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复习终极必过版
经济学原理复习要点 + 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3)一、名词解释 (3)二、问题 (3)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4)一、名词解释 (4)二、问题 (5)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7)一、名词解释 (7)二、问题 (7)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9)一、名词解释 (9)二、问题 (10)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12)一、名词解释 (12)二、问题 (12)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4)一、名词解释 (14)二、问题 (14)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6)一、名词解释 (16)二、问题 (16)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17)一、名词解释 (17)二、问题 (18)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19)一、名词解释 (19)二、问题 (19)第十章外部性 (20)一、名词解释 (20)二、问题 (20)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21)一、名词解释 (21)二、问题 (21)第十二章生产成本 (22)一、名词解释 (22)二、问题 (22)第十三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25)一、名词解释 (25)二、问题 (26)第十四章垄断 (28)一、名词解释 (28)二、问题 (28)第十五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29)一、名词解释 (29)二、问题 (29)第十六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31)一、名词解释 (31)二、问题 (31)复习要点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32)一、主要内容 (32)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32)一、主要内容 (32)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2)一、主要内容 (32)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33)一、主要内容 (33)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33)一、主要内容 (33)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33)一、主要内容 (33)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33)一、主要内容 (33)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34)一、主要内容 (34)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34)一、主要内容 (34)第十章外部性 (34)一、主要内容 (34)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34)一、主要内容 (34)第十二章生产成本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三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四章垄断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五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35)一、主要内容 (35)第十六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35)一、主要内容 (35)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题型名解(5,20分);单选(10,10分);判断(10,10分);计算题(2,20分);简答题(4,40分)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3.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4.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5.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6.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7.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8.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货币量9.进口配额:对进口某种物品的数量实行限制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11.市场失灵:指一些不受管制的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12.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13.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14.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15.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16.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17.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18.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具排他性而无竞争性)19.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二、单选、判断题1.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应用P 4-16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2.市场没有有效地配置资源,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建立产权 P 2463.利润最大化的点(MR=MC) P 3014.供给曲线的纵坐标可以反映卖者的成本,需求曲线的纵坐标可以反映买者的评价。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考试中,对经济学原理知识点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经济学原理的定义、经济学模型、供需关系和市场结构这四个方面总结考试必备的知识点。
经济学原理的定义经济学原理是指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总称,它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的一种理论知识。
经济学原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原理和宏观经济学原理,前者研究个体的经济决策,后者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
经济学模型经济学模型是经济学原理的具体运用,在经济学中,我们需要选取一些变量,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
经济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优化政策决策。
常见的经济学模型包括供需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产量-价格模型等。
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概念。
供给是指在市场上销售货物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需求是指市场上需要购买货物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供需关系的平衡点是指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和价格达到一致的状态。
当供给量过多时,价格就会下降,需求就会上升;反之,当需求量过多时,价格就会上升,供给就会增加。
因此,供需关系的理解对于经济学考试很关键。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的企业组织和市场竞争状态。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市场价格和企业数量会发生变化,因此,了解市场结构对于理解市场运行规律和考试非常有帮助。
总之,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
了解经济学原理的定义、经济学模型、供需关系和市场结构等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运行规律,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023年自考《经济学原理》考试小抄汇总 掌握必过

2023年自考《经济学原理》考试小抄汇总掌握必过概述本文档汇总了2023年自考《经济学原理》考试的,旨在帮助考生进行备考,并提供一些必过的关键知识点。
请注意,使用仅作为备考辅助工具,正当的研究和理解仍然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基本概念经济学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包括经济、稀缺性、机会成本等。
市场基本概念:熟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如需求、供给、价格等。
生产要素:掌握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经济模型需求和供给模型:理解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成和作用,以及市场价格的均衡。
边际分析:掌握边际效应和边际成本等概念,了解边际分析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市场结构垄断和垄断竞争:了解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和影响。
市场失灵:熟悉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例如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各项指标,如GDP、CPI等。
经济增长:掌握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劳动力、技术进步等。
货币与通货膨胀:熟悉货币的作用和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如比较优势和关税等。
汇率和国际金融:掌握汇率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
政府经济学政府宏观调控:熟悉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和手段,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税收和社会保障:了解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趋势: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影响。
总结提醒多做题:通过做题巩固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重点复:把握重点和难点知识,注重理解和记忆。
定期复:制定合理的复计划,保持知识的持续记忆。
以上是2023年自考《经济学原理》考试的小抄汇总,希望能帮助考生进行备考,掌握必过的关键知识点。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精排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平等:经济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4.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人们如何相互影响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和相互依赖性可以是互利的)。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协调经济活动)。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纠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根源)。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货币量增长是通胀根源)。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一、要点1.模型一,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经济学原理是我们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础,因此掌握经济学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经济学原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备考并掌握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
供和求的变化会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
2.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效益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在做出决策时,通过比较行动的利益和成本,选择最优的方案。
通常情况下,在决策时,成本和效益应该达到平衡。
3.边际原理:边际的意思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或消费,会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成本。
边际原理是指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决策应该基于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4.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放弃做某件事情所付出的代价。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应该也考虑机会成本,因为机会成本同样是一种成本,并会影响我们最终的利润。
5.货币价值:货币价值是指货币的购买力。
货币价值的变化会影响整个市场的价格和经济运行。
货币价值通常受到持续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没有按照供求关系的平衡点运行。
市场失灵通常是由于存在外部性、公共产品、垄断等因素。
7.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消费是经济学的另外两个核心概念。
生产是指生产和供应商品和服务的过程,而消费是指消费和使用这些商品和服务。
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成本和效益,并采取最优的决策方案。
以上是经济学原理的核心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希望大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并继续深入学习经济学的更深层次内容。
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经济学原理复习第1章经济学导论第1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 资源的稀缺性无限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的矛盾二、 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物品、为谁生产三、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经济市场: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指令经济:是由政府做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混合经济:又称为现代市场经济,以区别于上面所说自由放任经济 第2章供给与需求第1节需求曲线一、 影响需求曲线的因素商品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偏好、预期二、 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决定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 因素变动相关物品价格 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第2节供给曲线一、影响供给的因素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 二、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决定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因素变动价格 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投入价格 供给曲线的移动技术供给曲线的移动预期 供给曲线的移动第3节供求均衡一、 市场均衡供给与需求相等二、 供给或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价格 ,数量需求减少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价格 ,数量供给增加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价格 ,数量供给减少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价格 ,数量,确定哪一种需求或供给1.考虑家庭旅行车市场。
根据下面所列的每一个时间的决定因素受到影响。
还要指出,需求或供给是增 加了,还是减少了。
(])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1.(])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即人们偏好更多的孩子,需求增加。
(2)钢铁工人的罢工提高了刚才的价格。
,即投入品的价(2)钢铁工人的罢工提高了钢材价格。
工人罢工引起工资提高,供给量减小。
格提高,从 而提高钢材的价格。
供给的价格提高(3)工程师开发生产出新的自动化机器用于家庭旅行车。
,供给量提(3)工程师开发生产出新的自动化机器用于家庭旅行车。
技术提高高。
(4)客货两用车价格上升。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整理论述题一、供求理论――经济分析的基础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需求量的变化是指仅由于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需求的变化则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数量的变化。
在一般的表述中,需求量与需求在许多场合是被混用的。
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等。
Ps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计划购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收入)变动所引起消费者计划购买量的变动。
2、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异同供给量变化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仅由于产品价格变化而导致的企业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产品数量的变化。
供给变化是指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企业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产品数量的变化。
其他因素包括:生产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息等)。
Ps供给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供给曲线)的变动商品价格之外其他因素(成本)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位移)。
3、作图说明需求、供给的变化如何影响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价格P与产量Q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价格,同时价格反过来又自动地影响和调节供给与需求,是市场趋于均衡。
在需求和供给都增加的条件下,均衡产量肯定会提高,但均衡价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
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升,随之,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
反之,亦然。
价格上涨:需求曲线D右移,成本下降,供给曲线S右移,均衡价格P均衡产量Q都提高。
反之,亦然。
Ps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则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则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复习终极必过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一、经济学十大原理(注:最佳复习方法是对照考题啃书,熟悉相关知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只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即机会成本)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影响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看不见的手)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
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
但是,还有另一种回答。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
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
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
a) 货币量增加,提升支出水平,从而刺激物品与劳务需求b)长期的高需求引起高物价,继而引起企业更多的生产,更多的雇佣c)更多的雇佣则意味着更少的失业二、名词解释(大家最好还要看书,把概念和具体应用都看懂)1.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2.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3.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4.边际效用: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5.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效用水平)的线。
6.边际替代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7.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8.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9.替代效应:因该种商品价格变化,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比例变动,即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效应10.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11.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12.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
13.完全垄断市场:在市场上只存在一个供给者和众多需求者的市场结构。
对于垄断者所出售的产品,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
14.垄断竞争市场: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是一种许多企业出售相近但非同质、而是具有差别的商品的市场结构。
15.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16.存量:指某一指定的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它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17.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18.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19.注入量:企业生产再进行的条件之一就是投资。
投资指实际资本存量的增加。
投资是固定资本投资和存货投资的总和。
投资会使因储蓄而漏出的那部分国民收入又回到最终产品市场上,因此,投资是国民收入的注入量。
20.漏出量:家庭的全部收入在两部门模型中分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这样,家庭的消费支出小于其收入,因此,消费支出相对于国民产出而言会相对不足,企业的存货势必增加,这样储蓄使国民收入不能全部流入最终产品市场,因此,储蓄是国民收入的漏出量。
三、判断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对)2.并不是所有商品的供给量都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对)3.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错)4.无论哪个行业,企业规模都越大越好(错)5.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是重合在一起的(错)6.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错)7.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得到的收入应该计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错)8.经济学家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是危机的严重程度(错)9.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错)10.在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不能对汇率有任何干预(错)11.需求定理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个规律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12.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13.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价值总和(对)14.失业率是失业总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对)15.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变动(对)四、单选(对不懂的地方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看书去理解)第一部分(微观第一章)1.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A )。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价格提高D.价格下降(画图可知,右上方移动说明相同的价格,需求量增加了)2.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无论如何变动,其需求量都不变动。
这种商品称( C )。
A.单位需求弹性B.需求有无限弹性C.需求完全无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参考需求价格弹性的内容,注意画图和计算环节,点弹性和弧弹性的计算方法)3.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 D )。
A、商品A的价格最低B、商品A紧俏C、商品A有多种用途D、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牢记效用和边际效用的概念)4.某些女性在收入比较低时购买杏仁蜜作为化妆品,而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欧莱雅,杏仁蜜对这些人来说( B )。
A、吉芬商品B、低档商品C、正常品D、生活必需品5.在得出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数 (D ).A.个人收入B. 其余商品的价格C. 个人偏好D. 所考虑商品的价格(价格随着需求曲线变动,因此不可能是常数)6.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C).A.需求增加B. 需求减少C. 需求量增加D. 需求量减少7.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因素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 ).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的价格下降C.其他相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下降.(价格变化导致的是需求量的变化,需求曲线本身不移动,其他因素导致的变化才会使需求变化,即曲线移动)8.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材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B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考虑其他因素不变,销售价格不变,但是生产成本提高了,卖得越多就越亏,只能减产防亏本,供给曲线左移)9.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C).A.供给增加B. 供给减少C. 供给量增加D. 供给量减少10.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互补品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但其他因素不变,也就是说价格不变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11.从均衡位置出发,如果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减少,而市场需求保持不变,则(D).A.均衡价格下降B.均衡量上升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减少D.均衡价格提高但均衡量下降(市场需求不变意味着需求曲线不变,供给减少意味着供给曲线左移,因此答案选D)12.政府为了维持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B)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收购过剩的农产品C.实行农产品配给制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13.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 ).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和C14.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C).A.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下降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数量的变化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数量将减少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数量将下降15.政府对生产者实施补贴,将导致(C ).A.需求增加B. 需求减少C. 供给增加D. 供给减少第二部分(微观三四五章)16.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 D )。
A.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状态B.消费者的偏好C.消费者的需求D. 消费者的收入约束17.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 U 型,是因为( B )。
A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B .生产由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C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D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8.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D )。
A..最终产品的货币价值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19.下面除了( C )外,都是对物品的边际效用的正确理解。
A、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B、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D、数学表达式为MU=ΔTU/ΔQ(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20.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得到了最大满足,这意味着(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