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1

合集下载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喷灌工程是一种现代化的灌溉方式,通过喷灌设备将水分以喷雾的形式均匀地喷洒在农田或者其他需要灌溉的地方,以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

为了确保喷灌工程的顺利进行,制定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规范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二、术语和定义1. 喷灌工程:指使用喷灌设备进行灌溉的工程。

2. 喷灌设备:指用于喷洒水分的设备,包括喷头、喷嘴、喷雾器等。

3. 喷灌系统:指由喷灌设备、输水管道、控制装置等组成的整体系统。

4. 喷灌效率:指喷灌系统喷洒的水分与作物实际吸收的水分之比。

三、设计要求1.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2. 喷头的选择应考虑作物的生长高度、喷洒距离、喷雾范围等因素,确保喷洒的均匀性和覆盖面积。

3. 喷头的布置应合理,避免喷头之间的重叠或者间距过大,以确保喷洒的均匀性。

4. 喷头的安装高度应与作物的生长高度相匹配,确保喷洒的效果最佳。

5. 喷灌系统的输水管道应选择耐腐蚀、耐压力的材料,并保证管道的连接坚固,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

6. 喷灌系统的控制装置应可靠稳定,能够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自动控制。

四、施工要求1. 喷灌系统的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喷头的布置、安装和调试的准确性。

2. 喷头的安装应坚固可靠,避免喷头松动或者倾斜。

3. 喷头的调试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喷洒的均匀性和覆盖面积。

4. 输水管道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密封性。

5. 控制装置的安装和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运行与维护要求1. 喷灌系统的运行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喷头的工作状态和喷洒效果。

2. 喷头的阻塞情况应及时清理,确保喷洒的畅通和均匀。

3. 喷灌系统的控制装置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装置的正常运行。

4. 喷灌系统的输水管道应定期检查,防止漏水和阻塞现象的发生。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喷灌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确保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灌溉。

本文档详细描述了喷灌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规范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术语和定义1. 喷灌系统:指利用喷头将水雾化喷洒到作物上的灌溉系统。

2. 主管道:指喷灌系统中负责输送水源的管道。

3. 分支管道:指从主管道中分出的负责输送水源到各个喷头的管道。

4. 喷头:指喷灌系统中负责将水雾化喷洒到作物上的装置。

三、技术要求1. 设计要求1.1 喷灌系统应根据灌溉区域的土壤类型、作物需水量和地形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1.2 喷头的布置应均匀,确保作物能够获得均匀的灌溉。

1.3 喷头的喷射角度和喷射范围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1.4 主管道和分支管道的材质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其耐腐蚀性和耐压性能。

1.5 喷头的选型应考虑作物的需水量、喷射角度和喷射范围等因素,确保喷头能够满足作物的灌溉需求。

2. 施工规范2.1 喷灌系统的施工应由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2.2 主管道和分支管道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确保不会出现漏水或渗漏情况。

2.3 喷头的安装位置应准确无误,喷头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喷头的调试应仔细进行,确保喷头的喷射角度和喷射范围符合设计要求。

2.5 喷头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清洗堵塞的喷头,更换损坏的喷头。

3. 运行管理3.1 喷灌系统的运行管理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系统的运行情况。

3.2 定期清洗喷头,保持喷头的正常喷射功能。

3.3 喷灌系统的水源应保持清洁,避免杂质进入系统影响灌溉效果。

3.4 喷灌系统的水压应稳定,不得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3.5 喷灌系统的用水量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浪费水资源。

四、技术参数1. 主管道的材质:聚乙烯管2. 主管道的直径:150毫米3. 分支管道的材质:聚乙烯管4. 分支管道的直径:50毫米5. 喷头的材质:塑料6. 喷头的喷射角度:45度7. 喷头的喷射范围:10米五、质量控制1. 设计阶段应进行设计评审,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1. 引言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以确保灌溉系统的高效性、可靠性和持久性。

本技术规范适合于各种农业、园艺和景观喷灌工程。

2. 术语和定义2.1 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或者土壤表面的灌溉方法。

2.2 喷头:用于喷灌的装置,将水以喷雾状或者雨滴状喷洒到目标区域。

2.3 喷灌系统:包括供水设备、输水管道、喷头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的整体系统。

2.4 喷灌效率:指喷灌系统将供给的水分转化为有效灌溉量的能力。

2.5 喷灌覆盖率:指喷灌系统喷洒水分覆盖目标区域的程度。

3. 设计要求3.1 土壤水分需求: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类型确定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3.2 喷头选择:根据作物类型、土壤类型和灌溉需求选择适当的喷头。

3.3 喷头布置:根据作物行间距、作物高度和土壤类型合理布置喷头,确保喷洒均匀。

3.4 管道设计:根据喷头流量、输水距离和压力损失等因素确定输水管道的直径和材质。

3.5 控制系统: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土壤湿度温和象条件调节喷灌量和频率。

4. 施工要求4.1 土壤准备:确保土壤平整、排水良好,并进行必要的施肥和翻耕。

4.2 喷头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喷头,确保喷头与作物的距离和角度合适。

4.3 管道敷设: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材料敷设输水管道,确保管道的稳固和密封。

4.4 控制系统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校准。

4.5 系统测试: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确保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喷洒均匀。

5. 运行与维护5.1 运行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喷灌系统,确保喷头无阻塞、管道无渗漏和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5.2 水质管理:保证供水质量符合喷灌系统的要求,定期清洗和维护喷头。

5.3 肥水管理: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合理施肥和施水,避免过量施肥和浪费水资源。

5.4 灌溉记录:建立灌溉记录,包括喷灌量、灌溉时间和土壤湿度等数据,用于分析和调整灌溉方案。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喷灌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确保喷灌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可靠运行,提高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益。

本规范适合于农田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2.1 喷灌系统:指由喷灌设备、喷灌管网、供水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的整体灌溉系统。

2.2 喷灌设备:指喷头、喷嘴、喷头支架等用于喷灌的设备。

2.3 喷灌管网:指连接喷头或者喷嘴的管道系统,用于输送灌溉水。

2.4 供水系统:指供应灌溉水的水源、泵站、水泵等设施。

2.5 控制系统:指用于控制喷灌系统运行的自动化设备和仪器。

2.6 喷灌工程:指喷灌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工作的总称。

三、设计要求3.1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农田的土壤类型、作物类型、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置。

3.2 喷头或者喷嘴的选择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灌溉周期和土壤的渗透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确定。

3.3 喷头或者喷嘴的布置应考虑到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地形条件,确保喷灌水能均匀覆盖作物的生长区域。

3.4 喷灌管网的设计应满足灌溉水的输送要求,管道的材质和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考虑到管道的防腐、防蚀和耐用性。

3.5 供水系统的设计应确保供水的稳定和可靠,水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水质和水量的要求。

3.6 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喷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控制精度,选择合适的控制设备和仪器。

四、施工要求4.1 喷头或者喷嘴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固定坚固和喷洒方向正确。

4.2 喷灌管网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的连接应坚固可靠,管道的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

4.3 供水系统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水泵和管道的连接应密封严密,泵站的建设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

4.4 控制系统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设备和仪器的连接应正确可靠,控制程序的编写应符合实际运行需要。

五、运行和维护要求5.1 喷灌系统的运行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喷头或者喷嘴,确保喷洒效果良好。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喷灌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以确保喷灌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可靠运行。

本规范适合于农业、园林、城市绿化等领域的喷灌工程。

二、术语和定义1. 喷灌系统:指由喷灌设备、供水设备、输水管道、喷头和控制设备等组成的灌溉系统。

2. 喷灌设备:指用于将水通过喷头均匀喷洒到作物或者土地上的设备,包括喷头、喷灌管、喷灌架等。

3. 供水设备:指提供水源和水压的设备,包括水泵、水箱、水源管道等。

4. 输水管道:指输送水源到喷灌设备的管道,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和分水器等。

5. 喷头:指喷灌设备上用于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或者土地上的部件,包括喷头类型、喷洒半径、喷洒角度等。

6. 控制设备:指用于控制喷灌系统运行的设备,包括计时器、传感器、阀门等。

三、设计要求1.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作物类型、土壤条件、水源供应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布置,以确保灌溉效果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喷灌设备的选择应考虑作物的生长特点、灌溉需求和土壤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喷灌的均匀性和适应性。

3. 供水设备应具备足够的供水能力和稳定的水压,以满足喷灌系统的需求。

4. 输水管道应具备足够的流量和压力,以确保水源能够顺利输送到喷灌设备。

5. 喷头的选择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高度、密度和灌溉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喷灌的均匀性和覆盖面积。

6. 控制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控制功能,能够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等参数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四、安装和调试1. 喷灌设备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稳固和可靠。

2. 供水设备的安装应考虑供水管道的布置和水泵的安装位置,以确保供水能力和水压稳定。

3. 输水管道的安装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规格,确保输水流量和压力的稳定。

4. 喷头的安装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喷洒的均匀性和覆盖面积。

5. 控制设备的安装应考虑控制点的位置和布线,确保控制功能的可靠和灵便。

6.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调试和试运行,确保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前言根据(96)农水机便字第19号文下达的《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的领导下,编制组自1997年6月开始工作,1998年5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8年12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9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的内容分为:总则,工程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护和保养,喷灌与微灌机的管理,用水管理与田问测试以及技术经济后评价,共7章37节164条,另有条文说明。

本规程与SDl48—85《喷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比较,有如下变动:——增加了微灌工程技术管理的内容,更名为《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将用水管理与工程管理一章分开,工程管理独立设章,并增加了首部工程与机行道两节;——将用水管理与田问试验并为一章,并将田间试验改为田间测试;——将设备运行章改为设备运行管理,增加了调压罐、施肥装置、过滤器、微灌灌水器四节;——将设备维护与保管章改为设备维护和保养,章内亦增加了调压罐、施肥装置、过滤器、微灌灌水器四节;——将中心支轴、平移式喷灌机的管理章改为喷灌与微灌机的管理。

将第3、4章中的轻、小型喷灌机调至本章,与微灌机组成一节,并增加了绞盘式喷灌机和滚移式喷灌机两节;——将技术经济分析章改为技术经济后评价,并增加了财务分析一节。

本规程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水利水电管理干部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本规程参编单位: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湖北省水利厅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水利厅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窦以松董文楚任晓力杨刚马启祥徐茂云张国祥孙万弟傅琳王云涛目次1 总则 6 用水管理与田间测试2 工程管理7 技术经济后评价3 设备运行管理本规程的用词和用语说明4 设备维护和保养条文说明5 喷灌与微灌机的管理1总则1.0.1为提高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水平,节约用水,降低能耗,保证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喷灌监理实施细则

喷灌监理实施细则

闻喜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喷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审批:孙俊梅审核:刘高祥编写:郭俊忠乔伟运城市源泉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一部二〇一五年三月目录一、总则 (2)1、编制依据 (2)2、适用范围 (2)3、引用的标准、规程和规范 (2)4、监理职责 (2)二、监理要点 (2)一、总则1、编制依据(1)《闻喜县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2014年实施方案》;(2)闻喜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合同文件;(3)设计文件与图纸;(4)监理规划;(5)施工组织设计。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闻喜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范围内的喷灌工程。

3、引用的标准、规程和规范(1)《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2)《泵站技术规范(技术管理分册)》(SD204—86);(3)《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合同文件中的其他标准、规程和规范。

4、监理职责审查承包人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核实质量文件;依据工程施工合同文件、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对关键部位和重要隐蔽工程以及主要工序进行跟踪和旁站监理;建立监理人的实验、监测工作体系;按照施工合同文件的规定对承包人进场的工程设备、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抽检和平行检验;调查处理工程质量缺陷和事故,并对重大质量事故督促承包人按照规定上报发包人及有关部门。

以单元工程为基础,依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对承包人评定的工程质量等级进行复核。

二、监理要点1、材料检验对喷灌工程所用的设备、管材、配件等材料,会同业主代表、施工单位,对运到施工现场的电机、水泵、薄壁铝合金管(D76*1.5*6000MM)、法兰、喷头(ZY —2型)及各种配件进行外观检查,必要时对设备、材料的几何尺寸、单位重量按照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抽查,并对出厂证明书予以签认。

严把设备、材料进场关。

2、运输、搬运或储存在运输、搬运和储存过程中,一定要文明操作,避免推、摔、拖,不得剧裂撞击,不能与坚硬物撞击,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米。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什么是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喷灌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喷灌技术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将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并通过喷嘴将水滴喷洒到作物上的灌溉方式。

喷灌技术具有高效节水、均匀灌溉、降低土壤侵蚀等特点,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灌溉。

微灌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微灌技术是一种通过系统灌溉管路将滴水或者微喷头直接安装在作物根系附近,以小流量、低压力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

微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能、增产、提质等特点,适用于果树、蔬菜和花卉等作物的种植。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的管理规程设计规范1.灌溉制度设计–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土壤水分特性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灌溉制度的参数,如灌溉量、灌溉频次、灌水时间等。

–考虑到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以防止土壤水分过度饱和和农田排泄水的污染。

–根据农田地形和土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喷灌或微灌设备和工艺流程。

2.设备选型与布置–根据农田的大小和形状,合理选择喷灌或微灌设备,并确定设备的布置方式,以保证灌溉的均匀性。

–考虑到设备的维修与更换,布置设备时应保留足够的通道和操作空间。

–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参数,如喷头型号、喷孔尺寸等。

施工与安装1.现场勘测与准备–在施工前,对农田进行详细的勘测,包括地形、土壤质地、地下水位等因素的调查和测量,并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

–根据施工计划,准备必要的工程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灌溉主管线与支管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铺设灌溉主管线和支管线,要求管道的材质、规格和安装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保证主管线和支管线的连接紧密可靠,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管道被损坏。

3.喷灌或微灌设备的安装–根据设备的布置方案,在主管线和支管线上安装喷灌或微灌设备,要求设备的安装位置准确、稳固。

–对于滴灌设备,应定期检查滴灌管的通畅性,并确保滴灌孔的均匀和稳定。

运行与维护1.灌溉管理–根据灌溉制度,合理地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确保作物的需水量得到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Sprinkler andMicro Irrigateon ProjectSL236—1999主编单位:北京水利水电管理干部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9-02-25发布1999-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前言根据(96)农水机便字第19号文下达的《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编制任务,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的领导下,编制组自1997年6月开始工作,1998年5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8年12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9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的内容分为:总则,工程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护和保养,喷灌与微灌机的管理,用水管理与田问测试以及技术经济后评价,共7章37节164条,另有条文说明。

本规程与SDl48—85《喷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比较,有如下变动:——增加了微灌工程技术管理的内容,更名为《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将用水管理与工程管理一章分开,工程管理独立设章,并增加了首部工程与机行道两节;——将用水管理与田问试验并为一章,并将田间试验改为田间测试;——将设备运行章改为设备运行管理,增加了调压罐、施肥装置、过滤器、微灌灌水器四节;——将设备维护与保管章改为设备维护和保养,章内亦增加了调压罐、施肥装置、过滤器、微灌灌水器四节;——将中心支轴、平移式喷灌机的管理章改为喷灌与微灌机的管理。

将第3、4章中的轻、小型喷灌机调至本章,与微灌机组成一节,并增加了绞盘式喷灌机和滚移式喷灌机两节;——将技术经济分析章改为技术经济后评价,并增加了财务分析一节。

本规程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水利水电管理干部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本规程参编单位: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省水利厅、湖北省水利厅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窦以松董文楚任晓力杨刚马启祥徐茂云张国祥孙万弟傅琳王云涛目录1 总则 (1)2 工程管理 (1)2.1 水源工程 (1)2.2 首部工程 (1)2.3 渠道工程 (2)2.4 固定压力管道工程 (2)2.5 机行道 (2)3 设备运行管理 (2)3.1 一般规定 (2)3.2 动力机 (3)3.3 水泵 (4)3.4 调压罐 (4)3.5 施肥装置 (4)3.6 过滤器 (5)3.7 移动管道 (5)3.8 喷头 (5)3.9 微灌灌水器 (6)4 设备维护和保养 (6)4.1 一般规定 (6)4.2 动力机 (6)4.3 水泵 (7)4.4 调压罐 (7)4.5 施肥装置 (7)4.6 过滤器 (7)4.7 移动管道 (8)4.8 喷头 (8)4.9 微灌灌水器 (8)4.10 低压电器设备 (8)5 喷灌与微灌机的管理 (9)5.1 一般规定 (9)5.2 中心支轴式和平移式喷灌机 (10)5.3 绞盘式喷灌机 (11)5.4 滚移式喷灌机 (11)5.5 轻、小型喷灌机和微灌机 (11)6 用水管理与田间测试 (12)6.1 用水管理 (12)6.2 田间测试 (12)7 技术经济后评价 (13)7.1 一般规定 (13)7.2 费用计算 (13)7.3 效益计算 (15)7.4 经济分析 (16)7.5 财务分析 (17)7.6 管理水平评价指标 (18)本规程的用词和用语说明 (19)1 总则1.0.1 为提高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水平,节约用水,降低能耗,保证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喷灌与微灌工程的工程管理、设备运行和维护保养、用水管理与田间测试以及技术经济后评价等。

1.0.3 喷灌与微灌工程必须建立管理组织。

组织管理和财务管理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1.0.4 咳灌与微灌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

1.0.5 喷灌与微灌工程必须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应包括:设计、施工及验收文件,设备技术资料,用水计划和作业记录,设备、工程维护保养情况,重大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析资料等。

1.0.6 喷灌与微灌工程应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设施利用率。

1.0.7 喷灌与微灌工程的技术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1.0.8 各地有关部门可根据本规程制定实施细则。

2 工程管理2.1 水源工程2.1.1 水源工程必须按年用水计划和作业计划规定的供水量和供水时间保证供水。

2.1.2 水源水质应符合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微灌工程水源的水质还应符合SLl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必要时,应对水源水质进行检测。

2.1.3 以河流、渠道、水库、塘堰、机井等为水源的水源工程管理,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

2.2 首部工程2.2.1 喷灌与微灌工程加压泵站的工程管理,应符合SD204—86《泵站技术规范(技术管理分册)》的要求。

2.2.2 自压工程首部的水池及控制设施,应按设计要求及时清淤、清污和维修。

2.3 渠道工程2.3.1 灌溉季节前,应对明渠、暗渠(管)及其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并清除淤积物和杂草,修复损坏部位。

2.3.2 灌溉时,应对渠道工程进行定期巡视检查,如发现严重漏水、溃水及控制闸(伐)失灵等,应及时抢修。

2.3.3 灌溉季节后,应及时排除暗管积水,封堵进、出水口;应对阀门井和检查井加盖,启闭机构涂油;在寒冷地区,还应采取必要的防冻害措施。

2.4 固定压力管道工程2.4.1 灌溉季节前,应对管道进行检查、试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管道通畅,无漏水现象。

2 控制闸阀启闭灵活、安全保护设备动作可靠。

3 地埋管道的阀门井中无积水,管道的裸露部分完整无损。

4 量测仪表盘面清晰,显示正常。

2.4.2 灌溉时,如发现管道漏水、控制阀门或安全保护设备失灵,应及时停水检修;若量测仪表显示失准,应及时校正或更换。

2.4.3 灌溉季节后,应对管道进行维修和保养,内容应包括:冲净泥沙、排放余水;保养安全保护设备和量测仪表;阀门、启闭机构涂油,阀门井加盖;地理管与地面可拆卸部分的接口处加盖或妥善包扎,地面金属管道表面定期进行防锈处理。

寒冷地区,还应对阀门井、干支管接头处及地埋管与地面管道接口处采取防冻措施等。

2.5 机行道2.5.1 渠侧机行道和拖移用机行道应保持路面硬实、平整、畅通。

2.5.2 喷灌与微灌机田间作业用通行道应平整、畅通。

3 设备运行管理3.1 一般规定3.1.1 喷灌与微灌工程必须对每种设备按产品说明书规定和设计条件分别编制正确的操作规程和运行要求。

3.1.2 喷灌与微灌工程应按设计工作压力要求运行。

3.1.3 喷灌与微喷灌工程应在设计风速范围内作业。

3.14 应认真做好运行记录,内容应包括:设备运行时间、系统工作压力和流量、能源消耗、故障排除、收费、值班人员及其他情况。

3.2 动力机3.2.1 电动机启动前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电气接线正确,仪表显示正位。

2 转子转动灵活,无摩擦声和其他杂音。

3 电源电压正常。

3.2.2 电动机应空载(或轻载)启动,待电流表示值开始回降方可投入运行。

3.2.3 电动机正常工作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如遇电动机温度骤升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排除故障。

3.2.4 电动机外壳应接地良好。

配电盘配线和室内线路应保持良好绝缘。

电缆线的芯线不得裸露。

3.2.5 电动机运行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执行DL499—92《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3.2.6 柴油机启动前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零部件完整,联结紧固。

2 机油油位适中,冷却水和柴油充足,水路、油路畅通。

3 用辅机启动的柴油机,辅机工作可靠。

3.2.7 柴油机的用油应符合要求,严禁使用未经过滤的机油和柴油。

3.2.8 柴油机经多次操作不能启动或启动后工作不正常,必须排除故障后再行启动。

3.2.9 对于水冷式柴油机,启动后应怠速预热,然后缓慢增加转速,宜在冷却水温度达到60℃以上、机油温度达到45℃时满负荷运转。

3.2.10 柴油机运转中,仪表显示应稳定在规定范围内,无杂音,不冒黑烟。

3.2.11 严禁取下柴油机空气滤清器启动和运行,严禁在超负荷情况下长时间运转。

3.2.12 柴油机事故停车时,除应查明事故原因和排除故障外,尚应全面检查各零部件及其联接情况,待确认无损坏、联接紧固时,方可按柴油机启动步骤重新启动。

3.2.13 柴油机正常停车时,应先去掉负荷,并逐渐降低转速。

对于水冷式柴油机,宜在水温下降到70℃以下停车。

当环境温度低于5℃,停车后水温降低到30—40℃时方可放净冷却水。

3.2.14 柴油机应定期检查调速器。

若发生飞车,可松开减压拉杆或高压油管接头,3.3 水泵3.3.1 水泵启动前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泵各紧固件无松动。

2 泵轴转动灵活,无杂音。

3 填料压盖或机械密封弹簧的松紧度适宜。

4 采用机油润滑的水泵,油质洁净,油位适中。

5 采用真空泵充水的水泵,真空管道上的闸阀处于开启位置。

6 水泵吸水管进口和长轴深井泵、潜水电泵进水节的淹没深和悬空高达到规定要求。

3.3.2 潜水电泵严禁用电缆吊装入水。

3.3.3 自吸离心泵第一次启动前,泵体内应注入循环水,水位应保持在叶轮轴心线以上。

若启动3min不出水,必须停机检查。

3.3.4 长轴深井泵启动前,应注入适量的预润水,对用于静水位超过50m的长轴深井泵,应连续注入预润水,直至深井泵正常出水。

相邻两次启动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min。

3.3.5 离心泵应关阀启动,待转速达到额定值并稳定时,再缓慢开启闸阀。

停机时应先缓慢关阀。

3.3.6 水泵在运行中,各种仪表读数应在规定范围内。

填料处的滴水宜调整在每分钟10~30滴。

轴承部位温度宜在20~40℃,最高不得超过75℃。

运行中如出现较大振动或异常现象,必须停机检查。

3.4 调压罐3.4.1 调压罐运行前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传感器、电接点压力表等自控仪器完好,线路正常,压力预置值正确。

2 控制阀门启闭灵活,安全阀、排气阀动作可靠。

3 充气装置完好。

3.4.2 运行中必须经常观察罐体各部位,不得有泄气、漏水现象。

3.5 施肥装置3.5.1 施肥装置运行前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各部件联接牢固,承压部位密封。

2 压力表灵敏,阀门启闭灵活,接口位置正确。

3.5.3 施肥后必须利用清水将系统内的肥液冲洗干净。

3.6 过滤器3.6.1 过滤器运行前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各部件齐全、紧固,仪表灵敏,阀门启闭灵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