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
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
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
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长安还是武则天的年号以及各地方省的市镇或街道名称、著名的汽车品牌。
中文名: 古都长安 外文名: Chang'an ちょうあん 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 位置: 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可让众多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
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古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两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
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
长安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长安城”,在西周时称为“沣镐”。
“沣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沣京和镐京的合称。
“沣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
秦时称“内史”,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西汉高祖5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立名”长安城",意即“长治久安”,改长安城所在地区为“京兆”,意为“京畿之地”。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在“大兴县”营建新都(长安县东),命名为“大兴城”。
唐朝时,以中轴线重新划分长安县与大兴长安大雁塔,唐永徽三年(652年)建县,并更名“大兴县"为万年县,取意“万年长安”,重新恢复“长安”之名。
长安城解读

长安城解读长安城,古称镐京,是中国古代著名都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它位于今日陕西省长安区,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重要的都城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首都之一。
长安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曾经是璀璨的文化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如大雁塔、兴庆宫、法门寺等。
这座城市承载了无数历史事件,见证了无数文化传承,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明与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沿革长安城建立于西周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有着悠久历史的都城。
在历史长河中,长安城被建立、破坏、重建多次。
它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如秦、汉、唐等,每个朝代对长安城的建设与发展都有着突出表现,使得长安城在中国古代都城中独具特色。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连续六个朝代的首都,它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从盛世到衰落的历程,也承载了无数文化传承。
文化遗产长安城在历史上是繁荣昌盛的,这也使得它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例如在唐朝时期,长安城被称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有数以万计的文化名人聚集于此,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大雁塔、兴庆宫、法门寺等建筑物至今仍可见,这些遗产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宗教信仰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社会风貌长安城作为中国古代的都城,不仅是文化中心,也是政治、经济中心。
它汇聚了各地的商人、官员、文人等,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社会风貌。
在长安城,人们交流思想,开展生意,参与政治活动,创作文学艺术等活动,形成了独特的都城文化。
这种社会风貌不仅影响了长安城当时的历史走向,也对后世的文明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语长安城作为中国古代的都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解读长安城,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探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
长安城的历史沉淀、文化遗产、社会风貌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文明与历史。
毫无疑问,长安城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安三万里深度解析

长安三万里深度解析
摘要:
1.长安的历史背景
2.长安的地理位置
3.长安的文化影响
4.长安的深度解析
5.长安的现代意义
正文:
长安,古代中国最著名的都城之一,有着三万里的历史,地理上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文化和政治的交汇点。
长安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中国古代的首都,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长安的历史背景深远,早在公元前202 年,汉朝的创立者刘邦就在此设立了都城,开始了长安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历史。
长安的地理位置独特,它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心,是中国古代东西交通的枢纽,也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桥梁。
长安的文化影响深远,作为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长安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如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同时,长安也是佛教在中国的重要传播地,著名的大雁塔就是唐代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印度取回的经卷而建。
深度解析长安,我们可以看到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长安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的兴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长安也是中国与
世界的交流窗口,通过丝绸之路,长安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长安的现代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长安的精神,即开放、包容、创新,对现代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长安也是中国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参考,它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等都对现代城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长安的历史文化简介

长安的历史文化简介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从古代至今,长安一直是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安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包括周、秦、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和唐朝。
尤其是唐朝时期,长安成为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吸引了来自丝绸之路的商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
长安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唐朝时期,许多宫殿、庙宇和园林被建造在长安城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明宫和小雁塔。
大明宫是唐朝皇宫,占地广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小雁塔是一座古塔,供奉着佛经,也是当时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长安还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和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唐朝,长安是繁荣的文化中心,许多文人、诗人和学者聚集于此,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唐代的陕州窑,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代表,世界闻名。
此外,长安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博物馆,展示了古代长安的繁荣和灿烂。
长安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长安见证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历程,代表着中国古代伟大文明的瑰宝。
如今,长安作为西安这座现代化城市的一部分,仍然怀揣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
长安三万里简述

长安三万里简述(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长安三万里简述2.长安三万里概况3.历史背景及影响4.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5.结语正文(篇1)一、长安三万里概况“长安”是古代中国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其名称取自“长治久安”,是唐朝的首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城市之一。
“三万里”则是指长安城的城墙和护城河的总长度,据史书记载,城墙长约三万里,护城河宽约四十五丈。
二、历史背景及影响长安城建于公元前202年,曾是西汉、隋、唐三个朝代的首都。
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游历。
长安城的文化繁荣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使节和商人,使它成为了国际性大都市。
三、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长安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于世。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如古建筑、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
长安城还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许多文学作品都将它描绘为“人间仙境”。
四、结语长安三万里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名字,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符号。
目录(篇2)1.长安三万里简述2.长安三万里背景介绍3.长安三万里创作风格4.长安三万里评价5.总结正文(篇2)1.长安三万里简述《长安三万里》是著名作家某某某于2021年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多篇关于历史、文化、人物等方面的散文。
这本书以“长安三万里”为题,展现了作者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于历史文化的独特见解。
2.长安三万里背景介绍《长安三万里》的创作背景源于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长安大学学习交通工程专业的经历。
这段经历让作者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不仅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还关注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3.长安三万里创作风格《长安三万里》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作者在作品中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表达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善于运用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长安城的历史变化有哪些

长安城的历史变化有哪些概述长安城位于中国的陕西省,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古都之一。
自公元前202年建成以来,长安城经历了数个朝代的兴衰和变迁,成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代表。
本文将简要讨论长安城的历史变化,带您了解这个古老城市的沧桑史。
前秦时期长安城最早建立于秦朝时期,当时被称为“雒阳”,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首都。
雒阳城规模庞大,建筑宏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然而,秦朝统一中国后不久便灭亡了,雒阳城也逐渐陷入衰落。
西汉时期随着秦朝的灭亡,雒阳城变得一片废墟,直到西汉时期才重新兴盛起来。
当时,雒阳城改名为“长安”,成为了西汉的首都。
西汉时期,长安城规模进一步扩大,建筑风格也更加华丽壮观。
长安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隋唐时期隋朝建立后,长安城再次成为了中国的首都。
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使得长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然而,隋朝只存在了短短几十年,很快就被唐朝取代。
唐朝时期,长安城进一步扩展,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长安城内有宫殿、庙宇、寺庙、市场和居民区,人口超过百万。
唐朝时期,长安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代表,文化繁荣,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成就。
元明清时期唐朝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进入宋朝时期,长安城再次萎靡不振。
直到元朝建立后,长安城重新兴盛起来,成为元朝西北部的行都。
然而,元朝的统治并不稳定,长安城的繁荣也只是短暂的。
明朝建立后,长安城逐渐失去了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地位,开始渐渐沦为地方性的城市。
清朝统治下,长安城进一步衰落,城墙被拆除,许多古建筑也被破坏。
现代时期20世纪初,长安城开始重现生机。
随着陕西省城市规划的重点发展,长安城重新崛起为陕西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如今,长安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商业区和旅游景点。
结论长安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历经数个朝代的兴衰和变迁。
从秦朝的雒阳到隋唐的长安,再到现代的陕西省城,长安城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
关于长安的句子

关于长安的句子长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座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它不仅是古代中国的都城,更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都与长安密不可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关于长安的一些句子。
长安,古称京兆,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其建都时间长达1120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长安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自西周时期至唐朝,长安一直是中国的都城,见证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繁荣和衰落。
长安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古代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
在长安,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奇珍异宝,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语言和方言,可以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长安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长安就成为了中国的文化中心,历代帝王在长安修建了许多宫殿、寺庙、园林和文化设施,长安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他们在长安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和艺术品,长安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
长安是中国古代的科技中心,自汉武帝时期开始,长安就成为了中国的科技中心,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医学家都在长安从事科研工作,他们在长安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和发明,长安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长安是中国古代的艺术中心,自汉代开始,长安就成为了中国的艺术中心,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音乐家和舞蹈家都在长安从事艺术创作,他们在长安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和表演,长安的艺术氛围浓厚,艺术品种繁多。
长安是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心,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长安就成为了中国的建筑中心,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和工程师都在长安从事建筑设计和施工,他们在长安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和工程,长安的建筑风格多样,建筑技术精湛。
长安是中国古代的宗教中心,自汉武帝时期开始,长安就成为了中国的宗教中心,许多著名的宗教家、僧侣和道士都在长安从事宗教活动,他们在长安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宗教文化和信仰,长安也是中国古代宗教交流的重要地区之一。
长安经历的朝代是哪个朝代

长安经历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引言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古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
从西汉到明清,长安见证了中国历史的繁荣与兴衰。
本文将介绍长安经历过的朝代及其历史背景。
西汉时期西汉是长安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朝代。
长安作为西汉的都城,迅速发展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西汉时期长安的繁荣可见于其建筑、遗址和文物,如今的西安城墙就是西汉时期长安城的遗迹之一。
新莽时期新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而重要的朝代。
长安在这一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朝的皇帝王莽迁都长安,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
然而,新莽时期的改革并未得到人民的支持,最终导致王莽的垮台。
东汉时期东汉是中国历史上长安经历的第三个朝代。
东汉时期长安再次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东汉时期长安的繁荣可见于其宫殿、道路和壁画的遗迹,如今的大雁塔就是东汉时期长安城的建筑之一。
西晋时期西晋时期是长安历史上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
由于政治和军事的原因,西晋的政府迁都多次,其中一次就是将都城迁至了长安。
然而,西晋时期的长安并未能实现繁荣和稳定,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六朝时期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安经历的第五个朝代。
六朝时期长安作为东晋、南北朝的都城,承载了许多政治和文化活动。
尽管长安在这一时期并未恢复到西汉和东汉时期的繁荣,但仍有许多历史遗迹可以证明当时的辉煌。
唐朝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长安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唐朝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唐朝时期的长安城规模宏大,有许多重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如今的大明宫遗址就是当时长安城的一部分。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安经历的第七个朝代。
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和军阀混战,导致长安的动荡和衰落。
五代十国时期的长安并未恢复到唐朝时期的繁荣和辉煌。
宋朝时期宋朝是长安历史上的第八个朝代。
虽然北宋的首都迁至了汴京,但南宋仍将长安作为陪都之一。
长安在宋朝时期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以后,长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后梁设大安府,后唐设京兆府,宋设陕西路、永兴军路,京兆府。元设安西路、奉元路等。
明代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留存至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明朝建国之後,朱元璋对于南京作为国都不甚满意,一直心怀迁都之意,他和太子朱标最钟意的迁都之选正是长安。
建文帝即位后数年,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变”,篡夺了皇位,并不顾南京城内多数臣民反对,强行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势力据点--北平。
长安,也就失去了宝贵的重新成为中国国都的机会。明末,李自成率军攻破陕西,进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从西安出师攻灭明朝。然而,吴三桂投靠清朝,以致清兵入关,攻灭大顺政权。明钱谦益《袁伯应南征吟小引》:“今长安关河四塞,自古帝王之州,一旦为蚁贼残破,伯应(袁可立子)之忧愤视子美又何如?”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长安大雁塔,唐永徽三年(652年)建
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古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两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大约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长安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初平元年(190),西凉军阀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192年4月,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192年6月,董卓部将李傕等人又攻入长安,后又相互连兵攻杀。建安元年(196),献帝避难,东还洛阳。
长安在战乱时期作过6年东汉首都,但时间太短,一般在谈到东汉首都时不会顾及这一点。
三国
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仰慕的汉唐国都,王者气派天下独步、无可匹敌。
然而世事难料,太子朱标返回南京後于第二年病逝,谥号“懿文太子”。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西安市”:沣京(周)-镐京(周)-咸阳(秦)-长安(汉)-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兴(隋)-长安(唐)-长安(后梁)-长安(后唐)-长安(宋)-奉元(元) -西安(明)-西安(清) -西安(中华民国)-西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安”:宗周(周)-内史(秦)-京兆(汉)-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后梁)-京兆(后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中华民国)-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
唐都长安城
开皇二年(582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曹丕篡汉称帝,曹魏以洛阳为首都,长安为陪都,长安五都之一
西晋
西晋末年,晋愍帝在长安短暂建都。
此后,关中长安地区几度成为战争频发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长安。
隋唐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
朱元璋在当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维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
此后不久,朱元璋也郁郁而终,皇位传于太子朱标的长子(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
西安城墙东南角,2008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书,提到“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朱元璋顿时心动,但不形言表。经过仔细考虑后,他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并告谕天下:“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指朱元璋第二子秦王)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其实已经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唯一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
长安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长安城”,在西周时称为“沣镐”。“沣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沣京和镐京的合称。“沣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秦时称“内史”,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西汉高祖5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立名”长安城",意即“长治久安”,改长安城所在地区为“京兆”,意为“京畿之地”。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西汉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
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高祖原本想建都洛阳,娄敬建议定都关中,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认为洛阳更好。于是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洛阳建都的东周虽然比秦晋两世好,但是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说的没错。”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长安还是武则天的年号以及各地方省的市镇或街道名称、著名的汽车品牌。
大唐芙蓉园,2008,西安
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西市两座市场,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日本国的平城京和平安京、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高度效仿了长安城的规划。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在“大兴县”营建新都(长安县东),命名为“大兴城”。唐朝时,以中轴线重新划分长安县与大兴县,并更名大兴县为万年县,取意“万年长安”,重新恢复“长安”之名。元代,“长安”丧失首都地位,“长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来。但“长安城”仍称“长安”,归长安县管辖,“长安”之名并未废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将“长安城”剥离“长安县”独立设立“西安市”为止,“长安”之名废止。
世界历史名城
鉴于长安对于中华文明、东亚文明及世界历史文化的极端重要性,本条目主要讲述古都长安,
其他意义上的“长安”,均为古都长安之派生,归并后置于本词条“其他意义上的长安”之下介绍。
长安(拼音:Cháng ān;英文:Chang'an;韦氏拼音:Ch'ang-an;日语:ちょうあん)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许多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长安城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礼制建筑。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