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网-中国电信集团网络发展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中国电信IPv6及IP网络发展规划思路(2010-2012年)

中国电信IPv6及IP网络发展规划思路(2010-2012年)

2
的测试和评估,也没有成熟的规范作为参考
网络规模最大,设备类型繁杂,业务平台众多,演进涉及的层
3
面和范围非常广,改造的工作量和投资都非常大
4
下一代互联网引起的网络运营体系变化,需要产品开发、运行 维护和服务流程与之配套,目前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12
演进策略—总体演进目标
总体目标:
建设一个开放、安全、可扩展、广覆盖、满足未来业务需 求的下一代互联网,促进三网融合,拓展物联网等新型应用, 支撑国家和社会信息化,推动国家经济建设。

NTT全球骨干网支持IPv6,拥有250台IPv6BAS,500万IPv6 用户,主要业务为VoIP。 Sprint在2008年1月开始提供IPv6服务。
运营商进展




AT&T 、 KDDI 、 FT 、 中 华 电 信 等 已 经 开 展 向 IPv6 过 渡 工
作。…
虽然中国政府积极跟踪,稳妥推进,但整个产业生态环境明显落后于国外
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 一种网络。
7
相关背景——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在新一代信息技 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 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 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 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 的通信业务。 我国发展物联网的几大优势:

中国电信网络与业务

中国电信网络与业务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业务拓展
物联网连接管理
提供广泛的物联网连接管理服务,支持各种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 ,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基于物联网技术,提供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音箱、智能 灯泡、智能插座等,提升家居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应用场景拓展
探索和推广物联网与智能家居在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 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网络覆盖
03
地市级电信公司的网络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城市和部分农村地
区,提供了高品质的网络服务。
县级电信公司
公司简介
县级电信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各个县级的分支机构,负 责所在县级的电信业务运营。
业务范围
县级电信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移动通信、固定电话、宽带接入 、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中国电信网络与业务
2023-10-30
目录
• 中国电信网络架构 • 中国电信业务概述 • 中国电信主要运营企业 • 中国电信发展趋势与挑战 • 中国电信未来展望 • 中国电信成功案例分析
01
中国电信网络架构
基础网络设施
基础网络设施
包括各种数据中心、云计算平 台、CDN节点等,构成了中国 电信网络的基础架构。这些基 础设施为各种业务提供了强大
无线传输网络
中国电信的无线传输网络包括2G、3G、4G、5G等,实 现了全国覆盖,为各种移动业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 支持。
数据传输网络
中国电信的数据传输网络包括互联网接入、VPN、 MPLS等,具有高速、稳定、安全的特点,为各种数据传 输需求提供了强大支持。
核心网络
01
核心交换网络
中国电信的核心交换网络采用先进的路由技术和设备,实现了高速、

中国电信FTTH指导意见20110407

中国电信FTTH指导意见20110407

中国电信住宅小区FTTH(PON技术) 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2010年3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3)第二章 PON系统基本组成和组网要求 (7)2.1系统组成 (7)2.2PON系统接口 (7)2.3PON技术的发展 (9)2.4宽带组网 (9)2.5语音组网 (13)2.6网管组网 (15)2.7光纤到户的计费原则 (17)第三章 FTTH主设备建设原则 (18)3.1、EPON系统基本组网 (18)3.2、EPON系统覆盖范围原则 (18)3.3、OLT设备配置原则 (18)3.4、ONU建设原则 (19)第四章 FTTH网络ODN部分建设原则 (20)4.1、分光原则 (20)4.2、ODN部署原则 (20)4.3、入户光纤光缆的处理 (25)4.4、ODN内部传输指标要求 (26)4.5、ODN部分新型材料和器件选择 (26)第五章 FTTH网络工程界面 (31)5.1新建住宅用户 (31)5.2老小区改造 (31)中国电信住宅小区FTTH(PON技术)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第一章前言宽带PON技术主要包括基于ATM的宽带无源光网络(BPON/APON,ITU-T G.983)、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 IEEE802.3ah)、具有Gb/s传送能力的无源光网络(GPON,ITU-T G.984)三类。

B/APON由于技术复杂,成本高,速率低、IP业务映射效率低、不适合骨干网IP化等原因,不宜再采用。

以EPON技术实现的FTTH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质量高、高可靠性、传输距离长、抗电磁干扰等优点,是宽带固定接入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信从2004年开始跟踪EPON技术实施光纤到户,作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光纤到户现场试验四个试点省市之一, 中国电信在集团公司和中国省公司的领导下,陆续在十余个小区利用EPON技术建设光纤到户接入网,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业务流程和维护流程逐步理顺。

中国电信NB-IoT网络建设和发展运营建议

中国电信NB-IoT网络建设和发展运营建议

中国电信NB-IoT网络建设和发展运营建议作者:顾向锋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8期一、概述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即窄带物联网,是一种基于蜂窝移动网络的物联网连接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大连接、广覆盖等优势,在智能抄表、智能家居、智慧停车、智慧城市、智能生产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NB-IoT 标准已于2016 年底冻结。

2017 年上半年,在完成全网800MHz 频率重耕,共C网站址建设800M LTE,基本实现LTE 全覆盖的同时,中国电信开展了基于800MHz 的NB-IoT 全网商用部署。

NB-IoT共享800M LTE 基站的基带、射频模块以及天馈资源,采用保护带部署方式,规避可能产生的频率干扰,并考虑800MLTE 后续带宽的扩展和演进。

中国电信通过提前布局、标准跟踪、外场试验、版本发布、网络建设、商用部署等几个步骤,目前已具备了提供新一代物联网的全面能力。

全覆盖商用NB-IoT 网络的建成,为中国电信确立了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

二、NB-IoT 技术特点不同的物联网业务对数据传输速率和实时性有着不同的要求。

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可将物联网业务分为高、中、低速业务。

高速率业务一般采用4G、Wi-Fi 等技术,例如车联网和视频监控,要求能进行实时的高速数据传输;中速率业务可采用GPRS、3G、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等技术,例如居民小区或超市的储物柜,使用频率高但并非实时使用,对网络传输速率的要求不高;低速率业务如智能抄表,智慧停车等,速率需求在100kbps 以下,但是约占整个物联网市场60% 的份额,目前大多通过GPRS 技术接入,存在成本高、容量小等问题。

NB-IoT 就是一种新的窄带蜂窝通信LPWAN( 低功耗广域网) 技术,主要针对低速率物联网数据业务需求,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2019-2021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IP RAN规划提纲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2019-2021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IP RAN规划提纲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2019-2021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之IP RAN规划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2018年11月目录第一章IP RAN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1IPRAN承载的业务现状 (2)1.2IP RAN网络现状 (2)1.3IP RAN网络及业务承载现状分析 (7)1.4本地基站接入光缆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8)第二章IP RAN承载需求分析 (8)第三章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 (9)3.1IP RAN总体发展思路 (9)3.2IP RAN网络架构和组网原则 (10)3.3IP RAN与光缆网协同组网思路 (10)第四章网络发展目标 (11)4.1发展目标 (11)4.2重点举措 (12)第五章规划方案及投资 (12)5.1IP RAN网络建设方案 (12)5.2基站接入光缆改造方案 (14)5.3IP RAN成环率提升改造方案 (17)第一章IP RAN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1IPRAN承载的业务现状北京市共有CDMA室外宏站3692个、室内DO信源3823个。

目前基站3G业务主要通过基站专用移动MSTP传输网承载,部分基站使用微波承载。

北京市C网基站传输设备主要采用155M、622M MSTP设备,组网结构以环形结构为主。

目前C网基站接入共有155M MSTP设备1036端,共组建155M基站接入环170个;C网基站接入共有622M MSTP设备6479端,共组建622M基站接入环488个。

LTE基站BBU分散设置和集中设置的规模如下。

1.2IP RAN网络现状1.2.1.1总体架构北京公司IPRAN 组网结构如下图所示,功能上分为核心、汇聚、接入三个层级。

其中核心层CR负责接应汇聚层上联,实现跨区域、跨象限流量转发与调度;汇聚设备包括SR和B类设备,SR用于接应片区内B设备对上联,实现B类设备对之间互访,B 设备用于接应政企和基站等A 类设备上联,同时对接入层设备流量进行汇聚转发;接入层包括A类设备和U设备,用于基站及政企专线等综合业务接入。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与运营浅析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与运营浅析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电信某分公司室内分布系统的话务特点和效益,以话务量分布和资源利用率为着眼点,提出了提高室内分布系统运营效益的举措和手段。

【关键词】室内分布系统 话务量 资源利用率收稿日期:2012-05-291 概述1.1 业务背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日创新高。

据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累计达101882.3万户,月均净增用户超千万;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1808.3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高于同期GDP 增速(8.1%)。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推进3G 网络以及4G 网络的建设发展,继续支持无线网络覆盖,统筹2G/3G/WLAN/LTE 等协调发展,加快3G 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

保障移动用户的规模发展,是后端规划和建设部门的首要任务。

1.2 网络背景在移动用户和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区的高层建筑物的也在同步遽增,话务密度和用户对覆盖的要求持续增高。

新增建筑物大多对无线信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容易形成覆盖的盲区和弱区,加之乒乓效应、导频污染及用户聚集等因素,通话质量及接入能力也接受了较大的挑战。

完善室内分布、提升用户体验,已经成为无线网络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解决重点区域室内网络覆盖和分担话务负荷的重要手段。

通过研究和分析室内分布系统的话务特点,对于掌握室分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效益,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制定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和建设的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1.3 室内分布系统概述(1)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的作用室内分布系统是实现室内场所深度覆盖的重要手段,也是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战略资源。

其原理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满足容量和质量的需求。

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无线宽带技术的演进,室内覆盖系统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室内分布覆盖的典型场所如下:1)室内盲区和弱区,如新建大型建筑、停车场、办公楼、宾馆和公寓等;2)话务量高的大型室内场所,如车站、机场、商场、体育馆和购物中心等;3)发生频繁切换的室内场所,如高层建筑的顶部收到多个基站的功率近似的信号。

中国电信传输网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电信传输网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电信传输网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阐述了中国电信传输网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输网、SDH、自愈环 1 概述 目前,中国电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已拥有一个覆盖全国所有县以上城市,技术先进的光纤传输网络。

采用光纤传输为主,加上微波、卫星等多种传输技术,组成立体交叉的网状网结构。

构成了一个数字化、大容量、多手段、多路由的能承载各种业务的现代化传输网。

下面就具体介绍中国电信光传输网的情况。

2 光传输网的建设历程 从1986年武汉-黄石、南昌-九江光缆建设开始,中国电信开始了以光纤传输为主的骨干通信网的建设。

到1995年年底完成了"八五建设规划"的建设任务,共敷设长途一、二级光缆约11万公里。

形成了以PDH 140 Mbit/s系统为骨干的光纤传输网络;到2000年9月,随着广北昆成光缆干线建成投产,又全面完成了"九五建设规划"的任务。

共敷设长途一二级干线约23万公里,其中一级光缆干线约8万公里。

形成了以SDH 2.5 Gbit/s为主的"八纵八横"的省级光纤传输网络。

1998年开始又对京沪、京汉广、京太西、京呼银兰、京沈哈、沪宁汉、成渝、西成渝、沈大沪等工程进行扩容。

采用先进的16×2.5 Gbit/s DWDM技术及32×2.5Gbit/s DWDM技术,同时在沪宁及宁汉线上进行了TDM 10 Gbit/s 及32×10 Gbit/s 系统的验证测试准备工作,从技术上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另外,中国电信还拥有近60万公里的本地网及农话光纤网络,20多万公里的接入网光纤网络。

到目前为止,中国电信拥有的全部光缆总长度约为110万皮长公里,覆盖中国的绝大部分行政村以上的地区。

除陆路光缆外,中国电信还建设了烟台到大连、广西北海到海南临篙、湛江到海南海口海底光缆。

同时,中国电信自1989年开始在国际上参与国际海底光缆的建设,1993年12月合作建成开通了全长1 200 km的中日海缆565 Mbit/s系统;1996年2月合作建成开通了全长546 km的中韩海缆565 Mbit/s系统;1997年11月投资建成开通了FLAG海缆,全长27 000 km、5 Gbit/s系统;1999年12月参与建成开通了欧亚3号海缆(SEA-ME-WE3)40 Gbit/s系统,以及中美海缆(China-US CN)80 Gbit/s系统;现计划参与投资建设亚太2号海缆(APCN2)1.2 Tbit/s系统。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落实规范电信市场秩序有关文件精神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落实规范电信市场秩序有关文件精神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落实规范电信市场秩序有关文件精神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文号】工信部电管[2009]686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落实规范电信市场秩序有关文件精神的通知(工信部电管〔2009〕6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电信改革重组进展顺利,电信市场全业务经营全面展开,3G和TD发展快速推进,我国电信业总体呈现科学规范、蓬勃向上的快速发展态势。

但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电信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规范电信市场秩序的文件精神,肆意破坏通信设施,阻碍互联互通,恶意诋毁、排挤竞争对手等,严重影响了电信网络安全畅通,扰乱电信市场秩序,侵害广大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

为遏制当前电信市场上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落实部下发的有关规范电信市场秩序的文件精神,确保电信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要求:一、营造和谐竞争环境,加快推动TD发展当前,营造和谐的电信市场竞争和发展环境,对于提升电信行业整体形象,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电信企业要站在全行业高度,充分认识通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依法从事经营活动、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公平合理开展竞争、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共同维护电信市场竞争秩序。

各电信企业集团总部要切实做好对下属企业的考核、管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开展经营和市场竞争,维护电信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要按照国家加快推动TD发展的总体要求,集中精力落实TD-SCDMA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规划,全力以赴搞好TD-SCDMA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移动公司积极发展TD-SCDMA业务。

现阶段各地移动公司应按照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特别规定事项要求,加快发展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可以经营利用TD-SCDMA网络开展的无线宽带接入业务(含无线局域网热点覆盖)、与TD-SCDMA相关的网络元素出租出售等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信集团网络发展指导意见(2012版)2012年12月目录前言 (1)一、基础网络 (5)1. 有线接入网 (5)2. W I F I (7)3. 基站和政企客户的接入承载 (8)3.1 IP RAN引入原则 (9)3.2 IP RAN组网方案 (9)3.3 IP RAN与接入光缆网的协同规划 (10)4. CDMA无线网 (11)4.1 近期发展策略 (12)4.2 总体建设目标和重点举措 (12)4.3 网络部署要求 (13)5. IP网 (14)5.1 骨干网 (14)5.1.1 ChinaNet (14)5.1.2 CN2 (16)5.2 IP城域骨干网 (17)5.2.1 容量提升 (17)5.2.2 结构优化 (18)5.2.3 IPTV业务承载 (19)5.2.4 提升网络利用率和可靠性 (19)5.2.5 IP城域网管 (20)5.3 IP网络智能化 (20)5.4 IPTV CDN (21)5.5 下一代互联网 (23)5.5.1 总体演进思路 (23)5.5.2 发展目标 (24)5.5.3 网络改造方案 (25)5.5.3.1 IP骨干网 (25)5.5.3.2 IP城域网 (26)5.5.3.3 接入网、IDC及移动网 (27)6 传输网 (27)7 核心网 (29)8 节能减排 (33)二、业务网络 (34)1. 总体发展思路 (34)2. 统一管理体系 (35)3. 统一认证体系 (36)4. 能力开放体系 (37)5. 云资源池体系 (38)6. 信息共享体系 (39)7. 业务平台整合 (40)8. 核心平台发展要求 (41)8.1 移动/宽带业务管理平台(ISMP-M/W) (41)8.2 领航平台(ISMP-B) (41)8.3 统一认证平台(UDB) (43)8.4 综合接入网关平台(ISAG) (44)8.5 IPTV平台 (44)前言今年初以来,国家继续大力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政策的实施,启动了宽带普及提速和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试点工程,扩大了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加快了云计算、物联网等应用部署,大幅提高了对互联网安全、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关注度。

国家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宏观政策给电信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行业恢复性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与此同时,端云垂直整合加速,挤压运营商生存空间,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业务的侵蚀替代日益突出,监管政策的变化和三网融合的全面开展对中国电信宽带传统优势带来了强烈冲击,LTE推进步伐的加快导致3G比较优势将逐步丧失,中国电信的网络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环境和新的竞争形势要求,集团公司在承接深化企业战略转型和“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强调提升“创新、服务、集约、运营”四大能力,推动规模发展和创新突破,从而稳步提升市场地位,显著改善企业价值。

网络发展工作应紧密接应落实企业战略,支撑市场和产品发展需求,继续做大做宽基础管道,支撑规模发展。

打造智能管道和综合平台,支撑建立“端、管、云”体系,聚合信息化内容和应用。

结合业务发展和网络演进需求,关注热点技术应用。

提升基础网“三率”和业务平台利用率,提升网络发展效益。

加强业务平台整合力度,充分挖潜现网设备能力,推进低效网络资产退网,降低网络运行成本和能耗,支撑企业价值提升。

为了充分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思想,指引网络滚动规划的编制和投资建设工作,集团2012版网络发展指导意见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一、基础网络发展方面。

首先是继续做大做宽基础管道,重点推进南方县城以上城市中心区域的FTTH建设,提高光网利用率;落实“以DO网络建设为主,1x网络建设为辅”的建设路线,继续扩大3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根据热点区域无线数据流量分流要求稳步提升WiFi网络覆盖范围、容量及可运营能力。

扩充承载网络容量,提升多业务承载能力,加强IP和传输网络协同组网,优化网络结构,有序推进现有网络向IPv6的升级演进。

推进IPTV CDN3.0建设,提高网络性能和开放性。

加强光缆网络覆盖和老旧光缆更新,提升路由安全性,降低干线光缆衰耗,提高对高速传输系统的支持能力。

逐步向软交换+IMS网络(1+1)架构演进,严格控制软交换网络扩容,加快TDM设备退网。

进一步提升移动分组域网络及设备能力,增强移动分组域深度包检测和流控功能,支撑精细化运营。

加强通信局所与网络节点的匹配,推进机房、管道的资源盘活和共建共享。

其次是深入落实提升网络智能水平的重点举措,以“提升客户体验、提高网络效率”为目标,加快智能管道建设,重点提升网络感知、分析、策略和执行四大核心能力,支撑流量经营,提高流量价值。

移动网全网部署内容识别、流量调度和内容计费(HA/CCG)能力,适时引入策略配臵网元PCRF。

宽带网扩大智能提速平台部署范围,完善平台功能;进一步提升现网DPI系统功能、性能,部署标准化的DPI系统。

二、业务网络发展方面。

围绕“开放体系”和“聚合环境”,做强做优业务平台,推进聚合、高效、开放的综合平台建设。

面向移动互联网业务、行业应用的有效管理和运营支撑,形成开放的业务能力体系和高效的业务管理体系。

构建网络通信能力、信息资源能力、管理支撑能力的统一开放体系,实现基于ISAG的IMS能力开放,优化基于ISAG的通信能力的对外开放,加强IM、SNS等移动互联网能力开放的网络储备,并打造基于PaaS理念的面向移动互联网开发者、行业应用开发者的开发环境。

对于业务管理体系,应以ISMP、领航平台、UDB为基础,实现面向不同客户群、不同性质产品、不同合作模式的业务集中管理和用户统一认证,对于新建业务平台要全部纳入横向管理。

加快云资源池体系建设,新建平台全部纳入云资源池,已有平台加快向资源池的迁移;面向最终用户,提供一致的、友好的业务体验。

三、新技术引入方面。

在做好网络架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和演进路线的基础上,结合规模发展期要求,着力把握好新技术引入的时机和节奏,重点关注LTE、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100G平台路由器和WDM传输系统、大容量OTN、IP RAN、1x增强/扇区分裂技术、融合业务接入控制设备(MSE)、高性能CDN 等技术,有序推动现有网络的平滑升级演进。

四、网络发展效益方面。

充分认识投资效益的递减规律,结合用户发展、产品需求和新技术引入,优先满足业务需求明确、资源利用率高、投资效益好的区域、客户和业务发展需要。

不断提升FTTH用户侧光口实装率、CDMA无线网利用率和WiFi分流比率,加大业务平台整合力度,加快平台池化,推进资源集中,提升业务平台横向管理集中率和监控集中率。

推进网络技术演进,建立完善老旧设备的退出机制,结合网络现状积极推进低效固定资产的排查及退网,降低网络运行成本和能耗水平。

五、节能减排方面。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

要以网络主设备技术演进和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辅以配套设施节能技改,提升网络能效,优化单位能耗。

进一步研究并合理采用节能新技术和产品,推进通信网络结构性和系统级的节能创新;加快传统高耗能设备的升级改造和业务平台、机房、空调等设施的节能改造,积极推动老旧低效设备退网;加强能耗统计分析,提高能耗统计监测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基础网络1.有线接入网近期各省应按照集团公司“宽带中国〃光网城市”的战略要求,结合国家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继续以南方县级以上城市的中心区域为重点,有序推进有线接入网络的光纤化。

2013年FTTH 覆盖达到1亿户,东部城市地区的接入线路(含500米以内的铜缆)基本具备20M接入能力,2015年南方重点城市基本实现家庭和政企用户光接入网络的全覆盖。

南方城市地区应坚持“需求成熟一片、能力建设一片、集中营销一片、规模平移一片”的原则,推进接入网网格化管理,围绕市场部门的营销目标区域开展建设和改造。

北方省份应结合移动和政企客户相关光缆资源,在城市重点区域有效益开展FTTH 建设。

严格控制投资效益较差的农村地区的光网建设和改造,可充分挖潜铜缆并采用EVDO技术提供农村宽带服务。

网络建设要注重速度和效益的平衡,提升网络利用率,2013年底各省FTTH 端口实装率应达到35%,南方业务大省达到40%;DSL和LAN端口利用率与2012年持平。

在大力推进光网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光纤和铜缆(含DSL、LAN)的长期共存性,要坚持光缆、铜缆与DSL相结合,有线、无线并举,科学组织建设。

在县级(含)以上的城市中心区域,继续根据市场需求扩大新建小区FTTH 覆盖和老旧小区平移改造规模;前期已进行FTTB/N改造、铜缆在500米以内的用户可基于DSL技术开展整治和提速,提升用户感知。

集团公司已在部分省份组织进行VDSL2技术的现场测试,近期将会下发关于VDSL2的发展指导意见。

在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以及经济发达的乡镇所在地,可采取FTTH和FTTB+LAN(DSL)的混合方式进行新建和改造。

经济欠发达的一般乡镇和行政村,应以FTTx+DSL 或原有DSLAM作为主要模式;自然村近期原则上不进行新的有线宽带建设,可采取绑定扇区使用、限制漫游的EVDO上网卡方式提供宽带服务。

各省应在工信部和当地通管局的领导下,以合作、开放的心态在新建小区、城中村的驻地网建设中积极推进由开发商投资的模式、运营商共建共享模式及与第三方合作模式,降低资金压力和政策风险。

GPON是集团已经明确的FTTH的主要技术,GPON互通是推进FTTH建设和用户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

各省应加大异厂家OLT 与ONU的互通测试力度,尽快实施现网互通部署。

近期FTTH场景下没有引入10G PON的需求;在需要提速的FTTB/N及LAN交换机场景下,如果原有设备端口能力达不到业务对带宽的要求,各省可在集团指导下采用10G PON做设备改造。

当前PON OLT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要按照“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严格控制OLT的新建并对同局所的OLT进行整合,减少对IP城域网下联端口、光纤的需求和组网的复杂性。

2.WiFiWiFi是分流3G流量,弥补DO网络频率资源不足的有力手段,是智能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期内全网每年新增约30万AP,不断提高WiFi网络对公共热点区域无线数据流量的分流比例。

在扩大WiFi覆盖规模的同时,需持续关注热点质量和流量,提高网络利用率,2013年WiFi流量占无线宽带流量(1x+Do+WiFi)比例,南方省份要求大于50%,北方省份要求大于30%;低流量AP比例低于10%。

持续更新热点覆盖目标库,明确规划期内热点覆盖需求;优化扩容机场、高校等重点、高流量场所,精品覆盖,保持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