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论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征文十篇

合集下载

小学生品读论语心得(精选5篇)

小学生品读论语心得(精选5篇)

小学生品读论语心得(精选5篇)小学生品读论语心得【篇1】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

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

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

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如何调适对他人的心态,是首要解决的一个人生观问题。

面对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对敌人仁慈就是对敌人残忍。

《论语》中,长者们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

有空闲的时候,多多去翻一翻这种薄薄的却又沉甸甸的古书,每次掩卷沉思,都会使你的思想升华。

“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是孔子在讲述自己大致的人生轨迹:三十岁能够自强自立,四十岁对各种事情都了解了,而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而到六十岁就一切坦然面对,任何“忠言”也不会逆耳了。

对此,我们当然不能拘泥于文字的表面意思,我们所要吸取的是他那种乐观向上的人生志向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岁月匆匆,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已在教室里度过了8个春秋;回首过去,不禁反躬自问:这些年来我学到了什么,人生境界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呢?又想到自己肩负着“祖国的希望”这一使命,就会由心底涌动起动力的源泉,激励自己把精力投入到精益求精的学习中去。

子曰:“默而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云:“饭疏食陋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吃着粗茶淡饭,枕着胳膊睡觉,而另一方面,却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可以看出圣人的事业并非是“苦行思想”,而是始终乐观地迎接未来,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和希望,而且把工作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以至于完全沉浸到工作的快乐中去了。

难怪他的学生对他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总结心得体会怎么写(精选10篇)

论语总结心得体会怎么写(精选10篇)

论语总结心得体会怎么写(精选10篇)论语总结心得体会怎么写篇1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英雄故事。

绘制成了一本本经典名著,丰富了后来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国学经典当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论语》。

古人皆说:“读半部论语,可以行天下。

”这句话放在现在虽然有些夸张,却也足以说明了《论语》的好。

第一次接触《论语》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抽早读的时间带着我们诵读国学经典。

从《弟子规》到《千字文》,从《大学》到《中庸》,然后就到了《论语》。

我们从一开始的被“之乎者也”绕晕头,到后来慢慢学着去领悟其中奥义。

还记得第一次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一个个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为什么要读“yue”呢?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说”和“悦”是一个意思呢?那为什么不直接就写“悦”字呢?我们的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无法理解,诵读的时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们逐渐找到了它的韵味,一边跟着读,一边摇头晃脑,就算是被老师点名站起来背诵,也能从容自如的来上一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在讨论问题时产生了分歧,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已经论证了是他错了,可他却还要与我争执,我当时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

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不过是这一个看法与我不同而已,他还有那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呢,我又怎么能轻视他呢?越读《论语》我就越发感受到孔子的伟大。

《论语》里的每一句、每一条都在教导我们人生的道理。

孔子教我们修身养性,教我们为人处世,教我们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

品德高尚、待人诚信、谦虚好学,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虽然一直到小学毕业,我们的《论语》都还没有读完,但这样一部伟大的论著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读完的。

论语心得体会作文800字(精选10篇)

论语心得体会作文800字(精选10篇)

论语心得体会作文800字(精选10篇)论语心得体会作文800字篇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当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

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当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我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境去对待它。

另一句“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

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

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经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

仅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

仅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

仅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

仅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

仅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构成江海。

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终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仅能够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教师吗?论语心得体会作文800字篇2看因讲《论语》所体现出知性气质而被众人所熟知的于丹女士的专访,她这样描述孔子: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

《论语》读后感小学优秀作文10篇

《论语》读后感小学优秀作文10篇

《论语》读后感小学优秀作文10篇《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小学优秀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论语》读后感范文一读了《论语》这篇著作,我受用不尽,不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反应了孔子与别处俩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子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非常谦虚,自己成了老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

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八糟,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因此,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不能骄傲自大,要做一个谦虚有学问的人,并向孔子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完美!《论语》读后感范文二读了《论语》这本书,我的感触至深。

因为这里不但有大家明白并且知道的论语,还有一些大家比较生疏的论语。

比如说:子曰:君子之德,风;人之小德,草;草之上风,必偃。

这句话也代表了我们不能做一个墙头草,然后随风倒。

没有一个自己的理由,总是听从别人的安排,跟着那些有思想的人倒。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这句话代表了我们遇到了合乎仁德的事,即使面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也说明了我们应该在老师面前,就诊一些老师的错误,更对的应该是在人德、人品一面上,有一些修改。

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万无一失了。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句话也反映了老师对我们所说的:做事情不能着急,如果太着急,就没有多少成果,反而还要重新来一遍,还不如稳扎稳打,把事情一次性做好。

论语随笔作文(精选10篇)

论语随笔作文(精选10篇)

论语随笔作文(精选10篇)论语随笔作文篇1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读书,能吸取几千年的知识。

阅读经典,接受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熏陶。

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假期研读的《论语》,让我领会许多道理。

《论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孔子提出的“仁政“德治”“道义”“礼敬”“信实”“忠孝”“友善”,“勤俭”“廉耻”,“慎独”等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植根于华夏沃土之中,是处事和安身立命的标准。

《论语》中语言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他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

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于丹在本书开头就倡导了这样一种朴素而又现实的思想。

孔子的学生有若就以前解释过孝悌的重要性,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古代不乏有尽孝道之人:儒商吴展,他十几年来如一日细心照看着自己的双亲,在古时候就有卧冰求鲤的王祥,恣蚊饱血的吴猛,刻木求亲的丁兰等,而现如今的人们却渐渐将这种品质淡忘了。

常听人们说:小时候总想着没有经济实力,等将来独立了,再赚钱,赡养父母;长大了,又忙着为工作打拼,为生活奔波,想赚了大钱在尽孝也不迟;到个人成就有成生活美满时,再想给父母更多物质享受,却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孝是陪伴,是长辈寂寞时的一通电话,一次旅行;孝是用心,是留心长辈的愿望并为之实现;孝是成长的,是努力成长去成为更令人骄傲的人,孝是爱。

所以啊,当我们乘风破浪时,别忘了为我们造就船舱的人;当我们扶摇而上时,别忘了为我们梳理翅膀的人;当你发现或感受到助你而行的风时,不要理所当然告诉自己那是长辈天经地义的爱,别忘了,你也应该予长辈同等的爱,即是孝。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论语征文作文篇1《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

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

比如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马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

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

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

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

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

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因此孔子赞扬他们的行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起来,我差远了。

虽然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年龄,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很多时候我都会耍性子,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爸爸顶嘴。

学了《论语》后,我进一步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也有所改变。

父母都说我变乖了,看来《论语》的力量真大哦!让我们热爱经典吧!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论语征文作文篇2《论语》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小学生《论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征文十篇

小学生《论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征文十篇

小学生《论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征文十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我们从小就学的至理名言,也是论语中很经典的话,其中还有很远经典语录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小学生《论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征文十篇。

篇一一年的《论语》学习结束了,陈老师让我跟孔夫子和他的弟子们都成了好朋友,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也成了我们心中的圣地。

自然,到山东祭孔,便是我们《论语》学习的心愿,也是我们最好的结业典礼。

在陈老师和家长们的努力下,我们知本班终于祭孔成行。

7月4日下午,我们坐高铁到达曲阜,先去了孔林,次日参观孔庙、参加祭孔大典,第三日我们参观了孟府后回到上海。

在曲阜,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儒学氛围。

在高铁出口,我们看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街道两旁的路灯杆上,挂着《论语》中那些朗朗上口的名言;在来回接送我们的大巴车上,导游和司机对于孔子和孟子的话语都能整段背诵。

在曲阜,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儒学知识。

在孔林,有五千五百块石碑,其中最有趣的是孔伋,孔俚和孔子这三块石碑的排法,导游告诉我们,这种排列法叫“斜儿抱孙”,我还特地将其画了下来。

在孟府,我们学习了“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的孟子故事。

还认识了一个字“仉(zhang)”,这是孟母的姓氏,就像妈妈说的,要不是来这里参观,可能我会一直把这个读做ji。

还是在孟府,有一颗流苏树,也叫四月雪,开的是白色的花。

还有两颗石榴树,导游特别说,这是白石榴。

花和石榴都是白色的,是希望孟府的后人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在曲阜,我们完成了我们的心愿。

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尽管天气很热,很多同学宁愿不背水,也要把《论语》朗读本放在包里以便时刻温习,路上我们在陈老师和谢子聪的带领下,还进行了《论语》背诵的接龙游戏。

为了保证当天祭孔仪式8点准时开始,我们早上5点半就起床,整个仪式非常严肃庄重,我们每个知本班的学生从头至尾都保持着整齐的队伍,最后在《礼记礼运大同篇》的齐声背诵中完成了整个仪式。

陈老师问我们,愿意跟哪位孔门弟子坐同桌。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精选19篇)学习论语十则篇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我这书让我读的费饮忘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我觉得孔子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平时学的知识通常过了一到两个月就会不记得,让我想起了学完之后要复习。

如果不复习,获得了再多的知识也没用,到了毕业后,就差不多忘光了。

有一次,我考试时忘记了复习,结果考出来的成绩不太理想,这件事不就是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吗?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

论语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让我们后代的影响非常大。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篇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经典,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

根据文字学家的考证,“儒”字兼有象形、形声、会意三个方面的特点。

讲他是象形,是说“儒”的甲骨体画的就是一个人在沐浴濡身,表示修养身心,洁身自好;说他是形声字,是说“儒”字从“人”取意,“需”表示近似的读音;是他是会意字,是因为儒字的左偏旁的人表示人类,右偏旁表示需要,合起来的意思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

《论语》涉及到求学悟道、礼乐规范、治国安民、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但都是为实“仁”这一道德规范服务的。

谈到学习,孔子认为学习可以改变人生和命运,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一切靠个人后天的努力。

围绕学习,孔子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心情等提出一系列的经典理论。

谈到人际交往,孔子倡导自爱和爱人,极力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号召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惩恶扬善,助人为乐,明辨善恶,多交益友。

谈到思想修养,孔子首先主张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人生目标,要追求真理,清心寡欲,仗义疏财,勤俭节约,廉洁自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论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征文十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我们从小就学的至理名言,也是论语中很经典的话,其中还有很远经典语录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小学生《论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征文十篇。

篇一
一年的《论语》学习结束了,陈老师让我跟孔夫子和他的弟子们都成了好朋友,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也成了我们心中的圣地。

自然,到山东祭孔,便是我们《论语》学习的心愿,也是我们最好的结业典礼。

在陈老师和家长们的努力下,我们知本班终于祭孔成行。

7月4日下午,我们坐高铁到达曲阜,先去了孔林,次日参观孔庙、参加祭孔大典,第三日我们参观了孟府后回到上海。

在曲阜,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儒学氛围。

在高铁出口,我们看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街道两旁的路灯杆上,挂着《论语》中那些朗朗上口的名言;在来回接送我们的大巴车上,导游和司机对于孔子和孟子的话语都能整段背诵。

在曲阜,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儒学知识。

在孔林,有五千五百块石碑,其中最有趣的是孔伋,孔俚和孔子这三块石碑的排法,导游告诉我们,这种排列法叫“斜儿抱孙”,我还特地将其画了下来。

在孟府,我们学习了“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的孟子故事。

还认识了一个字“仉(zhang)”,这是孟母的姓氏,就像妈妈说的,要不是来这里参观,可能我会一直把这个读做ji。

还是在孟府,有一颗流苏树,也叫四月雪,开的是白色的花。


有两颗石榴树,导游特别说,这是白石榴。

花和石榴都是白色的,是希望孟府的后人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在曲阜,我们完成了我们的心愿。

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尽管天气很热,很多同学宁愿不背水,也要把《论语》朗读本放在包里以便时刻温习,路上我们在陈老师和谢子聪的带领下,还进行了《论语》背诵的接龙游戏。

为了保证当天祭孔仪式8点准时开始,我们早上5点半就起床,整个仪式非常严肃庄重,我们每个知本班的学生从头至尾都保持着整齐的队伍,最后在《礼记礼运大同篇》的齐声背诵中完成了整个仪式。

陈老师问我们,愿意跟哪位孔门弟子坐同桌。

如果让我选,我希望能和颜渊成为同桌。

为什么呢?因为颜渊排在“孔门十哲”之首,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是我的榜样。

见贤思齐,这也是我这次祭孔最大的发现。

篇二
期待已久的《论语》结业祭孔游学活动终于到了。

7月4日,陈老师、曹老师带领知本班的学生及家长一行四十余人坐着火车来到了山东曲阜,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对即将开始的游学兴奋不己。

一下火车,我们迫不及待地坐上大巴直奔孔林。

孔林非常大,我们是坐着电瓶车参观的。

导游告诉我们:孔林又叫“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现有10万座坟冢。

孔林和别的园林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墓冢多,碑碣多,石蚁多。

此外,这里的树木种类也很多,相传孔子的弟子,各以其故乡的树木种植于孔林之内,因而树种极多。

在孔林,我们重点参观了神道、碑林、孔子墓、子贡庐墓处。

导游告诉我们:孔子去逝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唯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

这个故事令同学们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