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
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质量浓度分布数值模拟

o a e at ls( p m)aesprtd i cn et n hl m s o igrp rc s( P m)ae f m l rprce d ≤4 I s l i x r e aa n o esci ,w i ot f g e at l d >4 e o e b ie r
Abs r c : e i ee t imee patc e ma s o e ta in it b in n v l t c co e e a ao wa t a t Th d f r n d a t r rils s c nc n r t d sr ut i a o u e y ln s p r tr o i o s n me c l i lt d b ig L g a g pp o c n ril - o r e i — l me h d.Th e u t h w h tmo t u r al smu ae y usn a r n e a r a h a d Patce S u c —n Cel i y to e r s ls s o t a s
第3 6卷 第 1 0期
20 年 l 08 0月
化
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
程
Vo J 6 No 1 l3 . 0
0c . 2 t 008
C E C LE GN E I Gf H N H MIA N I E R N I A) C
旋 风分 离器 内颗 粒 质 量 浓 度 分 布 数值 模 拟
WAN Guj n, U u -a g XU a - u HIMigxa - u S N G og n , E Xioh ,S n -in
( aut f h m cl cec n nie r g hn nvr t o e o u F cl o e ia S i ea dE g ei ,C iaU i s y f t l m,B in 0 2 9 hn ) y C n n n e i P r e e ig1 24 ,C ia j
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特征的数值模拟

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特征的数值模拟田秀山;张宏伟【摘要】为了优化旋风分离器结构和操作条件,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旋风分离器进口速度变化对其内流场特征的影响.计算模型为直段直径300 mm的旋风分离器,常温常压下进口空气速度范围为15~30 m/s,模拟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分析可知分离器压降主要由排气管口、排气管内和排尘管口等部位的高湍动能损失组成.一定轴向距离上,不同进口速度时的切向速度分布和轴向速度分布分别具有相似性特征.切向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径向位置在r≈0.6R1和r≈0处.轴向速度两种分布形态的过渡发生在轴向距离Z≈-500 mm处.进入分离器气体的运动轨迹和停留时间与气体在进气管的进入位置和气体速度相关.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可对旋风分离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优化设计,并为分析旋风分离器多相流的流场特征和分离特征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浙江电力》【年(卷),期】2017(036)011【总页数】7页(P23-29)【关键词】旋风分离器;压降;速度分布;流线;数值模拟【作者】田秀山;张宏伟【作者单位】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0013;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21在众多多相分离设备中,旋风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和分离效率高等诸多优势。
因此该设备在化工[1]、电力[2-4]、环保[5]等领域的气-粒混合物分离中被广泛应用。
旋风分离器虽然结构简单,但其内部流场却具有强旋流动、多相混合、高度湍动的复杂特性,其流场特征、压降特性和分离效率不仅受操作条件的影响,而且与分离器结构尺寸紧密相关,因此较多研究者对该设备进行了研究。
Kaya等[6]、曹晴云等[7]和陈雪莉等[8]对旋风分离器内速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Karagoz等[9]、Hoffmann等[10]和王德耕[11]对分离器内局部和整体的压降特征进行了分析。
Zhao等[12]、李丹等[13]及吴小林等[14]分析了分离器内的多相分离特征。
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共3篇

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共3篇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1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电力等领域的气固分离设备,其利用离心力将气固两相流中的颗粒物分离出来,一般被用作除尘和粉尘回收设备。
本文将介绍旋风分离器的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
气固两相流是指气体与固体颗粒混合物流动的状态。
旋风分离器中的气固两相流在进入设备后,经过导流装置后便会进入旋风筒,此时气固两相流呈螺旋上升流动状态,颗粒物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抛向旋风筒壁,而气体则从旋风筒顶部中心脱离,从出口排放。
因此,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的流体物理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对于气体流动部分,采用了二维轴对称的控制方程式,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而对于颗粒物流动部分,采用了颗粒物轨迹模型(Particle Tracking Model,PTM)。
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采用了FLUENT软件进行求解,其中的数值算法采用双重电子数法(Electron Electrostatic Force Field,E3F2)。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旋风分离器中,气体的流速主要集中在筒壁附近,而在离筒中心较远的地方,则流速较慢,颗粒物则以螺旋线的方式向旋风筒壁移动,并沿着筒壁向下运动。
颗粒物在旋风筒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后,其分布状态将随着离心力的变化而变化,最终沉积在筒壁处。
数值模拟结果还表明,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随着旋风筒直径的增加而增加。
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信度,实验室制作了一个小型旋风分离器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为一致,通过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描述旋风分离器中气固两相流动的情况并用于性能预测。
综合来看,数值模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性能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颗粒物的分布状态,为旋风分离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综上所述,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旋风分离器的气固两相流动性能进行了分析。
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二次涡的数值模拟

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二次涡的数值模拟
1分离器空间二次涡特性
风洞实验是研究内部流动特性的有效工具,分离器空间内的空气流动的详细特性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的空气分离器中,一个二次涡作用可以产生空气流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缓慢移动,这将有助于设备内质粒物分离并被重新定向及捕获。
2数值模拟
为完整理解空气涡旋行为,研究人员对空气分离器空间内空气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在建立模型前,它们先是建立了一个有限体积支柱空间,以便研究其内部流动特性。
研究发现,有一个小的静水层和质量交换的区域,质量传递的空气中存在一个反射的界面和一个延续的连续层,这促进了空气分离器空间内空气二次涡的形成。
另外,模拟结果表明气体涡与分离器结构之间有着关联性。
3结论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分离器环形空间内存在二次涡的形成。
该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空气涡的特性,以及空气在分离器空间内的行为。
通过这一研究,有助于提高分离器的效率,提高设备的效果。
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

精选课件
6
3 计算:模型选择
采用稳态,压力基求解器,不考虑重力。湍流模型采用k-epsilon(2 epn) 模型,激活Swirl Dominated Flow(强旋流)。离散相采用DPM模型。颗粒采 用煤粉,颗粒粒径为1um,密度为1000kg/m3
为何不采用Reynolds Stress模型?
精选课件
12
谢 谢!
精选课件
13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从其速度矢量图可以看出, 两侧的速度主要为周向速度,排 气管的速度主要为轴向速度,而 且速度逐渐减小,与已知相符。
精选课件
11
4 后处理
创建z=645截面的压力云图和速度矢量
从压力云图可以看出进口截面中间有个明显的低压区,其速度矢量图可 以明显的看出造旋运动,且中间区域有明显的空白,即周向速度分量很小。
由于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动非常复杂,用 试验或者解析的方法研究分离器内部的流动 状况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 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值 方法成为研究旋风分离器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进行数值模拟, 揭示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为优化旋风分离 器的结构提供思路,也为进一步提高分离性 能奠定基础。
因为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是旋流占优, 所以采用Swirl Dominated Flow,不采用 Reynolds Stress模型是因为三维雷诺应力模 型需要求解七个方程,计算量大。
精选课件
7
3 计算:设置参数并求解
入口速度为30m/s,湍流强度为10%,水力直径为0.0543m。迭代3000, 并以出口质量流量判断其收敛与否。
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喷管的数值模拟-外文翻译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译文学生姓名:高勇红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装备 0901指导教师:梁慧荣完成日期: 2013 年 3 月 21 日气—固旋风分离器在FLUENT中的流场数值模拟Flow-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Solid CycloneSeparator based on FLUENT作者:DENG Qing-fang,Dongyi Zhou,SHEN Ai-ling起止页码:P740-P743出版日期(期刊号):2010 IEEE DOI 10.1109/ICDMA.2010.88出版单位: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Manufacturing & Automation摘要:在本文中,利用fluent软件研究旋风分离器在各种条件下的气固两相流场,压力变化,速度变化和涡流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旋流器中沿Y轴方向(切向速度)的速度和沿Z轴方向(轴向速度)的速度是主要因素;在旋风分离器中静压,每个方向的速度以及固体颗粒的分离率随着气体处理量的增加而增加;静态压力在旋风分离器的中心是最低的,固体颗粒被集中在内壁的中间段;气流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然而,旋风分离器因为颗粒度的增加而加剧管壁的磨损。
因此由经验可以推断出旋流器分离器在v=18 m/s,粉尘含量值为1%是被公认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fluent;数学模型;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1 引言旋流分离器在除尘器和离心除尘设备之间是使用最广泛和最具代表性的设备,并且在水泥生产中有效地提高了粉尘的回收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典型的旋风分离器结构一般由进料口,圆柱段,圆锥段,溢流口和底流口组成。
在分离器内气流与颗粒沿切线方向从进气口进入分离器,旋转以及向下流动。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固体颗粒被甩向筒壁并沿着椎体部分往下流动积累,同时气体旋流向上从出口管流出。
旋风分离器计算结果

旋风分离器计算结果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旋风除尘器性能的模拟计算一、下图为旋风除尘器几何形状及尺寸,如图1所示,图中D、L及入口截面的长宽比在数值模拟中将进行变化与调整,其余参数保持不变。
图1 旋风分离器几何形状及尺寸(正视图)旋风分离器的空间视图如图2所示。
图2 旋风分离器空间视图二、旋风分离器数值仿真中的网格划分仿真计算时,首先对旋风除尘器进行网格划分处理,计算网格采用非结构化正交网格,如图3所示。
图3 数值仿真时旋风分离器的网格划分(空间)图4为从空间不同角度所观测到的旋风分离器空间网格。
图4 旋风分离器空间网格空间视图本数值仿真生成的非结构化空间网格数大约为125万,当几何尺寸(如D、L及长宽比)改变时,网格数会略有变化。
三、对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仿真采用混合模型,应用Eulerian(欧拉)模型,欧拉方法,对每种工况条件下进行旋风分离器流场与浓度场的计算,计算残差<10-5,每种工况迭代约50000步,采用惠普工作站计算,CPU耗时约12h。
以下是计算结果的后处理显示结果。
由于计算算例较多,此处仅列出了两种工况条件下的计算后处理结果。
图5是L=1.3m,D=1.05m 入口长宽比1:3,入口速度10m/s时,在y=0截面(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上粒径为88微米烟尘的体积百分数含量分布图。
可以明显看出由于旋风除尘器的离心作用,灰尘被甩到外壁附近,而在靠近中心排烟筒下方筒壁四周,烟尘的体积浓度最大。
粒径88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粒径88微米烟尘的浓度分布(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粒径200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粒径200微米烟尘的浓度分布(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图5 L=1.3m、D=1.05m、长宽比1:3,入口速度10m/s时烟尘空间分布粒径88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粒径88微米烟尘的浓度分布(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粒径200微米烟尘的空间浓度分布(空间)粒径200微米烟尘的浓度分布(旋风分离器中心截面)图6 L=2.3m、D=1.5m、长宽比1:1,入口速度15m/s时烟尘空间分布四、计算结果计算中,首先确定几何尺寸L,按照给定的两种烟尘颗粒,分别对L=2.3m、L=1.8m、L=1.3m、L=0.8m四种情况进行对比计算,对比计算结果为L=2.3m、L=1.3m时除尘效率较高。
螺旋式旋风分离器气_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27
用, 实验数据不易测量等因素 , 所以关于旋风分离 器的研究至今大多采用经验、 半经验方法. 本文旨在 借助 CFD 商业软件中的 F LU ENT 软件包, 对螺旋 式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分析研究, 充分认识其 内部气、 固两相的分布特点, 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科学 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
0
引言
螺旋式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已被实验证实高效、 实用、 新颖的除尘设备 , 与传统旋风分离器相比具有 体积小、 高度低、 收尘效率高、 气流阻力低和分离能 力大等优点[ 1] . 因其对颗粒物的分离、 捕集过程是一 复杂的三维、 二相湍流运动 , 并涉及到气- 固相互作
应用 [ J] . 自动化仪表 , 2004, 25( 5) : 13- 17. [ 2] [ 3] [ 4] [ 5] [ 6] 李发海 , 王 岩 . 电机与拖动基础 [ M ] . 北京 : 清华大 学 出版社 , 2005. 苏绍禹 . 风力发 电机设 计与运 行维 护 [ M ] . 北京 : 中 国 电力出版社 , 2002. 张国良 , 曾 静 , 柯 熙政 , 邓方 林 . 模糊 控制 及其 M at lab 应用 [ M ] . 西安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2. 叶杭冶 . 风力发 电机组 的控制 技术 [ M ] . 北 京 : 机械 工 业出版社 , 2002. 姚 骏, 廖 勇 . 基 于全模糊控制器的交流励磁发电 机 励磁控制 系 统研 究 [ J] . 中 国 电 机工 程 学报 , 2007, 27 ( 33) : 36- 41. [ 7] 郭洪澈 , 郭庆鼎 . 模 糊控制在大型风力发电机并网控 制 中的应用 [ J] . 节能 , 2002, 12: 41- 43. 作者简介 : 高文元 ( 1949 - ) , 男 , 江苏无 锡人 , 高 级工程 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后处理
创建x=0面,显示其速度矢量。
从其速度矢量图可以看出, 两侧的速度主要为周向速度,排 气管的速度主要为轴向速度,而 且速度逐渐减小,与已知相符。
4
后处理
创建z=645截面的压力云图和速度矢量
从压力云图可以看出进口截面中间有个明显的低压区,其速度矢量图可 以明显的看出造旋运动,且中间区域有明显的空白,即周向速度分量很小。
2
前处理:几何建模
利用solidworks进行几何建模 导入gambit
2
前处理:划分网格
对几何体进行分块,交界面采用interface。采用Hex/Wedge结构化网格, 采用Cooper(制桶)铺层方法
2
前处理:导入模型
入口为velocity-inlet,出口均为outflow。检查网格,保证最小网格体积 不为零。
旋风分离器内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1
背景及意义 前处理 计算 后处理
模拟内容
CONTENTS
2
3 4
1
背景及意义
旋风分离器是利用气固两相流的旋转, 将固体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干式气 固分离装置。与其它气固分离设备相比,具 有结构简单、设备紧凑、性能稳定和分离效 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 建筑、矿山、机械和环保等工业部门。 由于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动非常复杂,用 试验或者解析的方法研究分离器内部的流动 状况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 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值 方法成为研究旋风分离器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进行数值模拟, 揭示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为优化旋风分离 器的结构提供思路,也为进一步提高分离性 能奠定基础。
3
计算:模型选择
采用稳态,压力基求解器,不考虑重力。湍流模型采用k-epsilon(2 epn) 模型,激活Swirl Dominated Flow(强旋流)。离散相采用DPM模型。颗粒采 用煤粉,颗粒粒径为1um,密度为1000kress模型?
因为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是旋流占优, 所以采用Swirl Dominated Flow,不采用 Reynolds Stress模型是因为三维雷诺应力模 型需要求解七个方程,计算量大。
谢 谢!
3
计算:设置参数并求解
入口速度为30m/s,湍流强度为10%,水力直径为0.0543m。迭代3000, 并以出口质量流量判断其收敛与否。
4
后处理
1μm颗粒的跟 随性比较好,可以 根据颗粒轨迹来分 析流场。
1μm颗粒轨迹
4
后处理
创建x=0面,显示压力云图。
从其压力云图中可以看出, 两侧压力较高,中间排出管压力 较小,有明显的压力突变;而两 侧延高度方向压降较小;与实验 测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