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及维护(动静脉)

合集下载

【2024版】中心静脉导管规范化操作

【2024版】中心静脉导管规范化操作
的患者 选自《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插管部位
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管术置管部位 右颈内静脉 股静脉 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置管部位 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其他部位:左侧颈内静脉、颈外静脉
选自《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只有颈内和颈外静脉不能使用时才使用锁 骨下静脉。最好不在有内瘘或准备做内瘘的一 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国家
通路 比例
德国
日本
西班牙
意大利
法国
新西兰
英国
瑞典
比利时
加拿大
美国
动静脉内瘘 移植血管
72
5
69
1
64
5
61
58
2
50
4
37
3
31
9
27
26
4
16
15
插管
23 27 31 39 40 46 60 58 73 70 69
其它 3
2
血管通路的分类
临时性血管通路:直接动静脉穿刺、动 静脉外瘘、经皮中心静脉插管等。
选自《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中心静脉导管的适应症
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适应症 肢体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 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动静脉内瘘分流的患者 部分腹膜透析患者,因各种原因需暂停腹透,或短期可以
肾移植,用血液透析过渡,可选择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 病情较重,或合并有其他系统的严重疾患,预期生命有限
纤维蛋白鞘
导管作为异物在血管内,血液流过时,纤维蛋 白沉积在导管周围,从而形成一层包裹在导管在 导管周围的套袖样纤维蛋白鞘。
采取介入套取方法将纤维蛋白鞘取出。其成 功率据报道可达92%---98%但也有报道仅为31%;
取栓失败可通过导丝更换新导管。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观察:穿刺成功后,要定期观察中心静脉置管是否有出血、渗血、皮下瘀斑等。

同时,注意是否可闻及血管杂音,以避免动静脉瘘的形成。

2. 消毒与敷料更换:定期按时进行消毒,并进行敷料的置换,以防止管的感染。

使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待挥发干燥后,加用碘伏,以起到持续灭菌作用。

3. 避免深静脉血栓:按时给予肝素封管,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注意穿刺肢体或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肿胀,以及皮肤颜色和温度的改变。

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彩超检查,必要时明确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并给予对症治疗。

4. 导管固定与通畅: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其脱出。

保持导管通畅,每6小时抗凝冲洗评估回血情况,同时注意有无小的血栓,及时抽出栓子,禁忌推入导管内。

5. 无菌操作:进行导管内给药时,必须严密消毒接头,防止腔内感染。

导管及接头用无菌治疗巾包裹覆盖,并定期更换。

经导管采集血标本后,管腔及接头内不能有残留血液,必须冲洗干净,以防止导管感染。

6. 患者教育与活动限制:患者在留置导管期间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股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应避免过多起床活动,不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防止导管打折堵塞。

同时,尽量避免90°弯曲穿刺部位,卧床时建议床头应低于40°。

7. 拔管注意事项:在拔除深静脉置管时,应注意鞘管是否完整拔出,以避免在拔除时鞘管的折断,从而造成血管内异物,甚至发生远端血管的栓塞。

总的来说,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需要定期观察、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导管通畅、妥善固定导管,并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和活动限制。

同时,护士和患者应共同遵守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动静脉置管的护理

动静脉置管的护理

各种细菌的感染率
5%
3%
8%
12%
7% 18%
表皮葡萄球菌
28%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念珠菌
19%
导管相关性感染
原因分析:
❖ 穿刺操作未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局部污染 ❖ 局部出血未及时清理或清理不当 ❖ 留置期间维护导管时消毒不彻底 ❖ 由未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执行导管的维护 ❖ 天气炎热或其他原因导致出汗较多时未能及时

导管类型
抗感染 总长度20cm,成人一般置入18-20cm 导管 德国贝朗 总长度30cm,股静脉置入长度30cm V330 美国BD 总长度20cm,成人一般置入18-20cm , 双腔导管 需要双通道化疗的病员

导管类型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
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 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在美国
❖ CRBSI是医院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占整个医院 感染的10-20%,ICU病人有10%经历CRBSI,发 生率5例次/1000天
❖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死率8.2%,凝固酶阴性葡萄 球菌0.7%
当甘露醇滴速为10ml/min。当输入高渗性液体时,血浆渗透 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 列腺素,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同时 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
静脉炎
❖ 原因分析:穿刺时机械性损伤血管内膜;药物化 学刺激;导管尖端未在中心静脉;术中手套上滑 石粉进入血管,刺激血管壁导致无菌性静脉炎
静脉解剖
中膜
静脉的中层 较厚,是静脉的主要组成部分 致密的组织,弹性纤维,平滑肌,神经 维持静脉壁的张力 有收缩与舒张的功能

中心静脉导管(CVC)的置管与维护

中心静脉导管(CVC)的置管与维护
⑶穿刺针太粗,穿刺后压迫时间不够或压迫点发生 移位,股静脉穿刺术后过早下床活动,术后剧烈咳 嗽、打喷嚏致局部压力增高等导致皮下血肿形成。
.
19
处理:
⑴立即停止操作,拔出针头,加压按压;
⑵尽早处理。小血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多可在数日后逐渐 自行吸收,或于24小时后给予热敷、理疗促进血肿吸收。较 大血肿24小时内给予冷敷, 24小时后给予热敷、理疗;
.
16
2、穿刺误入动脉
原因:
颈内静脉穿刺易损伤颈内动脉;锁骨下静脉 穿刺时,进针过深易误伤锁骨下动脉。
.
17
处理:
立即退出穿刺针,手指按压穿刺部位至少 5—10分钟,然后检查出血情况。如患者凝血 困难,延长按压时间。
.
18
3 、出血、血肿
原因:
⑴反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壁;
⑵穿刺点选择不当,术后压迫止血困难;
.
36
临床表现:
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无法抽到回血;无法冲管;穿刺口有液体渗 出。
.
37
预防措施:
⑴观察导管的通畅情况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早期迹象包括液体滴速少于 50gtt/min(液体经中心静脉导管的重力滴速一般应达 80gtt/min以上)、回抽血液有阻力、输液泵经常报警 或监测中心静脉压波形不明显等。导管堵塞严重时 可引起周围或远端肢体肿胀、侧支血管末梢扩张、 患侧眶周水肿或眼撕裂或患侧肩膀或颌的不适。
.
40
⑷封管方式采用脉冲式封管
封管过程中封管液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可以 彻底冲走管腔内壁附着的药液,尤其是白蛋 白,脂肪乳等大分子液体,从而降低了静脉 留置针堵塞的机会。
.
41
⑸及时冲管合理安排补液顺序

病例讨论(血透护理之深静脉置管)ppt课件

病例讨论(血透护理之深静脉置管)ppt课件
病例讨论(血透护理之深静脉置管)
病例资料
• 患者刘某某,男,63岁,2009年4月22日因“慢 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小球肾炎” 入 我科定期血液透析治疗,现每周透析三次。 • 2012年4月因“内瘘闭塞,血管条件差无法再行 内瘘手术”行“右颈内静脉永久置管术”,继续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时生活习惯不佳,在家 经常洗澡致敷料潮湿,曾数次发生上机后寒战, 发热,插管创口处软组织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并有多次出现导管血流量不佳等现象。
感染护理对策
• 感染发生后的处理 • 严格、规范、熟练操作:每次透析前均应打开敷 料,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渗出和导管 滑脱,严格消毒创口周围皮肤,并更换无菌敷料 妥善固定。若置管患者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及脓 性分泌物,那么首先彻底消毒血痂或脓性分泌物 ,血痂不可强行拭去,用生理盐水软化后拭去, 再经碘伏消毒后,无菌伤口敷料覆盖。
感染护理对策
• 遵医嘱合理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生素:本例患者透 析半小时后出现寒战、全身颤抖,立即给予地塞 米松10mg静脉推注缓解症状,透析结束后使用抗 生素封管:头孢他啶(复达欣)或头孢噻肟1.0g+ 肝素50mg+生理盐水4ml,必要时口服或静滴抗生 素。 • 健康宣教:嘱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 干燥,如洗澡时可用人工肛门用的肛袋将导管装 入,密封导管出口处皮肤,短时淋浴,避免淋湿 导管和敷料,若敷料潮湿要及时至医院更换。
Thanks!
血栓形成护理对策
导管内血栓形成 导管贴壁 导管扭曲 导管血流量不足
血栓形成护理对策
• 导致血栓形成的原因
• 留置导管使用时间长 • 患者高凝状态 • 肝素用量不足或导管扭曲
血栓形成护理对策
• 透析开始连接导管时,常规消毒后判断导管通畅通畅无血栓 后,连接透析管路开始透析。 • 注意:在抽吸过程中出现血流不畅,忌强行向导 管内推注液体,以免血凝块脱落而引起栓塞。 • 透析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净导管内的血液,再 根据管腔容量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 对于高凝或导管不畅,流量不佳的患者,可采用 尿激酶+肝素封管来防止血栓的形成。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换药的相关护理措施分析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换药的相关护理措施分析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换药的相关护理措施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换药的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将80例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护理方式和3M伤口敷料,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护理方式和3M透明薄膜敷贴,比较两组患者在透析换药揭取敷料时伤口是否粘连、破损、出血,皮肤是否疼痛、感染,患者是否焦虑。

结果:观察组伤口发生粘连的例数为2例,疼痛为2例,破损为1例,焦虑为1例,感染为1例;对照组伤口发生粘连的例数为31例,疼痛为28例,破损为7例,焦虑为35例,感染为9例。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换药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改善患者情绪,使用防感染措施能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采用3M透明薄膜敷贴能明显降低皮肤粘连,疼痛,破损,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275-03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衰竭有效的治疗手段,建立一个稳定的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的不二选择,但受到患者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建立未成熟或在急症状态的影响,临床上常采用更快捷简单的深静脉置管术来建立血管通路。

但深静脉置管会明显增高感染的发生率[1],并且置管之后患者在换药阶段会有敷料固定不当,局部疼痛、感染和的心理压力大的现象,因此本院对换药过程进行改进,发现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颈静脉置管48例,股静脉置管32例,排除置管口渗血、感染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

对照组男22人,女18人,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6.4±3.3)岁,置管时间1周至3年,平均时间(256.25±31.55)天;观察组男19人,女21人,年龄在26~73岁,平均年龄(47.2±3.5)岁,置管时间1周至3.5年,平均时间(267.65±37.16)天。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对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对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对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分析研究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对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本次随机抽取我院70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70例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35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干预的35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后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研讨组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经过血管通路护理后,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有研究价值。

结论:通过血管通路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的有效干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自护能力、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值得运用。

【关键词】血管通路护理;血液透析;自护能力;生活质量;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极关键的步骤是通过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对生命与透析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会导致建立内瘘失败的情况,临床采取深静脉置管法去进行建立血管通路,深静脉置管被患者接受的优点有:快捷、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等,但此方法属于是侵袭性操作,伴随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导管脱落、出血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

因此,我院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对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预,达到降低并发症的目的,以及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随机抽取我院70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70例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35例命名为参照组,年龄27-69岁,平均(48.34±2.12)岁,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干预的35例命名为研讨组,年龄28-67岁,平均(35.56±2.16)岁,研究资料P>0.05,可展开研究。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预防: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③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④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处理: ①立即给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②在肿胀部位用50%硫酸镁或土豆片等湿敷20min∕次,4次/d。 2)液体渗漏 预防: ①妥善固定导管。 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
处理: ①灌肠中途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嘱深呼吸及放松腹部肌肉。 ②降低灌肠袋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 3)损伤肠黏膜 预防: ①掌握好灌肠溶液的量、温度、浓度、流速和压力。 ②动作要轻柔,如插入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后缓缓插入。 处理: ①立即停止灌肠。 ②保护受损黏膜。
③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④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处理: ①对液体外渗者,予50%硫酸镁、土豆片等湿敷。 3)皮下血肿 预防: ①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②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处理: ①可行冷敷或热敷,每日1~2次。 4)导管堵塞 预防: ①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③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小讲课记录内容
日期:
参加人员:
主讲人:戴慧
内容:深静脉置管病人(CVC、PICC)的维护和护理记录者:戴慧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一)插管的方式
←中心静脉置管(CVC ) 颈外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catheter)(二)插管的适应症
←外周静脉不好,难以维持输液的患者
←输液需要超过一周以上者
←输液时需要使用一些对外周静脉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需用输液泵或压力输液的患者
←同样适用于儿童
←利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调节液体入量和速度。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或气囊漂浮导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三)插管的优势
←保护病人的外周静脉
←可减少反复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痛苦
←是危重病人的重要输液途径
←可长时间保留在血管内
←没有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病人活动方便,护理简单,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四)插管的操作(以PICC为列)
←操作前准备
1.医生的医嘱
2.正确评估患者
3.穿刺前病人教育:包括解释操作过程及合作期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穿刺过程,护理需要,潜在并发症
4. 病人签署同意书
5.物品的选择及准备
6.心理准备
←PICC静脉选择:主要有肘部静脉
1.首选——贵要静脉
2.次选——肘正中静脉
3.第三选择——头静脉
←皮肤消毒的标准
1.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用力摩擦皮肤
2.消毒范围8—10CM直径
3.先用酒精清洁、消毒、待干
4.再碘伏消毒、待干
←穿刺后拍X光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后才能输液
←穿刺后记录
1.穿刺导管的名称及批号
2.导管型号及长度、臂围
3.所穿刺的静脉
4.穿刺过程描述
5.抽回血的情况
6.固定方法
7.穿刺日期及穿刺者姓名
8.胸片结果
9.病人的主诉
(五)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
1.机械性静脉炎
2.血栓性静脉炎
3.导管断裂或破损
4.感染
5.导管漂移
6.堵管
7.拔管困难
←深静脉置管的维护(PICC为例)
(一)更换肝素帽
←目的:把由于过度使用肝素帽而引起的潜在感染的危险降到最低←何时更换: 1.每周一次
2.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时
3.每次经由肝素帽取过血后
4.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
←更换步骤:
1.使用无菌技术打开肝素帽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充肝素帽
2.把原来的肝素帽去掉
3.消毒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2次
4.连接新的肝素帽,消毒肝素帽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