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网的组建实验报告
组建对等网 实验报告

组建对等网实验报告组建对等网实验报告一、引言对等网(Peer-to-Peer Network)是一种分布式计算和通信模型,其中每个节点都可以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角色。
相较于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型,对等网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
本实验旨在探索对等网的组建过程,并研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二、实验目标1. 理解对等网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学习对等网的组建方法和技术;3. 分析对等网在文件共享、实时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三、实验方法1. 确定实验环境: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搭建对等网实验平台;2. 设计对等网拓扑结构:确定节点数量和连接方式,构建对等网的基本框架;3. 实现对等网协议:选择适当的协议,编写代码实现对等网节点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功能;4. 进行实验测试:验证对等网的可行性和性能,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对等网的组建过程1. 节点发现和加入:在对等网中,节点的发现和加入是关键步骤。
可以通过中央服务器、广播、邻居节点推荐等方式实现节点的自动发现和加入;2. 路由和数据传输:对等网中的节点之间需要建立路由表,并根据路由表进行数据传输。
可以使用分布式哈希表(DHT)等算法实现高效的路由和数据查找;3. 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在对等网中,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是重要问题。
可以使用冗余存储、数据签名、加密等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4. 节点退出和失效处理:对等网中的节点可能会主动退出或因故失效。
需要设计相应的机制来处理节点的退出和失效,以保证对等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对等网的应用案例1. 文件共享:对等网可以实现高效的文件共享,每个节点都可以充当文件的提供者和请求者。
通过分布式存储和数据查找算法,可以在对等网中快速找到所需文件,并进行下载和上传;2. 实时通信:对等网可以支持实时的音视频通信,每个节点都可以充当通信的发起者和接收者。
通过建立点对点的连接,可以实现低延迟和高质量的通信体验;3. 分布式计算:对等网可以将分布式计算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节点进行并行处理,提高计算效率。
实验二:对等网组网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二对等网组网技术【实验题目】对等网组网技术【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对等网组网技术,学会组建对等网;(2)掌握对等网环境下数据共享方法;【实验环境】(1)实验一中制作好的交叉线;(2)两台已安装好操作系统的PC机;【实验原理】见课本。
【实验步骤】(1)设置计算机的网络标识;第1步: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选项,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计算机名”标签,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
图2-1第2步:在“更改”对话框中,为该计算机输入新的名称与希望加入的工作组名称,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注意:计算机名称不能与在同一工作组中的其他计算机同名,否则将无法正确识别计算机。
由于组建的网络为对等网,属于工作组模式,所以“工作组”必须相同。
(2)设置IP地址打开“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按以下步骤设置IP地址。
第1步:选中“本地连接”图标,单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属性”选项,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第2步:在“此连接使用下列项目”列表框中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然后单击“属性”按钮,出现如图2-2所示的对话框。
图2-2第3步:在“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中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接着输入相应的IP地址。
如“192.168.1.1”,注意在同一网段内的其他计算机都要设置为“192.168.1.X”(X是1至254内的任意自然数),而且保证各IP地址不能重复,以避免计算机不能被识别。
在“子网掩码”中输入“255.255.255.0”,默认网关输入“192.168.1.1”就可以了。
单击“确定”按钮以使设置生效。
(3)设置共享共享设置也就是把本地计算机的资源(文件、文件夹、磁盘、打印机等)提供给网上其他计算机共享。
服务设置只是添加了本机具有对外提供服务的功能,并没有把本机的资源共享出去,需要共享设置后才能把本机的资源共享出去,但共享设置必须在服务设置以后才能进行,否则不能设置共享。
实验报告二-对等网的建立

广东金融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含简要的实验步骤流程)Windows XP 系统中的两种协议可用于建立对等网,分别是NetBEUI协议和TCP/IP 协议。
NetBEUI协议不能跨越网段进行路由,而且安全性比较差,在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安装光盘上的文件。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TCP/IP协议,本实验就是基于改协议来建立对等网。
1.4.1 IP地址设置Windows XP 的默认安装协议是TCP/IP,不需要用户额外安装。
如果采用NetBEUI 协议,则需要手动安装。
实验环境建立之后即可配置网络。
在没有配置之前,计算机之间是不能互相ping通的,网上邻居也无法看到另一台计算机。
具体配置过程如下:步骤1 右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图标,单机跨界菜单中的“属性”命令,打开“网络连接”对话框。
该对话框中显示了当前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设备,如果有多个连接设备,则都会在改对话框中显示。
右击用于连接的“本地连接”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机“属性”命令,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如图:步骤2 在“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的“常规”选项卡中,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复选框,然后单击“属性”,进入“Internet协议(TCP/IP)”对话框,如图:]步骤3根据实验环境,填写对话框中的参数,如图所示。
注意各计算机的IP地址不能相同,同一组计算机的子网ID和子网掩码改相同。
是指完毕后单击“确定”,返回至“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肉厚在单击“确定”,结束设置。
配置完毕后,一次单击“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打开DOS命令窗口。
在命令窗口下执行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刚才的设置,如图。
如果输入ipconfig/all命令,则可以看到更多网络设置,如MAC地址等。
步骤4实验环境配置完毕后,可以在命令窗口下执行ping命令,查看网络的连接状况。
对等网组建与文件共享实验报告

1.3启用GUEST账户
对于Windows XP,还需要启用来宾帐户“Guest”并要设置本地安全策略才能顺利实现资源共享
1.4给GUEST账户授权
在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用户权利指派中,绝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策略,删除里面的“GUEST”账号。
这样其他用户就能够用Guest账号通过网络访问使用Windows XP系统的计算机了。
1.5更改访问模式
XP默认是把从网络登录的所有用户都按来宾账户处理的,
络登录也只具有来宾的权限,若遇到不能访问的情况,请尝试更改网络的访问模式。
在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
本地账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策略,将默认设置“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身份验
设置简单文件共享
2.1Windows默认采用的是简单文件共享。
双击【我的电脑】图标,选择“工具—文
件夹选项—查看”,勾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
两台主机的IP设置在要同一网段,主机一的IP地址为:192.168.0.1地址为:192.168.0.2。
在网络里面可以看到其他主机的共享文件,则说明两台主机已经相连,的测试图如下,说明已经相连。
在“开始菜单”中“打印机和传真”添加打印机。
当连接设备时,系统会自动检测设备并安装驱动。
添加打印机设置使用默认设置就可以了。
设备安装情况如下:
在安装时将打印时设置为共享打印机,这里共享的其实不是打印机本身,
从计算机可以看到设备的共享情况:。
对等网组建实验报告

对等网组建实验报告对等网组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对等网(Peer-to-Peer Network)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结构,其中每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地位,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对等网系统,探索对等网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二、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了一台主机作为服务器,并在其他两台主机上搭建对等网节点。
实验所用的主机均连接在同一局域网中。
三、实验步骤1. 搭建服务器首先,在一台主机上搭建服务器,用于管理对等网的节点。
在该主机上安装并配置相应的服务器软件,如BitTorrent Tracker或eDonkey Server。
2. 设置对等网节点在另外两台主机上设置对等网节点。
选择合适的对等网软件,如BitTorrent或eMule,并在每台主机上安装和配置该软件。
3. 连接对等网节点通过在对等网软件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将对等网节点连接到服务器。
确保所有节点都成功连接到服务器,并能够相互通信。
4. 共享资源在每个对等网节点上选择要共享的文件或资源。
将这些文件添加到对等网软件的共享目录中,使其他节点能够下载和访问这些资源。
5. 下载资源通过对等网软件搜索其他节点共享的资源,并选择要下载的文件。
启动下载任务,并观察下载速度和进度。
6. 上传资源当下载任务完成后,选择将下载的资源继续共享给其他节点。
将下载的文件移动到共享目录中,并确保其他节点能够找到和下载这些资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成功搭建了一个对等网系统,并进行了资源共享和下载。
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分布式网络结构:对等网系统中的每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地位,没有中心化的控制节点。
每个节点可以作为服务器和客户端,相互之间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 高效的资源下载:由于对等网系统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提供资源下载,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和计算资源,实现高效的资源下载和分发。
3. 网络负载均衡:对等网系统中的节点可以根据网络负载情况自动选择最优的下载源,实现网络负载均衡。
对等网实验报告

对等网实验报告对等网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中心化网络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通信的需求。
对等网(Peer-to-Peer,P2P)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以其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点,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等网的实验,探索其优势和应用潜力。
二、背景对等网是一种基于对等通信原理的网络架构,其核心思想是将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视为一个节点,实现节点之间的直接通信和资源共享,而不需要依赖中心服务器。
这种去中心化的架构使得对等网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鲁棒性和抗攻击性。
三、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搭建在实验开始前,我们搭建了一个包含10台计算机的局域网。
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对等网软件,并通过局域网连接起来。
这样,这些计算机就可以相互发现和通信。
2. 节点发现与连接在对等网中,节点的发现和连接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通过对等网软件提供的自动发现功能,使得每个节点可以主动发现其他节点,并建立连接。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10个节点的对等网。
3. 资源共享对等网最大的优势之一是资源共享。
我们在实验中选择了一个文件作为共享资源,并将其上传到对等网中的某个节点。
其他节点可以通过对等网软件进行搜索,并下载所需的文件。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资源共享的速度相比传统的中心化网络更快,而且更加稳定。
4. 去中心化的优势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等网的去中心化架构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对等网可以更好地应对节点故障。
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仍然可以继续工作,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
其次,对等网可以更好地应对网络攻击。
由于节点之间的通信是直接的,攻击者很难通过攻击中心服务器来破坏整个系统。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对等网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由于对等网的节点数量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增加或减少节点数量,从而实现更好的可扩展性。
2. 对等网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实验报告-计算机

实验报告—实验一:对等网组建:实验目的:(1)掌握对等网组网技术,学会组建对等网;(2)掌握对等网环境下数据共享方法;拓扑图:实验环境:三台交换机,四台PC机,三台交换机用交叉线连接,用直通线连接交换机和客户机;实验步骤:一:配置每台PC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1:192.168.2.11 255.255.255.02:192.168.2.12 255.255.255.03:192.168.2.1:3 255.255.255.04:192.168.2.14 255.255.255.0二:测试各PC间的连通性:在PC1上“ping”:Ping 192.168.2.12Ping 192.168.2.13Ping 192.168.2.14三:查看结果。
四:为本次实验做总结。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T elnet:实验地点:专业机房:(1)掌握对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及Telnet的登录设置;(2)熟练掌握远程登录交换机的配置,及学会配置。
拓扑图:实验环境:一台交换机、一台pc机、一根控制线。
一根直通线;分别连接它们。
实验步骤:1:配置pc机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192.168.1.2255.255.255.02:配置交换机:en (进入交换机特权模式)conf t (进入交换机的全局配置模式)enable password 123 (配置交换机登录密码)enable secret 1234 (配置交换机特权模式密码)line vty 0 4loginpassword 12345 (配置交换机远程登录密码)end (结束)实验结果:测试“Telnet”远程登录:实验总结实验三:单交换机vlan通信:实验目的:(1)掌握单交换机的vlan划分与添加,实现vlan间的通信;(2)学会自己熟练配置交换机vlan的划分与添加,实现单交换机间的vlan通信。
拓扑图:实验环境:一台交换机,四台pc机,四根直通线;将pc机和交换机相连。
对等网的组建实验报告

对等网的组建实验报告对等网的组建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中心化网络架构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单点故障、网络拥塞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等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等网的组建实验,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二、对等网的概念和原理对等网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其核心思想是将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视为平等的,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和共享资源,而无需经过中心服务器的调度。
对等网的组建依赖于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信息共享。
三、实验环境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一台主机和三台虚拟机,分别作为对等网的节点。
首先,我们使用了开源的对等网软件来搭建对等网环境,其中包括节点发现、路由选择和资源共享等功能。
然后,我们通过在主机和虚拟机上安装对等网软件,并进行相应的配置,来实现节点之间的连接和信息共享。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对等网,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
首先,我们测试了节点之间的连接情况,发现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无需经过中心服务器的转发。
这样的设计使得对等网具备更好的抗单点故障能力,一旦某个节点故障,其他节点仍然可以正常通信。
其次,我们测试了对等网的路由选择功能。
通过模拟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我们发现对等网能够根据节点之间的网络拓扑和负载情况,自动选择最优的传输路径。
这种自适应的路由选择算法不仅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还减少了网络的拥塞情况。
最后,我们测试了对等网的资源共享功能。
通过在节点之间共享文件和数据,我们发现对等网可以实现高效的资源共享,无论是小文件的传输还是大规模数据的共享,都能够快速完成。
这样的设计使得对等网具备更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五、对等网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通过对等网的组建实验,我们发现对等网具备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对等网具备更好的抗单点故障能力,可以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网络服务。
其次,对等网具备更高的网络传输效率和更低的网络拥塞情况,可以提供更快速的数据传输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项目:对等网的组建
实验地点: 博西409机房指导教师: 马占飞日期: 2013-9-17
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11级外包姓名:袁如璧学号:1114490017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目的及要求:
(1)熟悉网卡、集线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2)掌握组建对等网的技术、方法与功能:网卡、网络协议安装配置、连通性测试等
(3)掌握对等网测试方法
(4)掌握在对等网中设置共享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Packet.Tracer5.3网络模拟软件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实验内容:对等网的组建
实验原理:对等网络设有专门的服务器,计算机之间都是同级的。
所有的计算机都是平等的。
每一台计算机都作为它自己的服务器。
各个用户自己决定在网络上共享各自计算机上的哪些数据和不共享哪些数据。
又称“工作组模式”。
在对等网络中,每台计算机管理本身的用户和资源,经过正确的权限设置,每台计算机可以通过连接的网络使用被允许访问的网络资源。
由于各个计算机只是简单地连接在网络上,不存在核心服
务器,因此对等网络不存在大量的网络管理工作。
四、实验步骤(或过程)
1)打开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空白界面中进行操作:在空白处拖入一个集线器,三个终端设备(计算机),并用直通线将其连接起来(如图1-1所示)。
图1-1
双击PC-PT PC0出现如图1-2所示窗口:
图1-2
点击桌面,对三台终端设备进行如下设置(如图1-3、图1-4、图1-5所示):
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
Pc0 192.168.1.1 255.255.255.0
Pc1 192.168.1.2 255.255.255.0
Pc2 192.168.1.3 255.255.255.0
图1-3
图1-4
图1-5
2)以某一台计算机终端为标准(如PC2)进行测试,测试其是否与其他两台构成对等网络。
点击PC2打开如图2-1所示窗口:
图2-1
打开命令提示符界面,输入ping 192.168.1.3
ping 192.168.1.1
ping 192.168.1.2 输入后结果如图2-2、图2-3、图2-4所示:
图2-2
图2-3
图2-4
说明:ping 192.168.1.3发送数据包4,接收数据包4,没有丢失ping 192.168.1.1发送数据包4,接收数据包4,没有丢失
ping 192.168.1.2 发送数据包4,接收数据包4,没有丢失即同一网段的三台计算机已经搭建起对等网络平台
3)将计算机PC0的IP地址更改为192.168.2.1(如图3-1所示)
图3-1
再在命令提示符界面进行测试,结果如图3-2所示:
图3-2
说明:PC0和自己能接通,但与另外两台主机,ping不通,无法构成网络
4)添加一个集线器和三个计算机终端,创建第二组网络。
如图4-1所示
图4-1
5)配置新添加的三台主机(如图5-1、图5-2、图5-3所示):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
Pc3 192.168.1.4 255.255.255.0
Pc4 192.168.1.5 255.255.255.0
Pc6 192.168.1.6 255.255.255.0
图5-1
图5-2
图5-3
6)进行测试,打开命令提示符界面,输入ping 192.168.1.3
ping 192.168.1.4
ping 192.168.1.5
ping 192.168.1.6 结果如图6-1、图6-2所示:
图6-1
图6-2
说明:PC2和自己还有PC3、PC4、PC5均ping通
7)将PC2的IP地址改为192.168.2.3(如图7-1所示),再进行测试(如图7-2所示)。
图7-1
图7-2
说明:只能和自己ping通,和其他三台均ping不通
五、实验结论
1、实验结果
在同一子网下的终端,才能组成对等网络
在不同子网下的终端不能组成对等网,必须配置其子网掩码和ip地址例如:将计算机PC0的IP地址更改为192.168.2.1
PC0和自己能接通,但与另外两台主机,ping不通,无法构成网络2、分析讨论
要想组成对等网络,必须配置其子网掩码和ip地址,使其在同一子网下的终端。
六、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