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2010年工程建设初步设计

合集下载

QGDW166[1].3-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

QGDW166[1].3-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

Q/GDW212 —2008ICS29.240CEC96-2008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166.3—2010代替Q/GDW166.3—200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Code of content profun dity for prelim inary desig n for tran smissi on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 of STATE GRIDPart3:overhead power Tran smissi on line2011-01-04发布2011-01-04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166.3—2010目次刖-_:言........... I I 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总则(14总的部分(25电缆线路路径(46环境条件(47污秽条件(48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49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510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511电缆支持与固定(512通讯干扰(513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514充油电缆供油设计(615 土建部分(616电缆通道附属设施(717电缆通道防火(718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7 19在线监测(720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721附件(822专题报告(823图纸部分(824计算项目要求(925施工组织设计大纲(926主要设备材料清册(1027概算部分(10编制说明(13IQ/GDW166.3—2010II.、八、-刖言为贯彻落实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电力电缆部分》(Q/GDW166.3—2007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三个目录”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三通一标”应用率,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标准化水平。

国家电网公司业扩报装工作规范(附表)

国家电网公司业扩报装工作规范(附表)

国家电网公司业扩报装工作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业扩报装管理,规范业扩报装作业行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业务受理、现场勘查、供电方案确定及答复、业务收费、受电工程设计审核、中间检查及竣工检验、供用电合同签订、接电、资料归档、服务回访全过程的作业规范、流程衔接及管理考核要求。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系统所属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

第二章管理要求第四条业扩报装工作必须全面践行“四个服务”宗旨,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有关供电监管要求,严格遵守公司供电服务“三个十条”规定,按照“一口对外、便捷高效、三不指定、办事公开”的原则开展工作。

第五条坚持“一口对外”的原则,建立有效的业扩报装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由客户服务中心负责统一受理用电申请,承办业扩报装的具体业务,并对外答复客户。

营销、发策、生产、调度、基建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流程要求,完成业扩报装流程中的相应工作内容。

第六条坚持“便捷高效”的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扩报装流程,整合服务资源和信息资源,推行“首问负责制”、“客户经理制”,严格按照《供电监管办法》及国家电网公司“十项承诺”要求的时限办理业扩报装各环节业务。

第七条坚持“三不指定”的原则,严格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服务标准,尊重客户对业扩报装相关政策、信息的知情权,对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单位的自主选择权,对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的评价权,杜绝直接、间接或者变相指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

第八条坚持“办事公开”的原则,在营业场所、95598客户服务网站或通过宣传资料,公布统一的业扩报装服务项目、业务流程、收费标准等信息;配置自助服务终端,方便客户查询业务办理进程、具备资质的受电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信息以及有关政策。

主动接受客户及社会的监督。

第九条对供电营业区内具备供电条件的客户,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拒绝受理用电申请和供电。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数据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数据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通信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数据信息采集中的应用贺龙(国网吴起县供电公司,陕西延安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电力数据信息的采集对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比有线通信方式,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呈现独特优势。

文章阐述了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微功率无线通信等相关技术,并剖析了电力信息采集业务模式和电力信息采集系统的组网架构。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抗干扰性设计、传输可靠性优化等技术手段,并提出了进一步增强无线通信在电力信息采集可靠性方面的建议。

无线通信技术;电力数据;信息采集Applic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Power Data Information AcquisitionHE Long(State Grid Wuqi County Power Supply Company, Yan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mart grid construction, the collection of power data inform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power grid. Compared with等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正向着更高速率、更大容量、更低延时的方向不断发展。

电力信息采集业务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对用户用电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部署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部门可以实时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用电分析,发现用电异常行为,并对电量计量进。

精细化的用户用电数据,不仅有利于电力部门更好地开展用户服务、制定电价策略、进行电费保障电能供应质量。

2024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培训

2024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培训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培训
contents
目录
• 系统概述与背景 • 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 • 用电信息采集方法与技术 • 系统操作演示与实践环节 • 政策法规与标准要求解读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系统概述与背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定义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 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测、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 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用电检查(防窃电) 、负荷预测和节约 用电成本等目的。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
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 流程。
提高员工对系统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系 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
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
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 决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 件的能力,减少损失和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培训内容总结回顾
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介绍
详细阐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整体 架构、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及相互关 系。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讲解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数据采集、 传输的原理、方式和技术特点。
系统安装与调试
介绍了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安装 步骤及调试方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 运行。
本次培训内容与目标
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将涵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 基本原理、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数 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系统维护与故障 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培训,使学员全面了解用电信 息采集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掌握系 统操作和维护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02 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

2024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总结

2024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总结

2024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是我单位与电力部门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

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全面、高效、安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提高用电数据采集与管理的水平,为电力部门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和服务,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在2024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以下方面的工作内容:1. 系统基础建设:完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平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2. 数据采集与管理:建立起高效、全面的数据采集机制,确保用电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开展用电数据的清洗、整理和归档工作,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3. 数据应用与服务:将用电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为电力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指导。

同时,开展数据共享与开放,推动电力行业的协同发展。

三、工作进展2024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架构设计:经过多次研讨和论证,我们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划分。

同时,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范和实施方案。

2. 技术平台建设:我们与一家知名的技术公司合作,共同推进系统的技术平台建设。

目前,已经完成了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网络安全的加固工作。

3. 数据采集与管理:我们与电力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规划数据采集和管理的工作流程。

已经完成了用电设备的信息采集和系统接口的开发,实现了初步的数据采集工作。

4. 数据应用与服务:我们与数据分析团队合作,对采集到的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工作。

已经实现了一些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并向电力部门提供了相应的数据支持和服务。

四、存在问题在2024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功能完善度不高:目前系统的功能还比较简单,不能完全满足电力部门的需求。

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办法题库(已修改20240815)概要

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办法题库(已修改20240815)概要

《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方法》试题一、填空题1.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方法》,采集系统建设是公司坚毅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对公司经营区域内电力用户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2.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方法》,采集系统建设应以业务应用为引导,坚持(建设)与(应用)相结合,满意采集系统深化应用的要求;坚持(普遍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统一系统设计,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

3.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方法》,采集系统建设应符合坚毅智能电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要求,严格执行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能表、采集系统主站软件标准化设计等技术标准和平安防护相关规定。

4.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方法》,未履行项目储备的采集系统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列入(年度综合安排)和(年度预算)。

5.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方法》,施工打算包括(方案设计)、(招标选购)、(合同签订)、检测验收、(物资领用)、开工手续办理等工作。

6.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方法》,建设单位是指参加(组织)、(管理)和(实施采集项目)的地市(县)供电企业。

7.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方法》,省公司统一组织对各项目建设单位编制的(初步设计)(含概算)进行审查,批复通过后由各级建设单位依据批复内容组织实施。

8.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方法》,招标(含物资和设计、施工、监理等服务)选购过程应依据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要求,由(公司总部)或(省公司)统一组织实施。

9.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方法》,对单项投资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采集项目必需实施监理管理。

10.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管理方法》,签订的施工合同应包括工程范围、(工程量)、合同金额、(质量要求)、工期要求、(违约责任)、平安协议等内容。

用电客户受理员-初级工题库(附答案)

用电客户受理员-初级工题库(附答案)

用电客户受理员-初级工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服务调度员负责将计划停电延期信息告知( ),由95598做好客户解释工作。

A、设备运维人员B、95598C、服务调度员D、配调调度员正确答案:B2.根据《南方电网公司强化客户全方位服务“三项机制”重点工作意见》,加强业务满意度评价,()组织对营业厅、95598服务等业务的满意度测评A、市场营销部B、营销稽查中心C、客服中心D、服务调度正确答案:C3.客户查询故障停电信息时,以下服务用语有待改善的是()A、很抱歉,由于线路检修(或其他原因)X区域停电,大约在X时恢复供电,停电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

B、请您放心,我们会在X小时后排除故障。

C、很抱歉,我们的抢修车已派出,请您放心,我帮您再协调一下。

D、线路检修不懂什么时候送电。

正确答案:D4.2021年居民每户年用电量第二档()。

A、2760千瓦时<每户年用电量≤4440千瓦时B、2760千瓦时≤每户月用电量≤4440千瓦时C、2760千瓦时≤每户年用电量<4440千瓦时D、≥2040千瓦时正确答案:A5.在停电集中监控作业指导书里,异常处置及服务调度作业步骤中针对故障停电及客户报障的作业标准描述:对停电时间超过8小时、客户反映意见较大或存在服务风险时,马上电话联系抢修()跟进,同时上报客户服务中心主任。

A、抢修主管部门负责人B、停电负责人C、服务调度D、客户服务中心主任正确答案:A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六十条规定:电力运行事故因()原因造成的,电力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

A、不可抗力和用户自身的过错B、电力系统瓦解C、电力线路故障D、除电力部门差错外的正确答案:A7.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业务模型说明书(2016版)第二篇客户服务管理分册》中,()是指客户服务人员或客服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主动收集提炼具有代表性及指导、启发、帮助作用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服务案例,经审核后更新知识库的内容,保证客户服务知识库信息的完整、准确。

用电信息采集运维方案及服务承诺

用电信息采集运维方案及服务承诺

宿迁供电公司泗阳2017年负控专变用电信息采集运维项目运维方案南通通城电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2017年09月18日1 概述建设“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称“采集系统”),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完整、准确地为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实现电费收缴的全面预控,为智能电费结算等营销业务策略的实施提供技术基础,为推进双向互动营销、实施更具竞争力的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完善营销业务奠定基础。

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分析、决策提供支撑,提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快速反映客户需求的互动能力。

江苏公司遵循“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快速推进采集系统的建设,实现电力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全采集”。

快采集系统建设,已成为建设“大营销”体系和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采集系统建设初具规模的背景下,采集系统的应用。

2 目标通过对全县负控专变用户负控装置的实时监测和日常维护修理,实现泗阳负控用户采集覆盖率达100%,采集成功率达99.6%以上。

3 工作范围3.1工作范围对泗阳全县2922户负控专变用户进行采集运行维护工作。

3.2项目技术要求3.2.1项目技术标准《供电营业规则》《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快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公司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功能规范》《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深化应用》《国家电网营销〔2013〕101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2013年计量工作指导意见》国家电网营销〔2013〕84号《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软件标准化设计》国家电网营销〔2010〕153 号3.3技术规范3.3.1采集采集系统框架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有采集前置子系统、应用服务子系统、接口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江苏省建设方案(2010年度)初步设计总说明书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工程设计甲级100001-s j工程勘察甲级100001-k j二〇一〇年三月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江苏省建设方案(2010年度)初步设计总说明书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录1.编制说明 (4)1.1编制背景 (4)1.2编制依据 (4)2.主要设计原则 (5)3.设计内容和范围 (5)4.系统概况 (6)4.1江苏电网概况 (6)4.2计量装置现状、采集现状 (7)4.3存在主要问题 (7)5.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 (8)6.系统建设目标及遵循的原则 (9)6.1建设目标 (9)6.2系统建设原则 (9)7.工程建设规模及方案 (10)7.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设规模 (10)7.2采集系统工程建设方案 (10)7.2.1方案设计 (10)7.2.2建设方案 (15)1.编制说明1.1编制背景根据国网公司的要求,利用5年时间(2010~2014),建设覆盖公司系统全部用户、实现用电信息实时采集、全面支持预付费控制,即“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采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成果在电网规划、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工作中得到全面应用。

采集系统采集的覆盖范围为本单位经营区域内全资公司直供直管的五类电力用户和公用配变考核计量点,其中五类电力用户分别是大型专变用户、中小型专变用户、三相一般工商业用户、单相一般工商业用户和居民用户。

1.2编制依据●DGJ32/J11-2005 《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供电营业规则》●《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化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快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力营销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功能规范》●《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5号令)●《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安全防护总体方案(试行)》(国家电网信息〔2008〕316号)●《“SG186”工程营销业务应用标准化设计》●《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软件标准化设计》国家电网营销〔2010〕153 号●《关于加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意见》国家电网营销〔2010〕119号●《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方案编制工作要求》国家电网公司2010.02.20●《江苏电网智能化规划》江苏省电力公司 2009.11●Q/GDW 373-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 374 -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Q/GDW 375 -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Q/GDW 376 -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Q/GDW 377-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GDW 378 -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导则》●Q/GDW 379 -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Q/GDW 380 -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规范》●Q/GDW 354-2009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Q/GDW 365-2009 《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2.主要设计原则(1)优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原则:建设一套完整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江苏省现有的用电信息采集主站基础上,按照国网公司“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要求,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实现全省电力用户的远程费控和负荷管理等业务的应用。

(2)先进性原则:发挥智能电能表和采集终端的技术性能优势,利用数据网络通信资源,实现用户电能表电量信息与主站电量采集系统的传输,符合电能量采集技术的发展方向。

(3)经济性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和设备资源,节约投资,提高系统整体的性能价格比。

3.设计内容和范围2010年按照国网公司的整体规划和江苏省公司的建设计划核准要求,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实现用户用电阶梯电价和预付费控制管理;建设配电网光纤通信信道,覆盖到配网线路下的专变和配变,2010年敷设200公里光缆。

建设3万专变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完成全部专变用户的电能信息采集建设;建设475万规模的城网低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使城网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覆盖率达到50%。

本报告设计内容为2010年江苏3万专变用户、475万城网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的实施方案,包括采集主站系统的改造、通信信道的建设、现场终端和计量装置设备等安装及改造。

4.系统概况4.1江苏电网概况江苏电网是华东电网重要组成部分,供电范围包括苏南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市及苏北扬州、泰州、南通、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八市共13个省辖市。

江苏电网东联上海、南邻浙江、西接安徽,现有8条500kV省际联络线分别与上海、浙江、安徽相联,3条500kV线路与山西阳城电厂相联,1条±500kV直流线路与三峡电站相联。

2009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31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7%。

供电量2851亿千瓦时,售电量2624.4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 6.38%。

电网用电最大负荷为52297MW,同比增长10.64%。

全省综合线损率累计7.93%,其中国网属6.21%;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率累计7.89%,有损线损率8.13%,其中国网属7.38%,有损线损率7.58%。

近年来,江苏加快了新农村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加大对重点城市及地、县级电网建设的改造力度,加强和完善了地区配电网结构,不断提升配电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逐步消除供电“瓶颈”,为坚强智能配电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目前全省10/20kV 配电网线路共计16868条,总长18.9万公里;绝缘化率26.96%,电缆化率14.92%,架空线路占比86%;线路每条平均长度10.67km,线路每段平均长度4.01km。

2009上半年,按国网SG186标准化设计开发的新版“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在江苏全省及13个地市供电公司正式上线运行,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集成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营销业务应用的组成部分也同步正式上线运行。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模式,在13个地市供电公司分别部署采集系统,各地市采集数据汇总至省公司应用平台完成数据汇总与省级应用。

采集系统与营销业务应用紧密集成,共用同一套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间不需要接口。

采集系统主站符合国网SG186标准化设计,完全符合Q/GDW378.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导则:主站软件设计导则》的要求,基本符合《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软件标准化设计》的要求。

4.2计量装置现状、采集现状1)315kVA及以上专变用户:目前江苏省315kVA及以上专变计费用户已全部安装了5.7万台I型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覆盖率为100%,主要采用230MHz无线专网信道通讯,现役负荷管理终端满足终端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2)100kVA-315kVA专变用户:目前江苏省100kVA-315kVA专变计费用户已全部安装了4.1万台I型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覆盖率为100%,主要采用230MHz无线专网信道通讯,现役负荷管理终端满足终端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3)100kVA以下专变用户:目前江苏省100kVA以下专变计费用户已安装了1.3万台II 型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覆盖率为31%,主要采用GPRS无线公网信道通讯,现役负荷管理终端满足终端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4)台区现状:目前江苏省各地零散的装有一些集抄终端,已接入80万低压用户,但台区尚未安装公变采集终端。

5)用户电能表情况:目前在运行单相电能表2670万,三相电能表278万。

其中950万城网用户安装复费率电表和单费率电表,具备RS485接口,基本满足用电信息采集和阶梯电价的要求(复费率用户的阶梯电价通过日抄表的功能辅助实现)。

4.3存在主要问题1)现役低压用户采集终端(集中器、采集器)不满足终端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需要按照建设规划全部更换。

2)现役所有电表均不具备跳闸功能,需根据电表轮换周期逐步安排轮换成复费率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

其中2000万农网用户目前安装的单费率电表不具备通信接口,在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时需全部更换。

3)低压居民用户和小于60A的三相一般工商业用户的欠费跳闸控制功能采用电表内部跳闸开关实现,不需更换计量箱内开关;大于60A的三相一般工商业用户采用外置开关实现跳闸,5年需更换60万计量箱内开关。

4)目前采集终端的检测以抽检为主,采集终端的检测并未大规模开展。

采集系统建设中将会大量新增采集终端设备,需要增配采集设备检测装置,并加强专业培训。

5.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经过江苏省负荷管理系统和低压集中抄表系统多年的建设,在运行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经验,显现了一定效果。

虽然目前电力行业已经制定颁布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低压用户(含居民)集抄系统等管理规范。

但是,对于整个用电信息采集领域,还缺乏一套全面、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和运行管理规范。

由于缺乏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用电信息采集领域存在设备制造厂家各自为阵,产品功能重复、各类通讯规约五花八门等现象。

一方面增加了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投入,另一方面阻碍了用电信息采集统一平台的建设,影响了用电信息采集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

同时,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的拓展和各项应用的深入,现有的运行管理规范已难以适应当前的需要,需要继续进行补充、完善。

同时,随着电力企业提高自身经营效益要求的不断深化,以及电力客户对电力企业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强用电信息的采集与应用,搭建电网企业与电力客户之间快速有效沟通的桥梁日益成为公司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但是,由于目前采集系统总体覆盖用户分散、覆盖率低,技术标准差异大,功能相对简单,满足不了“三集五大”和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特征要求,满足不了“SG186”系统深化应用的需求,难以支撑新能源使用、阶梯电价执行及互动式服务的开展。

特别是近年来公司上下强化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力度,迫切需要建设一套高效、集约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规范的运行管理体系。

因此,加快采集系统建设已成为建设“大营销”体系和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网公司已正式发布了采集系统和智能电能表系列技术标准,营销信息系统已全面推广应用,为系统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采集系统的建设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实现电力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