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鉴赏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素材含答案

合集下载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浪淘沙①(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此词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1)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莫”和“暮”两种读法和意义。

根据诗意,说说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2)“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

(3)作者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流露帝王之气,倒是常常以普通人的口吻作诗,所以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这首诗中最有广泛影响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1)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两说都可以。

(2)春意阑珊(3)“别时容易见时难”或“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题】1、说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答: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总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作用如何。

答: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答: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煜《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煜《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海浪冲刷着沙滩,雨点在李玉莲外面汩汩作响,春天渐渐消逝。

罗的被子受不了更冷的天气。

我在梦中不知道自己是客人,玩得很开心。

不要独自倚在篱笆上,无限的河流和山脉,在其他时间很容易看到,也很难看到。

落水落花,春也去,天地。

1.谈论窗帘外的涟漪雨和沙洗顺序李煜雨点在窗帘外低语,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玩得愉快。

独自莫凭栏,千山万水,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世界的零。

1谈论“雨点在窗帘外汩汩作响”,春意阑珊”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结论:线描技法运用浓淡的场景,创造出深刻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正常的顺序应该是“梦幻快乐”、“春寒”和“醒来”,而单词是“春寒”、“醒来”和“梦幻快乐”。

它是如何工作的。

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作为一个国之比较国王和军衔以下的囚犯。

在梦中写下“快乐”。

谁知道梦越快乐,梦越痛苦;没有悲伤和悲伤这样的词,但是悲伤的感觉是可以想象的。

3“我不知道我是梦中的客人,但我又贪婪又快乐”的表达功能。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原文|译文|创作背景《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作者从一个亡国之君的立场和思想感情来写他追怀昔日帝王生活的悲哀和寂寞,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原文五代: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注释①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②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③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④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⑤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⑥”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阅读答案浪淘沙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浪淘沙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浪淘沙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陆游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

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3分)(2)“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

(4分)答案:10.(1)比喻(或夸张)。

(1分)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半给我,(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

(1分)(2)如果能得到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就可以与友人长聚不分了。

(2分)作者以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自己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

(2分)浪淘沙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浪淘沙①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

垂杨紫陌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①本词是诗人春日与友人旧地同游而作的游宴诗歌。

②从容:悠闲舒缓。

③紫陌:京城郊外。

8.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片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9.结合诗句“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6分)答案:8、诗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2分)也是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1分)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

(2分)9、“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又与上片“当时”句呼应,道出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及久别重逢的喜悦;(2分)“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虚笔想象,明年此处花朵将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又将天各一方,突显出了好友相逢,不能久聚的痛苦;(2分)此二句呼应前文“当时”句,将三年之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惜花来写别情,以新颖的构思,抒发好友难得聚首,见面旋即离别的伤感。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表现手法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表现手法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全词以往事与今景对比着写,一虚一实(虚实结合),动人心魄。

起两句实全词主旨,“往事堪哀”与对景难排”,使词人深陷于往事与今景的痛苦之中。

由昔至今,凄凉一色。

“秋风”三句既补足难排之景,又极言其环境落寞之状,皆是写实之句。

换头两句是对当年壮气豪情的回忆。

“想得”句是因月想得,南唐故都的玉楼瑶殿与波光闪烁的秦淮河,同在此月之下,然情景已非,痛从中来,颇有悔不当初之意。

以此我们也应注意到,李煜虽是一个亡国之君,它对故国的怀念不仅有忆念逸乐生活的内容,也有对当时国策的一些反思。

附原文: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篇一:无锡市2014年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无锡市2014年秋学期高二期末试卷语文2015.1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接访人员一定要专心、耐心、细心,推诿敷衍,粗心大意,搞官僚主义那一套。

②经调查,这一事故不是人为的,是一个偶发事件,完全与他无关,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是无可的了。

③注胶虾和残余农药超标的“立顿”茶叶,都曾经地摆在大超市的柜台上,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A.切忌质疑冠冕堂皇B.切记置疑冠冕堂皇C.切忌置疑堂而皇之D.切记质疑堂而皇之2.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A.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B.紫艳半开篱菊静,鸿雁不堪愁里听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D.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3.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张老师遇到原来的同事: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你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五个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近年来,养老金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

人们希望老有所养,即人们进入老年后,不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家庭、社会的赡养。

老有所养,快乐养老,平等养老,可见养老并轨彰显的是改革决心。

①人到了老年以后,自身没有生产能力,只有消费了。

【诗词大观园●赏析】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诗词大观园●赏析】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诗词⼤观园●赏析】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浪淘沙》,词牌名。

唐时原为七⾔绝句体,⼆⼗⼋字,⾄南唐李煜始改双调,长短句。

钦定词谱为《浪淘沙令》。

本调共⼗句,五⼗四字,前后⽚各四平韵。

下⾯赏析的便是李煜的作品。

要赏读李煜的词,⾸先要简要了解李煜其⼈。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世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公元961年在⾦陵登基即位。

公元975年国破降宋,被俘到汴京(今开封)后软禁。

公元978年被赵光义毒杀.追封吴王。

李煜是南唐的第三位皇帝,⾃⼩长在深宫,即所谓“⽣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之⼿”,从⽽导致其“性宽恕,威令不素著”。

也就是说,他的性格宽厚仁慈,⼼不狠,威严不⾜,虽然是皇帝,说话有时候还会不管⽤。

然⽽,也正是这种优越的⽣活环境与深厚的⽂化熏陶以及其后的遭遇造就了⼀位改写⽂学史的伟⼤的词⼈。

⾄于后⼈对其评价的“性骄侈,好声⾊,⼜喜浮图,为⾼谈,不恤政事”等等也极易理解,很多后代皇帝皆是如此,宋徽宗就与其极为相似。

该词流传着⼏个版本,本次活动所提供的是王国维辑本《南唐⼆主词》,如下: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任珠帘闲不卷,终⽇谁来?⾦琐忆沉埋,壮⽓蒿莱。

晚凉天净⽉华开。

想得⽟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在其他版本中再选出⼀例: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任珠帘闲不卷,终⽇谁来!⾦锁已沉埋,壮⽓蒿莱。

晚凉天净⽉华开。

相得⽟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两个版本中有两字不同,我认为其“已”字强于“忆”字;⽽“想”字则强于“相”字。

从描绘的景象与蕴含的情绪看,这⾸词应写⾃开封。

《古今词统》中有题作“在汴京念秣陵作”。

(秣陵者,秦汉时对今南京的称谓)由此可以肯定,这⾸词必定是作于软禁之中。

下⾯我们来分句细读: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往事对我来说只有悲哀,眼前的情景更让我⽆法排遣。

此处开门见⼭,直接道出对过去的怀念。

“堪哀”绝不是“往事”不好,⽽是太好,更因为此时的处境太不好。

美好时光⼀去不返,作为帝王的⾃⼰已永远的成为了过去,现在的⾃⼰是他⼈的阶下之囚。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七+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Word版含答案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七+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Word版含答案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一、词人名片李煜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确实可悲可叹,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泣血词章。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等“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尤其在亡国之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解难排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

王国维评价:“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他是我国诗歌文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二、诗词故事宋太宗鸩杀李后主李煜被俘来到汴京后,其词一经写成,很快便在其住所传开。

宋太祖赵匡胤一时不知该怎么处理他。

后来,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后,准备对他下毒手。

一年的七夕时分,探子密报:李煜带着他的大臣们一起在屋中唱着一首悲凉的曲子,君臣都在流泪不止。

赵匡义赶忙去听他们在唱什么。

一去,就听见南唐君臣正在唱《虞美人》。

词作一唱三叹,曲折反复地表现了被俘虏的南唐君臣们的愁苦心情。

赵匡义听后,知道再也不能让南唐君臣们继续这么颓废下去影响民心了。

第二天,他就暗地里下了一道命令,把李煜给毒死了。

三、文题背景这首词,一般编集的人都认为是李煜的绝笔之作。

李煜不堪被俘之后囚徒生活的一腔悲怨之情,在这首小令里得到了尽情的抒发。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片转折而起,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悲悼国家破灭、身陷为虏的遭遇。想当年,身为君主,群臣俯首,宫娥簇拥,有过颐指气使的威严,有过春花雪月的风流,而所有的繁华与富贵都一起随着金陵的陷落而烟消云散,化为了乌有。此时徘徊庭院,往事无限,看秋夜天高,秋月澄明,那金陵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却不再是往日的气象。南唐已破灭,君主成囚虏,秋月还是那轮秋月,只是“空照秦淮”而已。这里的“玉楼瑶殿影”,可以分作两层理解。第一层是指秦淮河边的旧时宫苑,映照在月光下,投影在河水中,却是有楼影而无人影,重在一个“照”字。第二层是指神话传说中的月宫,华丽壮观却虚无缥缈,就像此刻记忆中的故国宫苑,重在一个“空”。就第一层讲,作者是凭着想象回到旧地,就第二层讲,则作者是在当地望月而遥寄哀思。这两层意思就将一人而两地的情思通过一轮秋月糅合到一起,“空照”不仅在秦淮的楼阁,也在汴京的人一心。“空照”的感受中有无尽的心酸与哀苦。
这首词写当前的孤寂,与往日的繁华相对,不过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上片景色“秋风庭院藓侵阶”,写得寒瑟凄惨;下片景色“晚凉天净月华开”,虽然清冷,却是一片澄明。这两处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构成了双重的联系。在格调上是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日以继夜的相承。因此,“对景难排”不仅是说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无论四季,无论日夜,都不能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说“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话也是无法表达出悲哀的。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注释】
①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②一任:任凭。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一桁:一列,一挂。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译文】
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③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④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众说皆可通。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煜囚于汴京期间(976—978)所作。宋人王轾《默记》记载,李煜的居处有“老卒守门”,“不得与外人接”,所以李煜降宋后,实际上被监禁起来了。他曾传信给旧时官人说,“此中日夕以泪洗面!”
【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起句“往事只堪哀”,将全篇基调定出,并凝结到一个“哀”字上。这“哀”是如此深重,以至于“对景难排”。本来“对景难排”就在说无人可以倾诉,只好独自面对景物,希望能作排遣,在诉说哀痛深重的同时,已有孤独之意。由此拈出“难”,是说孤苦之深,面对景物也无法排遣。更接以“秋风庭院藓侵阶”,用苔藓满地写无人造访,用庭院秋风写空旷凄凉,景色已然寂寞,孤苦唯见深重。这样便将人的孤独写得很具体,很形象,那内心的哀伤,非但是“难排”,“对景”更是徒然增痛而已。时当秋天,是枯索萧瑟之季;身在庭院,有高墙围困之难。而在这小院中,秋风吹过,树叶黄落,唯一的绿色就是蔓延生长的苔藓,那层暗绿一直爬到了进入堂室的台阶上,看着令人心酸。刘禹锡的《陋室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名句,表现高逸脱俗的文人雅趣。这里写苔藓,是说生活的孤寂,在寒瑟的秋天虽然有这一点绿色,却是长年没有人行走的痕迹,尤增悲哀。于是作者“一任珠帘闲不卷”,既然“终日”都无人来。“一桁”写索性,不是痛快的豪放,而是无奈的放弃。“闲”写门帘长垂的状态,实指自己百无聊赖的生活处境,既不是“一帘风月闲”(《长相思》)的悠闲,也不是“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菩萨蛮》)的闲散。上片就眼前景物而写孤苦的凄凉心境。
⑤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⑥”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⑦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
⑧秦淮:即秦淮河。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秦淮一直是南京的胜地,南唐时期两岸有舞馆歌楼,河中有画舫游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