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中常见的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中裂缝成因分析及修补方法

建筑结构中裂缝成因分析及修补方法

建筑结构中裂缝成因分析及修补方法建筑结构中的裂缝是指在承重和非承重墙体、地板、屋顶等构件中出现的不连续,表现为裂缝的破坏现象。

裂缝的成因复杂,可能与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材料质量、使用环境等多个因素有关。

本文将对建筑结构中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介绍一些修补方法。

一、成因分析1.结构本身的原因: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强度不足、梁柱位置摆放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结构中出现裂缝。

2.材料原因: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水泥的掺杂及配比失误、钢筋的材质不符合要求等都会造成建筑结构中的裂缝。

3.环境原因:地质条件、土壤沉降、地震等外部因素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也是造成裂缝的原因之一4.使用原因:长期使用后,建筑结构受到荷载的作用会产生裂缝。

二、修补方法1.裂缝的修补方法可以根据裂缝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来选择。

2.对于小裂缝,可以采用填缝剂进行修补。

首先,将裂缝周围的杂质清理干净,然后使用填缝剂填充裂缝。

填缝剂可以是硅酮密封剂、聚合物修补剂等。

填缝剂填充后,用刮板将其刮平。

3.对于较大的裂缝,需要进行裂缝处理。

首先,将裂缝两侧扩大成V字形槽口,然后使用胶浆或快干混凝土进行填充。

填充后,使用修补料将槽口封闭。

4.对于较为严重的裂缝,需要进行局部加固。

可以在裂缝两侧安装钢筋,使用灌浆材料进行加固。

5.在选择修补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如果是结构本身的原因导致的裂缝,需要找到具体原因并解决。

如果是材料问题导致的裂缝,需要更换材料或找到合适的修补方法。

如果是环境原因导致的裂缝,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总之,建筑结构中的裂缝是常见的破坏现象,对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需要对建筑结构中的裂缝进行及时的分析和修补。

通过合理的修补方法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确保其结构的安全性。

高层住宅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

高层住宅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

高层住宅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高层住宅墙体裂缝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着住宅的美观,更可能对房屋的结构安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威胁。

因此,深入分析高层住宅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层住宅墙体裂缝的原因1、设计不合理在高层住宅的设计阶段,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墙体的受力情况、温度变化、材料特性等因素,就容易导致墙体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

例如,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过大,没有设置合理的伸缩缝,当温度变化时,墙体因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无法得到释放,从而引发裂缝。

2、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如果地基不均匀沉降,就会使墙体受到额外的应力,导致墙体开裂。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质条件复杂、基础设计不合理、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在一些地区,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地基土的压缩性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

3、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是导致高层住宅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砌筑墙体时,灰缝不饱满、砖块之间的粘结不牢固;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在墙体抹灰时,没有分层抹灰或者抹灰层太厚,都会使墙体容易出现裂缝。

4、材料质量问题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也是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砖块的强度不足、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防水材料质量差等。

这些质量问题会使墙体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

5、温度变化由于高层住宅墙体的表面积较大,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也更为明显。

在夏季,墙体表面温度较高,而内部温度相对较低,产生温度梯度,导致墙体膨胀不均;在冬季,情况则相反,墙体收缩不均。

这种反复的温度变化会使墙体产生温度裂缝。

6、地震等自然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使建筑物产生剧烈的振动,导致墙体受力超过其承载能力,从而引发裂缝。

虽然地震等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但在高层住宅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到抗震设防的要求,以减少灾害对墙体的破坏。

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的出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严重程度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因此对于墙体裂缝的成因进行深入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墙体裂缝的成因1. 材料质量问题墙体材料的质量是造成墙体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者含水量较大,就容易引起墙体开裂。

2. 设计问题在建筑工程中,如果设计不合理、结构不均衡,也会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

3. 施工工艺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施工工艺不规范,也会造成墙体裂缝。

比如墙体的浇筑过于浪费、振捣不均匀、混凝土松动等。

4.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过大、不均匀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原因之一。

地基沉降不均会使墙体的荷载分布不均衡,从而引起裂缝。

5. 温度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影响墙体裂缝的因素之一。

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由于温度的变化,墙体的膨胀和收缩会产生应力,从而导致墙体裂缝的产生。

二、防治措施1. 选材严格把关在施工前要严格把关材料的选择,选用质量好、含水量低的材料,保证施工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 合理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墙体结构和材料,保证墙体的均衡力学性能,减少墙体裂缝的产生。

3. 规范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规范化。

尤其是在砼浇筑过程中,操作要规范、振捣均匀,确保砼的均匀性。

4. 加强地基处理对于地基要进行加强处理,保证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小地基沉降对墙体的影响。

5. 采取保温措施可以在墙体内部设置保温层,减小温度变化对墙体的影响,降低墙体的膨胀和收缩。

6. 定期维护建筑物竣工后,要定期对墙体进行维护,对墙体进行表面的保养和修补,及时发现并排除墙体裂缝问题。

结语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的产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

要重视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对已经出现的裂缝也要及时维修,避免更大的安全隐患的产生。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建筑结构墙体裂缝是指墙体表面或内部出现裂缝现象,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安全性。

墙体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设计、施工、材料、使用等各个环节。

对于墙体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对建筑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墙体裂缝的原因1.设计原因在建筑设计阶段,如果没有考虑到墙体的承重、变形、材料特性等因素,就会导致墙体开裂。

例如设计不合理的墙体结构、开窗、开门等位置选址,都可能引发墙体裂缝。

2.施工原因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使墙体产生裂缝。

墙体的浇筑质量不过关,墙体成型后的加固处理不到位等,都会出现裂缝现象。

3.材料原因墙体使用的材料质量问题也是导致裂缝的原因之一。

墙体外墙贴面的材料、内墙隔墙的制作材料、混凝土质量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

4.周边环境原因周边环境原因也是导致墙体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地震、温度变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5.使用原因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如地基沉降、地震等外力作用,都会导致墙体形成裂缝。

二、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在设计墙体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到墙体的受力情况,合理布置墙体的结构,减少墙体裂缝的可能性。

在设计开窗、开门等位置时,要考虑到墙体的承重和变形特性,避免出现裂缝。

在墙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墙体浇筑、加固处理等工艺的质量监控,确保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墙体裂缝。

在选择墙体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尤其是外墙贴面材料、内墙隔墙制作材料等,要选择有保证的品牌和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以确保墙体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4.环境控制要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在施工时要避免恶劣天气对墙体的影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墙体的施工质量。

5.维护保养在墙体完工后,需要对墙体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解析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解析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解析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建筑的损坏和安全隐患。

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对策,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原因一:基础不牢固
建筑结构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建筑的关键部分。

如果基础不够牢固,会导致地基下沉、
土壤松动或者不均匀的沉降,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裂缝。

此时的对策是通过增加地基深度、
使用加固材料或者重新固定基础来解决。

原因二:材料不均匀或质量不高
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高或者材料不均匀,会导致建筑结构不稳定或者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引起裂缝。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控。

原因三:设计不合理或者结构不稳定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缺陷或者结构不稳定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
评估和修改建筑结构的设计,确保其能够承受正常的荷载和应力。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需
要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原因四:自然灾害或外力作用
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等)或者外力作用(如车辆碰撞)也是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
常见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使用对应的抗震设计方案、增加建筑结构
的稳定性、提高结构的韧性以及加入防护装置等。

在解决建筑结构出现裂缝问题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具体的原因,并
针对性地采取正确的对策。

持续的维护和检测也是确保建筑结构稳定的重要步骤,定期进
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裂缝问题,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和耐久的关
键。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探析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内外平面、空间结构的整体体系,如果在建筑结构中出现裂缝,则有可能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1.环境影响:建筑物的周围环境会对建筑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地震、风力、温度变化等自然因素会对建筑结构产生压力,导致裂缝的发生。

2.材料问题: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会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如果使用劣质材料或者材料本身存在缺陷,容易导致建筑结构的破损和裂缝。

3.建筑施工问题:建筑施工中的错误操作或者施工方法不当也是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施工过程中没有正确安装和固定构件,或者施工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结构的相互作用,都有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4.地基问题: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地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如果地基不均匀、不牢固或者存在地质问题,都会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裂缝。

5.设计问题:建筑结构的设计也是导致裂缝出现的原因之一、如果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建筑物的实际需要,就会导致结构发生变形,从而引发裂缝。

二、对建筑结构裂缝的对策1.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对于材料问题造成的裂缝,需要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选择优质材料,并确保材料的正确使用和安装。

2.增强结构设计: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构件尺寸,减少结构的自重和应力集中,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重视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施工工艺的控制,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安装和固定结构构件时,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加强地基处理:对于地基问题造成的裂缝,需要加强地基的处理。

例如,加固土层、进行地基处理和地基加固,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5.做好维护保养:对于已经存在裂缝的建筑结构,需要及时采取维护和修复措施,防止裂缝扩大和进一步损坏建筑结构。

建筑屋面裂纹的源头及防控策略

建筑屋面裂纹的源头及防控策略

建筑屋面裂纹的源头及防控策略
源头分析
建筑屋面裂纹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源头:
1. 结构设计问题:不合理的结构设计或者材料选择可能导致屋面承载能力不足,从而引发裂纹问题。

2. 材料质量问题:使用劣质或不合适的材料,如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屋面防水材料不合格等,容易导致屋面裂纹的出现。

3. 施工工艺问题:施工中的不当操作或者施工工艺不规范,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当、屋面防水施工不严密等,可能导致屋面裂纹的形成。

4. 外部环境因素:如地震、风力等外部自然力的作用,或者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效应,也可能导致屋面裂纹的出现。

防控策略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屋面裂纹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结构设计合理化: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屋面承载能力,选
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用符合标准的优质材料,并进行必要
的检测和质量监控,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规范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特别
是混凝土浇筑、防水层施工等关键环节,确保施工质量和工艺规范。

4. 加强监测与维护:定期对屋面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修复潜
在问题,以防止裂纹扩大和损坏加剧。

5. 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在设计和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地震、风力和温
度变化等自然力。

以上是建筑屋面裂纹的源头分析和防控策略。

通过合理的结构
设计、优质的材料选择、规范的施工工艺以及定期维护和修复,可
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屋面裂纹问题的发生。

楼房建筑常见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措施(全文)

楼房建筑常见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措施(全文)

楼房建筑常见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措施(全文)一、楼房建筑常见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措施1. 引言本文将详细介绍楼房建筑常见裂缝的成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了解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方法对于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2. 裂缝的成因2.1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或者土壤不稳定时,会导致地基沉降,进而引起裂缝的形成。

2.2 温度变化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也是裂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建筑材料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膨胀或收缩时,会导致内部应力集中,从而形成裂缝。

2.3 结构变形建筑结构本身的变形也会引起裂缝的形成。

例如,混凝土结构在干燥收缩、荷载变化或者振动带来的疲劳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缝。

3. 裂缝的处理措施3.1 治理地基沉降处理地基沉降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填充加固、土体改良等。

具体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2 控制温度应力控制温度应力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合理的隔热保温措施、选择合适的材料等。

还可以通过设置伸缩缝等措施来缓解温度应力的影响。

3.3 加强结构的抗变形能力通过加强建筑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可以减小结构的变形程度,从而减少裂缝的形成。

这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增加抗震设防等方法来实现。

4. 附件本文附带的文件包括裂缝的照片、地基加固的设计方案等。

5. 法律名词及注释在这篇文章中,涉及到的法律名词和注释有:地基沉降、温度应力、结构变形等。

二、楼房建筑常见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措施1. 引言本文将全面介绍楼房建筑常见裂缝的成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了解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方法对于保障建筑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2. 裂缝的成因2.1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或土壤不稳定会导致地基沉降,从而引发裂缝。

2.2 温度变化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也是裂缝形成的重要成因。

建筑材料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膨胀或收缩,进而产生内部应力集中,从而形成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建筑中常见的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发布者:admin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7-09-05 09:27:16
房屋建筑中常见的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较为寒冷的北方地区,目前的房屋建筑采用砖混结构的形式还很普遍,由于设计、施工及建材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砖混结构不同部位发生各种不同的裂缝,从而影响观感质量甚至影响使用功能。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对砖混结构房屋建筑不同部位的常见裂缝,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总结出了一些处理办法。

1、经常出现裂缝的部位
1.1、建筑物顶层圈梁下部的墙面及女儿墙的裂缝。

1.2、顶层山墙和纵横墙转角处裂缝。

1.3、室内纵墙与山墙相交处窗口处有水平或斜向裂缝。

1.4、门、窗间墙有不规则裂缝。

1.5、阳台栏板与阳台边、挑梁处的裂缝。

1.6、现浇板的裂缝。

1.7、门口地面裂缝。

2、裂缝产生的原因
2.1、常见裂缝的初步分析:建筑物顶层圈梁下部的墙面及女儿墙的裂缝、顶层山墙和纵横墙转角处裂缝、室内纵墙与山墙相交处窗口处有水平或斜向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因在结构设计中,通常只考虑荷载问题,未考虑混凝土与砖的膨胀系数不同会在接触面间产生水平向的温差应力,当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时,其应力大于两种材料交结处的砂浆抗剪强度时,势必将产生裂缝,特别是纵墙长度在50m以上时的房屋顶层山墙处,女儿墙转角处,普遍存在这种温差裂缝。

但是,由于施工过程操作不当,如砌筑至顶层时碎砖较多,高温季节浇水不透,圈梁支模扎筋时踩碰新砌墙体,使砂浆松动,再加上顶层砂浆标号又低等,都会加重裂缝的产生。

2.2、门、窗间墙的裂缝,多数属于应力裂缝,由于此类墙体截面较小,而阳台灯的开关穿线暗管敷设又不同程度的影响墙体质量,而且门、窗间墙有的用包心砌法或暗藏通缝,在上置预制门窗过梁时截面承截力不足而产生裂缝。

在外纵墙与内隔墙相交处的窗间墙,因施工时丁字接槎不好或有外挑阳台梁伸入内墙,均可在挑梁根部产生八字形裂缝。

2.3、阳台栏板(含加气砼拦板)与阳台边挑梁处的裂缝,通常是由于栏板与阳台边挑梁的强度等级不同,接缝处没有留缝,抹灰时挤不进灰浆,在温度作用下而产生裂缝。

2.4、现浇板的裂缝,主要则是设计原因、施工技术原因造成的,而施工技术方面的原因又主要表现在:①混凝土材料的原因②成品保护不力,特殊部位未作特殊处理③养护时间不够,过早承受施工荷载④过早拆除底模支撑等原因造成的裂缝。

2.5、门口的地面裂缝则是因现浇混凝土拆模后,板完全承受自身荷载、施工荷载以及工程交付使用后的使用荷载,这些荷使板承受向下的应力,而作为板支座的墙(或梁)则产生支座反力,这种支座负弯矩产生的表面拉应力,就使得门口边的地面出现应力裂缝。

3、裂缝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3.1、温差裂缝主要应从设计上采取预防措施;如对长条形的楼房,总长度超过50m时就宜设置温度伸缩缝,使圈梁长度适当,并在必要部位采取预留缝的措施,砌墙时严禁在顶层处集中使用碎砖填充。

女儿墙加因柱设计间距应不大于2.1米,只要按设计要求、按规范要求精心施工,女儿墙的裂缝是基本可以避免的。

3.2、对门、窗间墙的应力裂缝,设计时要核算圈梁或过梁对此处截面的局部抗压强度,在洞口上下均设置砌体加筋,并充分考虑电气管线和开关盒对墙体截面削弱的影响。

如要处理已发生的门窗间墙裂缝,可在清理基层后加钢丝网抹水泥砂浆即可。

3.3、阳台栏板与阳台边、挑梁处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在焊栏板时,每块板都应焊接牢固,板与边梁挑梁接触处应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抹灰时能将缝隙填塞密实。

或者是在缝隙处加钉一层30cm宽钢丝网,再抹灰,能有效的防止裂缝的产生。

3.4、对现浇楼板或天棚顶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3.4.1在设计时应考虑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

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斜角裂纹问题。

3.4.2 严格控制砼的质量,对于现场拌制混凝土,对材料应严格把关,要控制好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更应严格控制。

对于商品泵送砼,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质量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

商品砼进场,第一车必须要有“开盘鉴定”,要混凝土等级,搅拌时间,坍落度、初、终凝时间等,不合格者,立即退场。

同时现场还应逐车严格进行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3.4.3 加强钢筋工程的成品保护: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拉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

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

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马凳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

所以,我们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安排跟班钢筋工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应重点整修。

3.5、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敷设处使砼截面受到较多削弱,是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

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时,就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敷设处,应按技术要求增设加强钢筋网。

3.6、早拆模造成的楼面裂缝防治
承重模板(板底模)的拆除时间要据砼标号、气温,再参照下表执行,决不能提前拆除。

理论上,>2 ≤8米的板当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日平均气温20℃左右的情况下,要8天左右才能拆模。

多层楼板支柱的拆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上层楼板的混凝土未浇灌完之前,下一层楼板的支柱不得拆除;再下层楼板的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

有的项目在实际施工中,现浇楼板试压块,3天的试压强度有的就达到90%,有的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成本,模板配备不足,又由于工期太紧等原因,往往不按上述要求施工,片面认为3天的试压强度就能达到90%,就拆除了模板及承重体系,但板却出现了很严重的裂缝,有的呈乌龟壳一样的,浇水养护就漏水,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是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

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在6-7天左右一层,有的甚至更快。

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养护往往不足24小时的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

这种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以恢复,形成永久性裂缝。

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3.6.1 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配备足够的模板,以备周转,严禁过早拆除模板及承重体系。

3.6.2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保证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时间。

3.6.3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应尽量留1天的技术间歇时间,如工期特别紧,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12小时后,24小时以前,可安排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但绝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

24小时以后,可先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材料,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

在模板安装时,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3.6.4 不要单纯的用3天的试压强度值作为拆模的参考值(很不可靠),多层楼板支柱的拆除,还是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上层楼板的混凝土未浇灌完之前,下一层楼板的支柱不得拆除;再下层楼板的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

这样方能确保工程质量。

3.7、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应根据气温、水泥品种、砼标号确定养护时间。

砼的保温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收缩裂缝发生。

通常砼在初凝至终凝这段时间,表面失水很快,很容易出现收缩裂缝,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更要做好早期养护;当气温大于20℃时,最好是混凝土浇筑后大约一小时,就开始人站在外架上,用竹竿绑上接有喷头的软水管,进行喷水养护,每隔一小时喷洒一次,以补充混凝土表面水分,等混凝土终凝
后再按规范要求进行正常养护,可以有效的防止裂缝的产生。

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怕麻烦,又因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不注重早期养护,也缺乏足够的浇水养护时间,从而造成楼板裂缝。

为此,施工中必须注重早期养护,并坚持进行不少于7天的保湿养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