为气压。

气压其大小等于单位面积上大气柱的重量。

但是,大气柱的重量不能直接量得,实际上是用与大气柱重量相平衡的水银柱高度来度量的。

故气压的常用单位是“毫米水银柱高”mmHg。

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风是有三个力形成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而影响风力大小的只有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仅影响风的方向。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3篇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3篇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精选3篇(一)教案主题:气压带和风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地球不同气压带间的气候差异;3. 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4. 掌握风向、风力和风速的测量方法;5. 能够通过地图分析地球上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教学重点:1. 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风的形成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电脑和投影幕布;2.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风吹树叶摇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风的认知,问学生风是如何形成的。

Step 2:讲授气压带(15分钟)1. 讲解大气压强度和气压差的概念和作用;2. 介绍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压带,如赤道附近的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3. 分析不同气压带的气候特点和天气现象。

Step 3:展示实例(10分钟)通过展示气压带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让学生根据图表分析不同气压带中的气候差异,并讨论其中的原因。

Step 4:讲授风的形成和作用(15分钟)1.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即气压差引起的空气流动;2. 介绍地球上的主要风带,如赤道和副热带地区的东风带、副极地和极地地区的西风带;3. 解释风的作用,包括水分蒸发、气温调节和物质传输等。

Step 5:实地观察和测量风向(15分钟)1. 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并测量风向;2. 教授风向的测量方法,如风向标的使用方法以及地图上标注风向的方式。

Step 6:小结和检测(10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对地球气候的影响;2. 教师出示一张地球仪或世界地图,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3. 出示几个选择题或综合问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关于气压带和风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气压带和风的形成和作用,并分析某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气象学:气压和风

气象学:气压和风

风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在农田中,作物的种植结构,密植程度等 都与通风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何种作 物,适度的风力对密植作物群体中水分输送, 热量输送及CO2输送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可减小郁闭度,增加乱流交换,促进良性生 长.此外,风作为载体还对植物花粉授精有 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大风会造成作物倒伏, 机械损伤和落花落果等,造成作物减产. 研究农田中风随高度变化的目的,主要是解 决乱流对热量,水汽和CO2的输送问题,从而 确定农田中温度,湿度和CO2的分布规律.
压高公式的应用 (1)测定相近两地同时间的气压和温度后,求 算两地的高度差. (2)如某一测站某一高度上的气压,温度为已 知,可计算出已知另一高度温度时的气压. (3)如某地某高度的海拔高度Z2已知,并测定 了两个不同高度的气压和温度,代入式中就 可求出Z1 = 0处,即海平面上的气压(P0).
(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气压的周期性变化 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
返回第六章
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节 作用于空气的力
单位质量空气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力(G)为:
(7—5) 式中:ρ为空气密度;-由于水平气压 P / N为单位体积空气 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单位: 梯度存在而作用在单 hPa/(100km)或hPa/(标准纬距),N为水平面上两 位质量空气上的力, 条等压线间的垂直距离,P为相应的气压差,式中 简称为气压梯度力.
在等压面上取A,B, C三点,显然这三点高度 不等,气压相同(即PA = PB = PC);再在同一水平 面上取与A,B,C三点相 对应的A′,B′,C′三点来 看,这三点高度相同,气 压不等(即P A′>P B′>PC′).
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采用类似绘制地形等 高线的方法求出某一等压面在各地上空相对于海平 面的高度,然后绘制等高线(或者以一组高度间隔 相等的等高面和等压面相截,必然得到许多截线, 将这些截线投影到水平面上),就是等压面图. (如图7—3,P.102).

气压与风

气压与风

电脑 课堂
word2000
第一篇 农业气象要素
第五章 风与乱流 三、自由大气中的风 : (一)、地转风(高空风) :地转风是由水平气 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形成的。形成 过程:在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原来静止的空气 因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由高压流向低压,空 气一有运动,立即产生地转偏向力,空气不断运动, 偏向的程度越来越大,最后偏向力与梯度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高空风就形成了。 高空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 低压在左。 应用举例:看到云往东走,用高空风 压定律判断,高压应在南面,低压应在北面。
word2000
一、气压及其单位 (一)气压的概念 :单位横截面上铅直大气柱的重 量,称气压。单位常用百帕表示1hPa=10 2牛顿/米2 (N/m 2),1mb=1hPa 1mb=3/4mmHg≈0.75 mmHg , 1 mmHg=4/3hpa≈1.333 hpa 。 (二)气压的变化 : 1.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随高度增高,气压降低,气 柱平均温度为0℃时,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海拔高度(Km) 0.0 1.5 3.0 5.5 11.0 16.0 30.0 气压值(hPa) 1000 850 700 500 250 100 12 从这个关系可以看出,在5500m的高度上,气压减小 为海平面的1/2;在1100m高度上气压降低为海平面 的1/4;而在16000m的高度上则减少为海平面的1/10 等等。这个关系说明了高度增高与气压递减快慢的 总趋势。
第五章 气压与风 六、近地面层空气的乱流: (一)、层流与乱流: (二)、乱流交换过程: (三)、影响乱流强度的因素: 1、地面粗糙度。 2、风速。 3、大气稳定度。 (四)、地形对气流的影响: 七、风与作物:小于5级风,风对作物是有利的,起 到输送水热和二氧化碳作用,大于5级风,对作物不 利。有利:一风对作物起到输送水、热和CO2作用; 二风能转花授粉;三风能发电。不利:一引起作物倒 伏机械损伤,病虫害易入侵,二风蚀;三昆虫长距离 迁飞。 (一)、有利影响:行向、通风。 (二)、 不利影响:1、传播花粉。2、传播病原、害虫。3、 机械创伤。4、病原入侵通道。

《气压和风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气压和风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气压和风》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气压和风”。

天气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关注的话题,而气压和风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将能够了解气压和风的观点、特点以及互相干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形成和变化。

二、目标设定1. 了解气压和风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气压和风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 理解气压和风的互相干系,能够诠释天气变化的原因。

三、知识讲解1.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来表示。

气压的高下会影响天气的变化,高气压一般对应着晴朗的天气,低气压则通常伴同着阴雨或风暴。

2. 风:风是大气中气体的水平运动,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

风的方向和强度受气压差的大小和方向影响,通常由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处吹拂。

3. 气压的测量:气压通常用气压计来测量,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气压的单位有帕斯卡(Pa)、毫米汞柱(mmHg)和百帕(hPa)等。

4. 风的测量:风速通常用风速计来测量,风向则通过风向标来确定。

风速的单位有米每秒(m/s)和节(kt)等。

四、进修任务1. 阅读教材,理解气压和风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观察气压计和风速计的应用方法,了解气压和风的测量过程。

3. 分组讨论气压和风的互相干系,并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分析。

4.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气压和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它们对天气的影响以及互相之间的干系。

在未来的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气压和风的变化,更好地预计天气情况,做好相关准备。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对天气的关注,深入进修气象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和挑战。

六、拓展延伸1. 请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气压和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观察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尝试解读气压和风的含义。

3. 参与气象观测实践活动,亲自体验测量气压和风的过程。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本节课的内容,掌握气压和风的基本知识,增强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预计能力。

农业气象学:第五章 气压和风

农业气象学:第五章 气压和风
由于空间气压分布的不均匀而使空气块受 到的力,叫做气压梯度力。
设有如右所示的空气块,由于 P 气压分布的不均匀,沿N方向所
受到的力为:
P • S-(P+△P)S= -△P • S
N
P+△P
S
N+△N
N
单位质量的气块所受到的力
气块所受到的力: P • S-(P+△P)S= -△P • S 单位质量的气块所受到的力:
鞍形气压区(pressure saddle) :相对的两个高压和 两个低压之间气压场。
鞍形气压场示意图
等压线与气压场的分布型式
2006-11-22 0时地面天气图
2006-11-22 12时海洋实况
3. 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同温度分布密切相关。 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根据大气静力 学方程,气压降低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温 度愈高,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愈慢。也就是 说,在暖空气中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得比在 冷空气中慢。因此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往往由于 与温度场的不同配置状况而有差异。
力虽小,但没有其它力与它相平衡,只要 这个力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发生作用,就能
造成较大的空气水平运动。所以,空气运
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
生风的原动力。
2. 地转偏向力(Coriolis force)
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面上的运动物体偏离原运动方 向的力,叫做地转偏向力。
3.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空气密度,因为g 可视为常数。
4.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 与温度有关,所以 冷(大)气层的气压随高度降得快 暖(小)气层的气压随高度降得慢
静力学方程表示了大气在静力平衡状态下,气压 随高度的变化关系。

气压和风

气压和风
进入夜晚,大气变冷开始向地面下降,在上午9~10时,大
气辐散下降压缩到最大程度,此时的大气压是一天中的最高值。
气压的 年变化:
海洋
海陆因素:气压年变化陆大海小 气压值陆地上是夏低冬高,海上冬低夏高 纬度因素:随Φ升高,气压年较差升高。
②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
由气压系统的活动造成的,活动频繁的地区,非周期 性变化表现明显。(冷暖气团的频繁交流) 随φ升高,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表现明显。 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压非周期性变化的强度远大于 周期性。
一是大气的运动; 二是大气温度的变化; 三是大气湿度的变化。
在15~16时大气上升辐散运动的速度达最大值,同时大气的湿 大气温度逐渐降低湿度减小,大气压开始升高。
日出后地面升温,热量输送给大气,大气温度升高湿度增大,
度也达较大值。受此二因素的影响,此时大气压最低。16时后,
即最低温对应最高压,同时表现为滞后现象
〈2〉对于一个等压面,其上各点高度并不全部相 等,把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为等高线,等 压面上等高线的分布图为等压面图。
等压面图的投影方法:用一组间隔相等的水平 面去切割等压面。水平面之间的高度相差4位势 什米。
等压面
海平面的投影图
等压面图 所以,等压面图上有等高线
等压面和等高线的关系
实际的等压面图 D是凹下去的,G是凸起的 等压面图上标记的是高度值。
总结:气象上常用的天气图:
①地面天气图(等高面图):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②高空天气图(等压面图),常见的有: 850mb (平均高度:在1500m上下波动), 700mb ( 3000m),500mb (5500m)
(二)气压场的基本型式:五种
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四周逐渐增 高。 1 0 2 0 1 0 1 5 1 0 1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大家仔细观察实验中空气运动的形式,并思考原因。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一、相应的概念(温故知新)
气 压: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PA.AB>.PCB三>点PC 气压比较
等压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
C
的各点的连线 B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A
备 注: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应该是 水平面;
建设在A处还是B处,原因是什么?
假设地面受热不均,等压面应该是 弯 曲。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二、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密度减小
低B1
密度增大
高A1
密度减小
C1

高空

冷却
B
密度增大

受热
A
密度减小

冷却
C
密度增大
近地面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由于地面受热不均,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提 出 问 题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热力环流
长安二中 原琳娜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具体应用。(重难点)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实验模拟

开水

玻璃缸
微笑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多么辛劳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让我
们水兵好好睡觉.
陆《军港之夜》Fra bibliotek风马金星词 刘诗召曲 苏小明演唱
海陆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课堂小结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热力环流的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各阳 纬辐 度射 获多 得少 的不 太同
各 造成 地
冷 热 不 均
气下 引起 流 沉
的垂 上直 升运 或动
导致
同 一气 水压 平差 面异 上
形成 直接原因
大 气 的 水风 平 运 动
()
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 (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三、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原理应用
小明:为什么在我的家乡青岛白天吹海风?夜 晚风从陆地上吹来?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海陆风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陆地 和海洋都是升温的过程,谁升 温更快?
夜晚,陆地和海洋都是降温 的过程,谁降温更快?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解 决 问 题
陆陆地
海海洋
陆陆地
海海洋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
生活中的地理原理 空调
暖气片 你能解释空调与暖气片安装位置不同的原因吗?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思考:孔明灯升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结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冷却收缩下降
热力环流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课后作业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B 郊A区
市区
郊A区 B
1、为什么城市和城郊之间能形成热力环流? 2、假如你是该市的市长,你认为有比较大的污染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