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美白成分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精)
美白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美白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1实验目的:①了解汞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②掌握痕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③测定美白化妆品中汞铅的含量。
2实验原理:汞是唯一在常温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金属。
由于它特殊的物理性质,表现出容易为生物体吸收的特点,在我国古代就作为化妆品的主要美白原料。
汞能减少皮肤的黑色素生成,同时汞离子原料价格低廉,这些优点使它经常进入化妆品行列,以“帮助”我们实现快速祛斑、美白。
但汞是有毒的重金属,虽然可以在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淡化皮肤上的斑点,长期使用则会引起接触性皮炎,出现红斑丘疹,并有可能融成一片,甚至形成水疱,愈后反而使面部色素加深。
同时汞离子会大量在骨骼中沉积,造成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损害,并将导致耳聋、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现今已被列为美容用品中的禁用成分或限制成分。
化妆品里含铅是为了颜色更鲜艳和持久。
护肤品含铅含汞主要是为了达到让皮肤更快变白的效果,因为铅和汞都能和皮肤里的黑色素起反应,在短期内使黑色素消失,但长期使用会令人体中毒,皮肤会变得更黑。
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含量的一种方法,1972年R.A.卡尔等已将此法用来测定海水中汞。
该方法是基于汞在常温下以原子态汞存在,而原子态汞又易蒸发,汞蒸气对253.7纳米波长有特征吸收等特点建立起来。
冷原子吸收法与一般原子吸收法相比,原子化温度低,不再需要使用火焰或电加热等方式使待测元素原子化。
汞在常温下容易挥发成原子蒸汽,它的原子化就是常温,一般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是把样品先处理成溶液,并使其中的汞的状态全部转化成二价汞离子,然后放入反应瓶中,加入二氯化锡还原剂,此时,二价汞被还原成汞原子,通入纯空气或氮气,把汞原子吹到吸收管中,此时高压汞灯发出的汞的特征谱线253.7nm,此光线穿过10多厘米长的吸收管,其中的汞原子吸收此特征谱线后,使谱线强度减弱,减弱程度与汞原子蒸汽中汞的数量成正比,据此可测定样品中汞的含量。
该方法灵敏度较高,操作较为简便。
【如何分辨美白产品】 10种常见美白成分解析

【如何分辨美白产品】 10种常见美白成分解析*导读:如何分辨美白产品?那么多的美白产品、那么多的美白成分,是不是有点傻傻看不清?到底哪个有效、哪个刺激、哪个安全、哪个无良?如何分辨美白产品,小编总结了常见的美白成分的原理、特点,让你真正弄懂,什么才能让你白。
*一、最经典:维生素C及衍生物维生素C(抗坏血酸,Asorbic Acid,最有效的是它的左式右旋光结构,又叫L-抗坏血酸),内服外用都有美白效果。
原理:抑制黑色素合成、还原黑色素,提升胶原蛋白含量而改善肤色,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故对炎症、红血丝型的色斑亦有良好效果。
安全性:大体上是安全的,但是高浓度会有一定刺激性。
有效性:有效缺点:不够稳定,容易氧化、被光照破坏而分解。
同类:VC衍生物,它们更温和、稳定,常见的有VC乙基醚、抗坏血酸磷酸酯镁/钠(MAP, SAP)、抗坏血酸葡糖苷(AA2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
*二、最多能:全大豆提取物(Total Soy Extract)全大豆提取物几乎是全能的,无论美白,还是全面改善皮肤,都极为出色,而且没有任何刺激性,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肌肤。
原理:抑制黑色素合成、减小黑色素细胞体积、改善肤质,抗炎、抗氧化、促进真皮胶原蛋白增多、提升透明质酸合成、修复屏障功能;安全性:完全安全,没有刺激性记录;有效性:有效缺点:目前应用较少,应用的大豆成分一般不是全大豆提取物。
日常生活中不易获得,易被热损破坏。
*三、最波折:曲酸(Kojic Acid)1988年日本成为世界上第1个批准其添加到化妆品中的国家,16年后,由于可能的致癌风险,又成为第一个禁用它的国家。
2005年进行追加试验后取消了禁用。
曲酸以前从曲霉等中提取,现已可人工合成。
有一定刺激性,同时也可能削弱皮肤屏障,敏感肌肤要慎用(壬二酸,即杜娟花酸,也比较刺激)。
*四、最基础:防晒(Sunblocks)紫外线、可见光中的一部分及近红外都可以导致黑色素增多,因此防晒是所有美白工作的基础。
化妆品中美白活性成分检测

化妆品中美白活性成分检测1美白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白种人肤色较浅,是因为他们皮肤中含有较多的褐黑色素,而黄种人皮肤中含有较多的真黑色素,使得黄种人看起来更黑一些。
因此,阻断褐黑色素以及真黑色素的形成就成为美白祛斑的有效途径。
1.1 黑色素的形成[1-5]紫外线、活性氧等环境甚至是某些食物都可能导致皮肤变黑,这是因为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黑色素生成。
黑色素的形成依赖于三种酶: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以及DHICA氧化酶。
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多巴继续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酿,多巴醍是形成褐黑素的前体;同时多巴醍在酪氨酸酶催化作用下生成多巴色素,接着多巴色素在多巴色素互变酶作用下,大部分生成二羟基口引噪(DHI),小部分生成二羟基口引口朵竣酸(DH1CA),二者在DHICA 氧化酶作用下,生成DH1-黑色素和DHICA-黑色素两种真黑色素。
从黑色素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到,酪氨酸是形成黑色素的主要原料,减少酪氨酸的摄入,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黑色素的形成,同时可以发现,酪氨酸酶是形成黑色素的决定性酶,可以说没有酪氨酸酶,黑色素将难以形成。
因此,体内的酪氨酸酶活力越高,含量越高,形成黑色素的可能越大。
1.2 美白祛斑机制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作用机制是干扰甚至阻断黑色素的形成。
目前有4种原理可用来解释美白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6]o1.2.1 还原作用美白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黑色素)各具有明显黑色的黑色素加以还原,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色素。
1.2.2 凝结作用一般而言,蛋白质发生凝结,会失去其本身的活性。
而酪氨酸酶是一种蛋白质,通过凝结作用,促使酪氨酸酶失活,失去催化的活性,从而使得色素细胞不能生成黑色素。
酚类化合物对蛋白质有凝结作用,苯酚、对苯二酚(氢酿)、熊果甘、曲酸及其衍生物等采用的就是这种原理。
1.2.3 嵌合作用酪氨酸酶是一种含铜离子的酶,其中铜离子作为辅酶。
嵌合作用就是作用于酪氨酸酶中的铜离子,使其发生络合作用,从而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功能□o1.2.4 破坏作用通过破坏自由基,从而导致黑色素小体结构改变,最后造成黑色素的细胞破坏。
美白化妆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 :0 , 0 8 ) 流动相 中添加醋酸与醋 酸钠 用来 稳定溶液 p H值 , 流动相流速 为 1O . mL・ n 检测器检 测波长 mi~,
为 2 4 m。实验结果 : 5n 回收率在 9 . % 一12 8 89 0 . %之 间 , 相对标 准偏 差为 10 % , 以看 出该方 法测 定结 .8 可
高 , 现 性好 。 重
肤 美 白化 妆 品 经 常会 采 用 一 些 人 工 合 成 的 化 学 物 质, 这类 化 学 物 质 美 白效 果 快 速 , 其 对 皮 肤 具 有 但
一
定 的腐 蚀 性 。使 用 这 类 美 白化 妆 品有 较 大 的危
险性 , 时不 仅 达 不 到 美 白 目的 , 而 造 成 较 大 的 有 反 副作 用 … 。在许 多 国 家 中这 类 美 白剂 已禁 用 , 目前
此时可以利用文献口1所提出的方法即用盐酸乙醇标准溶液滴定样品得总胺摩尔数再用乙酸酐作为掩蔽剂则样品中伯胺仲甲胺和乙酸酐反应成酰胺而不呈碱性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测得叔胺的摩尔数
化 学 工 程 师 C e cl E gne hmi nier a
20 0 8年 1 O月
文 章 编 号 :0 2—12 (0 8)0—0 1 0 10 14 2 0 1 0 9— 3
LI Er— d n LI LiU o g, U
( ol eo h ms yS i c ,Q f N r l nvri , uu2 3 6 ,C ia C l g f e ir c ne uu oma U i st Q f 7 15 hn ) e C t e e y
AbtatT ecnet f ci w inn om t sw sdtc db P C o o m D s c :h o t ht igcs ei a e t yH L ncl nO S—C8 2 0× . r noV n e c ee u l(0 4 6 m id5 m . m) uigamoi hs o s t fN A ,s b ep aecnie o a c—H eb f rm tao 8 / 0 V V .T ed t t g n l sd A u e e nl( 0 2 , / ) h e ci f/ h e n
化妆品中美白成分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

化粧品中美白成分鑑別及含量測定方法Identification and Assay for Whitening Ingredients in Cosmetics1.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化粧品中含維他命C磷酸鎂(magnesiumascorbyl phosphate)、維他命C葡萄糖苷(ascorbyl glucoside)、麴酸(kojic acid)、熊果素(arbutin)、對苯二酚(hydroquinone)之鑑別及含量測定。
2.檢驗方法:高效液相層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2.1. 裝置:高效液相層析儀2.1.1. 檢出器:光二極體列陣檢出器(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2.1.2. 層析管:COSMOSIL 5C18-AR-II,內徑4.6 mm ×250 mm或同級品。
2.2. 試藥:甲醇採HPLC級,磷酸及磷酸二氫鉀(potassium dihydrogenphosphate)採用試藥特級,維他命C磷酸鎂、維他命C葡萄糖苷、麴酸、熊果素、對苯二酚對照用標準品。
2.3. 器具及材料:2.3.1. 容量瓶:20 mL, 100 mL, 1000 mL, Pyrex材質。
2.3.2. 濾膜:孔徑0.45 m,Nylon材質。
2.4. 0.05 M磷酸二氫鉀溶液之配製:取磷酸二氫鉀6.8 g,加水至1000 mL,並以磷酸調整pH值至2.5。
2.5. 移動相溶液之配製:0.05M磷酸二氫鉀溶液:甲醇(99:1, v/v)混液,以濾膜過濾,取濾液,供作移動相溶液。
2.6. 標準溶液之配製:2.6.1. 分別取適量維他命C磷酸鎂、維他命C葡萄糖苷、麴酸、熊果素、對苯二酚對照用標準品,精確稱定,以去離子水溶解並定容,供作標準原液,使用時再以去離子水稀釋至2.6.2節各美白成分線性範圍內。
2.6.2. 標準溶液之線性範圍:2.6.2.1. 維他命C磷酸鎂:4~400 μg/mL。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8种美白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8种美白成分陆军【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维生素C磷酸酯镁、维生素C、β-熊果苷、曲酸、氢醌、烟酰胺、4-甲氧基水杨酸钾和苯酚8种美白成分的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采用ODS-2 HYPERSIL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甲醇-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表明,8种美白成分在2 ~500 mg·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3 ~1.0 ng,回收率为91.1%~ 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2%~3.20%.【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年(卷),期】2014(044)006【总页数】5页(P351-355)【关键词】化妆品;高效液相色谱法;美白成分【作者】陆军【作者单位】辽宁省药品检测检验院,辽宁沈阳1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58拥有晶莹白润的肌肤是多数女性一直以来的追求。
有资料显示[1-4],80%的亚洲女性希望自己的肌肤白皙莹润,70%的欧美女性主要利用功能性美白化妆品来减轻和消除黄褐斑、色素等沉积,因而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一直处于活跃、快速增长的态势。
化妆品中各种美白祛斑类物质,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分为:酪氨酸酶活力抑制剂,如氢醌、苯酚、熊果苷、曲酸等;影响黑色素代谢剂,如维生素A酸等;还原剂,可将黑色素还原为无色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等;化学剥离剂,如果酸等。
其中,氢醌和苯酚为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的美白禁用物质,不得加入到化妆品中。
熊果苷、曲酸、烟酰胺、4-甲氧基水杨酸钾、维生素A酸、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等为化妆品美白功效成分,可以加入到化妆品中,但没有明确的用量限定。
通过连续4 a化妆品国家风险监测样品的检测发现,美白禁用成分添加越来越少,而美白功效成分添加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其使用量是否与标签宣传相符,大量使用是否引起皮肤过敏反应,是否应限制用量等,诸如此类问题使得美白禁用成分和功效成分同时检测的方法研究尤为重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7种酚羟基类美白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7种酚羟基类美白成分张良雨;李启艳;王小兵;刘莹;于海英【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熊果苷、氢醌、阿魏酸、苯酚、丁基间苯二酚、苯乙基间苯二酚和己基间苯二酚7种酚羟基类美白成分的方法.用甲醇提取样品,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甲醇-质量分数0.02%磷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熊果苷、氢醌、苯酚、丁基间苯二酚、苯乙基间苯二酚、己基间苯二酚的质量浓度在2~200 mg/L,阿魏酸的质量浓度在0.5~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9,且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此方法检出质量比为1~4 mg/kg,回收率为96.2%~11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1%.该方法简单、便捷、快速、准确,可用于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测定.【期刊名称】《香料香精化妆品》【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美白成分;含量测定【作者】张良雨;李启艳;王小兵;刘莹;于海英【作者单位】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1;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1;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1;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1;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1【正文语种】中文拥有健康白润光滑的肌肤一直是中国女性梦寐以求的事情,因此,在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消费上中国女性出手阔绰、非同一般,她们为美白所支出的费用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
权威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分析指出,在中国护肤品市场,有近30%的化妆品都属于美白类产品。
化妆品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方法2021

化妆品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方法Test Method for Efficacy Measurement ofSkin Whitening Cosmetic Products第一法 紫外线诱导人体皮肤黑化模型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法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通过紫外线诱导人体皮肤黑化模型对化妆品祛斑美白功效的测试方法。
2 定义2.1 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 ):引起皮肤清晰可见的红斑,其范围达到照射点大部分区域所需要的紫外线照射最低剂量(J/m 2)或最短时间(s )。
2.2 个体类型角(individual type angle ,ITA°):通过皮肤色度计或反射分光光度计测量皮肤L*a*b*颜色空间数据来表征人体皮肤颜色的参数,计算公式如下:π180}b )50-(L {arctan =ITA **。
2.3 黑素指数(melanin index ,MI ):通过测定皮肤表面对特定波长光谱的吸收来表征皮肤中黑素含量的参数。
3 试验方法3.1 受试者的选择按入选和排除标准选择合格的受试者,确保各测试区最终完成有效例数均不低于30人。
3.1.1 入选标准3.1.1.1 18~60岁,健康男性或女性;3.1.1.2 测试部位肤色ITA°值在20°~41°者;3.1.1.3 无过敏性疾病,无化妆品或其它外用制剂过敏史;3.1.1.4 既往无光感性疾病史,近期内未使用影响光感性的药物;3.1.1.5 受试部位的皮肤应无色素沉着、炎症、瘢痕、色素痣、多毛等现象;3.1.1.6 能够接受测试区域皮肤使用人工光源进行晒黑者;3.1.1.7 能理解测试过程,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者。
3.1.2 排除标准3.1.2.1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近期有备孕计划者;3.1.2.2 有银屑病、湿疹、异位性皮炎、严重痤疮等皮肤病史者;3.1.2.3 近1个月内口服或外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抗炎药物者;3.1.2.4 近2个月内口服或外用过任何影响皮肤颜色的产品或药物(如氢醌类制剂)者;3.1.2.5 近3个月内参加过同类试验或3个月前参加过同类试验,但试验部位皮肤黑化印迹没有完全褪去者;3.1.2.6 近2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3.1.2.7 其他临床评估认为不适合参加试验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粧品中美白成分鑑別及含量測定方法
Identification and Assay for Whitening Ingredients in Cosmetics
1.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化粧品中含維他命C磷酸鎂
(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維他命C葡萄糖苷
(ascorbyl glucoside、麴酸(kojic acid、熊果素
(arbutin、對苯二酚(hydroquinone之鑑別及含量測定。
2.檢驗方法:高效液相層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2.1. 裝置:高效液相層析儀
2.1.1. 檢出器:光二極體列陣檢出器(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2.1.2. 層析管:COSMOSIL 5C18-AR-II,內徑4.6 mm × 250 mm或同級品。
2.2. 試藥:甲醇採HPLC級,磷酸及磷酸二氫鉀(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採用試藥特級,維他命C磷酸鎂、維他
命C葡萄糖苷、麴酸、熊果素、對苯二酚對照用標準品。
2.3. 器具及材料:
2.3.1. 容量瓶:20 mL, 100 mL, 1000 mL, Pyrex材質。
2.3.2. 濾膜:孔徑0.45 m,Nylon材質。
2.4. 0.05 M磷酸二氫鉀溶液之配製:
取磷酸二氫鉀 6.8 g,加水至1000 mL,並以磷酸調整pH值至
2.5。
2.5. 移動相溶液之配製:
0.05M磷酸二氫鉀溶液:甲醇(99:1, v/v混液,以濾膜
過濾,取濾液,供作移動相溶液。
2.6. 標準溶液之配製:
2.6.1. 分別取適量維他命C磷酸鎂、維他命C葡萄糖苷、麴酸、熊果素、對苯二酚對照用標準品,精確稱定,以去離子水溶解並定容,供作標準原液,使用時再以去離子水稀釋至 2.6.2節各美白成分線性範圍內。
2.6.2. 標準溶液之線性範圍:
2.6.2.1. 維他命C磷酸鎂:4400 g/mL。
2.6.2.2. 維他命C葡萄糖苷:2200 g/mL。
2.6.2.
3. 麴酸:0.440 g/mL。
2.6.2.4. 熊果素:2200 g/mL。
2.6.2.5. 對苯二酚:1100 g/mL。
2.7. 檢液之調製:
取檢體約1 g,精確稱定,以0.05M磷酸二氫鉀溶液溶解並定容
至20 mL,於超音波中震盪約30分鐘,置室溫冷卻,以濾膜過
濾,濾液供作檢液。
2.8. 鑑別試驗及含量測定:
取檢液及標準溶液各20 L,分別注入高效液相層析儀,參照下
列條件進行液相層析,就檢液與標準溶液所得波峰之滯留時間
比較鑑別之。
並依下列計算式,求出檢體中各美白成分之含量
(mg/g:
C V
檢體中各美白成分之含量(mg/g =
M103
C:由標準曲線求得檢液中各美白成分之濃度(g/mL
M:取樣分析檢體之重量(g
V:檢體定容之體積(mL
高效液相層析測定條件:
光二極體列陣檢出器:波長280 nm。
層析管:COSMOSIL 5C18-AR-II,內徑4.6 mm × 250 mm。
移動相溶液:依2.5節配製之溶液。
移動相流速:0.9 mL/min.。
附註:1.本檢驗方法之檢出限量分別為維他命C磷酸鎂鹽0.08
mg/g,維他命C葡萄糖苷0.04 mg/g,麴酸0.008 mg/g,熊果
素0.04 mg/g,對苯二酚0.02 mg/g。
2.化粧品中若有影響檢驗結果之物質,應自行檢討。
參考文獻:
1. Huang S. C., Lin C. C., Huang M, C. and Wen K. C. 2004.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 Ascorbyl Glucoside, Kojic Acid, Arbutin and Hydroquinone in Skin Whitening Cosmetics by HPLC.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Vol. 12, No.1:13-18.
2. Shih, Y. 2001.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L-ascorbyl-2-phosphate and kojic acid in cosmetic
bleaching products by using a microbore column and ion-pair liquid chromatography. J. AOAC Int. 84: 1045-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