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美学思想探析

合集下载

朱光潜早期美育思想新探

朱光潜早期美育思想新探

朱光潜早期美育思想新探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朱光潜的美育思想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从人类的天性和内在的心理结构角度,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并对美育和德育的关系,美育的功用与实施以较为全面的阐释,形成了一个美育理论框架。

更为重要的是,朱光潜阐述了“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的深刻思想。

这一思想是与朱光潜对审美与道德的关系的认识相一致的,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审美与道德的深层联系。

标签:朱光潜;美育;德育;审美朱光潜的早期美育思想主要体现于1940年的论文《谈美感教育》中,也包含于他的《文艺心理学》和《谈美》的若干篇章之中。

从中我们可以基本梳理出朱光潜美育思想的大体框架。

在《谈美感教育》一文的开始,朱光潜借用了康德对人类的心理结构的知意情的划分,这三者也正对应人世间真善美的三种价值,真对应知,善对应意,美对应情,而求知、想好、爱美都是人类的天性。

教育的功用就是“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

”[1]143于是教育从功用上就分为了智育、德育和美育。

智育是真和知的教育,德育是关于善和意志的教育,美育是情感的教育。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光潜从一开始就是将美育纳入了与德育和智育的大的教育框架内论述,从人类天性和内在的心理结构的角度来论述,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

这里朱光潜既说明了为什么要美育——人的本性所要求的,又说明了美育的内涵——情感教育。

从人的本性看,智育、德育和美育这三种教育对人生本来是同等重要的。

而这三育为人们所理解和重视的程度是不同的,智育本身是一直在流行的教育观念中被是看重的,“德育在理论上的重要性也没有人否认”,而“美育则在实施与理论方面都很少有人顾及。

”[1]143所以朱光潜强调了美育的作用,朱光潜一方面,批判了在西方“忽略美育,而且根本仇视美育”的传统,这个传统从柏拉图开始,经中世纪的耶稣教徒,到近世的卢梭和托尔斯泰。

朱光潜美学语义思想探析

朱光潜美学语义思想探析

朱光潜美学语义思想探析
范庆芬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32)5
【摘要】朱光潜作为美学家有着丰富的语言学思想,从美学角度对语言意义提出了不少深刻见解。

本文通过对朱光潜美学思想中论述语言的部分进行分析,认为其意义观既受西方美学影响,也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从语言本体角度阐发了美之视域中的语言——意象、适宜的心理距离与无言之美。

与现代语言学关于语言意义的思想相比较,朱光潜的美学语义思想对长期以来在科学导向下研究语言系统的现代语言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12页(P108-119)
【作者】范庆芬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
【相关文献】
1.西方美学中国化视野下的朱光潜——宛小平、张泽鸿《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之评析
2.朱光潜美学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3.朱光潜美学思想探析
4.论朱光潜“有思想的美学”——考辨《美学拾穗集》对“思想解放”运动的功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的《谈美》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美学著作,也是当代中国美学思潮当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作者朱光潜也是当代中国美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

首先,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的最基本的美学思想是“华彩美”,也就是艺术美学。

对于朱光潜而言,“华彩美”就是艺术美学,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艺术美学是根植于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观之上的美德、美学、美感、美妙、美学以及精神等元素的综合体。

其次,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美学必须根植于时代文化之中;艺术只有在实践性的文化环境内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艺术必须依靠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涵;在实践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完整体现艺术美学价值;以及艺术美学要以创新为前提,以便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空间。

如此,美学思想既受到社会的影响,又受到文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的艺术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华彩美”、艺术必须依托于时代文化之中、艺术应以创新为前提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朱光潜提出的这些思想,来进行合理的解读,进而表达自己的艺术
美学理念,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独立思考与自主审查。

《谈美》- 朱光潜 读后感

《谈美》- 朱光潜 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的一本美学著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这本书中,朱光潜先生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引导读者理解美的本质、美感的产生以及艺术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

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也存在于主观意识之中。

他通过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分析,阐述了美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同时,他还强调了美感的主观性,认为美感是由个人的情感、经验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所决定的。

此外,朱光潜先生还探讨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他认为,艺术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阅读《谈美》让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美的本质和美感的产生,还让我认识到艺术与人生的紧密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自然之美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谈美》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美学经典。

它不仅适合美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感受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生活品质。

试论朱光潜的美育思想及其对语文审美教育的启示

试论朱光潜的美育思想及其对语文审美教育的启示

试论朱光潜的美育思想及其对语文审美教育的启示在中国学术史上,朱光潜是以美学家的身份出现的。

纵观他的美学体系,有两大命题支撑他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人生艺术化”和“艺术人生化”。

在这里,我们仅谈他的美育思想,故重在他“人生艺术化”的美育核心理念。

他是这样阐释“人生艺术化”的涵义的:“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

人力所能作到的时候,我们要竭力征服现实。

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待将来再向他方面征服现实。

超脱到哪里去?超脱到理想界去。

……现实界没有尽善尽美,理想界是有尽善尽美的”“美感活动是人在有限中所挣扎得来的无限,在奴隶中挣扎得来的自由。

服从自由限制而汲汲于饮食男女的寻求时,人是自然的奴隶;在超越自然限制而创造欣赏艺术境界时,人是自然的主宰,换句话说,就是上帝。

多受些审美教育,就学会如何从限制中解放出来,由奴隶变成上帝,充分感受人的尊严。

”由此可知,朱先生“人生艺术化”的美育思想具有如下特质:一、“人生艺术化”是指导现实人生的命题。

朱先生说:“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他认为,要把整个人生的点点滴滴当作一件“完美的”“有机的”艺术作品看待,生命史就是艺术史,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让人与实际人生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这样人生才能免俗,社会才会祥和美满。

同时,“人生艺术化”倡导“人要有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避免陷入“俗不可耐”的污泥潭。

二、“人生艺术化”是引导生活情趣化的命题。

朱先生认为,“情趣愈丰富,生活也就愈美满,所谓人生艺术化,就是人生情趣化。

”因此,他认为审美艺术的人生应有高雅、纯正、广泛的趣味,而不能有低级庸俗和偏狭的趣味。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洞察到朱先生的情趣主义还应该是人生的严肃主义。

不仅在进行文学审美的艺术生活中应选择一流的文艺作品,而且在生活中也应该认认真真、一言一笑、一举一动纳在全部生命史里去看,言行虽是小节,却不肯轻易放过,正如诗人不敢轻易放过一字一句。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朱光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批评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美读后感》一文,不仅是对美的探讨,更是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感受到了朱光潜对美的独特理解,也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美读后感》中,朱光潜首先提出了美的概念,他认为美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是对外在事物的审美感受。

这种审美感受来源于人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情感的投射,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在这一点上,我深有感触,因为美是一种感知,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和感受都是不同的,这也是美的独特之处。

朱光潜在文章中还提到了文学对美的表现。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文学作品中的美,不仅来自于作者对外在事物的描绘,更来自于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这也是文学作为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

另外,朱光潜还在文章中谈到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精神的滋养,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这种精神上的滋养,对于人们的成长和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深信文学的力量,它可以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宁静和思考,也可以让人们在痛苦和困惑中找到一丝希望和勇气。

通过阅读朱光潜的《美读后感》,我对美和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美不仅是一种审美的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和启迪。

文学作为艺术形式,是对美的表达和传递,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也可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朱光潜的《美读后感》让我对美和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文学作品所带来的美的力量。

浅析朱光潜美学思想

浅析朱光潜美学思想

广泛 ; 在 他 的 美 学思 想 中可 以看 到 中 国 当代 美 学 思 想 运 行 的 脉 胳 和 走 向 , 能够 深 切 地 体 验 到 中 国 当代 美 学 运 动 的 脉 膊 的 跳 动 , 研 究 朱 光 潜 的 美 学 思 想 十 分
有 现代 中 国
科 学 研 究
浅 析 朱 光 潜 美 学 思 想
赵文静
摘 ( 安徽大 学哲学院 2 3 0 0 3 9 ) 要: 朱 光 潜 的 美 学 思 想 是 中 国 当 代美 学 的重 要 理 论 表 现 。 因为 在 中 国当 代 美 学 之 中, 朱 光 潜 的美 学 思极 为 丰 富 、 深刻、 全面, 其影响也极为深远 、
美 学 的根 本 问题 是 美 学 的哲 学 基 础 问 题 , 也 是美 的本 质 问 题 。 中 国当 代 美学 的探 讨 , 首 先 就 是 围 绕 着 美 学 的 哲 学基 础 、 美 的本 质 问题 展 开 的 。 具
国人 文 和 西 方 心 理 学 说 中 偏于 人文 , 像 移 情 说 的 一 种 结 合 体 。 朱 光潜 早 期 架构心理美学系统时, 还 吸 取 了生 理 科 学 的 内容 。 他把 立 普 斯 的 “ 移 情 作
旨归 , 面 临 着 直 觉 说 与 移 情 说 的 矛盾 , 但 他 利 用矛 盾 的 两 个 方 面 而 达 成 自 己
观 点, 他坚持移情 说, 认 为 正 因为 审 美 经 验 具 有 移 情 作 用 , 它 一 则 可 以 表 现
主体 自我 的情趣, -. N 可 以通过主体对 物的姿态的吸 收陶冶性情, 起到道德 教 育不能起到的心灵教化作用。朱光潜 主张最高的道德是“以出世的精神 做入世 的事情 ”, 这是 自由超脱和深切投入 的统一, 在他看来, 这恰是审美经 验 的无所为而为 的观照和物我交流的移 的统一 。总之。 艺术 的世界是一个 意象 的世界, 但是, 这个意象世界并不是与人生无 关的空洞 的形式( 形象) , 而 是更深刻地 启示 人生奥秘的世界。这样, 朱光潜美 学以“ 为人 生而 艺术 ” 为

化茧成蝶——浅析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化茧成蝶——浅析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化茧成蝶——浅析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摘要: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是朱光潜美学思想发生剧烈转变的时期。

政治风云的急剧变幻,使得朱光潜思想的转变显得有些戏剧性;而由一个美学上的唯心主义者到一个马克思主义信奉者和追随者的历程,对朱光潜来说,又难免有些痛苦和艰难。

本文将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并由此展开对朱光潜美学发展的了解。

关键字:朱光潜;美学;发展朱光潜本是安徽桐城人,由于北洋军阀政府要选派学生去香港大学学习,因此朱光潜便从无常高等师范学校到了香港大学,此时正是1918年。

香港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整个教育体制是西化的,朱光潜在这里广泛地接触了西学,这使他的知识结构起了很大变化,为今后的深造和进行美学研究提供了条件。

一、初识美学朱光潜于1923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到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任英文教员,同时兼任上海大学逻辑学讲师。

这时五四运动已经退潮,新文化阵营明显地分化,朱光潜对左右两方面的人物都有所接触,但却尽量回避卷入斗争,他只想通过教育的方法来改良社会。

但是,因江浙军阀的战争,他所供职的中国公学停办了,他只好另谋他就。

自然,他所能做的,仍是教育工作。

因夏丏尊的介绍,他转至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英语。

在这里,他结识了对他颇有影响的几位朋友:匡互生、朱自清、丰子恺等,在他们的鼓励下,写出了第一篇美学文章——《无言之美》,这是朱光潜在出国留学前,发表的最重要的一篇文章。

从1925年开始,朱光潜先后到了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学习,在欧洲滞留了8年。

在此期间,他学习了许多西洋书籍,并于1929年出版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赢得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

也正是因为这8年的留学生涯,让朱光潜选定了自己的政治方向——美学。

二、唯心主义美学“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

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不太切实用的人物。

然而我们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光潜美学思想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朱先生美学思想的渊源、形成与特色的分析,研究朱光潜的美学创造与学术贡献,以及其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朱光潜;美学思想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美学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国美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他准确把握了中西方思维差异,并在东西方美学思维的比照中明确了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的方向。

1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渊源
朱光潜研究的学术对象大多是西方美学,可以说,他是西方美学在中国的阐扬者。

中国传统文化对朱光潜的影响是潜在的、深层的,传统的审美趣味对于他来说是根深蒂固的。

朱光潜所处的学术环境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起始阶段,所以他介绍和研究西方美学的相关内容方面倍受瞩目。

朱光潜虽然是以西方美学介绍者的身份出现于学术界的,但他也是在有了较为深厚的传统学术基础时才开始接触西学的。

他对传统美学观点的引用不像对西方美学那样完整,对于传统美学的影响朱光潜先生晚年自己也承认到:“可以说,我的美学观点,是在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再吸收西方的美学观点而形成的。


2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形成
朱光潜的学术之路从文学开始,之后转向心理学、哲学,他曾说:“因为欢喜文学,我被逼到研究批评的标准、艺术与人生、艺术与自然、内容与形式、语文与思想诸问题;因为欢喜心理学,我被逼到研究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以及趣味上的个别的差异;因为欢喜哲学,我被逼到研究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讨论美学的著作。

这样一来,美学便成为我所欢喜的几种学问的联络线索了。


朱光潜的美学著述总是与文学、心理学、哲学密不可分,学生时代就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克罗齐哲学述评》等学术著作;60年代撰写了《西方美学史》,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

《文艺心理学》也是极具代表性的著作,分析了美感经验的特征。

朱光潜美学著述中还有他翻译的西方美学著作,开始从事翻译工作时,美学在中国仍然是一门新兴学科,朱光潜依靠自己精湛的英语、法语、德语水平和深厚的学术素养,翻译了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3卷等西方经典美学名著,系统地介绍了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潮与流派,晚年他还重译了马克思《手稿》的片断,并译介了维柯的《新科学》。

朱光潜系统、全面地将西方美学引进中国,为国人了解西方美学的思想、方法、模式等提供了理论资源,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并且在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的美学理论。

3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特征
1)“兼收并蓄”和中西兼融的美学理论特色
朱光潜能够包容各种美学观点,他早期对心理学感兴趣,早期的著作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他所接受的西方美学观点。

朱光潜一方面向国内大量介绍
西方美学成果,用具有现代理论形态的西方美学概念来阐释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艺术现象,从那些原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新的价值、新的意义。

这种对传统的闲释,实际上使传统获得了新的生命。

另一方面,他又用中国传统美学观念检验西方美学中一些重要观念,发见其独特价值。

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必须与本土文化传统具有某种价值契合性,才能从本土文化中找到其生长点,而西方美学理论能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得到回应的恰恰是被证明是两种文化交融、生长的接合点。

这种中西比较、互补的理论建构方式,使他获得了对西方学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使他能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吐纳两种文化,从而进入更深一层的文化交融的领域,并在完成新的美学建构。

2)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核心——直觉、超脱观念
超脱观念在朱光潜早期文化思想中主要表现为一种人生态度,但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态度。

他以超脱观念为思想背景去看尼采,他带着超脱观再去看康德、克罗齐的美学,他以康德“无所为而为地观照”为出发点,以克罗齐直觉说为理论核心,吸收布洛的“心理距禹说”和立普斯的“移情说”,构成了其美学理论的塞本框架。

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直觉说、距离说、移情说,特别是克罗齐的直觉说。

关于美,他的基本理论是: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关系是: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见出美的形象。

美感一不带意志欲念,有异于实用态度,二不带抽象思考,有异于科学态度。

3)“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美学框架
什么是美呢?他说:“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一二者缺一都不能出现美。

”他认为美既是客观,也是主观;美既在物,也在心。

只有物我交流之后,才生美感,才有美。

归根到底,物的美与不美,还是取决于人的情感。

美感产生美,没有美感就没有美。

美是主观情感作用的结果。

这既不同于客观说,也有别于实践说,他是独立的一派。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是一个不断变化、生成,不断有新内容充实的命题,展现了朱光潜努力突破西方的认识论,整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及西方美学的积极成果,建立新型美学系统的历程。

4)人文的、发展的美学
朱光潜认为美学是研究人文的科学,是科学的人、美感的人、伦理的人的统一。

因此,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朱光潜把中国传统以伦理为本位的人文精神很好地和艺术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人生艺术化”。

朱光潜的美学观是发展的。

在这探索和追求的全过程中,他对自己的观点,有所坚持,有所修正。

他起初接受克罗齐,后来又对克罗齐批判;他起初回避马克思主义,到晚年却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

在有条件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他拓宽了自己的美学研究领域,并加强了实践性。

这也是他后期将维柯“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这一观点和马克思的实践观以及中国传统“知行合一”观统合在一起的理论架构。

4 结语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是现代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反过来,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又使现代文学思潮呈现出多样性,在学术研究中既保持了对基本理论的探索,又坚持了对具体问题的微观分析,符合现代美学深入发展的要求。

促进
当代美学的发展,丰富了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的观照。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选集[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2]劳承万.朱光潜美学论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3]符根宁,包妍,朱光潜,宗白华.“意境”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5).
[5]原灵旺.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发展轨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6]廖建平.朱光潜的人生艺术化思想[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