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与指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与指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与指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指对农村村庄的环境进行改善和提升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凸显,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

本文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和指标为主线,阐述相关政策和措施,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影响和挑战。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标的确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具体而言,目标如下:1. 提高村庄环境整体品质。

通过绿化美化、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等措施,改善村庄环境,使其更加整洁美观。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水电供应、道路交通、通讯设施等,提高村庄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

3.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 加强文化教育建设。

注重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指标体系为了全面评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

以下是常用的指标:1. 环境质量指标。

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音污染等方面,用于评价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

2. 基础设施指标。

包括道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通讯设施覆盖率等方面,用于评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3. 绿化覆盖率指标。

用于评价农村绿化工作的质量,包括乡村绿化覆盖率、公园和绿地面积等。

4. 农村产业发展指标。

包括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农村旅游收入等,用于评估农村产业发展的效果。

5. 文化教育指标。

包括村级教育设施覆盖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方面,用于评估农村文化教育建设的成效。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政策与措施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1. 资金支持。

国家增加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财政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补贴等形式,向农村提供资金支持。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空气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负
面影响,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和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

其次,水质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水质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水源的可靠性、水质的卫生指标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等因素。

第三,噪音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噪音污染对人们的休息和
睡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考虑周围噪音水平和限制噪
音污染的措施。

交通状况也应被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会给人们的
生活带来困扰,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率和交通运
输的便捷性等因素。

此外,居住条件也是人们关注的重要方面。

居住条件包括住房的舒适
程度、住房安全和住房环境的干净程度等因素。

评价指标体系应考虑这些
因素,以衡量居住环境的质量。

最后,社区设施也是人居环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店等。

这些设施的能否满足居民的需求,以及设施的质量和
数量,都是评价社区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
交通、居住条件和社区设施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我们可以
评判一个地区或社区的居住环境质量,并在需要改善的地方提出相应的措
施。

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更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积分制标准

人居环境积分制标准

人居环境积分制标准
人居环境积分制标准是根据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评定城市居民生活舒适程度的一种评价体系。

人居环境积分制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 空气质量:评价空气的新鲜度、污染程度和健康影响等因素。

2. 水质:评价供水水源的清洁程度、水质安全及供水稳定性等。

3. 噪音污染:评价市区的噪音程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4. 城市绿化:评价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植被种类及绿化设施的完善程度等。

5. 社区设施:评价社区内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医疗、教育、交通等。

6. 城市安全:评价城市的治安水平、犯罪率及公共安全设施的完善程度等。

7. 城市规划:评价城市的规划合理性、城市布局及道路交通状况等。

以上指标通过一定的评分体系进行评估,将城市的人居环境状况量化为积分,最终得出人居环境积分,以便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

这样的评分体系有助于城市管理者和居民了解城市的人居环境状况,指导城市规划和城市改善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指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并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和生活质量要求。

为了客观评价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

以下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基础设施建设指标:-道路交通:包括道路数量、道路宽度、道路状况等。

-水利设施: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抗旱设施等。

-电力设施:包括电网覆盖、电力可靠性等。

2.生活设施指标:-基本居住条件:包括居民的住房面积、住房结构、居住密度等。

-教育设施:包括学校数量、学校质量、教育资源等。

-医疗设施:包括医院数量、医疗资源、卫生条件等。

-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

3.环境保护指标:-大气环境:包括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物排放等。

-水环境:包括水质、水污染物排放等。

-土壤环境:包括土壤质量、土壤污染等。

-噪音环境:包括噪音水平、噪音源等。

4.社会安全指标:-犯罪率:包括盗窃、抢劫等犯罪率。

-食品安全:包括农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等。

-公共安全:包括火灾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

5.社会经济指标:-就业机会:包括就业率、农民工收入等。

-经济收入:包括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等。

-教育水平:包括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等。

以上指标体系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具体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评估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人居环境评分标准

人居环境评分标准

人居环境评分标准
人居环境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居住环境质量的工具,通常涉及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标准:
1.空气质量:
●PM2.5和PM10浓度:颗粒物浓度低的环境评分较
高。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SO2、NO2、CO等)浓度:浓
度低的环境评分较高。

2.水质:
●饮用水安全:水源的安全性和水质的清洁度。

●水体污染: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污染状况。

3.噪音水平:
●噪音强度:日间和夜间的噪音水平。

●噪音来源:是否有持续性、高强度的噪音源。

4.绿化和公园:
●绿化覆盖率: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公共绿地和公园的可达性:居民是否容易到达公共
绿地和公园。

5.交通状况:
●交通拥堵:道路交通的流畅状况。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和覆盖范围。

6.生活设施:
●生活便利性:超市、医院、学校等生活设施的距离
和数量。

●公共服务:邮局、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可用性。

7.社区环境:
●安全性:犯罪率低和公共安全管理好的社区评分较
高。

●社区活动:丰富的社区文化和娱乐活动。

8.环保意识和行为:
●垃圾分类和回收: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实际
行为。

●节能减排:居民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和行为。

根据上述标准,可以对人居环境进行综合评分,以了解居住环境的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不同地区和社区的评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

生物物种资源普查。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0%
(%)
建成区绿地率(%) ≥3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2
(㎡)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 ≥90%
盖率(%)
林荫路推广率(%) ≥70%
AQI ≤100 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
8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低于本地区平
城市空气质量(%)
均水平 1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 角等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显著
并得到有效实施。残疾人生活水平达 系
到基本标准。
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
无障碍设施建设
所设有无障碍设施及通讯、信息交流
等软环境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制定完善的外来人口市民化政策并得
外来人口市民化政策 到有效实施。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
保障体系完善。建立完善的农业转移
-4-
D、公共 安全
C5 公众参与 C6 历史文化 与城市特色
(%)
城市人口密度(人/ ≥10000
平方公里)
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绿色建筑占城市新建建筑比重≥50%
新建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 例≥20%
绿色建材使用和装配 式建筑建设
绿色建材使用比例≥30% 出台了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 配套措施,并明确目标,装配式建筑 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综合否 近 2 年内发生重大安全、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违法建设等事故,造成重大 定项 负面影响的城市,实行一票否决。
-7-
第三部分 相关条件
一、基本条件:已被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二、重要参考条件:已被命名为 “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 护模范城市”。
-8-

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

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

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概述人居环境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工作及其发生关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是一个包容、和谐、健康的生存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对于人居环境的评价与改善方案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居环境评定的方法和标准。

星级评定标准一、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方面的评定标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自然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在评选空气质量时,应该考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以及空气中的氧含量等因素。

2.水环境水环境涉及到水的质量和水体的生态环境等方面。

3.土地环境土地环境指的是土壤的质量和土地的利用状况等因素。

二、人造环境人造环境主要是指城市中建筑物、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在人造环境中评定星级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建筑物质量建筑物质量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环保等方面。

2.交通设施交通设施主要考虑到自行车、汽车、公交车等的行车秩序、安全以及便捷度等方面。

3.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指学校、医院、公园、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情况、质量和数量等因素。

星级评定标准等级划分根据上述评定标准的不同要求,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标准等级划分如下:影响因素划分人居环境影响因素划分标准自然环境星级评定人造环境星级评定星级评定标准等级划分星级评定标准等级划分标准一星只符合基本要求二星符合较高的环保、卫生、舒适性等方面三星符合较高的环保、卫生、舒适性等方面,同时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四星符合一定文化内涵、舒适度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五星符合非常高的环保、卫生、文化内涵、舒适度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结语人居环境星级评定方案是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改善的有效方法。

通过准确的评定标准和合理的星级等级划分,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体育发展。 四、小结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优势有着重
要意义。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 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农村地区体育发展时间 较短,农村体育发展仍存在农民健康水平较低、农村体育发展 缓慢、农村体育发展滞后等问题。农村地区的体育发展受到文 化因素、经济因素及过程因素等影响。为促进农村地区体育发 展,必须加强政府重视、健全体育组织机构、加强体育宣传、 加大经费投入、开展体育指导。分析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 因素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地区 人们的身体素质,而且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幼儿园)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为本。 2、全面性原则。全方位考虑指标的选取,指标要能够覆
盖城市人居环境的各个方面,除了覆盖城市的经济水平、生态 环境、基础设施、人文环境这些指标,还要能反映各个方面之 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性,使人能够从中得到整个系统的发展方 向,此为全面性原则。
正和可持续的城市。 近几年,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关方面研究,
提出了建立单一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但对多 个城市层面的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并不多。因 此,需要建立一套能定量评价多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和可 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多个城市 人居环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一套符合多个城市人居 环境发展特点的评价体系,为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 依据。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王少英 于 娜 姜树涛
摘 要 : 文章论述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意 义,研究指标体系的原则及方法,构建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人 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简单易行,适合新的时代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平均值表
评价因素及编号平均值定级总体感觉
房屋总体印象
房屋质量
水体清洁度
树木保护状况
生活垃圾处理
饮用和水源状况
文体设施情况
上学方便程度
服务设施状况
人身安全
财务安全
出行道路状况
田地道路
到集市方便程度
到县城方便程度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近接居住环境
住宅
宽适度,给排水状况,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垃圾收集
情况;
邻里
住房周围的安静,近邻的交流或接触程度,近邻的围
墙、院子内的绿化;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街头绿化,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周围的水域环境,与水域的接近
程度;
社区空间公共空间的大小,街景的美化程度;
社区服务
购物、娱乐、医疗、银行、邮局,小孩的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治安状况;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自然风景的保护,历史古迹的保护,历史气氛;
生态环境噪音,空气质量;
服务应急能力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防灾抗灾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A)因素项(B)分因素项(C)
经济环境销售率(一年以内)
物业管理水平物管费收缴率,服务质量楼盘认可度入住率,升值潜力
社会环境
安全小区消防设施,抗震设防,小区内治安状况
健康医院或诊所数量,社区康体设施
教育文化学校数量,社区活动
居民生活邻里关系,生活便利程度
小区规划设计
人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景观环境,套型平面组合
及功能,室内通风,小区特色
区位交通到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公共交通的服务班次,公共交通线路,机动车可达性,车位数量与住户比
生态环境
水环境系统
水质标准(景观水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中水
利用率
声环境系统小区白天噪音等级,室内白天噪音等级
光环境系统
小区道路立体照明系统,朝阳房间比例(多层、高层),
日照时数(大寒日)
气环境系统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氮含量
绿化系统绿地率,植物丰实度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

生活垃圾收集与分类率,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
技术环境
智能技术
周边红外线对射和电子监控及电子巡更,户内报警及
救助系统
通讯信息技术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宽带入户率建造技术绿色材料,建筑节能比例
住宅设计指标构成
住宅设计指标
住宅类型(高层、多层、公寓、别墅)
住宅层高(米)
住宅房型(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二房二厅一卫...)
住宅单元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均拥有房间数量(个)
住宅配套设施完备率(%)
住宅的智能化程度(高、中、低)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人居环境划分准则环境构成要素
按结构形态划分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区位环境按社会形态划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一级准则单项指标
建筑质量(Ⅰ)房型设计(X1)
通风状况(X2)
结构健全(X3)
储藏充足(X4)
容易维修(X5)
电力稳定(X6)
楼层高度(X7)
防火材料(X8)
隔音设施(X9)
充足光线(X10)
内置橱柜(X11)
绝缘防护(X12)
室温控制(X13)
管道良好(X14)
卫生设施(X15)
方便厨房(X16)
不互相干扰的
通道
(X17)
环境安全(Ⅱ)空气质量(X18)
饮水水质(X19)
噪声污染(X20)
洪水淹没(X21)
交通要道(X22)
垃圾堆场(X23)
化学工厂(X24)
污染水体(X25)
易燃易爆(X26)
景观规划(Ⅲ)风景院落(X27)
住区小品(X28)
建筑密度(X29)
自然景色(X30)
户外保持(X31)
建筑保持(X32)
住宅间距(X33)
绿化草坪(X34)
休闲广场(X35)
建筑样式(X36)
公共服务(Ⅳ)商业网点(X37)
医疗保健(X38)
蔬菜市场(X39)
供电系统(X40)
电信服务(X41)
给水系统(X42)
排水系统(X43)
各类学校(X44)
公共停车场所
(X45)
文化娱乐设施
(X46)
社区文化环
境邻里和谐(X47)
社区治安(X48)
住宅特色(X49)
住区荣誉(X50)
紧邻亲朋(X51)
紧邻高校(X52)
流动人口(X53)
远离棚户(X54)
市民广场(X55)
心理归属(X56)
(Ⅴ)
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A)支持层(B)指标层(C)
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

自然生态环境
(B1)[0.4131]
饮水水质(C1)[0.2814];生活污水处理(C2)[0.1430];
化肥农药污染处理(C3)[0.1430];河流污染处理
(C4)[0.2264];人禽粪便处理(C5)[0.1074];植被保护
(C6)[0.0988]
农村基础设施
(B2)[0.2725]
自来水普及率(C7)[0.2599];供电系统(C8)[0.2599];
道路交通(C9)[0.1810];邮电通讯(C10)[0.1281];清
洁能源推广(C11)[0.8690];公厕数量与质量
(C12)[0.8041]
房屋建筑质量与设计
(B3)[0.1983]
建筑密度(C13)[0.2618];房屋前后景观
(C14)[0.9977];设计样式(C15)[0.1064];采光朝向
(C16)[0.1362];保温防热隔音(C17)[0.1362];住房面
积(C18)[0.2618]
社会服务与社会关系
(B4)[0.1193]
周边商业网点(C19)[0.0973];文化娱乐活动
(C20)[0.0735];学校数量与质量(C21)[0.1477];农村
医疗保障(C22)[0.2693];农业技术推广
(C23)[0.2227];村治安形势(C24)[0.1095];邻里关系
(C25)[0.0800]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一级指标)指标因子层(二级指标)
乡村人居环境人居设施环境
住房条件A1;购物网点A2;道路交通A3;水电气供
给A4;文体场所A5;垃圾处理A6
人居生态环境
植被与绿化B1;空气质量B2;水体质量B3;生物多
样性保护B4
人居社会环境
干群关系C1;乡规民风C2;教育水平C3;治安状况
C4;文化生活C5;社会保障C6
人居经济环境
家庭年总收入D1;农业年收入D2;土地征用补偿
D3;就业创业渠道D4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层子系统层指标层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生态环境
自然景观保护;现有景观数量及类型;人均绿地面积;大气
质量;污水处理;河流污染;人禽粪便处理
乡村居民经济条件乡村旅游收入;村民人均GDP;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乡村社会环境
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传统文化保护;距周边商业网点距离;
周边学校数量及质量;医疗保障;治安条件;邻里关系
乡村居住环境
人口密度;人均居住面积;建筑密度;房前屋后景观;设计
样式;采光朝向
乡村基础设施
自来水普及率;水电供应情况;道路出行;邮电通信;公厕
的数量和质量;路灯
(下页续)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A] 分类层[B] 指标层[C]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自然生态环境[B1]
饮用水水质[C1]
河流水质[C2]
灌溉农田水水质[C3]
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处理[C4]
工厂污染的处理[C5]
环境绿化美化程度[C6]
空气质量[C7]
噪音干扰情况[C8]
基础设施[B2]
自来水供给[C9]
供电[C10]
有线电视普及度[C11]
日常出行的道路情况[C12]
交通便捷度[C13]
银行、邮局使用情况[C14]
公厕数量与质量[C15]
垃圾收集与处理[C16]
污水排水管网铺设[C17]
居住条件[B3]
房屋间距[C18]
房屋质量[C19]
房屋设计样式[C20]
房屋采光朝向[C21]
房屋保温防热隔音功能[C22]
人均住房面积[C23]
源自周围绿化[C24]
公共服务[B4]
文化娱乐活动设施[C25]
公共活动场地多少[C26]
学校数量与质量[C27]
大小疾病就医方便度[C28]
日常购物便捷度[C29]
社会福利与保障[C30]
农业技术指导[C31]
社会关系[B5]
社会治安[C32]
邻里关系与交往[C33]
家庭关系[C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