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学课件第七章外债概述
合集下载
外债管理PPT精品课件

52.6% 40%
外债余额增长度<国民生产总 值增长速度,从动态考察生产 对外债的承受能力。
当年外债余额
外债率=
*100% < 100%
当年商品和劳务出
口收入
我国该比率为:39.9%
外债余额增长速度<外汇收 入增长速度。从动态考察外汇收 入增长所能允许的外债及还本付 息的增速。
偿债率=
当年应偿还债务本金 +当年应付债务利息 当年商品与劳务出口收入 *100%小于等于20%
2、1982年8月
(访($(因1Z9)M280为31F.)901),38亿战M2巴美阿年财)财争西8长根政月。。(席部1廷2瓦最日、B尔O美(大星.联埃P期的第-储尔四债。李四他格通务大对飞报国每往债…,个美…务机国8构2,国年都先)发后达出拜 同同决一晴还信空82号霹款8年:雳2危M,9年月机再引9也起宣,月不美布推能国拖:迟偿华欠还尔$还1其西街7款外一5方3一债片0了商恐的个。慌行新月这。贷$一,2消款到0息已解期如 分到6期8年2.债81.125务期星期还。日清1:2。Z月M将F、有美财$、10联0储亿与M债财务长双 方到达不成期同协无议意。力—偿宣还布财。政提破出产与。西方债权 照国付8。谈822.8判年.201重宣0月布新:2安M2日推排迟,债还召款务集商问行南贷题美款1,79家0天银利行息
债务周期的五个阶段:
第一:不成熟的债 C1A -,C2A、FA+即外债
务人
第二:成熟的债务 C1A- 外债
人
第三:债务减少 C1A+
资本流出 净外债
第四:不成熟的债 C1A+ C1A- C2A、A、FA权人
第五 :成熟的债 C1A+, C2A、FA+ 权人
第七讲公债.ppt

内债指标
? 债务负担率:内债余额 /GDP;警 戒线为45%
? 债务依存度:内债发行额/财政支 出;警戒线为15~20%
? 债务偿债率:债还本付息额/财政 收入额;警戒线为10%
? 借债率:内债发行额/GDP;警戒 线为3%
? 居民应债率:内债余额 /居民储蓄 存款余额
外债指标
? 偿债率:偿还外债本息/贸易和非贸 易外汇收入额;警戒线为20~25%
? 按是否通过市场发行
→市场销售(公卖)法 →非市场销售法
? 按推销方式
→自由认购法 →摊派(交付)法
(三)公债的偿还
公债的偿还是指公债 到期时政府还本付息的行 为过程,主要由还本和付 息两个具体活动所构成
公债的偿还方法 ? 还本方法
①直接偿还法 ②市场购销偿还法(买销法) ③调换偿还法
? 付息方法
(三)公债的种类
按公债的发行地域 ? 国内公债 ? 国外公债
按国家举债的形式 ? 国家借款 ? 发行公债券
按公债能否流通(或流动性) ? 可转让公债 ? 不可转让公债
按公债券的期限有否及长短 ? 无期公债 ? 有期公债:①短期公债的发行方式 ? 自由公债 ? 强制公债
第八讲 公债
一、公债概论
公债是国家政府采取有借有 还,按期还本付息的信用方式从 国内外借入资金,以弥补财政赤 字或者满足实现其他财政职能需 要一种特殊财政收入的形式
(一)公债的特征
有偿性 自愿性 灵活性
(二)公债的产生和发展
国家职能不断膨胀,对国家财政的 需求急剧扩大 税收筹集的财政收入已远不能满足 国家的需要 社会闲置资金日益增多 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信用制度逐 步建立和发展
? 负债率:外债余额/GNP;警戒线为 20%
《经济学公债》课件

七、参考文献
• 文献一 • 文献二 • 文献三 • 文献四
《经济学公债》PPT课件
经济学公债PPT课件介绍了公债的定义、市场化、对经济的影响、风险与管理、 历史与现状以及总结和推动公债市场化的思考。
一、公债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公债的定义
公债是指政府或机构借债筹集资金的一种债务工具。
债券的种类
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券等。
债券的基本要素
包括票面利率、到期日、发行价格等。
世界各国公债的现状
公债市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各国公债市场在规模和发展水平 上存在差异。
中国公债的现状
中国公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并 逐步开放。
六、总结
1 公债的重要性
公债在经济运行中起到重要的融资和调控作用。
2 公债的前景与挑战
3 推动公债市场化的思考
公债市场化面临着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
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
二、公债的市场化
公债市场化的定义
将公债作为一种交易品种在市 场上自由买卖。
公债市场化的意义
提高公债流动性,引导资金流 向,增加市场效率。
公债市场化的途径
建立交易所、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加强信息披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公债对经济的影响
1
公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公债发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2
公债对借贷市场的影响
公债融资会影响借贷市场的竞争和利率。
3
公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公债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四、公债的风险与管理
公债的风险及其分类
包括违约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公债的管理
政府和机构需要有效管理公债的发行和偿还。
大学课程《财政学概论》PPT课件:第七章 国债

第七章 国 债
• 第一节 国债概述
• 一、国债概念、特征和分类
• (一)国债的概念 • (二)国债的特征
• 1.自愿性 • 2.有偿性 • 3.灵活性
第一节 国债概述
• (三)国债的分类
• 1.按举借形式,国债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 2.按照发行区域,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 • 3.按照发行主体,国债分为中央债和地方债 • 4.按照偿还期限,国债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
体分为全国财政国债依存度和中央政府财政国债
• 2.数量限额的控制
• 第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及反映资本主义意识的个人主义,是政府 发行国债的前提条件
• 第三,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才有可能集聚起大量的货币资本,从而使 国债的发行成为可能
• 第四,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才可能为国债的发行提供必需的技术条 件
第一节 国债概述
• 三、我国国债的历史演进 • (一)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二)1954~1958年发行的“国家经济建设公
债” • (三)1979年以后开始发行的国债
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价格和流通
• 一、国债的发行
• (一)公募招标法
• 1.荷兰式招标 • 2.美国式招标
• (二)包销法
• 1.金融集团包销 • 2.商业银行包销
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价格和流通
• 二、国债的销售价格 • 1.平价发行 • 2.折价发行 • 3.溢价发行
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价格和流通
• 三、影响国债价格因素 • 1.经济因素
• (1)市场利率(2)物价水平(3)公开业务市场操作
• 2.国家信用状况 • 3.社会资金的可供给量 • 4.投机因素
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价格和流通
• 第一节 国债概述
• 一、国债概念、特征和分类
• (一)国债的概念 • (二)国债的特征
• 1.自愿性 • 2.有偿性 • 3.灵活性
第一节 国债概述
• (三)国债的分类
• 1.按举借形式,国债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 2.按照发行区域,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 • 3.按照发行主体,国债分为中央债和地方债 • 4.按照偿还期限,国债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
体分为全国财政国债依存度和中央政府财政国债
• 2.数量限额的控制
• 第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及反映资本主义意识的个人主义,是政府 发行国债的前提条件
• 第三,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才有可能集聚起大量的货币资本,从而使 国债的发行成为可能
• 第四,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才可能为国债的发行提供必需的技术条 件
第一节 国债概述
• 三、我国国债的历史演进 • (一)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二)1954~1958年发行的“国家经济建设公
债” • (三)1979年以后开始发行的国债
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价格和流通
• 一、国债的发行
• (一)公募招标法
• 1.荷兰式招标 • 2.美国式招标
• (二)包销法
• 1.金融集团包销 • 2.商业银行包销
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价格和流通
• 二、国债的销售价格 • 1.平价发行 • 2.折价发行 • 3.溢价发行
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价格和流通
• 三、影响国债价格因素 • 1.经济因素
• (1)市场利率(2)物价水平(3)公开业务市场操作
• 2.国家信用状况 • 3.社会资金的可供给量 • 4.投机因素
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价格和流通
外债管理PPT课件

13
• 3、偿债率 • 债务国还本付息总额占出口收入的比重
(Debt service ratio ) • 偿债比率=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外汇收入 • 一般不超过20% • 表明还债能力 • 4、短期债务比率:在外债余额中一年和一
年以下的短期债务所占的比重 ;≤25%
14
中国外债的各项风险指标 单位:%
比率 ;(Ratio of external debt to GNP) • 负债比率=当年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 • 一般不超过10% • 表示依赖外债程度
12
• 2、 债务率 • 一国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
收入的比率(Ratio of external debt to exports) • 债务比率=外债余额/出口外汇收入 • 一般不超过100% • 表明日后举债能力
第四章外债管理
4.1 外债概述 4.2 外债的经济分析 4.3 外债管理的主要内容 4.4 中国的外债管理 4.5 国际债务危机
1
4.1 外债概述
一、 外债含义的界定 1. 国际金融组织的定义 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非本国居民的、 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以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 为核算单位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 务。 ①外债的当事双方具有境内外的债权债务关系。 ②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才构成外债。 ③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债务是指外债余额,对已 签订借款协议但尚未提款使用的金额和使用完 毕已还本付息的金额,不能算作外债。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 贷款对象:债务国一般是第三世界经济比较落后
或资金短缺的国家 • 贷款条件:政府贷款一般具有金额大、利率低、
期限长、附加费用较少、附加条件较多等特点; 其主要形式是混合贷款,即外国政府提供的优惠 贷款或赠款和出口信贷结合使用。
• 3、偿债率 • 债务国还本付息总额占出口收入的比重
(Debt service ratio ) • 偿债比率=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外汇收入 • 一般不超过20% • 表明还债能力 • 4、短期债务比率:在外债余额中一年和一
年以下的短期债务所占的比重 ;≤25%
14
中国外债的各项风险指标 单位:%
比率 ;(Ratio of external debt to GNP) • 负债比率=当年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 • 一般不超过10% • 表示依赖外债程度
12
• 2、 债务率 • 一国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
收入的比率(Ratio of external debt to exports) • 债务比率=外债余额/出口外汇收入 • 一般不超过100% • 表明日后举债能力
第四章外债管理
4.1 外债概述 4.2 外债的经济分析 4.3 外债管理的主要内容 4.4 中国的外债管理 4.5 国际债务危机
1
4.1 外债概述
一、 外债含义的界定 1. 国际金融组织的定义 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非本国居民的、 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以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 为核算单位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 务。 ①外债的当事双方具有境内外的债权债务关系。 ②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才构成外债。 ③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债务是指外债余额,对已 签订借款协议但尚未提款使用的金额和使用完 毕已还本付息的金额,不能算作外债。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 贷款对象:债务国一般是第三世界经济比较落后
或资金短缺的国家 • 贷款条件:政府贷款一般具有金额大、利率低、
期限长、附加费用较少、附加条件较多等特点; 其主要形式是混合贷款,即外国政府提供的优惠 贷款或赠款和出口信贷结合使用。
公共财政第七章

四 公债与“挤出效应” 政府发行公债减少了私人可能获得资金数量 (一)供给弹性小,产生“挤出效应” (二)供给弹性大,挤出效应不明显 (三)资金供求同步变动,可避免“挤出 效应”
公
共
财
政
五 公债与宏观经济调控
公
公债的流动性效应 和利率效应
共
财
政
公债是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的联系 点和桥梁
国债、储蓄遭遇寒流 老百姓的钱跑到哪里去了? 2006年11月19日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邬静娜
投资国债“三注意”
注意事项一: 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投资偏好选择凭证 式国债或记账式国债。 国债投资顾问刘海滨介绍说,凭证式国债 收益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但 流动性相对较差,需要至少持有半年后才 能提前兑现,适于进行中长期投资;如果 对投资资金变现程度要求较高,可以购买 流动性较好的记账式国债。
政
一 公债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产生的条件: 第一 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抵支出,有举借债务 的需要 第二 社会上存在可供借贷的闲置资本
公债发展的条件:
第一 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扩大 第二 公民私人财产权得到保障 第三 社会出现闲置资金和投资需求 第四 金融市场与信用制度的完善
二 西方国家公债的发展演变
第七章 公共债务
第一节 公债概述
一 公债的含义
公
共
财
政
是政府向团体、公司、个人或别的政府所 借的债务,它反映着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 分配关系。
公债是政府筹措资金手段,是一种财政收入, 是一种债务,同时也是一种金融产品 公债属于财政与金融的交叉领域
公
共
财
政
二 公债的分类 (一)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二)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三)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 (四)生产性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
第七章 公债的流通转让 公债学教学课件

(二)场外交易
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和店头交易,是指在 证券所外的市场上进行债券交易。无固定地点、 时间、统一的交易秩序和交易章程,而是通过电 话、电报、网络或柜台等方式随时进行交易,交 易的价格也由双方协商确定。
根据券商扮演角色不同,场外交易分为自营 交易和代理交易。自营交易是指券商自己作为交 易商进行的交易。具体操作过程中,自营交易实 行双向报价制度。
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区别: (1)期权交易具有更灵活的风险管理功能,使之
成为比期货交易更安全可靠的套期保值功能。 (2)由于要交一定期权费,期权交易的收益要小
于期货交易。 (3)投资者只需要缴纳一定比率的期权费,就可
以进行数额巨大的期权交易,这使期权交易与期货交 易一样具备了“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于期权费 率要低于期货交易中保证金比率,因而期权交易会导 致更大的市场风险。 五、互换交易方式
四、公债的期权交易
是指公债交易双方在订约时,同意在约定的时 间内,既可以桉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指定的债券, 也可以放弃买进或卖出该种债券。即对买卖权利进 行的交易。不过在达成交易时,买方向卖方支付一 定的期权费,若买方放弃交易,则期权费归卖者所 得。
举例说明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不同。(提示: 投资者预测某笔债券三个月后价值10万元,以9万元 买下3个月期货合约……)
12.5%
2.5%
浮动利率债券 R
R+0.5%
0.5%
互换交易过程: 浮
动
R
政府A
固固定10%定11债券投资者 %
浮 动 互换交易商
固定11.5%
R
公司B 浮动R
贷款银行
互换交易方式特点:
一是双方首先通常要设定一个固定金额, 这样在交易过程中就不涉及本金的交换,只 按合同规定利率交换利息。
外债、债务危机及对策幻灯片PPT

一、外债风险的成因 (一)主观因素(国内因素) (二)客观因素(国际因素) 二、外债风险的来源 三、外债风险模型 (一)风险调整价值:
给定资产组合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下的损失。
(二)风险调整价值的蒙特卡罗模拟
即计算机随机模拟,选择随机数据进行结果模拟。
四、外债风险分析 (一)外债清偿能力指标分析 1.偿债率分析
外债偿债率=
出口创汇收入额
国际上一般在20%为宜,最高不超过25%
2.债务率分析 债务率=
一国当年外债余额 出口创汇收入
国际上通常认为这一指标不应超过100%。
3.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率分析
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大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 较强。
(二)外债增长指标分析 1.新增外债与外债还本付息分析
2.负债率分析
4.出口创汇系数分析
出口创汇系数=
外债增长速度 出口创汇收入增长速度
这一比率小于1,说明外债用于出口的 发展;
第四节 防范国际债务危机 加强我国外债管理
一、国际债务危机分析及防范 (一)外债管理的国际教训 (二)防范国际债务危机
二、我国外债管理的改革与完善
负债率=
一国当年外债余额 GDP
国际通常认为这一比率不超过20%。
3.外债利用系数分析 外债利用系数=
外债增长速度 GDP增长速度
若这一比率小于1,则说明借入的外债是用于 改善国内基础设施或发展国内生产建设项目, 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意味着外债利用效率 较高;否则说明外债使用不当,意味着在未 来年份GDP中将有越来越多的部分被外债吃 掉,也意味着外债利用效率低下。
外债是一国居民对非居民用本国或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 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二)外债的分类 二、外债对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三、我国外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二)问题
给定资产组合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下的损失。
(二)风险调整价值的蒙特卡罗模拟
即计算机随机模拟,选择随机数据进行结果模拟。
四、外债风险分析 (一)外债清偿能力指标分析 1.偿债率分析
外债偿债率=
出口创汇收入额
国际上一般在20%为宜,最高不超过25%
2.债务率分析 债务率=
一国当年外债余额 出口创汇收入
国际上通常认为这一指标不应超过100%。
3.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率分析
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大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 较强。
(二)外债增长指标分析 1.新增外债与外债还本付息分析
2.负债率分析
4.出口创汇系数分析
出口创汇系数=
外债增长速度 出口创汇收入增长速度
这一比率小于1,说明外债用于出口的 发展;
第四节 防范国际债务危机 加强我国外债管理
一、国际债务危机分析及防范 (一)外债管理的国际教训 (二)防范国际债务危机
二、我国外债管理的改革与完善
负债率=
一国当年外债余额 GDP
国际通常认为这一比率不超过20%。
3.外债利用系数分析 外债利用系数=
外债增长速度 GDP增长速度
若这一比率小于1,则说明借入的外债是用于 改善国内基础设施或发展国内生产建设项目, 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意味着外债利用效率 较高;否则说明外债使用不当,意味着在未 来年份GDP中将有越来越多的部分被外债吃 掉,也意味着外债利用效率低下。
外债是一国居民对非居民用本国或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 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二)外债的分类 二、外债对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三、我国外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债产生于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的三种形式 : 国家货币发行(先是铸币后是纸币)——中国 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 子”); 国家贷款——历史上王莽的生产性贷款(岁什 一)、王安石的水利建设贷款(10%利息)及 其“青苗法”变法中对农户40%年息贷款(民 间高利贷则倍息或十倍); 国家借款——外债往往是一国扩军备战、弥补 财政赤字的手段。
长”。
债务周期理论
20世纪70年代费舍尔(FISCHER)等提出, 主要内容:一国的借贷地位会随经济发展、国 际收支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即由不成熟的债务 人到成熟的债务人,经由债务减少人和不成熟 的债权人阶段,最终演变为成熟的债权人。 债务周期在现实中也许存在。由不成熟的债务 人转变为成熟的债权人,如近代的英国。 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完成债务周期理论中假设角 色的顺利转变。
双重性:外债这种资本输出既有逐利 (或剥削)性,又有创造性。 马克思为此意味深长地引用诗人歌德的 诗句: 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 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
外债的产生与发展
外债哪里来?外债从信用中来(最初的 外债是国际贸易发展中的信用行为)。 与西方学者注重从国际贸易角度研究外 债不同,马克思强调殖民制度、海外贸 易及商业战争是外债的温床,从而揭示 外债产生的历史条件。
钱纳里的“两缺口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H.B.Chenery于1962提出,阐述外资 (含外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理论。 两缺口理论认为,欠发达国家客观上存在投资与储蓄 之间的缺口、进口与出口之间的缺口,外资(包括外 债)可以弥补这两个缺口并解除这些发展约束,从而 “不仅加快增长速度,而且加强自我运用资源取得持 续发展的能力。” 外资的需求量起初由投资-储蓄缺口决定,随着经济 发展,后来主要由进口-出口缺口决定。“外部资源 对增长的贡献可大可小,视接受国家的响应政策而 定”。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利用外资的根本目的是实 现“从依靠援助的增长转变为自我保持的增
(2)负债率 负债率 = 外债余额⁄当年GDP 负债率 = 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GDP 负债率 = 当年末债务总额⁄当年末出口总额 负债率 = 年末利息支付额⁄年末GDP 1992年加入欧盟标准的《马斯特赫利特条约》 规定:债务负担率(公债余额⁄GDP ) ≤ 60%; 债务依存度(公债发行额⁄财政收入)≤ 30%; 赤字率(赤字额⁄财政支出)≤ 3%。
小结:简要的评价
外债“引擎论”为发展中国家大胆利用外债作 了有益的理论准备,但忽视了外债的趋利性、 输出国对输入国的控制等外债消极因素。 外债“桎梏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外债资本的本 质,但在一点“将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味 道,给人以悲观无助的凄凉之感。 深入了解两方面的观点,可以加深我们对外债 两重性的理解。
三、外债与国际收支 1、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 影响国际收支的内在因素:经常项目;资本项 目;平衡项目。 影响国际收支的外在因素:经济增长速度;经 济结构变化;经济周期。 影响国际收支的政策性因素:经济增长政策和 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2、外债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外债与进出口的关系。 外债与利率、汇率的关系。 外债与储蓄、投资的关系。 外债与国际储备的关系。 国际储备形成的途径: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 目顺差,即对外借款的扩大;国家干预外汇市 场而收进外汇的增加;IMF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的增加;一国黄金产量的增加等。
第七章 外债概述
一、外债与国外公债、外资的区别 1、外债与国外公债
Gross external debt is the mount, at any. given time, of disbursed and outstanding contractual liabilities of residents of a country to non-residents to repay principal, with or without interest or to pay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principal.
四、外债的适度规模与控制指标 1、外债适度规模的含义 外债的适度规模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1) 外债与经济结构的协调和经济增长;(2)外 债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以及整体效益和微观 效益;(3)外债偿还问题。 2、衡量外债适度规模的指标 (1)偿债率 偿债率 = 外债还本付息额⁄当年出口收汇款
五、外债管理 1、外债管理的原则 外债管理的原则可归纳四个:规模适度原则; 外债结构合理原则;外债使用效率原则;保证 外债偿还原则。 2、外债管理体制的内容 外债管理体制由对外借款体制和偿债体制两个 部分组成。 对外借款体制—“窗口式”管理。 偿债体制—“统借统还”、 “统借自还”、 “自借自还”。
外债的性质
外债首先具有“生息资本”的性质(马克思)。 外债是资本输出的一种特殊形式。 “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其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 但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减少,就 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 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使用;有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 走险;为100%的利润,它就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有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资本论》(ⅰ),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P.829。
殖民战争、海外贸易及商业战争是外债的温床 (马克思)
外债的发展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还与战争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马克思把战争引起外债的情况分两种: A战争-筹款-发行内债(“炮轰公众的 钱袋”)-自愿公债-强制公债-增发 纸币-纸币贬值-举借外债。例如,俄沙皇
பைடு நூலகம்
采取欺诈性没收手段,发行6000万卢布的不兑现纸币 以抵补军费,结果纸币大贬值,后不得不借外债。
案例: 巴西奇迹与外债
“巴西奇迹”的背后也有外债的重要作用。例 如,1968-1976年间巴西年均10%的经济增 长率几乎一半以上是依靠借入资本(外债)来 维持的。 “在战后那些靠国外借款而为经济增长提供资 本的发展中国家中,巴西也许是一个最突出的 范例……当然,许多其它国家也因大量举债而 繁荣起来。”(琴尔沃尔,英国学者)
外债依附论
外债和外资造成了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 的永久性依附(埃及学者阿明、阿根廷 学者普雷维什等)。 80年代全球性债务危机,人们谈债色谈, “外债像癌症”、“外债比原子弹还危 险”、“外债是社会动乱及经济恶化的 根源”。
案例:墨西哥与外债危机
1995年墨西哥需还外债650亿美元(外债总额约 1830亿美元) ,而外汇储备只有30亿美元。在 很短时间内,墨西哥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减到 几乎为零。政府已不能出售国债,国家濒临破 产。由此引发的墨西哥金融体系几乎因为墨通 货比索的崩溃而垮台。 墨西哥大部分外债的债权人是美国银行系统。 考虑到一瞬间连锁崩溃的危险,美国政府宣布 给予墨西哥总额约为52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 及其他对墨西哥金融系统及其国际债主的支撑 措施。
2、外债“桎梏”论
债务陷阱(Debt Trap)理论。主要理由:一 是外援是“握在援助国手中的对外武器”;二 是外债是富国榨取穷国内部积累的强有力手段; 三是外债助长消费或低效(如军费),因而 “外援对一国长期增长率的实际影响是微不足 道甚至可能是消极的”。 Lombardi:东亚奇迹只是试管环境下的产物, 根本不可能推广,等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只能 是巨额外债,即在债务陷阱中加大对发达国家 的依赖。
六、外债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分析 发展经济学视外债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或“发动机”。 激进经济学提出外债“依附论”、债务 “桎梏论”。 在经历发展奇迹和债务危机后,人们对 外债作用的认识在深化。
1、发展经济学家视外债为经济增长“引擎” 利用外债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美国学者Nurkse于1953年出版《不发达国家 的资本形成问题》,提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认为资本形成问题是不发达国家发展问题的核 心;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唯一办法是利用外国 资本,两种具体办法:FDI和外债(或捐赠)。 Nurkse强调债务国必须注意外债的生产性,反 对发展中国家沾上发达国家的“消费示范效 应”。
B战争-举借外债(如英国的殖民战争)。
在世界债务发展史上,外债既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 强大动力,又是影响一国经济健康运行的重大因素。 美国、巴西、俄国、加拿大、挪威、新西兰等国在工 业化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依赖外债。美国的铁路、 新西兰的铁路、旧中国的铁路以及拉美国家的铁路, 基本都是依赖外债建立的。值得指出,为修筑铁路等 基础设施而举借外债,已成为世界外债史上的奇观。 外债也是债权国干预、控制债务国财政经济命脉的重 要手段。二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真正意图就是控 制欧洲国家,美国对日本、韩国、台湾的援助的实质 也是战略控制(远东战争补给线)。事实上,中国也 尝过奴役性外债的苦楚,体验过勒紧裤带还债的滋味。 80年代的世界性债务危机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充 分说明了外债的两重性,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 何!”
2、外债与外资(直接投资部分) 外资包括三个部分:吸收国外的直接投资;借 入外国资金;无偿援助。 二、外债结构 1、债权结构 外债的债权结构主要是指外债的债权人分布。 外债的债权人通常包括外国政府、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外国商业 银行、工商企业以及外国公民等。
2、利率结构 外债的利率结构是指外债中以固定利率和浮动 利率计算的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 3、币种结构 外债的币种结构是指外债以哪些外币表示的, 以各不相同的外币表示的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 关系。 4、期限结构 外债的期限结构就是外债的长短期结构,是指 长短期外债各占外债总额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