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画法

合集下载

透视画法的技巧训练

透视画法的技巧训练

透视画法的技巧训练透视画法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通过透视画法可以使画面更加立体和具有深度感,让观者感受到画面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关系。

掌握透视画法的技巧对于绘画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透视画法的技巧训练方法,帮助大家提升绘画水平。

一、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在开始透视画法的技巧训练之前,首先要了解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

透视画法是通过模拟人眼在观察物体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大小关系。

在透视画法中,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掌握,如消失点、视线、透视线等。

消失点是指在透视画法中,平行线在远离观察者的方向上似乎会汇聚到一点,这个点就是消失点。

视线是指观察者的眼睛和物体之间的直线,透视线是指从物体上的某一点到消失点的直线。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掌握透视画法的关键。

二、单点透视法训练单点透视法是透视画法中最基础的一种方法,通过一个消失点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大小关系。

在进行单点透视法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建筑物或道路作为练习对象,通过画出建筑物的透视线和消失点,来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多画几次,不断调整透视线的长度和角度,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

三、双点透视法训练双点透视法是比单点透视法更加复杂的一种方法,通过两个消失点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大小关系。

在进行双点透视法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立体感的物体作为练习对象,如立方体或长方体等。

通过画出物体的透视线和两个消失点,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透视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尝试画出不同角度和位置的物体,提升自己的透视画法技巧。

四、透视画法的实践应用掌握了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后,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

在绘画建筑物、风景或人物时,可以通过透视画法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透视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视觉冲击力。

在实践应用中,可以不断尝试新的画面构图和透视角度,挑战自己的绘画技巧,提升绘画水平。

五、透视画法的综合训练除了单点透视法和双点透视法外,还可以尝试其他更加复杂的透视画法,如多点透视法或鸟瞰透视法等。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技巧来突出产品的重点部分,使得观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产品 的构造和特点。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透视图基本知识

透视图基本知识

B
27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余点,在视平线上心点两旁与画面形成任意角度(除45 度及90度)的水平线段的消失点,它亦是成角透视的消 失点。
天点,是近低远高向上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方 的直立灭线上。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 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B
28
透视作图框架的形成
B
45
二、平行透视的条件和规律
(一)平行透视的条件 1.方形物三对面,肯定有一对竖直面与画面平行
。 2.只有一个消失点,就是心点,所以平视中的平
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B
46
二、平行透视的条件和规律
(二)平行透视的规律 1. 与画面平行的线为原线,始终保持平行,只有
近大远小的变化,不消失。 2. 与画面垂直的线为变线,向心点消失。 3. 视平线以上的物体越远越低,视平线以下的物
体越远越高,心点左右的物体越远越向心点靠 拢,最后消失于心点。
B47Leabharlann 二、平行透视的条件和规律(二)平行透视的规律 4. 平视中的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就是心点,
在画面中心。 5. 方形体中只有一个面距离观察者最近。
B
48
三点透视
概念: 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
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 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B
16
如果我们在眼前假定一个平面或放置一透明平 面,以此来截获物体反射到眼球内的光线,就会 得到与实物一致的图像,这个假定平面,也就是 我们平时的画面。
实际上这就是照相机、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我 们在中学学习物理时,其光学原理就是这样,只 是把眼球水晶体换成了凸透镜而已。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 解答
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熟练度, 同时注意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和
材料,以提高绘画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条的控制力。
几何体练习
从立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几何 形状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
的几何形态。
实际场景素描
将透视原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如街景、室内空间等,以提
高对透视的理解和应用。
持续实践
经常进行透视练习,通过不断 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透视技巧

提高透视技巧的建议
理论知识学习
深入学习透视原理和技 巧,理解其背后的数学
产品功能优化
通过透视技巧,设计师可 以更好地优化产品的功能 和操作方式,提高产品的 用户体验。
产品视觉传达
利用透视原理,设计师可 以更好地传达产品的特点 和卖点,提高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
05
透视的练习和技巧
练习透视的方法
01
02
03
04
基础线条练习
从简单的直线开始,逐渐尝试 绘制曲线和弧线,以培养对线
问题二
如何处理复杂的透视场景?
透视常见问题解答
• 解答:先简化场景,将其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然后分别处理每一个几何体的透视关系,最后再组合起来。
透视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三
如何判断透视是否准确?
• 解答
将作品放在远处观察,看物体是 否看起来“正常”。也可以使用 辅助线或平行尺进行检查。
问题四
如何提高透视的绘画速度?
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也称为成角透视,是指 物体的两组面与画面形成一定的 角度,分别消失在视平线上两个 不同的灭点的透视效果。
02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的定义
一点透视是一种线性透视方法,其中平行线在远处汇聚到一个点,这个点通常被 称为灭点。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第一章:透视现象概述1.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在绘画中表现空间感和深度的一种技巧。

透视使得画面上的物体能够呈现出真实世界的三维空间感。

1.2 透视的分类线性透视:通过线条的延伸和交汇来表现空间深度。

空气透视:通过色彩和明暗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几何透视:通过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第二章:线性透视的基本原理2.1 线性透视的要素消失点:画面上物体线条汇聚的点,表示远近关系。

基线:水平线或垂直线,作为消失点的参考线。

平行线:在透视中保持平行的线条。

2.2 线性透视的画法确定视平线:画面上的水平线,表示观察者的眼睛水平。

画出基线:根据视平线位置,画出垂直的基线。

确定消失点:根据物体的远近关系,确定消失点的位置。

画出平行线:从物体边缘出发,向消失点延伸,形成透视效果。

第三章:空气透视的原理与应用3.1 空气透视的原理空气透视是通过色彩和明暗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随着距离的增加,色彩会逐渐变淡,明暗逐渐变暗。

3.2 空气透视的画法确定景深:根据观察者的视角,确定画面的景深范围。

运用色彩渐变:在物体边缘处使用渐变的色彩,表示远近关系。

运用明暗渐变:在物体边缘处使用渐变的明暗,表示远近关系。

第四章:几何透视的原理与应用4.1 几何透视的原理几何透视是通过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随着距离的增加,物体的形状会变形,大小会变小。

4.2 几何透视的画法确定视距:根据观察者的视角,确定画面的视距范围。

运用形状变形:在物体边缘处使用形状的变形,表示远近关系。

运用大小渐变:在物体边缘处使用大小的渐变,表示远近关系。

第五章:透视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5.1 透视在风景画中的应用通过透视原理,表现出风景画的远近关系和空间感。

运用不同类型的透视技巧,创造出独特的风景画面。

5.2 透视在人物画中的应用通过透视原理,表现出人物画中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运用不同类型的透视技巧,创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

第六章:线性透视的实践练习6.1 绘制简单的线性透视练习画出单个物体的线性透视效果。

设计透视学知识点

设计透视学知识点

设计透视学知识点设计透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在建筑、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掌握设计透视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和创作水平。

本文将介绍设计透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巧。

一、透视的概念透视是指通过绘画或设计手法,将三维空间的物体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呈现的一种画法。

透视图通过使用透视规律,以视角为基础,以真实的空间形式来描述对象,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

二、透视的类型1. 单点透视:单点透视是最常见的一种透视形式,它使用一个消失点,将所有的平行线都汇聚到一个点上。

这种透视形式常用于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可以使画面具有更强的深度感。

2. 双点透视:双点透视使用两个消失点,让平行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别汇聚到两个点上。

双点透视常用于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可以更好地表现物体的长宽高比例和空间感。

3. 多点透视:多点透视适用于需要表现更复杂的空间情景,使用了多个消失点来绘制画面中的平行线。

这种透视形式常见于城市景观设计和科幻场景的构图,能够创造出奇幻的效果。

三、透视的原理透视是建立在视角的基础上的,它借助人眼在特定位置观察物体时产生的视觉效果来表现画面。

透视的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项原理:1. 透视中心:透视中心是指透视图中的消失点,也是观察者所在位置的投影点。

在绘制透视图时,需要确定透视中心的位置,将物体相对于透视中心进行绘制。

2. 视线和水平线:视线是指观测者和物体之间的直线,在透视图中一般是竖直的。

水平线则是与视线相交的水平线,位于视图的高度位置。

视线和水平线的相交点决定了透视的中心和消失点。

3. 交点法则:透视图中的平行线相交于消失点,平行线越远离透视中心,相交点越靠近视图的边缘,相交点越靠近透视中心,相交点越靠近视图的中央。

四、透视的应用技巧1. 比例关系:在绘制透视图时,需要准确把握物体的长宽高和位置关系,体现出正确的比例关系。

同时,还要注意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原则,即离观察者近的物体看起来更大,离观察者远的物体看起来更小。

透视学

透视学

中心投影


焦点透视为“中心投影”,是视点在相对近 距离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视点是对物体各点投 射和回收视线的中心,它的发射场是一个锥形体。 焦点透视形象有缩变消失特点. 焦点透视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 一个视域中的具体消失,根据物体的具体距离的 推移、角度的转换,从体积解剖到面、线、点, 达到空间的无限,这是一种对无限空间给予有限 控制,出发于具体的空间而视线追及于灭迹的方 法。
2、斜轴测投影



当空间形体的一个面(或两个坐标轴)与轴测投影面平行, 而投影线方向S与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形成的投影,称斜 轴测投影。这种投影分正面斜轴测投影和水平斜轴测投影。 (1)正面斜轴测投影是空间形体的正面平行于正平面, 并以正平面为轴测投影面时形成的投影。这种轴测投影法 适合画小型建筑装饰构件图。 (2)水平斜轴测投影是空间形体的底面平行于水平面, 并以水平面为轴测投影面时形成的投影。这种投影图法, 常用与画建筑小区、广场、展厅和室内布置效果图。以上 两种斜轴测投影有都称为“斜二测投影”。
即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规律.


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变化规律,就 构成了特定的”透视学.” 透视学是从”形”这一方面研究平面上的图形表现景物的 立体感\空间感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所以又叫线透视或几 何透视,是对空间的数学解决方法. 学习透视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 维景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用它的规律来指导我们认识事 物.
第二节 透视学的发展概况

公元17世纪以后,透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 到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以及阴 影透视等整个透视学的领域。透视理论与 画法被广泛应用到绘画和建筑效果图的表 现中。公元17世纪法国人戴萨格斯确立了 《坐标投影法》,荷兰人马洛包斯推出了 “空间坐标表格”,并应用于透视画中。

正方体透视原理以及透视画法

正方体透视原理以及透视画法

透视原理是一种用来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方法,而正方体透视是透视原理的一个常见应用。

透视原理基于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的视觉关系,它分为一点透视(单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双点透视)两种主要类型。

在正方体透视中,通常使用一点透视法。

以下是关于正方体透视原理和透视画法的详细解答:1. 透视原理基础:•一点透视:在一点透视中,所有平行线都会朝着一个消失点汇聚。

这个消失点通常在画面的水平中心线上。

透视原理是基于这个点来构建的,称为透视点或消失点。

2. 正方体透视的基本步骤:•步骤1:确定透视点和基本框架♦在画面中心确定一个透视点。

♦画一个正方体的基本框架,即正方体的边框。

•步骤2:连接线条到透视点♦连接正方体各个角的线条到透视点。

♦这些线条代表平行线在透视中汇聚的方向。

•步骤3:完善正方体形状♦根据连接线条,完善正方体的形状,确保各个面的比例和对称性。

•步骤4:擦除不必要的线条♦擦除连接到透视点的额外线条,只留下正方体的轮廓。

•步骤5:添加细节♦根据需要,添加正方体的细节,如边框、阴影等。

3. 注意事项和技巧:•线的变化:在透视中,越远离透视点的线条越平行,越接近透视点的线条越趋近于汇聚。

•比例:注意正方体各个面的大小和比例关系,以保持透视效果。

•阴影:考虑光源的方向,添加阴影有助于增强透视感。

4. 练习和深入研究:•绘制不同角度和位置的正方体,以加深对透视的理解。

•研究其他透视原理,如两点透视,了解更多复杂场景的表现方式。

5. 绘画工具和软件:•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辅助绘制直线和角度。

•在数字绘画软件中,可以使用透视网格工具来简化透视绘制。

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入研究,你可以逐渐掌握正方体透视的技巧,从而更自如地在画面中表现三维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透视的基本原理与画法
➢透视的基本知识 ➢点的透视 ➢直线的透视规律 ➢平面及立体的透视 ➢透视图的分类 ➢视点、画面与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绘制透视图
透视的由来
德国画家丢勒(1471~1528)的版画
透视的基本知识
• 基本术语和符号
➢ 三个面 基面、画面、视平面
➢ 三条线 基线、视线、视平线
直线与画面平行时,无灭点,透视与直线自身平行。
C
c 真高线
画面内的铅垂线 为真高线
基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一条边在画面上的长方形。
P
D
VC
D
A
C
C
B
G
分析
• 对边平行,分别 具有共同的透视 特点
• AB、CD平行于 画面其透视与自 身平行。
• AD、BC垂直于 画面其透视灭点 在主点VC上。
作图步骤
F E
e
G
画面后直线 上任意一点的透 视均在直线的全 长透视上。
与画面平行 的直线没有灭点。
各种位置直线的透视规律
水平线的透视特性 ——灭点在视平线上
HL
全长透
F

B
F
GL
A
B
f
pH
A
bg
G
一组平行线具有共同的灭点。
e
各种位置直线的透视规律
直线与画面垂直时,其灭点为主点VC。
各种位置直线的透视规律
HL
<30
=30
=45
=30
建筑师法绘制透视图
作图方法 1、绘制建筑物平面的透视
——尽量利用全长透视,通过线先相交求顶 点。 2、利用真高线推出各部分的立体高度。
作图步骤
两点透视的画法
1、确定站点 e 的 位置。
2、确定视高。
3、绘制底面透视。
4、绘制墙身___ 先找出真高线。
f1
f2 GL
HL
3、绘制底面透视。
4、绘制墙身___ 先找出真高线。
GL 5、绘制屋脊线
___延伸屋脊线到画 面,找出真高线。
HL
6、加深可见轮廓 GL 线。
e
两点透视的画法
• 当物体在画面前时
f1
f2 GL
F1
F2 HL
e GL
两点透视的画法
• 当物体在画面前时
f1
f2 GL
F1
F2 HL
e GL
一点透视的画法
两组平行边都与画面相交
HL F1
F2
C
D
B
GL
Ac
d
b
GL f1
dx a
bx
f2
e
作图步骤
1、过e点分别做ab、ad的 平行线与基线GL交于 f1、f2,过f1、f2做垂线, 与视平线HL相交,求 得灭F1、F2 。
2、求出AB、AD的全长 透视。
3、用视线法求得点B、D 的透视点。
4、BF1、DF2相交得C。
4、绘制画面后的
物体——将物
VC
体的棱面延伸 到画面上,获
得物体的真高。
5、绘制两个基本 体之间的交线。
6、加深可见轮廓 线。
e
一点透视的画法
GL HL
GL
作图步骤
1、首先找出视心, 即主灭点VC
2、绘制平面透视。
3、绘制画面上的 物体高度。
4、绘制画面后的
物体——将物
VC
体的棱面延伸 到画面上,获
基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延长直线,使其与画面相交,求出全长透视, 再确定直线上的点。
a
f2
GL f1
HL
F1
F2
e
GL
A
平面立体的透视
a
GL f1
• 利用真高线求 立体的透视
f2
HL
F1
F2
e
GL
A
平面立体的透视
a
GL
• 利用真高线求 立体的透视
HL
F1
F2
e
GL
A
透视图的分类
• 物体与画面的相对位置决定透视的种类
Vc
F HL
E
一点透视
F2
F Vc H
F1 E
两点透视
透视图的分类
• 画面倾斜于基面
F F
F E e
G
三点透视
两点透视
视点的选择
1、人眼的视觉范围 2、视点位置对透视效果的影响 ➢ 视距
HL
视点的选择 HL
1、人眼的视觉范围 2、视点位置对透视效果HL 的影响 ➢ 视距 ➢ 视高 3、观察角度
➢ 三个点 视点、站点、主点
➢ 两个距离 视距、视高
画面P
视线
视平面
视点 E
A
主点
站点e
基面G
视平线HL 基线GL
点的透视
• 点的透视——点与视点连线和画面 的交点
HL
E
P
a'
A
HL Vc(e')
B
a
B
GL
aG'
a
e
GL
pH
G
画面上点的透视即为点本身。
e
aX G
直线的透视规律
• 直线的灭点与全长透视
F1
F2
GL
e
作图步骤
两点透视的画法
1、确定站点 s 的 位置。
2、确定视高。
3、绘制底面透视。
4、绘制墙身___ 先找出真高线。
F1
F2GL 5、绘制屋脊线
___延伸屋脊线到画 面,找出真高线。
HL
F1
F2 6、加深可见轮廓
GL 线。
e
两点透视的画法
作图步骤
1、确定站点E的 位置。
2、确定视高。
得物体的真高。
5、绘制两个基本 体之间的交线。
6、加深可见轮廓 线。
e
提高或降低基面绘制平面透视
• 夹角较小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定位困难
GL1
HLF1
F2
GL
GL2
提高或降低基面绘制平面透视
• 夹角较小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定位困难
HLF1
F2
GL
GL2
GL
e
一点透视的画法
GL HL
作图步骤
1、首先找出视心, 即主灭点VC
2、绘制平面透视。
3、绘制画面上的 物体高度。
4、绘制画面后的
物体——将物
VC
体的棱面延伸 到画面上,获
得物体的真高。
GL
e
一点透视的画法
GL HL
GL
作图步骤
1、首先找出视心, 即主灭点VC
2、绘制平面透视。
3、绘制画面上的 物体高度。
• 选择画面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画面与物体最前主立面重合。 选择站点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视距为画面宽度的1.5~2.0倍
站点在物体的一侧。
选择视高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题选
择两上底面之间。
e
一点透视的画法
作图步骤
1、首先找出视心, 即主灭点VC
2、绘制平面透视。
GL
HL
VC
基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1、过e点做垂线,在视平 线HL上求得主点VC。
根据正投影图绘制透视图。
2、AB在画面上,则透视 即其本身。
HL P
VC
D
C
GL
A
B
d
c
GL
a
cx b
3、画出AD、BC的全长 透视。
4、P用视线法求C点透视。
5、过透视点C做AB透视 的平行线 。
D VC
D
A
CC
G
e
B
G
基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