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配方大全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加减方剂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加减方剂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方,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山药以及牡丹皮、芍药等药材。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的不同,可以进行加减方,以增强疗效。
下面就对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进行介绍,并探讨一些加减方剂的情况。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1.熟地黄:具有滋阴润燥、补肾阴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口干口渴、潮热盗汗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山药:能够补脾健胃、益肺生津,对于脾肾两虚引起的疲乏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山茱萸:主要用于温阳补阴,对于阳虚阴盛、畏寒肢冷等有帮助。
4.山药:具有益胃健脾、补益元气的作用,适合于脾胃虚弱或者消化不良的患者。
5.牡丹皮: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血瘀阻滞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6.芍药:能够疏肝解郁、活血止痛,适用于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疼痛等情况。
以上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材组成,通过协同作用,可以达到滋补阴虚、调和气血的效果。
加减方剂的情况在使用六味地黄丸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加减方,以增强疗效。
例如:1.加黄柏:用于症状中有明显的湿热证候,具有泻火利湿、止痒的作用。
2.加茯苓:适用于患者有尿频尿急、心悸多汗等症状,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3.加桑葚壳:对于患者有明显的燥热症状,如口干、便秘等,能够清热润燥,调理肠胃。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减少某些药材的用量或者替换为其他适合的药材,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方剂,以增强疗效。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合理搭配,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中医药文化〗酸咸甘苦各五味,药材身心实金贵。
不比黄条与股票,仓储得当保家身。
『组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
中医学认为,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肾阴的功能,适用于肾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等症。
同仁堂古方六味地黄丸要求使用出自河南的怀地黄和怀山药(四大怀药)。
怀地黄则要求第一要大,第二要熟,只用三等以上的高品质原料,再将生地黄以黄酒泡透蒸熟,遵循古方“九蒸九制”;而山萸肉除采用道地药材“杭萸”,含核量控制在1%以内;丹皮只用安徽地产“凤丹皮”等。
名方之所以有名有效就是从源头用好材制成。
『药性分析』1.熟地黄--滋阴补肾,生血生精。
2.山茱萸--温肝逐风,濇精秘气。
3.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
4.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
5.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
6.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
『配伍特点』君药: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臣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
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
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
佐药: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发展历史』东汉: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宋代: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
这一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
元代:朱震亨的门人及其私淑者所辑《丹溪心法》一书中,六味地黄丸被用于治疗咳嗽、小便不禁、虚损、淋证以及消渴等多种内科疾病。
在杜思敬所辑《济生拔萃》一书中,已经提到肾脏虚损,久病之后身体高弱不堪,虚烦盗汗,骨蒸发热,肢体痿软、诸般血证,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功能主治

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功能主治
1. 六味地黄丸概述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药复方,由六种主要草药制成。
这个配方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旨在调和阴阳、滋补肝肾,增强人体的阴液,以达到滋补肾阴、益精血的作用。
2. 六味地黄丸的成分
六味地黄丸由以下六味草药组成:
•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血;
•山药:健脾益肺,补阴液;
•牛膝:活血祛瘀,强筋骨;
•红花:活血化瘀,舒经络;
•海石榴:收敛止泻,固涩肾气;
•桃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3. 六味地黄丸的功能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功能如下:
•益肾养阴:熟地黄和山药具有滋养肾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引发的阴虚内热、腰膝酸软等症状。
•补肺润燥:山药和牛膝可滋阴润燥,对于治疗阴阳亏损,肺阴不足引发的干咳、久嗽等症状有效。
•活血化瘀:红花和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血不畅引发的经行不调、痛经等症状。
•固涩肾气:海石榴是一种收敛滋润的草药,能够固涩肾气,治疗肾虚气滑导致的遗精、尿频等问题。
4. 六味地黄丸的主治
基于其成分及功能,六味地黄丸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主要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
•肾阴不足导致的阴虚内热、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病症;
•肺阴不足引发的干咳、久嗽、咯血等病症;
•气血不畅造成的经行不调、痛经、月经量少等病症;
•肾虚气滑导致的遗精、尿频、夜尿频繁等病症。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不同,使用六味地黄丸前最好咨询中医师或药剂师的建议。
注意:本文是根据一般性知识和文献整理而成,并不作为任何治疗或药物指南。
在使用任何草药治疗前,请首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六味地黄丸的工艺流程

六味地黄丸的工艺流程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具有滋补肝肾、益精血的中药制剂,主要由六味药材组成,包括土茯苓、山药、牡丹皮、芡实、山茱萸和枸杞子。
下面将简要介绍六味地黄丸的工艺流程。
首先,需要准备六味药材。
土茯苓需要洗净、切片,山药、牡丹皮、芡实需要洗净,山茱萸和枸杞子需要晾干备用。
第二步是炮制土茯苓。
将洗净的土茯苓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再用文火炖煮1小时,直至土茯苓变为褐黄色,水含量减少。
第三步是炮制山茱萸和枸杞子。
将山茱萸和枸杞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再用文火炖煮30分钟,直至水含量减少。
第四步是炮制山药。
将洗净的山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再用小火炖煮1小时,直至山药变软。
第五步是炮制芡实。
将洗净的芡实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再用文火炖煮1小时,直至芡实变软。
第六步是炮制牡丹皮。
将洗净的牡丹皮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再用小火炖煮2小时,直至牡丹皮变软。
第七步是将炮制好的六味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粉。
第八步是将六味药材粉末放入药材混合机中,加入适量糊精,边搅拌边加水,使其成为均匀的糊状物。
第九步是将糊状物放入造粒机中,将其压制成小丸状。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六味地黄丸的丸子大小、形状要一致。
第十步是将制作好的六味地黄丸进行烘干,使其水分蒸发,达到合适的含水量。
第十一步是将干燥的六味地黄丸包装存放,以便后续使用。
以上是六味地黄丸的工艺流程。
通过逐步的炮制、研磨、造粒等步骤,将六味药材加工成均匀的糊状物,并且制成统一的小丸状,以达到提取药效、方便携带和服用的目的。
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配比等因素,以保证制剂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六味地黄丸组成成分

六味地黄丸组成成分细嚼《六味地黄丸》组成成分,从古至今,它都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里最出名的偏方之一。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它运用了六种中药材(葛根、芍药、黄芩、陈皮、白术,和茯苓),以形成一种混合药物。
《六味地黄丸》既可以治疗多种病症,也可以起到养生之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功能如下。
首先,葛根,它的五味介于甘酸之间,具有很好的温热、降血压、清热凉血、消炎止血、抗氧化保健等功效。
此外,还有两种芍药,芍药虽同属芍药科,但性质不同,其中一种温热,可温上焦、活血行气,治疗阴虚之病;另一种酸甜,具备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利咽通窍的功效。
其次,黄芩,它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特别是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炎、慢性咽炎、以及肝炎等疾病。
第三,陈皮。
它性味酸涩,具有散寒、理气、祛痰、止血的功效,主治痰多、体质虚寒、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症,有助于预防咳嗽、痰多、腹泻、腹痛等症状。
第四,白术。
它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健脾止泻的功效,可以治疗久湿不消、痔漏、痢疾和跌打损伤等疾病。
最后,茯苓性味甘淡、温热,可以健脾祛湿、清热润肺、止痢利尿、活血解毒,常用于治疗水肿、腹泻、肾炎、脾虚腹痛等疾病。
以上就介绍了《六味地黄丸》组成成分的主要功效,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药物体系。
《六味地黄丸》不仅有助于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传统医学认为,《六味地黄丸》有助于调节人体内部气血、湿润体内机能,从而达到调养人体内部疾病的效果。
据说,它不仅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肝病、肠胃病等疾病,还可以帮助人体调节血压,改善内分泌功能。
此外,它还有助于抗衰老,延缓人体衰老过程,延年益寿,使人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虽然《六味地黄丸》药物功效多样,但要注意口服剂量,以免出现副作用。
传统医学认为,《六味地黄丸》最好在周期性服用,按时服药,可以提高药效。
与其他药物相比,《六味地黄丸》的治疗效果更好,有助于改善和治疗多种疾病,是中国古代和现代备受欢迎的传统中药之一。
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

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最出名的补肾良药,那么六味地黄丸由什么药组成?又有什么功效作用?下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希望能帮到你。
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方剂名称】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240克、山萸肉120克、山药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歌诀】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方解】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
又用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
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大于泻,共凑滋补肝肾之效。
【使用方法】研未,炼蜜为丸或作汤剂煎服。
【功效和作用】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临床应用】1、本方为补阴之代表方,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丸,其滋阴降火之力更大,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等证;各加入枸杞子、菊花,名杞菊地黄丸,着重滋补肝肾以明目,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之视物不清及眼睛涩痛等症;若加五味子、名都气丸,用于肾虚气喘、呃逆等症;若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用于肺肾阴虚,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症。
2、本方对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甲状机能亢进、肾结核、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肝肾阴虚者,均可加减使用。
3、本方加入当归、柴胡、五味子等治疗球后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疗效。
【加减化裁】1、若病人腰膝疼痛,则加入牛膝12g、杜仲15g、桑寄生12g。
六味地黄丸(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六味地黄丸(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六味地黄丸(汤)【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
【用法用量】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5克,成年人每次服1丸,每日3次,空腹时服,开水送下,或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歌速记歌诀】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功用】滋补肝肾。
【加减】诸多滋补肾阴的常用方剂都是由本方加味而成。
(1)本方加知母6克,黄柏6克组成知柏地黄丸。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
(2)本方加枸杞子9克,菊花9克组成杞菊地黄丸。
功用: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之证。
(3)本方加五味子6克组成都气丸。
功用:滋肾纳气。
主治:肾虚气喘,呃逆之证。
(4)本方加麦冬9克,五味子9克组成麦味地黄丸。
功用:滋补肺肾。
主治:肺肾阴虚之喘嗽。
【主治】肝肾阴虚。
症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牙齿动摇,耳鸣耳聋,盗汗精,以及小儿囟开不合之症;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论】本方系将《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肉桂、附子所组成。
原著用于治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今用通治成人小儿肝肾阴虚不足诸证。
本方所治诸证均为肝肾阴虚所致,方中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为君药。
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涩精补气;山药滋肾补脾,清虚热于肺脾,二药同为臣药。
君臣相协,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而且兼具养肝补脾之效。
本方配伍的另一特点是“补中有泻”,即泽泻配伍熟地黄而泻肾降浊,并防熟地黄滋腻敛邪;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配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配伍山药而渗脾湿,防山药敛邪。
三药相合,一是渗湿浊,清虚热;二则制约上述滋补之药的副作用,此即所谓“三泻”,或称“三开”。
如此配伍,虽是补泻并用,但是配“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滋腻之弊,实际还是以补为主。
六味地黄丸标准配方

六味地黄丸标准配方六味地黄丸,是一味中药方剂。
主要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六味药材组成。
它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清热的功效,常用于肾阴亏损、肾阳不足、肾阴虚火等症状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该方剂的标准配方。
一、熟地黄。
熟地黄,为萝藦科植物熟地黄的根茎。
其性甘、微苦,味甜、微苦。
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清热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肾阴亏损、肾阳不足、肾阴虚火等症状。
二、山药。
山药,为百合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其性甘、微温,味甘、微涩。
具有益气健脾、补肺益肾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脾肺肾虚、肺肾阴虚等症状。
三、山茱萸。
山茱萸,为茜草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实。
其性温,味辛、微苦。
具有温肾固精、止血安胎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肾虚遗精、带下等症状。
四、牡丹皮。
牡丹皮,为蔷薇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其性苦、微寒,味苦。
具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肾阴虚火、带下、尿血等症状。
五、泽泻。
泽泻,为禾本科植物泽泻的干燥根茎。
其性甘、寒,味甘。
具有利水渗湿、清热除烦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热淋等症状。
六、茯苓。
茯苓,为茯苓科植物茯苓的菌核。
其性平,味甘、淡。
具有健脾利湿、益气安神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脾虚湿浊、心神不安等症状。
以上六味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伍,可以制成六味地黄丸。
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清热的功效。
在使用时,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大全
六味地黄丸是中成药的一种,主要治疗的就是人体肾虚症状,可以有效的补气固精、降热去火、对于人体肝脏等等都很有好处。
六味地黄丸其是很传统的一种品牌,再过去就有六味地黄丸这一个产品,而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产业也越来越先进,人们改善了其配方,那么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其配方。
六味地黄丸配方的组成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
和丹皮
方解: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
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
又用泽泻清泻肾火, 并防熟地黄之滋腻; 茯苓淡渗脾湿, 以助山药之健运, 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
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是八纲辨证,即表里,虚实,寒热,和阴阳。
系统观:标为肾虚,一剂中药包含了对肾,肝,脾的调理。
整体观:以人的健康为根本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肾虚
普遍联系观:根据五行理论,肾水生肝木,肝木克脾土
本方证以肝肾阴虚为本, 兼有虚热内扰。
治宜滋补肝肾为主, 适当配伍清虚热、泻湿浊之品。
本方为《金匮要略》所载之 " 崔氏八味丸 " (仲景易名日肾气丸 )减去桂枝、附子而成。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 填精益髓, 为君药。
臣以山茱萸补养肝肾, 并能涩精,取 " 肝肾同源 " 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
三药配合,是为 " 三补 ". 佐以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
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虚热, 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三药称为 " 三泻 ".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而以补肾阴为主。
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大于泻,共凑滋补肝肾之效。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