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配套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科版高中第二册第5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肌肉细胞可接受来自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信号Ach并引起肌肉收缩(如图所示)但该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如毒扁豆碱可使突触间隙中的Ach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Ach释放箭毒可与Ach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A. 仅毒扁豆碱B. 毒扁豆碱和箭毒C. 肉毒杆菌毒素和箭毒D. 三者均可【答案】C【解析】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一经发挥作用就会被分解、灭活如果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则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会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突触前膜不能释放乙酰胆碱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会松弛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机会也不能发挥作用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会松弛2.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 乙酰胆碱酯酶、溶菌酶和消化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A.图中外界环境和内环境之间、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内环境和细胞内液之间都可以相互交换 A正确B.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错误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C正确D.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确故选B3.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可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过敏原再次刺激人体浆细胞会增殖分化分泌抗体B. 组织胺、白三烯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是体液调节C. 临床上可通过药物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D. 过敏原引发的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答案】A【解析】解 A.过敏原再次刺激人体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浆细胞分泌抗体 A错误B.组织胺、白三烯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是体液调节 B正确C.由示意图可知临床上可通过药物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正确D.过敏原引发的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正确故选 A4.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B. 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C.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D. 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答案】B【解析】解 A.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如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A错误B.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微小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B正确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 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只分布在甲状腺细胞上 D错误故选 B5.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 我国的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明确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而明确感染状况又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有关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 HIV只侵入T细胞所以不能通过检测HIV抗体判断是否感染HIVB. 人体初感染HIV后 T细胞和B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这两类细胞被激活的机理相同C. HIV侵入人体后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但不影响监控和清除功能D. 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均可特异性地识别HIV 但只有前者能发挥免疫效应【答案】B【解析】A、HIV感染初期机体会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因此可通过检测HIV抗体判断是否感染HIV A错误B、人体初感染HIV后 T细胞和B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这两类细胞被激活的机理相同 B正确C、HIV侵入人体后导致人体免疫能力降低因此对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均有影响 C错误D、浆细胞没有特异性的识别作用 D错误6.植物根尖能分泌生长素和激素X 生长素的分泌部位是分生区现对某植物根尖进行如图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甲向左弯曲乙向右弯曲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激素X的分泌部位是根冠B. 激素X与生长素对根生长有协同作用C. 激素X具有极性运输特点D. 云母片能够阻断激素X向伸长区运输【答案】B【解析】解图示两根尖伸长区左右两侧生长素浓度均相等说明其弯曲生长与云母片阻断有关可判断激素X由根冠分泌云母片阻断了激素X向伸长区运输激素X浓度高的一侧长得慢说明激素X与低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相反因此这两种激素对根生长有拮抗作用同时也说明激素X能从根冠向伸长区运输即能进行极性运输综上所述 B错误故选 B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含量的影响B. 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C. 光照、温度对生命活动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来实现的D.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答案】C【解析】解 A.高浓度生长素能促进乙烯合成进而抑制植物生长 A正确B.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从而提高芹菜产量 B正确C.光照、温度不仅仅是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也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植物生命活动 C错误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 D正确故选 C8.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B.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C. 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D. \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答案】A【解析】解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 A错误B.每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都有许多的末梢每一个末梢都会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形成突触 B正确C.肌肉细胞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其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能接受神经元传来的刺激C正确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 Na^+的内流有关所以说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D正确故选 A9.下图表示当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型递质乙酰胆碱(Ach)传到神经末梢时 Ach与Ach 受体结合会引起肌肉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当兴奋传导到①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B. 正常情况下释放到内环境的Ach可以持续作用于肌肉细胞C. 若某抗体能与Ach受体结合则阻碍兴奋的传递导致肌无力D. 某药物可以抑制分解Ach酶的活性故此药应慎服或禁用【答案】B【解析】A项当兴奋传到①时兴奋部位 Na^+内流膜两侧的电位是内正外负 A正确B项正常情况下释放到内环境的Ach在作用于肌肉细胞后被相应的酶分解 B错误C项若某抗体能与Ach受体结合使得Ach无法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则会阻碍兴奋的传递导致肌无力 C正确D项某种药物可以抑制分解Ach的酶的活性服用此药物后 Ach不会被分解导致Ach持续作用于肌肉细胞因此此药应慎服或禁用 D正确故选B10.下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成熟B. 用NAA(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C. 施用青鲜素促进马铃薯发芽D. 用赤霉素类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其不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答案】C【解析】解 A.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成熟 A正确B.用NAA(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 B正确C.施用青鲜素抑制马铃薯发芽 C错误D.用赤霉素类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其不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D正确故选 C11.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A. 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提供较为可靠的浓度探究范围B. 实验选用生长素类似物是因为其比生长素不易被分解C. 实验中的蒸馏水只用于设置空白对照D. 实验用的插枝可带少量的叶和芽【答案】C【解析】解 A.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提供较为可靠的浓度探究范围也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A正确B.实验选用生长素类似物是因为其比生长素不易被分解 B正确C实验中的蒸馏水用于设置空白对照和稀释生长素类似物以获得不同浓度的溶液 C错误D.实验用的插枝可带少量的叶和芽 D正确故选 C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正确的是()A. 西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生长素可得到无子西瓜B. 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生长可使细胞体积增大C. 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小麦田中稗草(一种单子叶杂草)的生长D. 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植株明显增高得到好品质的造纸纤维【答案】D【解析】解 A.西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的脱落要得到无子西瓜应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 A错误B.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B错误C.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双子叶杂草的生长 C错误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D正确故选 D13.夏威夷发现两例超级淋病患者其传染性可能超过艾滋病超级淋病菌属于引起淋病的一种球菌下列有关超级淋病菌和艾滋病病毒(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 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 超级淋病菌和艾滋病病毒有着相似的结构C. 超级淋病菌和HIV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 为了获得大量HIV 可以在体外用培养基培养【答案】A【解析】A项 HIV无独立代谢体系必须再活细胞内增殖其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病系统——细胞 A正确B项超级淋病菌是球菌有细胞结构而HIV无细胞结构 B错误C项 HIV只含有RNA一种核酸 C错误D项 HIV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不可在体外培养基培养 D错误故选A1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当所吃食物过咸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会增多B.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调节C.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D. 当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时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答案】C【解析】解 A.当所吃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应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A正确B.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一方面胰岛A细胞能直接感受到血糖降低及时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另一方面有关神经把相关兴奋传给下丘脑下丘脑会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因此这个过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 B正确C.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它就会反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都会减少 C错误D.体温调节的过程就是通过调节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最终让体温维持恒定 D正确故选 C15.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 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 “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 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答案】D【解析】解 A.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A正确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B正确C.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故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C正确D.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 D错误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6.(1)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3)电刺激①处腓肠肌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__________________16.(4)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可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传出神经、效应器【解析】解(1)腓肠肌是效应器附带的神经纤维是传出神经【答案】(2)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产生动作电位【解析】(2)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说明传递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所以在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动作电位【答案】(3)双向性【解析】(3)电刺激①处腓肠肌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答案】(4)肌肉松弛(肌肉不能收缩或肌无力)【解析】(4)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可导致肌肉松弛17.(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主要是通过________调节完成完成该逃避反应的结构称为________ 在小白鼠逃避反应中其体内的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的17.(2)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是________ 通过促进________ 使血糖浓度升高且使小白鼠体温逐渐上升一段时间后体温恢复正常这是________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17.(3)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4)如表是小白鼠神经纤维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 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17.(5)多次电刺激使小白鼠大脑皮层下某个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脑内________区域受损引起________缺乏所致【答案】(1)神经, 反射弧, 单向【解析】解(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在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答案】(2)肾上腺素, 肝糖原分解, 产热和散热【解析】(2)肾上腺素属于应激性激素小白鼠在逃避过程中体内肾上腺素明显增加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且使小白鼠体温逐渐上升一段时间后体温恢复正常这是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答案】(3)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解析】(3)由题意可知小白鼠的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测小白鼠反应减弱是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所致【答案】(4)钠离子, 钾离子【解析】(4)钾离子主要位于细胞内钠离子主要位于细胞外所以神经元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明显低于膜外依据表中的信息可知 a、b分别代表钠离子和钾离子【答案】(5)下丘脑或垂体, 抗利尿激素【解析】(5)调节水盐平衡的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的故由小白鼠表现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这一病理性症状可推知多次电刺激使小白鼠脑内下丘脑或垂体受损引起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18.(1)当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 ________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并解释病原体 ________可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________或对人体细胞的粘附18.(2)图中激素乙的名称是________ 其分泌量会受到图中________(激素)的直接影响18.(3)据图可知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调节【答案】效应T, 抗体, 繁殖【解析】当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进行要进行细胞免疫该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并解释病原体抗体可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粘附【答案】促甲状腺激素, 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根据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可知其分泌量会受到图中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直接影响【答案】神经-体液-免疫【解析】据图可知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9.(1)用 1\% H_2SO_4溶液刺激该蛙右后肢的趾端观察发现能完成屈腿反射洗去H_2SO_4 再用 1\% H_2SO_4溶液刺激该蛙右后肢的趾端测量发现该刺激与屈腿不同时发生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当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左右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见表据表分析反射弧中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19.(3)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用电刺激坐骨神经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四若在a点左侧刺激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 (填序号)19.(4)屈腿反射的中枢位于________ 若在图二c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是否属于反射?________19.(5)图三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突触小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兴奋的传导与传递需要时间【解析】解(1)从刺激到发出反应需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刺激与屈腿不能同时发生【答案】D【解析】(2)根据题意破坏反射弧左后肢某结构刺激左后肢右后肢收缩说明是左后肢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正常而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结构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有反应左后肢没有反应进一步说明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答案】(3)②-①-③-①【解析】(3)当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膜的两侧发生电位变化兴奋沿刺激点向神经纤维的两侧传导在a点左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然后a、b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②、③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因此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②-①-③-①【答案】(4)脊髓, 不属于【解析】(4)去除牛蛙的脑后仍能完成该反射说明其神经中枢为脊髓 c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答案】(5)高尔基体, 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杯状结构【解析】(5)图三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突触小体是指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杯状结构20.(1)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相比 2,4—D的优点有________20.(2)该小组的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株高、长势等相同的芹菜幼苗若干均分为4组编号A、B、C、D第二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________喷洒A、B、C3组芹菜幼苗用________喷洒D组芹菜幼苗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株芹菜幼苗的株高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3)从表中信息可知 a、b、c三个浓度都属于低浓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所做实验还不能确定a、b、c三个浓度的大小关系于是他们分别将a、b、c三种2,4—D溶液浓度稍微稀释成 a_1、 b_1、 c_1 重复上述实验所得结果是 a_1浓度对应的平均株高为18cmb_1浓度对应的平均株高为30cm c_1浓度对应的平均株高为34cm 由此可得出a、b、c三个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答案】(1)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解析】解(1)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答案】(2)浓度分别为a、b、c的2,4—D溶液, 等量的蒸馏水【解析】(2)从表中信息可知A、B、C3组芹菜幼苗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浓度为a、b、c的2,4—D溶液喷洒 D组芹菜幼苗用等量的蒸馏水喷洒【答案】(3)a、b、c三种浓度的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的生长都是促进作用而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 bgt cgt a【解析】(3)a、b、c三种浓度的2,4—D溶液处理的芹菜幼苗的株高都比对照组的高即这三种浓度的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a、b、c三种浓度都属于低浓度 a和c这两个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稍微稀释对应的平均株高均降低说明a和c浓度均比最适浓度低且 c\gt a b浓度稍微稀释对应的平均株高升高说明b浓度比最适浓度高综上分析 a、b、c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b\gt c\gt a。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教版高中第二册第5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如图为某神经调节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中枢中突触数量越多越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刺激B. 在神经中枢处施加某麻醉剂可抑制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则刺激A处效应器会反应C. 若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 神经递质大多是小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答案】C【解析】解 A.神经中枢中突触数量越多越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刺激 A正确B.由图示可以看出在神经中枢处施加某麻醉剂可抑制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则刺激A处效应器会反应 B正确C.若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C错误D.神经递质大多是小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 D正确故选 C2.扦插时保留有芽的枝条比较容易成活这是因为芽()A. 能迅速生长B. 能进行光合作用C. 能产生生长素D. 储存较多营养物质【答案】C【解析】解在扦插时由于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保留有芽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故选 C3.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感染者多出现发热、乏力和干咳等症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吞噬细胞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重新利用B. 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过程C. 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可以作为一种抗原D. 浆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解 A.吞噬细胞消化抗原—抗体后可得到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可被细胞重新利用 A正确B.抗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在体液中发生体液免疫入侵细胞后进行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裂解宿主细胞后将病毒释放至体液中再次发生体液免疫 B正确C.病毒表面的糖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性应答是一种抗原 C正确D.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化出对应的浆细胞每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对应的抗体 D错误故选 D4.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 该实验前后对照不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 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 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答案】D【解析】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切除胰腺及垂体后机体自身不能产生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故可研究外源激素对本实验的影响 A正确B、胰腺和垂体切除前和切除后形成自身对照故不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B正确C、据题图中小鼠体重变化曲线可知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后小鼠体重都会增加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小鼠体重方面起协同作用 C正确D、激素的特点之一就是微量和高效增大激素的注射量反而会影响小鼠正常生长发育 D 错误故选D.5.研究人员通过对绿豆芽幼根施加一定浓度的油菜素(BR)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处理观察主根长度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因变量是主根的长度B. 该实验中每一种浓度的IAA处理需要做6组实验取6组实验的平均值C. 100nMBR对绿豆芽幼根的伸长具有抑制作用 ab段抑制作用逐渐增强D. 没有BR的情况下 IAA浓度超过100nM 对绿豆芽幼根的伸长具有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解 A.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BR浓度和IAA的浓度 A错误B.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每组应至少设置三个重复实验将结果求平均值并非必须设置6组实验 B错误C.与0nMBR相比 100nMBR对绿豆芽幼根的伸长具有抑制作用 ab段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正确D.没有BR的情况下 IAA浓度超过100nM 在一定范围内对绿豆芽幼根的伸长仍具有促进作用 D错误故选 C6.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B. 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C. 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D.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答案】B【解析】解 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A正确B.根和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 B错误C.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C正确D.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因此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D正确故选 B7.关于神经系统和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下丘脑是体温、血糖、水平衡等的调节中枢B. 调节躯体运动的中枢只位于大脑皮层C. 语言、记忆、学习和思维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 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成人有意识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答案】B【解析】A、体温、血糖、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A正确B、脊髓和大脑皮层中分别有调节运动的低级和高级中枢 B错误C、人脑的高级功能包括语言、记忆、学习和思维等 C正确D、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但是成人可以有意识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D正确8.下面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生长素的两重性体现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可有相同的作用效果B. 为得到四倍体无籽番茄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未受精的雌蕊柱头C. 高浓度生长素可促进乙烯的合成说明生长素与乙烯具有协同作用D. 单侧光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其极性运输【答案】D【解析】解 A.两重性是指生长素对同种生物同一器官的不同作用 A错误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未受精的雌蕊柱头能获得无籽番茄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因为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而不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错误C.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而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成熟两者可相互影响但没有协同作用 C错误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是受遗传决定的不受单侧光的影响 D正确故选 D9.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 过敏性鼻炎B. 血友病C. 艾滋病D. 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B【解析】解 A.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过敏反应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 A正确B.血友病是遗传病不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 B错误C.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 C正确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 D正确故选 B10.若在下图中的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给B点施加适宜刺激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检测到的结果是()A.B.C.D.【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时只能从C传递到D 当信号传导到C点时引起C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此时D点仍是外正内负又因电流左进右出为+ 所以此时电流为- 而当信号传递到D点引起D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此时C点已恢复为外正内负所以此时电流为+ 又由于信号在突触处传递时有时间延迟所以记录仪检测到的信号有间断因而D图正确故选 D11.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A.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B.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 单侧光使燕麦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D.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答案】B【解析】解 A.虽然可以证明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却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 A错误B.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则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 B正确C.该试验未提及光源问题 C错误D.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另设一组去尖端胚芽鞘并倒置的实验 D错误故选 B1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某种药物可以通过与之竞争受体而阻止该种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C.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答案】C【解析】解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某种药物可以通过与之竞争受体而阻止该种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则神经递质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抑制故选 C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选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 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 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 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答案】A B C【解析】14.农业技术人员在黄瓜的雌花和雄花分化时期施用适当浓度的乙烯利可以显著地提高雌花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影响黄瓜雌花分化的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和脱落酸B. 决定雌雄花分化的往往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C. 乙烯利还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D. 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可以促进乙烯利的合成【答案】A, B【解析】解 A.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 A正确B.决定雌雄花分化的往往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B正确C.乙烯利还能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 C错误D.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D错误故选 AB1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不会发生的生理活动有()A. 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 钠、钾离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 ATP的合成和分解D. 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答案】B, D【解析】A、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的存在着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 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伴随着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的产生与恢复存在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而钠、钾离子以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B错误C、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兴奋的传递是一个耗能过程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 C正确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D错误16.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 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C. 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 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答案】A, C, D【解析】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7.(1)赤霉素作为植物激素能________________ 从而引起水稻植株增高17.(2)赤霉菌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当它感染水稻后导致水稻有机物________(制造/积累/分配)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水稻结实率大大降低17.(3)根据上述题干中的描述能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解析】解(1)赤霉素作为植物激素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水稻植株增高【答案】(2)寄生, 分配【解析】(2)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并且水稻植株结实率大大降低可知水稻和赤霉菌为寄生关系赤霉菌感染水稻后导致水稻有机物分配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水稻结实率大大降低【答案】(3)不能因为植物激素应该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调节物质而上述事实还没有证明植物自身能合成赤霉素【解析】(3)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科学家从培养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据此不能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因为上述事实还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体自身合成的18.(1)正常情况下在突触小体内多巴胺的储存场所是________18.(2)有一种观点认为帕金森病的致病机理是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而引起死亡的原因之一是多巴胺能神经元胞外多巴胺的浓度过高请结合图中的两种载体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这一死亡原因作进一步阐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3)传统中药人参中的人参皂苷Rg1可以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某同学以小鼠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方案最终通过技术手段统计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数目①该实验方案有两处错误请你加以修正(简要写出修正思路即可)修正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正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的预期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答案】(1)突触小泡【解析】解(1)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内多巴胺存在突触小泡中【答案】(2)多巴胺运载体被抑制单胺运载体功能正常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过高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解析】(2)当体内产生多巴胺时单胺运载体会将多巴胺运载到囊泡内并将其释放到突触间隙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多巴胺经过多巴胺运载体运输回突触前膜内从而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胞外多巴胺浓度过高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从图中可以看两种运载体可以将多巴胺运出突出前膜并再次运回突触前膜从而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胞外多巴胺浓度过高【答案】(3)①设置一组健康鼠作为对照, 人参皂苷Rg1治疗组步骤1应与模型组相同, ②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数目模型组>人参皂苷Rg1治疗组>对照组【解析】(3)①实验缺少对照组治疗组步骤一也应该用1mL溶于生理盐水的MPTP处理小鼠②人参皂苷Rg1能有效缓解帕金森病则实验的预期实验结果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数目模型组>人参皂苷Rg1治疗组>对照组19.(1)被ASFV侵染后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在免疫应答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________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19.(2)当ASFV侵人猪细胞后需要________发挥作用才能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19.(3)ASFV的致死率可达100% 这是因为ASFV能够将猪体内大量的巨噬细胞破坏从而使得猪的________免疫受到破坏据报道 ASFV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疫苗属于________ 疫苗的作用是________19.(4)某研究机构初步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为判断该疫苗的有效性他们将未接触过ASFV的生长状况相同的生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编号为甲和乙进行了如下实验a处的内容是________ 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案】防御, 细胞因子【解析】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被ASFV侵染后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在免疫应答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答案】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解析】当ASFV侵入猪细胞后需要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导致靶细胞裂解才能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答案】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 抗原, 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ASFV的致死率可达100% 这是因为ASFV能够将猪体内大量的巨噬细胞破坏从而使得猪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受到破坏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疫苗属于抗原疫苗的作用是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答案】1ml生理盐水, 疫苗制剂丧失了抗原性(或注射的疫苗未能刺激猪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①疫苗的作用是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②生物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a处应该是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疫苗制剂丧失了抗原性或者注射的疫苗未能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等20.(1)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________ 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________ 生长但不弯曲的是________.20.(2)要证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需选用图示________.20.(3)从实验设计严密性看上述实验是否存在可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实验并分析原因________.【答案】 \C , B, \A 、D【解析】解(1)据图可知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C 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B 生长但不弯曲的是A、D.【答案】 \A 和B【解析】(2)要证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自变量为尖端是否遮光需选用图示A和B.【答案】不存在图示缺少证明向光性的对照实验【解析】(3)图示缺少证明向光性的对照实验因此从实验设计严密性看上述实验是不存在可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实验.21.(1)健康人体检时一般在清晨空腹时测量体内的血糖浓度此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 空腹时间过长机体会出现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的症状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21.(2)与空腹状态时相比健康人在饱餐后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较________(填“高”或“低”)21.(3)在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出的抗胰岛B细胞的效应T细胞和多种抗体会使膜岛B细胞受损造成体内胰岛素含量绝对不足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此类糖尿病患者应采用________药物进行治疗【答案】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血糖浓度过低引起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供能不足【解析】清晨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空腹时间过长导致血糖浓度过低进而引起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供能不足所以机体会出现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的症状【答案】高【解析】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含量升高健康人在进餐后由于消化吸收使得血糖含量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因此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与空腹时相比较高【答案】免疫抑制【解析】根据题意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出现了抗胰岛B细胞的效应T细胞和多种抗体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能力过强导致的因此可以采用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22.(1)用 1\% H_2SO_4溶液刺激该蛙右后肢的趾端观察发现能完成屈腿反射洗去H_2SO_4 再用 1\% H_2SO_4溶液刺激该蛙右后肢的趾端测量发现该刺激与屈腿不同时发生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当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左右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见表据表分析反射弧中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22.(3)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用电刺激坐骨神经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四若在a点左侧刺激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 (填序号)22.(4)屈腿反射的中枢位于________ 若在图二c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是否属于反射?________22.(5)图三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突触小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兴奋的传导与传递需要时间【解析】解(1)从刺激到发出反应需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刺激与屈腿不能同时发生【答案】D【解析】(2)根据题意破坏反射弧左后肢某结构刺激左后肢右后肢收缩说明是左后肢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正常而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结构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有反应左后肢没有反应进一步说明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答案】(3)②-①-③-①【解析】(3)当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膜的两侧发生电位变化兴奋沿刺激点向神经纤维的两侧传导在a点左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然后a、b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②、③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因此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②-①-③-①【答案】(4)脊髓, 不属于【解析】(4)去除牛蛙的脑后仍能完成该反射说明其神经中枢为脊髓 c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答案】(5)高尔基体, 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杯状结构【解析】(5)图三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突触小体是指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杯状结构。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科版高中第二册第5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体液调节有时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 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H区出现问题C. 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丰富可以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D. 脊髓从胸部折断的病人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答案】C【解析】解 A.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A正确B.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H区出现问题属于听觉性失语症 B正确C.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微量而高效 C错误D.人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下部脊髓从胸部折断的病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完整只是脊髓的传导功能受到破坏所以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正确故选 C2.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答案】C【解析】解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借助于离子的跨膜运输完成的是需要消耗ATP的 B错误C.由于突触结构使得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C正确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来完成的 D错误故选 C3.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增加B. 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C.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信息分子E和抗原的共同作用D. 信息分子A、B、C、D、E的化学本质均为有机物其中E为糖蛋白【答案】C【解析】解 A是神经递质 B是抗利尿激素 C是促甲状腺激素 D是甲状腺激素 E是淋巴因子A.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C、D的释放量都增加而B的释放量减少 A错误B.甲为神经调节乙为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具有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小、反应迅速等特点B错误C.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正确D.信息分子A表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但并不都是有机物如NO D错误故选 C4.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IAA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如图是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的实验方法已知生长素是色氨酸在吲哚乙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在IAA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分解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图中放在两个相同琼脂块上的幼苗尖端的数量应该相等B. 若对1号幼苗施加适量赤霉素则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 赤霉素可能通过促进吲哚乙酸基因的转录从而翻译出更多的生长素D. 赤霉素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或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提高生长素含量【答案】C【解析】解 A.根据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图中放在两个相同琼脂块上的幼苗尖端的数量应该相等 A正确B.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若对1号幼苗施加适量赤霉素则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正确C.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不能直接通过翻译过程合成 C错误D.赤霉素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或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提高生长素含量 D正确故选 C5.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临床发现损伤人大脑中央前回底部的S区病人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B. 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C. 寒冷时人体发生骨骼肌不自觉的战栗这时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D.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体温的恒定血糖稳态的调节都与下丘脑有关【答案】A【解析】解 A、位于大脑皮层的S区如果发生障碍不能讲话而大脑皮层的H区如果发生障碍则不能听懂别人的话 A错误B、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如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 B正确C 、寒冷时人体发生骨骼肌不自觉的战栗这时神经调节的结果同时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C正确D、由于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所以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体温的恒定、血糖稳态的调节都与下丘脑有关 D正确.故选 A.6.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的一种九肽激素是男性和女性共有的澈素该激素是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起源可以使人克服社交中的羞涩感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断不合理的是()A. 孤独症患者的垂体后叶释放的催产素含量可能低于正常人B. 孤独症患者可以口服催产素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C. 有些神经细胞的胞体位于下丘脑而突触小体位于垂体D. 催产素对靶器官和靶细胞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答案】B【解析】解 A.根据题干催产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可以使人克服社交中的羞涩感所以孤独症患者的催产素含量可能低于正常人 A正确B.催产素是九肽化合物该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口服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药效 B错误C.根据题意“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的一种九肽激素”可知有些神经细胞的胞体位于下丘脑而突触小体位于垂体 C正确D. 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D正确故选 B7.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主产区种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广泛使用的植物化学调控技术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棉花生长早期给顶芽喷洒低浓度的α-萘乙酸能抑制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数量B. 棉花生长中期喷洒缩节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以防止植株过高C. 喷洒乙烯利能促进棉花果实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D. 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落叶剂(脱落酸类似物)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答案】A【解析】解A.α-萘乙酸为生长素类似物喷洒低浓度的α-萘乙酸不能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因此不能抑制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数量 A错误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棉花生长中期喷洒缩节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防止植株过高 B正确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 C正确D.脱落酸具有促进叶片脱落的作用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落叶剂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 D正确故选 A8.人体神经调节过程中部分有关的结构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①神经递质存在于②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②兴奋在①处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③丙图中与结构②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其中物质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④若甲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⑤在人体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则受伤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③④⑤D. ①③⑤【答案】D【解析】解①神经递质存在于②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①正确②兴奋在①神经纤维处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②错误③丙图中与结构②突触小泡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其中物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③正确④若甲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未兴奋部位b为兴奋部位④错误⑤在人体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正常受伤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⑤正确所以正确的组合是①③⑤故选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9.请完成人体内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的比较表格【答案】①甲状腺, ②(突触前)神经元, ③浆细胞, ④T细胞, ⑤体液, ⑥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或影响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或调节垂体、下丘脑的分泌功能(答出一例即可), ⑦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⑧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⑨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解析】解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且能影响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若作用于垂体、下丘脑还能调节其相应激素的分泌量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产生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与病原体结合后能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淋巴因子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作用于B淋巴细胞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10.请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乙酰胆碱和甘氨酸(Gly)为神经递质)①据图判定通过离子通道甲转运的物质最有可能是________ 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成为________ 该物质运输方式为________②Ca^2+促进含有神经递质Gly的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通过________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打开________离子通道并发生内流阻止了兴奋的传递③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________(填“抑制剂”或“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解病情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答案】Na^+, 外负内正, 协助扩散, 胞吐, Cl^﹣, 抑制剂, 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解析】①据图判定通过离子通道甲转运的物质最有可能是Na^+ 因为它能引起神经纤维兴奋此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该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②由图示可知 Ca^2+促进含有神经递质Gly的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打开Cl^﹣离子通道并发生内流阻止了兴奋的传递③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解病情其原因是氨。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教版高中第二册第5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A. 脊髓B. 下丘脑C. 脑干D. 小脑【答案】D【解析】解 A、脊髓有反射与传导的功能不维持身体平衡 A错误B、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中枢不维持身体平衡 B错误C 、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不维持身体平衡 C错误D、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 D正确.故选 D.2.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n 设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 则()A. Xgt iB. nlt Xlt iC. \m lt Xlt nD. Xlt m【答案】D【解析】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如果甲图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n 则b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该小于m3.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动、植物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有机物B. 动、植物激素都是微量高效的细胞代谢调节物质C. 动、植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器官(或细胞)产生的D. 动、植物的一生都需要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答案】C【解析】A、动、植物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有机物 A正确B、激素都是微量高效的细胞代谢调节物质 B正确C、植物激素不是由特定的器官(或细胞)产生的 C错误D、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D正确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B. 兴奋在突触后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C. 神经纤维外膜接受刺激引起\ Na^+内流膜外形成负电位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答案】C【解析】解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这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 A错误B.兴奋在突触后膜会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B错误C.兴奋时 Na^+内流因此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C正确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 D错误故选 C5.植物幼苗向光弯曲部位的显微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为向光面 b为背光面B. 该图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纵切图C. a、b侧细胞的生长状况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 若该图是幼苗水平放置培养后茎部纵切图 a侧为近地侧【答案】D【解析】解 A.a侧细胞长度较大为背光侧 b侧细胞长度较小为向光侧 A错误B.该图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纵切图 B错误C.a、b侧细胞的生长状况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没有体现抑制生长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 C错误D.若该图是幼苗水平放置培养后茎部纵切图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对生长素不敏感抑制生长故a侧为近地侧 D正确故选 D6.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 幼儿代谢较快体温偏高B. 冬天正常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产热和散热都增加C. 对发烧病人采取物理降温的目的是减少机体产热D. 持续40℃高烧的病人其产热量高于健康时的产热量【答案】C【解析】7.根据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 上图可表示突触小泡的膜结构B.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C. 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 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 c与水面接触【答案】A【解析】解 A.由于突触小泡位于细胞内部其表面无糖蛋白分布故A错误B.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K^+外流外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与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 B正确C.e为糖蛋白糖蛋白的糖链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若图中所示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C正确D.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若将磷脂分子层平展与水面上则磷脂分子头部(c)与水面相接触 D正确故选 A8.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①中内容物的释放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B.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神经递质在②处的运输需ATP供能C. 突触前膜能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过程D. 神经递质与③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引发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答案】B【解析】解A.①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A正确B.神经递质在组织液处的运输不消耗ATP B错误C.在突触前膜能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过程 C正确D.神经递质与③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引发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 D正确故选 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9.(1)综合国力的根本是人才.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结构F的数量将________ 动物行为中的________能明显影响结构F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9.(2)健康是个永恒的主题.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适当进食些含磷脂丰富的食物(如卵黄、脑)神经细胞因具较多________ 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不仅磷脂丰富且使其与________功能相适应.9.(3)生命是一个信息交换器.在典型的反射弧中若图中E为神经细胞内环境中的D 发挥作用后很快被酶分解否则会使E发生________效应通常D只能由BC处而非A处合成只能作用于E细胞(神经、肌肉和腺体)正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________、效应T细胞只能作用于________一样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答案】增加, 条件反射(后天行为)【解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突触的数量增多即F增多.动物行为中的条件反射能明显影响结构F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答案】突起(树突), 信息传导(传递、交换)【解析】神经细胞有较多的突起使细胞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进入信息传导.【答案】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垂体, 靶细胞, 基因选择性表达【解析】内环境中神经递质D发挥作用后被灭活否则使E持续兴奋或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与细胞膜上受体有关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0.(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10.(2)当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10.(3)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10.(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反射 , 神经中枢【解析】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答案】(2)由正变负【解析】(2)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发生改变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答案】(3)突触间隙【解析】(3)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答案】(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4)神经元间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单方向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11.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一)实验步骤(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__的含量.(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__(器官)切除 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向A、B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二)实验结果及结论(1)若________ 则支持观点一(2)若________ 则支持观点二.(三)如果实验得到的结果既不支持观点一也不支持观点二请你再提出其他的观点.________.【答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甲状腺, 排除外伤手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 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 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 B组小白鼠TRH减少, 这是促甲状腺激素既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又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解析】(一)(1)本题实验的因变量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的变化因此要测定A、B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2)要验证这是不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需要切除实验动物的甲状腺防止甲状腺激素对实验产生干扰同时对照组也要切除甲状腺以排除外伤手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二)(1)若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则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2)若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则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 B组小白鼠TRH减少.(三)如果实验得到的结果既不支持观点一也不支持观点二则也可能这是促甲状腺激素既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又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12.(1)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电位为________ 突触是由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构成的12.(2)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 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________12.(3)人体血液中的CO_2是调节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当动脉血中的CO_2浓度升高时通过________这一神经结构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在神经纤维上通过________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中________的作用传导神经冲动【答案】内正外负, ③④⑤【解析】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突触由③突触前膜、④突触间隙、⑤突触后【答案】肌细胞持续兴奋【解析】由于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能引起肌肉收缩所以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 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肌细胞持续兴奋【答案】反射弧, 局部电流(或电信号), 神经递质【解析】当动脉血中的CO_2浓度升高时通过反射弧这一神经结构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在神经纤维上通过局部电流(或电信号)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中神经递质的作用传导神经冲动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3.(1)插条的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有不同的特异性用2,4−D溶液处理迎春插条的形态学________端2,4−D溶液处理插条的常用方法除表中的浸泡法外还可以用沾蘸法后种方法所用2,4−D溶液浓度相对较________13.(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 因变量是________ 同时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13.(3)由实验结果可确定促迎春插条生根的适宜2,4−D溶液浓度范围是________ 实验结果体现出2,4−D作用的两重性这是因为________13.(4)下面曲线表示植物生长素浓度与对植物生长促进和抑制作用的关系上述实验中B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于曲线________段 F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于曲线________段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茎表现背地生长若测得茎的远地侧生长浓度为f 则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答案】(1)下, 高【解析】解(1)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方向是极性运输用2,4−D溶液对月季枝条进行处理时需要注意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浸泡法适合溶液浓度较低在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沾蘸法所用2,4−D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答案】(2)2,4−D溶液浓度, 插条生根数【解析】(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2,4−D溶液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数【答案】(3)\ 10^-11sim 10^-9mol/L, B~E组表现为2,4−D促进生根 F组表现为2,4−D 抑制生根【解析】(3)由实验结果可知 B~E组表现为2,4−D促进生根 F组表现为2,4−D抑制生根因此促迎春插条生根的适宜2,4−D溶液浓度范围是 10^-11\sim 10^-9mol/L 并且实验结果体现出2,4−D作用的两重性【答案】(4)AC, EF, 大于f 小于2f【解析】(4)根据图表信息分析可知上述实验中B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低于最适浓度且表现为促进作用对应曲线AC段 F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且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应曲线EF段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茎表现背地生长即表现为近地侧生长速度高于背地侧因此若测得茎的远地侧生长浓度为f 则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 小14.(1)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类固醇激素的相对分子量小且呈脂溶性因此以________(填跨膜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进入细胞后经过两个步骤影响基因表达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第一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是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后结合于________上的蛋白质特异性位点上进而启动或抑制该部位的DNA的________过程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结果诱导或减少某种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14.(2)类固醇激素(如性激素)主要与核受体结合含氮激素(如胰岛素)主要与________(填“核受体”或“细胞膜受体”)结合然后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或调节相应基因的表达来起作用14.(3)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不少人会感到心怦怦直跳、呼吸加快、狂呼乱叫并紧握双拳此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中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由扩散, 激素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染色质(或染色体), 转录【解析】解(1)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且呈脂溶性因此可以以自由扩散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进入细胞之后经过两个步骤影响基因表达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第一步是激素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受体与激素结合后其构型发生变化从而使细胞质中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获得通过核膜的能力第二步是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后结合于染色质蛋白的特异性位点上启动或抑制该部位的DNA转录过程进而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结果是诱导或减少某种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类固醇激素主要与核受体结合【答案】(2)细胞膜受体【解析】(2)含氮激素(如胰岛素)主要与膜蛋白结合然后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或调节相应基因的表达来起作用【答案】(3)紧握双拳、发出叫喊及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呼吸加快与激素调节有关【解析】(3)人在紧张时会紧握拳头、发出叫喊声均是神经调节的结果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接收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所以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也与神经调节有关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人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所以心跳、呼吸加快与激素调节有关15.(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理主要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转变为非糖物质或________ 并抑制________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5.(2)据检测结果()(甲/乙/丙)可初步排除糖尿病那么他检测出尿糖可能的原因是()(多选)15.(3)糖尿病患者往往还容易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请分析患者口渴多饮的原因________15.(4)结合检测结果可以初步诊断()(甲/乙/丙)最有可能是Ⅱ型糖尿病判断的依据是()他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多选)【答案】氧化分解/合成糖原, 肝糖原【解析】正常人进食后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参与氧化分解还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同时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答案】AD【解析】据检测结果丙的血糖浓度正常胰岛素浓度也不低可初步排除糖尿病那么他检测出尿糖可能的原因是一次性摄糖过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尿中含糖或者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原尿中的糖不能重吸收回血液故选 AD【答案】患者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发渴觉主动饮水【解析】糖尿病患者往往还容易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分析患者口渴多饮的原因是患者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发渴觉主动饮水【答案】AC故答案为(1)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肝糖原(2)丙 AD(3)患者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发渴觉主动饮水(4)乙胰岛素比正常人高出许多说明他的胰岛素分泌没有障碍但是胰岛素并不能促进靶细胞吸收血糖 AC【解析】结合检测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乙最有可能是Ⅱ型糖尿病判断的依据是胰岛素比正常人高出许多说明他的胰岛素分泌没有障碍但是胰岛素并不能促进靶细胞吸收血糖他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从而不能降糖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导致胰岛素不能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从而不能降糖故选 AC故答案为(1)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肝糖原(2)丙 AD(3)患者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发渴觉主动饮水(4)乙胰岛素比正常人高出许多说明他的胰岛素分泌没有障碍但是胰岛素并不能促进靶细胞吸收血糖 AC16.(1)图一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根________生长原因是________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生长________ 玉米幼苗的茎________生长原因是________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生长________16.(2)图二所示三个芽中 ________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原因是此处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往________处运输由此可以推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具有极性运输方式为________ 若要解除顶端优势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16.(3)图三中BC段的含义是________ 若此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芽生长的关系则在同一植株中用此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根生长的关系时 B点应向________移动【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科版高中第二册第5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B. 图2中从A到C段 \ 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C. 改变神经纤维膜外的\ K^+浓度则图2中A的电位不会受到影响D. 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 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答案】D【解析】解 A.神经纤维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处于静息电位电流计不能测出电位变化 A错误B.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 Na^+内流形成的 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 B错误C.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为静息电位电位是外正内负是由于 K^+外流导致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如果改变膜外 K^+的浓度图2的A点会受到影响 C错误D.如果将神经纤维膜外的 Na^+浓度降低则 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即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 D正确故选 D2.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B. 婴儿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C. 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D. 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答案】D【解析】A、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A正确B、婴幼儿因大脑的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抑制能力较弱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排尿 B 正确C、当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 C正确D、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呆小症 D错误故选D.3.2018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世界首例能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这次基因手术靶向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其编码的蛋白质是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消息发布后不久国内122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强烈谴责称实验存在严重的生命伦理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HIV的遗传物质一旦嵌人人的染色体中将很难剔除B. HIV能侵人人体T细胞是因为T细胞的CCR5基因表达C. 基因编辑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D. 基因编辑技术一旦推广将改变人类基因库影响生物多样性【答案】A【解析】解 A.HIV的遗传物质是RNA 无法嵌入人的染色体中 A错误B.HIV能侵入人体T细胞是因为T细胞的CCR5基因表达 B正确C.基因编辑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C正确D.基因编辑技术一旦推广将改变人类基因库影响生物多样性 D正确故选 A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内环境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B. 所有细胞均生活在组织液中C. 内环境中含有维持pH稳定的缓冲物质D. 内环境各成分的含量变化必定导致稳态失衡【答案】C【解析】解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A错误B.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B错误C.内环境中存在的缓冲物质(如 H_2 CO_3/ NaHCO_3)可维持pH的相对稳定 C正确D.内环境的成分由于存在与外界、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仍会维持机体的稳态 D错误故选 C5.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明显增多B. 若某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C.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D.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 段起到了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解 A.AB血液流量增加加强散热表明这时环境温度高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A错误B.AB为第一次接触该抗原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CD段为二次免疫 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B错误C.人属于恒温动物体温通过调节维持稳定 C错误D.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则AB血液中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浓度 CD段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来调节血糖浓度主要器官是肝脏 D正确故选 D6.下列关于膝跳反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传递途径是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 神经冲动到达神经纤维某点时该点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答案】C【解析】解 AC.膝跳反射中只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两个神经元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末梢为树突末梢树突末梢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细胞体然后再通过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膝跳反射过程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为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A错误 C正确B.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人体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错误D.神经冲动到达神经纤维某点时该点的电位会有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 D错误故选 C7.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 内分泌腺体都会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 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在人体调节中占主导地位D.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答案】D【解析】解 A.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无神经调节 A错误BD.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功能许多内分泌腺也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不是所有的内分泌腺都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B错误、D正确C.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一种形式如二氧化碳刺激呼吸系统的作用也属于体液调节在人体的调节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错误故选 D8.如图箭头所指处为刺激点 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点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 用任氏液浸泡有利于神经元维持正常生命活动B.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内\ Na^+浓度高于任氏液中\ Na^+浓度C. 静息状态时 A处与B处的膜内电位相等D. 当兴奋从刺激点传到A处时膜外电位B处比A处高【答案】B【解析】解 A.任氏液是该动物的生理盐水用任氏液浸泡有利于神经元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A正确B.神经元内 Na^+浓度低于细胞外溶液(任氏液)中 Na^+浓度 B错误C.静息状态时 A处与B处的膜内电位均为负电位且电位相等 C正确D.当兴奋从刺激点传到A处时 A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B处膜外电位仍为正电位 D正确故选 B9.图3中图甲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某幼小植株横放一段时间后茎出现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 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为cB. 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c 侧芽生长素浓度为d 会导致顶端优势现象C. 若图乙中②侧生长素浓度对应图甲的\ esim f之间①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图甲中的dD. 若图乙中④侧生长素浓度对应图甲的d ③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图甲中的b【答案】B【解析】选B10.(海南一联)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 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C.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D. 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有关内容【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也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表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兴奋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产生抑制由此可知去甲肾上腺素与不同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可能不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会抑制突触前膜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属于反馈调节1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以大鼠为实验材料检测甲减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结果见表综合如表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及其与心肌生长的关系错误的是()A. TSH的增加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过程B. 补充甲状腺激素后TSH的分泌减少C.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D. 甲减仔鼠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应该比正常仔鼠高【答案】A【解析】A、TSH的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体现了分级调节的过程 A错误B、补充甲状腺激素后由于反馈调节使TSH的分泌减少 B正确C、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减仔鼠心肌重量减轻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 C正确D、由表格分析可知甲减仔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负反馈调节消失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应该比正常仔鼠高 D正确12.男生在青春期睾丸加速发育睾丸除了受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外还受下丘脑分级调节如图是下丘脑对睾丸的分级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腺体2分泌的生长激素和腺体3分泌的性激素具有协同作用B. 图中有两处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C. 激素2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的活细胞D. 激素1、激素2、激素3的特异性受体均位于细胞膜表面【答案】B【解析】解 A.腺体3受两种激素调节该腺体为垂体腺体1产生的激素直接作用两种腺体所以腺体1为睾丸腺体2为下丘脑激素1、2、3依次为雄性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是由腺体3合成分泌的性激素由腺体1合成分泌 A错误B.激素1有两处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B正确C.激素2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 C错误D.激素1为雄性激素是脂溶性小分子其受体在细胞内 D错误故选 B13.如图是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胞吐B. 若刺激A点图中电表B将出现一次偏转C. 若用药物抑制①的生理功能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D. 图中④的形成主要由②完成【答案】B【解析】解 A、④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⑤突触间隙中的方式是胞吐 A正确B、刺激A点兴奋传到电流计两侧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B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错误C 、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能量抑制线粒体的生理功能会影响兴奋的传导 C正确D、图中④是突触小泡其形成主要由高尔基体完成 D正确.故选 B.14.下列有关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B.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C. “植物人”的脑干、脊髓的中枢仍能发挥调控作用D.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生物节律的控制【答案】D【解析】15.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B. 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C. 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D. 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答案】A【解析】A、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 A 正确B、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素分泌减少共同作用使得血糖升高 B错误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均增加 C错误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首先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中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毒释放在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体抗体将病原体清除 D错误16.如图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 则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A. 小于2mB. 大于1m 小于2mC. 大于2m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解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2m 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时它们的纵坐标均为n 即促进生长的程度相同植株将直立生长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2m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m 此时曲线中的对应于比2m的生长素浓度大的纵坐标比对应于比m的生长素浓度大的纵坐标要小即背光侧生长速一侧弯曲不符合题意当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小于2m时相应的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m时据曲线可知生长素浓度小于2m点的纵坐标比生长素浓度小于m点的纵坐标大证明背光一侧增长速率大向光一侧增长速率小最终使植株向光弯曲故选 A17.下列有关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涉及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A. 肾上腺素既可参与神经调节也可参与体液调节B. 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C. 胞内的过氧化氢酶能分解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D. 一种浆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一种抗体只与特定的抗原结合【答案】B【解析】解 A.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也可以作为激素参与体液调节如体温调节等 A项正确B.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 B项错误C.过氧化氢属于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会被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分解 C项正确D.浆细胞、抗体都具有特异性 D项正确故选 B18.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 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D. 如果内分泌腺为胰岛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答案】D【解析】解 A.由⑦过程可知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A正确B.由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能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其中的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 B正确C.①过程为兴奋传递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 C正确D.胰岛分泌的激素不能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D错误故选 D1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离各种细胞器时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密度梯度离心法B.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将细胞放入清水中保持活性C. 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D. 检测样液中是否有葡萄糖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即可【答案】C【解析】A.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A错误B.取得的口腔上皮细胞应该放于生理盐水中放在清水中的口腔细胞会吸水涨破而死亡B错误C.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血糖调节的机制 C正确D.检测样液中是否有葡萄糖时加入斐林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才能观察 D错误故选C20.根据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 上图可表示突触小泡的膜结构B.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C. 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 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 c与水面接触【答案】A【解析】解 A.由于突触小泡位于细胞内部其表面无糖蛋白分布故A错误B.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K^+外流外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与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 B正确C.e为糖蛋白糖蛋白的糖链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若图中所示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C正确D.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若将磷脂分子层平展与水面上则磷脂分子头部(c)与水面相接触 D正确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生长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其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 21.(2)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________21.(3)该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若要进一步测定促进胚轴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则在 mg \cdot L^-1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重复实验再次实验时________(填“可不必”或“必须”)设置清水的对照组21.(4)实验开始前要将黄豆芽胚轴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目的是减少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2.(1)激素甲、乙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22.(2)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来自_________________ 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________22.(3)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_________(选填“协同”、“拮抗”)关系22.(4)请根据本实验中激素甲的浓度变化及其作用特点解释植物出现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解析】解(1)由题干可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故激素甲为生长素激素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故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答案】(2)顶芽和侧芽, 主动运输【解析】(2)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既有顶芽极性运输而来也有侧芽自身产生的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答案】(3)协同【解析】(3)去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故两者在侧芽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答案】(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发育受到抑制而表现出顶端优势【解析】(4)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发育受到抑制而表现出顶端优势23.(1)褪黑素俗称“脑白金” 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多白天少外界的光照变化会导致人体内褪黑素含量变化该过程是________调节完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23.(2)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________ 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如能分泌________激素调节水盐平衡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答案】神经, 反射弧【解析】【答案】下丘脑, 抗利尿, 改变肾小管、集合管的通透性促进对水的重吸收【解析】24.(1)用 1\% H_2SO_4溶液刺激该蛙右后肢的趾端观察发现能完成屈腿反射洗去H_2SO_4 再用 1\% H_2SO_4溶液刺激该蛙右后肢的趾端测量发现该刺激与屈腿不同时发生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当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左右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见表据表分析反射弧中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24.(3)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用电刺激坐骨神经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四若在a点左侧刺激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 (填序号)24.(4)屈腿反射的中枢位于________ 若在图二c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是否属于反射?________24.(5)图三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突触小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兴奋的传导与传递需要时间【解析】解(1)从刺激到发出反应需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刺激与屈腿不能同时发生【答案】D【解析】(2)根据题意破坏反射弧左后肢某结构刺激左后肢右后肢收缩说明是左后肢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正常而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结构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有反应左后肢没有反应进一步说明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答案】(3)②-①-③-①【解析】(3)当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膜的两侧发生电位变化兴奋沿刺激点向神经纤维的两侧传导在a点左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然后a、b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②、③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因此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②-①-③-①【答案】(4)脊髓, 不属于【解析】(4)去除牛蛙的脑后仍能完成该反射说明其神经中枢为脊髓 c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答案】(5)高尔基体, 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杯状结构【解析】(5)图三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突触小体是指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杯状结构。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科版高中第二册第5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2小题每题3分共计66分)1.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A. a细胞是吞噬细胞B.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 c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D. 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答案】C【解析】解 A.a细胞是被感染的靶细胞 A错误B.b细胞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B错误C.c记忆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C正确D.d细胞是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D错误故选 C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T细胞分泌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内消灭寄生在其中的麻风杆菌C.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B细胞能够产生记忆细胞D.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答案】D【解析】解 A.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是由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由B细胞产生 A错误B.抗原抗体结合属于体液免疫抗体不能进入细胞中 B错误C.记忆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可产生 C错误D.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 D正确故选 D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B. T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C. 溶菌酶主要由唾液腺、泪腺分泌因此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 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溶酶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答案】B【解析】A、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 A错误B、T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B正确C、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的非免疫细胞产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不包括溶酶体 D错误4.HIV通过识别T细胞表面的 CD_4 入侵到T细胞给艾滋病患者注射适量用 CD_4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此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HIV入侵到T细胞可刺激T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促进T细胞分裂B. T细胞被HIV识别、入侵后可以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 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D. HIV入侵到红细胞后无法增殖是因为此细胞无HIV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答案】D【解析】解 A.HIV入侵到T细胞后会以T细胞中的相关物质为原料合成HIV的蛋白质重新组装HIV病毒引起T细胞的死亡 A错误B.T细胞被HIV识别、入侵后会裂解死亡 B错误C.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C错误D.红细胞中无核糖体没有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而 HIV入侵到红细胞后无法增殖 D正确故选 D5.研究发现蜂王浆中存在王浆酸(10-HAD) 10-HAD可促进人体T细胞、B细胞增殖提高效应T细胞的杀伤能力和浆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从而达到保护人体免疫器官、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效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在10-HAD的作用下 T细胞直接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B. 10-HAD可影响B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C. 10-HAD可增强T细胞和B细胞的有丝分裂能力D. 蜂王浆可通过增强人体特异性免疫来提高人体免疫力【答案】A【解析】解 ABC.T细胞和B细胞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根据题干“10-HAD可促进人体T细胞、B细胞增殖”可知 10-HAD可影响T细胞、B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T细胞和B细胞的有丝分裂能力不能得出10-HAD使T细胞直接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A错误 BC正确D.T细胞和B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根据题干“蜂王浆中存在王浆酸(10-HAD) ”可知蜂王浆可通过增强人体特异性免疫来提高人体免疫力 D正确故选 A6.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正确是()A. 温特的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吲哚乙酸B.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C. 小麦即将成熟时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天气种子在穗上发芽与高温下脱落酸降解有关D. 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答案】C【解析】A、温特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可以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没有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A错误B、顶端优势产生原因是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积累抑制侧芽生长但并不抑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 B错误C、小麦即将成熟时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天气种子在穗上发芽与高温下脱落酸降解有关 C正确D、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错误7.下列有关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植物“打顶”能抑制生长素的合成从而缓解顶端优势C. 生长素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D. 经生长素处理获得的无子果实的无子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答案】C【解析】解 A.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体现的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只是向光侧促进生长作用小于背光侧 A错误B.植物“打顶”不能抑制生长素合成其原理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促进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B错误C.生长素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C正确D.生长素不会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经生长素处理获得的无子果实的无子性状不能稳定遗传 D错误故选 C8.将燕麦胚芽鞘和大豆下胚轴切段放在含2%蔗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向培养液中加入 10\mu mol \cdot L^-1的生长素(IAA)并定时测量切段的延伸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用IAA处理的时间无关变量是切段的长度B. 在0~1h内 IAA促进燕麦胚芽鞘伸长的效果最为明显C. 培养液中含有的2%蔗糖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切段细胞渗透失水D. 燕麦对IAA较敏感 IAA处理1h后会抑制燕麦胚芽鞘生长【答案】C【解析】解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一是用IAA的培养的时间二是植物下胚轴切段的种类 A错误B.分析图可知在1小时左右之后燕麦胚芽鞘延伸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IAA的促进效果最明显 B错误C.培养液中含有的2%蔗糖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切段细胞渗透失水 C正确D.IAA处理1h后燕麦胚芽鞘延伸速率大于0 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错误故选 C9.下图表示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发热症状以及免疫细胞对流感病毒的清除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免疫细胞产生的EP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B. 侵入机体的流感病毒能刺激效应T细胞增殖分化C. 体温上升会促进机体对流感病毒的清除过程D. 图中的调节过程依赖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B【解析】解 A.由图可知 EP可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进行体温调节所以具有信息传递作用 A正确B.病毒入侵机体后能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细胞无法再次进行分化 B错误C.由图可以看出体温上升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发挥作用起到清除病毒的作用 C正确D.图中的调节过程依赖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D正确故选 B10.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了研究脱落酸(AB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突变体(无法合成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MS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B. 由结果可知脱落酸和CRY1都会抑制种子的萌发C. 虽然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但本实验中拟南芥种子要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D. 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答案】B【解析】解 A.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A正确B.实验结果只能说明脱落酸(ABA)会抑制种子的萌发不能说明CRY1会抑制种子的萌发 B错误C.由于实验中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保持无关变量一致且适宜要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培养 C正确D.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在添加相同浓度的ABA的MS培养基中野生型种子中含有CRY1 其发芽率比CRY1突变体的发芽率要高说明CRY1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D正确故选 B11.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 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C. 一个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D. 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答案】A【解析】A.图中①和②过程都要进行细胞识别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⑤过程是抗体与抗原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但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个浆细胞只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由于④过程可迅速完成从而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故选A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高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比低浓度的促进效果差由此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而赤霉素还具有促进种子的萌发等作用C. 将植物横放一段时间后茎会向上弯曲生长由此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生长的特性D. 基因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这是基因对植物性状的直接控制【答案】B【解析】解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指的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A选项中描述的均为促进作用故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A错误B.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的作用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等作用 B正确C.横放植物茎的背地生长与重力有关不能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生长的特性 C错误D.基因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应属于基因对植物性状的间接控制D错误故选 B1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基因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的生长发育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 微量的植物激素就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作用C. 植物的生长发育往往取决于各种植物激素在体内的绝对含量D.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些是通过激素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解 A.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A正确B.微量的植物激素就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作用 B正确C.植物体内多种激素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植物的生长发育往往取决于各种植物激素之间的相对含量而不是绝对含量 C错误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D正确故选C14.如图所示为去除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乙的含量变化以及侧芽长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激素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激素甲、乙分别为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B. 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发育受到抑制而表现出顶端优势C. 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来自顶芽和侧芽D. 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答案】A【解析】A、由题干可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激素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A错误B、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 B正确C、去顶芽前 C正确D、去除顶芽后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故两者在侧芽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15.下图表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Ⅰ只能促进细胞C增殖、分化B. 一个细胞D只能产生一种抗体C. 一个细胞C可以产生多种受体D. 没有物质Ⅱ机体仍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答案】A【解析】1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产生、运输及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B. 从收集的植物侧芽中可大量提取生长素C.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至侧芽D. 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答案】B【解析】解 A.人们在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中发现了生长素 A正确B.侧芽可以产生少量的生长素 B错误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至侧芽的过程属于极性运输 C正确D.生长素浓度过高可以通过促进乙烯合成而抑制植物生长 D正确故选 B1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细胞识别功能B. 人体内一种抗体可能会与多种病原体结合C. 人体内可能存在不同种B细胞识别同一种病原体D. 人体可通过两次或多次注射疫苗实现对病原体的免疫力这种方式属于被动免疫【答案】D【解析】A、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膜具有细胞识别功能B、抗原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则人体内一种抗体可能与多种病原体结合C、同一个病原体可能携带着不同的抗原人体内可能存在不同种B细胞识别同一种病原体D、人体可通过两次或多次注射疫苗实现对病原体的免疫力 D错误18.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若顶芽所处浓度为b 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为()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不同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其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偏高从而侧芽抑制生长因此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为d19.疫苗的发明和应用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将()A. 产生抗原获得免疫力B. 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获得免疫力C. 产生大量的吞噬细胞消灭流感病毒D. 产生淋巴因子促进浆细胞增殖分化【答案】B【解析】解疫苗是没有致病能力的抗原人体注射疫苗后将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获得免疫力吞噬细胞本来就存在不是有疫苗引起的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因此 ACD错误 B正确故选 B20.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燕麦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温特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获取引起幼苗弯曲生长的物质B. ①不弯曲不生长是因为黑暗处理导致幼苗不进行光合作用C. ④组设立排除了空白琼脂块自身重力对幼苗生长的影响D. ②与③的结果证明幼苗尖端含有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答案】D【解析】解 A.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温特进行实验目的是探究引起幼苗弯曲生长的因素是某种物质还是其他因素 A错误B.他的实验最终证实幼苗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引起弯曲生长这种物质他命名为生长素①不弯曲不生长是因为无尖端的影响不是因为黑暗处理 B错误C.④组设立排除了空白琼脂块自身重力以及琼脂块所含物质的影响 C错误D.②与③的结果证明幼苗尖端含有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D正确故选 D21.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A. 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B. 艾滋病患者容易患恶性肿瘤只能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C. HIV只能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所以患者体内无HIV抗体D. 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答案】D【解析】解 A.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但不是遗传病而是一种传染病 A错误B.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B错误C.HIV病毒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可以产生抗体 C错误D.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D正确故选 D22.如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物质字母代表不同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源于E的增殖和分化B. 图中B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 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⑤⑥⑦⑧⑩D. 图中C、E细胞均能识别过敏原【答案】D【解析】A、第二次注射甲(抗原)时 A错误B、图中B细胞(T淋巴细胞)只能参与特异性免疫C、与体液免疫相比 C错误D、图中C(B细胞) D正确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23.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让细胞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由皮肤、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受损所致B. 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是因为干细胞能直接分裂形成皮肤细胞且干细胞和皮肤细胞内的核酸完全一样C. 由自身干细胞培养得到新生皮肤其中表皮、真皮等部位的细胞形态、功能各异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原因是效应T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答案】A, C, D【解析】解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由皮肤、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受损所致 A正确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而避免排斥反应但干细胞和皮肤细胞内的核酸并不一样 B错误C.由自身干细胞培养得到新生皮肤其中表皮、真皮等部位的细胞形态、功能各异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正确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原因是效应T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D正确故选 ACD24.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还是将生长素分解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将图甲中的琼脂块放置到图乙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 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B.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伸长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D.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 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答案】A, B, D【解析】A、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 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 B正确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单侧光D、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 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25.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一种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下列关于戊肝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一种小分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 作为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C. 接种戊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戊型肝炎病毒结合D. 多次接种戊肝疫苗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答案】A, B【解析】解 A.戊肝疫苗是经过处理减少毒性或失去了毒性的病原体不是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B.戊肝疫苗作为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再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B错误C.接种戊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结合 C正确D.多次接种戊肝疫苗会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正确故选 AB26.切除玉米胚芽鞘的尖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在黑喑中培养12小时测量胚芽鞘向右的弯曲角度(如图甲所示)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B. 胚芽鞘的向右弯曲的主要原因是右侧細胞生长速率快于左侧C. 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D. 在黑暗中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答案】A, C, D【解析】 A 、本实验在切除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在黑暗中培养12 h 测量胚芽鞘向右的弯曲角度故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胚芽鞘的弯曲度 A正确B、胚芽鞘向右弯曲的主要原因是右侧细胞生长速率慢于左侧总是弯向生长慢的一侧 B 错误C 、图2说明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能促进植物生长超过最适浓度则促进作用减弱但没有体现抑制作用 C正确D、在黑暗中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正确27.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1表示细胞免疫图2表示体液免疫B. 细胞戊只能来自细胞丁的增殖和分化C. 细胞乙和细胞己的形态功能完全相同D. HIV侵入人体后图示两个过程都会发生【答案】A, B, C【解析】解 A.分析题图可知图1属于体液免疫图2属于细胞免疫 A错误B.细胞戊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来自细胞丁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错误C.细胞乙是记忆B细胞细胞己记忆T细胞两个细胞中DNA种类相同但形态功能完全不同 C错误D.HIV侵入人体后图示两个过程都会发生 D正确故选 ABC28.将燕麦胚芽鞘的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通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A和B 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再将琼脂A和B放到相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乙、丙、丁的上面如图所示则关于甲、乙、丙、丁四个胚芽鞘生长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向右弯曲生长B. 乙弯曲的角度大于甲C. 丙不生长也不弯曲D. 丁向右弯曲生长【答案】B, C【解析】解 A.甲中琼脂块偏在左侧则向右弯曲生长 A正确B.A中的生长素多于B中因此甲弯曲的角度大于乙 B错误C.丙直立生长 C错误D.A中的生长素多于B中因此丁向右弯曲生长 D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教版高中第二册第5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L清水及饮1L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饮清水后约1h 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 饮清水后0.5h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C. 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 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答案】D【解析】A.由题图可知饮清水后的1h 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A对B.饮清水后0.5h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生成量增多并大量排出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B对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C对D.3h以后通过尿量的调节血浆渗透压及血浆上总量最终恢复到初始值尿量的曲线将交叉或重叠 D错故选D2.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 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 无感觉也无收缩反应C. 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D. 无感觉但能运动【答案】C【解析】在反射弧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产生感觉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则不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到效应器也就不能引起效应器的反应故选CB. 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 神经细胞兴奋的原因是在适宜刺激下\ Na^+大量外流D. 轴突末梢兴奋时以主动运输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答案】B【解析】解 A.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 A错误B.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B正确C.兴奋时 Na^+内流因此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C错误D.轴突末梢兴奋时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 D错误故选 B4.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达尔文通过胚芽鞘向光实验发现了生长素B. 温特从尿液中提取出生长素并鉴定其化学组成C. 拜尔的实验在完全光照下不能得到相同的结论D. 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答案】D【解析】解 A.达尔文并没有发现生长素只说明存在某种刺激 A错误B.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这种影响的确是化学物质因为该物质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他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鉴定其化学组成 B错误C.拜尔的实验如果在单侧光下进行会影响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不一定得到相同的结论 C 错误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D正确故选 D5.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 这一现象是由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B. 喷洒高浓度2 4一D溶液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C. 生长素和脱落酸都参与了植物“瓜熟蒂落”的过程D. 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植物基因组的调控【答案】B【解析】解 A.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并非独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A正确B.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故喷洒高浓度2 4—D 会疏花疏果不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B错误长素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C正确D.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受到植物基因组的调控 D正确故选 B6.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 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 “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 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答案】D【解析】解 A.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A正确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B正确C.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故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C正确D.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 D错误故选 D7.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明显增多B. 若某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C.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D.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 段起到了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解 A.AB血液流量增加加强散热表明这时环境温度高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A错误B.AB为第一次接触该抗原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CD段为二次免疫 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B错误C.人属于恒温动物体温通过调节维持稳定 C错误D.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则AB血液中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浓度 CD段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来调节血糖浓度主要器官是肝脏 D正确故选 D8.动物的吲哚乙酸是最早在人体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B. 人通过食用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而获得生长素但人体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而最后通过肾脏形成尿液而排出C. 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体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D. 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体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用【答案】B【解析】解 A、在人体内没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人体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 A错误B、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免费旅游“了一圈后通过肾脏形成尿液而排出 B 正确C 、在人体的肾脏中没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不能合成吲哚乙酸人体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主要来自于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 C错误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正确的 D错误.故选 B.9.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B. 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 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D. 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C【解析】解据图可知图中a为传入神经Ⅰ上某点Ⅱ为传出神经 b为突触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相应的酶分解否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 A正确B.在突触前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即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正确C.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只能由感受器传向效应器 C错误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D正确故选 C10.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 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B. 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可以继续作用C.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D. 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答案】A解 A.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功能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A正确B.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相关酶分解失去活性 B错误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由于代谢降低而减少 C错误D.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会由于反馈调节而使含量较正常人低一些 D错误故选 A11.研究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的影响进行了a~e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体内多种激素的浓度或比例会影响侧芽生长速度B. 对比a和b 说明赤霉素对侧芽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 对比a和e 说明赤霉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D. 对比b、d和e 说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有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解 A.根据题图不同的激素处理会使侧芽生长速度不同说明植物体内多种激素的浓度或比例会影响侧芽生长速度 A正确B.对比a和b 说明赤霉素对侧芽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B正确C.a和e变量不唯一不能说明赤霉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C错误D.对比b、d和e 说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有抑制作用 D正确故选 C12.由于培育茶树是以采收芽叶为目的而大量开花结果必然影响茶树芽、叶生长导致茶叶产量下降为了抑制花果的营养消耗促进茶叶产量提升可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茶树促进花、蕾掉落某农科所采用相同浓度乙烯利对不同花期阶段的茶树进行了处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B. 两组清水处理的实验结果不同可能与内源激素有关C. 茶叶增产说明了不同器官对乙烯利的敏感度相同D. 在开放期使用乙烯利疏花疏蕾效果较好【解析】解 AC.乙烯利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乙烯相似的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由题中所给出的表格可知使用乙烯利处理茶树主要作用于茶树的花和蕾达到疏花疏蕾的效果并不能验证“不同器官对乙烯利的敏感度相同”这一结论 A正确 C错误B.两组清水处理的实验结果不同可能与内源激素有关 B正确D.由表格可知在开放期使用乙烯利疏花疏蕾效果较好留存花数蕾数更少 D正确故选 C1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递质释放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B. 组织液中\ Na^+ 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 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会导致ADP大量增加D.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的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A项错误组织液中 Na^+浓度主要与动作电位有关 B项错误细胞内ATP和ADP可以快速转化不会导致ADP的大量增加 C项错误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项正确故选D14.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 该实验前后对照不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 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 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答案】D【解析】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切除胰腺及垂体后机体自身不能产生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故可研究外源激素对本实验的影响 A正确B、胰腺和垂体切除前和切除后形成自身对照故不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B正确C、据题图中小鼠体重变化曲线可知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后小鼠体重都会增加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小鼠体重方面起协同作用 C正确D、激素的特点之一就是微量和高效增大激素的注射量反而会影响小鼠正常生长发育 D 错误故选D.法随机选定某一个体作为观察对象(焦点)对其行为进行连续观察并记录直到“焦点”从视野中消失为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麋鹿的所有行为不都局限在个体水平B. 焦点取样法可用于调查麋鹿的种群数量C. 动物的特殊行为可向无机环境传递信息D. 焦点麋鹿的性别、年龄等信息不需要记录【答案】A【解析】A16.植物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当保卫细胞吸水增多时气孔开放当保卫细胞失水增多时气孔关闭植物气孔开张度的一种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 大气中\ SO_2浓度升高时会影响叶肉细胞内\ CO_2的固定B. 保卫细胞中\ CO_2浓度相对提高时细胞吸水气孔关闭C. \ SO_2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D. 植物气孔的开闭不仅与外部因素有关还与内部植物激素的调节有关【答案】B【解析】保卫细胞中 CO_2浓度相对提高时细胞失水气孔关闭另外造成气孔关闭的因素还有植物激素的作用 B项错误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激素甲、乙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17.(2)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来自_________________ 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________17.(3)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_________(选填“协同”、“拮抗”)关系17.(4)请根据本实验中激素甲的浓度变化及其作用特点解释植物出现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解析】解(1)由题干可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故激素甲为生长素激素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故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答案】(2)顶芽和侧芽, 主动运输【解析】(2)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既有顶芽极性运输而来也有侧芽自身产生的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答案】(3)协同素促进细胞分裂故两者在侧芽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答案】(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发育受到抑制而表现出顶端优势【解析】(4)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发育受到抑制而表现出顶端优势18.(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18.(2)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的功能是________18.(3)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原因是________18.(4)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浆细胞来源于________的增殖分化⑩指________ 【答案】(1)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淋巴因子【解析】解(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所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图中的“某物质”指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答案】(2)与SARS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解析】(2)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的功能是与SARS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再被吞噬细胞吞噬【答案】(3)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SARS病毒的抗体【解析】(3)由于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SARS病毒的抗体因此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答案】(4)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解析】(4)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图中⑩指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19.(1)和IAA一样同样通过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种常见激素是________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__(填关系)的结果从根本上讲是___________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__________的结果19.(2)实验1中幼苗将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向光弯曲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实验2结果表明在IAA浓度较低时加入适宜浓度的外源乙烯后细胞膜透性显著___________ IAA浓度较高时 A、B两组细胞膜透性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当IAA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___________的合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细胞膜的透性【答案】(1)赤霉素, 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基因组, 程序性表达【解析】解(1)生长素(IAA)促进细胞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都能促进植物生长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从根本上讲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答案】(2)不能, 幼苗由于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照射(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照射)【解析】(2)由于幼苗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不影响IAA的分布琼脂块中的IAA运输到下面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所以幼苗将直立生长不能弯曲生长【答案】(3)增强, 乙烯【解析】(3)根据图乙可知在IAA浓度较低时加入适宜浓度的外源乙烯后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强 1AA浓度较高时 A、B两组细胞膜透性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通过这实验现的透性增大20.(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__ 可选用图中__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此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________性.20.(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________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继而根据图中的________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20.(3)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下表是某研究小组做的关于对芹菜幼苗生长实验的实验结果①油菜素酯的作用与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相似.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II, d, 两重(双重)【解析】解(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II 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①③, ②③【解析】(2)①③组的区别是顶芽的有无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③组的区别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答案】生长素、赤霉素, 探究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解析】(3)①油菜素内酯具有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作用可推测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与生长素或赤霉素相似.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因变量是油菜的生长情况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21.(1)过敏体质的人对再次进入体内的相同过敏原是否仍会产生免疫应答?________(用“是”或“否”作答)过敏反应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 具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1.(2)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 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机体也能释放组织胺却不会出现过敏反应尝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这种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________(用“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作答)图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21.(4)根据资料显示有些激素能够抑制免疫反应有些激素则能够促进免疫反应如果使用激素辅助治疗过敏反应所用激素应对免疫反应表现为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答案】(1)是, 反应强烈, 发作迅速【解析】解(1)过敏体质的人对再次进入体内的相同过敏会产生免疫应答过敏反应具有反应强烈、发作迅速及具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特点【答案】(2)体液调节, 释放的量很少容易被组织胺酶所破坏【解析】(2)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正常情况下机体也能少量释放组织胺但不会引起过敏反应【答案】(3)特异性免疫, 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解析】(3)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这种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特异性免疫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而图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答案】(4)抑制【解析】(4)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对再次进入体内的过敏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导致的如果使用激素辅助治疗过敏反应所用激素应对免疫反应表现为抑制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科版高中第二册第5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沪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看书看报.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A. 运动语言中枢B. 听觉语言中枢C. 视觉语言中枢D. 感觉语言中枢【答案】A【解析】A、病人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 A正确B、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说话说明听觉语言中枢正常 B错误C、病人能看书看报说明视觉语言中枢正常 C错误D、从题干中不能判断感觉中枢是否受损 D错误2.下列关于激素和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某些激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B. 激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D. 激素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答案】B【解析】解 A.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是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 A正确B.激素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纤维的支配如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该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B错误C.下丘脑既可以作为神经中枢也能够作为内分泌腺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C正确D.激素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正确故选 B3.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 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 Na^+和Cl^﹣同时内流【答案】D【解析】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A 正确B.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所以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B正确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相应的离子通道打开 C正确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若兴奋则 Na^+内流若抑制则 Cl^-内流 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4.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早于②③B. 用③饲喂正常动物将引起①②的分泌量均减少C. 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下丘脑和垂体D. 物质②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答案】C【解析】A项①②③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项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用甲状腺激素饲喂正常动物)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C项甲状腺激素不仅能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而且能作用于全身的细胞以促进细胞代谢D项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改变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故选C5.植物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当保卫细胞吸水增多时气孔开放当保卫细胞失水增多时气孔关闭植物气孔开张度的一种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 大气中\ SO_2浓度升高时会影响叶肉细胞内\ CO_2的固定B. 保卫细胞中\ CO_2浓度相对提高时细胞吸水气孔关闭C. \ SO_2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D. 植物气孔的开闭不仅与外部因素有关还与内部植物激素的调节有关【答案】B【解析】保卫细胞中 CO_2浓度相对提高时细胞失水气孔关闭另外造成气孔关闭的因素还有植物激素的作用 B项错误6.最新研究表明果蝇触须中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虽然没有突触相连但可以相互阻断当其中一个神经元产生冲动时其电场变化通过周围的液体改变另一神经元的离子流并关闭其电活动此连接通讯手段被称为ephaptic coupling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神经元间的冲动传递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B. 突触是神经元间传递冲动的唯一结构C. 两个神经元之间必须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D. ephaptic coupling不可能存在于反射弧中【答案】A【解析】突触中的突触间隙和题干中“周围的液体”是组织液均属于内环境 A正确题干中“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虽然没有突触相连但可以相互阻断” 说明突触不是神经元间传递冲动的唯一结构 B错误“电场变化通过周围的液体改变另一神经元的离子流并关闭其电活动” 此处的信号传递不是通过神经递质进行的 C错误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可能存在于反射弧中 D错误故选A7.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不可能发生在内环境中B.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 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就是神经一体液调节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解 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B错误C.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就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C错误D.细胞代谢过程由细胞内众多的复杂化学反应组成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只有内环境中的物质和条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保证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一旦失调细胞代谢就会紊乱 D正确故选 D8.下列有关反射弧说法正确的是()A. 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 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无应答C. 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导方式相同D.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答案】D【解析】解 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A错误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可以产生应答 B错误C.兴奋在神经纤维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在突触上传导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错误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D正确故选 D9.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维持内环境中\ Na^+、\ K^+浓度的相对稳定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无关D. 细胞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C【解析】解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A正确B.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因此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正确C.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钾离子的外流及钠离子的内流有关故维持内环境中Na^+、 K^+浓度的相对稳定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关 C错误D.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消耗能量细胞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正确故选 C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B.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血浆蛋白C. 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与它含有\ HCO_3^-、\ NO_3^-等离子有关D. 神经递质、消化酶、水分、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A【解析】解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三个主要方面 A正确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l^− B错误C.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与它含有 HCO_3^-、 H_2PO_4^-等离子有关 C错误D.神经递质、水分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消化酶和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错误故选 A11.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 过敏反应一般会严重损伤组织C. 过敏反应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 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答案】A【解析】解 A.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A正确B.过敏反应一般不会严重损伤组织 B错误C.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错误D.过敏反应常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消化道等处 D错误故选 A12.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如图一段时间后燕麦能够弯向光源生长的是()A. ①③⑤⑦B. ①④⑥C. ③⑤⑧D. ②⑤⑦【答案】A【解析】①据图分析图中云母片插在下面不影响极性运输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①正确②云母片能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则生长素不能到达作用部位则植株即不生长也不弯曲②错误③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③正确④云母片能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使得右侧的生长素不能到达作用部位则左侧生长较快背向光源生长④错误⑤云母片放置的位置在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植株弯向光源生长⑤正确⑥云母片能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生长素分布均匀植株直立生长⑥错误⑦云母片放置的位置在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植株弯向光源生长⑦正确⑧云母片放置的位置在胚芽鞘尖端以及下面一段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生长素分布均匀植株直立生长⑧错误因此燕麦能够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①③⑤⑦13.下列有关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反射弧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和传递B. 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 神经细胞兴奋的原因是在适宜刺激下\ Na^+大量外流D. 轴突末梢兴奋时以主动运输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答案】B【解析】解 A.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 A错误B.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B正确C.兴奋时 Na^+内流因此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C错误D.轴突末梢兴奋时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 D错误故选 B14.同学们在足球场上踢足球时机体会发生的变化是()A. 视神经末梢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 在内环境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率会加快C. 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加强使体内多余热量散失D.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C【解析】A、视神经末梢属于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只能沿着传入神经单向传导到神经中枢 A错误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B错误C、踢足球属于剧烈运动机体产热会大量增加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使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正确D、剧烈运动时大量排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D错误1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 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会降低【答案】D【解析】解 A.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A正确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进入血浆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并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B正确C.由于人体的调节作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正确D.缺水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升高细胞失水细胞内液渗透压也升高 D错误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6.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胸腺是细胞2产生、成熟和分布的主要场所B. 细胞1~5中仅细胞4不能识别抗原C. 2、3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 与物质a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答案】B, C, D【解析】解 A.细胞2是T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在胸腺中成熟主要分布于淋巴器官中 A错误B.细胞1~5中仅细胞4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B正确C.2和3过程是细胞之间的识别和传递和糖蛋白有关 C正确D.与物质a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 正确故选 BCD1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选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 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 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 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答案】A B C【解析】18.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 葡萄糖和果糖均有还原性C. 半乳糖和蔗糖均可被水解成单糖D. 糖原和淀粉水解的终产物都是葡萄糖【答案】A, B, D【解析】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A正确B、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均具有还原性 B正确C、蔗糖是二糖可被水解成单糖半乳糖属于单糖不能再被水解 C错误D、糖原和淀粉水解的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D正确19.农业技术人员在黄瓜的雌花和雄花分化时期施用适当浓度的乙烯利可以显著地提高雌花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影响黄瓜雌花分化的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和脱落酸B. 决定雌雄花分化的往往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C. 乙烯利还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D. 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可以促进乙烯利的合成【答案】A, B【解析】解 A.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 A正确B.决定雌雄花分化的往往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B正确C.乙烯利还能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 C错误D.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D错误故选 AB20.下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结构 A、B分别是放置在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B. 结构②属于传入神经结构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C. 用B刺激结构① 能通过结构②向神经中枢传递神经冲动D. 用A刺激结构④ 引起的小腿向前踢起不属于反射活动【答案】A, D【解析】解图中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A.图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组成 A正确B.结构②属于传出神经结构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 B错误C.用B刺激结构①效应器因为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因此不能通过结构②向神经中枢传递神经冲动 C错误D.用A刺激④传入神经引起的小腿向前踢起不属于反射活动因为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D正确故选 A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图甲实验的自变量是图甲中“?”处理方式是本实验的结论是21.(2)图甲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原因是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 则改用低于m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填“会”“不会”或“不一定”)比浓度为m时短21.(3)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的目的是21.(4)由图乙分析赤霉素是如何促进细胞伸长的?【答案】(1)植物激素的种类, 加等量的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玉米胚芽鞘的生长二者混合处理比单独处理更能促进玉米胚芽鞘生长(或在促进胚芽鞘生长方面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解析】解(1)生长素和赤霉素是微量、高效的一类化合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图甲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图甲中“?”处理方式是加等量的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据图可知本实验的结论是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玉米胚芽鞘的生长二者混合处理比单独处理更能促进玉米胚芽鞘生长(或在促进胚芽鞘生长方面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答案】(2)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是极性运输(或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不一定【解析】(2)图甲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原因是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是极性运输(或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 则改用低于m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不一定比浓度为m时短【答案】(3)排除内源激素的影响【解析】(3)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激素的影响【答案】(4)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分解从而增加生长素含量促进细胞伸长【解析】(4)由图乙可知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分解从而增加生长素含量促进细胞伸长22.(1)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这说明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的体温所以通过________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导致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参与上述调节的组织和器官在神经系统中有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腺有肾上腺、________和胰岛等22.(2)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会不由自主地明显加深加快此时调节呼吸的中枢位于________ 但若有必要也可以自主调整呼吸频率则此时调节的最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22.(3)器官移植难以成活主要原因是外来器官对接受移植的人体来说是异物而一些药物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________(加快/受阻)从而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22.(4)某同学一参加打扫卫生活动就会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喘不过气来离开现场后症状就会消失该同学的上述症状在免疫上称之为________【答案】(1)骨骼肌收缩,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甲状腺【解析】解(1)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减少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的体温所以通过骨骼肌收缩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方式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参与上述调节的组织和器官在神经系统中有大脑皮层和垂体内分泌腺有肾上腺、胰岛和甲状腺等【答案】(2)脑干, 大脑皮层【解析】(2)脑干中有专门调节人体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会不由自主地明显加深加快此时调节呼吸的中枢位于脑干但若有必要也可以自主调整呼吸频率则此时调节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答案】(3)受阻【解析】(3)器官移植难以成活主要原因是外来器官对接受移植的人体来说是异物(抗原)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药物可使淋巴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提高成活率【答案】(4)过敏反应【解析】(4)某同学一参加打扫卫生活动就会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喘不过气来离开现场后症状就会消失该同学的上述症状在免疫上称之为过敏反应是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23.(1)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23.(2)从图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23.(3)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23.(4)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 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答案】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解析】解(1)根能产生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幼芽能产生生长素除去根系和幼芽的目的是减少插条中内源激素的干扰【答案】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 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解析】(2)从图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答案】生长受抑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片【解析】(3)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生长受抑制.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答案】 \A 叶数量越少 B叶生长越慢【解析】(4)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 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A叶数量越少 B叶生长越慢.24.(1)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________ 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施用乙烯利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如________(列举两点)等24.(2)根据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分析喷施乙烯利会直接影响黄芩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__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阶段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若在实验中将测定相关数据的时间渐逐向后推移乙组的净光合速率会逐渐上升并与甲组接近由此推测在花期喷施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以提高黄芩药材的产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施用时间、处理部位、适宜浓度等【解析】解(1)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施用乙烯利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施用时间、处理部位、适宜浓度等【答案】(2)暗反应, 乙组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 CO_2浓度都下降【解析】(2)根据实验结果乙组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 CO_2浓度都下降而 CO_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所以喷施乙烯利会直接影响黄芩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答案】(3)乙烯利能够促进花脱落从而减少开花结果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更多的光合产物运至根部储存【解析】(3)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组的净光合速率会逐渐上升并与甲组接近可以推测在花期喷施一定浓度的乙烯利能够促进花脱落从而减少开花结果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物体的信息传递和调节第一节动物体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1.人和动物通过特定的感受器获取外界信息,下列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A.嗅觉感受器B.红外感受器C.光感受器D.声波感受器2.下列关于感受器及其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感受器对不同感觉信息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B.视网膜中视锥细胞获取光亮信息并转换成神经冲动C.蝰蛇颊窝、人温度感受器以及昆虫触角都属于物理感受器D.感受器的功能是将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转换为神经冲动并产生感觉3.下列选项中,能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的是A.角膜B.晶状体C.神经细胞D.视细胞4.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A.人类皮肤感受器B.腹蛇颊窝C.飞蛾的触角D.鱼类侧线5.在皮肤的各种感受器中,神经末梢呈分枝状的感受器是()A.温度感受器B.压力感受器C.痛感受器D.接触感受器6.哺乳动物眼的感光部分是A.角膜B.晶状体C.神经细胞D.视细胞7.人耳感受声音信息的结构是A.耳廓B.鼓膜C.耳蜗D.前庭8.下列感受器中,属于鱼类特有的是A.味蕾B.内耳C.侧线D.颊窝9.下列各部分中,对甜味最敏感的是A.触角B.舌尖C.舌根D.口腔上皮10.动物体获取外界信息的感受器的生理功能是A.对刺激的性质做出判断B.接受刺激并转化为内传的神经冲动C.只对适宜刺激产生感觉D.将不同的刺激转化为相同的适宜刺激11.眼睛的结构可分为以下两大部分A.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B.角膜和视网膜C.眼球和折光装置D.晶状体和玻璃体12.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适于感受A.红橙光和白光B.色彩和光亮C.光亮和色彩D.红橙光和蓝紫光13.人和哺乳动物内耳中的耳蜗和前庭器分别是A.声音感受器和感受触觉B.声音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C.平衡感受器和声音感受器D.声音感受器和平衡感受器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1.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2.下列表示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的是3.图7为一个神经元示意图,其中将信息传出的结构是A .aB .bC .cD .a 和b4.图6 是手碰到钉子后发生缩手反射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能表示突触结构的是①B .②处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 .刺激② 处时,③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D .缩手过程中信息仅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5.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B .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C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D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6.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 .望梅止渴B .膝跳反射C .缩手反射D .吮奶反射7.气味会导致鼻孔气体吸入量变化,但与声音无关(如图4)。
研究显示即使在睡眠过程中,多次给予诸如狗叫声、愉悦气味或猫叫声,厌恶气味强化后,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在醒来后依然存在。
下列组合中最能证明声音和气体吸入量间建立条件反应的是8. 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A.灯光刺激+食物B.仅食物C.声音刺激+食物D.仅灯光刺激9.有关“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不去掉脑,将观察不到搔扒反射B .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C .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的目的是让搔扒反射现象更加明显D .由于蛙腹部和脚趾尖都有感受器,刺激两处都会出现搔扒反射10.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牛蛙作了一些处理,下列针对这些处理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切除脑的作用是去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 洗去趾尖酸液有利于搔扒反射的进行C 环割脚趾皮肤可证实此处有相应感受器D 破坏脊髓可证实脊髓存在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11.下列各项描述中,符合条件反射的是( )①先天性 ②需经强化 ③神经联系不会消退 ④神经联系会消退⑤中枢位于大脑以下各级中枢 ⑥中枢位于大脑皮质A .①③⑤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②④⑥二、非选择题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图7a c当某人手指突然碰到钉子时,会迅速缩手,图15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图16是图15结构②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钉子刺激产生的信号传至图15结构①处时,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
图15结构②在反射弧中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2.图16所示结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其中物质a 为_____________。
3.图16结构中的信号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编号和箭头表示)。
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钉子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_________会形成痛觉。
同时自主神经中的________神经兴奋度增加,促进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引起心跳加快。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1.摘除小白鼠的垂体后,甲状腺功能也随之衰退,主要的原因是A .甲状腺神经受损B .缺少促甲状腺激素C .食物中缺碘D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2.图8表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激素a 、激素b 通过血液传递B .肝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激素a 、激素b 的受体C .若①表示促进作用,则激素a 为胰高血糖素D .若②表示促进作用,则分泌激素b 的细胞为胰岛A 细胞3. 图9为人体内甲状腺素调节过程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丙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B .激素a 的靶器官是丙C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D .若①②表示促进作用,则③④表示抑制作用4.以下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协同作用C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D .胰岛素是由胰岛A 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5.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A .肾上腺B .甲状腺C .胰岛D .性腺6.对两只生长状况相同、健康的幼兔做如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
一段时间后观察,与正常健康幼兔相比A . 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B . 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C . 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D . 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7.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是 图8 糖原葡萄糖①②胰腺肝脏Na +离子通道⑤物质a ④⑥物质a 图15 图16 图9A.甲状腺素 B.雄性激素 C.雌性激素 D.胰岛素8.被切除某一内分泌器官的褐家鼠会很快死亡,若补充大量食盐水可维持生存,切除的这一内分泌器官最可能是A.甲状腺 B.胰腺 C.肾上腺 D.脑垂体9.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10.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11.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
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雄性激素甲状腺激生长激素甲3.8 0.1 5.8乙 3.6 2.8 0.1丙0.8 3 5.5丁 4 3 6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立即停滞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乙狗不断长大。
二、非选择题1.让一健康人和一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每1千克体重1克计算。
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
(1)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下图,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_________。
(2)下图甲~丁4种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二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_________。
(3)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量往往________,而血糖浓度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 B.促进肝糖元分解C.促进糖元的合成,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变为糖类 D.抑制葡萄糖转变成脂肪(5)健康人当血糖浓度偏低时,可通过胰岛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使血糖浓度升高。
第四节动物体细胞的识别和免疫1. 图5 所示的免疫过程属于①体液免疫③细胞免疫②特异性免疫④非特异性免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
这两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D.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3.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
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上述细菌行为相似的是A.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B.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C.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D.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5.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