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树种综述

水土保持林树种综述
水土保持林树种综述

水土保持林树种综述

选择优良树种,掌握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是造好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措施之一。如刺槐、油松、侧柏和紫穗槐等。沟谷、坡脚、台田、路边有各种杨树、柿树、黑枣、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树种。山上野生的树种主要有臭椿、黄连木、酸枣、荆条及胡枝子类的小灌木,离村庄较远的深山有葛条。。这些树种都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和经济价值,但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因此,根据水土保持林的目的,把能在山坡上生长和便于造林的一些树种,进行造林试验,通过调查分析,比较优劣,从而选出可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树种。在无水分胁迫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和对比了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结果表明,苗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趋势为上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针叶树种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低,阔叶树种最高,灌木树种位于中间;各树种苗木

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刺槐、白榆、紫穗槐、黄土半干旱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沙棘、山杏、柠条、油松和侧柏;水分利用效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侧柏、柠条、油松、刺槐、紫穗槐、白榆、沙棘和山杏。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树种苗木的各项生理指标研究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大部分树种苗木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增加。,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曲线不相同,其光合速率的光响应变化趋势遵循二次项模型。在高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作用对光强

变化的响应与土壤水分条件基本无关,敏感性较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 光合作用对光强响应的敏感性增强。 .确定了刺槐与侧柏在干早、半干旱地区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适宜土壤水分条件和林地土壤水分管理标准: 刺槐适宜的SwC闭值为11.0%~15.5%(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52.0%~ 74.0%),最适SWC为13.0%(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62.0%)左右;所允许的最大土壤水分亏缺SWC为1众O%(近于田间持水量的48.0%)左右;土壤水合补偿点为4.55%(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21.7%)左右。侧柏适宜的SwC闭值在9.5%~13.5%(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45.0%一64.0%之间;最适的SwC在10.5%(近似于田间持水量的50.0%)。所允许的最大土壤水分亏缺SwC为8.5%左右(田间持水量的40.5%);土壤水合补偿点3.91% (近似于田间持水量

的18.6%)左右。,林地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划分为: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头年12月至翌年3月上旬)、春季土壤水分损耗期(3月中旬至6月下旬)、夏季土壤水分恢复期(7月、8月和9月上旬)、秋季土壤水分消退期(9月中旬至n月下旬)4 个阶段。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垂直变化划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0~30cm 左右的土层)、土壤水分活跃层(30~SOcm左右的土层)、土壤水分过渡层(80~ 18Ocm的土层)、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180cm或更低土层以下)4个层次。 .调查不同密度刺槐林分林下植物状况,研究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

指示作用,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其土壤水分、光照强度有显著减小的趋势,林下植被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逐步由典型的中生植物向早生植物过渡,反映出高密度林分林地土

壤的水分竞争激烈,渐渐出现干早、半干早地区成龄人工林土壤干化的现象。 .提出以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为指标的土壤水分生产力分级标准,界定出“无产无效水”、“低产低效水”、“中产高效水”、“高产中效水”“高产高效水”的概念及其土壤水分临界含水量。分析表明:各试验林分绝大部分时间林木生长都处于较严重的土壤水分胁

迫状态;除在水分条件较好的8月、9月时间里,土壤含水量能达到或接近“高产高效”土壤含水量之外,其它时间均处于“低产低效水”的水分范围之内。

下面特别介绍水土保持先锋树种——刺槐:

刺槐属豆科植物,萌蘖性强,根系发达,具有根瘤,具有一定的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耐沙埋的能力,是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一、刺槐的生物学特性

刺槐为喜光树种,一般阳坡比阴坡生长好。最适年平均温度为8-14℃,年平均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区,在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的地区,地上部分几乎年年冻死。

刺槐属浅根性树种,根系多集中在表土层的5-50厘米内,呈放射状伸长,交织成网,固土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根有根瘤菌共生,能吸收利用空气中的氮素,具有很好的改良土壤作用。生长迅速,栽植后五年内树高生长最快,平茬后仍可迅速生长。

二、刺槐的造林技术要点

(一)采种。刺槐种子8-9月成熟,荚果由绿色变赤褐色,荚皮

变硬,种子发硬有光泽,即可采摘。

(二)育苗。刺槐苗期怕涝,怕风,怕寒,忌重盐碱,圃地宜选沙壤土。播种前,可用热水浸种,一般种粒浸种一昼夜后种子吸水膨胀即可播种,播种时期多在春季晚霜过后愈早愈好。播种方式以床作条播或大垄条播为多,每亩播种量5-7公斤。圃地不宜连作,苗期要加强肥水管理。

(三)造林。刺槐主要采用植苗造林。如采用截干栽植,截干高度为5-10厘米左右,栽植时露出地面2-3厘米。造林季节可选在秋季上冻前和春季化冻后。春季造林苗木应进行假植。造林密度一般为1 60-330株,水土保持林、固沙林与薪炭林要栽植330株以上。

(四)混交方式。刺槐混交林的生长量大,病虫害少,林分稳定,应大力提倡。在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刺槐可与杨、柳、榆、紫穗槐等混交,在土石山区可与臭椿、麻栎、侧柏等混交。

三、效益分析

刺槐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因而在防治水土流失中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按每亩330株计,5年后平茬,亩产柄把330根,可获收入近千元,经济效益可观。

只有更好的了解水体保持树种才能有效的防治荒漠化问题,让我们从学习水体保持树种开始,从而使我们的未来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

1-附件: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附件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2016·北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 (2) 第三章技术经济指标 (4)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17) 第五章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 (20) 第六章附则 (21) 附表: 附表A 人工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22) 附表B 飞播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4) 附表C 封山(沙)育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7) 附表D 造林辅助措施技术经济指标表 (52) 本指标规范用词说明 (62) 附加说明 (63) 附录: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条文说明 (64) 造林区域范围县名单 (72)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案列 (8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估算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可行,确保各类防护林造林质量和成效,满足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部署2014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规建函〔2014〕34号),以及《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修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林工程建设中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造林费用投资指标,以及沙障、围栏、整地、浇水、地膜、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泡苗池、假植、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费用投资指标。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造林工程建设中造林和管护期间的投资估算。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的投资估算。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的投资估算。 第六条本标准术语和定义在条文说明中释义。 第七条退化林修复、迹地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更新改造等造林部分的投资估算可参照本标准。

全国水土保持林树种一览表

全国水土保持林树种一览表 树种名称 生物学特性 分布地区及地势条件 造林方法 用途 油松 常绿乔木,适应性强,喜光,抗风,耐寒,耐旱,耐瘠薄,不耐盐碱,喜生于微酸性及中性沙壤土中,根系发达,生长较慢 华北、西北和华中、西南部分地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阴坡、半阴坡 植苗直播 护坡固沙;建筑用材,矿柱材,薪炭材 侧柏 常绿乔木,适应性强,稍耐阴,抗风,耐寒,耐旱,耐湿,耐瘠薄,喜生于中性及微碱性土壤,微酸性土壤也能生长,深根性,生长缓慢 华北、西北、华中等地,海拔1500米以下的黄土丘陵及土石山区,半阴坡、阳坡 植苗直播 护坡;建筑、车船、矿柱、家具和雕刻用材 杨树 乔木,适应性强,喜光,很耐寒,较耐旱,耐水湿,较耐盐碱,喜生于中性及石灰性湿润肥厚沙壤土,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繁殖容易 除华南以外的全国各地,海拔2400米以下的平地、沙地、河岸和黄土丘陵山地 植苗插条埋条分蘖 护岸护滩,防风固沙,一般用材,化纤及造纸原料 旱柳 乔木,适应性强,喜光,抗风,耐寒,耐旱,耐水湿,较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生于各种性质的土壤,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萌芽力强 华北、西北和华中,海拔2300米以下的平地、沙地和丘陵山地 植苗直播分蘖 护岸护滩,防风固沙,一般用材

乔木,适应性强,喜光,抗风,很耐干旱,耐瘠薄,耐微盐碱,不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喜生于中性、石灰性土壤,浅根性,侧根发达,生长迅速,根蘖能力强 华北、西北、东北、西南,海拔1200米以下的平地、沙地、山麓和黄土丘陵、低山、阳坡 植苗直播分蘖 护坡固沙,改良土壤;车辆枕木、矿柱及小农具、家具用材、薪炭材;叶可作肥料、饲料,花为良好蜜源 白榆 乔木,适应性较强,喜光,抗风,极耐寒,耐干旱,耐瘠薄,不耐水湿,耐微盐碱,喜生于石灰性土壤,深根性,侧根发达 华北、东北、西北、华中等地区,海拔1800米以下的平地、沙地、黄土丘陵、山地、阳坡 植苗直播 护坡,防风固沙;一般用材,叶为良好饲料 臭椿 耐微盐碱,不耐水湿,喜生于中性、石灰性土壤,深根性,主根发达,侧根少,生长迅速 西北、华北、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地、沙地、黄土丘陵、山地、阳坡 植苗直播分根 护坡固崖,四旁绿化;木材可作家具、农具、梁檩及造纸原料,籽可榨油,叶可养蚕,根可入药 楸树 乔木,喜光,较耐寒,喜石灰性肥厚的土壤,主侧根发达,生长较快 华北、西北海拔1500米以下的平地、黄土丘陵、低山 植苗分根 护坡,四旁绿化,建筑用材,各种家具良材 泡桐 乔木,喜光,耐寒性差,稍耐旱,怕积水,稍耐盐碱,喜生于石灰性深厚肥沃沙土壤,侧根发达,生长迅速,萌蘖性强 华北、华中和西北、东北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地、轻沙地、丘陵低山 植苗插条压条分根 护坡、护塬、护岸,四旁绿化;家具良材,叶可作肥料 树种名 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 园林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第三章园林树种的选择与生态配植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栽培中树种选择与配植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种选择、适地适树、种植密度及树种组成,生态配植。 难点: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树种的选择与搭配,生态配植。 第一节园林树种的选择 一、树种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应考虑: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使栽培树种最大限度满足生态和观赏效果的需要。 主要原则:1. 适地适树;2. 根据栽植的目的;3. 群植时,选择生态习性差异大的树木;4.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尽可能地综合利用;5. 苗木的来源较多,栽培技术可行,成本不要太高;6. 安全而不污染环境。 [例]行道树的选择:冠大、荫浓;高大乔木,枝下高>2m;树木无臭、无毒,干无刺,花果不污染衣物,耐践踏、耐铺装。 二、适地适树 (一) 概念 使栽植树种(或品种、类型)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 “树”-树种(或品种、类型)的生物学、生态学及观赏方面的特性。 “地”-栽植地的气候、土壤、生物及污染状况。 (二) 适地适树的标准 1. 生物学标准:(1) 栽植能成活;(2) 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3)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有相应的稳定性。该标准可用立地指数和其它生长指标来评价。 2. 功能标准:(1) 生态效益;(2) 观赏效益;(3) 经济效益。 (三) 途径与方法

1.途径:(1) 对应选择(双向选择),包括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2) 改地适树;(3) 改树适地,包括选种、引种、育种。关系:(1)为基础,(2) (3)只有在(1)基础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方法 充分了解地与树的特性,深入分析树种与立地因子的关系,选择最适树种。可分两步:先调查分析“地”的特性,然后根据地的特性和栽植目的选择树种。 (1) 地的特性的调查分析:了解栽植地区的大气候与地貌特征;分析绿地类型及其对树木的功能要求;分析栽植地段地面状况及对生长的影响;调查栽植地点的小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及环境污染状况;分析生物因子,特别是病虫危害的可能性和可控制的程度。 (2) 树种筛选:在功能效益相似的树种中,选最适树种;对功能与适应性相似的树种,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对乡土树种,应区分中心分布区和边缘分布区;已基本驯化的外来树种(如悬铃木、池杉、刺槐等),可视为乡土树种;新引进树种或类型,从与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似的原产地引种,并经试栽,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均应注意种源的选择。 第二节栽植密度与树种组成 一、栽植密度 (一) 栽植密度的概念与意义 1.概念: 2.意义:结构是否合理,群体是否稳定;空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美学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二) 密度对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1. 影响树冠和林冠的发育; 2. 影响群体及其组成个体形象的表现程度; 3. 影响树干直径和根系生长; 4. 影响开花结实。 (三) 确定栽植密度的原则 1. 根据栽培目的; 2.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3. 根据立地条件; 4. 根据经营要求。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方案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流失地区经人工控制(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土地经济系统和土地自然系统间耦合构成土地经济系统,如何使这个复杂系统的结构合理,水土流失处于正常侵蚀范围之内,经济效益最佳,运行高效,是多年来林业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林业措施不仅是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是发展经济与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通过林业措施使相对稳定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它对外界的干扰、破坏,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持续发展。第一节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益水不仅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先决条件,而且是全球与局部气候状况的重要决定因素。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水的用途要求越来越高,用量越来越大,例如我国目前的全国年总需水量在二十世纪 80 年代 4400 亿m3 的基础上增加到了 6800 亿 m3,即增加 50%以上。当前,在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工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但是,由于水的性质所决定,它不仅对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有时造成不便甚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据估计,地球大陆上的总降水量约 11.9 万 km3。这些水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

式返回大气;面另一部分则变成地表径流。由于这些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不均匀性,过量的地表径正常常超出正常的河槽,形成洪水而淹没平地,破坏农田与城镇,引起重大伤亡事故,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另一面。当高空的水蒸气以雨滴的形式下降时,雨滴的动能又可使土壤颗粒崩解,形成结皮,迅速降低地表土壤的入渗能力,引起坡面侵蚀,并增加洪水量,引起沟道、河流侵蚀,甚至引起泥石流暴发,诱导滑坡等重力侵蚀,被冲入河流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沉积,可造成河床、湖泊、水库的淤积,降低其调洪能力,并使水质受到污染,成倍地增加洪水所造成的损失。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是大量降雨所造成的破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人们不仅认识到了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不平衡的矛盾,而且也认识到了陆地森林的巨大调节作用。地球上现有约 40 亿 ha 的森林正在保护着地球上的主要江河的安全。森林对水资源的这种调节作用即所谓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的作用。又称森林水库的作用。水土保持林与的关系其实质是水土保持林的水量平衡,即水土保持林对各水量平衡要素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受气候、地形、土壤、地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综合评价中如何区分出水土保持林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总的来说,水土保持林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防止洪水,改造局部地区水

混交林的树种选择

混交林的树种选择 小编:张新空发布时间2014-02-08 来源:林业英才网 主要树种的选择 主要树种的选择应坚持经济和生物兼顾的原则。所谓经济原则就是选择符合造林目的的树种,林种是造林目的的集中体现。根据《森林法》的规定,我国的林种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四旁”植树虽不列入单独的林种,但就其重要性来说,也相当于一个林种。防护林是个大的林种,按照其防护目的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海岸防护林、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等若干次级的林种,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则是根据最有利于发挥其具体的防护效益,例如,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要求树体高大,树冠不很开阔,根系水平发育对农作物的胁地不大等。用材林也是个大的林种,可以分为一般用材林和专用用材林,专用用材林现在发展的趋势是定向培育,要求树种生长迅速,材质良好,单位面积的产量高并符合定向培育的目标,例如,纸浆林或纤维用材林还要求木材的纤维含量高,长度大,颜色线,易漂白等。其余林种的树种选择也根据这些原理。 伴生树种的选择 主要树种确定后,需要选择伴生树种与之混交。伴生树种的作用是促进主要树种的生长,如果伴生树种选择不当,它会压抑甚至取代主要树种,所以,选择适宜的伴生树种是营造混交林得以成功的基础。 混交林伴生树种选择的原则是,在伴生树种正常生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护土、改土和辅佐的功能,为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所谓护土,就是要求生长迅速,很快覆盖地表,尽快发挥水土保持的功效;所谓改土,就是具有良好的土壤改良性能,例如豆科或某些非豆科固氮树种以及其他多种阔叶树种就具备这种特点;所谓辅佐,就是促进主要树种的生长和干形发育。对伴生树种还应要求: (1)与主要树种的生态要求有一定差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树种间的竞争,更好发挥其互补作用。例如,主要树种一般是高大的阳性树种,伴生树种常选树体中等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的耐阴或较耐阴树种。 (2)生产一定数量的木材或其他林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发挥环境美化作用。 (3)最好具有抗污染、抗病虫害或耐火特性,尤其是不能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 (4)最好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耐修剪,以便在对于主要树种生长构成威胁时通过平茬和修剪等手段调节树种间相互关系。

混交林的营造

第十六章 第一节混交林的特点 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它树种,但其材积比例不足一成的林分称纯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叫混交林。混交林的组成在造林时以各种树种占全林株数的百分比表示,包括所有的乔、灌木树种;成林的用每一乔木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占全林总胸高断面积的百分比(或成数)表示。 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有以下特点: 1.能比较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利用生态学和生物学习性不同的树种进行混交,可以使营养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如将耐荫性(喜光与耐荫)、根型(深根与浅根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前期生长型与后期生长型)以及嗜肥性(包括吸收利用时间)等不同的树种混交在一起,可以占有较大的地上、地下空间,有利于各种树种分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范围内利用光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 2.能改善立地条件 不同的树种,对土壤中的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这样就使得混交林枯落物的化学成份大大丰富于纯林。加之混交林丰富的枯落物给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速了枯落物的分解,从而可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最重要的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的树种更可以直接固氮,使土壤变得肥沃。近几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沙棘是一种良好的肥料树种,据辽宁水保所测定,在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林中土壤的含氮量较小叶杨的纯林高,其增加幅度为1.04—12.38%,有机质增加了8.95—27.83%。混交林中的小叶杨叶片含氮量较毗邻的纯林高33.63%。固原地区林技站的调查则表明,在油松与沙棘5年生混交林内,油松胸径连年生长量是同龄油松纯林的149%。与纯林相比,混交林还能缓解纯林中林木对某些土壤营养元素的专一吸收,防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地力衰退,使林分产量下降。

沟道防护林

沟道防护林 gully protection forest 用于控制地表径流下泄,冲刷,制止沟头前进、沟壁扩张、沟床下切,防止侵蚀沟进一步发展,减少沟道输沙量的水土保持林体系。它又可分为沟缘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坡防护林和沟床防冲林。 沟缘防护林①作用。沟缘地带是坡面与沟谷的交界处,坡度由缓变陡峻发生急剧转折,常形成陡坎。由坡面下泄的径流经此陡坎,常造成陷穴、跌穴、崩塌及滑坡,导致沟岸扩张,蚕食坡面。营造沟道防护林的目的是分散、吸收和滞缓径流,固定沟岸,保护农田。②布设与配置。应根据集水面积、沟坡坡度、沟壁稳定程度和土地利用状况来确定。集水面积小、坡度不大、沟壁较稳定的部位,林带可在沟缘线以上2~3米处配置。若集水面积大、沟岸不稳定,则林带沿沟缘稳定线以上2~3米处配置。前者林带宽度为5~10米,后者则为10~20米。造林时应选择抗冲性强、固土作用大的深根性树种,尽量营造混交林,并与护沟工程(如封沟埂等)结合。 沟头防护林①作用。侵蚀沟沟头是径流汇集入沟最集中的地段,其上部大多有一集水凹地(称沟掌地),在沟头部位形成跌水、崩塌,冲蚀极为活跃,使沟头不断前进,沟底不断下切。营造沟头防护林可吸收、阻滞和分散径流,固定沟头,制止溯源侵蚀。②配置。沟掌地为沟头侵蚀最为活跃的地方,是治理的重点。防护林应与流水线垂直,沿等高线布设。林带宽度根据沟掌地的面积、径流量与侵蚀强度确定,一般宽度为10~20米;但沟掌地面积小,坡度大、侵蚀强烈,也可以全面造林。③营造。应选择根蘖性强、固土抗冲的速生树种。在坡度平缓地段也可采用桑树等经济树种。在营造沟头防护林时,应与沟头修筑工程措施相结合,如封沟埂、沟头蓄水池等,一般防护林应配置在这些工程之上。 沟坡防护林①作用。一般侵蚀沟沟坡面积较大而且坡度也陡,重力侵蚀活跃,侵蚀类型复杂,如崩塌、滑坡、泻溜以及洞穴侵蚀等,还有不合理放牧而形成的鳞片状侵蚀,不合理开垦而促使面蚀与沟蚀的发展。沟坡侵蚀由于径流汇集来自沟缘线以上大面积坡面,且坡度愈来愈陡,径流量大,冲刷动能强,为小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部位。沟坡营造水土保持林在于缓流固坡,阻止沟壁扩展。②配置。一般在沟坡上沿等高线带状造林。在陡缓交错的沟坡上,防护林可布设在缓坡处。沟坡防护林宽度一般在15~20米。③营造。沟坡不同部位土壤水分差别较大,一般说来,沟坡上部较干燥,宜选择抗旱性强、耐瘠薄、固±作用大的树种;沟坡下部可选用速生树种。造林时应与修建水平阶,水平沟或鱼鳞坑等坡面防护工程结合。 沟床防冲林①作用。沟床为洪水、常流水汇集之处,冲刷严重,导致沟底下切、沟床两岸侧蚀冲掏,造成沟壁崩塌,扩展。营造沟床防冲林的目的是制止沟底下切、沟壁扩张、拦淤泥沙、减少输沙量。②配置。应与流水线方向垂直布设。布设模式有栅状、片段和全面造林。栅状造林是与水流方向垂直,每隔10~20米栽3~10排树(相当于5~15米宽);片段造林是与水流方向垂直,每隔30~50米营造20~30米宽的林带;全面造林是在侵蚀严重地方都栽上树。③营造。应选择耐涝、抗冲、根蘖性强的速生树种。造林时应与谷坊等工程措施结合。为减少输沙量,采用客土留淤造林方法和小土埂客土留淤造林法,这些都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其效果较好。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基础科学《沟道防护林》农业出版社第86页(1447

全国水土保持林树种一览表

全国水土保持林树种一览表 全国水土保持林树种一览表 树种名称 生物学特性分布地区及地势条件造林方法用途油松常绿乔木,适应性强,喜光,抗风,耐寒,耐旱,耐瘠薄,不耐盐碱,喜生于微酸性及中性沙壤土中, 根系发达,生长较慢 华北、西北和华中、西南部分地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阴坡、半阴坡 植苗直播护坡固沙;建筑用材,矿柱材,薪炭材侧柏常绿乔木,适应性强,稍耐阴,抗风,耐寒,耐旱,耐湿,耐瘠薄,喜生于中性及微碱性土壤,微酸性土壤也能生长,深根性,生长缓慢华北、西北、华中等地,海拔1500米以下的黄土丘陵及土石山区,半阴坡、阳坡植苗直播护坡;建筑、车船、矿柱、家具和雕刻用材杨树乔木,适应性强,喜光,很耐寒,较耐旱,耐水湿,较耐盐碱,喜生于中性及石灰性湿润肥厚沙壤土, 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繁殖容易除华南以外的全国各地,海拔2400米以下的平地、沙地、河岸和黄土丘陵山地植苗插条埋条分蘖护岸护滩,防风固沙,一般用材,化纤及造纸原料旱柳乔木,适应性强,喜光,抗风,耐寒,耐旱,耐水湿,较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生于各种性质的土壤,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萌芽力强 华北、西北和华中,海拔2300米以下的平地、沙地和丘陵山地植苗直播分蘖护岸护滩,防风固沙,一般用材刺槐乔木,适应性强,喜光,抗风,很耐干旱,耐瘠薄,耐微盐碱,不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喜生于中性、石灰性土壤,浅根性,侧根发达,生长迅速,根蘖能力强 华北、西北、东北、西南,海拔1200米以下的平地、沙地、山麓和黄土丘陵、低山、阳坡植苗直播分蘖 护坡固沙,改良土壤;车辆枕木、矿柱及小农具、家具用材、薪炭材;叶可作肥料、饲料,花为良好蜜源 白榆 乔木,适应性较强,喜光,抗风,极耐寒,耐干旱,耐瘠薄,不耐水湿,耐微盐碱,喜生于石灰性土壤, 深根性,侧根发达 华北、东北、西北、华中等地区,海拔1800米以下的平地、沙地、黄土丘陵、山地、阳坡 植苗直播 护坡,防风固沙;一般用材,叶为良好饲料 臭椿 耐微盐碱,不耐水湿,喜生于中性、石灰性土壤,深根性,主根发达,侧根少,生长迅速

营建混交林树种的选择

摘要:在营造混交林时要注意树种的选择,详细掌握树种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混交林;树种;选择 混交林是由2种或2种以上树种所组成,造林前一定要认真选择树种。混交林组成的树种中,按其在林分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可分为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按形态特征可分为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窄冠树种与宽冠树种,深根树种与浅根树种等;按生态习性可分为喜光树种与耐荫树种,喜肥树种与耐瘠薄树种,喜湿树种与耐旱树种等。 各类树种在林分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选择的要求和原则也不一样。因此,混交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既要遵照一般造林的共同原则,又要符合营造混交林的原理。一般造林树种选择主要考虑的条件是:一是适地适树,选择的树种能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二是符合造林的目的要求,如速生、丰产、优质、用途广、价值高等。三是抗性强,对病虫害、霜冻、风害有抵抗能力;四是能够维护和改善地力。混交林树种的选择除上述基本条件外,应着重考虑所选择的树种在混交林的组成中能否互利共存,实现预期的混交效果。同时,在进行混交林树种选择时,不要有共同的病虫害。 1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 1.1主要树种。主要树种的选择要符合造林的目的,造林的目的可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如:营建防护林时,可选择树体高大、树冠不很开阔、根系发达的树种(在营建农田防护林时,特别要注意所选树种的根系水平发育不能对农作物造成影响);营建用材林时,可选择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树种。 1.2伴生树种。伴生树种的选择要在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护土、改土和辅助的功能,为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如:具有根瘤菌能起固氮作用的豆科和非豆科树种(刺槐、紫穗槐、合欢等),都具有良好的土壤改良能力。 2按形态特征分类 2.1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落叶树种一般每年落叶一次,凋落物数量较多,且由于每年的落叶季节,林地的透光量增大,地面温度明显升高,有利于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因此,采用落叶树种(水杉、银杏、杨树、柳树等)与常绿树种(杉木、桧柏、侧柏、女贞等)混交,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2窄冠树种与宽冠树种。不同树种的树冠形态有宽窄、疏密、长短之分,其占有空间幅度、透光性能也不同,从而影响种间关系和混交效果。按树冠的幅度有宽冠(如银杏、泡桐、马尾松、毛白杨等),窄冠(如杉木、水杉、柏木、侧柏等),中冠(如白皮松、槐树、毛白杨、柳树等)。 2.3深根树种与浅根树种。不同树种的根系结构不同,有的主根明显,有的侧根发达,有的根系舒展扩散,有的根系密集狭窄,它们的分布范围、密度、根量大小各不相同。此外,它们的可塑性、穿透力和再生力也有所差别,这些因素在营建混交林时都要考虑。根据根系的结构特点,可分为深根性树种(如柿树、枣树、核桃等),浅根性树种(如侧柏、泡桐、白蜡、垂柳等)。 3按生态习性分类 3.1喜光树种与耐荫树种。不同树种对光的需求量及适应范围也不同,比如,一些树种能适应较弱的光照,而另一些树种只能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忍耐庇荫。因此,根据树种的耐阴程度可分为:阳性树种(如水杉、马尾松、银杏、杨树、柳树等),中性树种(如杉木、白皮松、桧柏、女贞等),阴性树种(如冷杉、红豆杉等)。 3.2喜肥树种与耐瘠薄树种。林木一般都是在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如杉木、落叶松、桧柏、垂柳等;但也有一些树种较耐瘠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如马尾松、柏木、皂荚、构树、槐树等。 3.3喜湿树种与耐旱树种。根据树木对水湿条件的要求不同,还可分为喜湿树种,如水杉、侧柏、香椿等;耐旱树种,如马尾松、银杏、柏木、构树等。此外,还有些树种既喜湿又耐旱,如池杉、杞柳、垂柳、柿树等。 参考文献 [1]愈新妥.混交林营造原理及技术[M].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1989. [2]高明会.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搭配[J].科技致 富向导,2014(21):46. [3]高国军,张在炎,王士永,等.重庆市造林树种的 选择及其营建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2(11): 101~104. 营建混交林树种的选择 焦保武张建龙 (国有洛宁县全宝山林场河南洛宁471700) 林果花卉现代农村科技2019年第4期31 ··

防护林分类

防护林及林种划分 任何森林都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但不能把所有的森林都视为防护林。因此,只有那些为了达到某种防护意义而划定的森林才叫做“防护林”。比如在大江大河的上游集水区的森林叫“水源涵养林”,在表土疏松土壤易于被水冲走的山区陡坡上的森林叫做“水土保持林”,在平原农区所营造的农田林网叫做“农田防护林”。这些都是“防护林”。随着工业发展而带来的大气和水质的污染,森林的不断减少和由之而来的环境沙漠化和各种灾害性气候等,经常给交通、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损失。因此,人们逐渐把对森林的注意力从生产木材转向发挥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例如,中国自70年代末在西北、华北、东北营造的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全长约7000km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就属此目的。根据发挥的主要防护作用不同,防护林又分为若干具体林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防护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海岸防护林、护路林等。 一、水源涵养林 河流两岸和上游水源区以及水库周围以涵养水源为目的的森林叫做“水源涵养林”。理想的水源涵养林应该是由比较高大的乔木和比较矮小的灌木相结合,并且由多树种和不同年龄的林木组成。林冠密集,多层次,枝叶茂盛。这样的林子,在林学上叫做复层异龄混交林。 森林为什么能够涵养水源呢?在森林覆盖下,每当降雨,会有10%~30%的雨水阻滞在林冠枝叶上。其中林木本身吸收一些,雨停后蒸发一些,其余的雨水顺枝干流下,或辗转周折通过林冠层滴落到林地上。在这种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多,长期堆积在地表,构成厚厚的枯枝落叶层,叫做“死地被物”。一部分枯枝落叶经真菌、细菌分解成一层厚厚的碎屑和腐殖质。这些腐殖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非毛细管孔隙度,从而大大增加了土壤贮存雨水的空间。在许多情况下,林冠下还聚生了厚厚的一层植物,叫做“活地被物”。它和“死地被物”一起统称“地被物”。滴落在林地的雨水,由于受到林冠的阻隔,大大降低了对地表的冲击力,并且很快被地被物所吸收,然后慢慢渗入到土壤和基岩,被“贮存”起来。这就是森林涵养水源的物理机制。水源涵养林就是在需要的地方专为发挥这种作用的森林。 森林的贮水量即水源涵养能力,是由树木本身的吸附量、地被物贮存量和土壤、基岩的贮存量三部分组成的。一片森林的贮水量即水源涵养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这三部分的条件。通常林冠层次越多、越浓密、地被物和土层越厚、基岩空隙度越大,贮水能力就越大,反之,贮水能力就越小。因为森林贮存的水分缓慢地流动,降水停止后,下游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以溪流、泉水、潜流等形式得到水源补给。根据观测,森林涵养水源保证补给水分的时限,因坡度、基岩、坡面状况而不同,从两个月到一年不等。由此可似看出森林涵养水源的巨大能力。林地坡面平缓、土层深厚、林木郁闭好的针阔叶混交的复层异龄林贮水能力最大;基岩坚硬和空隙度小,土层浅薄,林木郁闭差且由单一树种组成的单层同龄林贮水能力最小。不同的林子贮水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十分悬殊。没有森林覆盖的光山秃岭,涵养水源的能力就大不一样。雨水因无林冠阻拦,直接冲击地表。地表又缺少地被物覆盖,雨水直接冲击地面泥沙,来不及渗入土壤,就汇成径流,顺着倾斜的坡面,挟带泥沙,迅速流走。无数径流又汇成大股洪流,激浪翻石,汹涌奔腾,形成山洪暴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都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现在全世界都提倡在河流两岸和河源区以及水库周围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以增强山坡蓄水、保土的能力,力求在雨季能够大量贮存雨水,暴雨不成灾;在无雨或少雨的季节,又能源源不断地补充下游的径流量。

生态防护林

生态防护林 前言 日趋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国内外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研成果表明,在遭受旱涝、风沙和霜冻等危害的农田上营造不同类型的农田防护林,不仅可以减免自然灾害的侵袭和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而且还可以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所以,大面积地营造农田防护林,实现农田林网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农田生态防护林的生态效益 1、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 林带对气流具有3种主要作用:①改变林带附近的流场结构。气流通过林带进,流线和迹线变弯曲,空气质点不再沿平直方向运动。②影响林带附近的风速。林带背风面风速明显减弱,个别部位也可能加强。③改变气流的状态,使乱流的影响不同。 2、农田防护林的热力效应 林带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等气象要素所引起的变化可归为林带的热力效应。 3、农田防护林的水文效应 主要包括林带对蒸发蒸腾的影响、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林带对土壤湿度的影响、林带对降水和积雪的影响和林带对地下水的影响。 4、农田防护林的土壤改良效应 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的功能,从而对土壤的水、热条件有相应的改善。此外,根系的活动和地上部分树木有机体的积累、枯落物分解,必然对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导致土壤特性、肥力和结构的改变 农田生态防护林的经济效益——带动脱贫致富 1、农田防护林是平原的木材生产基地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良,树木生长迅速,轮伐期短,加上劳动力充足和交通方便,因此农田林网( 加上“四旁”绿化和片林) 成为平原地区的木材生产基地。 2、农田防护林是重要的农村能源生产基地 农田防护林可为农村提供大量烧柴,成为农村群众生活的重要能源。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鄢陵科技服务组的调查,山西夏县的一个 350 m × 400 m 的林网网格,林带树木 2 ~ 4 行,株行距2 m × 2 m,造林10 a后可提供木材165 m3 ,烧柴27 000 kg。广东省农田林网科研协作组对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的研究认为:新银合欢树种,1 a生平均树高3. 6 m,3 a生平均树高8. 9 m,平均

浅析混交树种选择的参照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a272702.html, 浅析混交树种选择的参照条件 作者:楚金玉高文龙张坤等 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8期 【摘要】按培育的目标结构模式要求如何选择混交树种问题,是实施混交造林成功的关 键所在。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发挥混交作用及调节种间关系的主要手段,对保证造林顺利成林,增强稳定性,实现培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混交树种选择一般可参照的条件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剖析,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混交树种;科学选择;参照条件 营造混交林首先要按培育目标要求及适地适树原则选好主要树种(培育目的树种)的同时,应重点考虑的是按培育的目标结构模式要求如何选择混交树种(可作为次目的树种或伴生辅佐树种)问题,应该说这是实施混交造林成功的关键所在。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发挥混交作用及调节种间关系的主要手段,对保证顺利成林,增强稳定性,实现培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混交树种选择不当,有时会被主要树种从林种排挤了出去,更多的可能是压抑或替代主要树种,使培育混交林的目的落空。下面介绍混交树种选择一般可参照的条件。 1 选择混交树种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选择混交树种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与主要树种之间的种间关系性质及进程,要选择的混交树种应该与主要树种之间在生态位上尽可能互补,种间关系总体表现以互利(++)或偏利与主要树种(+0)的模式为主,在多方面的种间相互作用中有较为明显的有利(如养分互补)作用而没有较为强烈的竞争或抑制(如生化相克)作用,而且婚生树种还要能比较稳定地长期相伴,在产生矛盾时也要易于调节。 2 选择混交树种要很好地利用天然植被成分 选择混交树种时要很好地利用天然植被成分(天然更新的幼树、灌木等)作为混交树种,运用人工培育技术与自然力作用的密切协调形成具有合理林分结构并能实现培育目标的混交林。如利用自然力贵州农学院在喀斯特石质山地采取“栽林留灌保阔”措施形成的松阔混交林及北京市林业局在华北石质山地采取“见缝插针”方式形成的侧柏荆条混交林等的实践是值得在今后混交林培育中仿效的。 3 选择的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 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即除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外,也可以辅助主要树种实现林分的培育目的。 4 选择的混交树种应具有较强的耐火和抗病虫害的特性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指大气降水达到林冠层时,一小部分雨水被树木的枝叶截拦,附着于枝叶的表面,然后慢慢地蒸发回大气中。 要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截留率: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之比; 郁闭度大,复盖层多,林冠的截留率就大;截留率:针叶树>灌木>软阔叶树>硬阔叶树;当降水量小时,截留量是随降水量的增加成正比增加的,当截留量大致或接近极佳进,降水再增加,截留量也无法增加了; 以便给予相同的林学技术措施。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森林经营类型,也称林分经营类型,简称经营类型。 一些在地域上分散,但林况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相同,并需采取统一的经营方针及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和经营措施的许多小班(林分)组合起来的总体。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状况,并拟定各项技术措施的类型表。 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S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面积S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是指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面林缘在林带高度一下的平均风速与旷野同一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之比,以α0表示。透风系数是鉴定林带结构有利的重要参数。在研究工作和生产上常以林嗲的透风系数值作为判断林带结构优劣指标,但它不是林带本身结构的指标。 是指护坡林切实起到吸收调节作用的有效面积和防坡林的总面积的比值(此数越接近1,起的作用越大) 在高度郁闭的由喜光树种组成的幼林中,无论在林木的高度和粗度方向,边行均比在林分中心生长的林木生长量为大,形成边行优势的现象,亦称边行效应 为了解决林木之间或树种之间和其它植物之间的矛盾,保证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不受次要树种等的抑制,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抚育间伐种类 与相邻区域又有显著差别的地段,是调查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一般按权属、地类、立地条件类型等进行区划。按地类区划包括非林业用地小班和林业用地小班。 森林资源:指森林所占的林地和森林内蓄积的木材,以及森林内的其它植物资源(灌木、草本、苔藓等)、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及环境资源。 防护林: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为目的,充分利用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及其他防护功能而营造的森林。 防护林体系:在一个自然景观地带内,依据不同的防护目的和地貌类型而营造的各种人工防护林和原有的天然林,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将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森林植物群体系统。 林冠截留作用: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林冠截留量: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耐盐碱树种选择

耐盐碱树种选择 乔木树种 刺槐:刺槐的根可直接固定氮素,是沙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但不宜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植。 垂柳:喜生活在湿地和水边,中度耐盐碱,可作盐碱地重要防护林树种。 旱柳:是沙碱地速生树种之一,耐水湿,适宜在轻度硫酸盐土地上生长。在涝碱相随地区的河渠两侧及盐碱洼地 可种植,宜作为先锋树种及薪炭林。亦是农田防护林 的良好树种。 臭椿:生长迅速,为盐碱地初期造林的先锋树种,并可护岸防风。可在渠道两侧及地势较高处的道路两侧种植。皂荚:喜光而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适当湿润土壤,但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质及盐碱甚至 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长。 毛白杨:在肥沃湿润的地方生长良好,在轻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并能耐短期水淹。适宜做速生丰产林、农田防 护林以及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杂交杨:如中林46杨、69杨等,在土壤含盐量0.5%、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米、雨季有积水的情况下生长正常, 为用材林、防护林、四旁绿化的良好速生树种。

白榆:较耐盐碱,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4%时生长良好。可做材林、农田防护林及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栾树: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冠近圆球形。 喜光,耐寒,耐旱,耐短期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含盐量为0.35的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栾树花期6月~7月,果9月~10月成熟,是北方地区不可多得的花果俱赏的行道树种。 暴马丁香: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至小乔木,可培养成干高度为3米左右的乔木。喜光,稍耐阴,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含盐量为0.3的盐碱土。暴马丁香花开雪白一片,花香四溢。 梓树:紫葳科梓树属落叶乔木,树冠阔卵圆形。喜光,较耐寒,耐旱,耐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含盐量0.2的轻盐碱土中正常生长。 桑树:耐盐、耐水性都很强,可在农田防护林两侧种植。梨树(杜梨):为耐寒、耐涝、中度耐盐性果木树种之一如用杜梨作为嫁接梨树的砧木,耐涝碱性更强。能在 含盐量0.6%的土壤上生长。 枣树(沙枣):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除沼泽地和重碱性土地

防护林树种选择

防护林树种选择 防护林和其它林种的树种无明显区别,这是因为用材林和经济 林也同样有防护作用。有的树种是多用途的,作防护林的树种, 一般也可以作用材林和经济林培育。只是用材林树种,要考虑培育大宗的木材产品和高的木材生长量,经济林树种要考虑较大量林副产品生产,要求副产品高产。而防护林培育木材和副产品不是主要的,主要是生态环境上的效益。 有些造林则有具体的目标。防护林中有农田防护林、护岸护路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都要求选择具有不同特性的树种。比如,适于营造纤维林的有桉树、杨树、松树、日本落叶松、相思树等;适于营造胶合板材的有泡桐、杨树、枫香等;适于用作农田防护林的有泡桐、杨树、池杉等;适于水土保持林的有松树、刺槐、栎类、桤木、紫穗槐等。 西南地区用作防护林树种的有,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柏木、巴山松、云杉、高山松、红杉、车桑子、余甘子等。西南地区经济林树种有:油桐、油茶、漆树、盐肤木、黄檀、黑荆树、杜仲、黄檗、乌桕、白蜡、八角、厚朴、茶树、棕榈及竹类。近十多年来,以上树种已在遗传改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选出了一批优良种源、家系及无性系,可以选择适合于各地的良种进行造林。例如这个地区目前用于发展用材林的树种就有:杉木、马尾松、云南松、柏木、火炬松、桉树等。 为了发展多树种造林,避免造林树种的单一化,开发优良造林树种,还要推荐一些有发展前途的树种作造林试验或推广培育的造林树种。比如,鹅掌楸、光皮桦、西南桦、麻栎等;木荷、木莲、含笑属树木。云杉属树木,目前用作造林的很少,主要是粗枝云杉、红杉、桤木、榉树等。一些珍贵用材树种,如桢楠、栲类(如红椎)、麦吊杉、黄杉等,通过试验研究,将发展造林,或作四旁植树。 表一 抗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的各类树种

林规发〔2016〕58号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2016·北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 (2) 第三章技术经济指标 (4)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17) 第五章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 (20) 第六章附则 (21) 附表: 附表A 人工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22) 附表B 飞播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4) 附表C 封山(沙)育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7) 附表D 造林辅助措施技术经济指标表 (52) 本指标规范用词说明 (62) 附加说明 (63) 附录: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条文说明 (64) 造林区域范围县名单 (72)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案列 (8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估算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可行,确保各类防护林造林质量和成效,满足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部署2014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规建函〔2014〕34号),以及《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修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林工程建设中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造林费用投资指标,以及沙障、围栏、整地、浇水、地膜、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泡苗池、假植、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费用投资指标。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造林工程建设中造林和管护期间的投资估算。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的投资估算。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的投资估算。 第六条本标准术语和定义在条文说明中释义。 第七条退化林修复、迹地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更新改造等造林部分的投资估算可参照本标准。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 绪论 1、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2、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3、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 (2)成活率、保存率低。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 (4)科学研究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 (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 (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 (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 第一章水文效应 1、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对这些要素(如降水、蒸发和径流)进行改变、调控,最终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水文过程,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2、对降雨的三次分配 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灌木和活地被物) 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 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 3、林降雨量包括(林冠通过雨量)和(林冠滴下雨) 4、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看一眼得了) (1)林冠特性 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 (2)林分特征 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 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 雨量与截留量:正相关关系、非直线性(当林冠截留量IC< C林冠贮水量时) 林冠贮水量C: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降雨性质与截留量: 雨强越大,降雨越集中,截留量越小; 雨强越小,历时越长,有利于林冠充分吸水和吸水后蒸发,截留量越大。 另外,由于“附加截留”的存在,林冠的总截留量有可能超过林冠的饱和截留量的那个极限值。 附加截留指的是对于历时长的降水在这个阶段中枝叶体还将水继续蒸发到大气中去,它由湿而变干,这样一来又增加了截留雨水的潜力,这种因蒸发而增加的截留称为“附加截留”。 (4)雨前林冠的湿润程度和林冠截留 在雨前林冠愈干燥,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愈大;反之,与前次降水相隔的时间愈短,则林冠含有较多的未来得及蒸发的前次截留量,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就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