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专题-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专题-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j
hj = 0.1hf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5.管网水力的计算 (3)系统总供水压力的确定
H = ha + Σhf + Σhj + (Z1-Z2)
H —系统的总供水压力,m ha—灌水器的设计工作压力,m Σhf—从最不利的轮灌区到供水水源各级管道的沿程压力损失之和,m Σhj—从最不利的轮灌区到供水水源各级管道的局部压力损失之和,m Z1—最不利轮灌区中最不利灌水器的高程,m Z2—水源动力水位平均高程,m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3.确定微灌系统的工作方式 (1)灌水定额
M = 10 I
M—每公顷一次灌水量,m3/hm2
例:海南在黏壤土上种植香蕉,试确定一次 灌水量的范围。
背景资料: • 香蕉:多年生草本果树,没有主根,根系 可分为横向水平根和向下垂直根两种。水 平根是主要根系,主要分布在0.1—0.3m深 的土层,垂直根深达1—1.5m。 • 需水特性:香蕉生长迅速,根系浅生,对 土壤含水量比较敏感,一方面要求有大量 的水分及时满足生长需要,同时也要防止 土壤中水分过多而造成缺乏空气,引起根 群窒息而亡。常采用喷水带进行微喷灌。
• Sl —毛管间距,m •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 q—灌水器流量,L/h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3.确定微灌系统的工作方式
(4)灌水次数与灌水总量 M = ΣMi • M—作物全生育期或全年灌水总量,m3 • Mi —各次的灌水量,m3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3.确定微灌系统的工作方式 (5)轮灌区数量
t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5.微灌系统的管道布置与设计 (1)温室内微喷灌管道的布置与设计 毛管:外径为16mm的PE管
支管:外径为32mm的PE管

微灌工程规划和设计

微灌工程规划和设计
式中: A——井水可灌面积,亩; Q ——微灌有水井可供水量,m3/d I——微灌作物耗水强度,mm/d
水量平衡计算-1
水量平衡计算-2
在水源有调蓄能力并且调蓄容积已定时 可按照上面公式确定微灌面积
6、管网布置原则(P67)
原则: 符合微灌工程总体要求原则; 管道总长度最短、少穿障碍物原则; 满足需要、分配水流迅速、维护管理方 便原则; 管道布置科学化原则; 管道纵剖面平顺原则
2 0.785 Dw p 100 % S e SL
p
——土壤湿润比,%; 壤质地、滴头流量和灌水量的大小
Dw ——水分扩散直径或湿润带(m),的大小取决于土
S e ——灌水器或出水点间距,m
S L ——毛管间距,m
双行直线毛管布置
P1 S1 P2 S 2 p 100% Sr
S1 S2 p1
4、水利计算(P66)
用水分析 灌溉用水量
微灌毛供水强度为 Ig=Ia/η水 灌溉供水量为 W=0.667 Ig· A
式中 Ig——微灌毛用水强度,mm/d Ia——微灌补充强度,mm/d ; η水——灌溉水利用系数,η水=0.9~0.95 W——每日灌溉供水量,m3/d A——灌溉面积,亩
人畜生活及村乡工副业用水量
微灌工程总体规划
灌区范围的确定 水源工程的布置 系统首部枢纽和输水干管的布置
§3-5-2 微灌系统设计参数
3.5.2 微灌工程设计参数确定(P671、作物需水量(P67) 2、设计耗水强度(P67-8) 3、微灌的土壤湿润比(P68-9) 4、微灌的灌水均匀度(P69-70) 5、灌水器流量和工作水头偏差率(P70) 6、灌水器设计工作水头(P70) 7、过滤器设计进口与出口压力差(P70)

Ch5-1 微灌工程规划设计参数

Ch5-1 微灌工程规划设计参数

(a)片式
(b)管式
内镶式滴灌管
薄壁滴灌带
目前常用的薄壁滴灌带有两种。一种是在0.2-1.0 毫米厚的薄壁软管上按一定间距打孔,灌溉水由孔口 喷出湿润土壤;另一种是在或壁管的一侧热合出各种 形状的流道,灌溉水通过流道以滴流的形式湿润土壤。 如图
图 薄壁滴灌带
目前滴灌管与薄壁滴灌带相比,寿命较长,价格较贵;与 滴头相比,价格较低,寿命较短,但安装要方便。
图1 微管滴头 图2 内螺纹管式滴头 (a)缠绕式;(b)散放式 1—毛管;2—滴头;3—螺纹流道;4—出水口; 5—流道
孔口型滴头
孔口型滴头是靠孔口出流造成的局部水头损失来 消能调节流量大小的。如图3
涡流型滴头
涡流型滴头是靠水流进入灌水器的涡室内形成的 涡流来消能调节流量大小的。水流进入涡室内,由于 水流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迫使水流趋向涡室的边缘,在 涡流中心产生一低压区,从而调节流量。如图4

微灌技术的发展前景
•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九十年代中国发展纲要》 的要求,2000年后要把全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 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每年将节水400亿立方 米,粮食将增产800亿斤。这么宏伟的计划没 有一系列的高效节水措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 有微灌技术才有可能有效地落实这个目标 • 我国发展微灌技术,社会条件、技术条件和农 民的承受能力都已具备,微溉事业一定会蒸蒸 日上飞速发展
地下固定式滴灌系统
将毛管和灌水器(主要是滴头)全部埋入地下的 系统称为地下固定式系统,这是近年来滴灌技术的不 断改进和提高,灌水器堵塞减少后才出现的,但应用 面积不多。与地面固定式系统相比,它的优点是免除 了毛管在作物种植和收获前后安装和拆卸的工作,不 影响田间耕作,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缺点是不能

微灌规划设计2011-4

微灌规划设计2011-4



分 离

砂过滤器
砂过滤器又称砂介质过滤器。它是利用砂石作 为过滤介质的 砂过滤器主要由进、出水口、过滤罐体、砂床 和排污孔等部分组成。为了使微灌系统在反冲 洗过程中也能同时向系统供水,在首部枢纽往 往安装两个以上过滤罐
滴头的分类:

长流道型滴头 孔口型滴头 迷宫紊流滴头 压力补偿型滴头
长流道滴头
孔口滴头
迷宫稳流滴头
滴灌带
定义
滴头与毛管制造成一整体,兼具配水和滴水功能的滴 灌管称为滴灌带 滴灌带的分类:

内镶式滴灌带 薄壁滴灌带
滴灌带有压力补偿式与非压力补偿式两种
微喷头
定义
微喷头是将压力水流以细小水滴喷洒在土壤表面的灌 水器。单个微喷头的喷水量一般不超过250L/h,射程 一般小于7m 微喷头的分类:
滴灌的类型
固定式地面滴灌 半固定式地面滴灌 膜下滴灌
地下滴灌
微喷灌
微喷灌是利用直接安装在毛管上,或与 毛管连接的微喷头将压力水以喷洒状湿 润土壤 微喷头包括固定或和旋转式 微喷头的流量通常为20—250L/h
微喷灌
微喷技术的特点它是通过有压管网将首部加压 的水输送到田间,再经过特制的雾化喷头将水 喷洒呈雾状进行灌溉 微喷头孔径较滴灌灌水器大,比滴灌抗堵塞, 供水快 微喷适合于果树、花卉、部分露地蔬菜,各种 土壤条件下都适用 在设施环境中灌溉花卉、育苗效果较好 容易产生堵塞问题,灌溉质量受地形影响,工 程造价较高,适用于经济作物灌溉
微灌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我自1974年由墨西哥政府赠送我国三套滴灌设 备开始引进滴灌技术以来,已有20多年的发展 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4~1980年):引进滴灌设备、消 化吸收、设备研制和应用试验与试点阶段 第二阶段 (1981~1986年):设备产品改进和应 用试验研究与扩大试点推广阶段 第三阶段 (1987年至今):直接引进国外的先进 工艺技术,高起点开发研制微灌设备产品

微灌工程规划与设计

微灌工程规划与设计
Cv (%) Fv (%) 98 10 95 20 92 30
思考题:微灌的均匀系数Eu与灌水器的流量偏差率Fv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5 流量偏差与工作水头偏差的关系
1 1 x Hv (1 0.12 qv ) x x q max q min qv qa
式中:
x ——灌水器的流态指数
式中: m为灌水定额,(mm); r为土壤容重,(g/cm3); z为计算湿润层深度,(cm), 蔬菜取20-30cm, 大田作物取30-60cm, 果树取80-120cm; 适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占干土重的百分比); 为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0-0.95; p为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
微灌系统布置
3 微灌土壤湿润比
• 定义: 微灌时被土壤湿润的土体占计划湿润层深度土 体的百分比。 • 影响湿润比的因素: 毛管的布置方式;灌水器的类型和布置方式;灌 水器的流量和大小;土壤的种类和结构。
微灌土壤湿润模式
灌溉补充强度
微灌的灌溉补充强度取决于作物耗水量、降 雨量和土壤含水量条件,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供水分析
供水分析的任务是研究水源在不同设计保证 率年份的供水量、水位和水质,为工程规划设 计提供依据,微灌工程水源通常有以下几种类 型:
井、泉类水源
河渠类水源
塘、坝类水源
5、微灌水量平衡计算
• 已知来水量确定灌溉面积
Q(m 3 / h ) t (小时) A 0.667 I(mm/d)
式中: m滴
——设计灌水定额
a——允许消耗的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比例(﹪) 对于需水敏感性植 物; a=20﹪~40﹪ 对于耐旱作物或控水生生育阶段 a =30﹪~40﹪
max ——土壤田间(体积百分率持水量,﹪)

新版~~集雨节灌示范区微灌工程规划设计

新版~~集雨节灌示范区微灌工程规划设计

集雨节灌示范区微灌工程规划设计第一章考核题目及要求1.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选择一种微灌工程(滴灌、微喷灌或小管出流),在示范区选出约150亩已平整过的梯田进行节水灌溉规划设计:内容包括①微灌灌溉系统工程布置;②制定管网分组轮灌工作制度;③灌溉管网流量推求;④灌溉管网水力计算;⑤灌溉系统设计流量、扬程的确定;⑥水泵选型;⑦电机、变压器等设备选型。

要求方法先进、依据可靠、数据正确、结果可靠,提交设计计算说明;设计图纸应布置合理,提交工程布置图及相关设计图(CAD打印)。

2.主要技术指标和设计参数(1)基本情况示范区控制面积约350亩,总人口800多人。

示范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和玉米,果树主要是核桃树和柿子树,经济作物主要以药材和黑红署、黑豆为主(可以以果树或上述任意一种作物为例进行设计)。

示范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480.2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650mm,蒸发量为降雨量的3.44倍。

年最大冻土深39cm。

年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为20.3m/s。

示范区为山地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

耕作层土壤以砂壤质土为主,土壤干重度1.40 g/cm3,田间持水率为22%(占干土重量百分数)。

(2)集雨工程为在示范区进行自流灌溉,将集流面选在高于灌溉地块的高地布置。

示范区包括水窖群和两个调节水池。

设计从蓄水池引DN150PVC 干管沿窖群布置,在每个水窖附近设DN100PVC分水支管,支管上设置阀门,控制向水窖供水,以实现水窖、水池的联合调度。

水窖的单窖体积为35m3。

在示范区西南角和东南角两山沟处分别修建蓄水池,两水池的体积分别设为1500 m3和500 m3。

水池和水窖年蓄雨水量为1.75×104 m3。

示范区西北角地下水源,地下水位30m,(后加的,感觉缺了这个条件)可作为补充水源,年最多可调节利用灌溉水量约为3.0×104 m3。

项目区年总可供水量为4.75×104 m3。

微灌系统工程设计

微灌系统工程设计

微灌系统工程设计微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技术含量较高。

要想得到较好的系统布置、灌水质量、经济效益和较低的投资,在安装使用前必须经过有一定技术和经验的人员进行规划和设计。

此处把设计步骤作一简要介绍。

微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技术含量较高。

要想得到较好的系统布置、灌水质量、经济效益和较低的投资,在安装使用前必须经过有一定技术和经验的人员进行规划和设计。

此处把设计步骤作一简要介绍。

系统规划1.勘测和收集基本资料包括地形,水文,地质,土壤,气象,作物,灌溉试验,动力与设备,乡镇生产现状与发展规划以及经济条件等。

资料收集越齐全,规划设计依据越充分,规划成果也就越符合实际。

2.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和经济状况等,论证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和农业生产、乡镇工业、人畜饮水等用户的要求进行水利计算,确定工程的规模和系统的控制范围。

4.根据水源位置、地形和作物种植情况,合理布置引、蓄、提水源工程、灌溉枢纽位置和骨干输配水管网。

5.提出工程概算。

选择灌溉典型地段进行计算,用扩大技术经济指标估算出整个工程的投资、设备、用工和用材种类、数量以及工程效益。

对于大面积的灌溉工程,应根据上述内容进行全面规划,而对于小面积的试验或应用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中部分内容规划即可。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在工程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系统布置,确定系统流量,管网水力计算和首部枢纽的设计等。

1.毛管和灌水器布置毛管和灌水器的布置方式取决于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和所选灌水器的类型。

(1)单行毛管直线布置毛管顺作物方向布置,一行作物布置一条毛管,滴头安装在毛管上。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幼树和窄行密植作物(如蔬菜)。

也可用滴灌管(带)代替毛管和滴头。

(2)单行毛管环状布置当滴灌成龄果树时,可沿一行树布置一条输水毛管,围绕每一棵树布置一条环状灌水管。

这种布置形式由于增加了环状管,使毛管长度大大增加,增加了工程费用。

(3)双行毛管平行布置当滴灌高大作物时,可采用双行毛管平行布置的形式,沿树行两侧布置两条毛管。

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

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

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一、微灌工程规划设计的类型1、微喷灌工程规划设计2、滴灌工程规划设计二、微灌工程的规划设计微灌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喷灌工程设计一样,在调查研究,外业勘测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灌工程的布置微灌工程的布置通常是在1/500-1/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初步布置,然后将初步布置方案与实际情况对照并进行修正。

1、首部枢纽位置的确定首部枢纽位置的选择以投资省、管理方便为原则,一般首部枢纽均与水源工程相结合。

如水源距灌区较远,首部枢纽可布置在灌区旁边,有条件时尽可能布置在灌区中心位置,以减少输水干管长度。

2、毛管和灌水器的布置(1)滴灌时毛管和灌水器的布置1)单行毛管直线布置一行作物布置一条毛管,适于幼树和窄行密植作物。

2)单行毛管带、环状布置当滴灌成龄果树时,可沿一行果树布置一条输水毛管,然后再环绕树干布置一根毛管并安装4-6个滴头,环状管与输水毛管相连接。

3)双行毛管平行布置滴灌高大作物时,可采用双行毛管平行布置,沿作物两边各布置一条毛管,每株作物两边各安装2-3个滴头。

上述各种布置形式的滴头位置一般与树干的距离约为树冠半径的2/3。

(2)微喷灌时毛管和滴水器的布置微喷头的结构和性能不同,毛管和微喷头的布置也不同。

根据微喷头喷洒直径和作物种类,一条毛管可控制一行作物,也可控制若干行作物。

3、干支管布置平原地区,干管平行作物种植方向,支管垂直作物种植方向;山丘区干管多沿山脊布置或沿等高线布置,支管则垂直于等高线。

(二)微灌灌溉制度设计1、灌水定额m=0.1rZ"(%ax-Omin)/"式中:m为灌水定额,(mm);r为土壤容重,(g/cm3);Z为计算湿润层深度,(cm),蔬菜取20-30cm,大田作物取30-60cm,果树取80-120cm;3%加为适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占干土重的百分比);〃为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0-0.95;P为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3.确定微灌系统的工作方式 (1)灌水定额
M = 10 I
M—每公顷一次灌水量,m3/hm2
例:海南在黏壤土上种植香蕉,试确定一次 灌水量的范围。
背景资料: • 香蕉:多年生草本果树,没有主根,根系 可分为横向水平根和向下垂直根两种。水 平根是主要根系,主要分布在0.1—0.3m深 的土层,垂直根深达1—1.5m。 • 需水特性:香蕉生长迅速,根系浅生,对 土壤含水量比较敏感,一方面要求有大量 的水分及时满足生长需要,同时也要防止 土壤中水分过多而造成缺乏空气,引起根 群窒息而亡。常采用喷水带进行微喷灌。
j
hj = 0.1hf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5.管网水力的计算 (3)系统总供水压力的确定
H = ha + Σhf + Σhj + (Z1-Z2)
H —系统的总供水压力,m ha—灌水器的设计工作压力,m Σhf—从最不利的轮灌区到供水水源各级管道的沿程压力损失之和,m Σhj—从最不利的轮灌区到供水水源各级管道的局部压力损失之和,m Z1—最不利轮灌区中最不利灌水器的高程,m Z2—水源动力水位平均高程,m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6.水泵的选择 离心泵或潜水泵 Q
H
The End
例:海南在黏壤土上种植香蕉,试确定一次 灌水量的范围。
苗期
• • • • • • α= 30% β= 40% P = 60% Z = 0.2m η= 90% I = 16mm
成熟期
• • • • • • α= 40% β= 40% P = 80% Z = 0.3m η= 90% I = 42.66mm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2.设计参数的确定 • 设计耗水强度取8mm/d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2.设计参数的确定 • 采用全面喷洒灌溉方式,设计土壤湿 润比为50% • 灌水均匀系数Cu≥0.95,查表得出流量 偏差率qv≤20%,采用流态指数X=0.5 的灌水器时计算得出压力偏差率 Hv≤41%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LQm hf = f db
hf —管道沿程压力损失,m Q—流量, d—管道内径,mm L—管长,m f—摩阻系数 m—流量指数 b—管径指数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5.管网水力的计算 (2)管道水力计算 • ①管道沿程压力损失(多口出流管道)
LQm hf = f db
F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5.管网水力的计算 (2)管道水力计算 • ①管道局部压力损失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3.确定微灌系统的工作方式 (2)灌水周期 • 两次灌溉之间的时间间隔
T= I / Ea
• T—灌水周期,d;
• I —灌水定额,mm;
• Ea—作物日平均耗水量,mm/d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3.确定微灌系统的工作方式 (3)一次灌水持续时间 t=I SeSl /ηq
• t—一次灌水持续时间,h; • I—一次灌水量,mm; • Se—灌水器间距,m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3.确定微灌系统的工作方式 • (1)灌水定额 • (2)灌水周期 • (3)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 (4)灌水次数与灌水总量 • (5)轮灌区数量
灌溉制度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3.确定微灌系统的工作方式 (1)灌水定额
I=
1000αβZ P η
I—一次灌水量,mm α—允许消耗水量占土壤有效水量的比例,% β—土壤有效持水量,% P—土壤湿润比,% Z—计划湿润层深度 η—灌溉水的利用系数,滴灌90%—98%,微喷灌80%—90%
Hv =
1 q (1+ 0.12× 1-x ×q ) v x v x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5.管网水力的计算 • (1)管径的计算
Q管 = πd2
v
4 d—管道管径,mm Q—管道入口流量,m³ /h v—管道经济流速,m/s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5.管网水力的计算 (2)管道水力计算 • ①管道沿程压力损失
3.主要设备的选择 (1)微喷头 Rondo75,工作压力150—300kPa,额 定工作压力200kPa,流量75L/h,射 程3.5m,喷嘴直径约2mm。雾化指标 ρd=10000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3.主要设备的选择 (2)微喷头的组合方式 正方形组合,Se=Sl=R=3.5m 组合喷灌强度 75×0.9 qη qη ρs = = = 3.5×3.5
次级干管:外径为63mm的UPVC管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5.微灌系统的管道布置与设计 (2)温室外管道系统的布置与设计 设计中,要保证每一轮灌区灌水均匀系数 Cu≥0.95,即要求流量偏差率qv≤20%,也 就是要求压力偏差率Hv≤41%
Hv =
1 q (1+ 0.12× 1-x ×q ) v x v x
3.主要设备的选择 (5)施肥装置 (6)首部枢纽
(7)灌溉自动控制器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4.灌溉制度
(1)设计灌水定额
取计划湿润层深度Z=30cm,土质为黏壤土,取β=40%, α=30%,P=50%,Z=30cm=0.3m,则:
I=
1000αβZ P η
=20mm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4.灌溉制度
(1)设计灌水周期
T= I / Ea =20/8 ≈2(d)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4.灌溉制度 (3)一次灌水持续时间
t=I SeSl /qη
=20×3.5 ×3.5/75 ×0.9 =3.63(h)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4.灌溉制度 (4)轮灌区划分 取系统日工作时间C=20h/d
N≤ CT =20×2/3.63≈11(个)
N≤C • N—轮灌区数目
12—20h
T t
• C—微灌系统一天可运行时间,h,一般取
• T—灌水高峰期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d
•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4.确定微灌系统的设计参数 • (1)设计工作压力 • (2)微灌均匀度 • (3)流量偏差率与压力偏差率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2.选定灌水器 • 温室中条播作物常用的是滴灌管(带), 出水孔间距30cm,流量1.5—2.5L/h; • 选用微喷头时应考虑其组合方式,并计算 喷灌强度,确保不大于土壤入渗能力; • 采用微喷带时,茄果、瓜类选用双孔,果 树选用三孔,叶菜类等密植作物选用五孔 以上微喷带。
4.确定微灌系统的设计参数 (1)设计工作压力 • 设计压力应在生产商提供的最大工作 压力和最小工作压力范围内,一般是 灌水器的额定工作压力或在该值附近。 • 滴灌带 50kPa,滴灌管100kPa,微喷 头 200kPa,微喷带50kPa。 • 1MPa=1000kPa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4.确定微灌系统的设计参数 • (2)微灌均匀度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1.基本资料 (2)温室内土质为黏壤土 种植作物主要为各类蔬菜 要求为这23座连栋温室配置微喷灌系统, 灌水均匀系数Cu≥0.95 需要利用微喷灌系统施肥 要求微喷灌系统能够自动和手动控制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1.基本资料 (2)灌溉水源为河水、并设蓄水池 灌溉水的处理方式为河水经砂石过滤器 进入蓄水池, 蓄水池的水经砂石过滤器和叠片过滤器 处理后进入微灌系统。 泵房离河水15m,泵房离温室220m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6.水源分析计算 (2)蓄水容积 ①按多日调节 10 A Ea max T V= η
V—塘坝有效蓄水容积,m3
A —可灌溉的面积,hm2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Ea max—作物最大日平均耗水量,mm/d T—调节周期,d
三、微灌规划设计实例
1.基本资料 (1)某项目区有23座连栋塑料温室,其中 • 42×36m规格六连栋温室3座、 • 42×32m规格六连栋温室6座、 • 42×28m规格六连栋温室6座、 • 28×36m规格四连栋温室2座、 • 28×32m规格四连栋温室2座、 • 28×28m规格四连栋温室4座; 各温室跨度为7m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1.微灌系统的布置 • 在对收集的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 根据作物种类、栽培环境、土壤性质、 水源情况、使用要求等,确定采用滴 灌或微喷灌系统的温室,并对各温室 中的微灌系统进行布置。 • 通常在地形图上进行。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1.微灌系统的布置 • 微灌系统的布置图上应表示出水源和 首部枢纽的位置、毛管和灌水器的布• 计算确定各级管道的材质、管径和长 度 • 水泵与动力选择 • 水源分析及水源工程方案 • 灌溉工程设计布置图 • 材料设备用量和投资估算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 • • • • • 1.微灌系统的布置 2.选定灌水器 3.确定微灌系统的工作方式 4.确定微灌系统的设计参数 5.管网水力计算 6.水源分析计算
A —可灌溉的面积,hm2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V—塘坝有效蓄水容积,m3 Ea max—作物最大日平均耗水量,mm/d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6.水源分析计算 (2)蓄水容积 ①按日调节 10 A Ea max V= η
V—塘坝有效蓄水容积,m3
A —可灌溉的面积,hm2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Ea max—作物最大日平均耗水量,mm/d
Cu = 1—
Δq
q
Δq =
Σ1 qi - q
N
N
• Cu—均匀系数 • q—灌水器平均流量
• Δq—每个灌水器与平均流量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 qi—每个灌水器的流量
• N—灌水器数目
二、微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4.确定微灌系统的设计参数 • (3)流量偏差率与压力偏差率
qmax-qmin qv = qa hmax-hmin Hv = h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