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湿痹的辨证施护
痹证患者的辨证施护体会

2 . 3 痰瘀 痹阻证
主症 : 痹 证 日久 , 肌 肉关 节 刺痛 , 固定 不
移, 关节肿大 , 甚 至强直 畸形 , 屈伸 不利 , 有 结节 、 瘀斑 。舌质
紫暗 , 苔 白腻 , 脉细涩。调护原则 : 化痰祛瘀 , 搜 风通络 。调 护
方法 : 慎起居 , 避 风寒 , 病 房 阳光 充 足 , 通 风 良好 。可 进食 百
从而达 到行气活 血、 祛 风除湿 、 散寒 止痛 的功效 , 促 进疾病 的 好转 。
有密切 的关系 。正 虚卫外不 固是痹 证发 生 的内在基础 , 感 受 外邪是痹证发生 的外在 条件 。邪气 闭阻 经脉为其 病机 根本 , 病变多累及肢体 筋骨 、 肌 肉、 关节 , 甚则 影 响脏 腑 。常 见 的痹 证分型有风寒湿痹 、 风湿热痹 、 痰瘀痹阻证 、 肝肾亏虚证 , 根 据
鼓励并指导患者注意防风 、 防寒、 防湿 , 避免居暑 湿之地 。
顺应 时令及 时增 减衣 物 , 注 意防寒保 暖 , 避 免风寒湿 邪侵袭 ,
进而使疾病加 重甚至 恶化 。劳作 或运 动汗 出之时 , 切勿 当风
贪凉 , 乘热 浴冷 。居住 和作业 的地方 保持 清洁 和干燥 。根 据 病情作适 当的功能锻炼 , 以滑 利关 节 、 疏通经 络, 增强体质 , 有
品 。中药 汤剂 宜温服 。配合 拔火 罐疗法 , 肩背 痛 、 腰 腿痛 、 肢 体麻 木者给 予拔火罐 , 达 到活血行 气 , 消肿止痛 , 祛风 除痰 的 作用。 2 . 4 肝 肾亏虚证 主症 : 痹证 日久不愈 , 关 节屈伸不 利 , 肌 肉
药, 不要随便停 药 、 换药 、 增减 药物 , 持 之以恒 , 减 少疾病复 发 。 指导 患者 正确 的选择 食谱 , 改变 既往 不 良饮食 习惯 。饮食 宜 多食 优质蛋 白、 高维 生素 、 营养 丰富的食 物 , 多饮水 , 以满足机 体组 织修 复的需要 , 禁食辛辣 、 煎炸 、 油 腻、 生冷食 物。患者病 情 多反复发作 , 应用情志护理 , 帮 助患者消除 因对疾病 缺乏正 确认识 , 角色转换 自我认 知 异常 以及 环境 因素 和社会 因素 的 影 响, 导致患者心理情感 障碍出现紧张 、 恐惧 、 忧 虑、 愤怒等不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
(二)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
(三)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
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四)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
舌质红、少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膝关节疼痛1、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
2、遵医嘱物理治疗。
3、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取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
(二)膝关节肿胀1、评估红肿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及完整性。
2、遵医嘱物理治疗。
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三)膝关节僵硬1、评估僵硬发生时间、关节活动受限的范围与生活自理能力。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阿就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穴等穴。
3、遵医嘱物理治疗。
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特色技术1、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
2、拔火罐。
(1)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口径大小适宜的火罐。
口径小的用于关节部位。
在本病中,应选用口径小或适中的火罐。
(2)其她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避风寒湿邪入侵,局部注意保暖。
2、加强对膝部保护,戴护膝保暖。
3、患肢可垫软枕抬高,避免爬山,以免关节过度负重。
4、适当控制体重,增加户外活动,日光照射,防止骨质疏松。
5、有任何部位的感染及时就医。
(二)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发物及煎炸品。
1、风寒湿痹证:宜食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食品,如姜、蒜、辣面条等。
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
忌生冷、性凉及肥腻食品,如柿子、螃蟹、蚌肉、海带等。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三)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的情绪,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
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 2、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
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4、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5、督促家属亲友给予配合支持和精神鼓励患者。
谢 谢!
2、关节遇到寒冷,血管收缩,血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气 寒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带上护膝,防止膝关节受凉。应注意膝关节的保 暖防寒,不可使关节过度负重,受潮,受凉。
3、禁忌久站久坐,不要让关节处于某一时间过长,避免加重疼痛的活动, 必要时使用拐杖减少负重,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女性尽量不穿高跟鞋。
3、遵医嘱给予物理治疗,如中频脉冲电疗、超声波、微波等。 4、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 感、皮质下、肝、肾等。
五、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急性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
关节红肿热痛时尽量避免站立、行走、反复下蹲(由于下蹲时膝关节的负重 是自身体重的3-6倍)。
2、风湿热痹证:饮食宜清热利湿通络之品,如丝瓜、冬瓜、赤 小豆、玉米须等。药膳方:丝瓜瘦肉汤。忌辛辣燥热之品,如葱、蒜、 胡椒等。
3、瘀血痹阻证: 饮食上可以食桑葚子粥,也可每日少饮木瓜 牛膝酒,以利通络活血。
4、肝肾亏虚证: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 枸杞子、黑芝麻、黑木耳等。药膳方:莲子百合煲瘦肉汤。忌辛辣香 燥之品。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如黑豆、桃仁、 杏仁、腰果、黑芝麻等。食疗方:干姜煲羊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 物。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炎) 的中医护理方案
陈靓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四)肝肾亏虚证 1、证候要点:常见于老年人,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 冷,心悸气短,或头晕耳鸣,舌质淡白,或舌红少津,脉沉细,或 沉细而数。
2、辩证施护:卧床休息,做好病情观察及安全防护措施,防止 病人跌倒损伤;病房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音,保证病人得到充 足的休息;关节、腰部酸痛按医嘱给予理疗缓解疼痛;头晕、耳鸣 明显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对症处理。
BMI指数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膝关节是人体主要承重关节,体重增加可使膝关节的负担加 重,膝关节的负重在走路时时体重4倍,在上楼时是体重的7倍。 体重每增加1千克,上楼时膝关节负担就会增加8千克。所以,控 制体重对保护膝关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的情绪,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
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 2、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
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4、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5、督促家属亲友给予配合支持和精神鼓励患者。
2.关节活动度训练 ⑴仰卧位闭链屈膝锻炼:要求屈膝过程中足跟不离开床面,在床
面上活动,称为“闭链”。或可以坐在椅子上,健侧足辅助患侧进行 屈膝锻炼。 一日2-3次,一次10-15分钟。
(2)指推髌骨:应轻微向上提拉髌骨,上下、左右活动髌骨。禁 忌按压,以免加重膝关节的疼痛。
(六)护理效果评价
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

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痹症一、辨证施护:(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遵医嘱用热水袋或热药袋热敷。
并遵医嘱行针刺、拔罐、熏洗等疗法。
(2)热痹者中药熏洗时药液宜偏凉,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痛痹局部注意防寒保暖,疼痛剧烈者,需卧床休息。
二、给药护理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如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状态,应及时报告医师。
三、饮食调护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风、寒、湿痹应进温热性食物,可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四、情志护理病程缠绵,反复发病,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下降,患者心情忧郁。
要经常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并具体解决其不便,减轻其痛苦。
说服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五、健康指导(1)嘱患者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须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如川乌、附子宜久煎等,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来院诊治。
(3)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病人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痛风性关节炎病人应减少嘌呤类的食物。
(4)根据病情和体质,适当活动。
眩晕一、辨证施护(1)风阳上扰,肝肾阴虚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时测量血压,保持病室安静,若头晕严峻出现昏仆者,立刻敷陈医师。
(2)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者:病室宜向阳,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按摩内关穴,以减轻呕吐。
二、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温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三、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四、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中医治疗风寒湿痹的分析

中医治疗风寒湿痹的分析发布时间:2021-08-20T08:51:45.03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作者:李小波[导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及神经痛等。
本文就风湿寒痹的中医治疗进行简要分析。
华蓥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华蓥市 638600风寒湿痹是中医病证名,为行(风)痹、痛(寒)痹、着(湿)痹的合称,因风寒湿三气杂至,致气血瘀滞,证见身重而痛,四肢拘挛,甚则走注疼痛,或手足麻木等。
是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痹证。
本病证可见于现代医学诊断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及神经痛等。
本文就风湿寒痹的中医治疗进行简要分析。
一、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风寒湿痹主要是由风、寒、湿三气外邪对经络造成侵袭,导致气血闭阻不畅而引起的。
1、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在于正气不足。
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极易感邪,在《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有云:“由血气虚,则受风湿”,《济生方·痹》也言:“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因此,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故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
2.外感风寒湿邪,多因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睡卧当风,或冒雾露,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原因,而导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
正如《素问·痹论》所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风、寒、湿之邪往往相互影响,故而成病。
风为阳邪开发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借此力内犯,风又借寒凝之积,使邪附病位,而成伤人致病之基。
湿邪借风邪的疏泄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风寒又借湿邪之性,黏着、胶固于肢体而不去。
风、寒、湿病邪留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
故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肢体筋脉拘急、失养。
但风寒湿病邪为患,各有侧重,风邪甚者,病邪流窜,病变游走不定;寒邪甚者,肃杀阳气,疼痛剧烈;湿邪甚者,黏着凝固,病变沉着不移。
痹症患者的辩证施护

痹症患者的辩证施护目的:探讨痹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208例患者的护理,进行对比、总结,实施辩证护理。
结果通过辩证护理能尽快解除疾患,减轻痛苦,达到了有效的治疗目的,同时也提高了辩证施护的效果结论:掌握痹症各型的病因特点,采取辩证治疗,辩证护理,中西医结合,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对临床也有积极的意义。
标签:痹症;辩证施护痹症多由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侵入,闭阻筋肉关节,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以肌肉、筋骨、关节出现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痹症按病理病因分为:风湿热痹和风寒湿痹。
风寒湿痹又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我科2013年1 月---2014年1月收治痹症患者208例。
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应用中医辩证论治及辩证施护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型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08例,男68例,女140例。
年龄18岁-78岁。
其中行痹36例,痛痹88例,着48痹例,热痹36例。
1.2痹症患者的一般护理1.2.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1.2.2严密观察患者的神色,血压,体温,脉象,舌象,疼痛的部位,性质,诱发因素,关节有无肿胀变性等变化。
1.2.3避免久居潮湿,阴冷之地,适时增减衣服,预防外感。
1.2.4适度锻炼,注意保护关节。
1.2.5可配合针灸,按摩,拔火罐等疗法。
1.3 痹症患者的辩证施护1.3.1行痹此型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恶风或恶寒,舌苔薄白,脉浮。
治则及施护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为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及强筋壮骨之品,如牛奶、猪肝、羊肉、大枣、枸杞、黑芝麻、骨头汤等,忌肥甘厚腻食物。
汤药宜热服。
病室安排应温暖向阳,指导患者不要在寒冷季节或阴雨天到室外活动。
1.3.2痛痹此型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遇寒痛增,得热痛减,痛有定处,关节屈伸不利,舌苔薄白,脉弦紧。
痹证的针灸治疗及辨证施护

痹证的针灸治疗及辨证施护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及辨证施护。
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痹证患者,对其进行针灸治疗与辩证施护,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程度来判断针灸治疗与辩证施护对痹证患者的影响。
结果此次选取的患者中,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治疗后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说明针灸治疗和辨证施护对痹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标签:痹证;针灸;辨证施护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不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的结缔组织病,骨与关节病相关。
现结合临床,对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患者运用针灸和辨证施护,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痹证患者作为此次治疗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42例。
1.2方法1.2.1常规护理①保护关节功能:患者急性期活动受限明显,护理以保护关节功能、休息制动为主,可使用各种矫形支架和夹板使关节保持功能位置。
髋关节和膝关节应避免放在屈曲位。
关节痛可导致关节活动减少,久之引起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受限或功能丧失。
因此让患者做适当的伸展运动,必要时帮助患者做被动活动,活动范围从小到大,活动量由小到多,循序渐进。
②减轻疼痛:急性关节炎应绝对卧床休息,治疗及护理手法要轻,根据疾病性质给予保温、热敷、针灸等配以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减少疼痛。
③晨僵护理:晚上睡眠时使用弹力手套保暖,早上起床后用热水浸泡僵硬关节,后活动关节,活动量由小到大,反复多次。
④情志护理:此病日久不愈,患者易产生急躁情绪,鼓励患者将自己的悲观失望、焦虑紧张的思想进行宣泄与释放,保持乐观心境,保持足够睡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提高自我生活的能力[1]。
1.2.2辨证施护及针灸治疗1.2.2.1风寒湿痹该型患者的主要表现有: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或弦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寒湿痹的辨证施护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其中以风寒湿痹多见,风偏胜者为行痹,寒偏胜者为痛痹,湿偏胜者为着痹。
正确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痹证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行痹证的护理:
行痹证见: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或腻,脉浮。
施护:①饮食调护:忌生冷、辛辣,宜食肉类及动物内脏,以养血祛风。
可服红糖粥、生姜粥、洋葱粥或防风粥[防风(布包)10 g,小米带糠适量煮粥],有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效。
②疼痛调护。
关节局部可用热敷法,或局部拔罐以驱除风寒之邪。
可用局部药熨(食盐、大葱炒至60一70℃,用布包裹温熨患处)以行气活血、散寒止痛。
同时,加强局部皮肤护理,防止烫伤。
③用药护理。
辨证用防风汤加减,每It 1剂,分2次口服,宜饭前服药(药温50一60℃)。
④生活起居护理。
根据环境变化,调理起居.阴雨潮湿天气慎外出活动,天晴时多晒太阳,关节忌直接吹风。
若汗出衣湿应及时更换,以免湿气内侵增加病痛。
痛痹证的护理:
痛痹证见: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甚,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白,脉弦紧12施护:①饮食调护。
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调料中适量加姜、辣椒、茴香、桂皮等,以驱散寒邪;可常食鳝鱼、鳗鱼、樱桃、菱角等,有祛风湿、蠲痹痛之功;可食桂心粥、椒面粥(花椒以醋浸一宿,次日取出,拌人白面中,熬成糊食之)DJ。
禁生冷、肥厚、油腻食品。
②疼痛调护。
局部关节疼痛可给予艾灸、隔姜灸或拔火罐,以祛寒止痛和络。
用坎离砂热熨(将坎离砂放于治疗碗内.加入适量食醋.搅拌均匀后装入布袋.待温度升高到45—50℃,即可使用)H J。
可外贴伤湿止痛膏。
③服药护理。
辨证用乌头汤加减,乌头毒性较大,先煎1.2 h或与甘草同煎去毒。
中药汤剂宜热服。
服药后加强巡视,观察有无乌头的毒性反应,如发现患者唇舌发麻、头晕、心悸、脉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表现,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及时进行抢救。
④生活起居护理。
卧床休息,被褥衣着要暖,睡热炕或电热毯,注意局部保暖,痛处加用护套。
切忌吹风受寒、受凉、淋雨潮湿,尤其关节部位更应注意。
夏季避免游泳及赤臂裸腿卧宿,宜穿长袖衣裤睡觉,不宜用竹席、竹床。
阴雨寒冷天不外出,以免复感外邪。
着痹证的护理:
着痹证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
施护:①饮食调护。
宜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忌生冷瓜果。
菜肴中多加生姜片、胡椒粉等驱风散寒除湿之品。
可常服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食木瓜煎、木瓜汤、薏苡仁粥(薏苡仁30 g、糯米70 g,加水300 mL煮粥)口1以除湿和胃。
②疼痛护理。
将患肢用柔软枕头垫起,可用海绵垫保护。
遵医嘱用发泡疗法时,先用鲜毛莨或威灵仙捣烂,
加适量白糖拌匀,敷于关节局部。
关节肿胀甚者可用桑枝、柳条、木瓜煎水趁热熏洗患处。
③服药护理。
辨证用惹苡仁汤加减,中药汤剂宜温服,可适当饮用药酒.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④生活起居护理。
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者,绝对卧床休息。
居室环境要干燥温暖,冬春季节多晒太阳,避免阴暗潮湿。
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潮湿天气外出活动。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外感风寒加重病情。
能锻炼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
适时更换体位,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受压部位应软垫保护。
保持关节功能位,防止发生畸形。
病情稳定,疼痛减轻后下床活动,加强肢体锻炼。
关节疼痛变形者,防止受压;关节不利或强直者,进行关节及整个肢体的按摩,脊柱变形时睡硬板床,协助患者被动运动,活动量应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动静结合,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进一步僵直。
情志调理:
中医学一向重视情志致病和既病之后对情志的影响,把情志护理列为中医护
理的基本特点,认为情志护理是对每个患者所不可缺少的,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均有很大影响。
痹证是一种病程迁延的疾病,不仅治疗时间较长,有的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绝对卧床休息,且反复发病,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下降,患者容易失去信心,甚则悲观失望。
患者的知识水平、性格、病情、环境、经济条件等不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也不同,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表示亲切关怀,充分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忧虑、烦恼等情志因素刺激。
定期与患者沟通,注意沟通技巧和方式,使其情绪稳定,精神舒畅,使脏腑气血功能旺盛,增强治愈信心。
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演变过程,从诱发因素、疾病表现、治疗、功能锻炼到预后及预防等给予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指导。
出院后注意防风寒、潮湿,内衣汗湿及时换洗,不可乘身热汗出而洗冷水浴,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适当活动,量力而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外邪抗御能力。
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如有药物反应及时停药,人院诊治。
一旦感受风寒之邪应积极彻底治疗,防止病邪内传。
湿痹是由于体虚、阳气不足,腠理空疏,卫阳不固,加之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等原因,使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阻于脉络,致气血运行不畅,即成风寒湿痹。
根据风寒湿痹的证候特点,从饮食、疼痛、用药、生活起居等方面采取辨证施护,发挥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实施个体化辨证护理,使患者得到有针对性的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中医护理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