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五章[107页]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幻灯课件(2024)

实验心理学幻灯课件(2024)

26
情绪类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 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 情绪。
2024/1/30
动机概念及作用
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 活动的内在原因,是行为 的直接动力。
情绪与动机关系
情绪可以激发和维持动机 ,动机也可以影响情绪的 产生和变化。
27
情绪与动机对行为影响理论模型介绍
米勒魔法数字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通过一系列实验发 现,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 组块。这一发现被称为米勒的魔法数 字,它揭示了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 及其对项目组织和加工的影响。该实 验对于理解短时记忆的存储和提取机 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4/1/30
25
06 情绪与动机对行 为影响实验研究
2024/1/30
2024/1/30
测量单个刺激呈现后被试作出 反应的时间。
测量多个不同刺激呈现后被试 作出相应反应的时间。
测量被试对两个或多个相似刺 激进行辨别并作出反应的时间 。
12
反应时法在认知过程研究中应用
01
02
03
04
知觉研究
通过测量被试对不同刺激的反 应时间,研究知觉的辨别、识
别和再认过程。
注意研究
利用反应时法研究注意的分配 、转移和选择性等特性。
2024/1/30
21
05 记忆过程实验研 究范式与案例分 析
2024/1/30
22
记忆过程分类及特点概述
2024/1/30
记忆过程的分类
根据信息在大脑中存储和提取的方式,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 阶段。
各阶段特点
感觉记忆具有短暂的保持时间和有限的容量;短时记忆具有较短的保持时间和有限的容 量,但可通过复述转化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具有相对持久的保持时间和巨大的容量,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笔记详细版第五章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笔记详细版第五章

第五章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用‎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调整法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并以阈限的‎倒数来表示‎感受性的大‎小,阈限值越小‎,感受性越高‎。

用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测定阈限时‎,常有一些非‎感受的因素‎对阈限的估‎计产生影响‎。

因此,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得的‎数据,往往是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相混合的‎。

,最根本的问‎题是无法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反应偏向‎区分开。

而信号检测‎论,在测定感受‎性上,能把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出来。

这一心理物‎理法的新发‎展称为现代‎心理物理学‎。

第一节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一、阈限概念及‎其发展(一)传统的阈限‎概念传统的阈限‎概念起源于‎费希纳。

波林在《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指出‎,心理物理学‎的古典问题‎有五个:(1)绝对阈限:观察者对个‎别刺激的感‎受;(2)差别阈限:观察者对刺‎激增量的感‎受性;(3)等量:被判断为相‎等的刺激,一般指主观‎判断的强度‎方面;(4)感觉距离:被判断为相‎等的两对刺‎激间的差别‎;(5)感觉比例:彼此判断为‎有特定比率‎的那些刺激‎在有影响的‎“数学、测量和心理‎物理学”一章中又提‎到:史蒂文斯(Steve‎n s,1951)又补充了两‎个问题。

(1)刺激次序:观察者将某‎些组的刺激‎排成等级或‎次序的测定‎;(2)刺激等级评‎定:确定观察者‎评定刺激的‎真正物理值‎的准确性。

从测量上考‎虑传统阈限‎的概念,后经卡特尔‎(C atte‎l l,1893)、贾斯特罗(Jastr‎o w,1888)和乌尔班(Urban‎,1910)发展,最后形成了‎费-伽马(Phi-gamma‎)假设的传统‎觉察理论基‎础。

这种觉察论‎假设有三个‎连续量:刺激(stimu‎l u s,简称S)、内部反应(respo‎n se,简称R)和判断(judgm‎e nt,简称J)。

(二)对传统阈限‎概念的异议‎50年代以‎后,许多心理物‎理学家愈来‎愈感到,经典的阈限‎测量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把被‎试的辨别能‎力(感受性)和他们做出‎判断时的倾‎向性(反应标准)区别开来。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

第五章心理物理法含义阈限测量量表类型心理量表法心理量表的建立由来信号检测论基本原理三个测量指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1.阈限的含义(1)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值,是刚刚能引起反应的刺激量,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1)绝对阈限(absolute limen, A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2)差别阈限(different limen, DL)指刚刚引起差别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2.阈限的测量(1)极限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2)恒定刺激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3)平均差误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1)极限法1)含义:也叫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

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点,即阈限的位置。

2)绝对阈限的计算第一步,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的反应转折点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

第二步,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这就是绝对阈限值。

3)差别阈限的计算第一步,计算各个刺激系列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下限,并求出各个刺激系列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

(L u , L l)第二步,这时上限和下限均值之间的距离叫做不肯定间距(记为Iu);第三步,不肯定间距的一半即为差别阈限差别阈限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上差别阈(DL U)=上限-标准刺激(S t)下差别阈(DL l)=标准刺激-下限差别阈限(DL)=(DL U+DL l)/2几个概念主观相等点(point of subjective equality):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PSE)常误(constant error):主观相等点理论上与标准刺激大小相等,实际却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成为常误(CE)4)误差a.习惯误差:递增序列时使阈限升高,递减序列时使阈限降低。

实验心理学课件整理

实验心理学课件整理

第一章 引论
22
四、如何进行实验研究(6)
4.数据整合
数据资料的分类
一是计数资料(enumeration data) 即按个体的某一 属性或某一反应属性进行分类记数的资料。计数资料只 反映个体间质的不同,而没有量的差别。 二是计量资料(measurment data)data),即用测量 所得到的数值的大小来表示的资料。 三是等级资料(ranked data),它介于计数资料和计 量资料之间,可称为半计量资料。 四是描述性资料(descriptive data),即非数量化的 资料。
感知觉方面:心理物理学方法,眼动与知觉,感知觉过程,知觉常性, 多种感觉通道相互作用,颜色视觉,模式辨认,表象与知觉过程,知 觉的社会性 记忆方面:词的编码与回忆,回忆与再认,人类记忆中的信息加工, 言语记忆的语意网络,学习记忆的脑化学,短时记忆容量,非言语记 忆材料 言语思维方面:言语识别,句子加工与表现,语言理解,思维活动结 构,决策过程,概念确认与问题解决等
1.在指导语中应该把实验的要求、被试如何做反应、实验应该注意 的问题交代清楚,使被试对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等一目了然。 2.要严格确定给被试什么样的指导语。 3.指导语要写得简单明确,切忌模棱两可,也不要用专门术语,要 保证被试确实懂得了指导语。 4.指导语要标准化。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0

3.对观察法的评价 第一,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 第二,有时,观察法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 第三,观察法的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
第四,观察法本身并不一定客观无偏。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1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实验方法第一节各种变量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

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

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实验材料
游标卡尺(带有两脚规与毫米刻度的尺)式的触觉计,遮眼罩,记录纸。
实验程序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分为两区,自手背至肘的三个区域依次为A、B与C区。测量前,盖上蓝印,刺激在印内进行。 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就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就说“不知道”。主试对第一种回答记为“+”,第二种回答记作“-”,第三种怀疑的回答记作“?”。主试不管被试作何种回答,都要按原定计划将一个系列实验做完。然后再重复这一系列实验,以取得确定的判断。 3、使用游标卡尺时,必须垂直地降落,并使两个尖点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不超过两秒钟。主试先进事迹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 4、正式实验时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肤觉两点阈。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至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步变化为一毫米。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表排列顺序。 5、让被试每做完100次试验休息5分钟。根据已有实验报导,被试有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尽管只有一点),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被试也感到有两点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使他恢复两点的标准。为了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证实两点后象。 1、进一步选定被试的面颊与前额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试验。 2、再选定被试腹部、肩部、大腿等被掩盖处为测量区,进行试验的程序同上。
讨论
1、双眼与单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有无显著差异,其原因何在? 2、深度知觉阈值的个体差异是否明显? 3、双眼视角差是否有极限值,超过此值时深度知觉是否也会受到影响? 4、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理论与实践意义?

实验心理学(周爱保博士版)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周爱保博士版)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
教师: 周爱保 博士 Email: zhouab@
1
21.05.2020
-
课程性质: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
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 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程之一。
2
21.05.2020
-
教学目的与目标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 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发展进行心理实验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促进对实验心理学普遍适用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
3
21.05.2020
-
教学要求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
先修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 理论,了解实验心理学在科学 心理学诞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
4
21.05.2020
-
课程设置依据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 多因素实验设计成为心理研究的主
K.S.Bordens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1996,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J.J.Shaughnessy: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2000,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7
21.05.2020
-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学生的研究学习
知识应用
课课 课 课 堂堂 外 外 讲讨 练 设 授论 习 计
思研研论 维究究文 方设评撰 式计价写
研究问题
问题取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8
21.05.2020
-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第三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 第四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 第五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评价 第六章 经典研究技术

2024版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2024版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临床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以为临床心理学提供支持, 帮助心理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理障碍患者。
人机交互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应用于人机交互领域,帮助设计师 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
28
THANKS
2024/1/26
29
观察的定义
在自然条件下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系统 的记录和描述,以了解事物的真实状态和 发展变化。
实验与观察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强调实验方法的运用,但观察 也是获取数据的重要手段。实验和观察相 辅相成,共同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2024/1/26
8
变量与控制
变量的定义
变量的选择与操作
在实验中可以操作和测量的因素或特 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变量, 并对其进行精确的操作和测量,以保 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控制变量的方法
通过随机化、双盲法、对照组等方法 控制实验中的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 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024/1/26
9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1 2
实验设计的类型 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析因设计等 多种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 设计。
学习曲线实验
01
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和速度,如迷宫学习实验、条件反射实
验等。
记忆保持与遗忘实验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如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自由回忆
实验等。
记忆干扰与抑制实验
03
研究不同记忆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抑制现象,如前摄抑制和倒摄
抑制实验等。
13
思维与决策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4 明确混合设计的含义和类型
3 正确掌握被试内设计的控制
2 系统掌握单因素、多因素被试内设计的程序
1 掌握被试内设计的定义和类型,明白如何选择被试内设计
学习重点
4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的本质 6 顺序效应、传递效应及其控制
2 使用被试内的要求
1 被试内设计的定义和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类型 类型 和具体使用过程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 只有一个自变量
• 自变量的处理水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 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水平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被试内设计的种类
• 依据自变量数量的多少
•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的模式
被试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a4 a1 a3 a2 a4 a1 a2 a3 a1 a2 a4 a3 a3 a4 a1 a2 因素A a2 a3 a1 a4 a2 a3 a4 a1 a3 a4 a2 a1 a1 a2 a3 a4
5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的 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01
被试内设计概述
被 试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2 被试内设计的选择



被 试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2 被试内设计的选择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被试内设计的含义
• 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 design)指在实验过程中,每个被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模式
被试 S1 S2 S3 S4 S5 S6 a1 a1 因素A a2 a2
a1
a2 a2 a2
a2
a1 a1 a1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 自变量水平有三个及以上 • 唯一的一组被试接受自变量的所有处理水平
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水平或处理水平的结合
• 被试内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 主要目的是克服被试间设计中存在的被试不同质问题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被试内设计的种类
• 依据自变量数量的多少
•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 被试内设计的种类
• 依据自变量数量的多少
•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 自变量的处理水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 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水平的结合
被 试


1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2 被试内设计的选择



2 被试内设计的选择
• 何时使用被试内设计
• 需要更经济地利用被试时
• 例如:一项实验中有4个处理水平,每一个处理水平需要20名被试,如
果研究者使用的是被试内设计,那么他只需20名被试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例如:三语者语义通达中的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一
• 研究目的:三语者在视觉呈现的三语词汇语义通达任务中是否会借助于一
语对等词
• 研究对象:印尼语-英语-汉语三语者
• 自变量:学习状况,包括学习过和未学习过 • 因变量:测验阶段对印尼语单词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需要节省实验的时间时
• 例如:如ERP实验
2 被试内设计的选择
• 何时不能使用被试内设计
• 实际实验研究不具备可操作性时
• 例如:知觉实验
• 实验处理的作用不可逆转时
• 例如:以动物为被试研究RNA对学习的影响
02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例如: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实验一
• 研究目的:对于汉语来说,加入空格是否会促进读者的阅读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例如:三语者语义通达中的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二
• 研究目的:三语者在听觉呈现的三语词汇语义通达任务中是否会借助于一
语对等词
• 研究对象:印尼语-英语-汉语三语者
• 自变量:学习状况,包括学习过和未学习过 • 因变量:测验阶段对印尼语单词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2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 最简单的被试内设计 • 自变量仅有一个且只有两个水平
• 所有被试都接受这个变量的两个水平
• 实验过程中,一般被试接受一种顺序的处理,另一半接受相 反顺序的处理
1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
• 结果:听觉呈现的三语语义通达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与正确率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结论:三语者在完成听觉呈现的三语语义任务过程中,相应的
一语对等词得到了明显的、大量的激活。一语对等词在三语者
理解三语词时发挥中介调节的作用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多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结果:视觉呈现的三语语义通达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与正确率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结论:三语者在学习阶段阅读理解三语词从而通达语义的时候,
相应的一语对等词得到了明显的、大量的激活
3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 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设计的应用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实验心理学
白学军编著
感 谢
编写《实验心理学》一书的PPT的人员:
张琪涵 陈怡馨 杨 白 宇 璐 原 胜 贺 斐
第五章 被试内实验设计
01 被试内设计概述
目录
CONTENTS
02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03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04 被试内设计的控制
05 混合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