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竹产业调研报告

竹产业调研报告1. 引言竹是一种重要的农林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应用。
竹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建筑材料、工艺品等,因此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竹产业进行调研,了解竹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竹产业现状竹产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竹产量在过去十年间增长了20%以上,竹制品出口额也逐年增加。
竹产业在农村地区发展较为广泛,许多农民将种植竹作为一种经济收入来源。
竹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崭露头角。
亚洲国家如印度、越南、泰国等也有竹产业的发展,其中中国竹制品的出口量占据了较大比例。
此外,一些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喀麦隆等也开始发展竹产业,将竹作为替代木材的可持续材料。
然而,竹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竹产业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研发和创新。
其次,竹产业还需要改善产业链,提高竹制品的附加值。
此外,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3. 竹产业发展趋势竹产业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竹作为可持续材料的应用将得到更多推广。
竹制品的绿色环保属性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一大优势。
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竹产业也将得到更多技术支持。
新的竹材加工技术、竹制品设计等将推动竹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三,竹产业还有着广阔的国际市场。
随着全球竹产业的发展,中国竹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此外,中国竹产业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4. 竹产业调研结论通过对竹产业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竹产业在中国有着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仍面临技术和产业链等问题。
•竹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中国竹产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5.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竹产业的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竹材加工技术的创新。
竹产业情况汇报

竹产业情况汇报竹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植物,其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竹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竹产业的现状进行汇报,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竹资源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竹林面积居世界首位,竹资源储量也相当丰富。
竹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地。
竹的种类繁多,包括箭竹、毛竹、龙竹等,其中毛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二、竹产业发展现状。
1. 竹制品加工业。
竹制品加工业是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竹编制品、竹木复合材料、竹纤维制品等。
竹编制品主要应用于家具、工艺品等领域,竹木复合材料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装饰等领域。
竹纤维制品则应用于纺织、纸张等领域。
2. 竹药食品业。
竹叶、竹笋等竹材可以用于制作药品和食品,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目前,竹药食品业逐渐兴起,市场需求较大,竹药食品的开发和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竹林旅游业。
竹林旅游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产业,通过对竹林的开发和利用,打造旅游景点,吸引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竹林旅游业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文化传承。
三、竹产业发展建议。
1. 加强科技创新。
竹产业发展需要依托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应加大对竹材加工技术、竹药食品的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推动竹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2. 提高产品质量。
竹制品加工业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应加强对竹林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3. 加强产业协作。
竹产业链条较长,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政府、企业和农户应加强沟通,形成合力,推动竹产业的整体发展。
四、结语。
竹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竹产业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竹产业调研报告

竹产业调研报告1. 市场概述竹产业作为中国传统农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增加,竹制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竹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产业规模与发展态势目前,中国竹产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竞争力。
竹材种植、加工和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竹产业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为发达,而在西南地区也有较大的潜力。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是竹制品的主要出口国。
3. 竹制品的应用领域竹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纸浆、包装、餐具等领域。
竹材具有轻质、耐久、环保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绿色材料。
目前,竹浆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竹纸品质量也得到提升。
4. 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竹产业发展受到资源供给、环保标准、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影响。
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成为发展竹产业的关键。
此外,如何提高竹制品的附加值,增强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挑战。
5.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了推动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必要的。
在种植和加工环节,应加强品种改良和工艺改进,提高竹材质量和利用率。
同时,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提高竹制品的附加值。
6. 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为了进一步促进竹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竹产业的发展。
同时,建立竹产业的合作机制,推动农业合作社、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竹产业的发展。
7.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竹产业作为一种绿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环保产品需求的增加,竹制品市场将持续增长。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竹产业将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竹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会

竹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向大家汇报竹业产业的发展情况。
竹业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竹业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接下来,我将就竹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汇报。
首先,就竹业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竹资源丰富,竹制品在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需求旺盛。
竹业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同时,竹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竹制品的品质和品种也在逐步丰富。
然而,竹业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资源保护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的竹资源遭到了滥伐和破坏,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次是竹业产业的产品结构问题,目前我国竹业产业还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竹制品的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最后是市场竞争问题,竹制品的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竹业产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是加强竹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是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提升竹制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最后是加强合作,拓展市场,提高竹制品的竞争力。
未来,竹业产业将继续发挥其在环保、建材、家具、工艺品等领域的优势,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促进竹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竹业产业的发展,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对竹业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谢谢大家的聆听。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关注竹业产业的发展,共同努力推动竹业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谢谢!。
市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市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市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竹作为一种传统的经济作物,具有绿色、可再生、多功能等特点,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了解本市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
二、竹产业现状分析1.竹资源丰富本市拥有丰富的竹资源,适应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和人工种植的竹林。
2.传统产业基础较弱尽管竹产业具有潜力,但目前本市的竹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竹编、竹器等传统产品占比较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新兴产业发展较慢新兴的竹木复合材料、竹纤维纺织等产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市场规模仍然较小。
三、竹产业存在的问题1.资源开发不平衡目前竹资源的开发仍然集中在少数地区,而其他地区的竹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2.产品结构单一传统竹编、竹器产品依然以手工制作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缺乏高附加值的竹制品。
3.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导致竹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四、发展竹产业的对策1.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对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竹产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2.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对竹木复合材料、竹纤维纺织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竹制品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竹产业的技术水平。
4.注重品牌建设加强竹制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增强竹产业的竞争力。
五、推动竹产业发展的建议1.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竹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引导企业加大对竹产业的投入。
2.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建立竹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对竹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3.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结论本市竹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具备很大的潜力。
通过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和注重品牌建设等措施,可以推动竹产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本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竹产业半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竹产业半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今年上半年,我所负责的竹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下面我将就竹产业的目标完成情况、市场销售情况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对半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目标完成情况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制定了三个主要目标:增加竹制品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拓展新的市场份额。
其中,增加竹制品的生产规模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通过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我们成功扩大了原料的采购渠道,并且推动了生产线的技术升级。
因此,竹制品的生产量在上半年有了显著的增长。
此外,我们还利用市场调研数据,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
拓展新的市场份额是我们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参加乡村展览会和建立与新客户的合作关系,我们成功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份额。
总体而言,我们在目标完成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二、市场销售情况上半年,竹产业的市场销售情况较为乐观。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竹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长,并且市场竞争对手的地位相对较弱。
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机会。
我们通过细分市场和目标客户,精准推进销售工作。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我们与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使得竹制品能够更加广泛地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相关行业展览,与潜在客户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些努力都为我们产品的销售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质量管理作为竹产业的负责人,我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管理。
上半年,我们加大了对原材料的把关力度,严格控制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同时,我们与质检部门合作,进行了多次随机抽检和严格品质测试。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的产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此外,我们还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和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我们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也为未来的市场拓展提供了保障。
总结起来,上半年我所负责的竹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竹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竹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一、概述竹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多功能植物资源,其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竹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竹资源及种植情况目前我国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竹子的种类繁多,包括毛竹、箬竹、黄皮竹等。
竹子具有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等特点,适应性广,因此种植面积较大。
据统计,我国竹林面积已达到1000多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一。
三、竹产业发展现状1. 竹材产业:竹材是竹产业的核心,主要用于建筑、家具、纸浆等领域。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产品需求的增加,竹材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同时,竹材的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提高了竹材的附加值。
2. 竹纤维产业: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具有柔软、吸湿透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等领域。
我国竹纤维产业发展较快,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已经成为纺织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竹炭产业:竹炭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炭材料,具有吸附、净化空气等功能。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竹炭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竹炭还可以应用于农业、养殖等领域,对于提高农作物质量和减少养殖污染具有积极作用。
4. 竹笋产业:竹笋是一种美味的食材,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特点。
竹笋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同时,竹笋的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推动了竹笋产业的发展。
四、竹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竹资源保护:由于竹子生长快、繁殖能力强,一些地区存在过度砍伐的情况,导致竹资源的减少。
因此,应加强对竹资源的保护,建立竹林保护区和竹类种植基地,推动可持续发展。
2. 技术创新:竹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提高竹材加工技术、竹纤维纺织技术、竹炭生产技术等,以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3. 市场拓展:竹产业需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加强竹材、竹纤维产品、竹炭等的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
4. 产业链延伸:竹产业应该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延伸产业链,发展竹制品加工、竹草编织等领域,提高竹产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竹产业调研报告5篇

竹产业调研报告5篇第一篇:竹产业调研报告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关于我县竹产业发展的调查与研究我县现有竹林面积51.4万亩,占全县森林面积的20.7%。
其中,毛竹林面积50万亩、立竹量7500万根,年产竹材1400万根,竹产业产值6亿元,居广西之首。
2006年荣获“中国竹子之乡”。
虽然我县竹产业获得了可喜的成就,要想长足发展,做大做强。
依然还存在着很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必须秉承“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的精神推进我县林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
一、竹业发展现状兴安县种植发展竹类历史悠久,品种有毛竹、撑杆竹、麻竹、粉单竹、黄茅竹、吊丝竹、苦竹、慈竹、方竹等30多个竹类品种。
其中毛竹林50万亩,立竹量7500万根,年产商品竹材1400多万根,年加工竹材1000万条,年产鲜笋1万吨、竹业年产值6亿元,是全县林业经济、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竹种植遍及全县10个乡镇,六大产区,其中华江乡、溶江镇的金石林区占92%,竹业收入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90%以上,竹业已成为是山区林农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
但与竹业开发领先的浙江、福建等省相比,无论是加工利用、生产规模、产品种类,还是经济效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竹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企业规模过小,资源利用率低。
加工企业虽近千家,但大部份是私人企业和个体加工户,从事生产加工竹凉席、竹筷、竹胶合板、竹工艺品、竹地板坯板和竹编胶合板,年产值低,生产规模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此外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对加工剩余物进行综合利用,导致竹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二是设备不配套,技术装备差。
我县绝大部份企业设备陈旧或新购质次价廉的低档设备,并且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严重短缺。
三是产品单一,研发能力弱。
目前,我县竹材加工企业仍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产品为主导产品,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
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一味仿造人家的产品,新产品少,造成产品链断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造血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根据省农业厅、科技厅、经贸委和药监局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调研 ___》(黔农发[xx]47号)文件精神,调研组按照《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调研提纲》的要求,先后前往三地州市进行实地考察,分别认真听取了地方分管负责人就地方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作的详细分析和汇报。
收集了三地州市有关中药材(含民族药、药食兼用、保健品原料)情况调查表。
现将贵阳市、黔东南州、黔南州三个地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1、中药资源及基地建设情况贵阳、黔东南、黔南三个地区目前中药材核心基地示范种植、仿野生种植及野生抚育共计42.47万亩,带动种植农户7.15万余户,实现总产值近2.5亿元,并已有3个品种(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通过了GAP认证。
(1)贵阳市现有中药资源1993种,其中药用植物1792种,药用动物173种。
药用矿物28种。
截至xx年,贵阳共完成中药材核心基地示范种植、仿野生种植及野生抚育共计7.8万亩。
其中,完成中药材核心基地建设3000余亩,种植主要品种有厚朴、亳菊、金花石蒜、鱼腥草、玄参、续断、太子参、天麻、喜树、杜仲、金银花、半夏等,辐射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13000余亩,中药材产量达7925.3吨,实现产值7680.7万元,带动农户2.5万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到xx年底,贵阳中药材核心基地示范种植、仿野生种植及野生抚育将达8.4万亩。
其中:核心及辐射种植1.7万亩,核心抚育0.3万亩,常规抚育6.4万亩,其中10多个基地正与国内外的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加紧中药材的GAP试验示范研究。
产品主要流向省内外的加工和制药企业。
(具体见调查表1-3) (2)黔东南州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黔东南中药资源共2799种(其中植物药2680种,动物药物107种,矿物药物12种),占全省的66.1%,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及省下达的93个重点品种中,黔东南占328种。
据初步统计黔东南中药材蕴藏量达1080万吨(其中植物药116万吨,动物药0.467万吨,矿物药964万吨),居全省第一。
其中以茯苓、何首乌、天麻、半夏、毛慈菇、桔梗等几十种地道药材而闻名,还有许多不为外人知晓而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的苗药、侗药等。
(具体见调查表2) (3)黔南州目前据统计,黔南拥有中药材(植物类)品种1247种,实际有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72种,总面积90165.9亩,(其中都匀12976亩、福泉970亩、瓮安1894亩、贵定3357.5亩、龙里10403.5亩、惠水230亩、长顺6930亩、独山10193.6亩、平塘1337亩、三都2194亩、荔波942.3亩、罗甸38738亩。
)黔南以杜仲种植面积最大,为23861.7亩,其次是砂仁,面积为16588亩,金银花、板兰根、半夏、艾纳香、太子参、银杏、刺梨、迷迭香、天麻、鱼腥草、黄桅子、八角、蔓荆子等13个品种均在1000—7000亩不等,10亩以下的珍贵品种13个。
黔南目前中药材总产量15万吨,涉及中药材生产基地25个,农户22413户,中药材种植总产值达6980.4万元,品种规模相对集中,基本形成中药材产业发展生产雏形。
产品主要流向省内外的加工和制药企业。
(具体见调查表3) 2、药制药企业情况目前三个地区制药企业共计109家,其中98家已通过GMP认证,有中药制药企业89家,中药材种植企业21家。
从事中药民族药研究机构有47个。
xx年底制药工业总产值约8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约64亿元。
(1)贵阳市到xx年全市共82家药业企业,其中74家285条生产线通过国家药监局GMP认证,制药企业中以中药和民族药为主打产品种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
按目前统计,全市药业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文号的药品1110个,其中拥有发明专利的新药82个,中成药591个,引进生产的药品624个。
三类以上新药26个,各类药品剂型有针剂、片剂等共24类。
大部份品种的质量和疗效明显提高,且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优秀品种,如:仙灵骨葆、淋必泰胶囊、抗妇炎胶囊、金喜素等。
xx年底总产值已达到71.80亿,实现销售53.43亿,年利润5.718亿,上缴税金5.04亿;其中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8家,单一品种上5000万元的产品已达15个,实交税金500万元以上的有19家。
益佰、益康、汉方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竞争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国内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我市神奇制药、益佰制药、汉方制药、同济堂等七家企业进入全国中药企业销售百强之列。
“益佰”、“同济堂”、“神奇”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万顺堂、威门、新天等15家药业荣获“十一五”期间“全国民族药定点生产企业”。
新天、济仁堂被评为“xx年度省级诚信私营企业”。
同济堂、信邦、远程等5家企业的11个产品荣获“xx年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
新天、圣济堂、德昌祥等9家企业的15个产品获得“xx年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贵阳制药群体的崛起已引起了全国药界的关注,成为贵阳市新兴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和4 大支柱行业之一。
(2)黔东南州目前黔东南医药工业以中药原料药、中药饮片、植物提取为主,共有制药企业8家,其中5家企业的6条生产线通过GMP认证。
xx年,制药企业完成产值12034万元;在8家制药企业中有5家为中药制药企业,企业总资产13648.67万元,xx年销售额2587.3万元,有职工303人,其中研发人员3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1人,xx年投入研发经费72万元,拥有5个专利;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家,中药中间体提取企业4家。
贵州信邦、贵州力创、贵州皓天、贵州威门等4家企业,在黔东南先后投资1600万元建成中药饮片厂,投资4300万元建成中药中间体提取生产线。
(3)黔南州黔南境内有大小药厂(药业公司)19个,生产品种2473个,其中获奖的专利产品12个,与中药保健相关的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家。
xx年制药企业(含医疗器械)累计完成生产总值10.4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总额0.93亿元。
xx 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个,神奇制药、信邦制药、盛世龙方制药等3家公司已成为省、州的中成药龙头生产企业。
黔南医药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此外与医药产业相关企业还有: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1个,新药研究开发单位2个,医药大专学校1个,医药销售(批发)公司12个,药品零售企业460个,乙类非处方药店200家,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企业4个。
目前黔南制药企业总数和生产总量上位居全省第二,拥有省级医药工业园区1个。
19家已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拥有32张药品GMP证书、69条生产线和239个药品批准文号。
生产范围包括:片剂、胶囊剂、小容量注射剂、大输液、酒剂、软胶囊、散剂、滴丸剂、中药前提取等在内共17种剂型200多个品种,注册文号239个,常年生产75个,涵盖了化学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药用辅料等。
二、近年来产业发展情况以苗族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是贵州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由于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努力,民族药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xx年国家药监局对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组织申报的民族药上升国标药品审查中,贵州省民族药在全国创造了5个第一:申报的民族药数量第一,达158个;通过率第一,共有154个品种通过审查,达98%;民族药剂型为全国第一,有胶囊、颗粒、帖剂等共27个;民族药生产厂家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达15家,居全国第一;民族药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族医药品种为贵州中药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各地区通过中药材种植政策、专项配套资金投入、制定中药材种植规划、加大制药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支持中药材规范种植(GAP)、不断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建设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健全机构设置等措施,为现代化中药产业显现轮廓、科技含量不断上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中以贵阳产业化成效最为突出。
贵阳在制药工业方面,通过研发投入、技术装备、建立医药科技园及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等,使得10年制药产业的发展迅猛。
“十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5%,比全市其它工业平均增速高4.8个百分点。
益佰、益康、汉方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竞争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国内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神奇制药、益佰制药、汉方制药、同济堂等七家企业进入全国中药企业销售百强之列。
“益佰”、“同济堂”、“神奇”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万顺堂、威门、新天等15家药业荣获“十一五”期间“全国民族药定点生产企业”。
新天、济仁堂被评为“xx年度省级诚信私营企业”。
同济堂、信邦、远程等5家企业的11个产品荣获“xx年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
新天、圣济堂、德昌祥等9家企业的15个产品获得“xx年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贵阳制药群体的崛起已引起了全国药界的关注,成为贵阳新兴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和4 大支柱行业之一。
黔南地区较为稳定的企业有神奇制药总厂、信邦制药、盛世龙方制药、金桥制药、富华制药、瑞和制药、柏强制药、弘康制药等8家,占总数的42.1%;通过CMP认证后生产不正常停产的企业有大成、同康、王胎等8家,占总数的42.1%,常年停产的企业3家,分别是特色药业、博爱药业和百祥中药饮片厂,占总数的15.8%。
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种为“神奇止咳系列”、“信邦邦消安”、“信邦银杏叶片”、“盛世全天麻胶囊”、“盛世精乌胶囊”等产品。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全州绝大多数农户种植中药材产品都直接被“药材贩子”上门收购而运出外地贩卖,原因是黔南州药业加工行业不发展不平衡,近几年的发展,除原有的地方药厂开始自行生产中药产品外,主要得于近年兴办的大量民营药业公司,中药材的生产终于从卖原料逐步过渡形成了医药制造业。
黔东南中药产业目前主要集中于中药材种植及初加工方面,其中种植方面成绩显著,中药材种植面积27.47万亩,已有3个品种通过GAP认证,有民族药研究机构9家,正在研发的民族药有10余种,但总体来看中药知识业(中药科研、教育、信息技术与管理服务等)仍然处于落后阶段,中药产业链过短,药材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医药制造业还不具规模。
三、优势及潜力 1、各级政府制定了极为宽松的药业发展政策,在税收、土地、能源、交通、人才引进、企业引进、资金等各方面大力帮扶,大力招引外资药业,积极扶持本地药业迅速发展,并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
2、贵州省药材资源排名全国第四位,各地区及周边县市大片的林地与灌木丛绿色植被极适应动植物生长繁衍。
3、贵州质优价廉煤炭及电力资源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不论在质上、量上还是价格上都具有较强的优势,为各地区的制药业提供了良好的能源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