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设计V1.0图纸

合集下载

通信铁塔基础技术要求V1.0

通信铁塔基础技术要求V1.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Q/ZTT 1017—2015通信铁塔基础技术要求V1.02015-x x-x x发布2015-x x-x x实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目 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铁塔基础计算与构造 (3)4.1一般规定 (3)4.2地基计算 (6)4.3扩展基础 (9)4.4桩基础 (14)4.5刚性短桩基础 (29)4.6岩石锚杆基础 (32)4.7基础的抗拔稳定计算 (34)4.8铁塔基础接地网 (36)4.9预埋锚栓构造 (38)5铁塔常用基础设计 (38)5.1设计一般要求 (38)5.2单管塔(路灯杆塔、仿生树、景观塔)基础设计 (38)5.3三管塔基础设计 (41)5.4角钢塔基础设计 (43)6铁塔基础类型的选择建议 (46)7铁塔基础示意图例 (47)7.1示意图例编制说明 (47)7.2示意图例汇总表 (48)前 言本技术要求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建设实际情况,提出了公司在铁塔基础建设上的技术要求,将为公司铁塔基础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技术要求主要对铁塔基础设计及标准铁塔基础形式选择与使用作出规定和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技术要求主编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通信技术研究院。

本技术要求参编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1.0.1为了使公司铁塔基础建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技术要求。

1.0.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公司新建有埋深铁塔基础建设。

1.0.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与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及行业、各地地方标准规范为准。

1.0.4在进行铁塔基础建设时,凡本技术要求未作出规定的,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各地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1.0.5铁塔基础建设应综合考虑基础设计、施工及建成后的环境影响问题。

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及设计

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及设计

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及设计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用户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移动通信基站设计要求更严格。

本文主要谈谈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及设计。

标签:移动通信;基站铁塔;选型;设计前言:移动通信基站的设计需要考虑众多因素,不仅要考虑铁塔本身的结构,还要考虑四周的地理环境、用户的要求以及美观性,以及设备的性价比等因素,且还需要考虑后续维护是否简单,因此,在进行铁塔设计时,必须综合上述各种因素,才能保证移动通信基站正常安全运行。

一、移动通信基站基本框架通信基站的设计包括以下面三个部分:主要框架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1 移动通信基站框架结构二、基站铁塔选型三个依据地面塔通常采用的塔型有角钢塔、钢管塔(四柱或三柱)、钢独管塔、拉线塔(桅杆)。

角钢塔是最普遍的塔型,它制作安装简便,经济适用,应是铁塔建设的首选。

钢管四柱(或三柱)塔因其根开可以做得很小(2m左右),适用于狭窄场地或距建筑物较近的情况,但造价高于角钢塔。

独管塔多用于城市风景区或其它要求美观的场所,因为独管塔馈线引下和人员攀登都不方便。

加之造价较高,仅用于特殊要求的环境。

拉线塔的优点是用钢量小,但占地面积大,是否经济应综合考虑;另外拉线塔易受外力破坏,一旦拉线受损即造成倒塔;拉线塔受风力作用还会发生摆动和水平扭动,采用微波传输的基站慎用。

屋顶塔一般采用角钢塔较多,塔的设置有两种情况,一是建筑物设计时已考虑了铁塔的荷载并设置了预埋件(如电信机房楼顶),二是在旧建筑物上加建铁塔。

第二种情况要对原建筑进行验算,对结构进行改造,增设铁塔的锚固措施;铁塔的根开往往不等,塔高也受限制,还要认真修复因施工受到破坏的屋面防水层,设计时应格外慎重。

当天线挂高比建筑屋面高出不多时(10m左右),可采用简易的屋面铁架方式,在建筑的梁(墙)处浇筑混凝土墩作为配重(计算混凝土重量足以抵抗铁架倾覆力),铁架固定于混凝土墩,可不必破坏屋面防水层,此方式造价低,施工简便。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1)平台参数:设计按三层平台受力考虑,第一平台距塔顶2m,各层平台间距5m,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平台数量。

拉线塔仅设置支架,不设置平台。

20m铁塔设置2层平台。

三管塔、单管塔平台直径为3.0m,角钢塔为3.8m。

平台栏杆高1.1m,平台采用小角钢密铺镂空处理。

(2)天线设置。

:由于TD天线所受风荷载要显著大于GSM天线,因此结构计算按第一平台为TD天线、第二和第三平台为GSM天线、每平台分别安移动通信塔的设计与施工,应密切配合通信工艺,满足其要求。

在确定塔桅高度、平台数量、天线的规格、数量、方向,馈线的走向等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扩容的可能性和便利。

(3)馈线。

:G网、D网及WCDMA网每副天线2根7/8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5kg。

TD-SCDMA网(按结构计算最不利情况)每副天线9根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同时每副天线带1根GPS馈线,为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

单管塔按内走线、内爬梯(20m铁塔为外爬梯)、内法兰考虑。

(4)避雷针。

根据防雷接地的要求,各种塔高的铁塔其顶部均应设置高度为5米的避雷针,材质采用圆钢管。

(5)爬梯。

爬梯自重按每米30kg考虑。

爬梯挡风宽度按0.60m考虑,应考虑挡风系数的影响。

钢塔上应设置面向机房的馈线走线架,并从机房至塔顶天线处,馈线架的横撑间距为800-1500mm。

2.2移动通信塔的建筑材料要求:2.2.1钢材的合格保证书:移动通信塔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

焊接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2.2.2各种塔型材料规格特别说明:所有塔柱材料的壁厚负公差为0.0mm。

2.2.3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塔桅结构的焊接一般采用手工电弧焊,选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5117-1995或《低合金钢焊条》GB5118-1995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构件钢材的强度相适应,可按下列原则选用:1)对于Q235钢,宜选用E43××型焊条;2)对于Q345钢,宜选用E50××型焊条;3)对于Q390钢,宜选用E55××型焊条;4)对于不同强度钢材的连接焊缝,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条。

中国铁塔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

中国铁塔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3月前言室内是5G网络的主要应用场景,据统计,4G业务中有70%的应用发生在室内,业界预测未来5G超过85%的业务将发生在室内场景。

同时,5G室内应用更加多样化,如云AR/VR、8K高清、智能制造、无线医疗等业务都主要发生在室内场景,对网络带宽、时延等网络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因此,完善的5G室内覆盖对未来5G网络发展至关重要。

公司一直致力于室内共建共享覆盖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究工作。

结合各运营商5G 频谱分配及网络需求情况,总部研发了支持共建共享型5G室分系列产品。

这些产品直接在原4G产品技术标准上进行升级演进或为5G系统部署创新研发,为5G室内覆盖网络的部署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总部积极引导相关产业链,选取室内楼宇及隧道场景进行了5G室内网络覆盖实验局的部署,对5G室分产品性能进行了验证,对5G室内网络新特点进行了研究。

为了建设高品质、低成本的5G室内覆盖网络,最大程度的发挥铁塔公司共建共享优势,结合总部发布的5G无源室分产品相关企业标准及试点项目研究成果,编制了本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包括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无源室分产品及应用原则、楼宇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隧道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要求。

现阶段,本技术指导意见仅针对5G无源共享室分产品及应用给予指导,如需采用有源微站,可根据运营商相关要求采用单运营商独享产品进行部署。

公司共享型5G有源微站正在研发中,待完成后将适时开展技术试点并给予技术指导。

目录1 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 (1)无源室分系统 (1)有源微站系统 (1)室分外引系统 (2)多技术综合覆盖 (2)小结 (3)2无源室分产品及应用原则 (3)5G POI设备 (4)2.1.1设备类型 (4)2.1.2设备应用 (4)5G无源器件 (6)2.2.1器件类型 (6)2.2.2器件应用 (7)漏泄电缆 (7)2.3.1漏泄电缆类型 (7)2.3.2漏泄电缆应用 (8)5G天线 (12)2.4.1天线类型 (12)2.4.2天线应用 (13)增强型连接器 (15)2.5.1增强型连接器类型 (15)2.5.2增强型连接器应用 (16)3楼宇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 (17)新建楼宇场景 (17)3.1.1各类型楼宇方案选择建议 (17)3.1.3多运营商共享建设 (22)存量楼宇场景 (23)3.2.1系统改造前的技术评估 (24)3.2.2各类型场景改造方案选择建议 (29)3.2.3铁塔公司已建存量建站点改造 (35)3.2.4运营商建设存量站点改造 (51)4隧道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 (53)地铁隧道 (53)4.1.1新建地铁隧道 (53)4.1.2存量地铁隧道 (55)高铁隧道 (56)4.2.1新建高铁隧道 (56)4.2.2存量高铁隧道 (58)公路隧道 (59)4.3.1新建公路隧道 (59)4.3.2存量公路隧道 (60)5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要求 (61)网络制式及频率 (61)覆盖指标 (62)信号外泄 (62)天线口功率 (63)链路预算 (63)5.5.1 5G子载波功率 (63)5.5.2 5G传播模型 (64)5.5.3 5G穿透损耗 (64)小区划分 (65)切换区设置 (66)5.7.1.1室内小区间切换区设置原则 (66)5.7.1.2室内与室外小区间切换区设置原则 (67)5.7.2切换区域 (67)5.7.2.1窗边切换 (67)5.7.2.2建筑物出入口切换 (67)5.7.2.3电梯切换 (68)附件:项目案例 (69)附件1:普通楼宇-成都市浅水半岛停车场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2:普通楼宇-上海市古北SOHO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3:普通楼宇-雄安设计中心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4:地铁-济南市地铁R3线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5:地铁-石家庄市地铁1号线二期5G测试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6:地铁-郑州市地铁5号线移动5G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7:高铁-张家口市京张高铁室分覆盖项目 (69)1 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室内无线网络覆盖主要的技术手段有无源分布系统、室内有源微站系统、光纤分布系统、室分外引系统、多技术综合覆盖手段等,其中光纤分布系统一般用在非5G场景对2G/3G/4G系统信源功率的延伸覆盖,其他技术手段可用于5G系统的信号覆盖。

通信工程制图 项目8 移动基站工程制图

通信工程制图 项目8 移动基站工程制图

6、机房平面图的绘制
绘制机房平面图的要求如下。 1.机房平面图中内墙的厚度规定砖混材质的机房为240mm;彩钢板机房为100mm。 2.机房平面图中必须有出入口,例如,门;如有馈孔,勿忘将馈孔加进去。 3.必须按图纸要求的尺寸将设备画进图中。 4.在图中主设备上加尺寸标注(图中必须有主设备尺寸以及主设备到墙的尺寸)。 5.平面图中必须标有“XX层机房”字样。 6.平面图中必须有指北针、图例、说明。 7.机房平面图中必须加设备配置表。 8.要在图纸外插入标准图衔,并根据要求在图衔中加注单位比例、设计阶段、日期、 图名、图号等。注:建筑平面图、平面布置图和走线架图必须在单位比例中加入单位 mm。 9.在绘制机房平面布置图时,要求不仅能在图纸上反映出设备的摆放位置,还要能 反映出设备的正面所朝方向。
8-11
4、通信工程制图步骤
2.绘制绘图边框。边距为20mm×.4)。 3.绘制标准图衔。图衔外框尺寸为180mm×30mm,且外框加粗(线宽同绘图边 框)。 4.绘制设计图及图例。 5.绘制设备表或主要工程量表的表格。 6.补充完整其他内容。 7.输出打印设置。
通信工程制图
项目8 移动基站工程制图
1 正多边形命令 2 缩放命令 3 旋转命令 4 通信工程制图步骤 5 移动基站工程总体说明图的绘制 6 机房平面图的绘制
1、正多边形命令(POLYGON/POL)
正多边形有圆内接正多边形、圆外切正多边形两种画法,绘图中要注意已知的是正多边形的 外接圆还是内切圆的半径。另外还有一种以正多边形边长(E)来绘制正多边形的方法,具 体绘制方法可通过扫描右边课程资源二维码进行学习。 通过【绘图】菜单或单击工具栏中的【正多边形】按钮激活【正多边形】命令,也可输入快 捷键POL激活【正多边形】命令。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设计V1.0总图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设计V1.0总图

螺栓重量(Kg) 总重(Kg) 53.42 55.52 66.56 16.42 191.92 2.94 36.67 16.60 1.75 249.88 286.55 833.78 1051.59 0 1153.84 245.26 3284.47 81.2 647.21 463.7 233.46 4710.04 5357.25
材料汇总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名 铁塔结构总图 塔段<1>结构图 塔段<2>结构图 塔段<3>结构图 塔段<4>结构图 塔段<5>结构图 塔身重量小计 避雷针结构图 平台结构图 爬梯结构图 定向天线安装结构图 铁塔总重(含一层平台) 铁塔总重(含两层平台) 铁塔总重(含三层平台) 图号 3GT-30-0.35-01 3GT-30-0.35-02 3GT-30-0.35-03 3GT-30-0.35-04 3GT-30-0.35-05 3GT-30-0.35-06 3GT-30-0.35-07 3GT-30-0.35-08 3GT-30-0.35-09 3GT-30-0.35-10 重量(Kg) 构件重量(Kg) 螺栓重量(Kg) 总重(Kg) 651.92 503.65 618.13 774.60 967.14 3515.44 83.98 608.88 745.14 227.27 5180.71 6016.86 6853.01 42.57 31.90 28.88 37.08 38.72 179.15 3.34 60.79 40.24 1.76 285.28 347.83 410.38 694.49 535.55 647.01 811.68 1005.86 3694.59 87.32 669.67 785.38 229.03 5465.99 6364.69 7263.39

2020年中国移动网络代维质量规范上海-天馈铁塔分册精编版

2020年中国移动网络代维质量规范上海-天馈铁塔分册精编版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质量规范上海公司实施细则天馈铁塔分册(试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网络部第一章代维工作内容第一条铁塔的分类1、本分册所述铁塔是指中国移动基站铁塔和桅杆的合称,依据铁塔外型可以分为四角角钢塔、四角管塔、三角角钢塔、三角管塔、单管塔、拉线塔、景观塔、组合抱杆、独立桅杆等,根据安装位置可分为地面和屋顶二种。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设计》共包括4种标准塔型:角钢塔、单管塔、三管塔和拉线塔,单管塔依据其连接技术不同又分为法兰连接单管塔和插接连接单管塔。

2、铁塔的构造一般是由铁塔基础、钢结构主体、维护平台、天线支撑体、爬梯、馈线桥架、避雷针及其它附属设施组成。

4、铁塔高度的计算以塔脚底板底面至塔顶避雷针安装处(不含避雷针)的垂直距离为标准。

5、铁塔的选型应综合考虑使用要求、周围环境和景观、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及工程造价等因素。

第二条维护工作界面的划分1、铁塔及天馈维护范围:本分册所述铁塔及天馈维护工作范围包括第一条所述各类型铁塔、室内外天馈系统和防雷接地系统。

2、室内外维护界面:天馈系统以基站主设备射频输出为划分点,基站主设备射频输出以外的所有室内、外天馈系统,包括基站天线、室内外馈线、跳线等,均纳入铁塔及天馈维护。

室内基站和分布系统所使用的天线和馈线纳入直放站和分布系统维护。

3、对于铁塔系统和天馈系统属于不同代维公司的,铁塔与天馈维护专业界面:以铁塔上的天线抱杆为划分界面,天线(含RRU等)抱杆为铁塔专业负责;天线和RRU等设备属于天馈维护专业维护。

楼顶上无铁塔和天线网架的天馈线系统,天线和RRU及其抱杆属于天馈维护专业维护。

铁塔走线架(含所有金属配件)等归铁塔代维公司维护。

4、防雷接地系统维护界面:基站地网、馈线接地、馈线SPD(即馈线避雷器)、室内外接地引入线和室内外接地排均纳入铁塔及天馈维护,基站主设备及附属设备保护接地和接地引入线纳入其设备维护。

5、租借用外单位铁塔维护界面:如外单位正常开展铁塔检修维护,应将我公司在该铁塔上所有附挂物包括天线抱杆以及天馈系统纳入铁塔及天馈维护范围;如外单位对铁塔未进行正常检修维护,还应将铁塔纳入我公司铁塔维护范围。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TD-LTE试验网宏基站设计原则(V1.0) (1)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TD-LTE试验网宏基站设计原则(V1.0) (1)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TD-LTE试验网宏基站设计原则(V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编制2012年2月目录1前言 (1)2宏基站频率使用原则 (1)3TD-LTE宏基站建设原则 (3)3.1无线机房建设原则 (3)3.1.1一般要求 (3)3.1.1.1挂墙安装方式 (3)3.1.1.219英寸标准机柜安装方式 (3)3.1.2机房土建改造原则 (4)3.2天面建设原则 (4)3.2.1一般要求 (4)3.2.2天线间距要求 (5)3.2.3天面土建改造原则 (6)3.2.4风荷载计算原则 (6)3.2.5铁塔建设原则 (8)3.2.5.1新建铁塔 (8)3.2.5.2利旧铁塔 (8)3.2.6增高架改造原则 (9)3.2.7独立抱杆选用要求 (10)3.2.8一体化天线安装原则 (11)3.2.9天馈支撑系统锚固要求 (12)4TD-LTE系统传输建设原则 (13)4.1配臵原则 (13)4.2保护方式 (13)4.3带宽配臵 (14)5供电方案 (14)5.1TD宏基站通信负荷参考值 (14)5.2独立新建TD-LTE宏基站典型配臵 (15)5.3共址新建TD-LTE宏基站的改造 (16)5.4RRU供电方案 (18)6防雷接地系统建设指导原则 (20)6.1防雷系统建设原则 (20)6.2接地系统建设原则 (20)7GPS安装方案 (21)7.1一般要求 (21)7.2GPS系统组件 (21)7.3GPS/北斗安装要求 (22)8美化天线相关指导意见 (24)8.1美化天线安装要求 (24)8.2天线美化类型及要求 (24)1前言2010年10月,由我国主导的TD-LTE增强型入选成为4G国际标准。

同年12月28日,工信部对电信研究院上报的《关于开展TD-LTE 规模技术试验的请示》进行了批复(工信部科函【2010】612号),标志着TD-LTE正式迈入了建设元年。

TD-LTE规模技术试验属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重大专项,中国移动将负责完成规模技术试验网网络建设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制作运输要求 .......................................................................................................................................7
6 安装维护要求 .....................................................................................................................................10
9 图纸选用方法 .....................................................................................................................................15
9.1 确定基本风压.............................................................................................................................15 9.2 确定塔型.....................................................................................................................................15 9.3 确定塔高.....................................................................................................................................15 9.4 特殊要求的铁塔.........................................................................................................................15 9.5 塔脚反力.....................................................................................................................................16 9.6 选用实例.....................................................................................................................................16
3 防雷接地设计 .......................................................................................................................................4
3.1 设计依据.......................................................................................................................................4 3.2 防雷设计.......................................................................................................................................5 3.3 接地设计.......................................................................................................................................5
2.1 设计原则.......................................................................................................................................2 2.2 设计依据.......................................................................................................................................2 2.3 结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 ...................................................................................................2 2.4 设计采用的计算程序和方法 .......................................................................................................2 2.5 荷载取值.......................................................................................................................................2 2.6 构件验算.......................................................................................................................................3 2.7 采用材料.......................................................................................................................................4 2.8 节点连接.......................................................................................................................................4
6.1 安装要求.....................................................................................................................................10 6.2 维护要求.....................................................................................................................................10
7 铁塔编号规则 ..................................................................................................................................... 11
8 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 11
4 工艺参数...............................................................................................................................................6
4.1 平台设置.......................................................................................................................................6 4.2 天线设置.......................................................................................................................................6 4.3 馈线...............................................................................................................................................6 4.4 爬梯...............................................................................................................................................6 4.5 避雷针...........................................................................................................................................7 4.6 塔顶部馈线接地排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