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及偏高的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及偏高的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是实验室的一个数据,我们知道胆固醇在血液当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的,而低密度脂蛋白是运送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如果出现偏高或偏低,都会诱发一些病症的表现,比如说当出现偏高的时候,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
★一、LDL-C正常值
青年人平均约2.7mmol/L(105mg/dl);
中老年人约3.37mmol/L(130mg/dl);
大于4.14mmol/L(>160mg/dl)为明显增高。
★二、LDL-C偏高原因编辑
很多种因素都能够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升高,主要可分为非病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类:
★1、非病理性因素
★(1★)饮食不均衡,摄入的脂肪过高。
★(2)吸烟饮酒引起的偏高。
★(3)超重和肥胖的人容易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2、病理性因素
★(1)肝功能异常、肝炎患者
★(2)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携带胆固醇进入人体动脉壁细胞,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值时,过量的胆固醇在血管壁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是冠心病的发生。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是什么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与饮食习惯和运动量少以及饮水少有关,主要是饮食不合理。
日常饮食要荤素搭配,多食用一些蔬菜及水果类食物,并且要适量的饮水和运动。
再加上服用降脂药。
以后会逐渐减低的
低密度脂蛋白又名LDL,它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而来的,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的各个细胞,主要是运送到肝脏合成胆酸,每一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是携带胆固醇最多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了,体内很大一部分低密度脂蛋白通过受体介质的途径吸收进入肝和肝外的组织,经代谢清楚,剩下的一些低密度脂蛋白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在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和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吸收低密度脂蛋白里边的胆固醇,然后胆固醇会留在细胞内,,低密度脂蛋白可以进入动脉壁细胞,然后把胆固醇带入动脉壁细胞内,所以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能够导致动脉粥硬化,使人容易患冠心病。
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平时摄入了大量的脂肪,而且没有过多的锻炼形成的。
所以如果是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最好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煎炒、油炸、
烈酒等不宜消化和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纤维化食物,平时要多喝水,饮食上要远离糖、盐、猪油,多食黑芝麻、蘑菇和黑米等。
还有就是要加强锻炼。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
第一,饮食不合理,不良嗜好等,会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如长期喜欢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人群,长期吸烟以及喝酒的人群,造成体内脂肪和胆固醇过剩,囤积在皮下组织或者肝脏当中,形成肥胖、脂肪肝等,特别是脂肪肝影响肝脏脂质代谢能力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高胆固醇血脂、高脂血症等,此时就会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
第二,疾病因素,肝功能异常时,影响脂肪酶的代谢活性,可能造成脂肪代谢减慢,容易引起高血脂,此时低密度脂蛋白也会升高;一些内分泌异常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此时也可能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低密度脂蛋白轻微偏高的情况多不用进行治疗,主要日常的饮食管理和控制就好;但是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偏高,长期下去对身体会造成一些危害,首先这个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其次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形成血管堵塞,可能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严重性疾病。
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注意控制体重的增长,降低体重对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非常关键。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
一、概述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含有非常丰富胆固醇的脂蛋白成分。
这种物质可以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生成,还可以由于肝脏合成而产生。
如果人的身体出现了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现象会非常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还容易导致很多其他疾病。
比如说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容易引发冠心病,还容易导致脑卒中,甚至能够使得患者出现身体残疾。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更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导致患者死亡。
二、步骤/方法:
1、其实人的身体内部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偏高与日常的饮食习惯不合理有非常大的联系。
比如说在饮食当中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酸含量过高就容易使得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偏高,比如经常吃猪肉以及喝全脂牛奶的人最容易产生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现象。
2、还有一些人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能是短时间内鸡蛋吃的太多导致的,另外经过加工的油炸类食品含有丰富的反式脂肪酸,这种食物过多食用也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偏高。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还可以因为身体肥胖缺少运动而引起。
3、有的人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偏高是因为精神原因导致的,比如说平时工作太繁忙精神压力特别大,再比如说平时心情很郁闷,情绪非常低落的人非常容易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偏高的现象。
三、注意事项:
其实如果是轻微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偏高很容易解决,就是吃一些含有乳酸菌的食物,这种食物能够对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胆固醇进行降解消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
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二、低密度脂蛋白值正常范围是多少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吃什么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一般来说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主要如下:
1、首先是饮食不合理,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之一。
一些肉类,比如猪肉,牛肉,全脂牛奶等都是饱和脂肪酸的丰富来源,而加工的油炸食品则含有比较高的反式脂肪酸。
如果经常吃一些油炸的食品则容易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增加,就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数偏高。
2、其次是运动少。
如果人们经常不运动,或者是比较肥胖。
那么体内就会有很多的热量,当人们身体得到的热量高于实际所需要的热量时,就会把多余的热量变成脂肪,从而引起甘油三酯偏高。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控制饮食,经常运动。
3、再次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吃一些含有大量脂肪内的食物,而且还会吸烟喝酒。
虽然这样似乎可以缓解情绪,但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低密度脂蛋白值正常范围是多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标准,它的理想值应为160mg/dL者。
1、血浆总胆固醇控制标准。
其理想值应240mg/dL者。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标准。
它的理想值应为160mg/dL者。
3、血浆甘油三酯控制标准。
其理想值应240mg/dL者。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标准。
它的理想值应>50mg/dL;临界值为。
底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

底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
底密度脂蛋白(LDL)是一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坏胆固醇”,其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以下是导致LDL 水平升高的可能原因:
1. 饮食习惯:饮食中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红肉、奶酪等,会导致LDL水平升高。
2. 遗传: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LDL的合成速率增加或代谢速率减慢,从而导致LDL水平升高。
3. 肥胖:肥胖会导致脂肪组织增加,从而导致LDL水平升高。
4. 缺乏身体锻炼:缺乏身体锻炼会导致体重增加,从而导致LDL 水平升高。
5.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狭窄和胆固醇囤积,从而导致LDL水平升高。
6. 疾病: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会导致LDL 水平升高。
7.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某些类固醇等可能导致LDL水平升高。
要降低LDL水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控制饮食、增加身体锻炼、戒烟、控制体重等。
在必要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 1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危害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值时,过量的胆固醇在血管壁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是冠心病的发生。
很多种因素都能够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升高,主要可分为非病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类:1、非病理性因素(1)饮食不均衡,摄入的脂肪过高。
(2)吸烟饮酒引起的偏高。
(3)超重和肥胖的人容易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2、病理性因素(1)肝功能异常、肝炎患者(2)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携带胆固醇进入人体动脉壁细胞。
预防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饮食原则1高胆固醇血症的饮食原则:(1)限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入。
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蟹黄,鱼子,蛋黄,松花蛋等.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血胆固醇中度以上升高者每日膳食胆固醇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2)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3)膳食纤维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减少胆固醇合成,能降低血胆固醇,所以食物应勿过细过精,每日膳食不能缺少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高的食物(4)适当增加一些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豆类食品,大蒜,洋葱,山楂,灵芝等)(5)饮食宜清淡.各种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量多而质优,但有些动物性食品胆固醇及脂肪含量也高,故应适当加以控制。
特别是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逐渐减弱,饮食清淡比肥腻更有利于控制血胆固醇升高2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饮食原则(1)保持理想体重,限制总热能摄入.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通过限制主食摄入的办法来达到减肥目的,一般应吃八分饱.减肥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减重,切不可操之过急(2)碳水化合物在总热能中以占45~60为宜,尽量避免食用白糖,水果糖和含糖较多的糕点及罐头等食品(3)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食物选择控制上可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略为放松(4)在控制总热能摄入量的前提下,脂肪的热能比不必限制得过低,可占热能的25~30,但应注意勿过多摄入动物性脂肪.每天油脂用量大约50克,植物油应占食用油的大部分(5)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较多的食物,有利于降血脂和增加饱腹感食物选择要点1节制主食.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尤应注意节制.忌食纯糖食品及甜食2多食用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禽肉,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较低的食物3控制动物肝脏及其它内脏的摄入量,对动物脑,蟹黄,鱼子等要严格限制4用植物油烹调,尽量减少动物油脂摄入5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适量食物纤维,维生素,无机盐摄入.尤应多食用含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6等丰富的食品6大蒜:大蒜可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
低密度蛋白高 中医解释

低密度蛋白高中医解释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一种血液中的脂蛋白,它在体内的主要
功能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输送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然而,过多的LDL
胆固醇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高
LDL胆固醇通常被解释为体内湿热和痰浊的病理表现。
在中医中,湿热和痰浊是指体内的一种病理状态,湿热是指体
内湿气和热气过重,痰浊是指体内痰湿和浊气过重。
这些病理状态
可以由不良的饮食习惯、情绪不稳定、环境因素等引起。
中医认为,湿热和痰浊的病理状态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使得胆固醇无法
正常代谢,进而导致LDL胆固醇升高。
中医治疗高LDL胆固醇的方法通常包括调整饮食习惯,避免油腻、辛辣、煎炸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湿热和痰浊的排出。
同时,中医也会采用草药调理和针灸等
方法来改善体内的湿热和痰浊病理状态,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LDL胆固醇水平。
总的来说,中医认为高LDL胆固醇与体内湿热和痰浊有关,治
疗方法主要包括调整饮食习惯和采用草药、针灸等方法来改善体内
的病理状态。
当然,针对高LDL胆固醇问题,还应该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测和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效果会更好。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是什么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
1、原发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会出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此种情况需要及时治疗原发病。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还可能是体力劳动透支、注射雌激素胰岛素、服用避孕药、烟酸、胰岛素、肝素、维生素e 等药物,这种情况下只需要适当休息,停止服用或是减量服用药物即可恢复正常。
3、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等疾病也可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有关认知误区
1胆固醇高就是坏事,胆固醇越低越好。
答:错误,胆固醇主要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hdl),ldl高于正常是坏事,但hdl高于3.0是大大的好事,他是脂质的清道夫。
高密度脂蛋白hdl可将血液中的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处理分解成胆酸盐,通过胆道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也称“逆转运途径”。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答:描述不全准确,正常情况下ldl是以非氧化状态存在,非氧化的ldl并不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壁像稀粥样的改变),最新的第7版《内科学》已明确阐述ldl被氧化成了(ox-ldl),
这些氧化了的ldl才会沉积在血管内壁,导致粥样硬化。
如果把ldl看成是奔驰在公路上的汽车,氧化了的ox-ldl就是生锈有故障的汽车,hdl好比是清除路障的拖车。
如果都车况良好的话,哪怕汽车多一点,交通照样顺畅,但有问题、生锈的汽车上路抛锚就肯定很容易导致交通堵塞了。
道理就是这样的。
3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了,其他的胆固醇不用管。
答:错误,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正常了,也不排斥ldl有部分被氧化,照样会导致粥样硬化。
关键是要看hdl是否足量。
1975年miller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八例患者血脂水平都在正常范围,却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性疾病);同时又发现,这八例冠心病患者都有hdl偏低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hdl1.68时的8倍;hdl每升高0.1,冠心病的发病率下降50%。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等。
2、生理性降低:少运动的人,应激反应后。
3、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
4、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遗传性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