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 年 6 月目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第一章规划背景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提高开放水平,集聚创新要素,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投资、贸易制度,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有利于提升国际国内要素配置能力和效率,带动国家竞争力的全面增强。
答记者问 《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

答记者问《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近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编制。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规划》出台的背景、总体思路、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出台《规划》的背景情况?答: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编制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抓好重点工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编制了《规划》,主要目的是聚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面临的系统性、区域性、跨界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共同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问: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怎样的形势?答:长三角区域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水平高、活力强。
2019年,长三角以不到全国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6%的人口,集中了约1/4的科研力量,产生了约1/3的有效发明专利,占据了近1/4的经济总量。
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三省一市根据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部署,积极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PPT

8
• 发展目标
•
规划细化了长三角发展目标,提出到2015年,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达到82000元(核心区100000元),服务业
比重达到48%(核心区50%),城镇化水平达到
67%(核心区70%左右);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
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0元
向长江中上游辐射的主轴线的门户城市。
•
在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方面,规划明确提出“提升上
海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服务全国、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作用,建成具有国 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都市。
•
规划提出,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南京、
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
2020/4/11
Corporate Culture
13
批准实施
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 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 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核心区130000元),服务业比重达到53%(核心区
55%),城镇化水平达到72%(核心区75%左右)。
• 一核九带 • 2020/4/11区域规划C的or最po大rat亮e C点ult也ure是最核心之处,是明确了9
长三角的区域布局。
•
规划提出,按照优化开发区域的总体要求,统筹
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二○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4)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4)(一)优势条件 (4)(二)机遇和挑战 (5)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战略定位 (5)(三)发展目标 (6)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6)(一)优化总体布局 (6)(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7)(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7)(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7)(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7)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7)(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7)(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8)(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8)(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9)(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9)(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9)(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9)(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9)(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9)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9)(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0)(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0)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10)(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0)(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0)(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10)(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10)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11)(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1)(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11)(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11)(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11)(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11)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12)(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2)(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12)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12)前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精编】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 年 6 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3)第一节重大意义 (3)第二节发展基础 (4)第三节突出矛盾 (5)第四节重大机遇 (7)第二章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8)第一节指导思想 (8)第二节基本原则 (8)第三节战略定位 (9)第四节发展目标 (10)第三章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 (12)第一节强化主体功能分区的基底作用 (12)第二节推动人口区域平衡发展 (13)第三节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14)第四节打造一体化城乡体系 (17)第四章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17)第一节共建内聚外合的开放型创新网络 (18)第二节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18)第三节营造创新驱动发展良好生态 (19)第五章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 (20)第一节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 (20)第二节构建泛在普惠的信息网络 (23)第三节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25)第四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27)第六章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28)第一节共守生态安全格局 (28)第二节推动环境联防联治 (30)第三节全面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33)第七章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4)第一节提升对外开放层次 (34)第二节建设高标准开放平台 (35)第三节加速集聚国际化人才 (36)第四节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36)第八章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37)第一节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 (37)第二节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 (38)第三节健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40)第九章规划实施 (40)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1)第二节推动重点工作 (41)第三节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4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010-2015官方版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二○一〇年五月目录前言 4一、发展基础与背景 4(一)优势条件 4(二)机遇和挑战 5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6(二)战略定位 6(三)发展目标 7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8(一)优化总体布局 8(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0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10(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10(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14(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14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15(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5(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16(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19(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20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21 (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21(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2(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23 七、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24(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24(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26(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8(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29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31(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1(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2九、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35(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5(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6(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37(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39(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9(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40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41(四)开展重大改革试验 42(五)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43十一、对外开放与合作 43(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3(二)加强国内外区域合作 45十二、规划组织实施 46前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长三角地区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发,必须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及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及发展一、长江三角洲及城市群的概述•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交汇部,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其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
这里是我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
平原上总共有湖泊200多个。
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密,城市众多。
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
其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和杭州等。
长江三角洲既是地理区域又是经济区域。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领先区域•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
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占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外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区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根据城市发展理论和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分析,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城市带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
即着重发展中心城市城郊地区,加强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整个城市带城市网络高级化。
1.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策略·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
·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
·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苏州、无锡,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港口集散中心宁波、舟山、大小洋山等。
·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苏北的扬州、南通,浙北的嘉兴、湖州。
·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萧山等。
最新中国人文地理9-长江三角洲地区

➢包括:服装服饰业 、食品和农产品精 深加先进制造业 、包装印刷广告业 、 工艺旅游纪念品业 、 化妆品及清洁洗 涤业
上海都市型产业集群
➢黄浦区的旅游纪念品行业, ➢杨浦区的家用纺织品行业, ➢虹口区的箱包业, ➢长宁区的服装服饰业, ➢闸北区的印刷媒体业, ➢普陀区的包装印刷业, ➢徐汇区的生物制品业
中国人文地理9-长江三角 洲地区
主要内容
• 长江三角洲:概念认识、地域范围 •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 • 上海:崛起中的全球巨型城市地区 • 发达的制造业基地:江苏 • 发达的私营经济王国:浙江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基本特征
地理区位: 沿海开放带和沿江(长江)产业密集带组
成的 “T”型产业布局的结合部,中国经 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 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的地区 之一。 区域地位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网络
上海都市区1 小时交通圈及 其对外通道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铁路交通
长江三角洲公路交通图
长江三角洲的交通网络
长三角的Z 字型发展带和杭宁发展带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地 区城镇与产业 空间
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图
长江三角洲十一五规划发展定位
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 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 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
➢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 正处于较快的调整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金融保险、通讯、信息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
区域经济特征
产业链十分齐全。无论重工业的钢铁、汽车、石化、 机械,还是轻工业的纺织、电子、精密仪器,长江 三角洲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区域内纲材、化纤、 汽车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50%和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3 规划框架内容
(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严格保护耕地 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保障生态用地 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
(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交通通道规划图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PART4
结语
长三角地区由两省一市构成,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 最强的区域,是我国在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也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 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已经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9-2020)》简介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目录
目录
PART1 长三角印象 PART2 规划编制背景 PART4 结语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PART3 规划框架内容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1、规模
PART1
长三角印象
两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 区域面积21.07 万平方公里
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图
2.4 产业发展与布局
装备制造业规划
空间布局:
以上海为龙头,沿沪宁、沪杭 甬线及沿江、沿湾和沿海集聚发展。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发展重点:
打造产业基地与产业带:装备 制造基地、轿车研发生产基地、客 车生产基地、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大型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 汽车零部件产业带。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PART3 规划框架内容
(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 (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 (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五)健全信息基础设施
交通通道规划图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2.6 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 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生 态建设,全面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PART2 规划编制背景
东北振兴
西部开发
东 中部崛起 部 发 展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 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长江 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地区已经成为主导我国经济 发展的“三架马车”。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2、长三角地区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到 2020 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0 元,城镇化水平达到72%。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2.2 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一)空间格局 “一核九带”
沿运河发展带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PART3 规划框架内容
沿东陇海线
发展带
沿海发展带
沪宁和沪杭甬
沿江发展带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PART3 规划框架内容
发展重点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 心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成高技术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密集带,形成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城镇集聚 带,服务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发展 建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基础产业发展带和城镇集聚带,成 为长江产业带的核心组成部分,辐射皖江城市带,并向长江中上游延伸 建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先进制造业密集带和城镇集聚带, 带动长三角南部地区的全面发展 依托临海港口,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兴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带 ,辐射带动苏北、浙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形成生态产业集聚、城镇发展有序的新型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 部地区辐射带动的范围 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带、区域会展中心和研发基地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建设资源加工产业基地, 成为振兴苏北、带动我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成为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生态产 业走廊 重点发展日用商品、汽车机电制造和商贸物流业,成为连接长三角地区和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纽带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2.3 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
PART3 规划框架内容
提升上海核心地位——强化上海的综合服务功能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增强其他重要城市实力 鼓励发展中小城镇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 21.7%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和47.2%的 进出口总额。
内部产业同构
汽车、石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5、综合评价
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 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区位条件优越——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 条件;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腹地广阔。 自然禀赋优良——水系发达,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港口岸线及沿海滩涂资源丰富。 经济基础雄厚——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 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体制比较完善——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基本框架,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 城镇体系完整——区域内城镇密集,各具特色的城市 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具备了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 科教文化发达——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人力资源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
我国形成东部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总体格 局,推进长三角地区实现率先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当前,长三角地区正处 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是进一步提升 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了建设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 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的战略定位和“一核九带”的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 步增强长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民用航空航天产业 农业、纺织服装业、旅游产业
2.4 产业发展与布局
电子信息产业规划
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 沿沪宁、沪杭甬线集中布局
空间布局: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发展重点:
沿沪宁线: 通信、软件、计算机、微电子、 光电子类产品制造; 沿沪杭甬线: 软件、通信、微电子、新型电 子元器件、家电产业。
PART3 规划框架内容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钢铁产业——推动钢铁产业集约式发展 石化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基地
(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核心区城市(16城市)
泰州、扬州、镇江、南通、常州 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
核心区外围城市
(苏北、浙西南地区) 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 衢州、金华、丽水、温州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PART1
长三角印象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PART1
长三角印象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4、经济发展
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有发展潜力 的地区,经济实力雄厚。
PART1
长三角印象
经济基础好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农业基础良好,产业基础坚实,拥有门类齐全的 区域性工业体系,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 发展较快。
经济总量大
(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引导人口合理分布——适度提高人口集聚度 调控城镇人口规模——适度扩大小城镇人口规模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提高城乡规划水平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镇体系规划图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2.4 产业发展与布局
建设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PART1
长三角印象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我国陆续出台了西部大 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 域发展战略。但我国地域范围广大、地理差别明显, 为了使这些战略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成效, 近几年来,政府先后批复涉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 角洲、天津滨海新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辽 宁和江苏沿海地区等10多部区域规划和文件。
2、区位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 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3、发展格局
PART1
长三角印象
一核两翼
一核——上海 两翼——南京、杭州
区域性中心城市
苏州、无锡、宁波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介
1、规划框架
发展条件分析
定位与布局
PART3 规划框架内容
发展基础与背景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
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 产业发展与布局
彭泽县江河新区城市设计
规划框架
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区域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专项研究
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对外开放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