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课件
合集下载
03家畜育种学课件

/jcyzx/index.htm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间的关系
1、当选择的方向一致时,自然选择能加快人工选择的进程, 增强人工选择的效果。 2、当选择方向不一致时,人工选择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或 影响。此时,要获得人工选择的预期效果,就必须加强或改 善饲养管理条件来克服自然选择的作用。 高产对家畜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往往是有害的,故应加强 对高产品种的营养条件供应和环境条件控制。 3、当两种选择作用严重抵触时,人工选择就不会取得进展 (品种退化)
(3)计算在n个后代中至少观测到一个隐性纯合个体的概 率: 1 pn。
/jcyzx/index.htm
测交方法
(1)被测公畜与隐性纯合(aa)母畜交配 (2)被测公畜与已知为杂合体(Aa)的母畜交配 (3)被测公畜与其女儿或与另一头已知为杂合公畜的女儿交 配 (4)被测公畜与其未经选择的半姐妹交配 (5)被测公畜与其全同胞交配 (6)其他方法:直接进行后裔调查,只要发现一头隐性个体, 则其父母都是杂合子。
原始基因型频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 留种率)
/jcyzx/index.htm
等位基因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基因型频率为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AA p2 S 1-S
A
p Aa 2pq S 1-S
全部为显性表型个体的最少子女数 P<0.05 P<0.01 5 7 11 16 23 35 23 35
/jcyzx/index.htm
对多胎家畜
则k不为1,例如k=10时,与其未经选择的n头女儿测交,其后代全部为 正常型个体的概率为: P=〔0.5+(3/4)10×0.5〕n。 在此情况下,因为: P=0.05时,n=4.6<5;
《家畜育种学课件》课件

研究目的:提高家畜的产量、 品质、抗病性等
研究意义:推动家畜养殖业的 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障食 品安全。
家畜品种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家畜品种资源的分类:包括猪、牛、羊、马、驴、骆驼等 家畜品种资源的特点:具有不同的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家畜品种资源的保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濒危和稀有的家畜品种 家畜品种资源的利用:通过选育和杂交等方式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家畜育种实践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奶牛育种实践 案例二:猪育种实践 案例三:鸡育种实践 案例四:羊育种实践 案例五:马育种实践 案例六:兔育种实践
家畜育种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选择合适 的品种: 根据市场 需求和养 殖条件选 择合适的 品种
注重遗传 特性:了 解家畜的 遗传特性, 选择具有 优良遗传 特性的家 畜进行育 种
基因编辑育种技术
原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家畜的基因进行精确修改,实现定向育种 技 术 类 型 : 包 括 C R I S P R / C a s 9 、 TA L E N 、 Z F N 等 应用:提高家畜的抗病性、生长速度、肉质等性状 挑战:伦理、法规、技体外受精的胚胎或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使其妊娠并生产出新个体。 目的:快速繁殖优良品种,提高家畜育种效率。 技术流程: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收集、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 应用范围:牛、羊、猪等家畜的育种。
应用领域:广泛应 用于畜牧业、兽医 学、生物技术等领 域。
家畜育种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家畜 育种学起源于古 代,人们通过选 择和培育优良品 种来提高家畜的
生产性能。
添加标题
近代时期:19世 纪末至20世纪初, 家畜育种学开始 系统化,人们开 始使用遗传学原 理来指导家畜育
家畜育种学-PPT精选文档

主要参考书
张沅 主编,《家畜育种学》(动物生产类专业用),中 国农业出版社,2019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家畜育种学》第二版,全国高等 农业院校教材,畜牧专业用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焦 骅 主编,《家畜育种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 材(畜牧专业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精品课程网页:/(学校), jingpinke/xpe/portal/20a4bb00-1188-1000-8b6cac9dee625938(国家精品课程服务平台)。
/jcyzx/index.htm
主要内容
第8章 个体选配(教材第10、11章) 第9章 种群选配(教材第12章) 第10章 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教材第15、16章) 第11章 杂种优势利用(教材第13、14章) 第12章 家畜育种组织与规划(教材第22章) 第13章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教材第20、21章) 第14章 家畜育种新技术(教材第17~19章) 专题讲座
围。最终提高种畜品质,增加生产群体的良种数量,生产
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畜产品。
/jcyzx/index.htm
对育种概念的两点理解 1. 育种是一个过程:
A B .选种:选好种用家畜 家畜种用价值的遗传评估 .选配:配种方案制订 配合力测定 杂种优势利用
• 群体遗传学 • 数量遗传学
Mendel Hardy Lush
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Morgan
Crick & Watson
/jcyzx/index.htm
二、 家畜育种的意义
提供良种。良种是一个生产场赢利的保证 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作用: 畜牧生产效率的提高中,遗传育种的贡献率达40%。 体现在: • 提供良种
张沅 主编,《家畜育种学》(动物生产类专业用),中 国农业出版社,2019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家畜育种学》第二版,全国高等 农业院校教材,畜牧专业用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焦 骅 主编,《家畜育种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 材(畜牧专业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精品课程网页:/(学校), jingpinke/xpe/portal/20a4bb00-1188-1000-8b6cac9dee625938(国家精品课程服务平台)。
/jcyzx/index.htm
主要内容
第8章 个体选配(教材第10、11章) 第9章 种群选配(教材第12章) 第10章 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教材第15、16章) 第11章 杂种优势利用(教材第13、14章) 第12章 家畜育种组织与规划(教材第22章) 第13章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教材第20、21章) 第14章 家畜育种新技术(教材第17~19章) 专题讲座
围。最终提高种畜品质,增加生产群体的良种数量,生产
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畜产品。
/jcyzx/index.htm
对育种概念的两点理解 1. 育种是一个过程:
A B .选种:选好种用家畜 家畜种用价值的遗传评估 .选配:配种方案制订 配合力测定 杂种优势利用
• 群体遗传学 • 数量遗传学
Mendel Hardy Lush
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Morgan
Crick & Watson
/jcyzx/index.htm
二、 家畜育种的意义
提供良种。良种是一个生产场赢利的保证 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作用: 畜牧生产效率的提高中,遗传育种的贡献率达40%。 体现在: • 提供良种
《家畜育种学》课件

05
CATALOGUE
家畜育种学的未来展望
基因组学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为家畜育种提供了更精 确和高效的手段,通过全基因组关联 分析、基因组编辑等技术,可以更准 确地识别和利用优良基因,提高家畜 的遗传育种水平。
基因组学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家畜的抗 病性、耐受性等方面的研究,为家畜 育种提供更多可能性。
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分子机制。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家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家畜健康水平 。
03
CATALOGUE
家畜育种的实践方法
群体遗传改良
01
群体遗传改良是家畜育种的重 要实践方法之一,通过选择和 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改 善整个群体的遗传品质。
家畜育种学的应用领域
畜牧业
家畜育种学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通过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提 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如肉质、产奶量 、生长速度等。
动物科学
农业科技
家畜育种学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科技领 域,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家畜育种学为动物科学领域提供理论 基础和技术支持,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繁殖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
VS
家畜育种学与环境科学、动物营养学 等学科的交叉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 家畜生长的环境和营养需求,提高家 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THANKS
感谢观看
《家畜育种学》 PPT课件 (2)
目录
• 家畜育种学概述 • 家畜育种的基本原理 • 家畜育种的实践方法 • 家畜育种中的问题与对策 • 家畜育种学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家畜育种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家畜育种学第0章绪论幻灯片PPT

保护品种资源
湖羊
原鸡
2、培育新品种和品系
提高畜禽群体生产性能 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畜产品
彩兔
赤狐
东北改良雪狐 银蓝狐
银黑狐
3、现有优良品种中选育优秀的种畜
提高畜禽群体内的良种覆盖率 使群体不断地得到遗传改良
德国肉 毛兼用 美利奴 羊
4、培育或筛选杂交配套系
利用杂种优势 为工厂化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低耗的商品畜禽
1、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 动物性食品富含人体所需营养(蛋白质、能量、
维生素、矿物质)且平衡 膳食中的动物性食品和动物蛋白的比例是衡量
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准
联合国卫生组织定出 成年人健康营养标准下限
每日75g蛋白质,其中1/3来自动物性食品
发达国家:80-100g (动物蛋白40g) 发展中国家:50-60g (10-15g) 我国:70g (15-17g)
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畜牧业水平与国民经济发达程度一致
从农业经济学观点出发,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 所占的比例高低,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 社会发展与经济发达程度。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水平都较高,其 畜牧业产值平均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990 17400 114333
1522
7662
44
670
1967
11.30
25.67
172
1995 57733 121121
4767
20341
35
1679
6045
10.47
29.29
499
2000 89404 126583
《家畜育种新技术》课件

目的
提高家畜生产性能、抗病性能和适应 性,促进家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家畜育种新技术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分 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 深入,家畜育种新技术开 始起步。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 初,各种育种新技术不断 涌现,如基因组选择、胚 胎工程等。
成熟阶段
21世纪初至今,家畜育种 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 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 效。
生物技术育种实践
通过细胞培养、克隆、转基因等技术手段,对家畜 的遗传性状进行精准改良。
生物技术育种案例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高 产奶、高瘦肉的家畜品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VS
详细描述
基因编辑技术同样适用于羊的育种,科学 家们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 ,成功改良了羊的羊毛品质、生长速度和 抗病能力等性状。同时,繁殖控制技术的 应用也使得羊的繁殖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推动家畜育种技 术的进步,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 益。
04
家畜育种新技术的前景 与挑战
基因育种实践
通过基因检测、基因组选择、基 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对家畜的遗 传性状进行精准改良。
基因育种案例
例如,利用基因育种技术成功培 育出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肉质优良的家畜品种。
胚胎育种的实践与案例
胚胎育种技术概述
胚胎育种是利用胚胎移植、胚胎冷冻等技术,对家畜的胚胎进行操 作,以实现家畜育种改良的一种新技术。
3
基因育种技术需要借助专业的基因编辑工具和设 备,对技术要求较高。
胚胎育种技术
提高家畜生产性能、抗病性能和适应 性,促进家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家畜育种新技术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分 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 深入,家畜育种新技术开 始起步。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 初,各种育种新技术不断 涌现,如基因组选择、胚 胎工程等。
成熟阶段
21世纪初至今,家畜育种 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 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 效。
生物技术育种实践
通过细胞培养、克隆、转基因等技术手段,对家畜 的遗传性状进行精准改良。
生物技术育种案例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高 产奶、高瘦肉的家畜品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VS
详细描述
基因编辑技术同样适用于羊的育种,科学 家们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 ,成功改良了羊的羊毛品质、生长速度和 抗病能力等性状。同时,繁殖控制技术的 应用也使得羊的繁殖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推动家畜育种技 术的进步,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 益。
04
家畜育种新技术的前景 与挑战
基因育种实践
通过基因检测、基因组选择、基 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对家畜的遗 传性状进行精准改良。
基因育种案例
例如,利用基因育种技术成功培 育出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肉质优良的家畜品种。
胚胎育种的实践与案例
胚胎育种技术概述
胚胎育种是利用胚胎移植、胚胎冷冻等技术,对家畜的胚胎进行操 作,以实现家畜育种改良的一种新技术。
3
基因育种技术需要借助专业的基因编辑工具和设 备,对技术要求较高。
胚胎育种技术
家畜育种学课件-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第四节 引种与风土驯化
• 一、引种与风土驯化的意义:
• 引种: 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或 类型引入当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的 工作。可直接引入种畜,也可引入良种公畜 的精液或优良种畜的胚胎。
• 风土驯化: 指家畜适应新环境条件的过程 。标准是品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不仅能生存 、繁殖、正常地生长发育,并且能保持其原 有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 20头的种群。 • 羊: 母羊数在500头以下;或母牛在500-1000头之间,且数量还在不断下降或
公羊数少于了20 • 头的种群。 • 猪: 母猪数在200头以下;或母牛在200-500头之间,且数量还在不断下降或
公猪数少于了20头的种群。
二、保种的意义和任务:
• 保种:妥善地保护现有畜禽品种,使之免遭混杂和灭绝。实质是保存现有畜 禽品种资源的基因库,使其中每一种基因都不丢失。
要配套的选种选配技术来维持; • D.分别区域广; • E、品种结构复杂,形成许多品系和品族; F、
育种价值高,可起到杂交改良作用。 • 3、过渡品种:居于以上两者之间,不稳定。
(二)、按生产力类型分类:
• 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人工选择中,使某些特性获得重点发展,或某 些组织器官产生突出变化,形成专门的生产力。
• 头母畜,此时各家系含量方差仍然为0,此时有:
• ;即: • 结论: 近交系数增量的增量或基因丢失的概率,主要决定于数目较少的性
别(通常为公畜)。
保种的原则:1、保证纯繁;2、保持家畜的 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多样性;3、采用群体分隔 ,多点保护。
保种的措施:1、划定良种基地(防止群 体混杂);2、建立保种群(良种基地中设置 足够数量的保种群);3、实行个家系等量留 种;4、制订合理的交配制度;5、适当延长 世代间隔;6.外界环境相对稳定;
家畜育种学课件一

家畜育种学课件一
• 家畜育种学概述 • 家畜遗传学基础 • 家畜育种技术与方法 • 家畜育种实践与案例分析 • 家畜育种的未来展望
01
家畜育种学概述
家畜育种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家畜育种学是研究家畜遗传改良的学 科,通过选择和繁殖优良品种,提高 家畜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重要性
随着人们对家畜产品需求的增加,家 畜育种学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家畜品种。
A 杂交育种定义
通过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获 得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代,再从中选
育新品种的方法。
B
C
D
杂交育种优缺点
优点是能够快速获得杂种优势;缺点是杂 种优势衰退快,需要不断更新杂种组合。
杂交育种方法
包括正反交法、回交法、侧交法和多亲本 交配法等。
胚胎移植与克隆技术
胚胎移植与克隆技术定义
国际家畜育种趋势
国际家畜育种界正朝着基因组选择、表型组选择和多性状育种等方向发展。基因组选择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早期 选择,提高了育种效率;表型组选择则通过对大量表型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挖掘家畜的遗传潜力;多性状育种 则是综合考虑多个性状进行育种,以实现更全面的改良。
家畜育种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家畜育种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遗传资源保护和利 用不足,导致一些珍贵品种濒临灭绝或受到威胁。
基因编辑技术优缺点
优点是能够精确地编辑家畜的基因组,提高育种效率;缺点是技术难度 大,成本高,且存在伦理和安全问题。
04
家畜育种实践与案例分析
国内外家畜育种现状与趋势
国内家畜育种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家畜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家畜品 种的品质和生产效益。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推进了家畜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家畜育种学概述 • 家畜遗传学基础 • 家畜育种技术与方法 • 家畜育种实践与案例分析 • 家畜育种的未来展望
01
家畜育种学概述
家畜育种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家畜育种学是研究家畜遗传改良的学 科,通过选择和繁殖优良品种,提高 家畜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重要性
随着人们对家畜产品需求的增加,家 畜育种学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家畜品种。
A 杂交育种定义
通过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获 得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代,再从中选
育新品种的方法。
B
C
D
杂交育种优缺点
优点是能够快速获得杂种优势;缺点是杂 种优势衰退快,需要不断更新杂种组合。
杂交育种方法
包括正反交法、回交法、侧交法和多亲本 交配法等。
胚胎移植与克隆技术
胚胎移植与克隆技术定义
国际家畜育种趋势
国际家畜育种界正朝着基因组选择、表型组选择和多性状育种等方向发展。基因组选择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早期 选择,提高了育种效率;表型组选择则通过对大量表型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挖掘家畜的遗传潜力;多性状育种 则是综合考虑多个性状进行育种,以实现更全面的改良。
家畜育种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家畜育种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遗传资源保护和利 用不足,导致一些珍贵品种濒临灭绝或受到威胁。
基因编辑技术优缺点
优点是能够精确地编辑家畜的基因组,提高育种效率;缺点是技术难度 大,成本高,且存在伦理和安全问题。
04
家畜育种实践与案例分析
国内外家畜育种现状与趋势
国内家畜育种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家畜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家畜品 种的品质和生产效益。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推进了家畜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隐性-显性性状:牛的红毛-黑毛;猪的黑毛-白毛; ▪ 从表型上不能区分完全显隐性基因的显性纯合子(AA)
和杂合子个体(Aa),故隐性基因难以从群体中彻底剔除。 ❖ 例如:
▪ 猪的氟烷基因(Haln) ▪ 海福牛的侏儒症(隐性纯合子)一岁前死亡,但杂合子
公牛具有粗壮而紧凑的体躯和清新的头部,易被选留种 用,导致该基因扩散。
▪ 设原始群体(随机交配大群体)基因频率为A=p,a=q (则相应基因型频率为:D=p2,H=2pq,R=q2), 淘汰率为S,留种率为1-S。
选 择 后 基 因 型 频 率 = 原 始 基 因 型 频 率 留 种 率
( 原 始 基 因 型 频 率 留 种 率 )
家畜育种学课件
等位基因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第三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选择相关概念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选择 ❖第四节 阈性状的选择 ❖第五节 选择的方法 ❖第六节 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家畜育种学课件
第一节 选择相关概念
❖ 自然选择 ▪ 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自然界对物种的选择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作 用:在生物进化中起主导作用,自然环境条件控制 着变异发展的方向,导致适应性状的产生
❖ 人工选择 ▪ 指在动植物育种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 家养动植物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选择作用。 ▪ 作 用:进化的方向由适应自然环境条件转向有利于为 人类提供更多的畜产品。控制进化方向的是人的意愿。
家畜育种学课件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差异
1、针对维持群体均值而言 ▪ 自然选择是向心选择 ▪ 人工选择是离心选择
A
p AA
a
q
Aa
aa
基因型频率为
p2
2pq
q2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S
S
0
1-S
1-S
1
p 2 1 S 2 p q 1 S
q2
1 S 1 q 2 1 S 1 q 2 1 S 1 q 2
家畜育种学课件
经过一代的选择后,隐性基因频率为:
1
qS(qq2)
q12H1R11S(1q2)
2.针对特定质量性状的系统选育也可能育成新品种 3.选择有益突变也能培育新品种
家畜育种学课件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
❖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 ❖ 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显区别,能够
直接加以描述的性状。其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 理论。 ▪ 主要质量性状:表型特征、血型和血液蛋白多态性、
若:S=1,则q1=1;经过一代选择,群体固定(条件:外显率为100%) S=0,则q1=q,此时群体处于自然平衡状态
❖ 结论:隐性基因的选择比较容易实现。
家畜育种学课件
❖ 例:100头的牛群,有角81头,无角19头 其中:有角81头(隐性纯合子qq) ;无角19头(显性纯合
子QQ、杂合子Qq)
则:有角隐性基因q的频率为: q R 0.9
家畜育种学课件
改变一个种群的步骤:
❖首先,创造或发现变异 ▪ 方法:诱变或杂交
❖其次,通过选择的作用在群体中定向地扩散所需变异型基 因,并逐步使之成为群体的主导类型。
▪ 方法:通过定向选择来增高理想基因的频率。 有变异存在,才有新品种的产生,变异为育种提供素材,
变异是育种的基础。
家畜育种学课件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遗传缺陷、伴性性状。
家畜育种学课件
质量性状选择及效应 基本工作:依据对群体的表型分析、系谱分析 和测交实验对特定基因型的判别。 效应:选择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增加群体 中有利基因的频率,降低不利基因的频率。
家畜育种学课件
一、对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
❖目的:淘汰显性不利基因 ❖例:
▪ 一对等位基因A/a:基因型为AA、Aa、aa。其中,A对 a为完全显性,则AA和Aa具有相同的表现型,均为显 性性状。
2、选择的目的与方向 ▪ 自然选择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 人工选择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选择目标→选择方案
3、选择的过程 ▪ 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长,见效慢 ▪ 人工选择的过程则相对较短,见效较快
家畜育种学课件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间的关系
1、当选择的方向一致时,自然选择能加快人工选择的进程, 增强人工选择的效果。 2、当选择方向不一致时,人工选择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或 影响。此时,要获得人工选择的预期效果,就必须加强或改 善饲养管理条件来克服自然选择的作用。
❖ 育种是根据家畜的遗传和变异两种特性,通过选择和繁育两种手段来引 导变异发展的方向而进行的工作。
❖ 理论基础——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 选择能积累变异,决定变异的方向,产生新类型个体, 最终使畜群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在家畜育种中的体现
1.针对特定数量性状的系统选育可能育成新品种 • 选择的重点--数量性状(经济重要性)
0
家畜育种学课件
❖ 则经过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a的频率为:
pq1
q1
p0q0 p02 2 p0q0
q0 1 q0
q2
q1 1 q1
q0 1 2q0
❖ 经过t代选择后:
▪ 高产对家畜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往往是有害的,故应加强 对高产品种的营养条件供应和环境条件控制。
3、当两种选择作用严重抵触时,人工选择就不会取得进展 (品种退化)
家畜育种学课件
选择的实质
❖ 打破了繁殖的随机性,定向地改变了群体中相关基因 的频率
❖ 打破了自然状态条件下生物群体的“哈代-温伯格” 平衡 ,改变了生物类型。
无角显性基因Q的频率为:Q=1-0.9=0.1 杂合子频率为:H=2Qq=2×0.1×0.9=0.18. 每次淘汰50%的无角牛,则经过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的频 率为:q1=0.945;即:隐性基因的频率增加了0.045。
家畜育种学课件
二、对显性有利基因的选择
❖ 目的:淘汰隐性有害基因 1.根据表型淘汰隐性个体:
家畜育种学课件
考虑完全淘汰隐性基因型个体而保留表型为显性的个体时的 群体基因型变化:
设有一对等位基因
A
a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p0
q0
AA
Aa
aa
基因型频率为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p022p0q0q Nhomakorabea20
0
1
1
1
0
p
2 0
p
2 0
2
p0q0
2 p0q0
p
2 0
2
p0q0
和杂合子个体(Aa),故隐性基因难以从群体中彻底剔除。 ❖ 例如:
▪ 猪的氟烷基因(Haln) ▪ 海福牛的侏儒症(隐性纯合子)一岁前死亡,但杂合子
公牛具有粗壮而紧凑的体躯和清新的头部,易被选留种 用,导致该基因扩散。
▪ 设原始群体(随机交配大群体)基因频率为A=p,a=q (则相应基因型频率为:D=p2,H=2pq,R=q2), 淘汰率为S,留种率为1-S。
选 择 后 基 因 型 频 率 = 原 始 基 因 型 频 率 留 种 率
( 原 始 基 因 型 频 率 留 种 率 )
家畜育种学课件
等位基因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第三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选择相关概念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选择 ❖第四节 阈性状的选择 ❖第五节 选择的方法 ❖第六节 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家畜育种学课件
第一节 选择相关概念
❖ 自然选择 ▪ 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自然界对物种的选择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作 用:在生物进化中起主导作用,自然环境条件控制 着变异发展的方向,导致适应性状的产生
❖ 人工选择 ▪ 指在动植物育种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 家养动植物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选择作用。 ▪ 作 用:进化的方向由适应自然环境条件转向有利于为 人类提供更多的畜产品。控制进化方向的是人的意愿。
家畜育种学课件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差异
1、针对维持群体均值而言 ▪ 自然选择是向心选择 ▪ 人工选择是离心选择
A
p AA
a
q
Aa
aa
基因型频率为
p2
2pq
q2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S
S
0
1-S
1-S
1
p 2 1 S 2 p q 1 S
q2
1 S 1 q 2 1 S 1 q 2 1 S 1 q 2
家畜育种学课件
经过一代的选择后,隐性基因频率为:
1
qS(qq2)
q12H1R11S(1q2)
2.针对特定质量性状的系统选育也可能育成新品种 3.选择有益突变也能培育新品种
家畜育种学课件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
❖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 ❖ 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显区别,能够
直接加以描述的性状。其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 理论。 ▪ 主要质量性状:表型特征、血型和血液蛋白多态性、
若:S=1,则q1=1;经过一代选择,群体固定(条件:外显率为100%) S=0,则q1=q,此时群体处于自然平衡状态
❖ 结论:隐性基因的选择比较容易实现。
家畜育种学课件
❖ 例:100头的牛群,有角81头,无角19头 其中:有角81头(隐性纯合子qq) ;无角19头(显性纯合
子QQ、杂合子Qq)
则:有角隐性基因q的频率为: q R 0.9
家畜育种学课件
改变一个种群的步骤:
❖首先,创造或发现变异 ▪ 方法:诱变或杂交
❖其次,通过选择的作用在群体中定向地扩散所需变异型基 因,并逐步使之成为群体的主导类型。
▪ 方法:通过定向选择来增高理想基因的频率。 有变异存在,才有新品种的产生,变异为育种提供素材,
变异是育种的基础。
家畜育种学课件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遗传缺陷、伴性性状。
家畜育种学课件
质量性状选择及效应 基本工作:依据对群体的表型分析、系谱分析 和测交实验对特定基因型的判别。 效应:选择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增加群体 中有利基因的频率,降低不利基因的频率。
家畜育种学课件
一、对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
❖目的:淘汰显性不利基因 ❖例:
▪ 一对等位基因A/a:基因型为AA、Aa、aa。其中,A对 a为完全显性,则AA和Aa具有相同的表现型,均为显 性性状。
2、选择的目的与方向 ▪ 自然选择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 人工选择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选择目标→选择方案
3、选择的过程 ▪ 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长,见效慢 ▪ 人工选择的过程则相对较短,见效较快
家畜育种学课件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间的关系
1、当选择的方向一致时,自然选择能加快人工选择的进程, 增强人工选择的效果。 2、当选择方向不一致时,人工选择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或 影响。此时,要获得人工选择的预期效果,就必须加强或改 善饲养管理条件来克服自然选择的作用。
❖ 育种是根据家畜的遗传和变异两种特性,通过选择和繁育两种手段来引 导变异发展的方向而进行的工作。
❖ 理论基础——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 选择能积累变异,决定变异的方向,产生新类型个体, 最终使畜群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在家畜育种中的体现
1.针对特定数量性状的系统选育可能育成新品种 • 选择的重点--数量性状(经济重要性)
0
家畜育种学课件
❖ 则经过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a的频率为:
pq1
q1
p0q0 p02 2 p0q0
q0 1 q0
q2
q1 1 q1
q0 1 2q0
❖ 经过t代选择后:
▪ 高产对家畜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往往是有害的,故应加强 对高产品种的营养条件供应和环境条件控制。
3、当两种选择作用严重抵触时,人工选择就不会取得进展 (品种退化)
家畜育种学课件
选择的实质
❖ 打破了繁殖的随机性,定向地改变了群体中相关基因 的频率
❖ 打破了自然状态条件下生物群体的“哈代-温伯格” 平衡 ,改变了生物类型。
无角显性基因Q的频率为:Q=1-0.9=0.1 杂合子频率为:H=2Qq=2×0.1×0.9=0.18. 每次淘汰50%的无角牛,则经过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的频 率为:q1=0.945;即:隐性基因的频率增加了0.045。
家畜育种学课件
二、对显性有利基因的选择
❖ 目的:淘汰隐性有害基因 1.根据表型淘汰隐性个体:
家畜育种学课件
考虑完全淘汰隐性基因型个体而保留表型为显性的个体时的 群体基因型变化:
设有一对等位基因
A
a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p0
q0
AA
Aa
aa
基因型频率为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p022p0q0q Nhomakorabea20
0
1
1
1
0
p
2 0
p
2 0
2
p0q0
2 p0q0
p
2 0
2
p0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