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如何热爱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灌注到学生身上,像慈母一样精心培育学生,既要关心、信任、尊重学生,又要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原苏联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热爱学生作为一个"好教师"的首要条件,指出: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呢?

一、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要热爱学生就必须关心了解学生,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关心了解,那么,就失去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作全面的了解,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些教师对学生爱不起来,这与对学生不太了解,缺乏基本的关心有着重大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把了解学生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源泉,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对人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了解研究,并不那么容易。对个性特点比较突出,性格又比较活泼外向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容易掌握;特别优秀和特别落后的学生更易引起教师的注意,也比较好了解;而对人数较多的"中间"学生,则往往不被教师过多的注意,了解的较少。

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所谓尊重、信任学生,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腔热情

地信任学生的力量和能力,相信他们经过努力,不仅对教师所提的教育要求能够做到,而且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能够勇于承认和改正,不断进步。

教师应该懂得,尽管学生在许多方面是有待成熟的人,但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育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极大地尊重和信任他们。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是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青少年儿童不仅是祖国的未来,而且心理上也存在着要求得到尊重与信任的自然愿望。因此,教师如果把教育学生的权力凌驾于学生的人格之上,必然会把斥责、讽刺、挖苦视为正常的教育手段,甚至发展到辱骂、体罚学生的地步。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亲其师"是"信其道"的重要前提。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在"亲师"方面产生困惑、反感,必然会影响教师教育的效果。青少年儿童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与上进心,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尊重与信任、鼓励。"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心与自信心,就不会有积极的追求与进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发扬他们身上闪光的美好东西,能使他们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并且较好地去克服自身的缺点。

三、严格要求学生

所谓严格要求学生,是要求教师按照教育方针、教育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热爱学生与合理的严格要求并不矛盾。正如俗语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严格要求与热爱是辨证的统一体。

严格要求学生是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启发、引导、加速学生的思想矛盾斗争。无数的教育实践表明,只有严格要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人才。但严格要求不是越严越好,更不是冷冰冰的严厉。华东师大二附中万琳老师的经验是:"一分严格之中要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成为甘露。"只有甘露才能滋润禾苗茁壮成长。严格要求应该被理解为经过学生的努力,在教师和集体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最

高要求。

四、循循善诱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很自然的,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开导。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堪称这方面的楷模。他经常用温柔敦厚的诗句诱导学生。如学生嫌饭菜不好,在厨房里打坏了一些碗,徐老即写诗:"我愿诸生青出蓝,人物财力莫摧残,昨宵到底缘何事,打破厨房碗一篮?"由于徐老经常循循善诱,教导有方,学生很尊重他,亲切地称他为"徐外婆"。教育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外婆"!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热爱学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这一原则,以求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

合肥市金融学校凌红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思想,一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所谓关注人生价值的实现,关怀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关怀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更密切地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学习音乐经验,吸取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一、弘扬民族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人文意识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如古曲《长恨歌》中达到男声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进行曲的风格,歌词描绘起伏跌荡,蕴涵着激愤的因素在内心。学生们边演唱边体验出强烈的民族意志。作品在音乐表现,力度的变化,调性的变化等方面更能突出地刻画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