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偏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概论教学资料-6偏误分析1

对外汉语概论教学资料-6偏误分析1




(三)离合词固有的特点
离合词的“骑墙性” :兼具词和短语的特征的“中间状态 语义上:离合词重叠式具有“时短量少”的时(动)量义,还兼具“委 婉”、“尝试”、等情貌义 句法上,离合词重叠式通常不作定语,绝大多数任谓语不能后接宾语 语用上,离合词重叠式语体较低




三、教学策略
1. .“双音节动词重叠---双音节动宾短语的动词重叠---动宾 式离合词重叠式”依次讲解,区分开来教, 教材一般是先 一般动词,几阶段后离合词. 2.重视讲解顺序 .先“形式”后“内容” 。“形式”指离 合词的重叠形式(“VVO”和“V了VO”)。“内容”指离合词 重叠在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的特点。
然.前提是不伤害学生积极性,有错必纠会造成学生回避策略
例:*I like taxi but my friends said no not that we should be late for school. *If I heard from him I will let you know.




第六讲 偏误分析
10844002
主要内容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二、偏误分析的过程 三、偏误的分类 四、偏误分析与教学 五、偏误分析的发展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偏误分析的提出 错误和偏误 国内偏误分析的情况
偏误分析的概念

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学导论》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 中所产生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 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赛林格(Selinker)1969
介于学生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 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 统.

汉语习得偏误分析教学大纲。

汉语习得偏误分析教学大纲。

汉语习得偏误分析教学大纲(pang h.u.a.n.)(对外汉语专业四年制本科适用学时48学时)一、编写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基础骨干课程之一。

汉语习得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研究留学生偏误、研究汉语教学、汉语水平测试等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开始由研究怎么教到怎么学的转变,了解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习得偏误至关重要。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入了解有关汉语习得、偏误分析等相关理论,学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了解学生习得特点,了解留学生在汉语习得中出现的偏误,从而加强在教学中的针对性,更有效的指导教学。

(二)主要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介绍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留学生的偏误对相关理论进行应用,通过本门课程,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分析留学生偏误的作用和重要性。

明确偏误分析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语言习得、偏误分析的理论,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汉语本体知识,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运用语言习得、偏误分析、汉语本体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并掌握习得理论、偏误理论、一定的汉语本体知识,认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搜集并掌握留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的重要作用,形成在日后教学中自觉研究学生偏误的教学习惯。

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偏误分析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知识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为学生介绍汉语学习者的语言系统,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对留学生偏误进行分析。

通过学习汉语习得偏误分析课程提高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修养,并初步掌握一些留学生常见偏误,具备理论知识研究以及应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最好准备。

(四)教学时间安排(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现代汉语。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常见偏误分析一、什么是偏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可以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

失误(mistake)是指学习者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他本来想这样说,实际说出的却不是这样。

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是使用本族语的人也会发生。

说话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可以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一般不会再次出现。

例如:1.某老师下课前问学生:“今天的课讲完了,大家还有明白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没有了!”2.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感谢阎惠演奏的独子笛奏!”——2011年7月20日《星光大道》产生失误的原因有临时改变主意、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偏误(error)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好目的语而出现的一种带规律性的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真实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这种错误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很难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例如:1.他觉得一点儿累。

2.他打完篮球,一点儿累。

3.我的头一点儿疼。

二、偏误的分类根据偏误的语言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语音偏误2.词汇偏误3.语法偏误4.语篇偏误5.语用偏误6.文字偏误例如:1.我今天没有穿眼镜。

2.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3.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4.你爸爸几岁了?三、造成偏误的原因(偏误的来源)(一)外因: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偏误1.母语负迁移大多出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在尚不熟悉第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母语的知识来表达,因此同一母语背景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同一类型的偏误。

例如:(1)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明天下午,我要和他见面。

)(英语:I’ll meet him in my office.)“见面”在汉语中为不及物动词,但在英语中可以是及物动词。

(2)不要生气我。

(不要生我的气。

)(越南语:??ng tuc t?i .别生气我)越南语的“生气”可以带宾语。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教案及反思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教案及反思
• 互动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
•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 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术,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提
02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基于母语背景的对外汉语偏误 分析方法
• 了解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分析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预测可能 出现的偏误
• 语言结构差异:词汇、语法、语序等方面的差异 • 语言功能差异:表达方式、交际策略等方面的差异 • 文化差异:习惯、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 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 果 • 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加强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对比分析,
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偏误分析案例
案例:高级学习者对汉语语法的学习
• 偏误类型:语法偏误,如时态错误、语序错误等 • 教学策略:加强语法教学,通过讲解、练习、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习者掌握 语法
反思:
• 教学方法:是否采用适合高级学习者的语法教学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等 • 教学效果:学习者的语法水平是否得到提高,语法偏误是否得到有效纠正
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针对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加强汉语与日语之间的对比分析,
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针对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加强汉语与韩语之间的对比分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对外汉语 偏误分析教学
•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偏误 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 语料库建设:建立对外汉语偏误语料库,方便教师和学生查阅 和学习

第三讲-偏误分析-(2)PPT课件

第三讲-偏误分析-(2)PPT课件
区分二者的意义在于:
It is possible that there will be radical differences in both what is learnt and how it is learnt.
.
21
五、“自然环境的SLA”与“教学环境的SLA”
Naturalistic SLA是指在自然环境进行的语言 习得;
第一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
1
第一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学科的发端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四节 教学观念的转变与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学科的确立 第五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的现状
.
2
.
3
参考书目
王建勤(主编) 1997《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 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28
思考题:
1、如何区分下列概念:母语、目的语、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2、如何区分第二语言习得、外语习得与 “教学指导”的习得、“无教学指导”的 习得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3、区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这两个 概念的意义何在?
.
29
思考题:
4、如何看待“习得”与“学习”这两个 过程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对立的过程还 是彼此联系的过程?
Ellis(1994)明确地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 得的概念区分开来。
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 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 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 交际的工具。
如:学习者在英国或美国学习英语。英语在这 种环境下应该称作第二语言。
.
18
Ellis 1994对SLA的定义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一、什么是偏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
快八点了,你起床了。

二、语法偏误的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什么你要买?
那个天我们没有去公园。

三、常见的语法偏误
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有四种:遗漏、误加、误用和错位。

(一)遗漏(缺失)
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

排队的人很多,厅里面热闹。

有一条蛇掉进缸。

即使你们不同意,我要买这本书。

他连最简单的汉字也写不好,复杂的汉字写不好。

二、误加(多余)
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

我昨天不在了家。

他从来一次也没说过谎。

三、误代
误代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
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

我没有够的钱买车。

一件衣服被他撕破了。

生活中,谁有干涉别人的资格呢?特别是恋爱,局外人别干涉。

举办奥运会有很多好处,那就是我的看法。

四、错序
是指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位置不当。

下楼两个外国人住。

上海是一个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

他每个星期日和朋友一起都去吃韩国菜。

偏误分析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偏误分析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偏误分析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偏误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能够运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对实际语言材料进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偏误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学术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关注语言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偏误分析的概念和分类;(2)偏误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偏误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实际语言材料;(2)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常见的语言偏误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偏误分析;(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偏误?偏误分析有什么意义?2. 课堂讲解(1)介绍偏误分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步骤;(2)讲解偏误分析的技巧,如:对比分析、语料库检索、统计分析等;(3)举例说明偏误分析在实际语言材料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提供的语言偏误案例;(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3)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对一段语言材料进行分析;(2)课后提交分析报告,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偏误分析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语言实际,运用偏误分析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交流能力等;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偏误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偏误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报告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偏误分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步骤,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正文部分将分析偏误的概念及分类、常见偏误、影响偏误发生的因素、纠正偏误的方法以及案例分析。

在将讨论偏误分析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揭示汉语教学中学生常犯的偏误,并提出有效的纠正方法,促进学生汉语学习的效果。

通过对偏误的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偏误概念、偏误分类、常见偏误、影响因素、纠正偏误方法、案例分析、偏误分析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汉语学习需求的不断增加,汉语教学也逐渐走向多样化和国际化。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出现各种偏误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研究背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者常见的语法、词汇偏误,对汉语语音、语调的误读和误用等。

针对这些偏误现象,怎样及时发现、纠正以提高学习效果是当前汉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偏误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汉语语言系统的掌握情况,为教师提供更准确的教学依据,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对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推动汉语教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为汉语教学中的偏误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教师和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偏误提供帮助。

1.2 研究意义在汉语教学中,偏误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分析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偏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偏误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策略,从而更好地个性化教学。

偏误分析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促进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改进。

对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偏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41036
课程英文名称:The Error Analysis of Chinese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汉语偏误分析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一门综合性语言知识课。

本门课程中教师例举大量问题例句,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相关语言基础知识对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归纳总结。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复习并运用已经学过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知识,能够准确找到汉语使用中的错误并分析原因,从而提高自身使用汉语的准确性。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学生系统地整理出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避免和减少偏误的发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总结造成偏误的可能原因,特别是本国母语对自己汉语学习造成的负迁移影响。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汉语偏误分析课程教学大致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三个阶段。

语音阶段使学生掌握汉语元音偏误、辅音偏误、声调偏误、停顿和轻重音偏误等主要的语音偏差,同时对比学生自己的母语,分析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差异。

细致区分汉语各个音的不同。

强化学生朗读和说话的能力,使其熟练掌握声调衔接,建立汉语语音节奏感。

词汇阶段通过词语辨析的方式,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词语的主要意义,亦能了解词语的内涵意。

区分词语词性和语用意义。

培养学生辨析词义与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语法阶段是通过词法教学和句法教学两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比较熟练地使用各类词语和句型,进而从整体角度理解汉语中语法偏误。

语用阶段是通过对比交际习惯和文化背景,分析汉语在语言使用中的语用规则。

包括称呼、对话、应答等交际内容,使学生减少言语交际中的语言逻辑错误。

(三)实施说明
1.汉语偏误分析课程共计40学时,第八学期进行。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注重规律和原因的总结。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与内容不相关的部分可自行安排讲授顺序;
5.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多手段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修完汉语综合课、汉语词语辨析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的选择以教材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汉语晚会和比赛,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汉语偏误分析课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对偏误部分知识的掌握和对偏误产生规律的认识。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刘祥友编,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年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李大忠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二、中文摘要
汉语偏误分析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一门综合性语言知识课。

本门课程中教师例举大量问题例句,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相关语言基础知识对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能够准确找到汉语使用中的错误并分析原因,从而提高自身使用汉语的准确性。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语音阶段
总学时(单位:学时): 6 讲课: 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声母偏误分析;
2)韵母偏误分析;
3)声调偏误分析。

第1.1部分声母偏误(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掌握汉语中声母易偏误的发音。

重点:
1)塞音和塞擦音中送气、不送气的偏误;
2)舌尖后音zh、ch、sh、r的偏误;
3)舌面音j、q、x的偏误;
4)舌根擦音的偏误。

难点:
zh、ch、sh、r、j、q、x、h等发音方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韵母偏误(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掌握汉语的韵母易偏误的发音。

重点:
复韵母发音。

难点:
1)单元音e发音。

2)复韵母发音iao、uai、ao等。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3部分声调偏误(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掌握汉语的声调易出现偏误的发音。

重点:
1)声调的具体音高。

2)汉语中的连读变调。

难点:
1)上声变调问题。

2)上声和阳平的音高。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部分词汇偏误分析
总学时(单位:学时):18 讲课:18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词语构造的偏误;
2)语义理解偏误;
3)词类引起的词汇偏误;
4)语用引起的词汇偏误;
5)词语重叠偏误;
6)离合词偏误;
7)逆序词偏误。

第2.1部分词语构造的偏误(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不同词语构造中易发生偏误的词语。

重点:
词语的构造类型。

难点:
1)偏正结构词语偏误。

2)支配结构词语偏误。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2部分语义理解偏误(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词语语义理解中易偏误词语。

重点:
语义基本义相同,引申义不同的词语。

难点:
语义相同,但搭配对象不同的词语。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3部分词类引起的词汇偏误(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词类不同引起的偏误。

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难点:
1)“很漂漂亮亮”类偏误。

2)“帮忙”“帮助”类偏误。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4部分语用引起的词汇偏误(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词语色彩义、语体义和搭配义造成的偏误。

重点:
词语色彩义和语体义造成的偏误。

难点:
“后果”“结果”的误用。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5部分词语重叠偏误(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哪些词语可以重叠;
2)词语重叠形式;
3)词语重叠后表示的含义。

重点:
词语重叠后表示的含义。

难点:
“严严重重”类偏误。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6部分离合词偏误(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离合词的判断。

2)离合词中间成分位置及哪些成分可以填充。

重点:
离合词结构中间可以添加哪些成分。

难点:
离合词的判断。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7部分逆序词偏误(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逆序词的语义用法区分。

重点:
逆序词的语义区分。

难点:
“喜欢”“欢喜”类语义有相似度的逆序词。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3部分语法偏误分析
总学时(单位:学时):12 讲课:1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通过对短语、单句和复句中出现的偏误,总结汉语语法规律。

第3.1部分短语偏误分析(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汉语中不同类型短语顺序及位置关系。

重点:
1)多重定语顺序问题。

2)多重状语顺序问题。

难点:
1)多重定语顺序问题。

2)多重状语顺序问题。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3.2部分单句偏误分析(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1)汉语中的句子类型。

2)不同句子类型所具有的功能。

重点:
疑问句表祈使功能。

难点:
感叹句的使用。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3.3部分复句偏误分析(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
1)复句类型。

2)不同复句类型常用关联词。

重点:
固定的关联词搭配。

难点:
1)无关联词复句中的逻辑关系。

2)“不但……况且……”类固定搭配偏误。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4部分语用偏误分析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语言语用偏误(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语言逻辑偏误;
2)语言结构偏误;
3)语篇偏误。

重点:
语言结构偏误。

难点:
掌握语篇偏误。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4.2部分社交语用偏误(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掌握社交中产生的语用偏误。

重点:
1)中国人招呼用语;
2)中国人礼貌用语;
3)中国人话题、送礼等方面话题。

难点:
中国人交际中的突出话题的方式。

习题:
补充课外材料加强语言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