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
宋词名句赏析

宋词名句赏析
一、《渔家傲·西塞山怀古》
描述了古时候西塞山的自然景致以及人文景营之美,作者情不自禁止
怀往日无穷之恩,歌颂西塞山之美丽。
全诗抒情伤感,语言抑扬顿挫,犹如有神来诉说,真切让人叹为观止: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
二、《水调歌头·记梦》
本诗把一个梦境描绘得用实带虚,字斟句酌,表达了一个深刻的思想-
人生有苦乐,变换无常:
看取春光潇潇,一片梦里几许;
莫道山河无情,犹为乘月把酒归。
三、《念奴娇·采桑》
这首诗歌写的是田园风光中的采桑女子。
作者将理智之外的感情融入诗中,表达念奴娇的地方情怀,体现出贴近大自然的态度:
一夜春秋,洒发清梦里芳菲;
星河凝恨,任采桑拣芳草,
莫复枉费此一生,尽把芳心当谁知。
四、《南乡子·醉卧沙场君莫笑》
这首诗歌深情款款,把感情带到结尾,最终表达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情怀,充分证实诗歌的意义: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尔来伤心慰痛役,
故国落日情更多。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中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这之中,有很多经典唐诗宋词不仅成为了文学的经典之作,而且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本文将为您精选100首经典唐诗宋词,希望通过这些诗词欣赏,能够带给您一些灵感和启发。
唐诗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杜甫的这首《登高》写的是他登高观景的情景,写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神秘,此诗句势恢宏,气势如虹,融入了杜甫的宏大思想,心潮澎湃。
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杜甫的这首《春望》描绘了一个飘摇不定的时代背景和人们的疾苦,此诗语境苍凉,悲壮感人,引起人们对战火带来的苦难的深思,在表达疾苦和悲愤的同时,满怀温情与鼓舞向前的力量。
3.《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是一首流传最广的古诗之一,诗三句短小,词句优美,发人深思,其写述了对乡愁的怀念,对故园的思念,充满深情,引人咀嚼。
4.《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赏析:李白的《将进酒》句句富有激情,充满豪情,用词豪放,气势磅礴,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振奋。
此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属于辞格豪放体,表现了他豁达奔放的胸怀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5.《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王之涣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离别之情,在诗写内容上深入触及了人生的忧艰和主人公的意志力,同时顺应变幻空气,揭示一个人自觉的非常态,内容妙趣横生,深刻人心。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唐诗宋词赏析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赏析,供大家参阅!唐诗宋词赏析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赏析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
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
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经典的宋词原文及赏析

经典的宋词原文及赏析经典的宋词原文及赏析篇一墨池记朝代:宋代作者:曾巩原文: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赏析: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先记叙墨池的方位、形状、传闻,然后发表议论,接着记叙王羲之的轶闻,再议论后世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
最后记叙学官王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
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
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
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
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
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
宋词必背名句赏析

宋词必背名句赏析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赤壁怀古》苏轼
这句词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险阻和艰难,但又通过景色的变化表达出一种希望和信心。
它的艺术手法是以景物的变化代表人生的沉浮,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表述来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悟。
2.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长恨歌》白居易
这句词深刻地表达出了爱情的真谛:真正的爱情不在于长时间的相处,而是在于内心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这句词也是对于古代婚姻制度的批判,表达了对于婚姻自由的渴望。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长恨歌》白居易
这句词描绘了人生的痛苦和无奈,借助江水的比喻来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感受。
它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景物的比喻来表达出人生的哲理,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度。
4. '千里江陵一日还,乱山残雪夜归人。
' ——《江城子》杜甫
这句词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困苦,但又通过对于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思念。
它的艺术手法是借助景物的变化来表达出人生的孤独和无奈,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5.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清平调》李清照
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在众人浮躁和疯狂的时代中,依旧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它的艺术手法是通过对于自我的表述来表达出对于社会的批判和思考,体现出作者的独立精神和思想深度。
简单唯美的宋词赏析大全

宋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宝贵的明珠,词比诗的构句更为自由,它来源于配乐的歌词。
下面是分享的简单唯美的宋词赏析大全。
欢迎阅读参考!1.简单唯美的宋词赏析卜算子・兰曹组〔宋代〕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赏析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
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
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
“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
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
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
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
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
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
文学艺术:宋词赏析及解读

文学艺术:宋词赏析及解读一、介绍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之一。
宋词以其精炼、婉约、含蓄而著称,通常以四句或八句为一首,通过对感情和思想的抒发来揭示人生的真实与美好。
二、宋词的历史背景2.1 宋朝社会背景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高度发达的时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因此,北宋时期也被称为"安闲乐土"。
2.2 影响宋词艺术的因素•声调韵味:北方风格多采用平仄声调;南方风格多采用平仄杂韵。
•古文运动:追求言简意赅,避免雕琢。
•自然山水:推崇自然山水景致,表现出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向往。
•爱情主题:表达了男女间纯洁而缠绵的爱情。
•佛教影响:信仰佛教的士人常以禅宗思想为背景进行创作。
三、宋词的特点3.1 内容丰富多样宋词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爱情、田园风光、时事政治等。
无论是深情表达还是社会批判,都能在宋词中找到对应的作品。
3.2 表达手法独特宋词采用了许多独特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怀、婉约曲折等。
运用这些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音韵美和意境。
3.3 情感真挚细腻宋词所表达的情感往往真实而细腻,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更具有共鸣力。
四、经典宋词赏析及解读以下列举几首经典的宋词,并进行简要解读:4.1 李清照《如梦令》水波不兴与山平,今夜闲机转忆荣。
残柳断雁春将尽,依旧巢云碧含金。
烟花三月入春回,剪烛人间也有期。
明年春色如许好,管如何不似如梦?•解读: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4.2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世间万物皆有时,时来时去能爱谁?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解读:这首词以"明月"为象征意象,表达了岁月易逝、世事无常的主题。
借此反思人生中的离别之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思念。
五、总结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其精致婉约、深情细腻的特点使其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宋词大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宋词大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讲解)唐诗、宋词、元曲各擅一代文学之胜,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
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产生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
词又称“诗馀”、“长短句”有固定的词牌。
风格独特:一是合音律;二是含蓄。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诗之意阔,词之言长”。
收集整理各类古籍资料,对古代宋词进行归纳整理,将宋词大全提供给广大宋词爱好者学习欣赏。
喜欢宋词的朋友可以到的宋词鉴赏栏目欣赏宋词:宋词鉴赏:/songci/宋词名家作品欣赏:●苏轼●辛弃疾●姜夔●周邦彦●柳永●张先●欧阳修●李清照●朱敦儒●陆游●史达祖●元好问●刘辰翁●周密●王沂孙●张孝祥●蒋捷●张元干●陈亮●刘过●温庭筠●张炎●刘克庄●秦观●吴文英●晏几道●贺铸●黄庭坚●晏殊●纳兰性德宋词的发展,经历了以晏殊、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南宋时期。
风格流派以婉约、豪放二派为主。
婉约派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使人莫名的惆怅;豪放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令人何等的激昂!当词在晚唐时期刚形成时。
它只是在酒席与花间唱唱,多是即景生情之作,写些哥呀妹呀、爱呀怨呀的东西。
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篇幅也短小。
早期的一部词集,取名为《花间集》,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也有人在词中写一些个人的身世之感。
如南唐后主李煜,被大宋政府俘虏后,天天以泪洗面,写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词,这就使词的表现内容有所丰富。
宋朝统一天下后,歌舞升平。
于是文人们又去写他们的诗酒生活。
这样,宋初的词与唐五代又有几分相同。
有一个叫柳永的词人,经常出入酒楼。
加上他个人的怀才不遇,所以,在词中常写歌女的歌舞生活和自己的飘荡人生,借才子佳人的题材,说心中的感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等到苏轼出现,情况发生了变化。
他在词中什么都写,写法也大胆,可以不讲究声律,于是写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复发。有连日发者,有一日三五次发
者。”治宜标本兼顾,扶正培本,豁痰降火为标,方用定痫
宋词
A
1
“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江左 之人文,故尚人物;关中之人 雄,故尚冠冕;代北之人武, 故尚贵戚。”
《新唐书》
A
2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径,荫此百尺条。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
A
3
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 《沧浪诗话》
“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 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
A
9
政治的退避 “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 禁。”(阮籍)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 伤。”(陶潜)
社会的退避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 个秋。”
A
10
“挂冠服江边,驾舟长啸去矣。郡守闻 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 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
《石林避暑录话》
A
11
一、苏轼的美学风格
人生空漠之感
“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 沉潜者近宋。”
“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 虑深沉,乃染宋调。”
《谈艺录》
A
4
卢照邻:“ 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
奏。”
骆宾王:“一气到底的而又缠绵往
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
绪。”
闻一多Leabharlann A5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A
7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射天狼。
A
8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 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 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A
17
瘛疭 证名。亦作瘈疭、痸疭。又称抽搐、搐搦、抽风等。
指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的病证。《灵枢·热病》: “热病数惊,瘛疭而狂。”《伤寒明理论》卷三:“瘈者 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 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瘈疭。”多由热盛伤阴,风 火相煽,痰火壅滞,或因风痰,痰热所致。治宜平肝熄风、 清心泻火、祛风涤痰等法。亦有热伤元气者,四肢困倦, 指麻瘛疭,宜人参益气汤。有脾胃虚弱者,呕吐泄泻,时 作瘛疭,宜补中益气汤加桂枝、附子。有肝脏虚寒者,胁 痛,眼目昏花,时时瘛疭,宜续断丸。有失血之后,气血 耗伤,筋脉失养而瘛疭者,宜八珍汤加减。本证可见于外 感热病、癫痫、破伤风等多种疾病。
A
6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 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 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 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 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 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 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A
14
性味和功用 甘、辛,平。归肝、肾、脾经。 补肝肾,明目,益精,安胎。用于目昏,耳 呜,腰膝酸痛,阳萎,遗精,尿频余沥,先 兆流产,胎动不安。用量6~12克。
“菟丝子下兔思子,鸡冠花上鸡观花”
A
15
古人因看到茯苓长在老松树的根上,便以为它是松树精 华所化生的神奇之物,称它为茯灵(茯苓)、茯神或松 腴。晋朝葛洪在他的《神仙传》中就有“老松精气化为 茯苓”的说法。其实,茯苓是寄生在松根上的真菌。
许多文献都提到茯苓与菟丝共生 .生有茯苓的松树基部地面 上往往有白色菌丝,早晨松树上也可见有从地面缠系到树干上的 毛状长丝,或是周围泥土长出一层淡白色云雾状的菌丝,这其实
是Poria cocos的菌丝体,这些情况至今仍是药农寻找野生茯苓
的标志。至《本草纲目》乃有正确结论,李时珍云:“下有茯苓, 则上有灵气如丝之状,山人亦时见之,非兔丝子之兔丝也。注 《淮南子》者以兔丝子及女萝为说,误矣。”
采收时还要注意茯苓会沿草根,树根跑到另一个穴或邻 近土层里结苓,所以当发现穴内不见苓个时,要注意菌 丝走向,争取个个归仓。
A
16
《史记·龟策列传》褚先生曰:“所谓伏灵者,在兔丝之下, 状似飞鸟之形。新雨已,天清静无风,以夜捎兔丝去之,即以 留烛此地,烛之火灭,即记其处,以新布四丈环置之,明即掘 取之。入四尺至七尺得矣,过七尺不可得。伏灵者,千岁松根 也,食之不死。”
A
20
①病名。出《灵枢·寒热病》。该篇指出此病之主证为“暴挛、 痫、眩,足不任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简 明医彀》卷四:“此病皆由惊动其神,使脏气不平,郁而生 涎,闭塞诸经,痰涎壅积,变热生风”致病。后世又以禀赋 遗传、七情内伤心肾虚怯、风火痰热、饮食劳倦及外伤为重 要病因。《张氏医通》:“痫病发时,昏不知人,卒然眩仆
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退避社会, 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社会态度,反对矫揉 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高到某种透 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A
12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A
13
二、传统美学的典型意义
对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 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 的先驱作用。
A
18
唐代,唐高祖为避其祖李 虎的名讳,废止虎符,改 用黄铜做鱼形兵符,称为 “鱼符”。
汉发兵用铜虎符。及唐初,为银兔符,以兔子为符瑞 故也。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以佩之。至伪周,武 姓也,玄武,龟也... 武则天当朝后改为“龟符”,中宗 年间又恢复为鱼符。
A
19
唐代的鱼符、龟符除了征调军队时做为一种凭证 外,也是官员出入宫门身份的标志,据《新唐书·车服 志》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 以“明贵贱,应召命”。鱼符以不同的材质制成, “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装鱼符 的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 武后天授元年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 并规定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 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