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的童年
求学路700字作文

求学路700字作文篇一:我的求学路我的求学路苦涩的童年,温暖的家减掉两个十年就是我的小时候,小时候的生活就像贫瘠的土壤,亲情如同清澈的山泉浇灌着这片贫瘠的土地。
那个时候,我刚五岁,也刚刚记事,家里8口人,住的是几年前盖的青瓦房,房顶特别高,没有炉子、没有电热毯,就连那棉被也用了好多年,一到冬天特别的冷。
过年,是我最幸福的时刻,终于可以吃到梦寐以求的糖果,终于可以穿心心向往的新衣服(其实已经穿了两三年),终于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丰富的饭菜——肉饺子,生活虽然这么辛苦,但我快乐着。
那时候邻居总会嫌我们太吵而骂我们,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虽然挨骂了,但家里气氛融融,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现在,家里只剩下了父母,冷清而又孤独,只有放假的时候家里又温馨起来,但缺少了那种肆无忌惮的大小,没有了你追我赶的打闹,我们长大了,成熟了,稳重了。
起伏不平的中考我慢慢的长大了,小学毕业了,初中毕业了,在焦急的等待高中录取通知书。
初中毕业的那两个月的暑假,是我最难熬的日子。
那时候技校、中专的通知书漫天横飞,就有人说:如果收到技校或者中专的通知书就说明高中落榜了。
我懵了,因为我就收到一份技校的通知书,我感觉我对不起我的妈妈,对不起她对我的付出。
初中那三年,我的家离学校特别远,每天要上一条坡,又窄又陡,还要走40多分钟的路程才能到学校,每天早晨,妈妈都把我送到坡的顶端,从来没有断过;每当下雨我没有带的时候,妈妈又要走那么长得路给我送雨伞,放学的时候看到雨中的妈妈,感觉可对不起了,之后如果天气不好的时候我总会带一把伞,不愿意看到妈妈那么的辛苦,这个习惯一直在现在我都保留着。
最后,我还是收到了我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妈妈笑了。
我的第一次失败——高考从我上小学的那天起,我每天好好学习,每一学期,我都会捧一张奖状回家,那个时候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刻,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初中毕业,在后续的三年高中生活中,每一次光荣榜上始终没有我的名字。
高三那年,我迷上了小说,看着别人上课不认真听课,我也随波逐流,学校附近的书店里面的小说差不多让我看完了,高考之后,结果也在意料之中——我落榜了。
煤矿建团50周年诗歌散文

煤矿建团50周年诗歌散文想当矿工的山村娃在石壕煤矿高高的矸石山下你还没来得及品尝母亲的爱便匆匆地走进了苦涩的童年用背篼与瘦弱的形体语言过早地经历了刨煤拾炭渣的生活呼呼林涛沙沙细雨代替了你渴爱的流行歌曲啊你用发颤的冰冷脚步丈量着厂矿与乡村的距离你那被驼弯的腰背担负起沉默的坚韧脑子里装满了矿长和工程师的希翼成熟着普罗米修斯的夙愿煤煤的出现仿佛是天然的它像一种土壤埋藏在地下孕育千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为了开采它一代代矿山人匍匐在那,低矮潮湿的煤层里年复一年出生在煤矿矸子山,是我最早山的概念铁轨,是我做早认识的平行线煤,是我最早知道能当燃料的黑色金子那轰轰响的罐笼声是我最早听得懂的奏鸣曲每当夜晚矸子山那布满的灯光和煤炭燃烧的火焰点亮了煤矿一个个不眠之夜那黄色的火苗是矿上最璀璨的焰火在周围百里之外百余万计的兄弟姐妹居住在这宝藏上煤尘,正穿梭在人们中间生生不息!粗狂柔情的后生仔当他从矿山的肚子里生下来就还魂于井下采面的顶梁柱煤神告诉他注定是一块好煤炭他潜入煤海肺叶呼出的潮汐在煤腾细浪的胸脯上起伏白嫩的皮肤被海水一次次剥成鱼鳞状伸进涨潮的子午沉淀在煤矿的秋天里矿灯如鱼须般的触动了煤潮波涛拍打没有彼岸的煤海乌金翻滚着呀红火天下人间矿工们真的喜欢这个后生了为他涂上一层油亮油亮的乌金肌肉的块壮似煤田般的韵律矿山的子孙后代述说着——追随热源燃烧的故事传说开采光明的煤黑子当矿山黎明还未睁开双眼一群群采掘工却哼着矿山小曲潜入上千米地球深处摸爬滚打去采摘最鲜红鲜红的太阳亮铮铮的金属支架把掌子面撑开一条缝矿工与乌金好像拉链似的闭合我们是新世纪的中国煤矿工人演绎出火热人生的壮丽诗篇春蚕蠕动着臂膀挥动着矿工们一滴滴的血汗汇聚成黑色的瀑布直泻中华大地一粒粒活蹦乱跳的冬天煤呀奔向祖国建设的四面八方关于煤炭在煤矿生活了四十多年关于煤炭,我对它了解多少生活在我周围的人对它又了解多少这些都是我穷尽毕生要追寻的答案关于煤炭,我有很多的话想说出来。
《童年》的苦涩与甜蜜

《童年》的苦涩与甜蜜我的童年啊,就像一杯混合了苦涩与甜蜜的果汁。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
那可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活动。
前一天晚上,我兴奋得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
第二天一大早,我背着装满零食的书包,雄赳赳气昂昂地就往学校去。
到了集合地点,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说着话,那热闹劲就别提了。
好不容易上了大巴车,我满心期待着这一天的快乐时光。
到了目的地,大家像一群撒欢的小兔子,到处跑到处看。
我和几个小伙伴跑到了一个湖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哎呀,快看!那有只小鸭子!”一个小伙伴叫了起来。
“哪儿呢,哪儿呢?”大家都伸长了脖子。
就在这时,我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湖里。
那一瞬间,我的心都凉了半截,只感觉水不停地往鼻子、嘴巴里灌,脑子里一片空白。
“救命啊!救命!”我拼命地喊着。
小伙伴们都吓坏了,有的在岸边急得直跺脚,有的大声呼救。
幸好老师及时赶到,把我从水里捞了上来。
我浑身湿漉漉的,冷得直发抖,心里那叫一个苦涩。
想着好好的春游被我搞砸了,又觉得特别丢人。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老师又生气又担心地说。
“对不起,老师。
”我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
同学们也围了过来,“没事吧,别害怕。
”“赶紧把外套穿上,别着凉了。
”听着他们关切的话语,我心里又涌起一股暖流,好像也没那么糟糕了。
回到学校后,我因为落水感冒了,在家休息了好几天。
那段时间不能出去玩,不能吃好吃的,真的很苦涩。
可是等我病好回到学校,同学们都特别照顾我,还把春游时拍的照片拿给我看,跟我分享好玩的事。
那一刻,我又觉得特别甜蜜。
现在回想起来,童年就是这样,有苦涩也有甜蜜,而那些苦涩,也因为有了身边人的关心和陪伴,变得不再那么难以忍受,反而成了珍贵的回忆。
纪实:非洲孩子的童年 满满的心酸和那无可奈何的苦涩味道!

纪实:非洲孩子的童年 满满的心酸和那无可奈何的苦涩味
道!
在非洲的村落里,孩子的童年是简单的,他们的童年没有沉重的学习压力,没有纷繁的物质攀比,没有来自家庭和外界的约束。
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否吃饱肚子,能否健康地活着,是我们体会不到的苦涩和心酸!
从四五岁就跟着父亲放牧。
姐姐带着弟弟赶着小毛驴,去村外几公里处给家里打水。
拥有一个娃娃,是小女孩儿最大的梦想。
一个孩子守着一群羊,不少山区孩子的童年就是在这种空旷的原野中孤独地渡过的。
拾到牛粪往家走是最愉快的时候,至少能帮妈妈干点事了。
孩子们实在太饿了又没东西吃,只好抓猴子烤着吃。
本文作者:雯雯热点。
现代诗人生平事迹介绍

现代诗人生平事迹介绍季羡林生平事迹【生平】1797年8月30日,玛丽·雪莱生于伦敦。
她的父母同是政界名人:母亲是著名女权主义者、教育家和作家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父亲是自由主义者、哲学家、信奉无政府主义的记者、及信奉无神论的异见人士威廉·戈德温。
1797年玛丽出生后十天母亲就因产后感染而去世,这使得玛丽一直抱有“自己害死了母亲”的想法。
玛丽的父亲很快另觅新欢,玛丽只好和继母,异母兄弟一起生活。
1814年5月她结识了年轻的诗人珀西·雪莱,珀西当时已经成家,却很快为玛丽非凡的容貌、举止和才智所折服。
两个月后,他们不顾众人反对,一起私奔离开了英国。
当雪莱的第一个妻子在1816年12月自杀去世后,他们正式结婚。
然而玛丽婚后却接连丧失了三个孩子,并经历了丈夫早早去世的痛苦。
雪莱既殁,玛丽带了不满三岁的儿子伯熙回到英国。
雪莱的父亲对她很苛严,只供她微薄的津贴,而且禁止她张扬雪莱的“劣迹”,否则就断绝接济。
玛丽毅然辛苦笔耕,成为自食其力的专业作家。
早在她十九岁那年,拜伦与雪莱在日内瓦夜谈兴起,拜伦提议大家何不各写一篇神怪小说。
四个人都动了笔,包括两位诗人,玛丽和拜伦的医生巴利多里。
三位男士都无法终篇,玛丽越写越认真,竟然完成了一篇杰作。
在伦敦引起轰动。
这就是后来的传世名著《弗兰肯斯坦》。
1818年,她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弗兰肯斯坦》出版了。
引起当时社会舆论,特别是科学界的广泛争论。
这部小说后来经过多次改编,以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并搬上银幕,成为科幻题材电影最早的蓝本之一。
《弗兰肯斯坦》,除科幻色彩外,这部作品中既有浪漫气氛,又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因子,故此也被人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
对于一个20岁的作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这部作品立即取得了关键的广泛的成功,并为玛丽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玛丽另一项贡献就是为亡夫编印遗作。
雪莱死后留下不少迄未发表的作品,那首五百多行的未完成长诗《生之凯旋》就是一例。
童年的滋味500字作文

童年的滋味500字作文精心整理的童年的滋味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的滋味作文1小时候,我常常想:童年到底是什么滋味呢?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的工资很低,生活很艰苦,我知道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所以我从来不乱花钱。
每当我看到别的小朋友津津有味的吃零食时,我只能在旁边流口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可以吃到自己爱吃的零食。
有一天放学,我看见有一位阿姨推着小车卖饭,嘴里还不停的吆喝着:“买窝窝头喽……买窝窝头喽……”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什么叫窝窝头呀?”爸爸告诉我,窝窝头是用红薯面做的,加上甜面酱,味道很好。
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
我掰开一半蘸了点酱,放进嘴里。
一股香甜的'味道立刻在我的嘴里扩散。
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最后又舔了舔手指,才依依不舍的把塑料袋扔掉。
以后的每天我都要爸爸给我买。
它好像迷人的花香吸引着我。
进入小学我再也没有吃过,不过窝窝头的甜香让我今生难忘。
我前几天突发奇想买了窝窝头,可是不管怎么吃,也吃不出童年时了。
让我的童年甜滋滋的!童年的滋味作文2小时候,我特别爱吃棒棒糖。
夕阳下,柳树旁,小院里,坐在妈妈身旁,把棒棒糖放到嘴里打个滚,那种甜甜的滋味很快就从舌尖直沁肺腑。
还要跟妈妈讲学校里的趣事,妈妈一边洗菜,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那时多么幸福啊!我的童年很快就被棒棒糖甜甜的味道填满了。
现在,我们认为吃棒棒糖是很幼稚的事情,谁也不敢再到那熟悉的小店去买棒棒糖。
我也尽量控制着不再踏进那种专门买棒棒糖的'小卖部,但是那吃棒棒糖的欲望却不停地催着我:快去,快去!不知怎么回事,我又开始舔棒棒糖了。
别人与其说我幼稚,还不如说我还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可是,烦恼跟随着棒棒糖一起来了。
同学们不理解我,常常说我幼稚。
从此,我就成了他们的笑柄。
1个多月过去了,我依然在舔棒棒糖,同学们的态度也从惊讶到平常……童年的滋味作文3童年就像是一个调味瓶,里面分别装着我的酸甜苦辣。
青涩,留下了成长的作文600字

青涩,留下了成长的作文6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青涩,留下了成长的作文600字篇1童年是美好的,经常令我回忆;童年是苦涩的,每个周末都要上辅导班;童年更是快乐的,受到许多人的疼爱。
但是我的童年成长中回忆的滋味却是酸的。
那是爸爸妈妈出差的一段时间,他们把我寄在外公外婆家。
虽然外公外婆很疼我,但是舅舅舅妈对我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他们生了一个小女儿,我这一来,他们心里不知有多痛恨我。
有一次,外公外婆出门拜访一位老朋友。
舅舅舅妈就在这时带着他们的小女儿出来了,只见他们的小女儿手里拿着一瓶彩虹糖,我不敢跟她抢,口水在嘴里直打滚,最终还是忍不住走过去,向舅舅舅妈恳求道:“舅舅舅妈,能给我一颗彩虹糖吗?”舅妈冷漠地对我说:“你自己问妹妹吧!”我又对妹妹说了一遍,妹妹带着哭腔对舅妈说:“妈妈,我不想给姐姐吃。
”舅妈听了,对我大喊:“听见了没有,走开!”我走开了,我虽然脸上很愉快,但是心里却一直在哭泣。
外公外婆终于回来了,我趴在外婆怀里大哭,那里我感到是遇到了妈妈。
童年,你使我欢喜,使我痛苦。
童年,我想留住你。
青涩,留下了成长的作文600字篇2青涩,留下了成长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青涩和成长的故事。
小时候,我总是很天真、很调皮。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快乐无忧。
我们一起追逐蝴蝶,捉迷藏,笑声不断。
那时的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天空中。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感受到了青涩的气息。
我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害怕被嘲笑和挑剔。
我开始为了追求好成绩而拼命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地玩耍。
我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貌,担心自己不够好看,不够时尚。
我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前那样开朗活泼。
正是这份青涩,让我懂得了成长的真谛。
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成长是一种必然的过程,是我们从孩子变成成年人的必经之路。
我开始明白,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心灵的成熟。
描写童年痛苦的句子唯美(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童年痛苦的句子唯美(第一篇)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特殊的时光,既充满了欢笑与甜蜜,同时也深藏着一丝丝痛苦。
在这片童真天地里,我们经历了无数的快乐和悲伤,从中汲取了成长的养分。
本文将以唯美的句子,描绘童年时期隐藏的痛苦,让读者进一步理解与体会这段难忘的旅程。
1. 深夜里,失眠的童年星星眨着眼泪。
2. 无助的泪水,水洗不掉心底深藏的伤痕。
3. 童年的微笑,蕴含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无声呐喊。
4. 小小的我,背负着成人世界的渴望与痛苦。
5. 石子溅起的涟漪,掩盖了无尽的内心争斗。
6. 雨后的蜗牛,拖在心头不肯离去的伤感。
7. 我与玩具熊的交谈,成为每夜最唯美的宣泄。
8. 孤寂的游戏角落,关不住童年无尽的孤独。
9. 母亲的叮咛,化作童年的煎熬和承受。
10. 眼眶里的疼痛,与儿时的故事一直相依为命。
11. 冰淇淋融化的快乐,内心的痛却无法融化。
12. 少年搏击梦想的黑夜,被仓皇扔进了无尽的迷途。
13. 回忆是儿时的彩虹,却总隐匿着背后的暗云。
14. 童年的尖叫声,是心灵逃脱的最后挣扎。
15. 心灵深处的刀疤,记录了童年的痛苦记忆。
16. 推车上的瓢虫,映照童年恩爱兄弟之间的伤痕。
17. 小溪里的泪水,重重地撞击心湖中的孤寂。
18. 摇摇晃晃的秋千,荡起无尽的困顿与迷茫。
19. 孤独的玩偶,代表着童年的忧伤与恐惧。
20. 五颜六色的糖果,掩盖不住内心的苦涩味道。
21. 知识的渴望,让童年失去了天真的笑容。
22. 学校课堂上的恐怖,溢满了童年的每分每秒。
23. 勾勒童年痛苦的笔触,刺痛着我们的内心。
24. 成长的背影,是痛苦与勇气的无情倾泻。
25. 梦醒时分,童年的痛苦穿越了时光的隧道。
26. 痛苦的枷锁,紧紧地束缚住童年的欢笑。
27. 少年蜕变的疼痛,挣开了无尽的幼稚。
28. 林间鲜花,盛开的背后,隐藏了童年的脆弱。
29. 童年的岁月,是情感的迸发与痛苦的掩饰。
30. 文章流淌的墨水,映照着童年的无尽辗转。
31. 水滴横流的玻璃窗,与童年的困境相互映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涩的童年
神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生活也因社会背景或家庭经济状况差异而不同,或甜蜜、幸福、灿烂,或坎坷、苦难、灰暗,或两种情景相互交汇。
而当我回忆起童年,心中常常增加许多酸涩的味感。
封建社会体制和十几年战争创伤,使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面临严峻考验。
几辈子受苦受难延续下来的贫苦家庭,刚有一线曙光,又遭受天灾人祸的折腾。
这种境况,使我的童年历经了吃不饱穿不暖的苦难生活,孤儿寡母常常遭到欺负的难耐日月·····
几十年来,每当这一幕一幕童年时代生活在脑际重现,或是向自己的儿女们述说时,无不勾起我对含辛茹苦抚养我和姐姐长大的母亲的怀念。
触景生情,常常使我泪流满面!这就是我几十年如一日,俯首如牛,勤奋学习,奋发工作的内在动力。
1950年农历7月25日傍晚,我出生在一李姓家庭.由于子女多(一个姐姐三个哥哥),家境贫寒,无力抚养。
出生的当天就被父母抱养过来。
当时家里有父亲、母亲和6岁的姐姐。
家境虽然不太富裕,但对于圆
了抱儿之梦的父母亲来说,却平添了不少高兴。
刚刚解放,我家也分得几亩山岗薄地,家里有三间小屋,街里又分得三间小屋。
因两处房屋相距较远,不好一起利用。
在我出生的第二年春天,父亲便张罗着盖新房。
就在三间北房房根基打好,刚搭起房架子的那天——1951年5月1日,塌天之祸降临家门!中午,父亲参加庆祝"五一"劳动节游行回来,由于劳碌过度,在喝了一瓢凉水后突然病故。
这对于年过半百二次丧夫的母亲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那时,姐姐7岁,我才8个月。
在亲戚和好心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父亲。
多年积攒准备盖房的粮食和钱,因料理丧事已经用光。
孤儿寡母在无钱无粮的境况下张罗盖房,无疑是雪上加霜!
母亲从悲痛中挣扎起来,上门求人、借粮食,好不容易总算把房子凑合着盖起来了,同时也欠下了一大堆债务。
当时几亩望天收的薄地,没有劳力好好耕种,一年下来所收无几,每年靠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少许粮食还债,剩下的债务,靠借新还旧,借东家补西家,每年倒腾周转。
这些债务一直到我11岁那年才还完。
从父亲去世的1951年到1958年土地入社,在这漫长的7年多里,我们娘仨相依为命,靠母亲单薄身体,耕种几亩山岗薄地,艰难度日。
因母亲无奶水喂养我,除了向好心人讨一点奶水外,主要是靠小米面
加点儿红糖熬成糊糊喂养。
在我稍微大点儿后,饭时喂点和大人一样吃的饭,半晌饿了,主要食物就是母亲做的干饼(白面里加点芝麻烙成薄饼,容易嚼碎又不变味)、馒头、饼子,偶尔买一个烧饼。
但干饼、馒头和烧饼是我专用,不让姐姐吃。
秋后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北瓜、山药、红萝卜、蔓菁成了主要食物。
农事季节,母亲整天下地干活,姐姐在家领我,渴了去水缸里舀碗凉水喝,饿了姐姐嚼两口干粮喂我。
母亲经常叮嘱姐姐:"干粮(指干饼、馒头、烧饼)是让你嚼给兄弟吃的,你一口也别咽。
""东墙跟儿没有凉儿了,就是晌午吃饭的时候了,我要是从地里回不来,你一定领着兄弟回咱家,不要在别人家,看(让)人家嫌弃。
"
姐姐身体单薄,营养也跟不上,每天吃力地领着我,实在没有劲儿了,就哄着一块儿玩耍的小姐妹说,咱们一块儿领俺兄弟吧,等他大了,谁和咱"格气"(闹意见),他给咱们上手。
这样有人替一下,姐姐可以歇一会儿,缓口气。
母亲是个体情人,地里的农活儿,只要是自己能干的就不麻烦别人。
耕地、种地自己干不了的,用换工的办法求人帮助。
用人家一天工,给人家干一天活儿或是以后给人家纳一双鞋底或是纺一斤棉花。
母亲做的鞋底结实耐穿,纺的棉线粗细均匀,常常被人称赞。
因此,
夏季数伏后,地里没有活儿了,母亲就不停地纳鞋底,到了冬天,没日没夜地纺棉花。
一是为了和别人换工,二是挣点儿零花钱。
从我记事起,每年冬夜,我都是伴着纺车声入睡,听着纺车声醒来,几乎天天如此。
这种情景一直到我十几岁。
有时母亲伴着纺车声哼着当地的秧歌,唱声透出的是心酸和凄楚。
有时我和姐姐被唱声惊醒,母亲安慰说,孩子们,不怕,娘唱两句,心里就舒坦了。
我多次想问她唱的是什么,但始终没敢开口,生怕触碰她淌血的心!
六、七岁时,母亲就教我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比如春天去剜草,夏天秋天割草,冬天拾柴。
往地里送粪,母亲担着两筐,赶着驮着粪的牛,姐姐力气小用两只荆蓝担着粪紧跟后边,我肩上搭着装粪的布袋走在最后,老少三口各尽所能,往地里送一圈粪用好几天。
为了垒院子围墙,母亲规定,一家三口每顿饭前必须先到房子西边的河滩里往回搬两趟石头。
坚持了一年多,好不容易垒围墙的石头攒够了。
开始请人垒墙,本来按石阶留足了滴水,可是邻家硬说是留得滴水少,挡住不让垒。
母亲找村干部和乡亲说和都不顶事,没办法只好去找公社。
公社干部尹合子到现场查看石阶后说,没问题,你们家垒吧,公社给你家做主,看他们谁还敢挡!这样才把围墙垒起来。
这件事让母亲挂齿不忘,经常给我念叨,可不能忘了公社尹合子,要不是然(人家的意思)说正经理儿,咱家的院墙可垒不起来。
这使我深深感到,当干部的为老百姓办点好事是何等重要!
由于我年岁小,干活不注意,经常受伤,不是碰着,就是镰刀割着。
特别是冬天早晨到山坡耪毛毛疙瘩,手指不知被磕破多少次。
刚磕破时,天冷冻得觉不出来,直到发现流血才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破棉衣上拽点儿棉絮,找带火的烧成灰按在伤口上止血。
回家暖过来以后才感到疼得钻心,第二天照样去拾柴。
除了打草拾柴,我八岁就学会了擀饺子皮,学着做些简单的饭。
姐姐九岁那年,见别人家的孩子上学,也要求去上学,因没钱,买不起写字的石板,找了一个破红泥盆盆底作石板,可惜没几天,姐姐回家说,老师要学费和书钱。
母亲惋惜地给姐姐说:"妮咱(子),听娘说,咱穷,不上了。
再说闺女家,上学也没多大用,咱攒点钱,供你兄弟上学吧。
"就这样,姐姐上学的希望破灭了。
当时我虽然年小,这件事却记得清清楚楚,至今难忘。
从此,供我上学,便成了一家子的奋斗目标!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可我家的生活却没有多大变化,一直挣扎在穷困之中。
几亩薄地,碰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一年下来也收不了多少粮食,加上还要还债,一家三口吃的非常紧张,一天三顿大部分是糠菜充饥。
到了冬天,一天只吃两顿饭。
青黄不接时,还得到别人家借几升粮食接济。
炕上没有毯子褥子之类铺的东西,冬天只有两床破棉被,脚头
起用口袋装上喂牲口的饲草压风,没有钱买煤,天冷了靠柴禾烧炕取暖。
一年四季穿得是粗布补丁衣裳。
历经苦中苦,方知甜上甜。
因此,每当中秋节吃上一个香甜的月饼,每当大年初一,姐姐和我换上粗布新衣,母子三人吃上一顿白面饺子的时候,心里倍感甜蜜。
直到现在,我和老伴一看到孩子们吃饭有浪费,就给他们讲过去挨饿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