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 (24)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声声慢》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阅读: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分析词的韵律、节奏及情感。
2. 课文解析:对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解析词的意境和寓意。
3. 课文背景: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词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声声慢》的词牌特点,词中的生僻字、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词卡片,课后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注意词的韵律、节奏。
3. 课文解析:讲解生僻字、词,分析词的意境和寓意。
4. 课文背景: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声声慢》2. 词牌特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3. 生僻字词:重点字词、释义4. 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翻译课文中的经典句子。
(3)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特点。
2. 答案:(1)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例句翻译。
(3)课后拓展阅读,学生自主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
《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红笺一叶《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的一、导入人世间有万般情感:快乐、欣喜、悲伤、忧愁……情感需要表达。
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
而诗人呢?用诗。
词人呢?用词。
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二、朗诵感知。
自由朗诵,体会情感。
学生朗诵,正音;缓慢;低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诵水平真是一日千里啊。
)提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齐读:就让我们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清照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三、具体分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投影)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
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词中句句皆现愁,(分组讨论),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为什么?要求:确定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产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什么?往昔快乐生活,并不是生来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快乐生活。
《如梦令》:春游、饮酒。
结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寻觅?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追忆往昔生活?说说生活体验。
可以调换?不可以,感情逐层深入:动作——身体——心理可以单字?叠字使情感更浓厚。
举例体会。
庭院深深深几许?《木兰诗》唧唧复唧唧《听听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朗读随机。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为何喝酒?借酒浇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为奇,与其它的不一样的地方,淡酒说明什么?愁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24张)

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词的意 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词的意境,理解“愁”的 内涵,体会融情于景的特点。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 轼,曾任礼部员外郎。丈夫赵明诚,是宰 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 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南渡不久,丈 夫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最 后,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和孤 寂中死去。
比较《声声慢》《醉花阴》的不同愁情 情感基调
愁
《醉花阴》
闺怨之愁 寂寞 忧郁
《声声慢》
家国之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声声慢》与前一首《醉花阴》在 语言运用上有何显著不同?
• 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 增强情感表现力。 • 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 节奏感。
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 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 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 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 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 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 妙处。
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 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 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 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 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 (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 的心绪)。
品读提示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 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李清照大事记
• • • • • •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孀。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词赋”中的《声声慢》。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鉴赏李清照的《声声慢》,分析词的音韵、情感、意境,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品鉴词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把握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理解词中所表达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作者创作背景的把握。
教学重点:词的音韵、情感、意境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声声慢》词谱、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人的情感世界。
3.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声声慢》,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词的音韵美。
4. 诗词解析:分析词牌特点,讲解词的韵律、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声声慢》风格相近的词,分析其音韵、情感、意境,让学生实际操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声声慢》为词牌的词,分享并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内容:(1)词牌特点:音韵、情感、意境(2)李清照:生平事迹、创作背景(3)鉴赏要点: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词,从音韵、情感、意境三个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诗词文化。
省级优质课一等奖陆游《声声慢》教学实录

省级优质课一等奖陆游《声声慢》教学实
录
简介
本文档记录了陆游的《声声慢》的教学实录,该教学实录获得了省级优质课一等奖。
《声声慢》是陆游的一首经典诗歌作品,通过细腻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之情。
本教学实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和美。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1. 理解诗歌《声声慢》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感受和体会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和内涵。
教学步骤:
1. 诗歌导读:教师对《声声慢》的背景和作者作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欣赏:全班共同朗读《声声慢》,学生按照学生课本中的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感情体验:通过情感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思念之情和对逝去爱情的描绘。
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对话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4. 讨论与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就诗歌的意象、表达手法等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对话等方式表达的情感体验;
3. 学生在讨论与分析环节中展示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结束语
《声声慢》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内涵的经典诗歌作品,通过本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美。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对文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背诵这两首词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这两首词。
二、歌曲导入课前请大家欣赏了歌曲《菊花台》,歌里提到一种花,它是?菊花。
有一句歌词“菊花残,满地伤”很好的道出了菊花这一意象的深层意蕴。
菊花即是古典诗词当中的黄花。
诗人用它来表达伤感情怀。
欣赏两个李清照描写黄花的名句: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正如东方不败善用绣花针,杨过擅长黯然销魂掌,李清照也是运用黄花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思的词中高手。
那么,李清照是如何运用黄花这一个意象来表达不同情思呢?请同学们随老师欣赏《李清照词两首》,感受“一般黄花两样情”。
三、作者介绍(提问学生)李清照 (约1084--约1155)。
济南(今属山东)人,横跨两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 当时就广为流传,人们争相效仿,称其词为“易安体”。
有《漱玉词》。
李清照的生平:1、出身:父李格非工于词章,苏轼门生,又在朝中为官,官职不低;母亲是状元的孙女,名门闺秀,知书达理,善文学。
所以少女时期的她衣食丰厚,无虑无忧;2、丈夫:十八岁嫁给赵明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至右丞相;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
故此时新婚燕尔的她嫁得才俊,缠绵婉柔;不久,丈夫就因为求学、为官等原因长时间在外,李清照饱尝甜蜜的相思之苦,此时和丈夫感情很深厚、新婚长别的李清照觉得夫觅封侯,相思成愁;3、南渡遭遇:公元1127年,金破汴京,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四十多岁的她无奈经历了金强宋弱,避乱江南;李清照在南渡初期,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了有名的《夏日绝句》,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后赵明诚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此时她满腹才情、一腔报国热血却不得不经历夫去国破,凄寂晚年;丈夫死后李清照孤身流离在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体会运用叠字所达到的抒情效果。
品味分析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意象,理解作者沉重复杂的“愁”。
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愁情。
难点: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月满西楼》MTV,《声声慢》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随学生入场播放《月满西楼》。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位词人的作品吗?(明确:李清照)同学们初中时就接触过李清照的作品,谁能给大家介绍下李清照呢?(学生简介)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所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愁?(相思之愁、闲愁、甜蜜之愁)二、整体感知1.齐读2.听朗诵(注意字音、语速、节奏、情感)3.再读(借鉴朗读录音的语速和语调)要求:找出全词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愁”。
三、重点赏析大家都抓住了一个“愁”字,那么李清照再《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呢?(一)怎样入愁1.找出定下全词基调的句子(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具体分析“寻寻觅觅”3.具体分析“冷冷清清”4.具体分析“凄凄惨惨戚戚”5.分析这14个字的特点、好处(二)缘愁选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明确: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具体探究每个意象的涵义:淡酒——突出愁浓晚风——渲染愁情过雁——象征离愁黄花——憔悴容颜梧桐细雨——愁苦哀伤(三)为何生愁联系李清照具体的人生经历。
附: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国家一等奖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注重诵读,以读为上,以读为美,是汉语言教育的一个优秀传统。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新课标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我要通过李清照写愁之作《声声慢》的教学,再拓展到秋和愁的结缘,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意象蕴藉之美, 拓展学生的诗歌鉴赏视野,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让他们强烈感受到——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一个美字了得!我从高二学生的实际鉴赏水平出发, 以诵读为抓手,引导学生“诵读涵咏感受美—合作探究解读美—联想想象再现美—声情并茂分享美”。
为了让学生带着强大的内驱力来学习,我还渗透了微课程教学法,制作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录制了微课,让学生课前学习,课中展示分享。
1、诵读涵咏,感受词的音韵美。
2、联想想象,品味诗歌意象美。
3、知人论世,探究诗歌情感美。
4、用诵读传达音韵、情感美。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有着诗一般的年龄,正处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朦胧的青春阶段,对诗歌有一定的兴趣,但鉴赏能力不强,而这个单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鉴赏宋词。
因此,希望通过本词的学习,让他们受到一次美的熏陶,提高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母语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诵读涵咏,感受词的音韵美(难点)联想想象,品味诗歌意象美(重点)知人论世,探究诗歌情感美(重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点拨法学生准备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通过看课文注释和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读准全诗,掌握“次第”“乍暖还寒”词语读音和意义。
任务二:进入生命阅读工作室,网络阅读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再通过其它阅读途径查找、阅读、整和李清照大事记的历史资料,探究诗人寻觅对象及其结果,准备小组展示分享。
任务三:看微课《探究开篇音韵美》,能至少说出一种开篇音韵美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音乐起:《秋日私语》)诗歌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骄子,是灵魂的造化,是人文精神不倦的歌手,它流光溢彩,倾国倾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愁 家愁 国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流离之苦 孀居之悲
万古愁心的乱世美人 ——李清照
前期词风:清新明快、细腻婉转, 多表达闺阁少女的天真烂漫、闺怨 离愁;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后: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 亡、书画丢失。
后期词风: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 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 亡国之痛。
南渡之后的岁月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书画在战火中焚 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0年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 流。 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 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寄人篱 下,悲苦的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地何处。
四、鉴赏探讨
1、找出作者直接写愁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合作探究(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句无一“愁”字词人是如何 表达愁情的?
教师明确
• 鉴赏一:双音叠词,舒缓有致,节奏韵律感;增 强感情
鉴赏二: 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夫死孀居的哀 婉凄凉愁苦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 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 写环境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 戚戚”侧重写心境பைடு நூலகம்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 用“情”贯穿一起。
天真 活泼 可爱 ------“少年不识愁滋味”
声苦 难
声时 代 的
慢 【
灵
宋
魂
】 李 清
绝 唱
照
一、诵读词作 听读
自读
诵读提示:读准字音 语速缓慢 语调低沉
二、读后思考
词眼:愁
①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②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三、知人论世 品愁情 一般愁字别样情 半世漂泊感生平
风急天高猿啸哀 秋风秋雨愁煞人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细雨 哀伤,愁丝 无边丝雨细如愁
意象- 添愁、助愁
意境- 冷清、凄惨、哀怨、愁苦 情感- 愁苦孤寂
• 鉴赏三:整首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基调,创造出 悲伤的氛围。
合作探究(二)
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 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四、赏意象,品愁情
意象 含义、作用
例句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愁” 的象征 渲染愁情
象征离愁,怀乡 之思,音信之盼 孤独愁情的寄托
孤寂的象征 牵愁惹恨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