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药二)单味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执业中药师药二单味药

执业中药师药二单味药

4 番泻叶
攻下 药
甘苦寒 大肠
专人大肠,药力颇猛。大量用 能泻积热、 通大便、行水消 胀,少量用除积滞、助消化。
5 火麻仁 6 郁李仁
润下 药
甘平
脾大 肠
善润燥滑肠通便,又兼补虚, 为治肠燥 便秘之要药,兼体 虚者尤宜。
润下 药
辛苦甘 平
脾 肠 肠
大 小
既润肠通便,又利水消肿,还 行肠中滞气。治肠燥便秘,兼 气滞者尤佳; 治水肿胀满及脚 气浮肿,兼二便不利者最宜。
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润。 苦甘寒 肺胃肾 上清肺润燥中清胃生津下滋阴
降火
5 天花粉
清热 泻火
苦微甘 寒
肺胃
为清润消肿排脓之品,即善清 肺胃之热而生津,润肺燥,又 能消肿排脓而疗疮治伤
3
6 栀子
清热 泻火
苦寒
善清心肺三焦之火,导湿热之 心肺胃 邪从小便而出。入气分能泻火 三焦 除烦,入血分能凉血解毒而疗
骨鲠喉及痰饮积聚可投。
4 防己
祛风 湿药
苦辛寒
膀胱肾 脾
尤善于治疗,风湿热痹及水 兼热者。此

5 秦艽
祛风 湿药
苦辛微 寒
胃肝胆
!。能祛风 湿、舒筋络,虽为 治痹证通用药,但以风湿热 痹最宜。
6 徐长卿
祛风 湿药
辛温
肝胃
止痛力强. 善治痹证痛重及内 外伤诸痛。还止痒、解蛇毒, 治风湿疹痒、毒蛇咬伤。
5 胡黄连
清虚 热
苦寒
心肝胃 大肠
即清虚热除疳热又清湿热解热 毒为虚热 实热两清之品 凡虚 热 湿热 火毒所致的病证可选
5 6 银柴胡
清虚 热
甘微寒 肝胃
主以清泻,略兼益养。善于退 虚热清疳热。有退热而不苦 泄,理阴而不升腾之长 为治 疗虚热骨蒸之专药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二》中药功效总结(单味药与中成药)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二》中药功效总结(单味药与中成药)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二》中药功效总结(单味药与中成药)《中药二》中药功效总结第一章解表药(发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麻桂紫姜香荆防,羌白细藁苍辛柳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发表散风、祛风胜湿、止痉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止痒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蝉桑菊,蔓升柴葛淡浮木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散肿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利咽开音、熄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淡豆豉解表除烦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知竹叶芦栀天,淡夏决谷青密蒙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青葙子清泄肝火、明目退翳、扩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三黄芩连柏,龙胆苦。

(黄芩上、黄连中、黄柏下、龙胆、苦参)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除蒸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第三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大青叶连翘银翘穿大板青黛,蒲紫菊重秦黄土,鱼熊血败射马山,垂盆金木白马胆,半边半枝白花草。

执业药师中药药二单味药

执业药师中药药二单味药

4.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1.血虚眩晕、心悸
阿胶
肺、肝、
2.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甘、平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3.阴虚燥咳或虚劳喘咳
4.阴虚心烦、失眠
补心脾、益气血、安1.心脾两虚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龙眼肉 甘、温 心、脾
心神
2.气血不足证
6 当归的药理作用( A.保肝 B.降血脂 C.降血压 D.促进免疫功能 E.抗心肌缺血
)。
7.既补血活血,又调经润肠的药是( ) A、红花 B、当归 C、熟地黄 D、肉苁蓉 E、月季花
x
8.生首乌的功效有 A.润肠 B.截疟 C.止汗 D.解毒 E.补气血
A.阿胶 B.白芍 C.何首乌 D.龙眼 E.紫河车 9. 补血又滋阴的药是( )。 10.柔肝止痛( )。 11.平抑肝阳的药是( )。
蓉温
肠通便
3.肠燥便秘
锁阳 甘、温
1.肾虚阳痿、不孕 肝 、 肾 、补肾阳、益精血、润
2.精血亏虚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大肠 肠通便
3.肠燥便秘
辛、甘、
补肾阳、强筋骨、祛1.肾虚阳痿、不孕、尿频、筋骨痿软
淫羊藿
肝、肾

风湿
2.风寒湿痹或肢体麻木
仙茅
1.肾虚阳痿精冷
辛、热 肾、肝、 补肾壮阳、强筋健骨、
西洋参
2.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
甘、凉 肾

3.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甘、微
太子参
脾、肺 补气生津
苦、平
1.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 2.肺虚咳嗽 3.惊悸、失眠、多汗
刺五加
1.脾虚乏力、食欲不振、气虚浮肿
甘、辛、

执业药师中药(药二)单味药

执业药师中药(药二)单味药

4.肾虚作喘
益 仁
智辛、温
脾、肾
1.肾气虚寒的遗精滑精、遗尿、夜尿频多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 止泻摄唾
2.脾寒泄泻、腹中冷痛、脾虚口多涎唾
第十九页,共76页。
蛤蚧
咸、平 肺、肾
补肺气、定喘嗽、助 1.肺虚咳嗽、肾虚喘促
肾阳、益精血
2.肾虚阳痿、精血亏虚
1.肾虚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尿频、白带
过多
补阳益阴、固精缩尿、
第五页,共76页。
1.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白术
甘 温


、脾、胃
补 气 健 脾 、 燥 湿 利 水 2、.脾虚消肿、痰饮
止汗、安胎
3.表虚自汗
4.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山药 甘、平
脾 、 肺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2、.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固精止带
3.肾阴虚证、消渴证
第四十四页,共76页。
甘、苦、
滋 阴 补 肝 、 清 虚 热 、1.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
肝、肾

明目乌发
早白
女贞子 配伍
女贞子配墨旱莲:多治肝肾阴2.阴虚发热
虚之证
3.肝肾虚亏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
第四十五页,共76页。
1.阴虚血亏的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
甘、平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3.阴虚燥咳或虚劳喘咳
4.阴虚心烦、失眠
补心脾、益气血、安1.心脾两虚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龙眼肉 甘、温 心、脾
心神
2.气血不足证
第三十一页,共76页。
6 当归的药理作用(
A.保肝
B.降血脂

【完整版】职业药师-中药师-单味药-图文版 第2章-清热药(3)

【完整版】职业药师-中药师-单味药-图文版 第2章-清热药(3)

清热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鱼腥草、蒲公英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盛,而无积滞的里热病证,如外感热病,高热烦渴,温热泄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

清热药是以《内经》“热者寒之”及《本经》“疗热以寒药” 的原则指导用药的。

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发展变化的阶段不同,以及患者体质的差异,里热证既有气分与血分之分,又有实热与虚热之异。

因此,就有多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

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

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金银花Flos Lonlcerae[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m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 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植物形态] 多年生半常绿木质藤本。

茎中空,多分枝,老枝外表棕褐色,栓皮常呈条状剥离;幼枝绿色,密生短柔毛。

叶对生,卵圆形至长卵圆形,长3~8cm,宽1.5~4cm,全缘,嫩叶两面有柔毛,老叶上面无毛。

花成对腋生,苞片叶状,卵形,2枚,长达2cm;萼筒细长,上唇4浅裂,下唇不裂,稍反转;雄蕊5;雌蕊1,花柱棒状,与雄蕊同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

桨果球形,黑色。

花期5~7月,果期7~10月。

[药材性状] 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单味中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单味中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中药第一章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本类药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

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

按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常将本类药物分为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两类。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多选题考点第一节辛温解表药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1)风寒表实无汗证。

(2)肺气不宣的喘咳证。

(3)水肿兼有表证者。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服。

桂枝【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病证】(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癥瘕。

(3)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4)虚寒腹痛。

(5)阳虚水肿,痰饮证。

紫苏【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病证(3)气滞胎动证。

4)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主治病证】(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4)(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防风【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主治病证】(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

(2)破伤风,小儿惊风。

羌活【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风寒湿痹。

细辛【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1)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2)鼻渊头痛。

(3)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4)寒饮咳喘。

白芷【功效】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执业中药师药二考点打印版--单味中药

执业中药师药二考点打印版--单味中药
45
射干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善治“热结痰盛”之咽喉肿痛)
46
木蝴蝶
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47
马勃
清热解毒,止血,利咽
48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49
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
50
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肝热惊痫抽搐、肝火犯肺咳嗽痰血)
51
马齿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尤善治疗血淋)
24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肾降火(“清中带润”)
25
天花粉
清热生津→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清肺润燥→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消肿排脓→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26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湿热黄疸),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27
芦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28
竹叶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凉血清心→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妇女倒经
利胆退黄→湿热黄疸、肝胆或泌尿系结石(常配伍金钱草)
143
虎杖
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泻下通便,利湿退黄
144
乳香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145
姜黄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善于治疗肩臂痛)
146
活血调经药
丹参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147
187
蒺藜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散风止痒
188
罗布麻叶
平肝清热,降血压,利水
189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
190

【完整版】职业药师-中药师-单味药-图文版 第3章-泻下药(2)

【完整版】职业药师-中药师-单味药-图文版 第3章-泻下药(2)

泻下药 —— 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千金子、玄明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毒、瘀、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根据本类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

其中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尤以后者为甚;润下药能润滑肠道,作用缓和。

使用泻下药应注意的是: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

攻下药、峻下逐水药,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应当忌用。

应用作用较强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京大戟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来源]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En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含乳汁。

茎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

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8cm,宽5~13mm,全缘。

伞形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5伞梗,腋生者多只有工梗,伞梗顶生1杯状聚伞花序,其基部轮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苞片5,杯状聚伞花序总苞坛形,顶端4裂,腺体椭圆形;雄花多数,雄蕊1;雌花1,子房球形,3室,花柱3,顶端 2浅裂。

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有疣状突起。

花期4~5月,果期6~7月。

[药材性状] 根长圆锥形或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1.5~4cm。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扭曲纵沟纹及横长皮孔,根头膨大,有多数圆形茎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9
苦、微 心、肺、 补气养阴、清火生
西洋参
甘、凉 肾

1.阴虚火旺之咳嗽痰血 2.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 3.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甘、微
太子参
脾、肺 补气生津
苦、平
1.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 2.肺虚咳嗽 3.惊悸、失眠、多汗
.
10
刺五加
1.脾虚乏力、食欲不振、气虚浮肿
甘、辛、
脾、肾、 补气健脾、益肾强腰、2.肾虚腰膝酸软、小儿行迟
3.食物中毒
蜂蜜 甘、平
1.脾胃虚弱之食少倦怠、脘腹疼痛
补中缓急、润肺止
脾、肺、
2.燥咳少痰、肺虚久咳
咳、滑肠通便、解
大肠
3.肠燥便秘

4.疮疡、烫伤
.
12
A.补气,养血 B.补气,解毒 C.补气,活血 D.补气,养阴 E.补气,燥湿 63.甘草的功效是 64.党参的功效是 65.山药的功效是
66.白术的功效是
.
13
饴糖
1.劳倦伤脾、气短乏力
脾 、 胃 、补脾益气、缓急止痛、
甘、温
2.虚寒腹痛

润肺止咳
3.肺虚咳嗽、干咳无痰
甘、苦、
红景天
肺、心

1.气虚体倦 益气、平喘、活血通
2.久咳虚喘 脉
3.气虚血瘀之胸痹心痛、中风偏瘫
1.气虚乏力、气津两虚
甘 、 苦 脾、 、 肺 、健脾益气、祛痰止咳、
绞股蓝
2.痰热咳喘、燥痰劳嗽
.
1
补虚药
.
2
甘、微
大补元气、补脾
苦 、 微脾、肺 益 肺 、 生 津 止 渴 、1.气虚欲脱证

安神益智
人参 配伍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效 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佳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
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动辄气喘甚效
人 参 配 麦 冬 、 五 味 子 : 气4.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清热解毒
3.热毒疮痈、癌肿
.
14
补阳药
.
15
1.肾阳不足之阳痿滑精、宫冷不孕
甘、咸、
鹿茸
肝、肾

2.精血虚亏之筋骨无力、神疲羸瘦、眩晕耳鸣、 壮肾阳、益精血、小儿骨软行迟、囱门不合 强筋骨、调冲任、
托疮毒
3.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带下过多
4.阴疽内陷、疮疡久溃不敛
.
16
1.肾虚阳痿、不孕
)。
.
5
甘、微温 脾、肺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 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血、气虚发热
黄芪 配伍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黄芪配柴胡、升麻:升阳举陷、
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 遂、消渴
微苦、

养心安神、活血通络 3.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4.胸痹心痛、痹痛日久、跌打肿痛
大枣
甘、温 脾、胃
1.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2.血虚萎黄、血虚脏躁 缓和药性
3.缓和峻烈药的药性
.
11
1.脾虚夹湿之食少便溏或泄泻、妇女带
白扁 甘、微
健脾化湿、消暑解 下
脾、胃
豆温

2.暑湿吐泻
4.肾虚作喘
益 仁
智辛、温
脾、肾
1.肾气虚寒的遗精滑精、遗尿、夜尿频多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
止泻摄唾 2.脾寒泄泻、腹中冷痛、脾虚口多涎唾
.
20
蛤蚧
咸、平 肺、肾
补肺气、定喘嗽、助 1.肺虚咳嗽、肾虚喘促
肾阳、益精血
2.肾虚阳痿、精血亏虚
1.肾虚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尿频、白带
过多
补阳益阴、固精缩尿、

风湿
2.风寒湿痹或肢体麻木
仙茅
1.肾虚阳痿精冷
辛、热 肾、肝、 补肾壮阳、强筋健骨、
2.肾虚筋骨冷痛、寒湿久痹
(有毒)脾
祛寒除湿
3.阳虚冷泻
甘、辛、
补肾阳、强筋骨、祛1.肾虚阳痿、不孕、尿频
巴戟天
肝、肾
微温
风湿
2.肾虚兼风湿的腰膝疼痛或软弱无力
.
18
杜仲 甘、温
肝、肾
1.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筋骨无力 补肝肾、强筋骨、
2.肝肾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安胎
3.高血压属肝肾亏虚者 1.肝肾不足的腰痛脚弱、遗精
苦、甘、
补肝肾、行血脉、 2.肝肾亏虚的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胎动
续断
肝、肾
辛、微温
续筋骨
欲坠
3.跌仆损伤、金疮、痈疽肿痛
.
19
1.肾阳不足的阳痿、腰膝冷痛
补 脂
骨辛 温


、肾、脾
补 肾 壮 阳 、 固 精 缩 尿 、2.肾虚不固的滑精、遗尿、尿频 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3.脾肾阳虚的泄泻
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 5.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及消渴所常用
.
3
1.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党参 甘、平
脾、肺
2.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补中益气、生津养 血
3.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
4
1 人参的主治病症( A.消渴 B.惊悸健忘 C.肺气虚弱 D.脾气虚弱 E.气虚欲脱
甘、
冬虫夏草
肾、肺

1.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益肾补肺、止血化痰2.肺肾两虚的久咳虚喘、肺阴不足的劳嗽
痰血
.
23
核桃仁
甘 、肾 、 肺 、 补肾、温肺、润肠
温 大肠
1.肾虚腰痛脚弱 2.肺肾两虚咳喘 3.肠燥便秘
紫河车
1.肾虚精亏的不孕、阳痿、遗精、腰酸
肉 苁甘 、 咸 、
补肾阳、益精血、润
肾、大肠
2.精血亏虚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蓉温
肠通便
3.肠燥便秘
锁阳 甘、温
1.肾虚阳痿、不孕
肝 、 肾 、补肾阳、益精血、润 2.精血亏虚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大肠 肠通便 3.肠燥便秘
.
17
辛、甘、
补肾阳、强筋骨、祛1.肾虚阳痿、不孕、尿频、筋骨痿软
淫羊藿
肝、肾
.
6
1.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白术
甘 温


、脾、胃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2.脾虚消肿、痰饮
止汗、安胎
3.表虚自汗

4.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山药 甘、平
脾 、 肺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2.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固精止带
3.肾阴虚证、消渴证
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
7
甘、平
辛、甘、肾、肝、
2.肝肾不足的目暗不明
菟丝子
明目止泻、安胎、生


3.脾虚便溏或泄泻

4.肾虚胎漏、胎动不安
5.阴阳两虚的消渴
.
21
4.菟丝子的功效有(
)
A、益阴
B、固精
C、缩尿
D、止泻
E、明目
.
22
骨碎补
苦、 肝、肾

1.肾虚之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 补肾、活血、止痛、久泻 续伤
2.跌仆闪挫、筋伤骨折
益气补中、祛痰止 脾、胃、
咳、解毒、缓急止 1.心气虚的心动悸、脉结代 肺、心
痛、缓和药性
甘草 配伍
2.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3.咳嗽气喘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 4.疮痈肿毒、食物或药物中毒 急疼痛 5.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
6.调和诸药
.
8
2.甘补而平,不燥不腻的是( A.饴糖 B.党参 C.黄芪 D.西洋参 E. 白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