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论文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专业毕业论文

环境监测专业毕业论文

环境监测专业毕业论文环境监测专业毕业论文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监测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环境监测专业毕业论文是环境监测专业学生在毕业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污染物的排放、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环境监测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环境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环境监测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污染源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数据采集、实验研究、模型模拟等。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三、研究成果和应用价值环境监测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同时,研究成果还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环境监测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环境监测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此外,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数据不准确、样本不充分等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五、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环境监测专业毕业论文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综合研究,探索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其次,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精确度和灵敏度,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此外,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形成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模式,提高研究效果和应用价值。

总之,环境监测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建设论文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建设论文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建设之我见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国民对环境质量、生态效应倍加关注,对环境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及时、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为提高环境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就提高环境管理质量,建立长期高效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构建监测管理长效机制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建设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就是要不断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确保监测信息的及进性、针对性、适用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因此,必须强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环境管理“四化”建设。

下面我就关于如何建立环境监测管理长效机制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首先应提高对环境监测管理的认识环境监测管理是使用定性和定量的科学方法,深入研究环境监测活动的规律,对环境监测整个系统进行全面地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

所以在强化管理、构建机制、提升素质、促进行为公正的工作中,首先要提高对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一套环境监测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监测站建设需要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环境监测站的基本职能,是及时、准确、科学、公正地为社会提供有关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客观数据,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监测站建立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取得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所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是监测工作正常进行的有力保证。

进入90年代末期,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经历了统计质量控制,质量保证阶段,发展到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我国进行的环境监测认可工作是环境监测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体现。

环境监测质控工作是认可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强有力保证。

有无完善的质控体系,可直接反映该环境监测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环境监测在检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具备相应的质控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

环境监测及传感器应用论文

环境监测及传感器应用论文

环境监测及传感器应用论文环境监测及传感器应用是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从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到噪音、光照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和传感器应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环境监测及传感器应用的重要性、现有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环境监测及传感器应用在许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对城市空气质量、噪音水平和交通拥堵等进行监测可以帮助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农业领域,通过监测土壤质量、水质和气象因素,可以优化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环境监测及传感器应用还在天气预报、应急响应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现有的环境监测及传感器应用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传感器和新兴传感器技术。

传统传感器主要包括气象站、水质分析仪器和土壤检测设备等。

这些传感器通常基于物理原理,通过测量特定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化学浓度来监测环境质量。

新兴传感器技术则更加创新和多样化。

例如,基于光纤传感器的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水质变化,而无线传感网络则可以构建大规模的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分布式数据采集和处理。

未来,环境监测及传感器应用将面临多个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将逐渐与互联网和云计算相结合,实现环境数据的远程传输、存储和分析。

这将使得环境监测的范围更广泛,并帮助制定更为精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其次,新材料的应用将推动环境传感器的发展。

例如,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制备更小、更敏感的传感器,实现对微观环境的监测。

此外,智能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结合,将使得环境监测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性,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最后,传感器的成本和能耗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下降,从而推动大规模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总之,环境监测及传感器应用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传统传感器和新兴传感器技术的结合,利用物联网、智能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构建更为精准、可靠的环境监测系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环境监测毕业论文

环境监测毕业论文

环境监测毕业论文环境监测毕业论文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环境监测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从环境监测的意义、方法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环境监测的意义不言而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从而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此外,环境监测还可以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其次,环境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环境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和遥感监测等。

现场监测是指直接采集样品或使用便携式仪器仪表进行监测,如空气采样器、水质分析仪等。

实验室分析是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

遥感监测则是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感仪器获取地表信息,如植被覆盖、水体质量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监测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然而,环境监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监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监测仪器和方法不断涌现,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然而,这也要求环境监测人员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

其次是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大量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这需要环境监测人员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此外,环境监测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环境监测领域,还存在一些热点问题和研究方向。

例如,大气污染监测和治理是当前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大气污染监测和研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论文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论文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论文标题一: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概述首先,本论文从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和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出发,概述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概念和定义。

其次,介绍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准确性、精度、可靠性、可重复性等。

然后,探讨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了导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包括样品采集不规范、分析方法不准确、仪器设备故障等。

最后,本论文总结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概述所涉及的内容,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旨在向读者有效地传递关于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和管理需要。

由于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与环境质量保护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将对环境保护和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概述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和环境问题解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标题二:样品采集与处理的关键问题分析在本章节中,以大气、水、土壤三种常见的环境类型为例,阐述了样品采集与处理的关键问题。

首先,针对大气环境,本文分析了大气样品采集与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如采样时间和频率、样品处理、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监测等方面。

其次,针对水环境,本文探讨了水样品采集与处理的关键问题,包括样品采集时间和位置、水样处理、水中多种污染物监测等方面。

最后,本论文着重探讨了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的关键问题,包括样品深度、取样器类型、样品存储等方面。

综上所述,“样品采集与处理的关键问题分析”是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样品采集与处理能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减少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出现的问题。

因此,建立并规范样品采集与处理的方法,对于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非常必要。

标题三:分析方法与仪器设备的质检与维护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证环境保护和改善有效性的关键。

基于此,本论文重点讲解了分析方法与仪器设备的质量检查和维护。

首先,论文讨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影响,如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生物传感器等。

毕业论文环境监测

毕业论文环境监测

毕业论文环境监测毕业论文环境监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环境监测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方法和挑战。

一、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观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监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预防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监测可以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环境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其次,环境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例如,通过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和有害气体排放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污染,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质。

最后,环境监测对于评估环境政策和项目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环境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环境政策和项目的成效,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监测的方法环境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和遥感监测。

现场监测是指在环境中直接采集样品进行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在空气中设置监测站,定期采集空气样品进行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分析。

在水体中,可以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现场监测的优点是能够获得真实的环境数据,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实验室分析是指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现场采集的样品可以是空气、水、土壤等。

实验室分析可以提供更加精确和全面的数据,但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知识。

遥感监测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监测。

遥感监测可以获取大范围、连续的环境数据,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水体和土地利用等。

遥感监测的优点是高效、快速,但需要专业的数据处理和解读技术。

三、环境监测的挑战环境监测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技术、经费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摘要:在当前的环保工作中,环境监测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已经成功地通过网络工作建设了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该工作所获得的数据也就是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质量控制、环保执法等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环境监测工作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最终的监测结果在很多地方对很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在质量环保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不过,我国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环境监测工作始终发展不上去,影响着环保工作的开展以及经济的建设。

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然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环境监测质量措施和建议1、前言近年来,我国环保工作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并且居民的环保意识相对之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环保部门建立一套适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个工作的开展中我们完全可以用到计算机技术,另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用到计算机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些年,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问题还是要解决的,还是有很大提高空间的,创新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项目。

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下面本文就这些问题和改进措施展开探究。

[1]2、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状况监测体系的建立的主要作用是对环境监测的情况和效果进行缜密的监督管理,然后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判断监测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符合要求。

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定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于不同级别的环境监测机构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监测权限和监测范围,从而有利于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

但是在真实的工作中,各个级别的机构对环境监测规范有不同的理解,导致在工作目标和形式上出现了偏差,分析其原因,领导阶层对该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认识会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干扰到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破坏了整个工作程序。

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相应问题论文

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相应问题论文

探讨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相应问题【摘要】在环境监测中加强质量保证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工作的规划与管理,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果,但与其他环境监测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开展质量保证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现场监测质量保证的水平和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平台两方面,文章就以下几点作出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场监测;质量保证;管理信息平台1.现场监测质量保证为了保证现场的监测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由于现场监测时采样的时间及采样时的天气条件的变化,必然会对采样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使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得到保证,应尽可能在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现场监测工作。

其次,现场采样时的厚度或深度有变化、采样容器的材质不同以及对采集样品运用不同的贮存方法都会对监测的质量产生影响。

比如分析污水中石油类的含量,其水样的采取只能使用玻璃容器而不能使用塑料容器,因为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石油组分会被塑料吸收而使监测数据低于真实值。

因此,为保证现场环境监测的质量,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实行,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达到“五性”的要求。

具体措施如下。

1.1提高工作人员在质量保证工作中的思想觉悟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我们保障监测结果真实有效和提高监测质量的必要工作。

在现场监测中,我们要克服一些工作人员存在的提高质量保证就是增加工作量的懒惰思想。

因为这种把质量保证工作看成是负担的思想会严重阻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顺利完成。

现场环境监测的每一位员工只有真正认识到质量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使现场监测质量保证顺利、有效地运行。

1.2保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正确性在环境监测方面,采样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

环境样品具有极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点。

因此,只有保证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才能对环境质量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估。

现阶段,我国重点加强了环境监测的实验室质量保证,而现场监测时的采样质量保证仍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中十分薄弱的一环,具体不规范操作表现在:现场工作人员不认真核查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也不仔细查询采样方面的有关资料而进行随意采样;对不稳定的有周期性排放的废水,只采取瞬时采样的方法,并用瞬时采样的数据敷衍工作;为了方便、省事,不考虑生活污水的影响及对污染物类别的区分,把所有采样点都设在工厂的总排污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化学化工专业化学与教育年级2011级姓名刘新河论文题目环境监测和大气污染成绩2013 年 12月16日1环境污染的概述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

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

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1]。

1.1环境污染的种类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1.2环境污染的影响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其中就大气污染而言,城市区域由于受到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的影响,成为大气污染发生的集中区域,历史上几次严重的污染事故,如伦敦烟雾事件(195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都是发生在大城市。

近几十年来,研究者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1.3大气污染监测的定义而大气污染监测(air pollution monitoring)就是指测定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浓度,观察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大气污染监测的目的在于识别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掌握其分布与扩散规律,监视大气污染源的排放和控制情况。

2.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确认的大气污染物有100多种,这些污染物以分子状和粒子状两种状态分布于大气中。

分子状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卤代烃、碳氢化合物等。

粒子状污染物主要有降尘、总悬浮颗粒物、飘尘等。

2.1大气污染的途径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各种途径侵人人体造成危害,其中主要有三条:(1)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的表面接触;(2)通过消化系统食入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通过呼吸系统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其中以第三条途径危害最大,因为:每人每天吸入空气有10立方米之多。

与这种含有污染物的空气接触,肺泡表面积为人体表面积的25倍,并且对污染物非常敏感,同时呼吸系统富有带水份的粘膜,对大气污染物吸收能力很高,就矿区而言,尘肺病、肺病是矿工的职业病,因此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

2.2大气污染的表现大气污染对人类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1. 急性中毒: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在几天内造成几千人死亡,当时伦敦上空烟尘最高浓度达 4.5毫克/立方米,为平时的十倍;SO2浓度高达3.8毫克/立方米,为平时的六倍。

在严重污染的一周内人口死亡总数达4703人,第二周为3138人,据研究这是由于严重大气污染引起支气管炎、心血管病患者死亡数增加所致[2]。

2.2.1 慢性中毒"四日市哮喘病"是慢性中毒的一个典型例子。

四日市是个所谓"石油联合企业之城",有三个大型石油联合企业和一百多个中小型化工厂。

每天由工厂排出SO2和粉尘高达13万吨,使这里终年黄烟弥漫。

大气中SO2最高时达到允许浓度的5-6倍。

而且大气污染物中含有铅、钒、锰等重金属微粒。

人们长期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逐渐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多种呼吸道病,被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六十年代以来,这种病在四日市开始蔓延,至1972年全日本这种病患者已达6000余人。

2.2.3 致癌近年来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增加,而且大城市和工业区尤为严重。

据悉美国大气污染使肺癌患者增加了一倍,而在我们煤城七台河,肺癌患者也在逐年增加,不少学者研究认为肺癌死亡率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基本上成正比。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大气的影响,发气溶胶、光化学烟雾可降低能度,减弱阳光强度,从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给其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2.2.4 对植物影响:对植物危害是大气污染影响生物界最初表现。

一般认为,植物受害现象是人类健康受影响的预兆。

大气污染可使植物叶、花及果实生长迟缓、产量减少、重量变差,甚至助长病虫害的发展和蔓延。

2.2.5 对生活条件的影响大气中的煤烟和灰尘等污染物会污染街道和庭院,使居室及室内设备、衣服等被腐蚀受损。

2.2.6 对建筑物、名胜古迹等影响大气中酸雨、酸雾及各种氧化性物质会腐蚀建筑材料和设备器材、损坏建筑物及名胜古迹。

在一定条件下,粉尘也会引起爆炸。

因此,由大气污染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文化损失是必须重视的。

2.2.7 以下为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具体影响:煤烟:引起支气管炎等。

如果煤烟中附有各种工业粉尘(如金属颗粒),则可引起相应的尘肺等疾病[3]。

硫酸烟雾:对皮肤、眼结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强烈刺激和损害。

严重患者如并发胃穿孔、声带水肿、狭窄、心力衷竭或胃脏刺激症状均有生命危险。

铅:略超大气污染允许深度以上时,可引起红血球碍害等慢性中毒症状,高浓度时可引起强烈的急性中毒症状。

二氧化硫:浓度为1-5ppm时可闻到嗅味,5ppm长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肺疾病。

重者可引起反射性声带痉挛,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氧化氮;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中毒的特征是对深部呼吸道的作用,重者可臻肺坏疽;对粘膜、神经系统以及造血系统均有损害,吸入高浓度氧化氮时可出现窒息现象。

一氧化碳:对血液中的血色素亲和能力比氧大210倍,能引起严重缺氧症状即煤气中毒。

约100ppm时就可使人感到头痛和疲劳。

臭氧:其影响较复杂,轻病表现肺活量少,重病为支气管炎等。

硫化氢:浓度为100ppm吸入2-15分钟可使人嗅觉疲劳,高浓度时可引起全身碍害而死亡。

氰化物;轻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可使意识逐渐昏,虽直性痉挛,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

氰化物中毒后遗症为头痛,失语症、癫痫发作等。

氰化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结膜充血、气喘等。

氟化物:可由呼吸道、胃肠道或皮肤侵入人体,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经系统、牙齿以及皮肤粘膜等受到侵害。

重者或因呼吸麻痹、虚脱等而死亡。

氯;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

当空气中氯的浓度达0.04~0.06毫克/升时,30~60分钟即可致严重中毒,如空气中氯的浓度达3毫克/升时,则可引起肺内化学性烧伤而迅速死亡。

3我国的空气污染现状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粉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重。

1995年,据87个城市监测,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为55~732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392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242微克/立方米。

45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51.7%。

据84个城市监测,降尘年月均值3.70~60.13%吨/平方公里,平均值为17.7吨/平方公里•月,南方城市降尘量平均值为10.16吨/平方公里•月;北方平均值为24.73吨/平方公里•月。

据88个城市监测,二氧化硫年日均值2~424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值为81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值为80微克/立方米,南北方城市总体污染水平相近。

超过年日均值标准的城市为48个,占监测城市数的54.4%。

据88个城市监测,氮氧化物年日均值12~129微克1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值为53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值为41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较南方城市污染严重。

氮氧化物已成为广州、北京冬季的首位污染物,表明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大气污染开始转型。

由于大气受到污染,一些地区开始形成酸雨区。

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

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其中心区域酸雨年均pH 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

西南地区以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为中心的酸雨区,近年来有所缓减,但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地区年均pH值低5.0,酸雨频率高于80%。

华东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该区域酸雨污染强度较华中、西南地区弱,但区域分布范围较广,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

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重污染城市降水年均pH值在4.5~5.0之间,中心区域酸雨频率在60~90%范围。

广西地区的酸雨污染较普遍,除南部滨海地区,大部分地区酸雨频率在30%以上,酸雨区沿湘桂走廊向东西扩展,东与珠江三角洲相连[4]。

4利用生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反应进行环境监测利用生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反应,监测有害气体的分和含量以了解大气的环境质量状况。

概述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包括动物监测和植物测。

动物监测由于动物对环境的趋性和管理困难,目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测方法,但一般能起到指示环污染的作用。

由于植物有位置固定,管理方便且对大气污染物敏感等特点,大气污染物的植物监测被广泛应用。

针对大气污染物中某一种类选择哪种指示生物呢?一般具备对污染物敏感,受污染后症状明显,干扰症状少,长期生长能不断萌发新叶,栽培管理繁殖容易,并尽可能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能起到美化环境和监测环境的双重作用。

例如:污染物是硫氧化物(SO2、SO3、H2S)常选紫花苜蓿、荞麦、芝麻、向日葵、蕃茄、马尾松、白桦,一般多在燃煤锅炉房、火电厂、肥料厂等处多种植。

以下为各种指示生物受危害的机理与症状[5]:4.1 硫化物的污染物危害机理:进入植物体先生成亚硫酸后生成а-羟基磺酸盐能抑制氧化酶ATP 形成。

症状:阔叶植物出现坏死斑点或块状失绿。

单子叶植物出现点状或条状坏死斑,失绿针叶植物受害后叶尖呈红棕色或褐色并下延。

4.2 氧化物的污染物。

危害机理:进入植物体后,在叶尖边缘积累,抑制本酶的活性。

症状:植物嫩叶,幼芽上伤斑由油渍状发展到黄白色而呈现红褐色,与正常组织稍顷或近红色条带。

4.3 氮氧化物:危害机理:抑制植物体内的酶的活性。

症状:开始背腹两面的脉间出溃斑,叶片后来出现斑纹和坏死皱缩,斑纹呈现白色,宗黄色,有时也出现叶尘或边缘。

4.4 酸雨:危害机理:破坏植物叶绿体,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