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芝麻中芝麻素含量分析

合集下载

黑芝麻炮制前后芝麻素含量变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_李淑军

黑芝麻炮制前后芝麻素含量变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_李淑军

24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 特产研究DOI :10.16720/j.cnki.tcyj.2016.04.006收稿日期:2016-06-22作者简介:李淑军(1990-),男,山东省淄博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中药炮制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胡慧华,E -mail :ahuihh@sina.com.黑芝麻炮制前后芝麻素含量变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李淑军,刘鹏,付智慧,孙美玲,胡慧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摘要:为了研究黑芝麻炮制前后芝麻素含量变化以及炮制前后黑芝麻抗氧化活性变化。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素的含量变化;采用羟自由基、DPPH 自由基2种反应体系,平行考察黑芝麻炮制前后清除自由基能力变化。

结果表明,经过炮制以后,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芝麻素含量呈现降低趋势;生品及炮制品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但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清除自由基能力减弱,说明黑芝麻炮制以后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可能与芝麻素含量减少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黑芝麻;炮制;芝麻素;自由基;抗氧化中图分类号:R2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21(2016)04-0024-05Content Chanages of Sesamin of Sesamum indicum L.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and Its Antioxidant Activities LI Shu -jun ,LIU Peng ,FU Zhi -hui ,SUN -Mei -ling ,HU Hui -hua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 changes of sesamin and the antioxidation of the processed and raw Sesamum indicum L.Using HPLC to measure the sesamin content changes and two reaction system to analyze the capability of Scavenging effec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esamin decreases with the steaming times increasing.Both steamed and raw S.indicum L.showed antioxidation and the antioxidation of S.indicum L.goes weaker while being processed.All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antioxidation of S.indicum L.weakened after being steamed ,which was connet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sesamin.Key words :Sesamum indicum L.;processing ;sesamin ;free radica ;antioxidation黑芝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胡麻,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1],性甘、平,归肝、肾、大肠经,能够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此物,服至百日,痼疾皆除,别不信,照着吃的人都默默得好处

此物,服至百日,痼疾皆除,别不信,照着吃的人都默默得好处

此物,服至百日,痼疾皆除,别不信,照着吃的人都默默得好处文源《国医大师健康》今天说的这个东西是2155年之前就走进我们中国,并且被李时珍、孙思邈等中医鼻祖级人物天天捧在手里用的好东西,基本上可以说一个没有黑点、没有明显伤害、明确指出可以长期吃的的养生佳品:芝麻。

▲百岁无白发,全靠黑芝麻!八谷之中,唯此为良芝麻,我们说“取油以白者为盛,服食以黑者为良”,所以今天讲黑芝麻。

黑芝麻不仅味美,且医疗价值很高,一般用作食品及药材,古籍和现代营养学如何评价呢:•《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入滋补强壮且无毒的上品药物,称其“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久服轻身不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服(黑芝麻)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

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两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现代医学营养学家学家分析:每100克黑芝麻中含蛋白质21.9克、钙564毫克,磷368毫克,还有芝麻素、花生酸、芝麻酚、硬脂酸、卵磷脂,以及维生素A、B族、D等营养物质,它们让芝麻可去除附在血管壁的胆固醇,又可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组织细胞的生物膜,延缓细胞的衰老,抗御有害物质对机体组织细胞的危害,从而有着良好的防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寿之功。

的确,芝麻气味平和,不寒不热,嚼起来还有一股香味,可以长期吃,但易知而难行功效和缓之物最适合养生,必须长期服用才能见效。

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用不了九蒸九晒久服轻身不老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用不了。

这句话不是乱说的,懂养生的或者是看过医书都应该听过这句话,有人说,这芝麻又不贵,怎么会凡人用不了呢?黑芝麻的滋补保健及养生功效,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但其中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玄机。

下面这些描述是古籍记载,有些玄虚和夸张,但也有着许多的道理:药王孙思邈:40岁以上久服唐代药王孙思邈(581~682)的秘方是:黑芝麻3升,蒸30遍,微微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或者枣膏3升调和,再用棒槌捣300次,做成梧桐子大小丸,每天早服50丸。

DB41∕T 1574-2018 芝麻饼肥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DB41∕T 1574-2018 芝麻饼肥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芝麻饼肥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芝麻饼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加工制成的芝麻饼肥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芝麻素0.02 mg/100 g;芝麻林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Y 525—2012 有机肥料3 方法提要试样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经乙醇溶液超声提取,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波长287 nm处使用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外标法定量。

4 鉴别试验本鉴别试验可与芝麻素(或芝麻林素)含量的测定同时进行。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试样溶液某一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标样溶液色谱图上芝麻素(或芝麻林素)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其相对差值在1.5%以内,即可确认试样中含有芝麻素或芝麻林素。

当以上方法对芝麻素(或芝麻林素)鉴别有疑问时,可采用其他有效方法进行鉴别。

5 试剂和材料芝麻素标样:已知质量分数≥98.0%;芝麻林素标样:已知质量分数≥98.0%;甲醇:色谱纯;乙醇:优级纯,8+2溶液;标准储备液:称取0.0100 g(精确至0.0001 g)芝麻素标样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80 mL乙醇溶液,超声5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用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

配制成 100 µg/mL 芝麻素标准贮备液,于 4 ℃避光保存。

采用同样的方法,称取0.0100 g(精确到0.0001 g)芝麻林素标样,配制成100 µg/mL芝麻林素标准贮备液,于 4 ℃避光保存。

6 仪器和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具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色谱工作站;色谱柱:C18柱,250 mm×4.6 mm(i.d.),5 µm,或柱效相当的色谱柱;进样器:20 µL;过滤器:滤膜孔径为0.45 µm;涡旋混匀器;超声波振荡器;离心机。

芝麻中芝麻素形成及加工变化的研究

芝麻中芝麻素形成及加工变化的研究

芝麻中芝麻素形成及加工变化的研究一、引言芝麻素是芝麻中的一种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了解芝麻素的生成机理、含量分布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对于优化芝麻的种植、加工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芝麻素的形成机理、含量与分布、加工条件的影响、抗氧化性能、与其他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二、芝麻素的形成机理芝麻素是在芝麻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营养等。

研究表明,芝麻素的形成与芝麻中的代谢途径密切相关,如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等。

通过深入了解芝麻素的形成机理,可以为提高芝麻中芝麻素的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三、芝麻素的含量与分布芝麻素在芝麻中的含量因品种、产地、生长环境等因素而异。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芝麻中芝麻素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芝麻素在芝麻中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而言,芝麻素主要分布在芝麻籽粒的皮层和胚乳中。

四、加工条件对芝麻素的影响在芝麻的加工过程中,如炒制、榨油等操作,会对芝麻中的芝麻素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适当的加工条件可以保留更多的芝麻素,而过度加工则可能导致芝麻素的损失。

因此,优化加工条件是提高芝麻素利用率的关键。

五、芝麻素的抗氧化性能研究芝麻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能,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氧化应激反应。

研究表明,芝麻素对多种氧化应激模型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具有潜在的抗衰老、抗疲劳等应用价值。

六、芝麻素与其他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芝麻中除了芝麻素外,还含有多种其他活性成分,如维生素E、多酚等。

这些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芝麻的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芝麻素与维生素E在抗氧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而与多酚则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因此,了解芝麻素与其他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芝麻的营养价值。

七、芝麻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功能性食品逐渐受到青睐。

芝麻组成成分的分析研究

芝麻组成成分的分析研究

目次1引言 (1)1.1芝麻的研究现状 (1)1.1.1 芝麻油的研究 (1)1.1.2 芝麻粉的研究 (2)1.1.3 芝麻中微量成分的研究 (2)1.2 芝麻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原料来源 (3)2.2 试剂与仪器装置 (4)2.3 芝麻油及芝麻粉的制备 (4)2.4芝麻、芝麻油及脱油芝麻粉的分析 (5)2.4.1 芝麻的原料分析 (5)2.4.2 芝麻油的分析 (6)2.3.3 维生素E的测定 (8)2.3.4 芝麻油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8)2.3.5 脱油芝麻粉的测定 (9)3 结果与讨论 (7)3.1 芝麻原料分析 (7)3.2 芝麻油理化特性常数分析 (7)3.3 芝麻油脂肪酸组分分析 (8)3.4 芝麻油Sn-2位脂肪酸分析 (9)3.5 维生素E含量分析 (10)3.6 芝麻粉中粗蛋白含量 (11)结论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1 引言芝麻(sesame),原称胡麻,是胡麻科胡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在中国、印度、缅甸以及其他热带、亚热带国家广泛种植。

在我国,芝麻种植面积占世界种植面积的15%,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是世界最大的芝麻出口国。

我国芝麻主产区为河南、湖南、湖北、安徽、东北、山东等地区。

芝麻应用广泛,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是分不开的,芝麻油脂、蛋白含量高,且具有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等天然氧化剂。

芝麻制品包括芝麻油、糕点糖果面包等的表面调料,芝麻糊、果酱,甚至入药。

1.1 芝麻研究的现状1.1.1 芝麻油的研究芝麻含油约45%-58%,白芝麻的平均含油量为55.0%,黑芝麻的平均含油47.8%,其含量因品种和种植条件的不一而不同。

目前芝麻油的加工工艺不同,导致芝麻油的理化性质包括色泽、黏度、折光、酸值、过氧化值、碘值、氧化稳定性等的差异,水代法制备的芝麻油(小磨香油)色泽深,香味浓;压榨法提取的油色泽钱,香味较浓;而采用浸出法提取的芝麻油,经过碱炼、脱臭等工艺处理,其香味几乎消失。

芝麻种质资源芝麻素、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异及其相关分析

芝麻种质资源芝麻素、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异及其相关分析

芝麻种质资源芝麻素、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异及其相关分析梅鸿献;魏安池;刘艳阳;王春弘;杜振伟;郑永战【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3(038)004【摘要】对我国209份芝麻种质资源的芝麻素、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芝麻素含量变异幅度为1.32~5.00 mg/g,平均为3.59 mg/g,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分别为16.75%和2.11;脂肪含量变异幅度为42.02%~55.47%,平均为51.68%,变异系数为3.85%,多样性指数为2.01;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为17.83%~25.76%,平均为21.27%,变异系数为4.89%,多样性指数为1.91.芝麻素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芝麻素与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脂肪含量随芝麻籽粒颜色的加深呈下降趋势,白色、黄色和褐色芝麻的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黑色芝麻(P<0.01),而且白色芝麻极显著高于褐色芝麻(P<0.01);蛋白质含量则随芝麻籽粒颜色的加深呈上升趋势,白色、黄色和褐色芝麻的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黑色芝麻;但不同粒色芝麻间芝麻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总页数】4页(P87-90)【作者】梅鸿献;魏安池;刘艳阳;王春弘;杜振伟;郑永战【作者单位】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2;TQ646【相关文献】1.福建野生大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变异和相关分析 [J], 黄建成;童川拉2.气象条件对夏芝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J], 甄志高;孟祥锋;徐新福;孙梅英;崔向华3.白芝麻籽粒油脂、蛋白质及芝麻素含量QTL定位分析 [J], 吴坤;吴文雄;杨敏敏;刘红艳;郝国存;赵应忠4.芝麻籽粒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J], 许方涛;周瑢;崔向华;高媛;张艳欣;张秀荣;游均;王林海5.芝麻籽粒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J], 许方涛;周瑢;崔向华;高媛;张艳欣;张秀荣;游均;王林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丸中芝麻素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丸中芝麻素的含量
1.3.1 色谱条件 色 谱 柱 为 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 ×
150 mm, 5 滋m), 流 动 相 为 80% 甲 醇 , 检 测 波 长 290 nm,对照品溶液进样量 20 滋L,供试品溶液进样 量 10 滋L,流速 0.8 mL/min,柱温 25 ℃。 1.3.2 芝麻素对照品储备液
窑 50 窑
农产品加工
2019 年第 9 期
1.3.3 供试品溶液 精密称取粉碎后的芝麻丸约 2 g,置于九阳料理
机中,加入体积分数 80%的甲醇溶液 40 mL,均浆 30 s,置于具塞离心管中,超声处理 30 min,置于离 心机中以转速 4 000 r/min 离心 5 min,重复提取 2 次, 合并上清液于 100 mL 量瓶中,用体积分数 80%甲醇 溶液定容至刻度,混匀,静置,取上清液用微孔滤 膜 (0.45 滋m 滤膜) 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丸中芝麻素的含量。采用色谱柱 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150 mm,5 滋m),
以体积分数 80%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 290 nm,流速 0.8 mL/min,柱温 25 ℃。结果表明,芝麻素在 0.02~0.40 滋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2=0.999 9),平均回收率为 99.14%~100.02%,RSD 均小于 1.5%。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
度、结果准确、稳定性好,可用于芝麻丸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关键词:芝麻丸;芝麻素;高效液相色谱法;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657.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ki.1671-9646(X).2019.09.048

芝麻各成分相关性分析

芝麻各成分相关性分析

芝麻各成分相关性分析汪学德;崔英德;刘兵戈;马素换【摘要】以我国芝麻主产区46份样品为原料,研究芝麻各成分的含量及相关性规律,以及与种皮颜色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芝麻脂肪含量普遍较高,芝麻中芝麻木酚素(芝麻素、芝麻林素之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脂肪含量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芝麻素含量与芝麻林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含皮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维生素E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灰分含量与草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若以芝麻为原料制油,白芝麻因其脂肪、抗氧化物质含量高,草酸、灰分含量低而优于黑芝麻.【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5(040)011【总页数】5页(P99-103)【关键词】芝麻;成分;种皮颜色;相关性;差异显著性【作者】汪学德;崔英德;刘兵戈;马素换【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州510006;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450;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2;S324检测分析芝麻又称脂麻、胡麻,是我国传统油料作物之一。

芝麻营养丰富,富含油酸和亚油酸,芝麻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约占其总氨基酸的30%,除赖氨酸和异亮氨酸外其他必需氨基酸均符合FAO/WHO的要求[1]。

芝麻富含木酚素(主要由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组成)、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所制得的芝麻香油香味浓郁、保质期长,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我国是世界五大芝麻主产国之一,芝麻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产量高,品质好[2]。

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开发出高脂肪、高蛋白质、高木酚素等符合市场特定需求的芝麻品种及产品,是深入发展我国芝麻产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于芝麻种质资源,梅鸿献等[3]对脂肪、蛋白质、芝麻素成分进行了相关分析。

本文以我国芝麻主产区的46份样品为原料,对芝麻的基本成分和抗氧化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各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考察了各成分含量与芝麻种皮颜色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芝麻育种、加工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 8月 第 20卷第 4期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 f the Ch inese C erea ls and O ils A ssoc ia tion
Vo .l 20, N o. 4 Aug. 2005
国产芝麻中芝麻素含量分析
金青哲 刘元法 王兴国 戴洪平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无锡 214036)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国内重点芝麻产区 15种芝麻的芝麻素含量, 并分析芝麻素含量与芝麻品质之间的关 系; 结果表明: 麻油中芝麻素 的含量 为 0. 115% ~ 0. 777% , 芝麻 素含量 与芝 麻含油 率呈正 相关 ( 相 关系数 0. 556, ( = 0. 05) 。芝麻素平均含量以白芝麻最高, 棕黄色芝麻稍逊, 黑芝麻次之。
高效液相色谱仪: H P1050; BPZ11D型电子天平 (十万分之一 ) ; RE - 52型旋转蒸发仪; XA - 1A 型微型高速万能粉碎机; HH - 4型数显恒愠水浴锅; 电热恒温干燥箱; 玻璃层析柱 ( 30 400mm ) ; JJ- 1型精密定时电动搅拌器; SHB - B95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索氏抽提仪。 1. 3 实验方法 1. 3. 1 芝麻油 的提取 与测定 索氏 抽提法, 参照 GB5511- 85。 1. 3. 2 芝麻含壳率 的测定 油籽在 室温下浸 泡 5
m atte r as a natura l an tiox idant. F ood Chem istry, 1998, 62 ( 3): 269- 276 [ 3] T. T ashiro , Y. Fukuda. O il andM inor Com ponents of Sesam e Stra ins. J. Am. O il Chem. So c , 1990, 67( 8): 508 51 1 [ 4] 戴洪平. 高效液相色谱 法测定 芝麻油中 芝麻素 的含量. 中国油脂, 2003, 6 [ 5] F ukuda. L ignan composition of sesam e oils determ ined by high - perform ance liqu id chrom a tog raphy. J. Japanese. Soc. F ood Sc.i and techno logy, 1988, 35: 483- 484 [ 6] L. A. A ppe lqv ist, K ama .l L ignan ana lysis in seed o ils from four Sesam um species: compar ison of different chroma tog raph ic m ethods. J. Am. O il Chem. Soc, 1994, 71: 141- 147 [ 7] 张秀荣、郭庆元. 中国芝麻资源核心收集品研究 . 中国农 业科学, 1998, 31( 3): 49- 55 [ 8] 冯祥运. 中 国芝 麻种 质资 源研 究. 中国 油料 作物 学报, 1999, 21( 2): 77- 79 [ 9] 刘 魁 英. 食 品研 究 与数 据 分 析. 中 国轻 工 业 出 版社 , 1999( 6): 38
白芝麻平均含油率为 54. 82% , 棕黄色芝麻含油 率 52. 83% , 相差不大, 黑芝麻平均含油率为 47. 6% , 与白芝麻相差 7. 2% ; 但白芝麻、棕黄色芝麻、黑芝麻 的 平 均 芝 麻 素 含 量 分 别 为 0. 5314% , 0. 3130% , 0. 1998% , 较含油率之间的差别大得多, 白芝麻油与 黑芝麻油中芝麻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图 1 芝麻素含量与含油率 /含壳率关系
含壳率与含油率之间呈负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823 ( = 0. 01) , 即籽含壳率越高, 含油率就越低, 因此芝麻素含量与芝麻含壳率负相关。
以上研究表明, 芝麻含油率越高, 其微量成分芝 麻素的含量也越高。由于油籽品质和油的质量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油 中木脂素类抗氧化剂 的含量, 因 此, 提高芝麻籽含油率是今后芝麻育种的主要方向。
由表 1、2可见, 15种芝麻的含油率为 46. 48% ~ 58. 28% , 平均值为 51. 89% ; 含壳率的范围为 3. 4% ~ 13. 2% , 平均值为 7. 3% ; 白芝麻品种含油率最高, 含壳率最低。黑芝麻品种含油率最低, 含壳率最高。
15 种 芝 麻 油 中 芝 麻 素 含 量 为 0. 1152% ~ 0. 7773% , 芝麻 素的平均含量 为 0. 3627% 。驻马 店 汝南白芝麻品种的芝麻素含量最高, 为 0. 7773% ; 陕 西安康的黑芝麻含量最低, 为 0. 1152% , 两者相差 6. 75倍, 差距很大。
目前, 国内芝麻主要作为油料或直接食用, 没有 深加工; 对芝麻中微量成分的研究也很少, 在芝麻素 类等生理活性物 质的研究、制备方面, 远落后于日、 美, 与埃及、印度也有一定差距。
芝麻中木脂素类成份的含量高低主要与品种、生 长地、收割时间、霜冻等因素有关, 其中芝麻素与芝麻 品质的相关性最大 [ 3] 。 Fukuda等 [ 3, 5] 研究了日 本的 12种芝麻, 发现芝麻油中芝麻素含量在 0. 155% ~ 0. 855% ; K am al等 [ 6] 研究了印度芝麻, 发现芝麻油中芝 麻素含量在 0. 131% ~ 0. 589% 。
参考文献
[ 1] D. K. Salunkhe, J. K. Chavan et a.l W o rld O ilseeds: Chemistry, T echnology and U tilization, V an N o strand R e inho ld,
N ew Y ork, 1992. 371- 402 [ 2] H. M. A. M onhamed. The use o f sesam e o il unsapon ifiable
86
中国粮油学报
2005年第 4期
m in, 不时震荡, 用干净纱布过滤, 轻微摩擦纱布, 使芝 麻壳剥落, 称取剥壳前后的质量, 平行测定 3次, 取平 均值。 1. 3. 3 芝麻素的提取 氧化铝层析柱法, 参照文献 [ 4] 。 1. 3. 4 芝麻素的测定
HPLC法, 参照文献 [ 4~ 5] , 主要色谱条件: 色谱 柱: Inertsil ( ODS - 3 250mm 4. 6mm, 填 充 粒 度 5 m ), 检 测 器: 惠 普 1050 紫 外 检 测 器, 泵: 惠 普 1050, 柱温: 30 , 流动相: 甲醇: 水 = 70: 30( v /v ), 流 速: 2mL /m in, 检测波长: 290nm, 软件: Sepu3000色谱 工作站。
第 20卷第 4期
金青哲等 国产芝麻中芝麻素含量分析
87
芝麻素等木脂素类物质含量与品种、生长地、收 割时间和霜冻影响等因素有关, 其中品种和生长地影 响因素较大; 但影响芝麻中木脂素类物质含量的因素 复杂, 就芝麻素而言, 不仅不同品种的芝麻籽差异较 大, 就连同一株上的芝麻 籽也有差异 [ 4] , 研究表明, 生长在主杆中上部的油籽所含芝麻素含量较高, 而底 部较低。由于实验条件所限, 选取芝麻籽样品时没能 考虑上述因素。
将芝麻按色泽分类, 分析芝麻素含量与色泽关 系, 白芝麻油中芝麻素含量为 0. 3862% ~ 0. 7773% , 平 均 为 0. 5314% ; 黑 芝 麻 油 中 芝 麻 素 含 量 为 0. 1152% ~ 0. 2977% , 平均为 0. 1998% ; 棕黄色芝麻 油中芝麻素含量介于二者之间。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芝麻: 当年生新芝麻, 驻马店地区的芝麻从驻马
店市植物油集团公司购买, 其余的芝麻从当地市场购 买或种植户赠送。芝麻清选后, 按白 A、棕黄 B、黑 C 分类, 编号备用, 见表 1。
层析用氧化铝: 100~ 200目; 石油醚: 沸程 30 ~ 60 ( A. R ); 正己烷 A. R; 甲醇 (色谱级 ) 。 1. 2 实验仪器
平均值 数值范围 标准偏差 偏离系数
表 2 芝麻素平均含量分析表 (% )
含油率 51. 89 46. 48 ~ 58. 28
3. 7 7. 1
含壳率 7. 3
3. 4~ 13. 2 4. 1 56. 2
油中芝麻素含量 0. 3627
0. 1152~ 0. 7773 0. 15 49. 6
分析芝 麻 素 含 量与 含 油 率、含 壳 率 之 间 的关 系 [ 9 ] , 如下图所示, 发现芝麻素含量与芝麻含油率呈 正相关性, 全部芝麻样本中, 芝麻素含量与含油率二 者的相关系数为 0. 556( = 0. 05), 白芝麻中二者相 关性为 0. 534 ( = 0. 05 ) , 黑 芝麻 为 0. 630 ( = 0. 05) 。
2 结果与分析
2. 1 芝麻素测定结果 15种芝麻的含油率、含壳率和芝麻素含量 的测
定结果见下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代号
A1 A2 A3 A4 A5 A6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C5
表 1 15种芝麻油中的芝麻素含量
产地
驻马店汝南 湖北洪湖 安徽安庆 陕西安康 湖南岳阳
河北张家口 河南新郑
驻马店平玉 陕西渭南 陕西安康
收稿日期: 2004- 07- 26 作者简介: 金青哲, 男, 1963年出生, 硕士, 油脂资源开发利用
占全国总产量的 70% 。其中河南的驻马店地区芝麻 产量占河南的 1 /3左右; 安徽主要在皖北平原西部, 湖北主要在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地区。
本研究选择国内芝麻主产区的 15种芝麻, 测定 其芝麻素含量, 并分析芝麻品种、色泽、含油率与芝麻 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为制备芝麻素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芝麻素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