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常见计算

合集下载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法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法
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F、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 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 局的方案。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归纳:等高线地图判读中的“五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
A. a B. b
C. c
D. d
(2)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 )
A.滑坡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练习1: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乙、丙三条支流的画法中不合理的是
河。
2、丙处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 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 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海平面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高原
等高线 中间疏 特征 四周密
山地
密集
丘陵 盆地 平原
稀疏 中间疏 稀疏 四周密 平直
高度
较高
超过 500米
较高
超过 500米
较低, 无一定 一般不 标准 高于 500米
200米 以下
起伏不 地表起 大,边 伏程度 缘陡峭
坡度较 坡度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二+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二+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4.识别地形类型(1)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等高线稀疏)(2)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和缓。(等高线外密内疏,数值外小内大)(3)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外密内疏,数值外大内小)(4)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等高线密集)(5)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4.关于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B
A.①地位于山顶,海拔约600米 B.②地比③地海拔低、坡度陡C.③地位于山谷,可远眺仕阳镇 D.④地位于山脊,可遥望碇步桥
好、最古老、最长的碇步桥。下图为仕水碇步桥及周边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和碇步桥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
5.仕水碇步桥平行分高低两凳,高凳可供涨水时踏用,反映当地( )
A
A.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B.冬季寒冷,结冰期长C.地形陡峭,沟谷多 D.森林丰富,木料充足
下图表示的是穿越太行山的一条通道,古人称之为井陉。秦始皇在井陉的地势狭窄险要处设置关口,修建驿道,称为秦皇古道。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a、b、c、d四处中,海拔最高的是( )
C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A山顶的海拔不高于_____米。
丘陵
350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B:______;C:______。
陡崖
山脊
(3)李庄所在地区易发生滑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
(4)在该图中,量得①②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厘米,经过实地测量其实地距离是1 000米,则该图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为____________。(5)拟在甲、乙两地建大坝,与乙地相比,选在甲地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地理 最易错系列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知识点

高三地理 最易错系列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1.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的方法(1)公式计算法: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n-1)d m<H<(n+1)d m。

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

(2)直接计算法:根据图中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如图中A点海拔为300~400 m,B点海拔为0~100 m,则A、B的相对高度为(300-100)m<H<(400-0)m。

2.闭合等高线区域内高度(海拔)的判断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低于较低值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高于较高值等高线的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下表:大于大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高度(海拔)高于200米,而B低于100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小于小的高考试题中多以等高线为背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相关计算进行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

d为一处洼地,故d周围闭合等高线数值应和两侧等高线中较小的相等。

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即可。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m,瀑布的落差为72 m.据此回答(1)~(2)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 m B.230 mC.340 m D.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答案】(1)D (2)C【易错剖析】此题易错点是对瀑布的落差为72米的理解,瀑布位于桥梁之上,学生容易忽略这一点,而是简单的套用公式(n-1)d<H<(n+1)d,这就要求学生做题时,需要结合试题的实际情况,明白不同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n—1)d<H<(n+1)d
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 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
课堂练习
读 “ 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
图 ”( 单位:米 ) ,回答 1 ~ 2 题。
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A.平原 C.丘陵 B.山地 D.低缓高原
A>C>D>B
(3)坡的类型
均匀坡
等高线疏密均匀
凸坡
等高线下密上疏
凹坡
等高线上密下疏
均匀坡、凹坡通视情况好,凸坡通视情况差,地势高且无障碍物 通视情况好
3、河流流向的判断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 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 走向,再根据“水往 低处流”即可判断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 向进行判断,河流的 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 方向相反
等高线地形图中,多条等高线重合处为 陡崖。据此可知陡崖出现在图中西南侧三条等高线相交处。根据图中等 高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其等高距为 50米。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 算公式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等于 100米小于200米,则运动员在 攀岩运动中上升的垂直高度可能为135米。
解析 答案
右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 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 100米。据此完成3~4题。
③鞍部 ③山顶 ③山顶 ③山顶
④山顶 ④鞍部 ④鞍部 ④鞍部
答案
6.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250
t
b
250 200 150 100 0
崖底下限
崖顶下限
≥200
崖底上限
≤150
b
Hale Waihona Puke >100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1)C点温度是 ℃,D点海拔是 m
E
D
6.6
900
水库大坝的选址: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
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选“点”设计
峡谷:利于建坝,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袋大”腹地宽阔,集水面积大,库容量大 下图ADGF四中最适宜在哪处建坝?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一。①地适宜 种植的水果是 ( ) A.苹果 B.菠萝 C.椰子 D.柑橘
A :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通视。
B :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不可通视。
(2)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修建大堤、建设铁路和公路等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
2、应用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设计 气象站的选择: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的选择: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阳坡。一般在山麓、湖滨、海滨建疗养院。 电视塔的选择:多建于地势较高的地区。

500
300
400
600
100
200



2、若此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则在甲、乙、丙三地中建设疗养院适宜的是 。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③ D.④③
B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B、水文特征:
◆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陡崖处有时 形成瀑布;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C
陡峭
陡峭
(3) 若 <m></m> 间的图上距离为4.5厘米,则 <m></m> 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_千米;C在A的______方向。当地政府准备对图示区域进行开发,C、D、 <m></m> 、 <m></m> 适合野外宿营的是___, <m></m> 与 <m></m> 适宜开发漂流项目的是____处,适合开发攀岩项目的是___处。
(2)地势越高,等高线上的数值越大;地势越低,数值越小。
(3)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是等高距。
(4)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表示缓坡。
(5)五种山体部位:三山(山谷、山脊、山峰)两特殊(陡崖、鞍部)。
(6)山谷育河流,山脊分水岭,河流高向低(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地形类型: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和山地。
变式训练
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B点所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______。
鞍部
(2) C、D两虚线处可能发育成小河流的是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C
该处为山谷
(3) 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流,D、 <m></m> 、 <m></m> 三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是___,计划将小河水引到③处,①—③和②—③线路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西南

初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

初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
Copyright@浚源
初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 1. 常见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
2. 等高线特点
(1) 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3)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4)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3.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4. 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
(1)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100m )可以计算两地间气温 差异: T差 = 0.6H 相
(1) 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 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2) 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1
Copyright@浚源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2
(3) 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绝对高度 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 大≤H 顶<H 大+d(大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大值)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 小-d<H 底≤H 小(小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小值)
5. 等高线的应用
(1) 水文特征的判读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2) 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 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形,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 意盛行风向和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00 100
200 150
150 100
100 100
二 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面

等高距
H H H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等高线
三 等高线地形图特征:
①同线等高 ②同图等距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除了陡崖处;等高 线不相交;不重合 ⑤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密集表示坡陡; ⑥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指垂直 与等高线的短线段;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气候
判断通视情况

大坝选址

选线
居民点选址
码头港口
布局农业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B E两地比较;降水较多的

B地;原因是
B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
800 600
240
400 600
E
800
1000
1200
1400
B
600 800
等高线 陡崖 河流
0
20km
•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
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高原
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
1
2
4
3
1 高原 4 盆地
5
2 山地 5 平原
3 丘陵
难点突破三
画出沿AB线 CD线的剖面图
等高线 剖面图 的画法

通视性
乙 丙
B
解决问题
A: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通视 B: 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不可通视
判断水文
判断气候
判断通视情况
大坝选址
选线
居民点选址
码头港口
布局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2、判断气候特征:
•地势高低: 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C/100m •山坡坡向: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
阳坡气温高,蒸发强 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下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后回答:
(1)C点温度是 6.6 ℃,D点海拔是 900 m (2)若图为湖南某地,则DE两点中降水多的是 E 。 若图为新疆北部某地,则DE两点中降水多的是 D 。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 )m
A、40〈H〈41 C、59〈H〈60
B、49〈H〈50 D、60〈H•
相对高度公式:(n-1) d <H<(n+1) d
(2)例4: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并 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顶部的甲点海拔可能为( )
A、59m C、199m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设计
•水库大坝的选址: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 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 地处。

峡谷:利于建坝,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袋大”腹地宽阔,集水面积大,库容量大
下图ADGF四中最适宜在哪处建坝?

②.水库范围的确定:水库范围应是由大坝及接触 到的最高一条等高线共同所组成的闭合区域。 ③.大坝高度的确定:大坝高度应根据其所接触到 的等高线来判定。
一、地形的识别
例1:说出下图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山峰
鞍部
山脊
山谷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
(1)推算等高线的值: (2)计算相对高度: (3)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 (4)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垂直 tan坡度角=
水平距离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2、同一幅图中: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
A、59m C、199m
B、99m D、259m
解(1)250m≤H顶<300m
(2)陡崖底部的海拔可能为(
)
A、51m B、50m C、151m D、150m
(2) 50m<H底≤100m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
A、150m B、250m C、251m D、149m

D
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坡越陡

三、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
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
(1)两地都在某一条等高线上,则两地相对高度就是两地海拔高度之差。
H相 = H高 - H低
(M、E相对高度为200米)
(2)一地在等高线上,一地不在等高线上,求出不在等高线上的地方的海拔 取值范围,然后与另一点的海拔相减。(结果为一取值范围)
(3)150m≤ H顶-H底<250m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特征: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 的位置及流向。
◆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即河流流 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当地政府准备在此修一座水库,则坝址应选( ) A、1-2 B、1-3 C、2-3 D、2-4
300
400
200
B、99m D、259m
(2)陡崖底部的甲点海拔可能为( ) A、51m B、50m C、151m D、150m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
A、150m B、250m C、251m D、149m

2)例3: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 并估 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顶部的海拔可能为(

陡坡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3、判断坡度
【例2】、下面四幅图中的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
应是

200 220
200 240
200 260
200 280
A
B
C
D
比例尺相同,疏密间隔相同,等高距越大,坡越陡

【例3】:四图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
比例尺,坡度最大的是 (

A
B
C
C∈(200,300 】
(2)陡崖顶的(海拔)高度: b ≤ H顶 < (b+d) B∈【500,600 )
(3)陡崖的相对高度高度H: (n - 1)d ≤ H < ( n + 1 )d
B• 、C间陡崖相对高度H:(3 - 1)×100 ≤ H < ( 3 + 1 ) ×100
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M海• 拔为500米,F海拔∈(300,400)。 M、F相对高度∈(100,200)
(3)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此时两地的海拔都为某取值范围。
假设等高距为d,两地之间有n条等高线,则两地相对高度H为 (n-1)d < H < (n+1)d
HA ∈(600,700);HF∈(300,400);
(3 - 1)×100 <︱HA -HF ︱ < (3 + 1)×100
分水岭 500
400 300
山脊
集水线 300
400 500
山谷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 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③ D.④③

(2)水文特征:
◆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陡 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 处的迎风坡、背风坡位置有关;
2、两地间的气温差计算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m
气温下降0.6℃),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

T差 = 0.6 H相
3、计算陡崖的高度
假设等高距为d,陡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为n, 这n条等高线的最低值为a,最高值为b。
(1)陡崖底的(海拔)高度:(a-d)< H底 ≤ a
≥500米,<600米
则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n-1)d ≤ H最高 - H最低 < (n+1)d
此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
>200米,≤300米
500米≤ H最高 < 600米, 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

200米< H最低≤ 300米,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1)、求 P点海拔———— (810m<P<820m) O点海拔 ———— (860m<O<87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