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ppt
合集下载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2.病毒总论

病毒的分类与名称
分类方法
病毒可以按照核酸类型、宿主种类、病毒形态 等进行分类。
命名规则
Hale Waihona Puke 病毒名称通常基于宿主、疾病名称、发现者或 地理分布等因素。
病毒的繁殖方式
1
溶菌与菌落
病毒通过使寄主细胞溶解,释放新形成的病毒颗粒。
2
内源加壳
病毒核酸复制过程中,新的病毒颗粒形成并包装在宿主细胞内。
3
外源加壳
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外组装和包装形成新的病毒颗粒。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2.病毒总论
病毒是微小的传染病原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它们依赖于寄生于宿主细 胞内复制,并引起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疾病。
病毒的结构与复制
病毒结构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有一种或多种结构经过 自我组装形成复制体。
病毒复制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复 制自身,生成新的病毒颗粒。
某些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来避免宿主免 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疫苗可以模拟病毒感染,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提 供免疫保护。
病毒的疾病和控制
病毒疾病
病毒感染引起各种疾病,如感冒、流感、艾滋病等。
病毒控制
控制病毒传播的方法包括疫苗接种、卫生措施、隔 离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 侵入宿主细胞
病毒通过特定的受体结合宿主细胞表面进入宿主细胞内部。
2 操纵宿主细胞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复制和传播自身,改变宿主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3 免疫逃避
某些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来避免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病毒与免疫的关系
免疫应答 免疫逃避 疫苗开发
宿主免疫系统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细胞免疫响应 来抵抗病毒感染。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病原真菌

曲霉菌属
• 曲霉菌中对畜禽危害严重的有黄曲霉、烟 曲霉、寄生曲霉、棕曲霉、杂色曲霉、构 巢曲霉、白曲霉以黑曲霉等。 • 曲霉菌病临床不多见。正常机体对本菌有 一定抵抗力,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 感染。
• 本菌较明显地因其所作用的机体体质类型 机体反应性以及作用环境状况的不同而引 起不同类型的疾病。 • 如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与霉菌毒 素中毒性疾病。 • 黄曲霉菌可产生毒性很强的黄曲霉毒素, 食后可引起中毒并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青霉菌属
• 是一群种类多、分布广的真菌。 • 其中黄绿青霉、桔青霉、岛青霉、圆弧青 霉、扩展青霉,是本属中主要常见的产毒 素真菌,对人和动物机体的毒性作用各有 不同。
• 本属的基本特征是,营养菌丝从无色到有 鲜明颜色、菌丝有隔; • 气生菌丝呈密毯状,棉絮状或部分集结成 菌索; • 分生孢子梗有隔,光滑或粗糙,顶端有呈 扫帚状的轮生分支,称帚状支; • 分生孢子呈球形、椭圆形或圆柱形,大部 分呈黄绿、绿或灰绿色。
• 致病性
• 在表皮角化层、毛囊、毛根、毛根鞘及其 细胞内繁殖 • 使皮肤发生丘疹、水泡和皮屑,有的毛发 区发生脱毛、毛囊炎或毛囊周围炎,有黏 性分泌物或上皮细胞形成痂壳等。
猫 癣
• 生物学特性
• 菌丝均有分隔并分枝,不产生有性孢子 • 形态多样
须癣毛癣菌(棒状大分生孢子和葡萄状小分生孢子)
黄曲霉菌
• 黄曲霉通常寄生于各类粮食、花生、棉子 鱼粉及肉制品上,当收获、加工和贮藏过 程中处理不当,便会大量繁殖。 • 大多数菌株腐生于谷物后,对畜禽和人无 害;但少数的菌株在繁殖时能产生毒素, 可引起多种畜禽发生真菌毒素中毒症,并 能导致癌症,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 分生孢子梗壁厚而粗糙,无色 。分生孢子 呈圆珙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 • 在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灰白色、扁平,以后 出现放射状皱纹,菌落颜色转为黄至暗绿 色,菌落背面无色至淡红色。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弧菌科及气单胞菌科

能在神奈川培养基上产生β型溶血者,称 为神奈川试验阳性。
副溶血性弧菌在自然界不同的水中生 存时间很不一致,在淡水中1天左右 即死亡,而在海水中则能存活47天以 上。在pH6以下不能生长,但在含盐 6%的酱菜中,虽然pH值降到5.0以下, 仍能存活30天。
致病性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性细菌,主要 存在于海水及海产品中,但在其它食品 如肉类、禽类产品、淡水鱼类中也有本 菌存在。
所致的食物中毒主要由海产品引起,居 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之首。
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呈爆发性,较少散 发。温暖月份易发生大爆发,寒冷季节 少见。
主要由于生食海产品,烹调加热不足或 交叉感染引起。
临床上以急性发病,腹泻、腹部痉挛、 恶心、呕吐、头痛、发烧、畏寒为主, 严重者脱水、休克。
副 溶 血 增菌液 性 弧 菌 检 验 程 序
检样
37℃ 8--16h
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或选择 性琼脂平板)和S.S琼脂平板
37℃
18--24h
3.5%氯化钠三糖铁
革兰氏染色镜检
嗜盐性试验
生化试验
动物试验 报告
为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但生长需要盐, 在无盐环境中不生长,在含0.5%的培养基 中即可生长,但在含盐3-3.5%的培养基中 生长最好。
神奈川(Kanagawa)现象
从患者样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在 含有人血和家兔红细胞的培养基中生长, 能产生β型溶血(致病菌),而从海水中 及海产品中分离的菌株则不溶血(非致病 菌),这种现象称为神奈川现象。
第九章 弧菌科及气单胞菌科
这两个科的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 兼性厌氧菌,均可存在于水源中,
引起鱼类发病。
副溶血性弧菌Βιβλιοθήκη 生物学特性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又 称为嗜盐杆菌,嗜盐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在自然界不同的水中生 存时间很不一致,在淡水中1天左右 即死亡,而在海水中则能存活47天以 上。在pH6以下不能生长,但在含盐 6%的酱菜中,虽然pH值降到5.0以下, 仍能存活30天。
致病性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性细菌,主要 存在于海水及海产品中,但在其它食品 如肉类、禽类产品、淡水鱼类中也有本 菌存在。
所致的食物中毒主要由海产品引起,居 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之首。
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呈爆发性,较少散 发。温暖月份易发生大爆发,寒冷季节 少见。
主要由于生食海产品,烹调加热不足或 交叉感染引起。
临床上以急性发病,腹泻、腹部痉挛、 恶心、呕吐、头痛、发烧、畏寒为主, 严重者脱水、休克。
副 溶 血 增菌液 性 弧 菌 检 验 程 序
检样
37℃ 8--16h
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或选择 性琼脂平板)和S.S琼脂平板
37℃
18--24h
3.5%氯化钠三糖铁
革兰氏染色镜检
嗜盐性试验
生化试验
动物试验 报告
为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但生长需要盐, 在无盐环境中不生长,在含0.5%的培养基 中即可生长,但在含盐3-3.5%的培养基中 生长最好。
神奈川(Kanagawa)现象
从患者样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在 含有人血和家兔红细胞的培养基中生长, 能产生β型溶血(致病菌),而从海水中 及海产品中分离的菌株则不溶血(非致病 菌),这种现象称为神奈川现象。
第九章 弧菌科及气单胞菌科
这两个科的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 兼性厌氧菌,均可存在于水源中,
引起鱼类发病。
副溶血性弧菌Βιβλιοθήκη 生物学特性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又 称为嗜盐杆菌,嗜盐弧菌。
兽医微生物学

Fab片段的生物学活性 抗体结合抗原的活性由
Fab所呈现,由VH和VL所组成的抗原结合部位,
可结合抗原,是决定抗体分子特异性的部位。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5
Fc片段的生物学活性 该片段无结合抗原活性,但 与抗体分子的生物学活性有密切关系:1.选择性地通 过胎盘; 2.与补体结合活化补体;3.决定Ig分子的亲 细胞性(即与带Fc受体细胞的结合);4.Ig通过粘膜进入 外分泌液等都是Fc片段的功能。
现象称为抗原的交叉性。这些共有的抗原组成或决 定簇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如果两种微生物有 共同抗原,它们与相应抗体相互之间可以发生交叉 反应。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4
五、抗原的分类
(一)抗原分类
按性质分 完全抗原、半抗原等。
按来源分
异种抗原 与免疫动物不同种属的抗原,如微生物
抗原,异种动物红细胞,异种动物蛋白。
荚膜抗原 又称K抗原。荚膜是细菌主要的表面抗 原,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菌毛抗原 菌毛由菌毛素组成,有很强的抗原性。
毒素抗原 外毒素的成分为糖蛋白或蛋白质,具有
很强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即抗毒素)。
2.病毒抗原 各种病毒都有相应的抗原结构。如囊膜
抗原、衣壳抗原、可溶性抗原和核蛋白抗原。
课件002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1
重链 又称H链,两条重链之间由一对或一对以 上的二硫键互相连接。重链从氨基端(N端)开始最 初的110个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结构是随抗体分 子的特异性(与抗原对应)不同而有所变化,这
一区域称为重链的可变区(VH),其余的氨基酸比 较稳定,称为恒定区(CH)。
轻链 又称L链,两条相同的轻链其羧基端(C端) 靠二硫键分别与两条重链连接。轻链从N端开始 最初的109个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及结构随抗体分子 的特异性(与抗原对应)变化而有差异,称为轻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肠杆菌科

抗原及血清型
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和H三种,它们是 本菌血清型鉴定的物质基础。迄今,已确定的 大肠杆菌O抗原有174种(1-181中除了31、47、 67、72、93、94、122),K抗原有80种,H抗 原有53种(1-56中除了13、22、50)。自然界 中可能存在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可高达数万种, 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数量是有限的。
培养及生化特性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 适生长pH为7.2~7.4。S型菌株在肉 汤中培养18~24h,呈均匀浑浊,管 底后,形成圆形凸起、光滑、 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约2~3nm,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 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 在SS琼脂上一般 不生长或生长较差,生长者呈红色。一些致病 性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
禽大肠杆菌病 头部皮下结缔组织肉芽肿
禽大肠杆菌病 肠系膜肉芽肿 (日.崛内贞治)
禽大肠杆菌病
6 肠炎
禽大肠杆菌病 鸽直肠黏膜充血、出血,充满绿色粪便
禽大肠杆菌病
7 禽蜂窝织炎
禽大肠杆菌病
是肉鸡腹部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病变见 于腹中线和大腿之间,皮肤发红、破损
禽大肠杆菌病 皮下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
1 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 本病多见于5~12周龄的幼 鸡,6~9周龄为发病高峰。
禽大肠杆菌病
剖检可见气囊壁增厚
禽大肠杆菌病 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
禽大肠杆菌病 纤维素性心包炎
禽大肠杆菌病 严重的纤维素性心包炎
禽大肠杆菌病
2 幼雏脐带炎
禽大肠杆菌病 脐孔周围皮肤红肿(鸭)
禽大肠杆菌病
3 卵巢炎及卵黄性腹膜炎
厌氧;
4) 绝大多数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一 般都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螺旋体

苍白密螺旋体品他亚种 品他病
苍白密螺旋体极细亚种 雅司病
兔梅毒密螺旋体
兔梅毒
性传播 皮肤损伤 皮肤损伤 交配
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
问号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病
接触疫水
第2节 疏螺旋体属
(Borrelia)
有3~10个不规则 的疏松螺旋,运动活泼。
对人和动物致病的 主要有伯氏疏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鹅疏螺 旋体等。
(五)分子生物学检测 核酸探针/PCR
(六)血清学检查 显微凝集溶解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 MAT):用标准株或当地流行株作型特异性抗原,分 别与病人不同稀释度血清混合, 37℃孵育2h,暗视野 显微镜观察,可见钩端螺旋体凝集成小蜘蛛状,继而膨 胀并裂解。一般效价在1:800以上可判为阳性, 1:400 以上为可疑, 1:400以下需间隔两周后复检。
慢性移行性红斑
伯氏疏螺旋体
Borrelia burgdorferi FA stain (CDC)
B. burgdorferi dark field illumination (CDC)
The presentation of erythema migrans in Stage 1 (莱姆病)
宿主及传播媒介
本病原有2~4个弯曲,两端 尖锐,呈双燕翅状;革兰氏 染色阴性,用姬姆萨氏染色 和镀银染色后效果好。
培养特性
猪痢短螺旋体严格厌氧,一般厌氧环境难 以培养。
对培养基营养的要求相当苛刻,常用含 10%胎牛血清的TSB琼脂培养。
在TSB琼脂上形成扁平、半透明、针尖状、 强β溶血菌落。
抵抗力
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25℃粪 便内能存活7天,5℃粪便重能存活61 天,在4℃土囊中能存活18天;对消毒 药的抵抗力不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如过 氧乙酸、来苏儿和氢氧化钠溶液均能迅 速将其杀死。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单股DNA病毒

细环病毒科 单股环状 圆形
30
-
正二十 面体
32
-
正二十 面体
32
-
正二十 面体
32
第一节 细小病毒科 Parvoviridae
1. 直径18~26nm。 2. 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不分节段,大小
5.2kb。 3. 20面体对称,衣壳32壳粒; 4. 无囊膜; 5. 在细胞核内繁殖。 6. 有3条结构多肽:
胸腺出血,肝脏咋黄, 剖开左侧股骨后骨髓呈粉红色。
鸡贫血病毒
血稀如水,血凝时间长,颜色变浅,血细胞 比容值下降,红细胞、白细胞数显著减少。
鸡贫血病毒
诊断
1) 病毒分离:肝脏是分离CAA的最隹材 料,可接种到MDCC-MSB1细胞进行。
2) 血清学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免疫 荧光法和间接ELISA法等,均可用于 检测。
1) 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在电镜下病毒 呈晶格排列,有实心和空心两种粒子,无囊膜, 直径20~24nm;
2) 单链DNA,5.1kbp;
3) 有3种结构蛋白: • 89kD,78kD,61kD
• 其中61kD为主要结构蛋白。
4) 病毒耐乙醚、胰蛋白酶、 酸和热,但对紫外线敏感。
番鸭细小病毒
1984年发现,5岁以内鹦鹉易感; 羽毛脱落或喙变形。
第三节 细环病毒科 Anelloviridae
1997年发现了人类圆环病毒,与肝炎有 关,取名为输血传播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ed virus, TTV),与CAV结构类似,被列于圆环病 毒科。
ICTV第八次分类报告将其重新命名为细
3) 空心内直径为12nm,衣壳厚度为4nm; 4) 壳粒数为32; 5) 核酸为6kbp; 6) 有3条结构多肽:VP1为85000, VP2为61000,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微生物学的发展
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改进和遗传学 、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 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 形成了系统的微生物学。
02
兽医微生物学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
总结词
定义与任务
详细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学科,主要任务是诊断、预防和 控制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疫苗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 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疫苗接种方式
包括注射、口服、喷雾等,应根据疫苗种类和动物种类选择合适的 接种方式。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疫苗应存放在适宜的温度下,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接种前应检 查疫苗的外观、有效期和批号等信息,确保疫苗质量可靠。
分布广泛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动植物体内外、空气 中等各个角落都有分布,与人类生活密切 相关。
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
适应性强
微生物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如高温、低温、酸碱度变化大等。
微生物的发现与历史
微生物的发现
最早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科学家 列文虎克,他于1674年用自制的 显微镜观察到雨水中的原生动物 。
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中的微生物学技术
病原分离与鉴定
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如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免疫学试验等,对 动物疾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
为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 体,可以了解动物感染的病毒或 细菌种类以及免疫状态,为预防
和治疗提供参考。
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耐药性检 测,可以了解病原微生物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机制,为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改进和遗传学 、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 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 形成了系统的微生物学。
02
兽医微生物学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
总结词
定义与任务
详细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学科,主要任务是诊断、预防和 控制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疫苗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 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疫苗接种方式
包括注射、口服、喷雾等,应根据疫苗种类和动物种类选择合适的 接种方式。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疫苗应存放在适宜的温度下,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接种前应检 查疫苗的外观、有效期和批号等信息,确保疫苗质量可靠。
分布广泛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动植物体内外、空气 中等各个角落都有分布,与人类生活密切 相关。
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
适应性强
微生物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如高温、低温、酸碱度变化大等。
微生物的发现与历史
微生物的发现
最早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科学家 列文虎克,他于1674年用自制的 显微镜观察到雨水中的原生动物 。
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中的微生物学技术
病原分离与鉴定
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如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免疫学试验等,对 动物疾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
为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 体,可以了解动物感染的病毒或 细菌种类以及免疫状态,为预防
和治疗提供参考。
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耐药性检 测,可以了解病原微生物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机制,为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1
1. 生物学特性 菌体细长,长约20-30um,直径约 0.2um,有4-20个大而宽疏的螺旋。其鞭毛缠绕着菌 体,位于外膜和胞浆膜之间,称之为轴鞭毛。 2. 致病性 伯氏疏螺旋体致人、犬、牛和马的关节炎, 被硬蜱叮咬的部位呈圆环状疹块,之后表现为游走 性关节炎,可见破行、关节肿胀,发热及淋巴结肿 大。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8
2. 培养特性 螺旋体的培养有的较为困难,多数需
厌氧培养。但有些属种,特别是细螺旋体(又称钩
端螺旋体)的培养并不难。个别致病性螺旋体可采
用含血液、腹水或其他特殊成分的培养基培养。有
些螺旋体尚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3. 分类 螺旋体目,下分为两个科,即螺旋体科和
细螺旋体科。细螺旋体科只有一个属,即细螺旋体
硬蜱在吸吮感染动物的血液之后,便可在数年内 都具有传染性。啮齿动物是伯氏疏螺旋体的天然贮 主。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2
3. 微生物学检查 蜱叮咬部的附近皮肤、患病关节 的关节液可用于病原学检测。用暗视野显微镜或作 姬姆萨染色等可观察到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培养困难,可用改良的Kelley氏培 养基分离培养,培养物每周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属(钩端螺旋体属)。螺旋体科又由螺旋体属、脊
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和蛇形螺旋体
属五个属组成。其中与兽医有关的主要有疏螺旋体
属、密螺旋体属、蛇形螺旋体属和细螺旋体属。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9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0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 本属成员细胞呈螺旋状,长3-20um,宽0.2-0.5um,
螺旋体广泛存在于水生环境,也有许多分布在人 和动物体内。大部分营自由的腐生生活或共生,无 致病性,只有一小部分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6
1. 形态与结构 螺旋体细胞呈螺旋状圆柱形,具有多 个完整的螺旋。其大小极为悬殊,长可为5-250um, 宽可为0.1-3um。某些可通过细菌滤器。细胞的螺数、 螺间及弧幅各不相同,在分类上有意义。
兽 医 微 生 物 学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
兽医微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 2003/02/28
内 容 简 介
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 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 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轴丝 螺旋体的细胞中心为原生质柱,外有2-100 根以上的轴丝,又称轴鞭毛或内鞭毛,现亦简称为 鞭毛,沿原生质柱的长轴缠绕其上。轴丝夹在细胞 壁外鞘和细胞膜之间。螺旋体通过轴丝而运动,主 要有3种方式:①沿长轴旋转,快速前进;②细胞屈 曲伸缩前进;③螺旋状或蛇状前进。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7
螺旋体具有不定形的核,无芽孢,核酸兼有 RNA和DNA,以二等分横分裂法繁殖。
染色特性 都是革兰氏阴性,多数不易着色。姬 姆萨氏染色效果较好,可染成红色或蓝色。蓝色多 属腐生性螺旋体。常用镀银染色法染色,使之变租 而显黑褐色。也用印度墨汁或刚果红负染,螺旋体 透明无色,背景衬有颜色,反差明显。以相差和暗 视野显微镜观察螺旋体效果良好。能检查形体又可 分辨运动方式,甚为常用。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
第二十四章 螺旋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疏螺旋体属 蛇形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细螺旋体属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
第一节 概述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能活
泼运动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它的基本结构与细菌 类似,细胞壁中有脂多糖和壁酸,胞浆内含核质, 以二分裂繁殖。依靠位于胞壁和胞膜间的轴丝的屈 曲和旋转使其运动,这与原虫类似。所以螺旋体是 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 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 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 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 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
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
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
等。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
第十五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十六章 肠杆菌科 第十七章 弧菌科 第十八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第十九章 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第二十章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微需氧和厌氧菌 第二十一章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 第二十二章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 第二十三章 分支杆菌及相似属 第二十四章 螺旋体 第二十五章 霉形体 第二十六章 立克次体及衣原体
在疫区可预防接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全菌灭活 疫苗,有不良反应,效果不好。另一种亚单位疫苗, 为纯化的OspA。用它免疫犬可产生抗体,当蜱吸血 时,伯氏疏螺旋体被抗体阻断,不能从蜱的中肠向唾 液腺移行,从而使蜱不再感染新的吮血对象。
每条菌体有3-10个不规则的疏松螺旋,有15-20根轴 丝。以螺旋状推进方式活泼运动。用姬姆萨氏染液 着色良好。易培养,微需氧或厌氧。 伯氏疏螺旋体
是莱姆病(Lyme disease)的病原体。莱姆病最早于 1975年在美国的莱姆镇发现,故而得名,现己遍布 全世界。此病由硬蜱为传播媒介,感染人和犬、牛、 马等动物,致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血清学诊断可行。ELISA最为常用。犬在感染4 周后即可测出抗体,3个月后抗体达高峰,此时犬 可持续感染。抗体滴度维持高水平至少18个月。
PCR、限制性酶切及DNA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手 段亦用于诊断。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3
4. 防治 强力霉素或阿莫西林可用于莱姆病的治疗, 但只能一定程度缓解病损,并不能完全消灭伯氏疏螺 旋体。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1
1. 生物学特性 菌体细长,长约20-30um,直径约 0.2um,有4-20个大而宽疏的螺旋。其鞭毛缠绕着菌 体,位于外膜和胞浆膜之间,称之为轴鞭毛。 2. 致病性 伯氏疏螺旋体致人、犬、牛和马的关节炎, 被硬蜱叮咬的部位呈圆环状疹块,之后表现为游走 性关节炎,可见破行、关节肿胀,发热及淋巴结肿 大。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8
2. 培养特性 螺旋体的培养有的较为困难,多数需
厌氧培养。但有些属种,特别是细螺旋体(又称钩
端螺旋体)的培养并不难。个别致病性螺旋体可采
用含血液、腹水或其他特殊成分的培养基培养。有
些螺旋体尚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3. 分类 螺旋体目,下分为两个科,即螺旋体科和
细螺旋体科。细螺旋体科只有一个属,即细螺旋体
硬蜱在吸吮感染动物的血液之后,便可在数年内 都具有传染性。啮齿动物是伯氏疏螺旋体的天然贮 主。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2
3. 微生物学检查 蜱叮咬部的附近皮肤、患病关节 的关节液可用于病原学检测。用暗视野显微镜或作 姬姆萨染色等可观察到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培养困难,可用改良的Kelley氏培 养基分离培养,培养物每周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属(钩端螺旋体属)。螺旋体科又由螺旋体属、脊
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和蛇形螺旋体
属五个属组成。其中与兽医有关的主要有疏螺旋体
属、密螺旋体属、蛇形螺旋体属和细螺旋体属。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9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0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 本属成员细胞呈螺旋状,长3-20um,宽0.2-0.5um,
螺旋体广泛存在于水生环境,也有许多分布在人 和动物体内。大部分营自由的腐生生活或共生,无 致病性,只有一小部分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6
1. 形态与结构 螺旋体细胞呈螺旋状圆柱形,具有多 个完整的螺旋。其大小极为悬殊,长可为5-250um, 宽可为0.1-3um。某些可通过细菌滤器。细胞的螺数、 螺间及弧幅各不相同,在分类上有意义。
兽 医 微 生 物 学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
兽医微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 2003/02/28
内 容 简 介
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 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 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轴丝 螺旋体的细胞中心为原生质柱,外有2-100 根以上的轴丝,又称轴鞭毛或内鞭毛,现亦简称为 鞭毛,沿原生质柱的长轴缠绕其上。轴丝夹在细胞 壁外鞘和细胞膜之间。螺旋体通过轴丝而运动,主 要有3种方式:①沿长轴旋转,快速前进;②细胞屈 曲伸缩前进;③螺旋状或蛇状前进。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7
螺旋体具有不定形的核,无芽孢,核酸兼有 RNA和DNA,以二等分横分裂法繁殖。
染色特性 都是革兰氏阴性,多数不易着色。姬 姆萨氏染色效果较好,可染成红色或蓝色。蓝色多 属腐生性螺旋体。常用镀银染色法染色,使之变租 而显黑褐色。也用印度墨汁或刚果红负染,螺旋体 透明无色,背景衬有颜色,反差明显。以相差和暗 视野显微镜观察螺旋体效果良好。能检查形体又可 分辨运动方式,甚为常用。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
第二十四章 螺旋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疏螺旋体属 蛇形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细螺旋体属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
第一节 概述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能活
泼运动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它的基本结构与细菌 类似,细胞壁中有脂多糖和壁酸,胞浆内含核质, 以二分裂繁殖。依靠位于胞壁和胞膜间的轴丝的屈 曲和旋转使其运动,这与原虫类似。所以螺旋体是 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 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 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 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 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
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
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
等。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
第十五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十六章 肠杆菌科 第十七章 弧菌科 第十八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第十九章 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第二十章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微需氧和厌氧菌 第二十一章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 第二十二章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 第二十三章 分支杆菌及相似属 第二十四章 螺旋体 第二十五章 霉形体 第二十六章 立克次体及衣原体
在疫区可预防接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全菌灭活 疫苗,有不良反应,效果不好。另一种亚单位疫苗, 为纯化的OspA。用它免疫犬可产生抗体,当蜱吸血 时,伯氏疏螺旋体被抗体阻断,不能从蜱的中肠向唾 液腺移行,从而使蜱不再感染新的吮血对象。
每条菌体有3-10个不规则的疏松螺旋,有15-20根轴 丝。以螺旋状推进方式活泼运动。用姬姆萨氏染液 着色良好。易培养,微需氧或厌氧。 伯氏疏螺旋体
是莱姆病(Lyme disease)的病原体。莱姆病最早于 1975年在美国的莱姆镇发现,故而得名,现己遍布 全世界。此病由硬蜱为传播媒介,感染人和犬、牛、 马等动物,致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血清学诊断可行。ELISA最为常用。犬在感染4 周后即可测出抗体,3个月后抗体达高峰,此时犬 可持续感染。抗体滴度维持高水平至少18个月。
PCR、限制性酶切及DNA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手 段亦用于诊断。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3
4. 防治 强力霉素或阿莫西林可用于莱姆病的治疗, 但只能一定程度缓解病损,并不能完全消灭伯氏疏螺 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