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精讲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章节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详细内容涵盖对古人事迹、历史事件的缅怀、感慨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发展脉络,掌握鉴赏方法。
2. 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代文化氛围,引入咏史怀古诗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此类诗歌的特点。
3. 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诗篇,分析其意境、情感及写作技巧。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尝试创作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咏史怀古诗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咏史怀古诗的发展脉络3. 《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解析4.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题,创作一首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创作尝试。
3. 例题讲解中历年高考咏史怀古诗试题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要求。
一、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古迹的描写和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04754_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2024)

20
风格独特,具有时代特征
咏史怀古诗风格独特,既有古典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又融入了现代诗歌 的创新和个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咏史怀古诗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唐代的咏史诗 多借古讽今,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革愿望;宋代的咏史诗则更注重对 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和深入思考。
2024/1/26
诗人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了诗歌的时代精神 和文化内涵。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
咏史怀古诗是指通过对历史事件或历 史人物的描绘和追忆,表达诗人对历 史、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的 诗歌。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怀古诗的发展历程
从先秦两汉的萌芽,到魏晋南北朝的 初步发展,再到唐宋时期的鼎盛,咏 史怀古诗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 重要一支。
以历史为题材,借古讽今,抒发诗人 内心情感;运用典故,表达对历史的 理解和评价;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历史背景、诗 人形象和诗歌意境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体验感。
2024/1/26
6
02 咏史怀古诗发展 历程
2024/1/26
7
先秦时期:萌芽与奠基
1 2
《诗经》中的历史记载
最早的历史诗歌,记录了周朝及以前的历史事件 和人物,为咏史怀古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楚辞中的怀古情怀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 2024)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咏史怀古诗发展历程 • 咏史怀古诗主题思想 • 咏史怀古诗艺术特色 •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与实践 • 学生自主创作与展示环节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1/26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四单元《咏史怀古诗》。
该单元收录了多首咏史怀古诗,包括《滕王阁序》、《乌江亭》、《过零丁洋》等。
这些诗作均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气概、忠诚节义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从诗作中汲取历史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难点: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教学PPT。
学具:学生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段生动的历史情景引入,例如播放《乌江亭》历史背景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解释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如历史背景的运用、英雄人物的赞颂等。
2. 分析教材中《滕王阁序》等诗作,讲解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作。
三、例题讲解(10分钟)以《过零丁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作中的历史背景、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的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提供一些类似的咏史怀古诗作品,让学生自主鉴赏,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从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记忆诗作内容。
作业设计:1. 阅读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进行鉴赏。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针对教材的第三章“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包括《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等名篇的深入解读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历史感悟和家国情怀。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情感态度。
3. 课文解析:详细解读《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等名篇,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 例题讲解:针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题,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一首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2. 《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的意象、表现手法3.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答案示例:诗歌:《乌江项籍墓》意象:乌江、古墓、荒草、夕阳等。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抒情等。
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业的感慨,展现了咏史怀古诗的家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诗歌的选择与解读。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怀古》、《汴京怀古》等三首诗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表达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三首诗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手法及其内涵的把握。
教学重点:三首诗的对比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咏史怀古诗鉴赏》辅助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概念、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课文鉴赏:(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赤壁怀古》,讲解诗中的用典、意象等。
(2)学生自主鉴赏《乌江怀古》,教师点评并指导。
(3)小组合作鉴赏《汴京怀古》,分享鉴赏心得。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鉴赏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三首诗的对比分析3. 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鉴赏方法。
答案示例:《登鹳雀楼》(1)背景分析:诗人王之涣在登高远望中,感慨国家兴衰,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2)情感分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3)表达手法分析: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突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 课后拓展:阅读一首咏史怀古诗,结合所学,分析其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对诗歌表达手法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作用;2.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咏史怀古诗的能力;3.通过分析和讨论诗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2.分析经典咏史怀古诗作品;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欣赏古代文人咏史怀古诗;2.通过创作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PPT和相应课件;(2)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作品。
2.学生准备:(1)课前了解并预习一些咏史怀古诗作品。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古代历史场景的画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时期的画作?你们知道这幅画作出自哪位画家之手吗?学生:(回答内容)教师:很好,这幅画作出自明朝画家顾恺之之手,画中描绘了明代宦官的生活场景。
这幅画作想必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故事,那么你们知道历史是如何被记录和传承的吗?学生:(回答内容)教师:非常棒!历史的传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比如文字记载、口耳相传和文学艺术等。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咏史怀古诗”就是古人通过文学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
请看PPT,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Step 2: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并举例说明。
教师:咏史怀古诗,即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历史事件、人物或古代风情的思考和情感。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意境深远:咏史怀古诗往往通过描绘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形象,展现出丰富的意境,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和想象力;2.表达情感: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对历史的情感寄托,通过对古代历史的颂扬或思考,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哀叹;3.传承文化:咏史怀古诗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独特方式,它通过诗歌的形式传承着古代文化和历史,让后代能够了解历史、感受文化。
教师展示几首经典咏史怀古诗作品,分析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咏史怀古诗》教学精品教案分析

《咏史怀古诗》教学精品教案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诗歌与散文》中的《咏史怀古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三章《咏史怀古》的诗歌作品,详细内容涵盖了《咏史》、《乌衣巷》、《登幽州台歌》、《赤壁怀古》等四首诗歌的赏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掌握其表现手法。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历史观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a. 图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乌衣巷、赤壁古战场等。
b.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故事。
2. 新课导入a. 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
b. 讲解本节课的四首诗歌的作者及其历史背景。
3. 诗歌鉴赏a. 逐首分析四首诗歌,讲解其表现手法和意境。
b. 对比分析四首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历史观照。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要求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b. 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回答。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b. 四首诗歌的作者及历史背景c. 诗歌鉴赏方法d. 例题及解答八、作业设计a. 《咏史》(左思)b. 《乌衣巷》(刘禹锡)c.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d. 《赤壁怀古》(苏轼)2. 答案:a. 情感:抒发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表现手法:对比、象征。
b. 情感:表达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哀伤。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用典。
c. 情感:反映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反思。
表现手法:借古讽今、抒情议论相结合。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和情感。
3、培养学生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包括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手法和语言等方面。
4、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2、难点(1)分析咏史怀古诗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2)体会咏史怀古诗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首著名的咏史怀古诗,如杜牧的《赤壁》,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引出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咏史怀古诗的概念咏史怀古诗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2、咏史怀古诗的特点(1)内容上,以历史为依托,借古讽今或伤今。
(2)结构上,一般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
(3)手法上,常用对比、用典、借景抒情、衬托等。
3、咏史怀古诗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中对历史的简单提及,到汉代班固的《咏史》,再到唐代刘禹锡、杜牧等诗人的大量创作,以及宋代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传承发展,咏史怀古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三)主题探究1、感慨兴衰诗人通过对历史上繁华与衰落的对比,表达对世事无常、兴衰更替的感慨。
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讽今诗人借历史上的教训来讽喻当代社会,批判现实的黑暗和不公。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怀才不遇诗人借古代名人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思乡念归在远离故乡的情境下,诗人借对历史遗迹的怀念来表达思乡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 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 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 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 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二)结合你的理解给咏史怀古诗下一个定义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咏史怀古诗就是以________ _______、 历史遗迹 为内容,运用________ 对比 借古讽今 、 _______ 、 ________ 寓情于景 、 ________ 用典 ________ 等艺术手法,来寄寓 怀才不遇 的感伤或表达________ 昔盛今衰 感慨或 ________ 借古讽今 或怀古论事,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 ________ 基调一般比较苍劲悲凉的诗歌。
今日的荒凉残败
只今唯有鹧鸪飞。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物
山、潮、月
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瑜侥幸获胜
A、寓情于景。首二句写岳飞墓前的荒 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 B、运用对比手法。三、四句用对比手 法写南宋君臣的倒行逆施及由此产生的 恶果,显示了作者的谴责愤恨之情。 C、运用拟人手法。末两句赋予山、水 以生命,渲染天地同悲的凄凉气氛。
总结答题方法:
(一)情感题答题方法: 1、找准关涉对象。 2、抓住情感标志。 3、结合诗句,规范作答。 (二)技巧题答题方法: 1、准确点明手法(给定一个名目)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具体内容) 3、明确表达效果(指出表达效果)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 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 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学习目标 : 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重点把握其思想内容 和艺术特色。 2、学习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与答题技巧。 3、提高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 情趣。 二、重难点: 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 力。
总结比较阅读方法:
1.读懂诗歌,理清大意。两首诗放在一起对 比,难度很大,所以读懂每一首诗,再比较。 2.辨别异同,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 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 “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 反的东西。 3.分析语句,分条做答。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 回答问题。(20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 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拟人手法。末两句赋 予山、水以生命,渲染 天地同悲的凄凉气氛。
对比手法。三、四句南渡 君臣与中原父老做对比,显 示了作者的谴责愤恨之情。
(1)这首七律是作者瞻仰岳飞 墓时所作,从“英雄已死嗟何及” 一句可以看出 诗人对南宋名将岳 飞极为沉痛的哀悼之情,而“南 渡君臣轻社稷 ”则表现了作者对南 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政策的强烈愤 慨,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咏史怀古诗常见的题型
(一)分析思想感情题。
(二)鉴赏艺术手法题。 (三)比较阅读题。
岳鄂王墓
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 注释 ] [ 1 ]岳鄂王墓:即岳飞墓,岳飞,宁宗时追封为鄂王。 [ 2 ]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石兽危:石兽庄严屹立。危:高耸屹立的样子; [ 3 ]南渡君臣:北宋亡后,高宗渡过长江,迁于南方,建都临安(今杭州)。 [ 4 ]嗟何及:后悔叹息已来不及了。天下中分:指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不支:无法支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周瑜
苏轼
年龄 三十四 岁 职位 东吴都 督 婚姻 美满幸 福
四十八岁 团练副使 屡遭不幸
咏怀古迹 杜甫 王昭君 杜甫
美艳后宫不 得宠(落雁 之美) 含恨远走塞 外 古来材大难为 用
漂泊西南天地 间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昔日的繁荣景象
台城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1、“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所创,一般被认 为
是________。杜牧在其诗句_____________( 《泊秦淮》) 中也用了这个典故。 2、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对比: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 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 历史教训化作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 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谕当朝统治者 不要重蹈六朝帝王的覆辙。
立足课本 温故知新
篇目 思想内容 表现手法 对 类 对 比 比 比
赤壁怀古
咏怀古迹 越中览古 石头城 马嵬 赤壁
(苏轼)
(杜甫) (李白) (刘禹锡) (李商隐) (杜牧)
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 盛衰无常 物是人非 鞭挞讽刺 独抒己见
寓情于景 借古讽今 想象
梳理特点 探究方法
(一)总结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1、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 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 2、内容:一般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或描述 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或咏怀历史人物感怀 身世。 3、主题:多表达盛衰之感、身世之叹、讽喻之意。 4、手法:今昔对比、借古讽今、用典、寓情于景等。 5、常见意象:明月、水、花草、林木、鸣禽等
宫内与宫外对比
统治者无视人民疾 高考演练苦沉湎于享乐
华清宫 吴融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07湖北)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统治者游乐歌舞 不理国事
荒淫误国 朝代更替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 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 作简要说明。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岳鄂王墓
对南渡君臣的强烈愤慨
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对岳飞的沉痛的悼念之情
寓情于景。首二句写岳飞墓前的 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