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电磁兼容性测试是指在电子产品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对其电磁辐射与电磁抗干扰特性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该测试旨在确保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不对周围设备和人员产生干扰或危害。

下面将为您介绍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

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主要包括预测试准备、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执行与数据分析、结果评估以及报告撰写等环节。

首先,预测试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定位被测试产品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准备测试设备与设施,搜集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等。

在此阶段,需要了解产品的电磁特性和设计,以及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可能遇到的电磁干扰源和辐射环境,为后续的测试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接下来是试验方案设计环节,根据预测试准备得到的信息,制定出合适的测试方案,包括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测试参数的设定等。

测试方案应符合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和法规要求,例如IEC 61000系列标准、MIL-STD-461等。

同时,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评估和控制,确保测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然后是试验执行与数据分析环节,按照测试方案执行相应的测试,包括辐射发射测试、电磁抗干扰测试等。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测试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数据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包括电磁辐射水平、频率范围、辐射模式、电磁抗干扰能力等。

接着是结果评估环节,根据测试数据和相关标准要求,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

结果评估包括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以及评估产品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调试,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最后是报告撰写阶段,将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评估结论等整理成报告,供相关部门和客户参考。

报告应包括测试方案、测试数据、评估结论和建议等内容,以便后续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改进。

以上是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流程与标准要求。

通过合理的测试流程和遵守相关的标准要求,可以确保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和干扰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电磁干扰。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正常运行并保障用户的安全,制定了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本文将对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介绍。

一、产品分类与测试标准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电子产品被分为不同的分类,每个分类有相应的测试标准。

这些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射性能测试这一测试标准旨在测量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主要包括电磁能量测量、频谱分析和辐射抑制等指标。

比如,对于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需要对其发射的无线电频率进行测试,确保其发射功率在规定范围内。

2. 抗扰度测试抗扰度测试主要针对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抵抗能力。

通过模拟不同的干扰源,比如电源脉冲、静电放电等,测试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

在测试中,还需要对电子产品的传导抗扰度和辐射抗扰度进行分析。

3. 地址性能测试地址性能测试主要是评估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地址能力,也就是产品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

通过模拟不同的场景,比如电源脉冲、雷电等,测试电子产品的地址性能,以确保产品能够正常工作并保护用户的安全。

二、测试方法和过程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主要内容是测试方法和过程。

测试方法是指在测试中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步骤,而测试过程是指在测试中要执行的具体操作。

1. 测试方法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测试方法:(1)频谱扫描法:通过对电子产品发射的频率进行扫描,测量其功率谱分布,判断其是否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

(2)传导扫描法:通过在电子产品周围的传导媒介上扫描电磁场,测量电磁场强度,判断是否有过高的干扰。

(3)辐射扫描法:通过在电子产品周围的空间中扫描电磁场,测量电磁场强度,判断是否有过高的辐射。

2. 测试过程在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测试设备和测试样品,并进行相关的校准。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铃波抗扰度试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产生有害的干扰,同时也不受外部电磁场的干扰。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干扰问题变得愈加突出。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作为电磁兼容测试的重要环节之一,对电子设备的抗扰度能力进行评估和验证,对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子设备需要在各种不同的电磁环境下工作,如电信网络、雷电场等,其抗扰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进行振铃波抗扰度试验可以有效评估设备在强电磁环境下的工作性能,为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振铃波抗扰度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测量技术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同时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为提高设备的抗扰度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振铃波抗扰度试验,可以为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是当今电子设备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电子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而这些设备之间往往会相互干扰,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兼容问题。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作为电磁兼容试验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主要是用来模拟电磁环境下设备的抗扰度能力。

通过对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抗扰度进行测试,可以评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电磁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形式和程度,从而为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在电磁兼容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振铃波抗扰度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可以为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促进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验证振铃波抗扰度试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电磁兼容性试验技术水平,为电子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引言电子产品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便利、娱乐和通信功能。

然而,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指的是一个设备在兼容范围内正常运行,并且不会对周围设备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证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各行业制定了一系列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规范。

一、电磁兼容性概述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对周围的设备或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电磁兼容性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发射和抗扰度两方面。

发射测试是指通过测量设备所发射的电磁干扰的强度和频谱分布,来评估其对其他设备和环境的干扰程度。

抗扰度测试则是评估设备能够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

二、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1. 发射测试方法发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电子设备所发射的电磁干扰。

常用的发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预测模型方法:通过建立设备的预测模型,计算其发射电磁辐射强度和频谱分布。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不需要具体测试的设备。

(2) 窄带测量方法:通过在设备附近放置一个窄带接收天线,测量设备发射的电磁信号。

这种方法适用于频率较低的设备。

(3) 宽带测量方法:通过使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测量设备发射的整个频谱范围内的电磁信号。

这种方法适用于频率范围较广的设备。

2. 抗扰度测试方法抗扰度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常用的抗扰度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传导敏感性测试:通过将设备与电磁干扰源相连,观察设备对外部干扰的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设备对传导路径上的干扰的抵抗能力。

(2) 辐射敏感性测试:通过将设备暴露在电磁辐射场中,观察设备对辐射场的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设备对自由空间中的干扰的抵抗能力。

(3) 暂态抗扰度测试:通过将设备与暂态电磁干扰源相连,观察设备对暂态干扰的响应。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是电磁兼容性(EMC)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在静电放电干扰下的抗扰度。

以下是关于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一般流程和技术:
1. 试验介绍:
-静电放电试验是模拟人体静电放电现象,通过给予设备定量的静电放电来评估设备对此种电磁干扰的抗扰度。

2. 试验设备:
-静电放电试验通常使用专门的试验设备,包括静电电源、人体模型(HBM)或机器模型(MM)、试验台等。

3. 试验参数:
-试验参数包括静电放电电压、放电极间距、放电次数等,这些参数通常根据相关标准或规范进行设置。

4. 试验环境:
-静电放电试验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5. 试验过程:
-试验前,需要对设备进行预试验,以确定设备的敏感性和适应
性。

-在试验过程中,按照预设的参数和序列进行静电放电,并记录设备在放电过程中的反应和性能变化。

6. 试验评估:
-根据试验结果,对设备的抗扰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静电放电试验通常根据相关标准或规范,将试验结果与预设的抗扰度要求进行比较,判断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7. 报告和验证:
-完成试验后,生成详细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条件、试验结果、设备反应等信息。

-可以通过再次测试或其他验证手段,确认设备的抗扰度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静电放电试验应该由专业的测试机构或资质认证实验室进行,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合理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抗扰度验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是一种评估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的综合评定方法。

该测试有助于降低设备产生的辐射或传导辐射干扰其附近其他电子产品的可能性。

同时,EMC测试还可以确保您自己的电子设备能够在其他电磁辐射源周围继续按预期运行。

EMC测试包含两大项:EMI(干扰、辐射、发射)和EMS(敏感度、抗干扰)。

EMI测试项包括:RE(辐射,发射)、CE(传导干扰)、Harmonic(谐波)、Flicker(闪烁)等。

EMS测试项包括:ESD(静电)、EFT(瞬态脉冲干扰)、DIP(电压跌落)、CS (传导抗干扰)、RS(辐射抗干扰)、Surge(浪涌,雷击)、PSMS(工频磁场搞扰度)等。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主要有以下七项:电磁兼容测试辐射发射(RE)、电磁兼容测试传导发射、ESD、EFT、DIP、CS、RS和Surge。

其中,辐射发射(RE)测试是测量EUT通过空间传播的辐射骚扰场强,包括磁场辐射和电场辐射。

传导发射(Conducted n)测试则是测量电源线和信号/控制线产生的骚扰电压或骚扰电流的限值。

欧洲标准通常基于来自CISPR (无线电特别委员会)和___)的国际标准。

检测电子电气设备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环境下,性能是否满足国际和国内相应标准规定的要求。

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相应标准IEC -4-4,GB/T .4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测量范围电压范围:0.2kV-5kV上升时间:5ns-50ns重复频率:100Hz-5kHz电磁兼容测试是电子电气设备必须经过的重要测试之一。

其中静电放电、辐射敏感度和电快速瞬态脉冲群抗扰性是其中的三个重要测试项目。

静电放电测试主要模拟人体带电直接接触被试物品,检测设备在静电放电环境下的性能是否满足标准规定。

辐射敏感度测试是检测设备在射频调制源电平下能否按性能规范要求工作的试验。

电快速瞬态脉冲群抗扰性测试则是检测设备在电路中切换瞬态过程产生的干扰下能否正常工作的试验。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1. 引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磁兼容性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为保证电子产品能在不同环境中正常工作并与其他设备和系统协同运行,必须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

本文将针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展开论述。

2. 试验目标电磁兼容性试验的目标是评估和验证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下的性能,并确保它们不会产生或受到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主要目标包括: - 评估电子产品是否能够在预期的电磁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 评估电子产品对其他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干扰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提供改善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的依据和建议。

3. 试验方法3.1 预试验预试验用于快速评估和筛查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主要试验方法包括:- 电源线传导发射试验:通过在电源线上注入电磁信号,评估电子产品是否具有不合格的辐射发射;- 电源线传导干扰试验:通过在电源线上注入干扰信号,评估电子产品是否容易受到电源线干扰。

3.2 基本试验基本试验用于评估电子产品在不同频段、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磁兼容性。

主要试验方法包括:- 辐射发射试验:评估电子产品在不同频段下的辐射发射情况,确保其不超过预定限值;- 抗扰度试验:将电子产品置于已知干扰源的电磁环境中,评估其正常工作能力。

3.3 持续试验持续试验用于评估电子产品长时间工作时的电磁兼容性。

主要试验方法包括:- 温度试验:将电子产品置于高、低温环境中,评估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磁性能是否稳定;- 湿度试验:将电子产品置于高、低湿度环境中,评估其在不同湿度下的电磁性能是否稳定。

4. 试验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需要使用一系列专用设备和工具。

主要设备包括:- 发射仪和天线:用于产生和辐射电磁信号;- 干扰源:用于产生各种干扰信号,模拟实际干扰环境;- 电源线注入装置:用于在电源线上注入电磁信号;- 温湿度试验箱:用于控制环境温湿度;-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试验数据。

5. 试验标准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时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试验标准。

电磁兼容_试验和测量技术_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_试验和测量技术_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气体放电管
工作原理:气体放电管采用陶瓷密闭封装,内部由两个或 数个带间隙的金属电极,充以惰性气体(氩气或氖气)构 成。当加到两电极端的电压达到使气体放电管内的气体击 穿时,气体放电管便开始放电,并由高阻变成低阻,使电 极两端的电压不超过击穿电压。 优点:通流量容量大,绝缘电阻高,漏电流小,寄生电容 小,一般小于2pf 缺点:响应时间长,反应慢(=<100ns),残压高,动作 电压精度低,有持续电流 主要参数: 反应时间、功率容量、电容量指、直流击穿电压、温 度范围、绝缘电阻
试验引用标准与等级
试验标准:GB/T 17626.5-2008/IEC 61000-4-5:2005 试验等级表
等级 1 2 3 4 X 开路试验电压(±10%)KV 0.5 1.0 2.0 4.0 待定
注:X可以是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等级之间的任何等级。 该等级可以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试验等级应根据安装情况来选择 所有较低试验等级的电压也应得到满足
嵌位二极管(TVS)
工作原理:当TVS上的电压超过一定幅度时,器件迅速导通,从而将浪涌能量 泄放掉,并将浪涌电压幅值限制在一定幅度。 优点:残压低,动作精度高,反应时间快(<1ns),无跟随电流(续流), 嵌位电容低。 缺点:耐流能力差,通流容量小,一般只有几百安培。 7项主要参数: VRWV:指 TVS 管最大连续工作的直流或脉冲电压、 IPP:指 TVS 管允许流过的最大浪涌电流、 VBR: 在指定测试电流下 TVS 管发生雪崩击穿时的电压、 VC:指 TVS 管流过最大浪涌电流(峰值为 IPP )时其端电压由 VRWM 上升到一 定值后保持不变的电压值、 IR:指在最大反向工作电压下流过 TVS 管的最大漏电流、 IT:指 TVS 的 测试电流、 电容量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三基脉冲群发生器
SKS-0404
测试电压 0~4.4KV 测试频率 2.5KHz/5KHz/100KHz 干扰极性 正或负 耦合网络 三相或单相
试验等级
电源端口,保护接地(PE)
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
等级
电压峰值 重复频率 电压峰值 重复频
kV
kHz
kV
率kHz
1
0.5
5
0.25
5
2
1
5
0.5
5
3
2
5
1
5
4
4
2.5
2
5
X
特定 特定 特定 特定
“X”是一个开放的等级,在专用设备技术规范中必须 对这个级别加以规定
试验配置
1、脉冲群发生器 2、参考接地板 3、信号耦合夹(信号线注入干扰用) 4、绝缘试验台
配置示例
测试方法
直接放电试验 试验施加部位:要求对被试产品能够被人 所触碰的部位进行放电试验; 首先以测试电压进行20次/秒的扫描测试, 寻找测试敏感点,然后在敏感点部位进行 1次/秒的定点测试,每一极性的放电次数 为10次。
间接放电试验
试验施加部位:要求对距被试产品10cm远 处的水平耦合板或垂直耦合板进行接触放 电。以1次/秒的耦合放电速率实施放电耦合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 雷击浪涌抗扰度测试 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标准:GB/T17626.2 IEC61000-4-2
试验目的:携带静电的人体对设备或 设备旁的金属物体发生放电现象时对 设备的影响。
试验方法: 1、直接放电 2、间接放电
+ +++++++++++ ++++++
中国电磁兼容标准执行
2001年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3C强制认证归口部门)
2001年12月3日(中国加入世贸前夕)
颁布《第一批实施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目
录》共19大类产品(涉及电磁兼容测试的共九种),。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
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 口”(3C)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1 测试修改法 可采取的措施
电路 结构封装
屏蔽 滤波 软件
措施 概念 设计
2 系统设计法 成本
产品 市场 阶段
三、典型电磁兼容试验项目
• 辐射发射(电场、磁场) • 辐射抗扰度(电场、磁场) • 传导发射(射频发射、电源谐波) • 传导抗扰度(射频、电快速脉冲、浪涌) • 静电放电(直接、感应)
电磁兼容试验场地
2. 辐射天线或传导导体
设计中,遇到电压、电流的突然变化,需 要考虑潜在的电磁干扰问题
常见干扰源
雷电 NEMP
脉冲电路
ESD
直流电机、变频调速器 感性负载通断
结论
EMC=EMI+EMS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S: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放电电流 I
干扰特性
试验方式
方法1
空气放电(又 称气隙放电)
方法2
接触放电
原则 优先采用接触放电
试验等级
等级
1 2 3 4
接触放电 (KV)
2
4
6
8
气隙放电 (KV)
2
4
8
15
试配置
1、静电放电发生器 2、参考接地板 3、绝缘试验台 4、水平耦合板 5、垂直耦合板 6、带电荷泄放电阻的接地电缆
电磁兼容: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
且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 能力。可见任何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均包含电磁发射 和电磁敏感度两方面。
二、电磁兼容标准
分析环境 中的各种 电磁干扰
分析设备 受电磁干 扰的机理
编成电磁兼 容标准
保证各类电 子设备的正 常工作及良 好的电磁环
试验目的:考核电子设备对来自继电器、 接触器等在切换电感性负载时在电源线、 控制线和信号线上干扰的抗扰性
试验方式: 共模干扰
电快速脉冲(EFT或FTB)干扰特性
双指数脉冲
15ms脉冲串
(5kHz)
脉冲串间隔是 300ms
干扰注入方式
电源线注入 电源
脉冲输入 受试件
信号线注入
耦合钳,或在电缆上绕金属箔, 长度1米,产 生大约100pf电容
电磁发射试验
开阔场(民用标准) 屏蔽暗室(半无反射室)
敏感度或抗扰度试验: 可在普通环境中,但是注 意对周围设备的影响
开阔场实景
马达驱动高 度扫描天线 杆
天 线
EUT防雨 棚
转台和桌 子 金属网地面
椭圆区内没有其它物体
电磁屏蔽室
电源滤波 器
通风板
电缆接线 板
通风板
电磁兼容试验室(暗室)的结构
主要抗扰度试验
静电防护
1、静电屏蔽 2、滤波去耦 3、绝缘隔离 4、接地泄放 5、良好搭接 6、瞬态抑制
上海三基静电放电发生器
SKS-0230
测试电压 0~30KV 极 性 正或负 放电模式 接触放电/ 气隙放电 预置功能 20PPS/COUNT/REAP T/SINGLE
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
标准:GB/T17626.4 IEC61000-4-4

电磁兼容标准的内容
电磁兼容标准
干扰发射
传导
辐射
敏感度
传导 电源线/信号线
辐射
静 电放电 磁场 电场
天线端口
瞬态 射频 磁场 电场 天线端口 信号/控制线
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电磁兼容标准
基础标准
通用标准
被引用到 被引用到
产品标准
中国电磁兼容标准现状
标准来源 1、CISPR出版物 2、IEC/TC77的IEC61000系列 3、美国军用标准转化为GJB151/152 4、国外先进企业标准 5、自主制订
配置示例
图中A是电源线试验用耦合去耦网络 B是信号线试验用电容耦合夹
试验方法
1、电源试验等级示例
LEVEL 测试电压(KV) 测试频率(KHz)
1
0.5
5
2
1
5
3
2
5
4
4
2.5
2、施加方式
以共模干扰形式实现试品电源每相
对地、同时对地干扰测试,测试时间 1min,正负极性。
设计对策
1、电源处理(滤波、吸收、布线工艺等) 2、电路布板设计(器件分布、走线等) 3、器件应用(尽量选用抗干扰性能好的器件) 4、防辐射感应处理(采用屏蔽技术)
电子产品 电磁兼容抗扰度 测试要求及对策方案
技术开发部 赵大勇 2006.4
主要内容
电磁干扰现象 电磁兼容标准 典型电磁兼容抗扰度测试及对策 行业EMC测试要求示例
一、电磁干扰现象
数字脉冲电路
数 字 视 频 设 备
220AC
开关电源
产生电磁干扰的条件
1.突然变化的电压或电流,即dV/dt 或 dI/dt 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