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观察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01-16T16:24:28.23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作者:丁孝民[导读] 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沅陵县人民医院湖南沅陵 4196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7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3%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1.4%(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西医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头痛疾病之一,通常是由于患者神经血管出现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1]。
目前的医学技术尚无法彻底治愈偏头痛,临床治疗的主要意义是减轻或控制患者的病情。
本次研究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7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35.63±12.64)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7.52±2.64)年;中医内科分型如下:瘀阻脑络型15例,肝郁气滞型11例,风阳上扰型6例,肝肾阳虚型3例。
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4.45±11.74)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8.23±2.84)年;中医内科分型如下:瘀阻脑络型16例,肝郁气滞型12例,风阳上扰型5例,肝肾阳虚型2例。
中西医疗法治疗气虚血淤型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2例, l 7 女 3例 ; 照组 男 2 对 3例 , 1 例 。 组 年龄 、 别 、 头 女 7 2 性 偏
痛发作频率等一般资料 比较无显著性差 异( > .5 , 有可 比 尸 O )具 0
1 统计 学方法 l 4
学意义 。
2 结果 见表 1 .
采用 检 验 , P O0 以 <. 5为差异有统计
每 日3次 ,均 1 月为 1 疗程 。结果 治疗组 总有效率 为 个 个 8 .% .对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7 .% , 75 25 2组 总 有 效 率 比较 , = .1 ,<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中西 医联合 疗法治疗 79 7P O , 0
程。
临床疗效。方法 将 8 例 确诊 为气虚血 淤型偏 头痛患者随机 0 分 为治疗组和 对照组各 4 0倒 。治疗 组 : 用尼莫地 平 , 次 服 每
4 , 日 3次 , 0mg 每 配合益 气活血 ( 新开 河参 、 三七 、 丹参 等 组
成 ) 药汤 剂治 疗 ; 照 组单 纯服 用尼 莫地 平 , 次 4 中 对 每 0mg ,
中的疗 效 作 用 。
1 资 料 与方 法
偏 头 痛 是 临 床 上 常 见 的病 症 , 于 中 医 “ 痛 ” 范 畴 , 属 头 的 气
虚血淤型偏头痛 , 其发作为时较久 , 其发病机制为正气亏虚 , 脉
络瘀阻 , 因瘀 所 致 , 即气 虚 为 本 , 淤 为 标 。 血 现 代 医 学 认 为 偏 头 痛 主 要 是 存 在 血 管 舒 缩 功 能 障 碍 , 组 脑
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体会论文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通过中医内科方法治疗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分析临床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偏头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医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患者,其中中医组给予的是中医治疗,采用内科的辨证分型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是采用西医的对症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所有患者经过2个疗程至3个疗程的治疗,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疾病得到控制有23例患者,占到56.0%,有11例患者显效,占到22.0%,有8例患者为有效,占到16.0%,还有3例无效,占到6.0%,最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4.0%。
对照组患者控制有26例患者,占到52.0%,有10例患者显效,占到20.0%,有10例患者为有效,占到20.0%,还有4例无效,占到8.0%,最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2.0%。
结论关于偏头痛的治疗,通过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见效果令人满意,总之中医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辨证分型;治疗在临床上,偏头痛作为一种头痛的病症,具有发作周期性的特点,这种疾病的其发病机理是:因为患者的神经系统或者是患者的血管功能发生了障碍,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的程度头痛,且具有阵发性特点。
发生偏头痛的患者具有的临床症状一般的表现主要包括感觉头痛反复发作,且在偏侧或者是双侧有疼痛感,在现代医学治疗中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可以彻底将偏头疼治愈的方法,主要的解决方法是是进行控制或者是减轻症状。
本文主要是研究利用现代的中医理论探讨偏头疼的治疗方法,在中医理论中根据辨证分型将偏头痛按照发病的机制进行总结,可以分为肝阳上亢型和、浊邪型、清窍失养型和清阳不升等类型[1]。
通过对症进行标本兼治,在临床上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偏头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医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患者,其中中医组有男性患者29例,有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5±2.5)岁;患者的病程为2周至18年不等,平均病程为(3.8±1.1)年;对中医组患者按照辨证分型分型,针对性标本兼治,主要类型有19例为瘀阻脑络患者,有15例为肝郁气滞患者,有9例为风刚上扰患者,还有7例为肝、肾阳虚。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韦紫君,李萌青,张云云摘要:以Meta 分析为依据,综述近10年治疗偏头痛的中药方剂㊁中成药㊁针灸及推拿的临床研究进展㊂提示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形式多样且临床疗效显示良好,中药方剂㊁中成药㊁针灸及推拿为常见的中医疗法,而临床疗效评价不一㊂关键词:偏头痛;中医;中药方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综述中图分类号:R 742.2 R 25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0.17.012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患,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㊂研究发现,偏头痛在全球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数(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 )从1990年到2015年间增加了49.5%,为仅次于卒中的第二大DALYs 贡献者[1]㊂我国流行病学显示,偏头痛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2]㊂中医防治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药汤剂㊁中成药㊁针灸推拿各具优势㊂本研究以Meta 分析为依据,综述近10年治疗偏头痛的中药方剂㊁中成药㊁针灸及推拿的临床研究进展㊂1 偏头痛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偏头痛发病机制复杂,至今还未完全明确㊂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主要与三叉神经血管反射㊁皮层扩布性抑制㊁多巴胺神经能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等相关㊂而参与到偏头痛发生发展的各种生化因素,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 )㊁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 )㊁一氧化氮(NO )㊁P 物质㊁β内啡肽(β-endorphin ,β-EP )㊁内皮素(endothelin ,ET )等,炎性因子如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1)㊁白细胞介素-6(IL -6)等也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㊂偏头痛属于中医学 头痛 厥头痛 头风 脑风首风 等范畴㊂中医将偏头痛大致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㊂外感六邪㊁情志失调㊁饮食不节㊁痰浊瘀血㊁脏腑功能失调等而致气血不畅㊁脉络不通引发头痛,主要证型有寒凝肝脉证㊁肝阳上亢证㊁风痰上扰证㊁瘀血阻络证㊁气血不足证㊁肝肾亏虚证㊂病证结合㊁辨证论治,能最大化地发挥中医的治疗作用㊂2 中药方剂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药众多,对其中的天麻钩藤饮㊁散偏汤㊁补阳还五汤㊁通窍活血汤㊁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了Meta 分析㊂这些方剂多用于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研究对象为经临床确诊的偏头痛病基金项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引导项目(No.19401934900);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项目基金资助(No.18LK051)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通讯作者 张云云,E -mail :Zhangyyun@hotmail 引用信息 韦紫君,李萌青,张云云.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7):2804-2809.人,以西医治疗为对照,多以临床总有效率为结局指标㊂2.1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出自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㊁钩藤㊁石决明㊁山栀㊁黄芩㊁杜仲㊁桑寄生㊁夜交藤㊁朱茯神㊁益母草㊁牛膝组成,具有清热平肝㊁潜阳息风之效㊂蔡银河等[3]的Meta 分析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共900例病人,以钙通道阻滞剂(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为对照,疗程2~8周,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组(治疗组,492例)的临床总有效率与钙通道阻滞剂组(对照组,408例)相比增加了31%(P <0.01),且不良反应少,近期疗效(6个月以内)与远期疗效(大于6个月)均优于对照组㊂以是否进行中医辨证进行亚组分析发现,辨证与不辨证治疗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P <0.01),且不辨证组总有效率较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组高(P <0.01)㊂研究表明,天麻钩藤饮治疗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疼痛阈值㊁镇痛㊁镇静作用有关[4-5]㊂2.2 散偏汤 散偏汤源于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卷二,由白芍㊁川芎㊁郁李仁㊁柴胡㊁白芥子㊁香附㊁甘草㊁白芷,具有疏肝解郁㊁活血止痛之效㊂刘燕等[6]的Meta分析中纳入10篇文献(776例),其中治疗组(散偏汤)435例,对照组(氟桂利嗪/布洛芬/麦角胺+阿司匹林+谷维素+维生素B 1)341例,疗程10~56d ,结果显示,散偏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可明显缓解疼痛以及降低疼痛积分(P <0.01),且安全性较好㊂王永丽等[7]的Meta 分析纳入23篇RCT (2133例),其中治疗组(散偏汤/散偏汤+盐酸氟桂利嗪)1079例,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肠溶片/盐酸氟桂利嗪+谷维素+消炎痛)1054例,疗程7d至3个月,因1篇未报道有效率,故对其中22篇以总有效率为结局的RCT 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1)㊂研究显示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GRP 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抑制痛觉信息的传递,以及影响内啡肽系统的镇痛作用有关[8]㊂2.3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㊁薄荷㊁荆芥㊁羌活㊁白芷㊁细辛㊁清茶㊁甘草组成,具有疏风止痛之效㊂Wang等[9]的Meta分析共纳入36项研究,其中19项研究的试验组(1043例)采用川芎茶调散治疗,对照组(974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片/布洛芬/扑热息痛等治疗,疗程2~12周,以缓解偏头痛的头痛程度㊁减少头痛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评价有效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41%,高于对照组的70.02%(P<0.01);另17项研究的试验组(651例)采用川芎茶调散+西药治疗,对照组(641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片/卡马西平片/普奈生/加巴喷丁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70%,高于对照组的72.70%(P<0.01),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1)㊂研究表明,川芎茶调散可提高5-HT及β-EP水平,并有改善微循环㊁抗炎等作用[10-11]㊂2.4通窍活血汤通窍活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赤芍㊁川芎㊁生姜㊁麝香㊁葱白㊁桃仁㊁红花㊁大枣㊁黄酒组成,具有活血化瘀㊁通窍止痛之效㊂于晓雯等[12]的通窍活血汤治疗偏头痛的系统评价中,共纳入15项RCT(1367例),其中试验组(通窍活血汤)696例,对照组[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尼莫地平扶他林/卡马西平等]671例,疗程2周至3个月,结果提示,在临床总有效率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通窍活血汤治疗偏头痛明显优于西药治疗(P< 0.01)㊂研究表明,通窍活血汤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5-HT受体,降低CGRP水平,改善脑循环有关[13]㊂2.5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当归㊁生地㊁桃仁㊁红花㊁枳壳㊁赤芍㊁柴胡㊁甘草㊁桔梗㊁川芎㊁牛膝组成,具有活血祛瘀㊁行气止痛之效㊂李曼菲等[14]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12篇文献(573例),试验组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对照组中10篇文献为西药对照(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去痛片/布洛芬缓释片胶囊等),2篇文献为中成药对照(复方羊角胶囊/正天丸),又以临床有效(痊愈㊁显效㊁有效㊁好转)和无效的人数百分比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其中对照组为西药的1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治愈率高于西药治疗(P<0.01)㊂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ICAM-1和IL-6水平,提高大脑5-HT含量以及提高疼痛阈值有关[15-16]㊂2.6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㊁当归尾㊁赤芍㊁川芎㊁红花㊁桃仁㊁地龙组成,具有益气活血㊁化瘀通络之效㊂于洋[17]对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的系统评价中,纳入19篇文献(1822例),其中治疗组(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布洛芬片+盐酸氟桂利嗪)945例,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芬必得/尼莫地平片+谷维素/正天丸镇脑宁胶囊等)877例,因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差异较大,方法学质量不高,故未进行Meta分析,只进行定性描述,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㊂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可能与其调节CGRP与ET水平有关[18]㊂中药方剂预防性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良好,能使大多数病人从中获益㊂此外,吴茱萸汤㊁半夏白术天麻汤㊁头风汤等治疗偏头痛亦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供临床选方用药参考㊂3中成药中成药治疗偏头痛临床应用广泛,相对于中药汤剂,中成药具有服用方便㊁不受时间㊁空间影响等优点㊂许多中成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被多个临床研究证实并进行了Meta分析,主要包括都梁软胶囊㊁天舒胶囊㊁头痛宁胶囊㊁养血清脑颗粒㊁通天口服液㊁通心络胶囊㊁血塞通㊁正天丸㊁丹珍头痛胶囊等㊂3.1都梁软胶囊都梁软胶囊主要由白芷和川芎组成,具有祛风散寒㊁活血通络之效㊂马保成等[19]的Meta分析,共纳入4篇文献(499例),都梁软胶囊组250例,对照组(氟桂利嗪胶囊/镇脑宁)249例,疗程15~ 90d,Meta分析结果显示,都梁软胶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在头痛发作频率㊁强度㊁持续时间方面优于氟桂利嗪胶囊组(P<0.01)㊂黄金路等[20]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6篇文献(505例),其中试验组(都梁软胶囊联合其他药物如尼莫地平或氟桂利嗪胶囊等)258例,对照组(尼莫地平/氟桂利嗪胶囊/谷维素/镇脑宁联合氟桂利嗪胶囊/阿罗洛尔)247例,疗程10~84 d,Meta分析结果显示,都梁软胶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㊂研究表明,都梁软胶囊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GRP基因表达,降低ET-1㊁CGRP水平,升高NO㊁5-HT 水平有关[21-22]㊂3.2天舒胶囊天舒胶囊由川芎和天麻两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平肝之效㊂高华萍等[23]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20篇文献(1807例),其中15项研究分析了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有效率,试验组采用天舒胶囊/天舒胶囊+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疗程7d至3个月,结果显示,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㊂其中7项研究(483例)比较了天舒胶囊与氟桂利嗪的疗效,结果显示天舒胶囊的临床疗效优于氟桂利嗪(P<0.01);8项研究(612例)比较了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与单用氟桂利嗪的疗效,分析显示,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氟桂利嗪(P<0.01)㊂周俊婷等[24] Meta分析中纳入13项研究(1073例),比较了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547例)与单用氟桂利嗪(526例)的疗效,疗程2周至3个月,分析显示,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8.85%,高于对照组的70.91%,氟桂利嗪联合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氟桂利嗪(P< 0.01)㊂研究表明,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干扰CGRP的表达,降低一氧化氮合酶(NOS)和NO水平有关[25-26]㊂3.3头痛宁胶囊头痛宁胶囊主要由当归㊁全蝎㊁防风㊁制何首乌㊁天麻与土茯苓组成,具有息风涤痰㊁逐瘀止痛之效㊂田甜等[27]的Meta分析共纳入28篇文献(3001例),试验组为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对照组为单用氟桂利嗪,疗程15~90d,其中26项研究(2854例)报道了临床总有效率,其中对照组1381例,试验组1473例,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22项研究(2473例)报道了临床治愈率,其中试验组1327例,对照组1236例,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治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7项研究(755例)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试验组401例,对照组354例,结果提示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㊂研究表明,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组成中的多味中药均具有镇痛㊁耐缺氧等作用,可降低CGRP水平,升高5-HT水平有关[28-29]㊂3.4养血清脑颗粒养血清脑颗粒主要由当归㊁川芎㊁白芍㊁熟地黄㊁钩藤㊁鸡血藤㊁夏枯草㊁决明子㊁珍珠母㊁延胡索㊁细辛组成,具有养血平肝㊁活血通络㊁解痉止痛之效㊂陈明清等[30]的Meta分析共纳入42篇文献(4285例),其中试验组(养血清脑颗粒+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利嗪)2269例,对照组(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利嗪)2016例,疗程1个月(或4周),分析结果显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的对照组(P<0.01)㊂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有关[31]㊂3.5通心络胶囊通心络胶囊主要由人参㊁全蝎㊁水蛭㊁蝉蜕㊁赤芍㊁土鳖虫㊁蜈蚣㊁降香㊁檀香㊁乳香㊁酸枣仁㊁冰片组成,具有益气活血㊁通络止痛之效㊂曾敬等[32]的系统评价中纳入10个RCT(770例),其中试验组(通心络胶囊/通心络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351例,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419例,疗程1~3个月,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盐酸氟桂利嗪(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㊂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ET-1㊁NO含量有关[33]㊂3.6血塞通血塞通主要由三七提取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㊁消肿定痛之效㊂任德全等[34]的Meta分析共纳入15篇文献(1535例),其中试验组(血塞通+盐酸氟桂利嗪)768例,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767例,分析结果显示,血塞通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P< 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提及具体的不良反应㊂研究表明,血塞通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NO及IL-6水平有关[34]㊂3.7正天丸正天丸是由川芎茶调散㊁麻黄附子细辛汤㊁桃红四物汤㊁四藤消震饮四大经典名方的15味中药组成,具有疏风活血㊁养血平肝㊁通络止痛之效[35]㊂刘美君等[36]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文献17篇(1518例),疗程未报道,其中12项RCT(1150例)报道了正天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偏头痛的总有效率,试验组(正天丸联合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去痛片等)585例,对照组(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去痛片等)575例,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5项研究(358例)比较了正天丸与西药(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去痛片等)的疗效,分析显示正天丸组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㊂研究表明,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提高5-HT递质含量,降低CGRP㊁ET及NO水平有关[37-38]㊂3.8丹珍头痛胶囊丹珍头痛胶囊中主要由夏枯草㊁细辛㊁丹参㊁川芎㊁熟地黄㊁白芍㊁鸡血藤㊁珍珠母㊁钩藤㊁菊花等中药组成,具有平肝息风㊁散瘀通络㊁解痉止痛之效㊂李薇薇等[39]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9个RCT (891例),其中试验组(单用丹珍头痛胶囊/丹珍头痛胶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或+加巴喷丁胶囊)474例,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加巴喷丁胶囊)471例,疗程2周至1个月,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单用丹珍头痛胶囊及在对照组西药基础上联用丹珍头痛胶囊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西药(P<0.01),且试验组不良反应少㊂研究表明,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升高5-HT水平,降低ICAM-1㊁IL-6及CGRP水平有关[40-41]㊂中成药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良好,Xiao等[42]对7项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582例)的荟萃分析发现,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通心络胶囊/头痛宁/正天丸/川芎清脑颗粒)治疗3~8周后,在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㊁头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㊂此外,通天口服液㊁川芎油软胶囊㊁脉血康胶囊㊁诺迪康胶囊等中成药,以及平肝活血汤颗粒剂等中药方颗粒剂和中药注射液亦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可能㊂4针灸临床应用针刺治疗偏头痛,多根据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的原理,选取其循行经络上的穴位,如率谷㊁太阳㊁丝竹空㊁角孙㊁外关㊁足临泣等㊂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CGRP及ET水平,升高NO㊁β-EP及5-HT水平有关[43-44]㊂多项临床研究均显示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较少㊂而除单纯穴位针刺治疗外,不同的针刺方法,如透刺㊁电针㊁刺络放血疗法等治疗偏头痛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㊂Jiang等[45]的Meta分析共纳入62项研究(4947例),分析显示,针灸组(针刺㊁电针㊁刺络放血)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降低,偏头痛特定生活质量问卷(Migrai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评分升高,与对照组(假针灸/指南推荐的西药如氟桂利嗪等/不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中12项研究(1245例)分析显示,针灸的不良反应风险低于药物(P<0.01)㊂4.1单纯穴位针刺针刺作为针灸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㊂赵轶等[46]的Meta 分析共纳入7项研究(933例),治疗组(针刺)474例,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对乙酰氨基酚)459例,疗程28~ 48d,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其中4篇文献(477例)分析了乏力/疲劳㊁嗜睡㊁消化道方面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㊂而对于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针刺治疗,蒲圣雄等[47]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5项研究(618例),除去一项为耳针治疗的研究,对纳入的4项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针刺后2h和4h的VAS评分减少值优于假针刺组(P<0.01)㊂4.2少阳经穴透刺偏头痛多表现为一侧血管搏动性头痛,正值少阳经循行的部位,针灸治疗中有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的说法,治疗偏头痛时,选取少阳经上的穴位,并使用透刺法治疗偏头痛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㊂段凯旋等[48]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10项研究(647例),疗程14~210d,试验组329例使用少阳经穴透刺疗法,对照组318例采用常规针刺,结果显示,少阳经穴透刺(丝竹空透率谷/太阳透率谷㊁头临泣透正营㊁上星透百会㊁脑空透风池㊁合谷透后溪/丝竹空透率谷㊁率谷透角孙㊁颔厌透悬颅㊁风池透风池/神庭透百会㊁头维透率谷㊁角孙透太阳等)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P<0.01),在临床总有效率㊁治疗后VAS评分㊁即时镇痛VAS差值㊁头痛持续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㊂4.3电针作为一种较新的针刺方法,电针可作为针刺手法行气的替代,能适当地延长治疗时间,提高针刺量,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㊂蒋小凤[49]的Meta分析研究中,共纳入18项研究(2232例),疗程为1周至2个月,其中11项研究(1117例)中,试验组(单纯电针) 576例,对照组(西比灵/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利嗪+尼莫地平/普奈生/舒马曲坦/索米痛片+安定/氨咖苷片/颅通定)541例,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㊂4项研究(525例)中,试验组(单纯电针)219例,对照组(单纯针刺)206例,结果显示,电针治疗偏头痛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单纯针刺(P<0.01)㊂而5项研究(782例)中试验组电针结合其他疗法(普耐生/西比灵/刺络/耳尖放血/西比灵)485例,对照组(普奈生/西比灵/尼莫地平/尼莫地平+西比灵)297例, Meta分析显示,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㊂4.4刺络放血刺络放血疗法作为针刺疗法中较为特殊的治疗方法之一,依据 菀陈则除之 血实者决之 及 通则不痛 理论,可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有通经活血㊁化瘀止痛之效㊂现代研究亦表明,刺络放血疗法具有改善血管微循环㊁消炎止痛等作用[50]㊂临床多以太阳穴周围体表之络脉,如患侧颞浅动㊁静脉顶支和额支或循行经脉的井穴等为治疗部位㊂杜玉茱等[51]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11项研究(826例),其中治疗组(刺络放血/刺络放血+针刺或+电针或+尼莫地平口服)430例,对照组(针刺/麦角胺咖啡因片剂口服/电针/尼莫地平口服)396例,疗程7~30d,其中9项研究对照组为针刺疗法,2项研究对照组为口服西药(麦角胺咖啡因片剂/尼莫地平),结果显示,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㊂多项临床研究均显示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较少㊂而除单纯穴位针刺治疗外,不同的针刺方法,如透刺㊁电针㊁刺络放血疗法等治疗偏头痛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㊂Jiang等[45]的Meta分析共纳入62项研究(4947例),分析显示,针灸组(针刺㊁电针㊁刺络放血)VAS评分降低,MSQ评分升高,与对照组(假针灸/指南推荐的西药如氟桂利嗪等/不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中12项研究(1245例)分析显示,针灸的不良反应风险低于药物(P<0.01)㊂此外,腹针㊁头皮针㊁针刀㊁杵针㊁针灸配合穴位注射以及常与针刺并提的灸法等亦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了可能㊂5推拿推拿具有疏通经络㊁平衡阴阳㊁行气活血等作用,因其无创㊁方便㊁有效的优点而被病人接受㊂研究表明,针灸和推拿均能降低血浆CGRP含量,且针灸和推拿结合治疗降低值显著大于单用针灸或单用推拿治疗(P<0.05)[52]㊂推拿对于偏头痛的作用,更多的是在偏头痛间歇期调和阴阳㊁扶助正气,提高病人的整体生理功能,从而减少偏头痛发作㊂对于推拿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临床研究较少,且多与针灸疗法或中药合用,无相关Meta分析㊂庞军等[53]对88例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的研究表明,运用枢经推拿,即推拿头颞侧足少阳胆经阳白至风池段的循行路线来治疗偏头痛,治疗后枢经推拿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如发作次数㊁头痛程度㊁伴随症状㊁临床症状总积分等各方面及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推拿组(P<0.05)㊂6小结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较多,但文献质量大多偏低,本研究以Meta分析的临床研究为对象,相比于单个RCT,能较为准确㊁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疗效㊂已有的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①中医多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而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研究较少;②多数研究设计不够严谨,随机方法大多不明,盲法大多未提及或为非盲试验;③纳入及排除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参考的诊断标准亦不完全一致,尤其中医诊断标准和辨证分型标准更是欠缺统一的标准;④中医治病强调辨证论治,而多数临床研究中没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缺少方证对应;⑤偏头痛的中医证型主要有寒凝肝脉证㊁肝阳上亢证㊁风痰上扰证㊁瘀血阻络证㊁气血不足证㊁肝肾亏虚证几类,而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针对肝阳上亢证㊁风痰上扰证㊁瘀血阻络证,较少关注肝肾亏虚及寒凝肝脉等证;⑥疗效指标,国际上多用偏头痛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为疗效指标,而国内现有研究多单纯以一个临床总有效率为疗效指标,一些研究结局指标差异过大,以至于无法对其进行系统评价㊂未来需要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㊁多中心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根据统一的诊断标准㊁设定严格的纳入标准㊁采用国际化的疗效标准㊂有研究比较了方证对应的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的疗效差异,今后可以进一步探讨中药辨证治疗的疗效及与辨病治疗的疗效差异㊂目前主要是预防研究,未来可以多开展急性期研究,尤其针灸对急性期头痛疗效良好,可进一步开展更多相关研究,而推拿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较少,仍需大样本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实㊂参考文献:[1]GBD2015Neurological Disorders Collaborator Group.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burden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during1990-2015: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tudy2015[J].Lancet Neurol,2017,16(11):877-897.[2]李舜伟,李焰生,刘若卓,等.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6.[3]蔡银河,鲁可,孙伟鹏,等.天麻钩藤饮与钙通道阻滞剂在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7):949-954.[4]赵智强,王靖,周仲瑛,等.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证头痛患者镇痛作用的临床药效动力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2):41-43.[5]赵智强,王小勤,陆跃鸣,等.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对小鼠自发活动抑制作用的药效动力学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6):23-24.[6]刘燕,赵永烈,李春胜,等.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文献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2):240-243.[7]王永丽,胡坤,黄倩倩,等.散偏汤加减与西比灵防治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1):1895-1899.[8]刘燕,赵永烈,刘金民.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㊁三叉神经节CGRP㊁PENK基因㊁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8):1325-1328.[9]WANG Y,SHI Y,ZHANG X,et al.A Chinese prescription ChuanxiongChatiao San for migrain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Evid Based ComplementAlternat Med,2019,2019:2301680.[10]钟岩,卢明,倪浩斌.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4):2189-2192. [11]吴宏赟,胡志强,史琳.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Meta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3):99-102.[12]于晓雯,李国强,王中琳.通窍活血汤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3):202-206. [13]王光炜.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偏头痛60例[J].河南中医,2012,32(4):451-452.[14]李曼菲,谭文澜.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2):29-31.[15]霍丽荣,周平.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期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ICAM-1和IL-6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7,35(4):124-126.[16]李琦,安琦,范丽.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13-114.[17]于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18]张洪涛,张淑玲.补阳还五汤对偏头痛患者血浆CGRP和ET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311-314.[19]马保成,武凯歌,谢伟彬.都梁软胶囊治疗偏头痛的Meta分析[J].中医学报,2014,29(4):612-614.[20]黄金路,万丽丽,郁静,等.联用都梁软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Meta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21):19-22.[21]韩喜梅,姚刚,满玉红,等.都梁软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CGRP及CCK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27):3760-3762.[22]王著敏,胡亚琼,孙学平,等.都梁软胶囊对风寒瘀血型偏头痛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4):365-368.[23]高华萍,俞振伟,马珂,等.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成药,2014,36(6):1156-1160.[24]周俊婷,李勇.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7,34(5):370-375.[25]鲁文先,陈金波,董晓梦,等.偏头痛模型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㊁。
中医医案——偏头痛(七)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愈偏头风病案:谭某,女,33岁。
初诊:1984年12月5日。
主诉及病史:10余年前始发左侧偏头痛,一般多与月经来潮相一致。
每次发作前日先有头沉头胀、精神郁闷不舒,继之左侧眼眶、太阳穴则见剧烈之头痛,并逐渐向全头部扩散,胀痛欲裂,痛苦不堪。
常同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用麦角胺咖啡因始见缓解。
此次发作,系在分娩之后,因加工毛衣,每每劳动至深夜2点而诱发。
诊查:见患者颜面发青,口懒言而且慵张,头眩晕而体蜷卧,兀兀欲吐,不敢转侧。
口唇与上肢发麻,左眼眶及太阳穴胀痛剧烈,舌质淡红而胖,苔白而腻,脉弦而数。
辨证:为偏头风。
考虑为风痰阻络所致。
治法:治以化痰熄风,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处方:制半夏9g 天麻9g 茯苓12g 陈皮3g 白术9g 甘草3g 大黄9g二诊:患者服药1剂即泻下三四行,立觉胸膈宽松,情志舒展,头痛大减。
服药2剂头痛顿止。
予思“足太阴痰厥头痛,非1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然患者此病由来已久,且又周期性反复发作,非加搜风通络之药不足以取效也,乃修改前方,继服善后。
处方:半夏9g 天麻9g 川芎9g 白芷9g 细辛3g 地龙9g 僵蚕9g 茯苓12g 白术9g 蔓荆子9g 陈皮3g按语偏头痛中医称为偏头风,其病机为邪气流连、阻遏经络、气血壅滞、血脉痹阻,发为头痛;其病因或为痰湿,或为风火,或为气郁。
其治法当以祛风通络为主,并以除痰化湿、清热熄风、疏肝解郁等法作针对病因之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古今医家均重视与头风害目之鉴别,以其误诊误治易致眼盲也。
张戴人治一妇头偏痛五七年,寻至失明,投大承气始得缓解。
傅仁宇《审视瑶函》专立有左右偏头风症一章,指出“左右偏头风,发则各不同,左发则左坏,右发则右坏,人多不为虑,致使失光明”。
近代何拯华有头风害目之病案,何廉臣释作脑充血,以为新发明之病理。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患 者 的 发作 频率 、 最 长持 续 时间与 治疗 前 比较 , 均 有 显著 性差 异 聚 集抑 制 剂 ,能 选 择 的抑 制 A D P与血 小板 聚 集 ,也 可 抑 制 非
( P < O . 0 5 ) 。详 情见 表 1 。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胸痛发作频率 及最 长持续时间( i s )
表 2 两组患者, 电图变化情况 比较( n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考 文献
『 l 1 王斌. 氢 氯吡 格 雷联 合 辛 伐 他 汀 治 疗急 性 冠 状 动脉 综 合 征 的 疗 效观察 【 J 1 . 中 国医药指 南, 2 0 1 1 , 0 9 ( 2 4 ) : 1 8 8 . 【 2 ] 胡静 涛 , 赵春 红 . 阿托 伐他 汀与 氯吡 格 雷联 合 治 疗 急性 冠 脉 综 合征 3 O 例 疗效观 察[ J 1 . 中国现 代 药物 应 用, 2 0 0 9 , 3 f 1 4 1 : 1 4 0 — 1 4 1 .
抗凝 血酶 Ⅲ的 亲和 力也 随之 减 弱 ,但 仍 能有 效 催化 抗 凝血 酶 Ⅲ 对x a的灭活 , 在 有效 的抗 血栓 作 用的 同 时 , 因抗凝 血作 用 弱 , 出
血 副作用 较少 ,已有 临床 试 验证 实低 分 子 肝素 疗效 优 于普 通 肝
注: 与对 照组治 疗后 比较 - P < 0 . 0 5 , 与组 内治疗前 比较 a P < 0 . 0 5 。 素, 且 安全 性高[ 2 1 。 本研 究 显示 : 在 常规 治疗 的基 础 上 , 氯吡格雷、
2 2
内蒙古 中医药
激酶 1 5 0万 u静 脉 溶栓 治疗 ,观察 组 在对 照 组的 基础 上加 服 氯 2 . 3 两组 治疗 前 、 后血 小板 数 目变 化 情况 比较 : 观 察组 血 小板 数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研究

[ Ke y w o r d s ] T C M i n t e r n a l me d i c i n e t h e r a p y ; Mi g r a i n e ;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2 0 . 0 3 0 偏 头痛 的发 生机理 多是 由于 人体神 经血 管 出现 的功 能性 障碍 ,导致患者头部 不同程度 的疼痛 ,具体 的临床变现有 :双
代 国 泽
பைடு நூலகம்
( 平度 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平度 ,2 6 6 7 5 3) 中 图分类号 :R7 4 7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2 0 - 0 0 5 5 — 0 2
【 摘
要 】 偏 头痛作为一种常见 的临床 疾病, 在青 少年人群 中 较 为多发 , 本文结合 目前偏头痛的治疗情况, 从 中医内科 角度
底治愈 的方 法,治疗 的 目的主 要是控制或减轻病情 ,但是 有针
灸 治 疗 , 中 医 内服 治 疗 与 中医 外 用 治疗 等 中 医 内科 治 疗 方 法 , 可 以说 都 有 着 不 错 的 治 疗 效 果 ,值 得 在 医疗 实 践 中进 行推 广 实
行。
1 偏 头痛 的发生机理
对 偏 头痛 的 治 疗 效 果 做 出研 究 。 【 关键 词 】 中 医 内科 治 疗 ; 偏 头痛 ;效 果研 究
[ Ab s t r a c t ] Mi g r a i n e i s a c o mmo n c l i n i c a l d i s e a s e , i t i s mu l t i p l e i n t h e y o u n g p e o p l e c r o wd . C o m b i n i n g wi t h t h e c u r r e n t mi g r a i n e
偏头痛的中医预防及其辨证施治探析

牛膝 、 破故 纸 、 杜仲 、 核 桃养 血 补 。 肾, 天麻 、 肉桂 、 茯苓 、 北防风、 土 茯 苓 祛风 散寒 除湿 , 川 芎 活血 通 络 , 甘 草 调和 诸 药 。上 药切 中病 机, 随症 灵 活略加 减 。同时配 予针 刺 患侧腰椎 夹脊 、 环跳、 秩边 、 阳 陵泉 、 承 山等 穴位 , 按 中医经 络学说 局部 与循 经 取穴 相结 合 原则 , 取督 脉 、 足太 阳 、 足 少 阴经穴 为主 , 因其病邪 滞 留于脊 膂 , 可 取夹脊 穴 适 当深刺 , 使针 感 下传 以除 深邪 远痹 , 按 疼痛 的放 射 部位 , 分 别 取环 跳 、 阳陵泉 、 承 山穴位 , 通过刺 激上述穴 位 以激 发经气 , 调和 气 血 以解 除痉 挛 , 使 营 卫调 和则 风寒 湿三 气无 所依 附 而痹痛 得解 。
偏 头痛 的 中医预 防及 其辨 证施治 探析
伏群 鹏
摘 要: 偏 头痛是 临床 常见病 , 指 因风 火痰涎或 风寒入侵 , 或肝 阳上扰 , 致 使经络 痹 阻、 阴阳失调 、 气血逆乱 于头部 而成 , 以反 复发作 、 或 左 或右 、 来去 突然的剧烈 头痛 为主要表现 的痛 病类疾 病。本 文分析 了偏 头痛 的病 因, 认 为 中医药治疗 本病要从预 防入 手 , 进 而要 辨证施 治。 关键 词 : 中 医; 偏 头痛 ; 预防; 辨证 分析 ; 施 治 中图分 类 号 : R 2 7 7 . 7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1 7 — 0 0 2 9 — 0 1
2 9
本 组 病例 通 过 中药 内服 配合 针灸 治 疗 , 标本 兼 顾 , 大 多数 患 者 取得 满 意疗效 , 简便 实用 , 副 作用 小 , 使 患者 避免 手术 或 特殊 方 法、 手 段治 疗 , 是 一种 较佳 的治 疗方 法 。 参 考 文献 [ 1 1 傅 山. 男女科 【 M ] . 北京: 中 国中 医药 出版社 , 1 9 9 4 : 1 7 5 . [ 2 ] 纪名 清 , 王 治安 , 孙 秀兰 . 治疗 坐 骨神 经痛 3 1 0 例 的体 会[ J ] . 河南 中医 , 1 9 9 3增刊 。 1 1 2 . 【 3 ] 张伯 臾. 中 医内科 学[ M 】 . 上海 : 上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1 9 8 5 : 2 6 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6-03-29T14:42:53.9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李翠珍张冬皎孙常莉[导读]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而且中医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的疗效。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0例偏头痛患者采取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12例痊愈,1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
结论: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而且中医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治疗;偏头痛;方法
偏头痛作为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
偏头痛属于头部血管性头痛,其中医名称为头风、脑风、雷头风、真头痛和巅顶痛等。
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主要为人体神经和血管功能出现功能性障碍,进而引起头部阵阵头痛。
偏头痛一般会出现双侧头痛和反复头痛的特征,所以偏头痛在临床上比较难治愈。
现代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人体气血、经络和脑髓等病症,肝阳上亢、浊邪上犯、清阳不升、清窍失养等所致[1]。
目前,现代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中,偏头痛主要采取控制和缓解症状的治疗手段,尚不能彻底根治。
本文依据中医理论中的“不通则痛”的原理,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偏头痛,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2011年1-12月所收治的3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中医方法来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期间就诊的30例偏头痛的患者,女19例,男11例。
20例24~51岁,10例50岁以上,病程1个月~3年,平均2年。
全部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脑血流图检查,治疗前后脑血流图明显12例,轻度改变16例,正常2例。
中医诊断标准:频繁头痛,而且疼痛的地方固定,舌紫暗,苔薄。
1.2 方法药物治疗:桃仁15 g,红花10 g,赤芍15 g,当归10 g,水蛭3 g,大黄5 g,川芎20 g,蜈蚣2条,全蝎3 g,蔓荆子10 g,患者如果前头部痛就增加白芷10 g,如果后头部疼痛增加羌活10 g,患者的巅顶部痛增加蒿本10 g,侧头痛增加柴胡15 g。
用水煎服,1剂/d,5剂为一疗程。
在中药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饮食,戒烟戒酒,畅情志,定时起居。
1.3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头痛症状全部消失,能够恢复日常的生活,半年之上没有复发[2]。
显效:患者基本没有头痛的症状,一部分脑血流图正常,偶尔会复发。
有效:头痛的症状减轻1/4,脑血流图没有很明显的改善。
无效:患者头痛的症状没有任何地改变或者是暂时缓解。
2 结果
经中药2~3个疗程后,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
3 实例
患者,30岁,2010年8月10日出诊,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头痛反复发作,患者头痛由于针刺,夜晚更加严重,还伴有恶心,呕吐,口干舌燥,肋部痛,在情绪变化和劳累之后会诱发头痛,每次持续的时间约30 min,患者的苔薄,舌暗淡[3]。
辅助检查为:彩色头颅多普勒以及脑血流图提示患者的双侧脑血管有痉挛的症状,椎动脉彩超检查的结果是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确诊为偏头痛,使用中医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桃仁15 g,红花10 g,赤芍15 g,当归10 g,水蛭3 g,大黄5 g,川芎20 g,蜈蚣2条,全蝎3 g,蔓荆子10 g,加白芷10 g,羌活10 g,蒿本10 g,柴胡15 g。
水煎服,1剂/d,15剂。
之后二诊,患者的头痛减轻,恶心和胁痛等消除。
上面的药方去除柴胡和郁金,加细辛3 g,服用3剂,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时间,患者头痛没发作,供血也恢复正常。
4 讨论
目前,偏头痛主要以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治疗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均不能将偏头痛彻底治愈,只能实现对偏头痛的有效控制或者环节偏头痛的症状。
相对于西医治疗方法来说,中医治疗偏头痛具有安全、稳定和成本低等特点。
中医认为偏头痛是由于风寒入侵,或者是情绪太紧张导致的经络痹阻,气血逆乱所致,属于反复发作,突然剧烈的头痛。
本病多见于女性,而且此病反复发作,总是有失眠和情绪激动的情况发生,天气变化也会诱发头痛。
在临床上头痛多偏于一侧,患者发作的时候剧烈头痛,还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等症状。
在发作之后恢复正常,但是还是会感觉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4]。
偏头痛的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受风后淤血阻窍,所以祛风活血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本组中药药方的主要作用就是祛风止痛。
川芎能够有效地扩张小静脉和小动脉,抑制组织在缺血的时候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增加患者脑循环的血量,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改善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保持患者有通畅的血液循环,这样就能够有效缓解头痛。
当归能够止痛,活血,合川芎能够增加止痛的作用[5]。
中医在偏头痛治疗方面,可以选择多种药方。
医生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药物[6]。
同时,医生要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持续质量,并减少偏头痛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最终实现偏头痛的有效控制和预防患者偏头痛的反复发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1.
[2]王震华,金兰英,谢爱国.头痛宁胶囊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14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0):33-35.
[3]王芳,谢强.谢强教授治疗顽固性偏头痛临床经验[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8,7(2):2-3.
[4]刘静,郭珍,李蕾,等.杨秀清从风热论治偏头痛的经验[J].现代中医药,2008,8(1):40-42.
[5]李晓丽,张志全,刘福友.刘福友教授治疗偏头痛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8,59(10):50-51.
[6]孙梅飞.彭坚“以通为用”治法临床运用经验举隅[J].中医药导报,2008,15(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