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树种综述
水土保持林树种综述

水土保持林树种综述选择优良树种,掌握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是造好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措施之一。
如刺槐、油松、侧柏和紫穗槐等。
沟谷、坡脚、台田、路边有各种杨树、柿树、黑枣、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树种。
山上野生的树种主要有臭椿、黄连木、酸枣、荆条及胡枝子类的小灌木,离村庄较远的深山有葛条。
这些树种都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和经济价值,但各有其特点和优势。
因此,根据水土保持林的目的,把能在山坡上生长和便于造林的一些树种,进行造林试验,通过调查分析,比较优劣,从而选出可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树种。
在无水分胁迫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和对比了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结果表明,苗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趋势为上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针叶树种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低,阔叶树种最高,灌木树种位于中间;各树种苗木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刺槐、白榆、紫穗槐、黄土半干旱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沙棘、山杏、柠条、油松和侧柏;水分利用效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侧柏、柠条、油松、刺槐、紫穗槐、白榆、沙棘和山杏。
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树种苗木的各项生理指标研究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大部分树种苗木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增加。
,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曲线不相同,其光合速率的光响应变化趋势遵循二次项模型。
在高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作用对光强变化的响应与土壤水分条件基本无关,敏感性较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 光合作用对光强响应的敏感性增强。
.确定了刺槐与侧柏在干早、半干旱地区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适宜土壤水分条件和林地土壤水分管理标准: 刺槐适宜的SwC闭值为11.0%~15.5%(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52.0%~ 74.0%),最适SWC为13.0%(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62.0%)左右;所允许的最大土壤水分亏缺SWC为1众O%(近于田间持水量的48.0%)左右;土壤水合补偿点为4.55%(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21.7%)左右。
我区几种常用水土保持树种简介

我区几种常用水土保持树种简介
王玉萍;敖亚萍;托娅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沙枣Elaegnus Angustifoial L落叶乔木,高可达15m,喜光树种,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生命力强,具有适应风沙、干旱,耐盐碱、瘠薄等特点。
树龄可达百年,是荒漠、半荒漠地区的速生树之一。
插条造林、植苗造林均可。
【总页数】1页(P24)
【作者】王玉萍;敖亚萍;托娅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园林科研所;牙克石市园林管理处;内蒙古森防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433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几种常用水保树种适地适树的初步研究 [J], 周江红;许靖华;曲德双
2.几种常用抗污染树种介绍 [J], 郄燕婷;付丽娜;李霄雨
3.黑龙江省几种常用水保树种适地适树的初步研究 [J], 周江红;许靖华;曲德双
4.固沙水土保持树种简介 [J], 陈宇英;;
5.固沙水土保持树种简介 [J], 陈宇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土保持林树种结构调整技术

水土保持林树种结构调整技术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巨大的损害,生态被破坏,全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发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由于我国的地势比较复杂,再加上气候的原因,每到夏季雨林气候来临时,我国就会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应当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水土保持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营造水土保持林,广载水木。
但是我国很多地区在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时候,对树种的选择,树种的结构搭配,树种结构的调整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主要从水土保持林树种结构的问题以及树种结构调整技术等方面,来探讨树种结构调整技术,以其对该方面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字】水土保持林,树种结构,调整技术,存在的问题中图分类号:s7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2一.前言河北地区是我国北部某地区,这里的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年气温的差异十分明显,同时该地在夏季的时候雨水较多,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因此,当夏季的雨水来临时,就会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因此加强该地的水土保持林建设对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的作用。
该地区在水土保持林的营造上,也是有很多经验,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这里的植被的年龄过于老化,导致植被的更新速度较低,同时植被的老化,还导致植被对雨水的防护作用降低,从而加剧了这里的水土流失。
对于该地区在水土保持林营造方面的问题,也是有其自身的原因,首先是这里经济发展落后,资金的投入力度较小,同时该地位于我国北部地区,科学技术相对落后,无法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营造水土保持林,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该地区的投入开始加大,现在主要兴建了几个重要的水土保持林试验区,从而加强这里的水土保持林的建设。
二.河北地区的自然植被情况介绍河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的边缘地区。
该地主要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该地的海拔通常在1 300 m~1 940 m,总体上来说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林业水土保持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方法

林业水土保持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方法林业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林业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轻水土流失和水土污染的现象。
在如今全球气候变化加重、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林业水土保持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林业水土保持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植被的选择和种植植被是土壤保持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
选择适合生境条件的植被,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理,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首先要选择具有强大根系和较高草盖度的植被,如杜鹃花、马尾松等。
这些植被的根系能够牢固地抓住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情况。
同时,应根据地理环境和降水情况来选择植被。
在山地地区,应选择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的植被,如针叶树种。
在平原地区,应选择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的植物,如玉米、大豆等。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二、梯田和沟渠的建设梯田和沟渠的建设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通过修建梯田,能够减缓斜坡地带的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梯田还能够增加土壤持水量,改善水分利用效率。
沟渠的建设则可以引导雨水流入相应的水库或湖泊,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在梯田和沟渠的建设中,需要根据地形地貌来进行设计和布置。
保证梯田的均匀和谐,使水流顺畅。
此外,还要加强沟渠的维护和修整,保持其畅通无阻,防止水流溢出和积水。
三、合理的伐木和造林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伐木和造林对于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至关重要。
对于已经枯死或患病的树木,应及时进行伐木处理,防止其继续蔓延,造成腐朽和传染。
此外,还需控制木材采伐量,避免过度砍伐引发水土流失。
对于采伐后的地区,应及时进行合理的造林。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集约化的造林方式,能够有效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加强林地的管理,定期修剪和抚育,保证林地的良好生长状况。
四、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是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基础。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水土保持树种综述

水土保持树种综述摘要:1.水土保持树种水土保持树种主要是指具有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生命力强,具有适应风沙、干旱,耐盐碱、瘠薄等特点的树种。
2树木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树木防治水土流失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根系的力学效应、茎叶的水文效应以及植物的蒸腾排水效应。
具体措施:第一,通过植物根系间的网兜效应或者是锚固作用,增强植物根系与土壤间的凝聚力,增强土壤的抗冲蚀力,从而土壤造成地表径流的冲刷,保持水土流失;第二,枝叶繁茂的树冠能有效阻止雨滴对地表的直接击溅,在林内形成二次降雨,从而有效的防止地表土壤遭受溅蚀;第三,成林的树木能形成良性的局地小气候,增强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有些树种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应,比如:关键词:水土保持树种、树种名称、生物学特性、分布地区及地势条件、造林方法、用途内容:1、树种名称:油松生物学特性:常绿乔木,适应性强,喜光,抗风,耐寒,耐旱,耐瘠薄,不耐盐碱,喜生于微酸性及中性沙壤土中,根系发达,生长较慢。
分布地区及地势条件:华北、西北和华中、西南部分地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阴坡、半阴坡。
造林方法:植苗直播。
用途:护坡固沙;建筑用材,矿柱材,薪炭材。
2、树种名称:侧柏生物学特性:常绿乔木,适应性强,稍耐阴,抗风,耐寒,耐旱,耐湿,耐瘠薄,喜生于中性及微碱性土壤,微酸性土壤也能生长,深根性,生长缓慢。
分布地区及地势条件华北、西北、华中等地,海拔1500米以下的黄土丘陵及土石山区,半阴坡、阳坡。
造林方法:植苗直播。
用途:护坡;建筑、车船、矿柱、家具和雕刻用材。
3、树种名称:杨树生物学特性:乔木,适应性强,喜光,很耐寒,较耐旱,耐水湿,较耐盐碱,喜生于中性及石灰性湿润肥厚沙壤土,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繁殖容易。
分布地区及地势条件:除华南以外的全国各地,海拔2400米以下的平地、沙地、河岸和黄土丘陵山地。
造林方法:植苗插条埋条分蘖。
用途:护岸护滩,防风固沙,一般用材,化纤及造纸原料。
关于水土保持树种沙棘的综述

关于水土保持树种沙棘的综述摘要:沙棘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基于沙棘林的抗蚀性能、沙棘林的抗冲性能、沙棘林冠层的截留作用、沙棘林地减水减沙效益、沙棘的根对放线菌的结瘤作用,沙棘作为一种水土保持树种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沙棘的观赏价值,沙棘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沙棘与其他六种树种的光合作用比较,用途,开发效益。
关键词:抗蚀性能;抗冲性能;截留作用;减水减沙效益;结瘤作用;药用价值;营养价值;沙棘的观赏价值,适应性,光合作用,用途,开发效益。
沙棘是一种具有优良水土保持功能和较高经济价值的灌木树种,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在黄土高原地区分布的主要是中国沙棘亚种。
沙棘是一种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很高,具有广泛用途的树种。
沙棘的地理分布很广,在亚洲和欧洲广大的温带地区,包括中国、苏联、蒙古、德国、波兰、法国、挪威、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印度、尼泊尔等地均有沙棘的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沙棘集中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宁夏、辽宁、河北、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垂直分布于海拔高为800——5200米之间。
一、沙棘根的结瘤作用沙棘属于放线菌结瘤植物,根瘤在生长初期,外观为乳白色的圆形突起,后逐渐生长出现二叉或多叉分枝,最后发育成珊瑚状总瘤。
可与放线菌中的Frankia共生形成放线菌根瘤固氮,抗逆性强,能在一般豆科植物不能生长的环境下正常生长结瘤固氮,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垦荒先锋树种[1]。
Frankia-沙棘共生固氮体系具有与Rhizobium-豆科植物相似的高固氮量,其固氮作用比豆科共生固氮持续的时间更长[2]。
在固氮作用中,通常固氮酶把 75% 还原力的氢去还原 N2,而把 25% 的氢以 H2的方式释放出细胞外浪费掉了,但有氢化酶存在下,分子氢又可以形成部分还原力的[H]ATP。
在 Frankia 中,氢化酶不是每个菌都含有并活力相同,而是存在着进化上的差异,多数 Frankia 含有氢化酶,而少数菌不含有氢化酶[3],因而不能氧化 H2使得根际周围土壤中的 H2含量较高。
水土保持林分类

水土保持林分类水土保持林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林木种植和管理,保护和改善土壤水分资源,预防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一种林业生态工程。
根据其功能和作用,水土保持林可分为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防护林、景观林和生态修复林等几类。
1. 防风固沙林:防风固沙林是指通过种植树木来抑制风沙的发生和发展,保护土壤不被风沙侵蚀的林木。
这类林木一般具有较大的冠幅、密度较大的树冠和茂密的树干,能够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袭。
常见的防风固沙林包括柽柳林、沙柳林、沙樟林等。
这些树种在根系发达、耐旱耐寒的特点下,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的侵袭,保护土壤质量和农田生产。
2. 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是指通过种植和管理林木,改善水源状况,增加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蓄存和补给能力的林木。
这类林木一般具有较强的吸水保水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源的质量和数量。
常见的水源涵养林包括毛竹林、杉木林、云杉林等。
这些树种在根系发达、枝叶茂密的特点下,能够有效地拦截和蓄存降水,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 防护林:防护林是指通过种植和管理林木,起到保护农田、城市和交通设施等的作用的林木。
这类林木一般具有较强的抗风、抗雨、抗雪和抗灾能力,能够有效地保护农田和人类居住区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常见的防护林包括柳树林、杨树林、松树林等。
这些树种在根系发达、树势挺拔的特点下,能够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保护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
4. 景观林:景观林是指通过种植和管理林木,打造美丽的自然景观,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的林木。
这类林木一般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常见的景观林包括樱花林、杜鹃花林、紫薇花林等。
这些树种在花期绚丽、色彩丰富的特点下,能够为人们提供美丽的景观,增添生活的乐趣。
5. 生态修复林:生态修复林是指通过种植和管理林木,修复和改善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重建生态系统的林木。
这类林木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能够有效地修复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地和水域。
水土保持推荐植物表

落叶乔木,株高可达1m,主干浑圆挺直,枝梗自然分层轮生于主干四周,层层分明有序水平向四周开展。喜光,耐半阴,喜高温湿润气候,深根性,抗风,抗污染,寿命长。树性强健,生长迅速,耐热、耐湿。
道住园于居公心适麻以绿
灌木类
序号
名称(拉丁文)
科名
特征
适用范围
1
山毛豆Tephrosiacandida
豆科
适用于水库、山林绿化。
6
铁刀木Cassiasiamea
豆科
常绿乔木,树图达20m,叶茂花美、开花期长、病虫害少,生长迅速,且萌芽力强,耐热、耐旱、耐湿、耐瘠、耐碱、抗污染、易移植。
适用于水库、山林绿化。
7
山杜英E1aeocarpusSy1vestris(1our)Poir
杜英科
常绿乔木,树高可达IOm左右,枝叶茂密,树冠圆整,霜后部分叶变红色。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偏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
适用于道路、居住区、公园绿化。
22
串钱柳
Ca11isterτιo∩vimi∩a1is(So1a∩d.)Chee1.
桃金娘科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形浓密,花多艳丽,耐烈日酷暑,不耐荫,既喜肥沃潮湿的酸性土壤,也能耐瘤薄干旱的土壤,抗寒抗逆性强。
适用于河道、水库、公园绿化。
23
蒲葵1ivistonaChinensis(Jacq.)R.Br.
Pierre
颇强,耐寒,抗风,抗大气污染。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
绿化。
27
秋枫Bischofiajava∩icaB1.
大戟科
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喜阳,稍耐阴,喜温暖而耐寒力较差,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水湿,根系发达,抗风力强,在湿润肥沃壤土上生长快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林树种综述
选择优良树种,掌握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是造好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措施之一。
如刺槐、油松、侧柏和紫穗槐等。
沟谷、坡脚、台田、路边有各种杨树、柿树、黑枣、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树种。
山上野生的树种主要有臭椿、黄连木、酸枣、荆条及胡枝子类的小灌木,离村庄较远的深山有葛条。
这些树种都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和经济价值,但各有其特点和优势。
因此,根据水土保持林的目的,把能在山坡上生长和便于造林的一些树种,进行造林试验,通过调查分析,比较优劣,从而选出可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树种。
在无水分胁迫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和对比了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结果表明,苗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趋势为上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针叶树种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低,阔叶树种最高,灌木树种位于中间;各树种苗木
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刺槐、白榆、紫穗槐、黄土半干旱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沙棘、山杏、柠条、油松和侧柏;水分利用效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侧柏、柠条、油松、刺槐、紫穗槐、白榆、沙棘和山杏。
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树种苗木的各项生理指标研究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大部分树种苗木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增加。
,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曲线不相同,其光合速率的光响应变化趋势遵循二次项模型。
在高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作用对光强
变化的响应与土壤水分条件基本无关,敏感性较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 光合作用对光强响应的敏感性增强。
.确定了刺槐与侧柏在干早、半干旱地区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适宜土壤水分条件和林地土壤水分管理标准: 刺槐适宜的SwC闭值为11.0%~15.5%(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52.0%~ 74.0%),最适SWC为13.0%(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62.0%)左右;所允许的最大土壤水分亏缺SWC为1众O%(近于田间持水量的48.0%)左右;土壤水合补偿点为4.55%(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21.7%)左右。
侧柏适宜的SwC闭值在9.5%~13.5%(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45.0%一64.0%之间;最适的SwC在10.5%(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50.0%)。
所允许的最大土壤水分亏缺SwC为8.5%左右(田间持水量的40.5%);土壤水合补偿点3.91% (近似于田间持水量
的18.6%)左右。
,林地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划分为: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头年12月至翌年3月上旬)、春季土壤水分损耗期(3月中旬至6月下旬)、夏季土壤水分恢复期(7月、8月和9月上旬)、秋季土壤水分消退期(9月中旬至n月下旬)4 个阶段。
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垂直变化划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0~30cm 左右的土层)、土壤水分活跃层(30~SOcm左右的土层)、土壤水分过渡层(80~ 18Ocm的土层)、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180cm或更低土层以下)4个层次。
.调查不同密度刺槐林分林下植物状况,研究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
指示作用,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其土壤水分、光照强度有显著减小的趋势,林下植被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逐步由典型的中生植物向早生植物过渡,反映出高密度林分林地土
壤的水分竞争激烈,渐渐出现干早、半干早地区成龄人工林土壤干化的现象。
.提出以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为指标的土壤水分生产力分级标准,界定出“无产无效水”、“低产低效水”、“中产高效水”、“高产中效水”“高产高效水”的概念及其土壤水分临界含水量。
分析表明:各试验林分绝大部分时间林木生长都处于较严重的土壤水分胁
迫状态;除在水分条件较好的8月、9月时间里,土壤含水量能达到或接近“高产高效”土壤含水量之外,其它时间均处于“低产低效水”的水分范围之内。
下面特别介绍水土保持先锋树种——刺槐:
刺槐属豆科植物,萌蘖性强,根系发达,具有根瘤,具有一定的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耐沙埋的能力,是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一、刺槐的生物学特性
刺槐为喜光树种,一般阳坡比阴坡生长好。
最适年平均温度为8-14℃,年平均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区,在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的地区,地上部分几乎年年冻死。
刺槐属浅根性树种,根系多集中在表土层的5-50厘米内,呈放射状伸长,交织成网,固土能力较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根有根瘤菌共生,能吸收利用空气中的氮素,具有很好的改良土壤作用。
生长迅速,栽植后五年内树高生长最快,平茬后仍可迅速生长。
二、刺槐的造林技术要点
(一)采种。
刺槐种子8-9月成熟,荚果由绿色变赤褐色,荚皮
变硬,种子发硬有光泽,即可采摘。
(二)育苗。
刺槐苗期怕涝,怕风,怕寒,忌重盐碱,圃地宜选沙壤土。
播种前,可用热水浸种,一般种粒浸种一昼夜后种子吸水膨胀即可播种,播种时期多在春季晚霜过后愈早愈好。
播种方式以床作条播或大垄条播为多,每亩播种量5-7公斤。
圃地不宜连作,苗期要加强肥水管理。
(三)造林。
刺槐主要采用植苗造林。
如采用截干栽植,截干高度为5-10厘米左右,栽植时露出地面2-3厘米。
造林季节可选在秋季上冻前和春季化冻后。
春季造林苗木应进行假植。
造林密度一般为1 60-330株,水土保持林、固沙林与薪炭林要栽植330株以上。
(四)混交方式。
刺槐混交林的生长量大,病虫害少,林分稳定,应大力提倡。
在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刺槐可与杨、柳、榆、紫穗槐等混交,在土石山区可与臭椿、麻栎、侧柏等混交。
三、效益分析
刺槐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因而在防治水土流失中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按每亩330株计,5年后平茬,亩产柄把330根,可获收入近千元,经济效益可观。
只有更好的了解水体保持树种才能有效的防治荒漠化问题,让我们从学习水体保持树种开始,从而使我们的未来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