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吴殿廷-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区域、区域系统与区域经济学

1.区域的概念

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层的地域单元,并且具有可重叠性和不可遗漏性;

∙政治学将区域看作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具有可量性和层次性;

∙社会学则视区域为具有相同语言、共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

经济学中的区域必然是一个具有特定经济功能的、具有同质性或内聚性特征的区域即经济区域。

2.区域的类型

[1[、按物质内容划分:A:自然区域B:社会经济区域

[2[、按内在结构划分A:均质区域B:枢纽(结节)区

3.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4.区域系统的组成

按照系统科学的思路研究区域系统的组成,首先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更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子系统,乃至要素。

对区域经济系统来说,更关心的是区域产业结构的构成和地域构成。

5.区域系统的特征

(一)综合性与整体性

(二)动态性与开放性

(三)空间性与区域性

(四)层次性

(五)自适应性与自组织性

6.区域系统主要涉及下列14个方面的结构:

1)空间结构2)城镇结构3)资源结构

4)社会(人口与劳动)结构5)产业结构6)规模结构

7)技术结构8)投资结构9)消费结构

10)交通结构11)能源结构12)消费积累结构 13)进出口结构14)市场结构

7.区域系统结构的分析方法

1、要素比例分析法

包括:百分比、区位商、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多样化指数等计算与分析等。

(1)百分比--个要素占总体的比重。

(2)洛伦兹曲线-----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它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

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基本合理;

0.4—0.5表示差距较大;

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8区域系统的演化

[1]、演化方向无序----有序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

[2]、地域演化点—线—网—面的融合。

[3]、演化方式 A 渐变模式---普遍的。B 突变模式---特殊的。

9.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距离成本);

●【4】创新能力的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

10.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区域经济发展【2】区域经济关系【3】区域发展决策和政策

第二章区域发展与科学发展

1.区域发展的内涵具体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生产的增长【2】、技术进步【3】、产业结构的改进

【4】、资本积累【5】、与外界经济关系的改善

2.区域发展的形式

(一)量的扩张

[1]、描述经济规模的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私人消费C+投资I+政府消费支出G+(出口-进口)NX (2)国民生产总值(GNP)(3)国民收入(NI)

[2]、描述经济增长的指标

(1)增长的幅度(2)增长的速度(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二)质的改善

●[1]费用一定,产出最大;------属于量的扩张;

●[2]产出一定,费用最小;-------属于质的提高;

●费用、效益都不定,但效益-费用最大,或效益/费用最大。

------第三种既包含量的扩张,也包含质的提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形式。

(三)结构的优化

[1]、空间结构[2]、产业结构[3]、技术结构

[4]、所有制结构[5]、进出口结构[6]、消费-积累结构

3、GDP与GNP的区别

GDP是生产的概念,反映经济繁荣程度;

GNP是收入分配概念,反映富裕程度。

GNP=GDP(A)+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C)-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B) GNP=A-B+C

4.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

[1]、自然条件因素[2]、人口和劳动力因素[3]、资金因素

[4]、科技进步因素[5]、资源配置因素[6]、区际贸易因素

5.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1]、资源开发[2]、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4]、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

6.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依据

第一,资源角度。第二,环境角度。第三,社会角度。

8、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在区域空间范围内,以合理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为基础,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为手段,以解决环境问题为途径,以建设和谐区域为目标,实现国家每一个区域的科学、合理、持久、安全和协调的发展。

9.不同区域类型的可持续发展:

1、自然区域的、

2、经济区域的

3、政治区域的

4、文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0.、美国不同层次行政区域管理的目标模式

(1)国家级区域的开发管理(2)州级区域的开发管理

(3)县(市)级区域的开发管理

11.行政序列区域

(1)联合国(2)国家区域(3)省级区域(4)地(市)级区域

(5)县(市)级区域

12、城市经济区序列

(1)超大城市经济区—人口200万以上(2)特大城市经济区—人口100—200万

(3)大城市经济区—人口50-100万(4)中等城市经济区—人口20-50万

(5)小城市(镇)经济区—人口10-20万

13、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具体包括:

∙资源承载能力∙区域生产能力∙环境缓冲能力∙进程稳定能力∙管理调节能力

第三章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和机制

1.李斯特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1841年,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将区域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①未开发阶段;②畜牧阶段;③农业阶段;④农工业阶段;⑤农工商阶段。

2.胡佛-费雪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1949年,在论文《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胡佛与费雪从产业结构和制度背景出发,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①自给自足经济阶段②乡村工业崛起阶段③农村生产结构转换阶段

④工业化阶段⑤服务业输出阶段

3.罗斯托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1960年,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以主导产业、制造结构和人类的追求自标为标准,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①传统社会阶段②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③起飞阶段

④向成熟推进阶段⑤高额消费时代阶段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4.弗里德曼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