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赏析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经典赏析训练题

1、(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晋灵公不君:厚敛其雕①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

【注】①雕:刻画,绘制。

23.孔子对“君”“臣”的要求是什么?(2分)

24.从齐景公的“言”和晋灵公的“行”分析两位君王的不同(3分)

2、(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3.王安石认为,一个人实现他的目标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志”、、和(2分)24.根据王安石的这段话,结合你的求学和生活经历,在上述三者中选择你认为对实现理想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3、(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矣。(《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

23.根据材料,孟子和荀子两人中,主张“性本善”观点。(1分)

24. 孟子和荀子认为道德分别起源于什么?(4分)

4、(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韩非子·喻老》)23.除“大音希声”之外,请再从语段中找出两个四字成语:(2分)24.这个语段带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5、(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5分)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孟子·告子下》)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荀子·修身》)

23.两则材料都表现了的义利观。(2分)

24.请谈谈你对“其行道理也勇”这句话的认识。(3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23.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2分)

答:

24.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

6、(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一24题。(5分)

(1)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离娄上》)

(2) 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韩非子·心度》)

23.对于治国,孟子主张___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____。(2分)

24. 针对孟子和韩非子的观点,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7、(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不能御民者,弃其德法,专用刑辟,譬犹御马,弃其衔勒,而专用捶策,其不制也,可必矣。夫无衔勒而用捶策,马必伤,车必败。无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国必亡。(《孔子家语卷六· 执窖第二十五》)

【原创】23. 此段材料强调治国要。(2分)【原创】24. 请结合社会现实简述你对“德”“法”的理解?(3分)

8、(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3~24。(5分)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节选自《庄子·天道》)

23.写出语段中的两个成语。、(2分)24.就轮扁“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9、(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孟子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日:‘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①由外铄:从外部给予。

23.这段话是孟子思想的具体阐述。(1分)24,概括这段话中的两层意思,谈谈你对“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启发(4分)

10、(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选自《礼记〃大学》)

23.材料中小人的行为可以用、自欺欺人两个成语来形容。(1分)24.怎样理解“慎独”?“慎独”有何现实意义?

11、(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邹与鲁拱①。穆公②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注释:①邹与鲁拱:邹国与鲁国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孟子是邹国人,所以穆公问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